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火烧圆明园

合集下载

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篇一: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起震惊世界的事件。

圆明园作为清朝皇家园林,荟萃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珍贵的文物艺术品。

然而,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时,圆明园遭到了彻底的破坏和焚烧。

这个事件不仅是对中国自尊心的侮辱,也是对中华文化的毁灭。

篇二:火烧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一起巨大的文化损失,让人们对侵略者的野蛮和破坏心生愤怒。

圆明园被烧毁后,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都化为灰烬,让人们深感痛惜。

这不仅是对中华文化的亵渎,也是对世界文化的损失。

火烧圆明园的事件应该成为对历史教训的警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篇三:火烧圆明园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皇家制度正式终结。

圆明园拥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宝贵的文物收藏,它被视为清朝皇室的象征。

然而,火烧圆明园的发生使得这个象征消失殆尽,标志着清朝的权威和统治正式瓦解。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痛苦而深刻的转折点,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篇四:火烧圆明园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提醒我们要珍惜历史文化遗产。

圆明园曾经是一座充满诗意和艺术气息的宫廷园林,如今它已成为无法恢复的废墟。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无情蹂躏,也看到了我们自己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不足。

火烧圆明园的教训应该让我们时刻警惕并加以行动,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

篇五:火烧圆明园让我们深感遗憾和悲痛。

圆明园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物资源。

然而,英法联军的入侵和圆明园的火烧,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化为灰烬,让人们痛心疾首。

火烧圆明园的教训告诉我们,珍惜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责任,不能让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篇六:火烧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悲壮的记忆,它既是对历史的警示,也是对文化的呼唤。

圆明园的火烧是对中国人民尊严和国家尊严的践踏,它不仅让我们感到痛心,更催人深思。

今天,我们应该通过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文化自信,努力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以此向我们的历史英雄和先辈致敬。

火烧圆明园的背景资料10字

火烧圆明园的背景资料10字

火烧圆明园的背景资料10字火烧圆明园是指发生在1860年10月6日至1860年10月18日的一系列事件,发生在北京的圆明园。

这一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时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背景资料: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发生在1856年至1860年的一场中英法三国之间的战争。

通过这场战争,英国和法国试图通过迫使中国开放更多贸易港口和签订不平等条约来加强其在中国的势力。

2.前一年的战争:在1859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并攻占了天津。

中国的清朝政府被迫接受英法联军提出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包括向英法支付巨额赔款。

3.圆明园:圆明园是清朝时期中国皇室的一个大型皇家园林,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圆明园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达到350多公顷。

圆明园包含了许多建筑物、花园和湖泊。

事件经过:1.进入北京:1859年底,英法联军再次进入北京并开始对城市进行轰炸,以迫使中国政府接受他们的要求。

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同意支付大笔赔款。

2.香山之战:1860年9月,英法联军再次攻占了中国的前门和天安门,并进入了圆明园的所在地香山。

中国政府下令全面撤离圆明园。

3.唐奉联军的抵抗:圆明园原本由唐奉联军(由中国的湖北和河南军队组成)驻守,他们展开了对英法联军的抵抗。

然而,由于英法联军的火力优势,唐奉联军很快便失去了防御能力。

4.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发动了对圆明园的火烧。

他们放火烧毁了园内的建筑物、花园和文物,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英法联军将圆明园称为“圆明殿”,这是对中国皇室的侮辱。

影响:1.对中国国家形象和文化的严重打击:火烧圆明园事件是对中国国家形象和文化遭受的严重打击。

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由于火烧事件,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永远消失了。

2.对清朝政府的羞辱:火烧圆明园事件使清朝政府面临严重的民族屈辱。

无法保护自己的皇家园林和文化遗产,清朝政府在国内外都失去了公信力。

火烧圆明园主要内容

火烧圆明园主要内容

火烧圆明园主要内容火烧圆明园主要内容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

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火烧圆明园主要内容,欢迎参考!火烧圆明园主要内容篇一1852年,出身宦门、颇具姿色的玉兰被选入宫,册封为贵人。

