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 失去光泽的铜镜教案 湘教版 (2)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科学学案“变”来“变”去的盐 失去光泽的铜镜湘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学案“变”来“变”去的盐 失去光泽的铜镜湘科版

“变”来“变”去的盐【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样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变化过程;什么样的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变化过程。

2.知道“煮海为盐”、“青铜器的生产”使人们对可逆的变化过程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通过将盐“变”来“变”去的实验现象引申建立起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

难点:判断某些变化过程是否可逆。

【学习过程】一、找回溶解在水里的盐我们知道盐能溶解在水里,溶解在水里的盐还能再“变”回来吗? 1.先做出猜想,再想办法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根据实验和资料,说一说分离水与盐的方法和原理,填写下图。

3.总结:盐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提取出来,这样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的。

当一个事物由某个状态出发,经过一个过程又回到这个状态,并且能够完全消除这一变化过程的影响,这个变化过程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可逆的变化过程盐盐水加水溶解三、青铜器的生产阅读教材“青铜器的生产”回答青铜器的铸造过程。

四、制作一个蜡星星模仿青铜器的制作方法,用熔化的蜡烛制作一个蜡星星。

制作步骤参考如下:1.用厚纸制作一个星星模板。

2.把碎蜡放入蒸发皿里。

给蒸发皿加热,使碎蜡完全熔化。

3.用坩埚钳夹起蒸发皿,把液化蜡倒入星星模板中。

4.待液化蜡冷却变成固体蜡时,拆除模板。

失去光泽的铜镜【学习目标】1.知道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比较潮湿、与空气接触、与酸碱盐等接触。

2.知道在金属生锈的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锈。

3.知道防止金属生锈的一些方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初步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难点:将金属生锈的现象归结为物质变化中的一种新的类型(分类标准是“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学习过程】一、初探金属生锈的秘密(一)潮湿是不是金属生锈的一个原因?怎样来验证你的推想?1.先用细砂纸将铁丝擦一擦,看一看铁的颜色。

2.将1号铁丝放在潮湿的吸水纸上,将2号铁丝放在干燥的环境中。

湘教版科学四下5.2《失去光泽的铜镜》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四下5.2《失去光泽的铜镜》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四下5.2《失去光泽的铜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失去光泽的铜镜》是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铜镜失去光泽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氧化和腐蚀现象,以及金属防护的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金属的基本知识,对金属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金属的氧化和腐蚀现象,以及金属防护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他们理解金属的氧化和腐蚀现象,以及金属防护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氧化和腐蚀现象,知道金属防护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氧化和腐蚀现象。

2.金属防护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金属的氧化和腐蚀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失去光泽的铜镜实物或图片。

2.准备金属氧化和腐蚀的相关视频或图片。

3.准备金属防护的方法的相关资料。

4.准备实验器材,如铜片、硫酸铜溶液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失去光泽的铜镜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铜镜失去光泽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金属氧化和腐蚀的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金属的氧化和腐蚀现象。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金属的氧化和腐蚀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金属氧化和腐蚀的原因。

教师总结,强调金属防护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金属防护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何运用金属防护的方法,防止金属的氧化和腐蚀。

四年级科学下册 失去光泽的铜镜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 失去光泽的铜镜教案

失去光泽的铜镜教学目标:科学探讨:1.能够设计对如实验并用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初步探讨金属生锈的缘故2.观看铜铁等生锈的金属,能准确的描述常见的金属和生锈的金属的区别3.依照金属生锈的缘故,能够提出一些避免金属生锈的方式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认真认真的观看、准确的描述,爱动脑、并尊重证据科学知识:1.明白金属生锈的缘故2.绣是金属转变产生的3.明白避免金属生锈的一些方式教学重难点:初探金属生锈的秘密教学预备:铁丝、细砂纸、吸水纸、小塑料盘、生锈的金属与没有生锈的金属(铜、铁、铝)等。

教学方式:实验探讨法、观观点、比较法。

教学进程:一、导入:讲解青铜的历史,让同窗们对此产生爱好二、进程:T:咱们书上的这面铜镜的表面上有一层绿色毛茸茸的东西,这是这是什么呢?S:是铜生的锈T: 金属生锈是一种常见的情形,这面铜镜生锈会可不能和它所处的环境有关系呢?S: 有潮湿水的环境、有空气等等活动1:初探金属生锈的秘密提出问题:T:潮湿是不是金属生锈的一个缘故?猜想假设:潮湿是引发金属生锈的一个缘故设计实验:P53-54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对如实验:咱们用铁丝来做实验,先用细砂纸将铁丝擦一擦,看一看铁的颜色。

