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1)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全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全文)定义及自然病史问题1: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最准确的定义是什么?椎间盘的物质错位超过正常椎间盘边界范围,压迫神经,导致疼痛,无力,肌节麻痹或皮节感觉分布异常的一种疾病。
工作组专家共识问题2: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自然病程如何?因目前并没有对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自然病程的相关研究,工作组一致同意,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无论治疗与否,均能得到改善。
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随着时间推移通常会出现萎缩/ 退变。
很多研究(但并非所有)显示随着突出椎间盘减小,临床功能逐渐改善工作组专家共识诊断及影像学问题3:何种病史和体检结果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肌力,感觉,仰卧位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征,对侧Lasegue 征等体格检查结果可以帮助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诊断。
推荐等级:A仰卧位直腿抬高试验,并和坐位直腿抬高试验进行比较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有所帮助。
推荐等级:B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咳嗽冲击试验,Bell 试验,过牵张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弓形试验(slump test,注1),腰椎运动度,反射消失等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方面的作用。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问题4: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最为合适的方法是什么?何时需要应用上述方法?目前并没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影像学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优势。
工作组专家推荐有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MRI 检查是最为合适的无创影像学检测手段。
若患者行MRI 检查存在禁忌,或者检测后无法判断结果,则推荐CT 作为次选手段。
工作组专家共识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并存在相对应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推荐无创的MRI 作为影像学检测的首选方法。
推荐等级:A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并存在相对应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推荐CT,脊髓造影,或CT 脊髓造影作为影像学检测的备选方案。
推荐等级:A目前电神经检查(electrodiagnostic study)用于诊断神经根压迫在临床中使用已经较为广泛,但该检查不能辨别神经压迫的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简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导致腰椎间盘脱出或破裂,压迫邻近的神经根或脊髓神经。
本指南旨在提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这包括使用非处方药物缓解疼痛和炎症、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以及采取适当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那些经过非手术治疗未能缓解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患者。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椎间囊肿切除术、椎板切除术和椎间融合术。
预防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姿势、适度的运动、避免长时间停留在同一姿势以及保持健康的体重。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非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而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体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指南说明书
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主要起草单位:北京以宗整脊医学研究院、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
参与起草单位:北京昌平区光明骨伤医院、北京理工大学医院、北京电力医院、北京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民族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省枣庄市新远大腰腿痛专科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贵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省中医院、加拿大多伦多中医学院、美国纽约卫生职业大学,新西兰李氏中医研究院、意大利禅医学中心、四川现代医院、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医医院 。
主要起草人:韦以宗、林远方、师彬、陈世忠、潘东华、王秀光、韦春德、韦松德、孙国栋、郑晓斌、吕航、周灵通、苏健、陈熙洋、刘国科 参与起草人:中国:王丹丹、王松、王慧敏、王世轩、韦坚、韦东德、邓强、田新宇、孙胜林、冯华山、任鸿、江智宏(台湾)、安平、李明亮、李建军、李政、李娟、李雄文、吴曙粤、佘瑞涛、张世卿、张囯仪(香港)、张盛強、陈军、林明仪(台湾)、林峰、单衍丽、周霞、周红海、庞振龙、赵道洲、贾国波、高扬、郭珈宜、黄阿勇、曹书勤、曹向阳、康雄、梁树勇、傅瑞阳、鲍圣涌、蔡锦彜(香港)、谭树生、翟明玉、薛卫国美国:马桂英、宋阿丽、彭娅玲德国:Med Jurgen Bachmann澳大利亚:王文成、黄焕松印度尼西亚:郭健学加拿大:汤耿民意大利:陈君永俄罗斯:李庆和韩国:申秉澈 W F C M S二、标准起草过程简介(如:何时启动,如何开展调研,如何征求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召开了哪些审稿会,标准审定委员会讨论或投票会)本《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指南》标准于2021年7月16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立项启动。
起草专家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古今理论及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系统地查阅及分析,并对参考文献进行循证等级质量评价。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指南
需要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腰椎结核等疾病进行鉴别 。这些疾病在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上存在一定差异,需要 仔细鉴别以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03
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镇痛药
01
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
肌肉松弛剂
02
用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
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
03
