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是指他在改革开放期间的经济思想和实践经验中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思想,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思想遗产。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将社会主义的制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政策,使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下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一、理论1.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提出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的思想,认为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由之路。

他认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可以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社会主义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法律保障和社会制度,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提供了实践的基础和资源配置的手段。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方向。

2.放开手脚,积极探索邓小平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必须放开手脚,积极探索,勇于改革。

他主张要运用市场机制,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开放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同时,他还提出增长经济、调整结构、发展人民生活三大战略,指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目标和总方向。

3. 动态调整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去适应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因此,经济政策应该是一种动态调整的过程,政府应当根据时间的变化、社会的需求与国家的整体利益来制定发展经济政策。

4. 识别“公有制”邓小平认为,“公有制”在一定条件下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他认为,在完成以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后,中国将进一步发展为一个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经济体制,而国有企业的发展应当“保持很高的比例”,并加强干部管理,使国有企业更加有效率和富有活力。

二、实践邓小平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 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在改革中积极推动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分别构建农民自主经营、国营企业改革、企业集体化组织等公有制性质的积极性,并主张进行外向型经济的战略调整,扩大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有制结构)。

2.按劳分配有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所有制结构(一)公有制经济1.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根本原则);2.公有资产占优势;3.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发展方向和经济发展整体态势。

(二)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混合所有制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三、分配制度(一)按劳分配1.原因公有制是前提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物质基础。

2.形式工资、奖金、津贴收入。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实质: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

2.管理要素参与分配,如管理者工资收入。

3.资本要素参与分配,如凭借资本取得的利益。

4.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如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

5.劳动要素参与分配,如非公有制雇拥劳动者收入。

四、产业结构划分(一)产业结构1.第一产业(基础)如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

2.第二产业如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

3.第三产业(服务业)如流通、服务、房地产管理也、各类技术服务业。

(二)按资源密集程度分类1.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制造业。

2.资本。

3.技术或知识。

五、社会生产环节1.内容(1)生产起决定作用。

(2)分配、交换,是桥梁和纽带。

(3)消费时最终目的和动力。

2.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水平,为消费者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六、国民收入分配(一)三次分配1.初次分配(生产部门、市场机制)如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2.再分配(政府)如税收、社会保障、政府转移支付。

3.第三次分配如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二)效率与公平1.初次分配、再分配,兼顾效率和公平。

2.再分配更注重公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点总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点总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和依据1.质的规定性:A 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从发展程度水平来说,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还有诸多不适应的部分,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2.依据A由我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

B由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2.依据: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2)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与之相适应,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已成为我国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

3.正确理解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也不意味着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大越好。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而其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关键是要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整体质量,控制力和竞争力。

(3)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的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适当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所有制结构改革1.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包括资源性领域在内,以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为改革的主要形式。

2.引入市场机制。

3.对国有企业诱导出倒逼机制。

4.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而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经济管理模式。

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旨在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中经济发展的问题,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是经济增长、效益和公平相互促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并合理调节和引导市场。

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幸福感。

其次,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此外,还要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

二、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市场可以提供有效的生产要素配置机制。

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能够发现和推动资源配置的最优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市场能够提供多种选择,推动产品的优质供给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市场还能够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应当充分发挥调节和引导作用。

首先,国家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促进市场的稳定和良好运行。

其次,国家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此外,国家还要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

首先,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强产能和科技创新,提高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

其次,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服务机制,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和保障。

此外,要注重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风险和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市场经济容易出现垄断和恶性竞争,需要加强反垄断和市场监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是强调价格的调节机制。

这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为,价格的变动应体现客观实际情况,不能简单地局限于供求关系,而是应考虑到国家政策因素、技术创新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一系列客观条件,综合决定价格。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对价格进行合理调控,保持市场价格稳定。

二是强调公有制的基本性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性质,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抓住重点,重视产业的公有经营,力求实现社会主义利益的最大化和社会主义价值的实现。

三是强调改革的主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应当遵循“扩大市场体系、强化政府治理、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完善市场体系、发挥政府作用、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当今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

它与传统的计划经济相比,更加注重市场的调节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自主决策、自负盈亏和竞争共享的特点。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市场调节。

市场的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商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在市场竞争中得到调节和平衡。

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生产规模和产品定价,消费者则根据自身需求和购买能力来选择商品。

这样的市场调节机制能够有效地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提高经济效益,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由市场机制和政府的宏观调控相结合,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从而引导资源向需求较大、效益较高的领域集中。