装饰一根铁丝(1号)放在潮湿的吸水纸上,另一根铁丝(2号)放在干燥的环境中。

通过一段时刻,观看铁丝发生的转变,做好记录。

4.实验结果验证5.得出结论:金属的生锈是与潮湿的环境有关。

6.例举生活中的实例:炒菜的锅的底部一圈黄色的锈迹、瓷碗的底部有黄色的一圈锈迹活动二、阅读资料卡引发金属生锈的缘故有三点:潮湿的环境、与空气接触、与酸、碱、盐接触。

T:想方法验证后面两个引发金属生锈的缘故S:学生讨论方式,教师评判活动三、金属与锈1.观看生锈的铜、铁等金属。

发觉锈是某种金属发生转变后的新产物2.讨论交流:铁与铁锈的区别?完成P55的表格活动四、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避免金属生锈的一些方式课后反思:。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五单元《2 失去光泽的铜镜》 湘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五单元《2 失去光泽的铜镜》 湘科版

失去光泽的铜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的方法1. 能设计对比实验并用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初步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2. 观察生锈的铜、铁等金属,能准确地描述常见的金属与金属上的锈的区别。

3. 根据金属生锈的原因,能提出一些防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1.想知道,爱提问,乐于探究来自生活中的关于金属生锈的原因。

2.能认真、仔细地观察,尊重证据。

科学知识1.知道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比较潮湿、与空气接触、与酸碱盐等接触。

2.知道在金属生锈的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锈。

3.知道防止金属生锈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比较潮湿、与空气接触、与酸碱盐等接触。

难点知道防止金属生锈的一些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铁钉、细砂纸、吸水纸、盘子、生锈的金属与没有生锈的金属(铜、铁、铝)的图片。

学生准备:查阅关于金属生锈原因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图片、谈话引入:出示生锈的铜镜图片,提问失去光泽的铜镜是生病了吗?生:生锈了2、对比光彩熠熠的铜镜和生锈的铜镜,提问,你们喜欢哪一面铜镜?生:光彩熠熠的铜镜师:既然同学们喜欢光彩熠熠的铜镜,那么我们就要弄清楚导致金属生锈的原因。

3、介绍埋藏铜镜的地理环境。

二.探究活动1、小组讨论根据铜镜埋藏的环境,小组讨论导致金属生锈的原因并汇报交流。

2、初探金属生锈的秘密(潮湿是金属生锈的原因吗?)1)、小组讨论实验步骤2)、画出实验记录卡3)、学生汇报讨论情况(教师引导为什么要用细砂纸檫铁丝、干燥环境与潮湿环境的对比)3、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与实验现象(本实验耗时较久,教师课前提前完成实验便于学生直观观察)4、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探讨引起金属生锈的其它原因。

(教师引导:教室的铁门油漆落了的地方生锈了)5、出示铁和铁锈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铁和铁锈的区别。

通过比较提问:铁锈还是铁吗?(可以提示铁锈还能变成铁吗?)三.学以致用1、总结物质的两大变化:1形态的变化,2产生新的物质(举例说明)2、集思广益:根据金属生锈的原因,说一说怎样可以防止金属生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失去光泽的铜镜-湘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失去光泽的铜镜-湘科版

失去光泽的铜镜教材分析在学生认识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过程以后,本课从金属生锈的现象引出问题,引领学生从另一个角度研究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金属生锈是常见的变化,本课研究的正是这来自学生生活中的问题。

以铁为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及查阅资料的方法来初探金属生锈的秘密,然后比较金属以及金属上的锈,知道锈是物质(金属)变化中产生的一种新物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设计对比实验初步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教学难点是将金属生锈的现象归结为物质变化中的一种新的类型。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设计对比实验并用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初步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2、观察生锈的铜、铁等金属,能准确地描述常见的金属与金属上的锈的区别。

3、根据金属生锈的原因,能提出一些防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想知道,爱提问,乐于探究来自生活中的关于金属生锈的原因。

2.能认真、仔细地观察,尊重证据。

科学知识1、知道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比较潮湿、与空气接触、与酸碱盐等接触。

2、知道在金属生锈的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锈。

2、知道防止金属生锈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初步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教学难点:将金属生锈现象归结为物质变化中的一种新类型。

