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启示
以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以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作者:暂无来源:《绿色中国(B版)》 2020年第1期文/ 鸿轩我国是世界最大产茶国,茶叶资源丰富,全国近20 个省份种植茶叶,涉及茶农人口8000 多万,茶业振兴与乡村振兴、茶农脱贫致富息息相关。
近年来,全国广大茶企积极投入脱贫攻坚阵营,依托产业带动茶乡致富,对茶区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
茶乡要美,茶业要强,茶农要富,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紧紧依托茶产业的发展,而我国茶产业的现状是大而不强,大而不精,茶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影响了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全民饮茶时代的到来、脱贫事业进入攻坚拔寨时期,顺势而为做强做大中国茶产业迫在眉睫。
茶业季节性强,其传统产出模式收益时效性短,茶区生态资源丰富,开发茶旅游可有效增加茶农收入渠道,打开卖茶通道,巩固扶贫成果,解决茶农长期脱贫的问题。
我们应加强茶旅游资源培育和开发,设立茶旅游开发专项基金,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支持茶生态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产茶地区开发茶旅游,在茶旅开发涉及的土地征用、税收减免等服务项目上给予优惠,并针对性出台相关政策,为茶旅游开发提供政策保障。
着力打造主题鲜明、富有特色、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茶旅游目的地。
最终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支持和企业参与逐步形成茶旅游开发的合力,从而实现培育大基地、开发大产品、推进大营销、搭建大平台,将茶园建成旅游景区,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产品,将茶文化打造成旅游品牌,实现茶旅文化一体化、茶旅品牌一体化、茶旅产品一体化。
现在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吸走了茶乡大量年轻的、高素质的劳动力,另一方面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又不愿意投身茶业,茶产业发展缺乏人才保障。
茶产业壮大与否,人才是关键,我们应制定切实有效的茶产业发展人才政策,对茶叶高技术人才投身农村工作或者入职一线茶企的,给予优惠政策予以补贴,以激励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茶产业中,助推茶产业高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致富。
平坝:以茶为先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平坝:以茶为先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作者:周伟斌来源:《贵茶》2018年第05期平坝产茶历史悠久,在全国有相当的知名度。
近年来,平坝区大力发展荼产业,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把荼产业打造成为主导产业、放心产业、长效产业。
以荼为先,不仅巩固了脱贫成果,也推动了乡村振兴。
近日,记者来到平坝区十字乡上坝种植场采访,刚好遇到平坝区委区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相关乡镇负责人前来调研,一同前来的,还有平坝区各荼企负责人。
政府调研企业建议,共同分析发展瓶颈,探讨发展对策,平坝逐渐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荼产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平坝区茶产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不少种植面积大、加工产量多、管护范围广的茶叶生产企业。
这些企业在茶叶采摘、生产加工、茶园管护等方面用工需求巨大,由此也带动了周边很多的农户脱贫致富。
近日,记者来到平坝区十字乡上坝种植场,虽是深秋时节,这里仍是翠绿无边,一派生机景象。
十字乡,是平坝区主要的产茶区之一,土地肥沃,生态环境良好,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生产出来的茶有着特殊的“地域香”。
上坝种植场占地400余亩,以种植茶树为主,同时还套种了红豆杉及多种名贵树种和多种果树,形成了茶、林、旅为一体的多元化经营。
谈到为何创办这个种植场时,吴贵平说“早期是开办一个砂石厂,想着可以满足修建平引公路及标砖厂的需求,对十字乡的村民用砂来说也是一大好处。
但这个是开采性项目,对生态保护来说没有益处。
所以在2010年的时候又开办了种植场,这个是长期产业,用工量大,不仅能有效地保护本地生态环境,还能让周边农户有一个创收的途径。
”吴贵平的父亲曾是村里的一名管电员,少年时期,吴贵平会把在学校学到的一点电学知识,来帮助父亲整理村里的电路,或是帮助村民安灯接电等等。
初中毕业后,18岁的他想从父亲手里接过管电任务,为村民做点实事。
某天村里断电,打米机打不了米,父亲没在家,吴贵平就想去检查—下变压器出了什么情况,不幸触了高压电,因此落下了一身残疾。
贵州茶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启示