但因玉兰所属的叶赫那拉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族有宿怨,而未能得到咸丰帝的注目。

玉兰苦思进身之计,终以一曲缠绵哀怨的小调吸引咸丰,进而博取宠幸。

以后,聪明伶俐的玉兰,经常伴随在皇帝身旁。

一年后,玉兰因生子载淳,被咸丰封为懿贵妃,在宫内的地位已与皇后相仿。

17岁的玉兰中选入宫。

但是,因为玉兰所属的叶赫那拉家族与清太祖家族在历史上素有仇怨,致使她一直未能得到咸丰皇帝的宠幸。

皇后慈安久久不能怀孕,而深得皇帝宠爱的温柔、善良的丽妃又偏偏生了一个女儿。

大清江山帝业无人继承,咸丰皇帝深为苦恼和忧虑。

一日,百无聊赖的咸丰皇帝在圆明园中散步。

忽然,从远处传来了缠绵、忧怨的歌声,咸丰循声走去,看到了浓妆艳抹的玉兰。

咸丰被玉兰惊人的美貌所震慑,两人穿花绕柳,在花园中尽情嬉戏。

至此,玉兰终于得到了咸丰皇帝的宠幸。

在这以后,聪明伶俐的玉兰不离咸丰左右,她陪着咸丰弈棋、练字,甚至于帮助拟阅奏折,长此以往,乐而不倦。

时隔不久,玉兰被册封为懿嫔,更是宠幸不断,恩爱有加。

一年以后,她生了载淳,咸丰喜出望外,封她为懿妃,继而又封懿贵妃。

从此,咸丰皇帝沉溺于宫闱之乐,以为是"嗣世有后,天下太平"了。

实际上,这时的清王朝已是危机四伏。

帝国主义列强一再发兵侵犯。

英法联军在大举进攻上海、广州后,又移师北上,直逼北京。

大清王朝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力谏咸丰皇帝以"秋猎"为名,携皇室赴热河行宫避难,而恭亲王奕訢则谏阻咸丰。

争论不下之时,咸丰采纳了懿贵妃的主张,命令僧格林沁亲王率领蒙古骑兵、步兵在京郊八里桥与英法联军交战。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知识点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知识点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以下是相关知识点:
1. 火烧圆明园:火烧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 1860 年 10 月 18 日至 10 月 21 日对圆明园进行的大肆抢劫和焚烧。

圆明园是清朝的皇家园林,被誉为“万园之园”,但在这次浩劫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量珍贵文物被洗劫一空。

2. 北京条约的签订:火烧圆明园后,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重要的是 1860 年 10 月 24 日和 25 日与英国和法国分别签订的《北京条约》。

这些条约包括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允许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内地传教等内容。

3. 事件影响:火烧圆明园和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这些事件导致了中国的领土丧失、主权受损,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4. 历史启示:火烧圆明园和北京条约的签订提醒我们,国家的弱小会导致外敌的侵略和欺凌。

这也促使中国人民开始反思和觉醒,激发了民族意识的兴起,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总之,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教训。

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通商口岸更多 侵略势力进入内地 割让领土更多 中国丧 失了更 多的主 权和领 土 中国的半 殖民地化 程度加深 了
二、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此处放《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示意图》 以动画显示被割占的先后顺序
俄国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第二课
火烧圆明园 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二、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发动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 2、火烧圆明园 3、《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发动国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洋枪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洋枪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洋枪队是由外国侵略者华尔等指挥,用洋枪, 洋枪队是由外国侵略者华尔等指挥,用洋枪, 洋炮装备起来的清军武装。华尔早年学过军事, 洋炮装备起来的清军武装。华尔早年学过军事, 长期在海上和中美洲从事冒险活动。1859年他招 长期在海上和中美洲从事冒险活动。1859年他招 募各国亡命之徒组成洋枪队,1861年改募中国人 募各国亡命之徒组成洋枪队,1861年改募中国人 为士兵。 为士兵。清政府后来将扩编的华尔洋枪队改名为 常胜军 。
李秀成画像
太平军击毙华尔和打败戈登
英国随军画家 绘制的《 绘制的《洋枪队 的中国士兵和英 国军官》 国军官》
太平军击毙华尔和打败戈登
英国随军画家 绘制的《 绘制的《戈登将 违令士兵拉出队 伍枪决》 伍枪决》
课后练习
温故知新 太平军和以往的农民起义军在斗 争对象上有什么不同?这是为什么? 争对象上有什么不同?这是为什么?