学情分析本课以学生熟悉的铁钉生锈为例子,让学生在体验铁钉生锈的过程中,了解铁生锈的缘故原由进而理解各种防锈方法的原理。

铁生锈的条件探讨,虽然动员了学生去准备。

由于铁生锈是一个缓慢氧化,以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平常一个星期),因此在备课当中没有安排学生提前一个星期进行实验准备。

只有先自己先提前准备。

其实如果让学生也参与实验准备,其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虽然铁生锈的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并没有学生真正去下手做过或观察过。

由于完成这个实验并不难,学生有能力也有条件去完成义务。

以是在往后的教学中尽量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当中来,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收获更多。

《失去光泽的铜镜》ppt演示课件

《失去光泽的铜镜》ppt演示课件


3.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指自身 的行动 与自己 的目的 相反。 背道而 驰:比 喻彼此 的方向 和目标 完全相 反,是 指某人 的做法 和应遵 循的大 众化的 目标相 反。语 境是“与 时代的 发展” 相反, 据此应 该选“背 道而驰 ”。

4、合作学习的培养。合作学习既是一 种方法 也是一 种能力 ,未来 社会的 人没有 合作的 态度是 不行的 。这节 课我要 求学生 合作学 习,培 养学生 的合作 意识。
请根据铜镜埋藏的环境,推测金属生锈的原因:
潮湿是不是金属生锈的一个原因?
怎么设计实验来证实?
1. 我们用铁丝来做实验。先用细砂纸将铁丝擦一擦, 看一看铁的颜色。
潮湿是不是金属生锈的一个原因?
怎么设计实验来证实?
2. 将一根铁丝(1号)放在潮湿的吸水纸上,将另一根 铁丝(2号)放在干燥的环境中。

7.文章的结尾还说,和人类不同的是 ,我们 的主人 公毕竟 慧心未 泯。言 外之意 是肯定 白兔的 做法, 希望人 类也像 白兔一 样要学 会放弃 。

8.这是这堂课最精彩的部分,不论学 生的质 疑,还 是探究 ,都热 情高涨 ,高潮 迭起。 由于课 堂气氛 宽松、 和谐, 教学双 方对教 材有深 入的理 解,所 以能全 身心地 投入。
1号
2号
1号
2号
实验表明:_在__潮_湿__的__环__境_里__金__属__容_易__生__锈_。__
查阅资料,引起金属生锈的原因还有哪些?
制作资料卡:
资料卡
主题
搜集时间
出处
搜集人
比较金属和金属上的锈有什么区别?
颜色 光泽 软硬
铁与铁锈的区别
铁 银白色 具有光泽

失去光泽的铜镜-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

失去光泽的铜镜-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

失去光泽的铜镜-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2.掌握重点词汇,在口语和写作中运用自如;3.认识拟人化手法,在作品中进行观察和理解;4.提高学生的读解能力和阅读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并记忆住拟人化的文学手法;2.学生能够掌握关键汉字词语;3.学生能够在朗读时体现出他们的阅读方法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失去光泽的铜镜》;2.教案、黑板、笔;3.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先通过PPT将一张失去光泽的铜镜的图片投影在教室里,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提问,帮助学生了解今天的主题是关于铜镜的。

2.预读新课文(10分钟)教师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跟读,通过学生身边的常见现物,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出文中的每一种事物的形态和颜色。

然后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并进行红笔标记。

3.朗读与交流(20分钟)1.学生个人朗读(3分钟):教师通过点名方式,一位学生读完一小段课文,直到大家都读完,进行口语练习;2.小组合作朗读(5分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交流阅读的方法和感受,然后进行小组练习;3.班级朗读(10分钟):让每个小组依次上台表演阅读,并进行重点的讲解和解读。

4.语言点讲解(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具体的语境对文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5.团体讨论(2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问题讨论,探究文中铜镜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商讨如何将铜镜重新变得亮泽,并提出自己对文中观点和感受。

然后将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6.课堂作业(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回去后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并选一些感兴趣的关键词写一篇自己的日记。

五、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教学评估。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交流、小组讨论、班级朗读等形式,让学生互相评估和提高。

湘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失去光泽的铜镜》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失去光泽的铜镜》教学设计

《失去光泽的铜镜》教材分析在学生认识了可逆变化过程和不可逆变化过程以后,本课从金属生锈的现象引出问题,引领学生从另一个角度研究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教材中以铁为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及查阅资料的方法来初探金属生锈的秘密,然后让学生比较金属以及金属上的锈,知道锈是物质(金属)变化中产生的一种新物质。