近年来,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不断取得 突破,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未来研究方向探讨
精准医疗的应用
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不断深入,未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和精准治 疗,如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再生医学的研究
再生医学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如通过干细胞移植、组织工程等技术 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复发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
复发风险因素分析
了解并分析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的风险因素,如生活习惯、工作 性质、年龄等。
及时干预处理
一旦发现复发迹象,应及时就医并采 取相应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 化。
个性化预防措施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预防措施,如改善生活习惯、加强腰 部肌肉锻炼、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 势等。
治疗等,并告知患者各种治疗方法的预期效果和可能的风险。
心理干预策略
焦虑与抑郁情绪管理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供情绪管理技巧 ,如深呼吸、冥想等,以缓解心理压力。
疼痛应对技巧
教育患者如何运用心理技巧来应对疼痛,如分散注意力、自我暗 示等,以提高疼痛耐受能力。
积极心态培养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提供 必要的心理支持。
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诊疗指南1. 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指腰椎间盘的核心组织(核髓)因退变或外力作用而突出至纤维环之外,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的专业建议。
2. 临床表现2.1 症状- 疼痛:最常见症状,多为慢性疼痛,可突然加剧。
疼痛范围通常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及足部放射。
- 麻木与感觉异常:神经根受压可导致所支配区域的感觉减退或异常。
- 肌肉力量下降:长期神经根受压可能导致肌肉力量下降,甚至萎缩。
- 间歇性跛行: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可出现间歇性跛行。
2.2 体征- 腰部僵硬或活动受限。
- 压痛:在受压的神经根分布区有明显的压痛。
- 肌肉紧张或痉挛。
- 神经根功能试验:如直腿抬高试验及神经根牵拉试验可出现阳性。
3. 诊断3.1 病史与体格检查详细收集病史,注意疼痛的性质、范围、持续时间以及与活动、体位的关系。
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检查。
3.2 影像学检查- X线片:可显示腰椎间隙狭窄、侧弯、旋转不稳等退行性改变。
- CT扫描: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骨性结构的退变以及侧隐窝的情况。
- MRI:显示软组织结构更佳,可观察到椎间盘退变、髓核突出及脊髓和神经根受压情况。
4. 鉴别诊断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腰椎退行性疾病:如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
- 脊柱感染性疾病:如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
- 脊柱肿瘤。
- 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腿痛:如梨状肌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等。
5. 治疗5.1 非手术治疗- 休息:初期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 药物治疗:包括消炎止痛药、肌肉松弛剂、激素注射等。
- 物理治疗:包括热疗、冷疗、电疗、超声波等。
- 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腰背肌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
5.2 手术治疗- 适应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马尾综合征等。
- 手术方式:包括椎间盘摘除术、椎间融合术、内固定术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主要因为腰椎间盘的突出压迫神经或脊髓引起的病症。
常见症状包括腰痛、臀部疼痛、下肢疼痛等。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诊断:
1. 病史询问:医生会了解患者的病史,了解疼痛区域、疼痛时间等情况。
2. 体格检查:主要检查脊柱的外观、范围、活动度等,以及检查患者腰椎间盘受损的范围、程度等。
3.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了解到患者的脊柱情况及腰椎间盘突出情况。
治疗:
1. 保守治疗:物理治疗、按摩、理疗、针灸等都是常用的保守
治疗方法。
2. 药物治疗:主要是应用消炎、镇痛、肌肉松弛剂类药物治疗。
3.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保守治疗无法缓解症状,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预防:
1. 保持正确的体位:注意腰部的保护,例如长时间前屈抬物时,应蹲下手抬物,而不是直接弯腰抬物。
2. 保持适量的运动:运动有益身心健康,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
血液循环,提高肌肉弹性和韧带强度。
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干坐、站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诊疗方法可以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和发展,同时能够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健康带来的影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最全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最全版)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椎间盘置换术(ICD-9-CM-3:84.64-84.6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北美脊柱外科学会: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北美脊柱外科学会: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的分级方法,可以用于评价治疗或筛查的证据质量:* I 级证据: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II-1 级证据: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II-2 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最好是多中心研究) 的证据;* II-3 级证据: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
非对照试验中得出的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果有时也可作为这一等级的证据;* III 级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的推荐评价标准:* A 级推荐:良好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实质性地压倒其潜在的风险。
临床医生应当对适用的患者告讨论该医疗行为;* B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超过其潜在的风险。
临床医生应对适用的患者讨论该医疗行为;* C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能提供益处,但获益与风险十分接近,无法进行一般性推荐。