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火烧圆明园整理:十方火烧圆明园一、圆明园的兴建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

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圆明园在满清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万园之园”,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

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二、文明的冲突古代中国“天下一统”观念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皇帝为天下共主,所有国家都是中国的属国,所有人见到皇帝都必须磕头表示臣服。

但西方国家来到中国后,其者拒绝磕头,而且还要长驻北京。

公使驻京必然导致觐见皇上,而对皇上不行跪拜之礼将在事实上促使“天下一统”观念的遭到破坏,而这种“天下一统”观念长期以来被人们广泛接受,与儒家“礼治”思想的结合,就汇成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合法性的主要源泉。

这种农业文明下产生的观念,必然不被已经步入工业文明的英国、法国所接受。

满清政府与英法两国激烈交涉的主要焦点是“公使驻京”一项,被清方列为谈判中最重要的事件。

今天被人们所看重的利益,如开放外贸口岸、允许外国人内陆旅游、协定关税、保护传教士、赔款、领事裁判权等等,对满清皇帝来说,都是可以随意处置的小事一桩,双方很快就在这些小事上达成了协议。

初中历史知识要点:火烧圆明园

初中历史知识要点:火烧圆明园

[键入文字]
初中历史知识要点:火烧圆明园
初中历史知识要点: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
《天津条约》签订后,1859 年6 月,英、法、美公使接换约之际,带兵悍然闯入大沽,清军取得了大沽保卫战的胜利。

英法大为恼火,遂于1860 年分别派额尔金和葛罗来华率军扩大战争。

咸丰皇帝出逃热河。

10 月6 日,英法联军进入北京,闯入西北郊的圆明园。

他们抢去了园中的金银财宝,劫走了所有能搬动的贵重文物和图书典籍。

为了掩盖罪行,额尔金命令纵火,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

评价:
圆明园是我国皇家园林艺术的瑰宝,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残忍行径不仅损毁了中国的建筑艺术和文化,也是世界文化与艺术的损失。

雨果怒斥英法联军的暴行:
1。

《圆明园的毁灭》 知识清单

《圆明园的毁灭》 知识清单

《圆明园的毁灭》知识清单一、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圆明园始建于 1709 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

1722 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

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

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巅峰之作。

二、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圆明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宫殿建筑:宏伟壮丽,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风格,屋顶的琉璃瓦金碧辉煌,屋檐的斗拱精巧别致,宫殿内部装饰华丽,有精美的壁画、雕刻和家具。

园林建筑:如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等,造型优美,富有诗意。

这些建筑巧妙地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

西洋建筑:在圆明园的长春园中,有一组西洋建筑,包括谐奇趣、海晏堂、大水法等。

这些建筑采用了西方的建筑形式和装饰手法,如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造型、罗马柱等,展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圆明园的艺术珍品圆明园收藏了大量的艺术珍品,涵盖了书画、青铜器、陶瓷、金银珠宝、古籍善本等多个领域。

书画作品:有历代名家的书法和绘画,如王羲之、顾恺之、吴道子、宋徽宗等的作品,这些书画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高超水平。

青铜器: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有的青铜器上刻有精美的纹饰和铭文,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陶瓷:包括青花瓷、粉彩瓷、珐琅彩瓷等,这些陶瓷制品色彩鲜艳,图案精美,是中国陶瓷艺术的杰作。

初二上册历史第一章知识点: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初二上册历史第一章知识点: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初二上册历史第一章知识点:火烧圆明园和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原因: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俄、美以“调停”为名,从中渔利。