贵州茶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启示刘正强【期刊名称】《中国茶叶》【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4页(P4-7)【作者】刘正强【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统计局,563000【正文语种】中文贵州湄潭县永兴镇万亩茶海饱经岁月风雨考验又历史渊源悠久的贵州茶产业,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加快了贵州建成全面小康进程,为打赢历史性的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茶产业发展概况贵州在实施精准扶贫中加快发展茶叶产业,预计2015年茶园面积达689万亩,占全国茶叶面积16%左右,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一位;投产茶园423.2万亩,占61.4%,茶叶产量22.4万吨,同比增长23.7%,茶产业综合产值404.9亿元,同比增49.4%,占GDP的比重为3.86%,比全国高3.21个百分点,受益城乡人口2300万人,占常住人口65.6%。
贵州有重点产茶县43个,茶园面积10万亩以上的县32个、万亩以上的乡镇227个、万亩以上的村57个,全省有茶农135万户,稳定从业人员470万人,茶产业的脱贫效应已凸显。
目前,贵州已注册茶叶企业3040家,固定资产165亿元,建成茶叶加工点2396个,组建了黔茶联盟、贵天下、贵茶等8家企业集团,联结上游企业179家,覆盖茶园73.6万亩。
全省拥有国家级和省级龙头茶叶企业136家,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茶产业商标数达1227个,已有457家企业通过QS认证,69家企业获得对外贸易经营资格。
2015年贵州茶叶结构不断优化,绿茶产量19.2万吨,占85.7%,红茶产量1.9万吨,占8.5%,白茶产量0.1万吨,占0.45%,乌龙茶产量0.14万吨,占0.63%,黑茶产量1万吨,占4.5%;夏秋茶产量13.4万吨,占全年总产量的59.8%,贵州茶产品已从单一绿茶向多种类并存转变,产业链正在加快延长。
目前,贵州茶叶品牌已有6个获“中国驰名商标”,“三绿一红”品牌覆盖茶园296.9万亩,占43.1%,品牌商标授权企业399家,2015年茶叶省外销售网点4400多个、省内销售网点1700多个、网上销售点640多个。
2024年开展精准扶贫学习活动心得体会(三篇)
2024年开展精准扶贫学习活动心得体会在分散情况下,规划工作应深谋远虑,充分预见未来发展的长远趋势、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动,以及各类潜在因素,以避免选址失误、预留空间不足或造成“空壳化”现象。
总括而言,应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优惠政策先行、试点先行的原则,从农民积极性最高、干部主动性最强、条件最为成熟的村庄入手实施。
二、新村庄建设不等同于新农村建设新村庄建设主要聚焦于村容村貌的改善;而新农村建设则是一个更为广泛和深远的系统工程,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建等多个维度,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从当前全州各县组织参观的焦点和经验分享来看,人们往往不自觉地偏重于村容村貌的改善,这仅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
从全局和长远视角出发,经济建设是根基,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使命。
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综合要求。
实现这一目标,即是推动农村各领域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置于新农村建设首要位置唯有生产得以发展,方有能力建设新型村镇,方有条件享受新生活。
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需以富民产业为支撑。
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置于首要地位。
在农民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能拥有稳固的基础。
过去那种过分侧重于房屋、道路改造和建设,而忽视产业发展、忽视生产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做法必须得到纠正。
就我县实际情况而言,新农村建设应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组织分散经营的农户共同开发优质粮、茶、林果、畜禽等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努力延伸育种、育苗、肥料、种植、收获、加工、养殖、制沼、沼气液化等产业链,通过构建流通链、结成利益链、培植要素链,力争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草果、八角、板栗、核桃、碰柑、杨梅、樱桃、大枣、梨、药材、瓜菜等集中连片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带。
茶产业在贵州省黔西县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粮食科技与经济Gr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115 VOL.44,No.1 January.2019茶产业在贵州省黔西县脱贫攻坚中的作用赵伦学1,赵平英1,杨佳雯1,张珍明2(1.黔西县农牧局土肥站,贵州 毕节 551500;2.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9)[摘要]为促进茶产业在喀斯特山区的高效快速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减负,促进贵州省脱贫攻坚的有效进行,本文总结黔西县茶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黔西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黔西县茶叶发展问题的有效措施,促进“黔货出山”产业链的快速提升,助推贵州省脱贫攻坚的快速发展,为黔西县“三农”服务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茶产业;黔西县;脱贫攻坚;发展中图分类号:F3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431252ts.20190133“十二五”以来,贵州省经济作物生产连年增产,农民收入连年较快增长,农村民生状况明显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调查研究发现,中药材、茶、白酒等产业为贵州省经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随着贵州省人口刚性增长、粮食和食物需求增加,但是耕地资源有限,国际农产品生产和市场形势严峻,紧紧依靠单一农产品来改善经济结构就显得非常困难[1-3]。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经济转型与经济结构调整。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保护优化粮食产能”;农业部出台《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措施,实施农用地土壤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