临床医生不需要提供此医疗行为,除非存在某些个体性考虑;* D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的潜在风险超过潜在获益;临床医生不应该向无症状的患者常规实施该医疗行为;* I 级推荐:该医疗行为缺少科学证据,或证据质量低下,或相互冲突,例如风险与获益无法衡量和评估。
临床医生应当帮助患者理解该医疗行为存在的不确定性。
为进一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诊断及治疗,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循证医学临床指南发展委员会下属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工作组对现有的临床医学证据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现将指南全文翻译如下,供各位骨科医生参考。
定义及自然病史问题 1: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最准确的定义是什么?椎间盘的物质错位超过正常椎间盘边界范围,压迫神经,导致疼痛,无力,肌节麻痹或皮节感觉分布异常的一种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2、患者适合并接受非手术治疗。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腰椎姿势异常,可出现肢体麻木或感觉异常。
②在病变间隙的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腰椎活动受限,患侧肢体可出现肌萎缩或肌力减退、腱反射异常。
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对于高位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可出现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④影像学检查:X线显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可有或无诱因。
2.发病时间早,未正规治疗,症状持续时间不长。
3.无尿便障碍。
4.无脊柱重度骨质疏松、骨折、脊柱滑脱、脊柱结核、脊柱肿瘤及其他严重脊柱疾病。
(四)住院时间标准住院日为≤2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他严重畸形者;(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腰椎CT或腰椎MRI。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性的自然病程,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保守治疗症状均能得到改善。
因此,非手术治疗应作为不伴有显著神经损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突出的椎间盘随时间推移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临床功能得到改善。
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约为80%~90%,但临床症状复发率达25%(1级推荐)。
一)保守治疗的时间文献报道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经保守治疗6~12周得到改善。
因此,对无显著神经损害的病例,一般推荐保守治疗的时间为6~12周(1级推荐)。
二)保守治疗方法1.卧床休息卧床休息一直被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但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与正常的日常活动相比卧床休息并不能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对疼痛严重需卧床休息的患者,应尽量缩短卧床时间,且在症状缓解后鼓励其尽早恢复适度的正常活动,同时需注意日常活动姿势,避免扭转、屈曲及过量负重(1级推荐)。
2.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治疗腰背痛的一线药物。
NSAIDs可缓解慢性腰痛并改善功用状态,但对坐骨神经痛的改善效果并不明白,不同种类NSAIDs之间效果也未发觉明显差异(2级推荐)。
阿片类止痛药:在减轻腰痛方面短期有益。
在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方面,阿片类药物的效果仍不明确,同时应关注药物长期使用的副反应及药物依赖(2级推荐)。
糖皮质激素:全身应用可短期缓解疼痛,但缺乏长期随访的数据;考虑到激素全身使用带来的副反应,不推荐长期使用(2级推荐)。
肌肉松弛剂:可用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腰痛患者的药物治疗。
但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方面,是否选用肌肉松弛剂缺乏相关研究(2级推荐)。
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对慢性腰背痛和坐骨神经痛有一定疗效,但目前相关的高证据级别研究较少(2级推荐)。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L4-5、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多个腰椎间盘发病者仅占5%-22%。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具有腰扭伤和/或腰痛病史,以后腰痛可缓解,而下肢痛明显,或两者同时存在.腹压增高时下肢痛加剧,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卧床不起翻身困难。
较多患者疼痛可反复发作,并伴随发作次数的增加而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且发作间隔时间缩短。
同时可伴有小腿麻木感。
突出物大且中为中央型时,可出现双侧下肢痛。
【诊断要点】1、典型的临床表现。
2、体征(1)腰椎曲度异常,:见为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或有侧弯畸形,反侧突的强制动作加重下肢痛症状,(2)腰部活动受限,前屈或向患侧侧屈活动明显受限,强制活动时可加重疼痛症状。
(3)压痛与放射痛,深压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体棘突旁时,局部有明显疼痛并可伴有放射性痛。
(4)直腿抬高试验和/或加强试验阳性:直腿抬高60度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疼痛消失,再被动背曲患肢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如又出现反射痛者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5)屈颈实验与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
(6)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提示L2-4神经张力增加。
(7)运动和感觉异常:坐骨神经受累时,腓肠肌张力减低,足拇背伸肌力减弱;病程较长者,常有足背肌萎缩;股神经受累时,股四头肌肌力减弱,肌肉萎缩。
皮肤感觉在初期为感觉过敏,以后会迟钝或消失,改变区域与受累神经根相关。
(8)腱反射改变:L5-S1神经根受压时,跟腱反射迟钝或消失;L3-4神经根受压时,膝反射迟钝或消失。
3、影像学检查(1)CT:可见椎间盘髓核向后、侧方突出,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
同时可显示是否有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
(2)MRI:可显示椎间盘髓核突出及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等情况,同时可鉴别有有无马尾肿瘤椎管狭窄等其他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
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的常见原因。
其发病机制是腰椎间盘髓核突出或退变同时纤维环变性破裂髓核脱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多数本病患者经正规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约有10%~20%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
一、流行病学特点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约占患者人数的80%,男性多于女性,这与劳动强度大及外伤有关。
90%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L4~L5和L5~S1椎间隙。
