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基本名词解释汇总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学理论作为研究文学的重要学科领域,涵盖了众多的概念和术语。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文学理论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

一、代表性投射理论代表性投射理论是英国文学批评家T.S.艾略特提出的一种文学表达理论。

该理论认为,诗歌中的形象和语言通过投射,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传达给读者。

艾略特认为,诗歌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言语的表达来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而这种表达是通过投射来实现的。

在这一理论中,艾略特强调了诗歌的独特之处,即通过言辞的艺术性和形象的表达实现作者情感的传达。

二、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20-60年代盛行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

该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组织形式,这种结构和组织形式决定了文学作品的意义。

在结构主义理论中,结构被看作是文学作品的核心,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感受都在结构的制约下发挥作用。

结构主义讲究对文本中的符号、符号系统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揭示文学作品中的含义和意义。

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和理论观点。

该理论对传统文学理论提出了质疑,认为现代主义的理论观点不再适应当代文学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拒绝传统的线性叙事和单一的真理观念。

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跳跃式的叙述和碎片化的结构,以及不同的声音和视角。

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更加注重语言的游戏性和相对性,追求反传统、反权威和反(或超越)历史的表达方式。

四、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关注女性文学、女性创作和女性主题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

该理论认为,在传统文学中,女性经历和观点常常被边缘化或忽视。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致力于揭示和分析文学作品中性别角色的问题,探讨女性的创作和被创作对象的经验。

通过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女性作家的作品,为女性经验提供更多的认同和讨论空间。

五、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是一种对文学作品进行解构和研究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

文学理论中基本名词解释综述.doc

文学理论中基本名词解释综述.doc

文学理论中基本名词解释综述。

21.言外之意:它是对文学活动特殊语言和意义的总结,是指文学作为一种社会话语活动所蕴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有两个主要含义:首先,整个文学活动具有话语的性质,其次,具体的文章具有话语的性质。

22.文学:这是一种体现在语言中的美学思想。

23.优势与多样性(略)24、新社会主义形象(略)2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6.推陈出新(略)27.人气(略)28、精神生产(略)29、艺术生产(略)30、文学创作的对象(略)31、文学创作的主体(略)32.材料:作家一生中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的所有生动、丰富但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33.艺术发现:作者根据自己的理想和审美原则,从观察到的事物中发现了一种独特的感觉。

34、创造性动机:推动作家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

35.意境:作家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创造意图及其序列的过程。

36.直觉:没有推理的对事物或现象的直接判断和认知。

37.灵感: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人们认识到了跳跃的心理现象。

38.综合:作家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处理和转换许多旧材料以形成新的有机艺术形象的过程。

39.突出显示:在他的创作中,作者调动了材料加工中心的各种图像或想法,使它们比他周围的其他图像更清晰、更清晰、更有特色。

40.简化:作者有意缩短几个词,省略细节,抓住主体,在形式和精神上传达中心形象或思想的主要特征。

41.变形:作家驰骋想象,以违反传统原则的方式创造形象。

42.陌生化:在他的创作中,作者把离人们太近的事物或现象看作是他第一次看到它们,不能叫它们的名字,而必须参照来描述它们,以创造一种似曾相识的奇怪感觉。

43.即兴创作:在某种刺激或内在冲动的控制下,作者的兴趣就会来,作品就会很快完成。

44、审查:在写作操作过程中,作者反复思考,选择和传递词语和句子,以恰当地传达形象。

45.艺术真理:它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在主观感知和诗歌创作的假设情境中,表达自己对社会生活内涵的理解和感知,尤其是那些本质和规律的东西。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学理论名词解释120条汇总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

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

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

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打印)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打印)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打印)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名词术语。

以下是对几个常见文学理论名词的解释。

1. 传统文学:传统文学是指以传统为基础的文学作品,它包括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价值体系的文学作品。

传统文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智慧和文化传承。

2. 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一种文学创作风格,以探索人类心灵的恐惧与邪恶为主题。

这种文学作品通常通过描述恐怖和可怕的场景,展示人类内心的黑暗面,引发读者的恐慌和恐惧。

3. 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是一种批评理论,旨在揭示文本的内部矛盾、不稳定和多义性。

