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

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反思小说的主要类型:(1)、干部问题反思小说。

代表作家王蒙。

(2)、知识分子问题反思小说。

——张贤亮、谌容(《人到中年》)。

(3)、知青问题反思小说——梁晓生、史铁生、张承志、王安忆等。

(4)、农民问题反思小说——茹志娟、张一弓、高晓声。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

(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4、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5、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6、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7、大墙文学:指反映文化大革命中因遭受迫害而被关押在监狱的“大墙”之内的人们的遭遇的文学作品,在伤痕文学或伤痕小说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题材领域,是其中一个独特的类型。

代表性作品是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类似的作品还有王亚平的短篇小说《神圣的使命》。

8、“现实主义冲击波”:(1)时代背景:90年代中期,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国企改制、转轨等。

(2)代表作家作品:河北三驾马车——谈歌《大厂》、何申《年前年后》、《信访办主任》、关仁山《九月还乡》、《大雪无乡》、刘醒龙《凤凰琴》、《分享艰难》。

(3)主要特点——A关注低层群众的生存命运,体现社会关怀精神或公众意识。

B不回避生活矛盾,大胆表现改革中的一些热点与焦点问题。

C弘扬主流文化精神。

9、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所谓寻根,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

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

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

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10、新写实小说:指(1)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

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11、知青小说:指描写知青生活的小说作品。

或描写知青生活的苦难,揭露文革非常历史岁月的黑暗,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或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等等。

代表作家有梁晓声、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等,代表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

填空题型:如:宋宝琦和(谢惠敏)是刘心武伤痕小说《班主任》中刻划的两个社会畸形儿形象。

/伤痕文学或伤痕小说的命名来自于卢新华的小说(《伤痕》)。

/邢老汉是张贤亮的伤痕小说(《邢老汉与狗的故事》)中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屡经苦难、晚年与狗为伴的农民形象。

/古华长篇小说《芙蓉镇》中的女主人公是(胡玉音)。

/周克芹长篇小说《许茂与他的女儿们》的女主人公是(四姑娘许秀云)。

少数民族小说:阿来、扎西达娃、霍达
台港澳文学:白先勇、余光中、金庸、古龙
12、双百方针:1956年5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出它“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双百方针曾经一度促进了文学事业的发展。

13、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14、三突出:是中国大陆“文化大革命”(1966-1976)期间标榜的一种文艺创作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

它最初由于会泳“依据江青同志的指导精神”提出,经姚文元改动和最终确定,后来更被拔高为“无产阶级文艺创作的根本原则”。

作为政治阴谋的一部分,这一荒唐原则的出台与施行显示了中国文艺失去创作自由后的不幸与悲哀。

15、新历史小说:这一概念的提出与20世纪80年代后期大陆学界对当代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的引入有关,一般用来特指在此前后出现的一部分有别于传统的历史题材的小说。

在写作上,作家不仅重视一般正规史书所忽略的历史情节,淡化重大事件对个人史的意义,而且强调作家自身独特的历史阐释视点与风格,更尤其注重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各种偶然性的和非理性人性力量的描写,从而突显出历史的非统一性、非确定性和日常性。

乔良的《灵旗》、格非的《迷舟》、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一般都被认为是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