提高耕地质量和综合利用现有可耕土地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贵州省农用地资源紧缺,中低产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1.95%,农用地质量形势不容乐观。
如何维持和提高耕地地力,发展其他产业,建立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系统是贵州省十分迫切的任务。
“穷窝窝”的巨变得益于贵州茶业发展
“穷窝窝”的巨变得益于贵州茶业发展穷窝窝位于中国贵州省的一个小山村,曾经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贫困村落。
村民们过着贫困困苦的生活,生计艰难。
随着贵州茶业的蓬勃发展,穷窝窝村迎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贵州的茶业发展为穷窝窝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使村民们摆脱了贫困,实现了生活的巨变。
贵州是中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之一,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贵州茶叶的品质一直享有盛誉。
贵州的茶业发展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努力,逐渐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而穷窝窝村正是受益于贵州茶业发展的村庄之一。
穷窝窝村的土地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茶叶的生长,然而在茶业发展之前,村民们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由于交通闭塞和信息不畅,村民们只能靠种植传统的农作物谋生,收入微薄。
直到贵州茶企走进了穷窝窝村,他们才开始了解到自己土地上所种植的茶叶价值连城。
随着茶企的大力投入和扶持,穷窝窝村的茶叶种植规模得以扩大,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村民们通过技术培训和指导,学会了科学种植和管理茶叶,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而在贵州茶企的扶贫政策下,村民们所得到的回报也随之增加,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
除了茶叶种植,穷窝窝村还逐渐发展起了茶叶加工和销售业务。
茶企为村民们提供了加工车间和销售市场,村民们不仅可以将自己种植的茶叶加工成成品,还可以直接销售给茶企,获得更高的收益。
通过茶叶的加工和销售,村民们实现了就业和增收,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除了经济上的巨变,贵州茶业发展还为穷窝窝带来了文化和旅游方面的益处。
穷窝窝村的茶叶种植和加工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购买。
村民们通过开办农家乐和茶艺馆,吸引了众多游客,增加了村庄的知名度和收入。
而茶叶文化也成为了穷窝窝的一张名片,使村子更加具有吸引力。
贵州茶业发展为穷窝窝带来了脱贫致富的机遇,让村民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村民们通过种植茶叶和茶叶加工获得了稳定的收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茶叶产业的发展也为穷窝窝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村民们可以在自己家门口就业,不再需要外出打工,家庭更加和睦幸福。
紫云:坝羊领头以茶富农
紫云:坝羊领头以茶富农作者:刘彦青来源:《贵茶》2018年第05期紫云县坝羊镇位于紫云县东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0C以上,土质为偏酸性黄沙壤土,地下浅层腐质土蓄藏丰富,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也是紫云县荼产业的核心产区。
2014年以来,坝羊镇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进一步推动全乡茶叶产业发展,助力产业扶贫效果显著。
茶企带动润一方山水“我自己的茶叶基地属于青岛对口帮扶项目,青岛方面除了提供部分启动资金,还帮着挖井灌溉,让茶叶基地得以发展。
”安顺市紫云县映宏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茜说。
记者在紫云县坝羊镇万亩茶叶产业园参观映宏茶叶有限公司,看到这里有设备齐全的茶叶加工车间,还有环境优美的办公楼。
该公司茶叶基地位于板桐村和四联村一带,对口帮扶政策施行以后,贫困户数量一直都在减少。
前后修了4公里的水泥路,打了十几口水井,方便了村民出行’也增加了茶农收入。
从2012年种植第一批500亩茶叶,发展到如今4千多亩茶叶基地,该公司已成坝羊茶叶龙头企业。
三十余岁的陈茜很健谈,她的老家在毕节织金,曾经做过煤矿生意,后来爱上茶,爱上紫云这片土地,愿意毕生致力于坝羊茶叶的振兴,在公司的茶臺上,她描述自己的性格是“做茶的人,喝酒的性格。
”性子似关西大汉,唱大江东去,热情洋溢。