学情分析金属生锈的现象是学生经常可以见到的,本课研究的正是这来自学生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金属生锈的原因并不太清楚,本课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金属生锈的秘密,通过金属与锈的对比让学生认识防锈的意义及方法。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比较潮湿、与空气接触、与酸碱盐等接触。

2.知道在金属生锈的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锈。

3.知道防止金属生锈的一些方法。

科学探究:1.能设计对比实验并用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初步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2.观察生锈的铜、铁等金属,能准确地描述常见的金属与金属上的锈的区别。

3.根据金属生锈的原因,能提出一些防锈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想知道,爱提问,乐于探究来自生活中的关于金属生锈的原因。

2.能认真、仔细地观察,尊重证据。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初步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难点:将金属生锈的现象归结为物质变化中的一种新的类型(分类标准是“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评价任务1.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2.能够搜集金属生锈原因及防锈的资料。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铁丝、细砂纸、吸水纸、小塑料盘、生锈的金属与没有生锈的金属(铜、铁、铝)、图片。

学生准备:查阅关于金属生锈原因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谈话引入:从前一课的青铜器引出铜镜,再到考古挖掘出来的锈迹斑斑的铜镜,引导学生来探究金属生锈的问题——我们能根据埋藏铜镜的环境,推想金属生锈的原因吗?2.出示埋藏铜镜的环境(有潮湿水的环境、有空气等等)。

二、活动1:初探金属生锈的秘密1.提出问题:潮湿是不是金属生锈的一个原因?2.猜测假设:潮湿是引起金属生锈的一个原因。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课件失去光泽的铜镜PPT模板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课件失去光泽的铜镜PPT模板

颜色 光泽 软硬
铁与铁锈的区别
铁 银白色 具有光泽
铁锈 黄色或黑色 没有光泽
较硬
较软
颜色 光泽 软硬
铜与铜锈的区别
铜 橙红色 具有光泽
铜锈 蓝绿色 没有光泽

较软
课堂检测
讨论:
根据金属生锈的原因,说一说 怎样可以防止金属生锈?
◆ 搜集有关防止金属生锈的资料;
◆ 为了防止家里的金属物品生锈,向家长提出自己的 建议和方法。
怎么设计实验来证实?
2. 将一根铁丝(1号)放在潮湿的吸水纸上,将另一根 铁丝(2号)放在干燥的环境中。
1号
2号
1号
2号
实验表明:_在__潮_湿__的__环__境_里__金__属__容_易__生__锈_。__
查阅资料,引起金属生锈的原因还有哪些?
制作资料卡:
资料卡
主题
搜集时间
出处
搜集人
比较金属和金属上的锈有什么区别?
失去光泽的铜镜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课件
汇报人:XXX
目录
复习巩固
01入
02.
延伸拓展
04.
复习巩固
请根据铜镜埋藏的环境,推测金属生锈的原因:
潮湿是不是金属生锈的一个原因?
怎么设计实验来证实?
1. 我们用铁丝来做实验。先用细砂纸将铁丝擦一擦, 看一看铁的颜色。
新课导入
潮湿是不是金属生锈的一个原因?
失去光泽的铜镜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课件
汇报人:XXX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失去光泽的铜镜 教案设计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失去光泽的铜镜 教案设计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失去光泽的铜镜教案设计
2 失去光泽的铜镜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设计对比实验并用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初步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2.观察生锈的铜、铁等金属,能准确地描述常见的金属与金属上的锈的区
别。

3.根据金属生锈的原因,能提出一些防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乐于探究来自生活中的关于金属生锈的原因。

2.能认真、仔细地观察,尊重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比较潮湿、与空气接触、与酸碱盐等接触。

2.知道在金属生锈的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锈。

3.知道防止金属生锈的一些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铁丝、细砂纸、吸水纸、小塑料盘、生锈的金属与没有生锈的金属(铜、铁、铝)、图片。

学生准备:
查阅关于金属生锈原因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谈话引入:从前一课的青铜器引出铜镜,再到考古挖掘出来的锈迹斑斑的铜镜,引导学生来探究金属生锈的问题——我们能根据埋藏铜镜的环境,推想金属生锈的原因吗?
二.活动初探金属生锈的秘密
1.选定一个研究方向
颗粒尺寸在1~100纳米的微粒称为超微粒材料,也是一种纳米材料。

纳米金属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后来相继问世的有纳米半导体薄膜,纳米陶瓷、纳米瓷性材料、纳米生物医学材料等。