它强调语言的不确定性和无法确定的意义,通过对文本进行分析和反思,揭示隐含的权力关系和主导意识形态。

4. 启示文学:启示文学是指通过对神秘、超自然和灵感的探索,提供人类教诲和指导的文学作品。

这种文学作品通常涉及到宗教、神话和奇迹等元素,以展现人类灵魂的拯救和超越。

5.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回应和批判,它强调多样性、相对性和破碎性。

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通常采用碎片化的叙事结构、模拟和拼贴等技巧,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混乱和无序。

6. 关联主义:关联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强调文本中的意象、象征和隐喻。

通过将不同的意象相互联系,关联主义试图传递出文学作品深层次的主题和情感。

7. 同情文学:同情文学是一种以表达同情和共鸣情感为目的的文学作品。

它通常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遭遇和苦难,通过展示人性的善良和人道主义的情感,呼吁读者关注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8. 文化研究:文化研究是对文化现象和文化表达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它关注文化的产生、传播和演变,并探讨文化与权力、性别、种族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文化研究旨在揭示文化的意义和社会的文化动态。

以上是对几个常见文学理论名词的简要解释,每个名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研究领域。

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并提高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文学理论32条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32条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32条名词解释1.文如其人——扬雄——言如心声,书如心画文如其人的“文”,不是指“所言之物”,而是指的作品中的格调,格调是作者性格“本相”的自然流露,并非有意为之,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其人的创作个性和风度.2.隐含读者——伊瑟尔——创作动机、选材、文本内涵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隐含读者不是实际读者,而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预期设计和希望的读者,即隐含的接受者3.期待视野——姚斯——文体、形象、意蕴他认为读者在阅读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时,绝不是脑子一片空白地去阅读,而是带着他原有的文学经验与生活经验来欣赏文艺作品,这就形成了每个读者在进行审美阅读时的前期结构和心理图式,也就是什么经验的“期待视野”。

4.司空图——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第一个象、景是可以“置于眉睫之前”“目击可图”的现实景象、图画景象,第二个象,景是处于前者之外的“诗家之景”。

5.文学风格流派文学风格是成熟的作家独特的艺术创作力的标志。

文学流派是文学风格的随性者,它是随着相似风格的作家群出现而出现的,没有风格就没有流派。

文学流派的产生是文学创作活动繁荣的标志。

6.理解与误解读者的前理解、先入为主的思想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等构成对话关系,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存在不同于偏差。

7.召唤结构——伊瑟尔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发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阐述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

8.填空是指在文学的诸层次结构中,语言现象中的语言—声音关系是固定的,词、句、段各级语言单位的意义及组合也是不变的,而表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方面层等,则带有虚构的纯粹意向性特征,本身是迷糊的、难以明晰界说的。

因此需要读者对未尽内容的想象补充,即填空。

9.对话是指文本是一个吁请、呼唤,它渴望被理解,而读者则积极地应答,理解文本所提出的问题,这就构成了“对话”。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4.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应当是来自性格的一种生命的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及性格侧面的丰富多彩.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所谓灵魂的深度,应是作家艺术家的慧眼所在,使他们超越群侪的标志,更是文学典型的必备品格,他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1)看他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2)要看灵魂所显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3)要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想象
6.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1)文字言语层 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2)文学形象层 是读者在阅读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3)文学意蕴层 之文本所蕴含的思想 情感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7.文学典型: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8. Leabharlann 论述题: 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造中“真、 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
答: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点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作情感的评价对象,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情感评价所把握的艺术真实“造形”,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境界是呈“美”,体现为“文学升华”。质而言之,真、善、美及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4.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文学作品的体裁:
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由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不同结构形式所决定,文学作品形成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等基本体裁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艺术本质、规律和价值的理论体系。

它囊括了诸多重要的概念和名词,这些名词对于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一些常见的文学理论名词进行解释。

1. 传统现实主义(Traditional Realism):传统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和艺术风格,它致力于真实、客观地再现日常生活。

传统现实主义笔下的人物形象常常是普通人,作品内容通常涉及社会问题,注重社会生活的真实细节。

2.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意识流是一种通过文字再现人类思维过程和意识流动的文学技巧。

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思想、感受和记忆,作者可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读者带入人物的意识世界。

3.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延续,强调对话性、多元性和相对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以碎片化、拼贴化的形式呈现,打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追求对真理的怀疑和对现实的反思。

4.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结构主义是一种关注文本结构和语言结构的文学理论方法。