“我来坝羊乡发展茶产业很偶然,当初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的,当第一批茶叶种下后,得到紫云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产业发展前景大好,于是有了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的想法。
”陈茜说。
她一句“农村人与农村人之间最容易沟通,工作也好做。
”农村人与农村人打交道,更能明白农村人的心理,才把扎根在山林间的茶园管护好,茶叶生产好。
陈茜谈话时口若悬河,幽默有趣。
体健活泼,虚心好学,充满热情,正如她的厂房标语“有故事的人,做有故事的茶”。
2014年以来,坝羊镇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为进一步推动全乡茶叶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茶叶发展规模,达到产业扶贫的效果,并以“一套人马,两套班子”模式在下属7个行政村分别组建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社(村委会)+农户+基地”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有效地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合作社,实现“土地变股权,村民变股民”的利益链。
贵州黎平:依托合作社做强茶产业
兀 。
大力培育和扶持龙 头企业。一 狠 抓 龙 头 企 业 的 培 育 。 经过 几 年 [
户 ”、 “ 合作社 十 地 + 户 ”等 多 基 农
大 力 发 展 与 扶 持 茶 叶 专 业合 作 力 ,涌现 出许 多 自筹 资 金 、招 商
“ 七落实”。
O 高 标 准建 设 生 态茶 园基 地 。 一 方 面 利 用沼 渣 、 沼 液 作 茶 树 基 肥 、 追 两 旺 的 好 势 头 。 该 合 作 社 于 2 1 是 大 力 开 发 山地 资源 ,建 设 生 态 茶 园 肥。 以上措施 既有效地缓解 了茶 粮争 获 得 农 业 部 合作 社 示 范 项 目资 金 基 地 。 加 大 宣 传 力度 ,制定 了一 系 列 地的矛盾 ,降低 了生产成本 ,又提高 鼓 励 开 发 山 地 资 源 , 发 展 茶 叶 产 业 了茶 叶 的产 量 和 品 质 ,确 保 茶 叶优 质
9 该 县 是 贵 州 省 1 d 重 点 林 业 县 之 分 ” , 即统 ~ 规 划 、 统 一 种 苗 、 统 一 全 县 共 发 展 茶 叶 合 作 社 2 家 ,入; o"
,
森 林 覆盖 率 达 7 .名 18 ,素 有 “ 乡 杉 服 务 、统 一 品牌 、 统 一 销 售 、分 户 管 员 3 9 户 。合 作 社 在 市 场 竞 争 中 68
有 力地 推 进 了全 县 生 态 文 明建 设 和 社 态 茶产 业 的热 潮 。 据 2 1 年 统 计 ,全 0 0
0— 0亩 户 4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实 现 了 “ 发 一 县承 包 2 0 3 0 的 有 1 5 ,最 大 开
贵州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
贵州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贵州脱贫攻坚是中国乃至全球减贫事业的一个典范,它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具体的经验和启示。
以下是关于贵州脱贫攻坚的一些经验交流材料。
一、严格精准识别贫困户:贵州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贫困户信息进行精确识别,确保帮扶措施能够精准有效地覆盖到真正的贫困户。
同时,贵州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定期更新贫困户信息,确保全面了解贫困户改变情况,及时调整帮扶政策。
二、实施分类帮扶措施:贵州提出了“五不五少”帮扶措施,即“不滑坡、不返贫、不增贫、不输补、基础不少”,确保贫困户不再因农业滑坡、因个人疾病致贫、因灾返贫、因帮扶补贴返贫、生活基本不缺少而再次陷入贫困。
贵州还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类实施产业帮扶、资金帮扶、生态扶贫等措施,个性化地解决贫困户的致贫问题。
三、推动就业扶贫:贵州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为贫困户提供就近就业机会。
同时,贵州还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获得稳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四、发展产业扶贫:贵州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如茶叶、金银花等,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
贵州还注重发展农村电商,推动农产品上行,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贵州还鼓励贫困户参与农业合作社、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增加贫困户的收入。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贵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水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贫困户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同时,贵州还推动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贫困户的社会保障和基本服务水平。
贵州脱贫攻坚经验的成功在于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贵州脱贫攻坚工作以精准扶贫为基础,通过分类帮扶、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手段,有效地解决贫困户的问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贵州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和学习。