四.课后作业
搜集相关防锈的办法,完成单元评价页P69的建议。

四年级下-失去光泽的铜镜-湘科版(27页)

四年级下-失去光泽的铜镜-湘科版(27页)


3、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 ,石上 清泉的 声音, 浣衣村 女的笑 声,渔 舟穿过 荷丛的 动态, 和谐完 美地融 合在一 起,有 声有色 ,有景 有人, 有静有 动,构 成了空 山秋天 恬静幽 美的乡 村生活 图景。

4.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 人过安 静淳朴 生活的 理想和 对污浊 官场的 厌恶。 诗中以 物芳而 明志洁 ,以人 和而望 政通。 泉水、 青松、 翠竹、 青莲, 可以说 是诗人 高尚情 操的写 照,也 是为诗 人理想 境界的 环境烘 托。

7.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 间、地 点、官 职,人 物的行 为、实 效方面 ,应仔 细查对 原文的 词句, 全面理 解,综 合分析 ,两者 间的差 别正是 把握全 文的关 键所在 。对似 是而非 处,要 有借题 解文的 意识。

8. 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 续的的 消沉, 而是在 一片肃 杀的秋 景之中 强调一 种高洁 的人品 。
颜色 光泽 软硬

银白色 有光泽

铁锈
褐色 无光泽

铁锈还是铁吗?
颜色 光泽 软硬
铜与铜锈的区别 铜 金黄色
具有光泽 硬
铜锈 蓝绿色 没有光泽 较软
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 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
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如金属生锈。
判断下列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物质的变化
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

5、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诗人自 己。诗 人曾为 王孙、 来自官 场,而 今隐居 山间; 表达了 诗人寄 情山水 田园, 对隐居 生活怡 然自得 的满足 心情, 也是他 高洁品 质的写 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去光泽的铜镜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设计对比实验并用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初步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2.观察生锈的铜、铁等金属,能准确地描述常见的金属与金属上的锈的区别。

3.根据金属生锈的原因,能提出一些防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乐于探究来自生活中的关于金属生锈的原因。

2.能认真、仔细地观察,尊重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比较潮湿、与空气接触、与酸碱盐等接触。

2.知道在金属生锈的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锈。

3.知道防止金属生锈的一些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铁丝、细砂纸、吸水纸、小塑料盘、生锈的金属与没有生锈的金属(铜、铁、铝)、图片。

学生准备:
查阅关于金属生锈原因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谈话引入:从前一课的青铜器引出铜镜,再到考古挖掘出来的锈迹斑斑的铜镜,引导学生来探究金属生锈的问题——我们能根据埋藏铜镜的环境,推想金属生锈的原因吗?
二.活动---初探金属生锈的秘密
1.选定一个研究方向
2.设计对比实验
3.实验探究并观察记录(课后)出示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供学生观察验证的一组对比实验(潮湿与干燥)并已经能够看见结果的材料。

4.通过其他途径进一步解决问题
查阅资料:金属生锈的其它原因。

三.活动---金属与锈
1.对比观察一种金属及金属上的锈并做好记录
指导观察方法:用细砂纸擦铁质部分;比较软硬的办法:刻画,比较刻画后的痕迹深浅。

学生观察后汇报,然后讨论:铁锈还是铁吗?
2.对比观察多种金属及金属上的锈并做好记录
3.初步得出研究结论并据此判断其它物质变化的类型
引导学生得出:锈是某种金属发生了变化后所产生的新物质。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将物质的变化尝试按“是否产生新物质”进行分类,并对前一课的物质变化的例子进行又一次的判断和分类——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例如:蜡烛熔化、热胀冷缩、水的三态变化、剪开布料、木头做成家具、食盐的溶解等都属于形态上的变化(即物理变化);金属生锈、和水泥、泥土烧成砖都会产生新物质(即化学变化)。

4.初步了解防锈的方法
让学生先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找到原因后“对症”献策,再指导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中的有关资料。

5.xx补充介绍纳米技术
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这就是纳米科技,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

纳米是一种几何尺寸的度量单位,1纳米为百万分之一毫米,即1毫微米,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略等于四十五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1厘米=10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

纳米结构通常是指尺寸在100纳米以下的微小结构。

颗粒尺寸在1~100纳米的微粒称为超微粒材料,也是一种纳米材料。

纳米金属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后来相继问世的有纳米半导体薄膜,纳米陶瓷、纳米瓷性材料、纳米生物医学材料等。

四.课后作业
搜集相关防锈的办法,完成单元评价页P69的建议。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