结构主义认为文本中的意义是通过结构和符号系统来构建的,强调在文本中寻找潜在的隐喻和规律。

5. 敘事者(Narrator):敘事者是文学作品中负责讲述故事的人或人物。

敘事者可以是第一人称敘事者,以自己的视角来讲述故事,也可以是第三人称敘事者,通过旁观者的角度来讲述故事。

6. 拟人化(Personification):拟人化是一种修辞手法,将非人物化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

通过拟人化,作家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或非生物的物体具备生命力,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7. 象征主义(Symbolism):象征主义是一种将事物转化为象征或符号来表示深层含义的文学运动。

在象征主义作品中,一些具体的形象或物体可以代表更深层的意义或情感。

8. 批评学(Criticism):批评学是研究文学作品的理论和方法。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学理论名词解释1.意象:就是表意之象、表情之象,它是融合情感意蕴与直观形象的“合金”。

2.灵感:所谓灵感,就是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突如其来而又稍纵即逝的顿悟状态。

3.艺术传达:作家在构思活动和灵感爆发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文字的媒介将头脑中的作品的雏形明确起来、固定下来,将意象转化为物象,这就是艺术传达。

4.形象思维:就是不脱离形象的思维,它也要对社会生活加以概括,但它并不抛弃事物的感性现象,并不粉碎事物的具体性和个别性,而是与具体形象同起伏、共始终,最终创作出从个别中见一般、从现象中显本质的艺术形象。

5.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就是从事物大量的感性现象出发,通过分析、归纳和综合,扬弃其中的具体性和个别性,而得出一般性的概念,再通过判断、推理、演绎,概括出其中的内在本质和普遍规律,最后得出科学性的结论。

6.想象:想象就是人脑对于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而创造新表象的过程。

7.联想:联想就是不同的表象根据某种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的联结。

根据这种内在联系的不同情况,联想又分成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等等。

8.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大脑中再创出相应的心形象的过程。

9.创造想象:所谓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作出新形象的过程。

10.文学风格:从本质上说,是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相互交融的有机融合体,它是作家在主观方面的个人独特性在创造过程及其物化的成果--作品中的体现,它不但在作品的形式上,而且也在作品的内容上表象出来。

11.“风格即人”:是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在《论风格》的演说中提出来的命题,即风格必须一人为本,以人的主观精神修养为根底,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等。

是作家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是作家的创造个性与具体话语情景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12.文学流派:就是一批在思想倾向、美学观念、文学主张等方面相互趋同或接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派别,他们在实际创作中往往表现出艺术特色和风格追求的一致性。

文学理论基本名词解释汇总(文概)

文学理论基本名词解释汇总(文概)

文学理论基本名词解释汇总【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文学理论的任务】①文学本质论: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②文学创作论:作家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③作品构成论: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④文学接受论: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文学活动的两个过程】①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②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有机组成部分——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美学——人类文学理论史的革命性转换;理性根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①对象化论;②艺术生产论;③特殊的意识形态论;④能动的反映论;⑤文学起源论;⑥现实主义的创作论;⑦文学历史发展论;⑧文学批评论。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①理论方式——理论性、认识性的精神活动;②宗教方式——宗教性、幻象性的精神活动;③实践—精神方式——伦理性、意志性的精神活动;④艺术方式——审美性,情感性的精神活动。

【审美的文学观念(狭义文学)】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

【惯例的文学观念(折中义文学)】介乎前二者之间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

【文学的含义】显现在生活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从事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话语】文学是一种话语。

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文本带有话语含蕴性质。

文学理论基本术语

文学理论基本术语

文学理论基本术语1. 文学四要素。

这是由美国批评家艾布拉姆斯(M.H. Abrams)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要素组成。

2. 模仿说。

这是古希腊有关文艺起源的学说,认为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的模仿。

它内部存在两种对立观念,一种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否定性模仿说,认为艺术仅仅模仿世界的“影子的影子”,因而没有真理价值;另一种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肯定性模仿说,与柏拉图的主张相反,认为艺术模仿世界同样能达到真理境界,这一主张后来成为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圭臬。

3. 观物取象说。

这是中国古代有关文艺起源的学说,认为文艺的起源与人“观”天地鸟兽的运动变化并加以模仿的行为有关。

4. 表现说。

这是西方18世纪以来随浪漫主义思潮而形成的学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或情感的表现。