火烧圆明园对中国影响:不仅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增开11处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入内地传教、经商;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给英、法巨额罚款等。

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 清政府2次鸦片战争战败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
2. 到19世纪80年代为止,俄国共割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俄国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的变化:1.通商口岸数量越来越多 2.侵略范围势力占了东北、西北地区 3.割的
领土越来越多 4.第二次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外殖民地程度加深了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1851年1月,洪秀全发动农民起义,定国号为“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2.太平天国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同外国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3.意义: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反侵略斗争的英雄气概。

这篇初二上册历史第一章知识点的内容,请大家一定仔细阅读,另外,我们还为各位老师与同学准备了开学相对应的开学教育的相关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
xxx 2024-04-08
CONTENTS
• 一、开篇 • 二、圆明园的历史和盛况 • 三、英法联军的入侵 • 四、火烧圆明园的过程 • 五、火烧后的圆明园 • 六、历史意义与反思 • 七、结束语
01
一、开篇
一、开篇
主题背景:“火烧圆明园”事件,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 北京后,占据并焚烧圆明园,是中 华民族的一段痛苦记忆。
THE END
THANKS
02
二、圆明园的历史和盛况
二、圆明园的历史和盛况
对于圆明园的历史进行简述,包括 它的建造时间、建筑风格、园林景 观以及全盛时期的繁荣景象。
03
三、英法联军的入侵
三、英法联军的入侵
分析和讲述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的原因,以及他们的侵华行径。
04
四、火烧圆明园的过程
四、火烧圆明园的过程
详细讲述英法联军攻占并焚烧圆明 园的过程,明确指出额尔金在英国 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 明园。
05
五、火烧后的圆明园
五、火烧后的圆明园
讲述火烧圆明园后,圆明园的现状,以及圆明园珍贵文物的流失和损失。
06
六、历史意义Βιβλιοθήκη 反思六、历史意义与反思对于“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给我们今人带来的反思和启示,以及这一事件对于中西交 流的历史意义。
07
七、结束语
七、结束语
总结全文,强调我们应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 训,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不忘历史。

八上复习知识点中国近代史

八上复习知识点中国近代史

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一、识记1、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因此成为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图)圆明园残迹图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3、俄国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4、左宗棠收复新疆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后来,中国通过外交斗争,迫使俄国归还伊犁。

1884年,清在新疆设立行省。

5、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对外扩张,借出兵朝鲜,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时间:1894—1895年。

主要战役:黄海大战。

爱国将领及其事迹:黄海战役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舰艇迎战敌舰,不幸壮烈殉国。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6、1900年6月,英、法、美、俄、日、意、德、奥等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再次占领北京二、理解1、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1)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英国于1840年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史称鸦片战争。

(2)1842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协商。

(3)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变化: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矛盾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的最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变化:从此,中国人民负起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双重任务,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圆明园的毁灭》知识点

《圆明园的毁灭》知识点

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封建帝王权力和文化的代表性建筑群之一,因其雄伟壮观、艺术精湛而著名于世。

然而,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城,圆明园被洗劫一空,成为了历史的过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圆明园毁灭的知识点,让读者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

历史背景在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先后入侵中国北京。

圆明园曾是皇家园林,也下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在英法联军的侵略中,它的全部被毁。

当时坚守北京的清王朝军队在抵抗外敌中无法重整旗鼓,加上清王朝皇帝清咸丰“沉溺声色,目无全局”,担负着防卫北京城的东交民巷也因削减抵御费而荒芜,于是英法联军轻而易举地攻破了北京城;随着英法联军的胜利,他们掳掠、烧杀抢掠,圆明园和颐和园等皇家园林成为了他们疯狂破坏的重点目标之一。

破坏的情况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后,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地掠夺和破坏。