同时,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对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支持和引导,确保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自主决策、自负盈亏和竞争共享的特点。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享有自主经营权,有权自主决策生产经营活动,并对经营结果负责。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承担经营风险,亏损则由企业自行承担,盈利则由企业自主分配。

同时,市场竞争也使得优胜劣汰更加显著,优秀企业可以通过竞争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而不合格的企业则可能被淘汰。

这种竞争机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它通过市场调节和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同时,它通过自主决策、自负盈亏和竞争共享的机制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基础课程,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将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展开探讨,分析其概念、特点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既保留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又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旨在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与干预,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高效运行和持续发展。

它在实践中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下的一种经济形态,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并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分配,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有效运行相结合。

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政府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来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注重公共利益,保障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和社会基本福利的实现,以实现人民的全面幸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弘扬。

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和弘扬,推动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之一,成功地探索和实践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径和模式。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结构框架。

在保留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最新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重点资料

最新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重点资料

2013年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重点一、题型:(满分150分)1、简答:10分*4=40分(答要点,一般3-5个要点)2、辨析:10分*4=40分(判断对错2分,理由分析8分,其中对错判断是前提。

回答理由时也要注重1、2、3、4标点。

)3、论述:35分*2=70分(3选2作答。

首先要有定义;记清楚题目所在章节,记不住的情况下,相关内容都可以答;同时也注意标注1、2、3、4)二、说明1、整个内容分为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三个层次。

掌握的内容一般出简答和辨析题,重点掌握的内容一般为论述题,用黑体和双下划线表示。

“了解”的内容老师在讲课时有简单解释,这里不做说明。

2、页码下的第一个标题即为要掌握的全部内容,该标题的所有内容都要求掌握或重点掌握。

之后所列出的说明都是书上原话,只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和记忆突出的关键词句。

三、掌握或重点掌握(一)p2151.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资源配置……经济资源。

合理配置资源就是……达到最大化。

资源或经济资源是指……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4个要素)……在一定十七和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一个社会可利用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

因此社会对资源的无限需要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总是存在。

(二)p2161.商品经济的产生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征;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特征。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社会分工……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注意区分两个条件的定语,一个是重要条件,一个是决定性条件。

从考试的角度讲,更容易考第三段。

)(三)p217(四)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记住下面的10个小标题。

(四)p2183.竞争规律(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每年都会考一个)竞争规律是指……而进行较量的规律(定义)。

当商品供大于求时……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两种情况)。

竞争规律的作用主要是:一……二……三……(这种划点越明确的越容易考到)。

(五)p2193.市场机制的缺陷(联系p237)(六点,要记住,实在记不住的主要记前半句,把握住关键词,即)1、只能解决市场微观平衡,2、只能反映现有的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3、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4、公共产品难以分配,5、优胜劣汰会导致两极分化,6、会导致垄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知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知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知识
摘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素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与意义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挑战与对策
五、结论
正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实现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体制。

它包括以下要素: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起来的,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即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2.市场经济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资源的配置。

3.政府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与意义: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面临着市场失灵、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

2.对策:政府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式。

它既有市场经济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又坚持社会主义的公平、公正原则,体现了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特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它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市场和政府相结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市场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创新。

政府则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确保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健全的市场体系和法制环境。

我国正在不断完善国内市场体系,扩大市场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建设法治国家,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1. 坚持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社会公平正义,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促进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统一。

2. 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又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引导市场发挥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协调。

3. 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国家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性,通过适时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稳定,调控经济波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 强调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积极推进市场经济发展。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主体具有独立性和平等性,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平等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具有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的权力,独立地承担决策所带来的风险。

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部门作出经济决策并承担责任的经济模式根本不同。

2.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行业和职业的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和职业。

3.教育、技能、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

4.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也是造成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5.一些非法手段和不正当手段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

改写:第四章一、按劳分配的定义和内涵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为标准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在商品经济中表现为货币收入)的分配方式。

其主要特点包括:1.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以劳动为标准,不能以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和其他条件为标准;2. 每个劳动者分配的个人收入多少,取决于他为社会提供的劳动部分的多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二、我国按劳分配的特点1. 按劳分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通过三个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企业的总劳动在产品市场上实现。