5. 言志说。

这是中国先秦产生的学说,认为诗歌是作者情感和志向的表现。

6. 文学本体论。

这是美国批评家兰塞姆(J. C. Ransom)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作品的内容或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的形式。

7. 劳动说。

有关文学起源于劳动的学说,认为文学活动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劳动。

第一,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第二,劳动摧发了文学活动的需要,提供了文学的主要内容。

第三,在文学的早期形式上也体现了劳动的痕迹。

8. 不平衡说。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有关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关系的学说,认为艺术活动的发展与人类生产劳动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或快或慢,有时甚至呈反方向发展。

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范性表现:一种是某些文艺类型如神话和史诗只能兴盛于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另一种则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在艺术上反而领先。

9. 循环说。

这是加拿大批评家弗莱(N. Frye)提出的有关文学发展动因的学说,认为文学的变化与自然节律相似,呈现出有规律的更替与循环过程,黎明和春天与喜剧对应,日午和夏天与传奇对应,日落和秋天与悲剧对应,黑暗和冬天与讽刺文学对应。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1.意象是将情感和直观形象融合在一起的“合金”,表达了作者想要传达的意义。

2.灵感是一种突如其来的顿悟状态,在思维活动中短暂出现并迅速消失。

3.艺术传达是作家通过语言文字将头脑中的作品雏形转化为物象的过程,将意象变为具体形象。

4.形象思维是不脱离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概括来创作出从个别中见一般、从现象中显本质的艺术形象。

5.抽象思维是从事物的感性现象出发,通过分析、归纳和综合得出一般性的概念,最终得出科学性的结论。

6.想象是将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表象的过程。

7.___是不同表象之间根据内在联系而联结起来的过程,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等类型。

8.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描述或图样示意,在大脑中再创造出相应的心形象的过程。

9.创造想象是独立地创作出新形象的过程,不依据现成的描述。

10.文学风格是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相互交融的有机融合体,是作家个性在创造过程及其物化的成果中的体现。

11.“风格即人”是指风格必须以人的主观精神修养为根底,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等,是作家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12.文学流派是在思想倾向、美学观念、文学主张等方面相互趋同或接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派别。

13.文学思潮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在一定哲学思想、美学观念、文学主张支配之下所形成的文学创作的潮流。

14.创作方法是作家、艺术家创作时所遵循的反映和表现现实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5.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指文学作品中展现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形象所隐含的思想蕴藉。

解类书籍不同,它更注重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在文学鉴赏中,读者需要通过对作品的形式、题材、主题、语言等方面的分析和理解,来深入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也需要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文学鉴赏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文化修养。

通过文学鉴赏,人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

它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

2、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名称。

文学作为一种活动,他包括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4、文学批评: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一种能动的意识形态评价行为,即站在一定的立场、根据一定的文学理论思想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对象并兼并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5、文学史:以历时方法,记载文学活动的过程,并对重要的现象作必要的阐释的一门学科。

6、移情:移情是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提出的一种美学概念,认为主体在接触对象时,把自己的生命、情感移注到外在对象上去,是原本无生命的东西有了生命,本无感情的东西有了人的感情、思想、感觉和意志,非人的东西因而人情化、人格化;在移情中,人的“自我”得到自由伸张的机会,进入“非自我”的外在对象中去活动,这样,人的“自我”就由有限到无限,由禁锢到自我解脱,获得充分自由,于是美感就产生了。

7、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是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的,他认为,文学活动应有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他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它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所阐述的文艺学思想的核心,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思想中所包涵的文学理论为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所论述的理论为补充的文学理论体系。

2、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成人的全面的发展。

3、本质力量对象化:人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文学理论基本名词解释汇总

文学理论基本名词解释汇总
44.节奏:指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
45.隐喻:指不用喻词,喻体与喻本直接结合的比喻方法。
46.象征:指以具体事物(意象)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方式,具体表现为不是用词语直接表现而是暗示情感意义的纯意象性抒情话语。
20.艺术形式: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形态,是语言标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
2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再现客观现实。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旨。它强调立足客观现实,正视现实,忠实现实,对现实作冷静的观察、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二是写实的方式。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现实型文学具有写实的逼真性。它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它以描写见长,描写不夸张、不变形。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
27.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从三个方面理解:(1)记真人真事。它不虚构人物、情节,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2)塑造艺术形象。这是强调其艺术性、文学性。报告文学必须塑造丰满生动的艺术形象,既要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绘,又要有鲜明的性格特征。(3)及时性。它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如果发表不及时,就削弱了它的独特的新闻价值。
4.艺术发现:作家依据自己的理想、审美原则,从所观察的事物中发掘出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5.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
6.艺术构想:作家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意向及其序列的出的直接判断和认知。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作品的原理、规律以及文学创作与批评的方法和途径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的范畴十分广泛,包括文学的定义、文学风格、文学流派、文学结构、文学形态、文学批评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对几个常见的文学理论名词的解释。