他们用木槌打碎了文房四宝,用火烧毁了珍贵的书籍和绘画,将有价值的雕塑、青铜镶嵌品、钟表等一一拆卸带离。

就连属于圆明园的砖石、其他建筑材料也被一点一点地搬走了,最终园子里只剩下那些大型的碎石、砖块等等废铁。

同时,在园子里骑马、大声喧哗、吸烟,并用刀剑和大炮射击任何他们看不顺眼的东西,导致圆明园至少被摧毁了三次。

这样的破坏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肆意摧残,更是对人类文化和文明的犯罪行为。

原因圆明园的毁灭有诸多原因。

历史上,中国以守成为主要战略,久攻不下,国力大衰,加上官员在中央无法达成共识、邑内互相推卸责任、皇帝盲目任命亲信人员等种种原因连累了多少无辜百姓。

而这些都是利益之争,各国在争夺利益的同时,不择手段,疯狂地掠夺和摧毁中国的文化遗产,是实实在在的文化暴行。

其次,当时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圆明园显然代表着中国封建传统和文化的精髓,而英法联军则代表了强盛的西方文化和发达的工业技术,对于他们来说,摧毁一个代表着“昏庸落后”的文化遗产也代表了对各国文化优越性的巩固。

火烧圆明园详细资料

火烧圆明园详细资料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

1744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同治帝时欲修复圆明园,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

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官僚、军阀巧取豪夺的毁灭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圆明园沦为废墟的万园之园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连烧3天3夜火劫: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如何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10月6日,占领圆明园。

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

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于1860年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

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

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

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来圆明园遗址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

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说法。

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

第2课 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第2课 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想一想:洋枪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讲述太平军抗击 洋枪队的故事
?
的 什 么 精 神 ?
我 们 要 弘 扬 太 平 军
歌颂太平天国反对外来侵略的民间版画
野 蛮 侵 略 , 气 焰 嚣 张
火烧圆明园
西方列强
第二次鸦片战争 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
联 合 镇 压
失 地 丧 权 , 软 弱 无 能
3.电影《傲蕾·一兰》歌颂了达斡尔族人民抗击沙俄
侵略的英勇事迹,揭露了沙俄对我国领土的侵略行 径。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侵吞了中国东北地区 大片领土,其中包括( B ) A.巴尔喀什湖东南地区 B.库页岛
C.辽东半岛
D.伊犁地区
4.材料
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
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 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 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
太平军
反侵略反封建,英勇斗争
1.法国作家雨果写道:“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 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这“两个强盗”发动的 侵华战争是( D )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右图反映的历史场景距今已有
多少年( A
A.150多年 C.100多年

B.110多年 D.70多年
圆明园海晏堂残迹
圆明园大水法残迹
圆明园远瀛观残迹
4.《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签订时的情形
《北京条约》
表格整理条约内容:
主要内容
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增开11处通商口岸 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外国人可入内地传教、经商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给英、法巨额赔款

初中历史教资面试试讲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知识点

初中历史教资面试试讲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知识点

初中历史教资面试试讲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知识点
一、火烧圆明园
1.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期间,英法联军侵华,占领北京。

2. 时间:1860年10月18日。

3. 地点: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

4. 过程: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内大肆抢劫、破坏,最后放火焚烧。

5. 结果:圆明园被毁,成为一片废墟。

二、北京条约的签订
1.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英法联军要求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以结束战争。

2. 时间:1860年10月24日。

3. 地点:北京西郊的颐和园。

4. 内容:
(1)《中英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宁波、厦门五个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两白银;允许英国驻华公使常驻北京。

(2)《中法北京条约》:割让广东新安县给法国;开放广州、汕头、琼州、北海四个通商口岸;赔款800万两白银;允许法国驻华公使常驻北京。

5. 影响:
(1)中国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侵犯,民族危机加剧。

(2)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关税和对外贸易。

(3)清朝政府被迫接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剥削,国家地位进一步下降。

火烧圆明园简介资料

火烧圆明园简介资料

火烧圆明园简介资料火烧圆明园,中国近代历史事件,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火烧圆明园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火烧圆明园简介火烧圆明园在狭义上指焚烧圆明园,广义概念焚烧范围不仅只是圆明园一处,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等,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

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英、法军队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

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并杀害21名使节,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