第二阶段,企业对劳动者按其劳动进行分配。

第三阶段,劳动者用个人收入购买商品实现自己的消费。

2. 按劳分配采取货币工资或其他形式实现。

3. 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三、与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比较1.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分配制度;2. 按社会总产品分配原则事前进行了若干扣除;3. "劳"的计量没有准确尺度,全民所有制内部只有计划的劳动量没有实际劳动量,集体所有制内部则按个人实际劳动量计量,再以集体劳动量进入市场;4. 分配最终不能脱离商品经济和市场交换,个别劳动本质上仍然要通过市场转化为社会劳动;四、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1. 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分配关系尚未完全理顺;2.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行业和职业的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和职业;3. 教育、技能、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4. 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也是造成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5. 一些非法和不正当手段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事后调节,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实质:价值规律调节)计划配置是事前调节。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市场主体的自主性。

最重要的是企业,企业自主决定。

2.市场关系的平等性。

3.市场行为的竞争性,带来一定缺陷。

(1)自发性,如劣质产品、扰乱市场秩序。

(2)盲目性,如盲目跟风。

(3)滞后性。

(4)市场发展的开放性。

(实现最优资源配置、最高经济效率)(5)市场运转的有序性。

三、市场机制1.价格机制(1)是最重要、最核心的。

(2)价格变化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3)时常的导向作用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变化的。

2.供求机制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会反映价格的变化。

3.竞争机制。

4.风险机制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竞争力,使资源得到有效、合理使用。

四、市场体系(一)基本内容最基本的内容、三大支柱: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1.商品市场:市场交换的主要内容。

2.资本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资源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二)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1.统一的市场(1)协调、均衡;(2)地域间是一个整体。

2.开放的市场(1)对国内开放;(2)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相互衔接。

3.竞争的市场公平竞争。

4.有序的市场标准化、规范化。

理论学习总结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学习总结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学习总结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从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的工作,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思考。

现将此进行总结,以期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与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建立和发展的,其核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调节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坚持公有制的特点,公有制经济在重要领域和关键领域占主导地位。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调节和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坚持政府在经济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通过积极的政府干预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收入的合理分配。

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深入学习为了更好地应对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在工作中深入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

首先,我系统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深入理解了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特点,更好地掌握了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方法论。

其次,我注重研究和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学习了国内外相关经验与教训。

深入学习了国家在经济改革开放中的实践探索和政策创新,了解了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进程和重大决策的背景原因。

通过对实践经验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自发性,以及政府在引导市场中的作用与责任。

三、在工作中的体会与思考在实际工作中,我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并得到了一些有益经验和启示。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在市场经济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复习提示】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识记;易考选择题)改革开放开始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考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传统观念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

但在经济建设实践中,计划和市场的矛盾愈益凸显,成为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首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理论探索成果的总结。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这一理论的要点有: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二、党的十四大之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加速前进(理解;易考选择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第一章经济体制的内涵: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关系: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主要指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具体制度和具体形式。

它表现的是经济运行的一般方式。

经济体制的内容1,经济体制的类型经济体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如:从资源配置方式,分为自然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分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市场的作用程度和范围,分为自由经济型体制、国家干预型体制和计划调控型体制。

2,经济体制的结构与功能经济体制是一个由具有不同功能的经济运行机制组合成的系统。

经济体制包含了资源配置过程的所有重要环节和主要方面。

经济体制的主要功能就是保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合理性和效率最大化,并在出现误差和缺陷时,保证予以纠正和弥补。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1)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形成的前提,是决定经济体制性质的基础;经济体制反作用于经济制度,促进或阻碍经济制度向某一方向的发展。

(2)经济制度代表一个社会的本质关系,本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经济关系的一种外在形式,是灵活、多变的。

(3)不同的经济制度可以有相同的形式(经济体制),相同的经济制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比较分析:1.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对社会主义的论述,2.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全部由社会直接占有;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开始消亡;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2.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已不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而是市场经济了,具有典型的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

1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平等性。

指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平等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具有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的权力,独立地承担决策所带来的风险。

经济学课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经济学课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经济学课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案主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引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和经济调控的一种经济形态。

它的出现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诸多独特性和特点。

本教案将分为三个小节,依次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特点和挑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形态,它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 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托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和调节经济活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 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和运行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

3. 经济调控:虽然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国家对市场进行有序调控仍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目的是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共同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的经济主体。

2. 国家调控和市场机制并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通过国家调控来引导资源配置,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3. 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强调经济发展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4. 市场竞争和公平正义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充分利用市场竞争的作用来促进经济发展,又要通过相关制度保障公平正义,避免市场失灵和社会不公。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制转换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体制转换难度不小,需要解决制度摆正、权责明确等问题。