青少年也可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明显外伤使软骨板破裂所致。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合并骨质疏松或退变性不稳导致椎间盘脱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及腰椎畸形,病情较为复杂。
二、临床表现因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程度、病理变化、椎管管径以及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其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
(一)症状:1.腰痛伴一侧或两侧下肢放射性疼痛;2.下肢麻木无力;3.大小便功能障碍(巨大突出或中央型突出);4.腰椎活动受限,姿势异常。
(二)体征:1.立位检查:腰椎畸形,生理前凸变小、消失,甚至变为后凸,不同程度侧凸;腰部压痛点,可引发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感;腰椎活动受限。
2.仰卧位检查: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下肢受累神经根支配区皮肤感觉、肌力及反射异常。
3.俯卧位检查:腰部压痛点;股神经牵拉试验。
(三)辅助检查:1.腰椎正侧位X线片:可提供一些间接征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大致定位及初步诊断。
同时为鉴别诊断腰椎其他疾病提供依据。
、MRI检查: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移位情况,是明确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最重要的方法。
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较高,但真正需要住院治疗者甚少,一般早期仅卧床休息加服药物均可缓解或治愈。
对需进行特殊治疗的一定要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有突出者并非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只有出现与影像学相一致的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时才称腰椎间盘突出症。
最新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中医整脊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前言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发布.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提出、起草并归纳。
本《指南》由河南省正骨研究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负责起草,由鲍铁周、宋永伟、李新生、杨耀洲、毛书歌等参加起草.本《指南》主要起草人:鲍铁周、宋永伟、李新生、杨耀洲、毛书歌等。
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髓核脱出症。
由于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骨关节旋转、倾斜、错位,导致椎间盘突出椎间孔或椎管,刺激到脊神经或脊髓;或因骨关节错位、椎间孔移位,导致神经根位移与椎间盘产生卡压,引起腰椎活动障碍、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称“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传统称“腰腿痛”或“腰骻痛”。
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与护理。
本《指南》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2要求2.1 诊断2.1.1 诊断要点2.1.1.1 病史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以男性为主,有腰部外伤、积累性损伤或外感风寒湿邪等病史。
2.1.1.2 症状反复发作的腰腿痛或单纯性腰痛或下肢放射痛。
棘间及椎旁有固定压痛点,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因咳嗽、喷嚏或翻身而加重.腰椎出现侧弯、平腰或后凸畸形,腰部活动受限。
患肢可出现肌肉萎缩、受累神经根区的感觉减退或迟钝,踝及踇趾背伸力减弱.2.1.1.3 体征2.1.1.3.1 脊柱姿势患者常出现脊柱姿势的异常改变,如:腰椎过度前屈、腰椎生理曲度平直或反张、腰椎侧凸。
2.1.1.3.2 脊柱运动受限患者的脊柱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等运动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受限,尤以后伸疼痛最明显.2.1.1.3.3 压痛点和放射痛一般在病变棘突间隙及椎旁1~2cm处,有明显压痛点,常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据报道其阳性率可达90%左右。
2.1.1.3.4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该试验阳性多提示腰3、4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但阴性不能排除腰3、4以上的椎间盘突出。
2.1.1.3.5 股神经牵拉试验该试验阳性多提示腰2、3椎间盘突出.2.1.1.3.6 感觉改变表现为受压神经根所支配得皮肤节段会出现感觉得改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
鼾症,又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据统计,全球范围 内鼾症的发病率约为9%-15%,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中医药在鼾症诊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挑战,本篇文章将就中医诊疗鼾症的专 家共识意见进行阐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背景介绍
鼾症是指在睡眠状态下,上气道反复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患者会出现 夜间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等症状,长期反复发作还会引起高血压、糖尿 病、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中医认为,鼾症的发生与脾虚、痰湿、气滞血瘀等 因素有关,采用中医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四、推荐意见
1、中医应成为鼾症诊疗的重要方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在鼾症诊疗中具有 显著优势和良好疗效,应成为临床诊疗的重要方式。
2、建立规范的中医鼾症诊疗流程:为提高中医在鼾症诊疗中的规范化水平, 应建立规范的中医诊疗流程,包括辨证施治、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的规范化 操作。
3、重视中医鼾症诊疗的优势和局限:在推广中医治疗鼾症的同时,应充分认 识到中医治疗的优势和局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药物使用
一线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和肌肉松弛剂等。非甾体类 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阿片类镇痛药如曲马多等, 适用于中度至重度疼痛。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等,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 痛。
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包括 椎间盘切除术、椎间融合术等。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注意保护神经根,彻底 清除突出物,以减轻患者痛苦。手术治疗后,患者通常需要一段时间的康复期, 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指导。