1. 传统批评(Traditional Criticism)传统批评主要关注于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强调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和解读。

它注重对文学作品的内在价值进行评判,并提供给读者理解和解释的指导,旨在探索作品的内在意义和其与作者和时代的关系。

2.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通过其内部结构和语言系统来构建的。

它强调文本自身的结构和形式,并通过分析文本的符号和符号体系,揭示作品中深层的结构和意义。

结构主义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影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象征、隐喻和语言游戏。

3. 释义学(Hermeneutics)释义学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强调理解和解释文学作品中的意义。

它关注作者意图和读者反应之间的关系,认为作品的意义取决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解释。

释义学关注文学作品的背后的含义和价值观,通过解读作品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来揭示作品的意义。

4.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学和思想的潮流,出现在20世纪中后期。

后现代主义拒绝传统的理性和宏大叙事,强调语言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

它以游戏、幽默、讽刺和互文性为特征,打破了传统文学的结构和形式,挑战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固有观念和预期。

5. 叙述学(Narratology)叙述学是研究叙述结构和技巧的文学理论。

它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叙述方式和叙述结构,分析故事的元素和故事的组织方式。

叙述学探讨故事的时间、空间、角色和情节,并研究叙述者在故事中的角色和影响。

以上只是对几个常见的文学理论名词进行了简要的解释。

文学理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领域,涵盖了众多的理论流派和研究方向。

文学理论教程中的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教程中的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教程中的名词解释导言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创作与文学作品的理论体系。

在文学理论教程中,有许多名词需要解释,这些名词涵盖了文学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理论。

本文将逐一解释这些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表述技巧与修辞手法1. 表述技巧:表述技巧是作家用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方式。

例如,直接表述、象征手法、夸张手法等。

这些技巧使作品更生动、形象,并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性。

2.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作家通过修辞手段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修辞手法能够改变作品的语言风格,使其更具魅力。

二、文学流派与文体描述1. 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在特定时期或特定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具有一定特点的作品群体。

例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倾向。

2. 文体描述:文体描述是指对文本的一种分类方法,通常以文本的结构、语言风格等为依据。

例如,抒情诗、散文、小说等。

文体描述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三、文学批评方法与理论框架1. 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方法是研究和评价文学作品的一种方法论。

例如,注重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内在批评、注重作品本身的外在批评、注重作品与社会关系的社会批评等。

不同的批评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作品的内涵。

2. 理论框架:理论框架是文学理论中的重要理论体系,它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框架和路径。

例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批评等。

理论框架帮助理解文学作品的多重维度和多元解读。

四、文学元素与象征意义1. 文学元素:文学元素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如情节、人物、环境等。

文学元素通过相互关联和互动,构建了作品的整体结构和故事内核。

2. 象征意义:象征意义是文学作品中隐喻和象征的含义。

作家用具体的事物代表抽象的意义,以达到通过形象语言来传达思想和情感的目的。

结语通过上述对文学理论教程中名词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文学理论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文本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的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特性。

2.情节情节是指在特定环境中由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所构成的一个事件的进程。

3.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心理过程。

4.召唤结构召唤结构是由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德国美学家伊瑟尔所提出的一个范畴,它是指由文学文本中所具有的“空白点”和“未定点”而形成的文本的潜在结构和图式化框架。

8、狭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专指文学理论,它是研究文学活动的性质、特征、构成、创造、接受及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9、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以文学文本为中心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活动。

10、题材题材是作家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提取出来的、作为艺术创作的直接依据的感性材料,它包括储存在作家头脑中的表象材料和情绪材料。

11、主题文学文本中为作家所执意所表现的贯穿全篇、统帅全局的基本思想,就是文学文本的主题,又称主题思想。

13、何谓文学文本的结构?文学文本的结构是指整个文学文本的组织架构,它具有布置全局的作用。

14、何谓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作家借助语言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艺术途径和手段的总和。