2. 利益分配矛盾:由于多种经济主体的存在,利益分配问题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矛盾之一,需要通过相关制度进行调节和协调。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整理_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整理_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整理_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笔记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各个科目的学习侧重点,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有哪些?今天小编分享一些有关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整理_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先富只是共同致富必然经历的过程,“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3)我国为什么要把坚持社会主义和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①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宝贵经验;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国家的宏观调控(1)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有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②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行业和领域市场都能够调节,同时它还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三大固有弊端,单纯由市场调节会引发严重后果;③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含义: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手段:①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毛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毛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毛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纲:1、摘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得出的客观规律2、主题: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观点:一、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属性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我国高清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意义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这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得出的客观规律,其从建立健全到完善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要经过不断地探索,总结经验到逐步完善。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多年改革的艰苦实践和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

实行市场经济,是现阶段最大限度地发展我国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如何正确认识市场经济的属性,理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对未来中国经济体制的发展、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现就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谈谈几方面的认识。

一、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属性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要实现市场经济就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方式和调节手段上基本相似,但也有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其他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二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并存,注重效率与公平;三是国家能够利用宏观调控手段为人民利益进行资源配置。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十四大以前,我国的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然而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它们两者都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价值规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仅是对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继承,而且有发展,具体表现在:第一,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本形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肯定是不正确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应当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后来,又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后来,又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既具有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要求的个性特征,又具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特征.其具体表现是:(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特征,即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第一章经济体制的内涵: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关系: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主要指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具体制度和具体形式。

它表现的是经济运行的一般方式。

经济体制的内容1,经济体制的类型经济体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如:从资源配置方式,分为自然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分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市场的作用程度和范围,分为自由经济型体制、国家干预型体制和计划调控型体制。

2,经济体制的结构与功能经济体制是一个由具有不同功能的经济运行机制组合成的系统。

经济体制包含了资源配置过程的所有重要环节和主要方面。

经济体制的主要功能就是保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合理性和效率最大化,并在出现误差和缺陷时,保证予以纠正和弥补。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1)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形成的前提,是决定经济体制性质的基础;经济体制反作用于经济制度,促进或阻碍经济制度向某一方向的发展。

(2)经济制度代表一个社会的本质关系,本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经济关系的一种外在形式,是灵活、多变的。

(3)不同的经济制度可以有相同的形式(经济体制),相同的经济制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比较分析:1•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对社会主义的论述, 2.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全部由社会直接占有;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开始消亡;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2.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已不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而是市场经济了,具有典型的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

1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平等性。

指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平等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具有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的权力,独立地承担决策所带来的风险。

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部门作出经济决策并承担责任的经济模式根本不同。

2市场对资源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了各种市场,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由市场形成价格,保证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各种经济资源由市场来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

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来进行资源配置根本不同。

3间接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是通过各种非行政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间接的宏观调控。

这与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直接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根本不同。

4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市场经济的各种活动主要由各种法规进行规范。

5在国际交往中,要遵循国际通行的惯例和准则。

第二章一、公有制、公共产品的性质?从市场经济运行视角看公有制存在的依据?1•公有制的性质?公有制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生产资料共同所有、共同支配的经济制度,其包括的性质主要有:(1)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

(公共产品的性质)(2)公共物品只能依靠公有制的经济主体来经营和提供,才能充分满足。

(公共产品的性质)(3)公有产权也具有产权的一般属性,如可分割性、不完备性等。

(4)公有制同一般所有制一样,具有多层次性,有着多种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

2•从市场经济运行视角看公有制存在的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具有公有制产生和存在的内生因素:(1)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共有资源和准公共物品的普遍需求,只有通过公有制经济才能得到满足。

(2)市场经济运行中会出现市场失灵,这时国家可以发挥公有制企业的调节作用,弥补市场失灵。

(3 )资源配置过程中外部性内部化的要求,会成为一定的公有产权形式存在的依据。

(4)我国的经济体制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完善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实现过程中已经逐渐证实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可以有效结合,只有有效的结合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这一实践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公有制的存在合理性。

二、所有制和产权改革?所有制结构:应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所有制改革的过程:我国所有制改革的过程,是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结合作用的过程。

公有制、私有制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是发展的而不是固化的。

(I)无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其内涵及其表现形式都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