4、未来的发展中,中医鼾症诊疗将面临挑战与机遇: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 展,中医在鼾症诊疗中既面临挑战又有机遇。应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探索更 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中医药在鼾症诊疗中的影响力。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或规范.1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肌力减弱。
5.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6.注意与一些引起腰腿痛的疾病如椎管狭窄及脊柱肿瘤等相鉴别。
【入院指征】1.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明显影响活动及睡眠;2.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和加强试验阳性;3.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检查项目】1.专科检查: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康复评定:JOA评分3.常规检查:全血细胞计数+三分类;ABO血型鉴定;尿液分析;大便常规;肝功能常规;肾功能常规;血电解质常规;凝血常规;心电图;胸片;输血前五项检查;血糖;腹部超声检查。
【治疗原则】约80%患者可经非手术治疗得到缓解或治愈,研究证实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相当。
1、卧床休息和限制活动 急性期首选治疗方法。
严格卧床不宜超过1周以防制动并发症的发生。
2、药物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神经营养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药物,肌肉松弛药,必要时可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腰椎牵引4、推拿和按摩5、支具和矫形器 围腰有协助背肌、限制不必要的前屈、增加腰椎稳定性的作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由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临床症状。
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
腰痛通常先于腿痛出现,但也可以同时出现。
疼痛沿着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咳嗽、喷嚏和排便等动作会增加腰痛和放射痛。
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
大多数患者在卧床时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
但在一些严重病例中,疼痛在各种体位都存在,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
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患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脊柱侧凸畸形主要弯曲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
侧凸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
例如,如果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曲。
如果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前方,则脊柱向患侧弯曲,如向健侧的弯曲则疼痛加剧。
脊柱活动受限是由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
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
侧弯受限往往只有一侧,可以用于与腰椎结核或肿瘤鉴别。
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是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
患侧抬腿受限,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为阳性。
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
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
神经系统检查时,L4、L5突出症状包括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L4、L5突出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伸躅及第2趾肌力常有减退;L5、S1间突出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如果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以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常较广泛,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及足部。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2022年版)
(依据重点专科检查要点修改,按照公文字体排版)针灸推拿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2022年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痛(TCD编码:A17.42)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二、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具有下列4条或4条以上即可诊断为腰痛病)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3)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趾背伸力减弱;(5)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相连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可能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脊柱源性疼痛学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2020》。
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症状和体征反映的受累节段神经应与MRI或CT显示突出物压迫的神经支配区域相符。
诊断标准:①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位置与相应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相符;②下肢感觉异常,相应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浅感觉减弱;③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健侧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④腱反射较健侧减弱;⑤肌力下降;⑥腰椎MRI或CT显示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与症状、体征受累神经相符。
前5项标准中,符合其中3项,结合第6项,即可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腰活动受限,站立、行走困难、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部疼痛缓解,活动改善,主要为下肢放射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耐久行、久站、久坐。
(四)中医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主攻病种临床诊疗方案腰痛病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目录一诊断 (1)二中医治疗方案 (2)三中医治疗效果 (10)四中医治疗难点 (13)五针对难点的中医治疗对应思路 (13)腰痛病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腰痛病是在肝肾亏损的基础上,因风寒湿及热邪侵袭、劳损等诱因,引起腰腿经脉痹阻,临床以腰腿窜痛、麻木为主症,具有病程迁延难愈的特点,好发于青壮年的一种常见病。
相当于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从病理上分为膨出型、突出型和脱出型。