15、何谓叙述?叙述是作家对人物、事件和场景进行概括地交代和说明的一种表达方式,叙事类文学发展的早期多用这种表现手法。

16、何谓对话?对话是通过人物之间交谈方式来进行的一种艺术手法,它需要对话的双方共同维持才能进行下去。

17、何谓独白?独白是人物单独的语言,是个人内心活动的表白,它不像对话那样需要双方的共同维持才能进行下去。

18、何谓体裁?体裁是指构成文学文本的内容的具体文学样式。

文学理论教程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教程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教程名词解释文学理论教程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1.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其与人类社会、心理、艺术等方面的关系的学科。

文学理论家以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解读文学作品。

2. 传统批评:也称为经典批评,指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理解的传统方法。

主要关注作品的形式、结构、主题等方面。

3. 结构主义: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强调文本的结构和内在的体系。

关注作品的符号、符号系统和符号间的关系,强调文本自身的独立性。

4. 语言学派批评: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对语言的运用和修辞手法的研究,揭示作品的意义和效果。

5. 后殖民主义: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关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文学及其创作与阐释的影响。

特别关注殖民地作家的身份认同、文化冲突等问题。

6. 后现代主义: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强调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等特征。

主张对现实的批判和颠覆,对传统观念和形式的拒绝和超越。

7. 重读历史主义: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强调对历史、社会、经济背景的重视。

认为文学作品不能脱离时代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和理解。

8. 敘事理論:关注故事的传达方式、叙事结构、叙事语言等问题的理论体系。

研究如何通过叙述来构建故事的意义和情感。

9. 形态学:一种文学理论方法,比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分析作品中的符号和意象,揭示其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10. 历史文化主义:强调文学作品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联系。

通过研究文化和时代的差异和变化,揭示作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以上是对一些常见文学理论名词的简要解释,这些名词代表了不同的文学理论流派和方法,用于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

22、文学: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23、主导性与多样性(略)24、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略)2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略)26、推陈出新(略)27、人民性(略)28、精神生产(略)29、艺术生产(略)30、文学创造的客体(略)31、文学创造的主体(略)32、材料: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所获取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33、艺术发现:作家依据自己的理想、审美原则,从所观察的事物中发掘出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34、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

35、艺术构思:作家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意向及其序列的过程。

36、直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或现象作出的直接判断和认知。

37、灵感: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38、综合:作家围绕一个中心意念,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揉合成一个新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39、突出:在创作中,作家调动各种材料加工中心意象或意念,使之比周围其他意象更为明确、清晰,更加与众不同。

40、简化: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中心意象或意念的主要特征的构思方式。

41、变形:作家驰骋自己的想象力,以违反常规事理的方式创造意象。

42、陌生化:在创作中,作家把与人太切近的事物或现象当成是第一次看见,无法称呼,不得不进行的指称的描写,以造成似曾相识的生疏感。

43、即兴:在某一刺激或内在冲动的支配下,作家兴会来临,迅速完成作品的状况。

44、推敲:在文字操作过程中,作家反复斟酌,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妥帖地传达意象的过程。

45、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和感悟。

这是一种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又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46、艺术概括: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个别或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普遍性的艺术形象。

47、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

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

48、形势创造: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赋予自己的创作对象以艺术形式。

形势创造既体现为对内容的内在结构的把握,又体现为利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结构、体裁、韵律、表现手法)对内容的外在形态的追求。

49、艺术形式: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形态,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

50、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再现客观现实。

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旨。

它强调立足客观现实,正视现实,忠实现实,对现实作冷静的观察、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

二是写实的方式。

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现实型文学具有写实的逼真性。

它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它以描写见长,描写不夸张,不变形。

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

51、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表现主观理想。

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旨。

它突出的主观因素,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

它艺术地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表达作家超越现实的主观愿望。

二是直接抒情的方式。

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它的情感态度主要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像现实型文学那样不动声色地将情感隐藏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之中。

52、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寄寓审美意蕴。

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旨。

这种意蕴或是侧重客观现实,或是侧重主观感受,都往往有某种超出具体、个别现象的抽象、概括、朦胧的性质。

二是暗示的方式。

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它侧重以间接的方法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

往往塑造变形、虚拟的假定性形象,启发读者去体味象外之意。

需要说明的是,象征型文学不是个别词句、形象、段落具有象征性,而是整个作品的形象体系具有寓意性的象征意义。

整体象征与个别的象征手法不同。

象征手法是指作品中局部性的寓意描写,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来暗示、喻指另一种事物或观念意绪。