⑵公有制和私有制没有天生的好坏之分,它们的好坏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当时要求所决定的。

(3)公有制和私有制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它们各自能以适当的形式并存。

产权制度是一个经济运行体制的根本基础。

产权的界定、转让以及不同产权结构的差异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

因此,有什么样的产权制度,就会有与之相应的组织、技术和效率。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立一个“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要明晰产权,二要严格保护产权,三要产权自由流动。

其中,首要的是明晰产权,也就是要明确产权的权利主体和责任主体。

产权模糊,经济实体就没有发展动力或动力不足。

产权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按照《决定》的论述,我国的产权制度改革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首先,构建合理的产权(股权)结构,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是对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的基础性要求。

其次,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这是明晰产权,出资人到位,改变产权主体虚置的根本举措。

第三,集体企业改革,最根本的是产权改革,即明晰产权主体的改革。

第四,建立和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这是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键。

政府的职责,则是转换它在产权实现方面的职能,由产权的直接代理转向界定产权边界、建立产权运动的相关规则、依照规则监管各类与产权相关的活动。

1•现阶段所有制和产权制度的特点进步的一面:(1 )所有制结构单一的状况已根本改变;(2 )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多层次;(3 )私有产权的合法化使个人具有了更多自由。

不成熟和过渡性的一面:(1)所有制和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存在不确定性;(2)公有产权界定的模糊性使政府的角色和职能出现冲突;(3 )个人产权界定的模糊性使个人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而易受侵害。

2•转型期所有制和产权制度的完善(1)建立适合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所有制结构。

(2)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明晰公有产权。

“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3)健全有关产权的法制体系,切实保护各类组织和个人的产权。

补充资料:(可以看到,在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中,所有制结构已经具有如下几个十分突出的特征:第一、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并在宪法上加以确认。

这是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保障。

第二、确认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对国有资产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这一举措把所有制的性质同其实现形式区分开来,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如何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重大问题,同时为国有企业市场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开辟了道路。

第三、确认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济发展。

)第四章一.按劳分配的概念和内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在商品经济中表现为货币收入)的分配方式。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1、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以劳动为尺度,而不能以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其他条件为尺度;2、每个劳动者应分配的个人收入的多少,取决于他为社会提供的劳动进行必要的扣除之后为个人劳动部份的多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劳动者能够分到的消费品也将增加。

按劳分配执行的是一种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

二•我国按劳分配的特点1按劳分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通过三个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企业的总劳动在产品市场上实现。

第二阶段,企业对劳动者按其劳动进行分配。

第三阶段,劳动者用个人收入购买商品实现自己的消费。

2 •按劳分配采取货币工资或其他形式实现。

3•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4 •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形式并存。

三•与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比较1,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分配制度;2,按社会总产品分配原理事前进行了若干扣除;3,"劳”的计量没有准确尺度,全民所有制内部只有计划的劳动量没有实际劳动量,集体所有制内部则按个人实际劳动量计量,再以集体劳动量进入市场;4•分配最终不能脱离商品经济和市场交换,个别劳动本质上仍然要通过市场转化为社会劳动;5,劳动者必须在付出劳动量后取得工资而不是劳动券,分配要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实现。

四•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形成原因1•由于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分配关系尚没有完全理顺。

2•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完善,与分配相关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我国个人收人还不能实施有效监控,对高收人调节不足,一些人在此问题上钻法律空子。

3•产业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农业的基础性地位还没有得到更好地加强。

4一些行业的垄断地位还没有被打破,特别是对垄断行业的收人还缺乏必要的监控手段。

五•解决个人收入差距拉大问题的基本对策(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为此,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初次分配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健全劳动力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

建立健全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工资支付制度、最低工资制度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失业保险制度国家应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纳人失业保险,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逐步提高城市贫困人口救济补助标准,要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金足额发放。

在生活保障金的筹措和管理上,要建立可靠、稳定的资金筹措、有效运营和严格管理机制,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生活保障体系。

(三)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监督和制约机制良好的生活分配秩序,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建立健全收人分配监督和制约机制是当前理顺分配关系中急需做好的一项工作。

要建立以政府为主体、人们群众共同参与的分配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约束功能,以便更好地防止个人收人两极分化。

(四)打破垄断行业的垄断地位,使其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垄断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障碍,因此,要加快对电信、电力、铁路、民航等行业进行体制改革,打破他们的垄断地位,使他们改变自身优势,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获得公平合理的收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