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行业scp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现状
石油工业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石油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获得了长足发展。目前,中国是世界第六大石油生产国,在国际石油供应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世界石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1、我国主要石油资源和储量分布
中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包括东北、华北、江淮地区,前两个主体是松辽和渤海湾盆地,后一个包括河南和苏北等盆地,这里的累积探明石油储量占全国的近3/4;石油储量主要集中在松辽和渤海湾盆地,共占全国储量的70.53%,居全国之首。东部以外的石油资源储量主要是在新疆和我国海域,占全国储量的16.65%。目前新疆的储量又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分别占全国储量的8.28%、6.28%和1.55%。目前,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72.7×108t,其中约71.61%分布在陆上,约22.93%分布在海洋,具体见下表:
表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石油资源状况
2、中国石油市场现状
(1)经济快速增长导致石油需求量日益扩大。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这种快速增长使得石油消耗量急剧增加。中国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
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目前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仅次于美国)。
(2)国内石油供给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的石油生产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国内外能源机构的中长期预测,中国石油的供需缺口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预计到2020年缺口达到2.3亿吨,到时预期将有70%的石油必须依靠进口。因此,中国石油供给形势不容乐观。
(3)石油价格波动频繁,国内油价滞后于世界油价水平。
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是在纽约、鹿特丹和新加坡3地成品油的加权平均的基础上制定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在中准价的基础上,在8%的变化幅度内制定具体价格。这种定价方式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政府行为,具有滞后性;且仅仅是被动的跟踪石油国际油价的变化,无法反映我国过内石油供求关系。这必然会使国际油价波动的风险转移到国内市场,引起国内石油市场的波动,也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处于被动的地位。
3、中国石油发展的总体战略与应对策略
(1)总体战略
中国石油发展的总体战略是:“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多种形式、油气并举、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的方针,以满足中国经济对石油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国内石油的产量却徘徊不前,而石油的短缺将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长期的制约作用。因此,中国应未雨绸缪,制定并实施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石油供应的战略计划,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应对策略
面对国际油气勘探发展新形势和挑战,要保持我国石油工业健康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任务十分艰巨。为此要从长计议实现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A 加大国内资源勘探。资料表明我国目前的石油探明储量为183 亿桶,尚有196 亿桶的储量增长和146 亿桶的未发现储量,远景石油总量为525 亿桶。最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西部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在西部的塔里木、准
噶尔、鄂尔多斯、川西北等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现。由于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逐渐进步,近期在东海、南海等地也有较大规模的资源发现。新油田的发现还可以弥补老油田产量的下降,以保障国内石油产量的稳定。
B 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
经过近10 多年来“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国家石油公司为主体的中国石油工业海外业务已遍及全球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海外石油合作主要以合作开采、产量分成、风险勘探、购买石油作业权、购买油气资源,参股或收购具有石油资源的公司,通过这些方式获得份额油。也通过参与勘探作业服务或油田其他服务在获得收益同时获得一定的石油贸易话语权。
C 加强石油资源管理,保证石油开采的合理秩序。
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有关法律,严格办矿秩序,从组织上和行业管理上理顺各乡镇企业、各企事业单位、各劳动服务公司的归属关系,坚决取缔各种非法采油活动,制止滥采乱挖现象。必须加大管理力度,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探索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矿业管理规范,形成有利于资源有效利用的激励和制约机制。要建立“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走“资源开发与环保并举”的资源节约型经济的道路。
d采取一切行动控制能源需求增长。一是开展节油行动,二是燃油替代,进行技术攻关,包括非常规石油的提炼,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在研发和探索中选准技术方向,发展最具长期效益的可替代能源,建设必备的生产设施。三是石油产品价格要跟踪国际市场,减少价格管控以反映价格波动和走势,将节约或寻找替代石油的压力传导到企业和民众。
二、我国石油产业发展的市场结构
2.1 市场结构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
市场结构就是构成市场的卖者之间,买者相互之间以及买者和卖者集团之闯的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因为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这些关系在现实市场中的综合反映就是市场的竞争与垄断的关系。所以,也可以说市场结构是一个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根据竞争和垄断的程度,一般
把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四种基本类型。
市场结构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市场结构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产业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市场进入退出壁垒。另外管理制度也对市场结构有着很大的影响。
2.2 我国石油产业总体集中度分析
从石油产业整体来说,中国石油产业实际上只有有限的几家。我国的石油工业由三大石油公司控制,基本上呈“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家油公司分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我国石油产业总体上都是一种高度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
2.3 我国石油产业产品差异化分析
产业内相互竞争的企业所产生的具有不可完全代替关系的商品状态称为产品差别化,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非价格竞争手段。差异性的存在才能使产品赢得消费者的偏好,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由于石油及石油产品的本身特点,其差异并不是很大,同质化程度极高。国外石油公司通过提高服务水平,树立品牌形象,增加广告投入等手段在创造差异,以提高竞争优势。而在石油供不应求、石油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我国,国内石油公司之间的业务能力、服务水平的差异都微乎其微,以服务、品牌、广告等手段创造产品差异化的意识不足,这将势必影响我国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4 我国石油产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
2.4.1我国石油产业的进入壁垒分析
石油产业的一次性投入巨大,专业化程度高,资产专用性强,沉淀费用高,使其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从石油产业的特点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看,石油产业的进入壁垒主要包括:
A .政策性壁垒。
石油产业的进入壁垒主要是政策性进入壁垒,表现为政府的严格进入管制。由于石油资源的稀缺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许多国家对石油产业实行特许经营,禁止特许以外的企业进入。在我国也不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1986年颁布并执行的《矿产资源法》(后于1996年8月进行了修改)明确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