临床以或腰痛、或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或跛行、或二便障碍等为主要表现,或兼见一、二,最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其次是腰3~4间隙。
一诊断本病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CT及MRI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证候分类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在文章开始之前,介绍一下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分类,以便各位战友理解以下指南内容时更为准确。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 .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的分级方法,可以用于评价治疗或筛查的证据质量:* I 级证据: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II-1 级证据: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II-2 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最好是多中心研究) 的证据;* II-3 级证据: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
非对照试验中得出的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果有时也可作为这一等级的证据;* III 级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 .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的推荐评价标准:* A 级推荐:良好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实质性地压倒其潜在的风险。
临床医生应当对适用的患者告讨论该医疗行为;* B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超过其潜在的风险。
临床医生应对适用的患者讨论该医疗行为;* C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能提供益处,但获益与风险十分接近,无法进行一般性推荐。
临床医生不需要提供此医疗行为,除非存在某些个体性考虑;* D 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的潜在风险超过潜在获益;临床医生不应该向无症状的患者常规实施该医疗行为;* I 级推荐:该医疗行为缺少科学证据,或证据质量低下,或相互冲突,例如风险与获益无法衡量和评估。
临床医生应当帮助患者理解该医疗行为存在的不确定性。
(引自@?战友相关帖子:循证医学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为进一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诊断及治疗,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循证医学临床指南发展委员会下属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工作组对现有的临床医学证据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现将指南全文翻译如下,供各位骨科医生参考。
定义及自然病史问题1: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最准确的定义是什么?椎间盘的物质错位超过正常椎间盘边界范围,压迫神经,导致疼痛,无力,肌节麻痹或皮节感觉分布异常的一种疾病。
工作组专家共识问题2: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自然病程如何?因目前并没有对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自然病程的相关研究,工作组一致同意,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无论治疗与否,均能得到改善。
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随着时间推移通常会出现萎缩/ 退变。
很多研究(但并非所有)显示随着突出椎间盘减小,临床功能逐渐改善工作组专家共识诊断及影像学问题3:何种病史和体检结果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肌力,感觉,仰卧位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征,对侧Lasegue 征等体格检查结果可以帮助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诊断。
推荐等级:A仰卧位直腿抬高试验,并和坐位直腿抬高试验进行比较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有所帮助。
推荐等级:B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咳嗽冲击试验,Bell 试验,过牵张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弓形试验(slump test,注1),腰椎运动度,反射消失等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方面的作用。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问题4: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最为合适的方法是什么?何时需要应用上述方法?目前并没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影像学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优势。
工作组专家推荐有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MRI 检查是最为合适的无创影像学检测手段。
若患者行MRI 检查存在禁忌,或者检测后无法判断结果,则推荐CT 作为次选手段。
工作组专家共识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并存在相对应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推荐无创的MRI 作为影像学检测的首选方法。
推荐等级:A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并存在相对应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推荐CT,脊髓造影,或CT 脊髓造影作为影像学检测的备选方案。
推荐等级:A目前电神经检查(electrodiagnostic study)用于诊断神经根压迫在临床中使用已经较为广泛,但该检查不能辨别神经压迫的原因。
专家组认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首选方案仍应该是对应部位的轴位影像学片,电神经检测只能作为确定其他可能合并症的一个辅助手段。
工作组专家共识躯体感觉激发电位可作为影像学检查的辅助手段确定是否存在神经根压迫,但该检测方法诊断压迫节段的特异性不高。
推荐等级:B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F 波等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意义有限。
H 反射波对诊断S1 神经根病有帮助,但特异性不好。
推荐等级:B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运动激发电位或者趾短伸肌反射在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诊断中的应用。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热感应测试或液晶显示在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诊断中的应用。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预后指标问题5: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治疗后预后的最佳评判指标是什么?NASS 对此问题有出版过一篇指南类图书,题为:Compendium of Outcome Instruments for Assessment and Research of Spinal Disorders。
具体可参见图书相关章节。
药物或介入治疗问题6:药物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治疗中扮演什么角色?不推荐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患者中。