这种局部象征,在现实型、理想型文学中也是存在的。

而象征型文学则在整个作品中塑造一个统一的象征体系。

它的暗示、象征,不像个别词句、形象的象征那样有明确的(往往是单一的)寓意,而是具有多义的、朦胧的、深邃的含义。

53、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从三个方面理解:(1)凝练性、诗语词精粹,篇幅短小,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2)跳跃性。

其结构安排遵循情感、想象逻辑,超越时空限制,不注重情节、事件的连续性。

(3)节奏、韵律性。

诗有节奏——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节有规律的变化;有韵律——同韵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的重复。

虽然诗也可以不押韵,但与小说、散文等比较来看,押韵恰是它的一大特点。

其节奏、韵律在表现情感意味上具有重要的功能。

54、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

从两个方面理解:(1)刻画人物形象。

诗和散文可以不写人物,而小说必须写人物。

它在刻画人物方面拥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段,不像剧本那样受舞台时空限制,局限于以人物台词展示性格,也不像报告文学那样受真人真事约束。

(2)叙述故事情节。

小说篇幅可以随故事内容无限度地增加长度,容量非常大。

其情节比叙事诗、叙事散文、戏剧、报告文学都更完整和复杂。

55、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从两个方面理解:(1)以人物台词为手段。

小说可以利用叙述人的话语来直接叙述生活事件,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以及介绍、分析、议论人物和事件。

而剧本则不允许作者出面,一般不能有叙述人的言语,只能靠人物自身的言语塑造形象。

离开了台词就没有了剧本。

(2)集中反映矛盾冲突。

戏剧舞台时间、空间的限制要求剧本集中地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并使之达到剧烈程度。

矛盾冲突不集中、不剧烈,剧情的发展必然会缓慢。

矛盾冲突的集中展开也为人物展示性格提供了充分条件。

戏剧的观众性也要求以剧烈的冲突吸引观众的审美注意力。

56、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从三个方面理解:(1)题材广泛。

一般来说,只有比较完整的生活事件和人物形象才可以入小说;只有含有集中的矛盾冲突的生活现象才可以入戏剧;而散文则不必以某个人物为中心,不必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而往往摄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侧面,写人、写景、叙事、咏物,无所不可。

(2)结构灵活。

与诗、小说、剧本等较规范的程式相比,散文的结构没有严格的限制和固定的模式,灵活、随意,是其特色和长处。

(3)抒写真实感受、境遇。

不同于小说、剧本的虚构,散文注重叙实事,写实物,记真人。

而和同样强调纪实的报告文学相较,散文更侧重于作者的真实感受,以情韵胜。

57、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从三个方面理解:(1)记真人真事。

它不虚构人物、情节,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

(2)塑造艺术形象。

这是强调其艺术性、文学性。

报告文学必须塑造丰满生动的艺术形象,既要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绘,、又要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3)及时性。

它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如果发表不及时,就削弱了它的独特的新闻价值。

58、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典型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59、特征化:是写实性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即作家珠柱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或一种人物关系,高明的作家可以通过特征化使之变为传世之作。

60、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意象的空间。

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61、意象: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62、叙事学(略)63、行动元与角色(略)64、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略)65、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略)66、叙述者的声音(略)67、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应当体现出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68、叙述频率:是指叙事作品中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之间的重复关系,包括事件的重复(即反复出现相似的事件)和话语的重复(即对一个事件反复叙述)两种重复关系。

69、视角:是指作品对故事情节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传统上区分视角主要是从人称划分,即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但同时应注意到在不同人称的叙述视角中,都存在着内在视角与外在视角的差别。

在有些作品中,叙述视角是可变化的。

70、抒情: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71、抒情性作品: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

与叙事性作品相对,抒情性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意味和审美特征,是由情感内涵和抒情话语直接融合而成的整体。

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抒情诗、散文、杂文等,另外,中国戏曲文学也以抒情写意为主。

72、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

它是抒情内容直接融入其中的、不同于普通话语系统的特殊语言组织形式,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

抒情话语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表现复杂微妙的主观感受过程。

与普通话语相比,抒情话语突出了直接呈示情感运动形式的表现功能,时常打破日常语言规范,既经济、精炼而又具有复杂化、陌生化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