之后,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

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现仅存建筑遗址,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对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火烧圆明园的暴行进行强烈地谴责,正如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火烧圆明园背景万园之园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

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

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

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火烧圆明园资料

火烧圆明园资料

火烧圆明园资料第一篇:火烧圆明园资料火烧圆明园参与劫掠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回忆: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夺取财宝,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

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侵略者除了大肆抢劫外,被他们糟蹋了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

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

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

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

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带不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

面对这样的罪恶行经,法国大作家雨果痛恨的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抢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洗劫的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一个把口袋装满,一个把箱子装满,然后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我们的国宝在哪里?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包括:青铜器、瓷器、玉器、书画、雕、刻品等共计2.3万件。

万多种。

英国大英图书馆藏有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法国丹枫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收藏的中国历代名画、金银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有3万件。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馆内的9万件藏品中,有上万件中国文物。

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馆收藏有中国文物,珍品也是数不胜数,数量估计在数十万件。

第二篇:火烧圆明园火烧圆明园土豪的儿子学习成绩不佳,一天课堂上老师问他圆明园是谁烧的,他说不是他烧的!老师当时就给他爸打电话说:你儿子最近上课越来越不像话了,我问圆明园是谁烧的,他竟然回答说不是他烧的...回家后,被他爸一顿毒打,第二天他爸打电话给老师说:昨晚他已经承认圆明园是他烧的了!------老师,无论多少钱,我们家都赔!《火烧圆明园》下集:第二天,历史老师怒不可遏,对校长说,我问他圆明园谁烧的?他爹居然说不管多少钱他赔,真是气死我了。

《圆明园的毁灭》 知识清单

《圆明园的毁灭》 知识清单

《圆明园的毁灭》知识清单一、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始建于康熙 46 年(1707 年),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占地面积 35 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 16 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园子。

胤禛继位后,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

到了乾隆时期,圆明园的建设达到了顶峰。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圆明园也称“夏宫”。

二、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圆明园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同时吸收了西方建筑的风格。

园内有宏伟的宫殿、精美的亭台楼阁、幽静的书院、热闹的街市,还有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观,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苏州的狮子林等。

建筑形式多种多样,有传统的中式建筑,如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宫殿;也有西式建筑,如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这些建筑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精湛,充分展现了当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三、圆明园的珍贵文物圆明园收藏了无数的奇珍异宝,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这些文物涵盖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艺术精华,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比如,圆明园中有商周的青铜器、历代的陶瓷精品、书画珍品、珠宝首饰等。

其中有些文物是独一无二的,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其价值。

四、圆明园毁灭的经过1860 年 10 月 6 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 月 18 日和 19 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践踏,他们的贪婪和残暴令人发指。

五、圆明园毁灭的影响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它不仅给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也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火烧圆明园主要内容

火烧圆明园主要内容

火烧圆明园主要内容圆明园是我国被欺凌的重要历史依据,也是我国瑰宝被世界殖民者掠夺的罪证。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火烧圆明园主要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火烧圆明园主要内容【事件简述】·题图说明:圆明园遗址中的典型建筑物--大水法遗址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

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

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经有两次。

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

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毁于大火。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

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

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贪生怕死。

听起来好像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

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侵略、被掠夺的地位。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被国外所欺凌。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

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火烧圆明园1840年鸦片战争后,在清政府腐败无能,屡次战败的形势下.外国侵略军在我国许多城乡进行纵火破坏,使我国遭受巨失。

1860年(咸丰十年)10月,英法联军焚毁我国最大园林-圆明园可算是纵火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了,在我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1856年10月23日,英国以亚罗船事件为借口,将军舰进犯珠江内河,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7年12月28日英法联军进犯广州,次日广州失守,随后英法联军不断向北推进。

1860年,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余名由英使额尔金、法使葛罗率领,一路北上,8月袭击大沽占领天津、通州。

9月21日,在北京八里桥又击溃僧格林沁、胜保部清军,咸丰皇帝得知后于9月22日慌忙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10月6日联军到达海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