推荐等级:B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单次静脉激素、胍基丁胺、5- 羟色胺激动剂、加巴喷丁、阿米替林等药物在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中的应用。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问题7:物理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治疗中扮演什么角色?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物理治疗/ 结构化康复锻炼作为单一治疗手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在目前缺少确实证据的情况下,工作组推荐对轻、中度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有限的结构化康复锻炼策略可以作为一个治疗选择。
工作组专家共识问题8:脊柱推拿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治疗中是何种角色?单纯的脊柱推拿术可以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治疗的一个方法。
推荐等级:C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或反对脊柱推拿术比椎间盘消融术效果更好。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问题9:牵引术(人工或机械牵引)在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治疗中是何种角色?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牵引在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中的应用。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问题10:增强脊髓造影引导下硬脊膜激素类注射(ESI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是否必要?推荐在增强脊髓造影引导下硬脊膜激素类注射(ESI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
推荐等级:A问题11:ESIs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是何种角色?推荐经椎间孔ESI 作为短期疼痛控制方案在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中的应用。
推荐等级:A椎板间ESI 可以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备选方案。
推荐等级:C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经椎间孔ESI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12 月后的疗效。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问题12:ESI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有最合适的时间间隔或者注射剂量吗?目前无临床文献报道该问题。
问题13:ESI 的注射途径会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治疗效果或者增加注射风险吗?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一种注射途径优于另一种注射途径。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问题14:各种脊柱介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作用如何?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内镜下经皮椎间盘切除术可以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治疗的一种方法。
推荐等级:C内镜下经皮椎间盘切除术应用于经过严格筛选适应症的患者中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量,并改善患者腰背部不适感。
推荐等级:B自动经皮椎间盘切除术可以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治疗的一种方法。
推荐等级:C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自动经皮椎间盘切除术效果好于开放椎间盘切除。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离子椎间盘减压(Plasma disc decompression,基本等同射频消融)/ 髓核成形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中的应用。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离子椎间盘减压法治疗效果好于经椎间孔ESIs。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经椎间盘内注射高压生理盐水、电热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问题15:辅助治疗措施,如支具,电刺激,针灸,经皮电刺激等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中的作用如何?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上述辅助治疗措施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中的应用。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问题16: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患者在接受对应药物或者介入治疗时,短期(小于6 周)、中期(6 周至2 年)或长期(大于2 年)获得良好/ 好的功能预后的可能性是多少?药物或者介入治疗可改善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的临床功能预后。
推荐等级:B经椎间孔ESIs 可以改善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临床功能预后。
推荐等级:B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按脊疗法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的临床功能预后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问题17: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患者是否存在对应的预测因素(如年龄,症状时间,症状严重程度等)预测短期(小于6 周)、中期(6 周至2 年)或长期(大于2 年)获得良好/ 好的功能预后的可能性?患者年龄(小于40 岁)和较短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小于3 月)和经皮椎间盘镜治疗后更好的临床功能预后相关。
证据等级:II现有的研究证据表明经椎间孔ESI 治疗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时不存在显着预后差异。
证据等级:II/III现有的研究证据表明神经根压迫的程度和临床功能预后呈现负相关性。
证据等级:II/III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证明患者年龄和药物或介入治疗的效果相关。
推荐等级:I(证据不足)问题18:药物或介入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效用比如何?有研究认为经椎间孔ESI 具有较好的效用比[]。
手术治疗问题19:是否存在一种临床症状或体征提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预后良好?推荐对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若存在抑郁症,则进行术前评估。
有精神抑郁症的患者术后功能预后较差。
推荐等级:B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或反对术前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和有马尾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功能预后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