湄潭县推进茶产业扶贫的做法与思考
湄潭县推进茶产业扶贫的做法与思考作者:牛聪陶通艾肖会兵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9年第16期文/牛聪陶通艾肖会兵近年来,贵州省湄潭县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根本之策,坚持把茶产业作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举措,持续改善茶产业扶贫环境、持续壮大茶产业扶贫主体、持续强化茶产业扶贫支撑、持续增强茶产业扶贫后劲、持续优化茶产业扶贫模式,成功打造贵州第一茶县、全国茶叶百强县(第二名),奋力跑出茶产业扶贫“加速度”。
推进茶产业扶贫的做法成效政策化推动,持续改善荼产业扶贫环境。
一是在精准施策上着力。
牢固树立“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发展理念,坚持频道不换、主业不变,设置茶产业专抓机构和配强专业团队,研究出台多个支持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掀起了新一轮茶产业发展热潮。
二是在精准扶持上聚力。
坚持以脱贫目标为引领、以增收减贫为核心、以重点项目为平台,高效整合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涉农资金支持种植优质茶叶,促进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
三是在精准服务上用力。
建立健全茶叶人才培养、使用、考核和激励等服务机制,多渠道、多途径引进茶叶技术人才,鼓励涉茶单位或茶企多形式开展技能培训,着力加大茶农培训力度,涉茶农户培训率达90%以上,不断提升茶农技能水平。
规模化引领,持续壮大荼产业扶贫主体。
一是种植主体规模化。
鼓励支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通过定期租赁、经营权永久流转、返租倒包等多种流转模式,培育壮大茶叶种植主体,推进茶园规模化发展,培育了一批茶叶专业户,建成了一批茶叶专业村。
二是经营主体规模化。
制定龙头企业扶持、品牌打造、基地建设、服务保障等方面鼓励茶叶经营主体的奖扶措施,加速推进作坊式加工厂逐渐向规模化茶业企业转变,拓展延伸茶叶加工链、产业链,促进茶叶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
三是人才主体规模化。
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与浙大、贵大、贵州茶科所等协作联动,推行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方式,实施茶树优良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和茶叶栽培、加工、贮藏等技术研发;与贵州大学联办茶学院,大力培养引进大中专学生茶农、手工制茶师等茶叶技术人才。
参观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启示
参观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启示
参观十八洞村,可以得到以下重要启示:
1. 强领导,坚决推动: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和脱贫工作得以成功,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和坚决的推动。
乡村干部积极响应中央政策,落实各项扶贫措施,确保脱贫任务的完成。
2. 产业扶贫,提高收入:十八洞村通过发展特色的农产品产业,如茶叶、葡萄等,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
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户可持续脱贫的重要手段。
3. 教育扶贫,打开通道:十八洞村注重教育的扶持和发展,通过增加教育资源和提供教育补助,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开通道。
4. 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十八洞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如道路修建、电力供应等,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提升了整体农村发展水平。
5. 扶贫工作精准定位,瞄准贫困根源:十八洞村在精准扶贫和脱贫工作上,将政策措施瞄准贫困根源,摸清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扶贫,将资源用在刀刃上。
6. 社会参与,形成合力:十八洞村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形成多方合力。
企业、公益组织、志愿者等广泛参与,为贫困地区提供帮助和支持。
7. 政策保障,确保可持续发展:十八洞村的扶贫工作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和保障,贫困户可以享受到相关的政策红利,确保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启示为其他地方的精准扶贫和脱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经验。
精准扶贫和脱贫需要政府的领导、社会的参与,以及产业发展、教育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持。
贵州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村民增收有途径
2021.01贵州: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村民增收有途径种植茶叶、培育食用菌、发展蔬菜产业……近年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沿河自治县)、榕江县等地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广泛动员贫困群众参与其中,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路。
东西协作,先富帮后富在沿河自治县中寨镇志强村的山坡上,茶苗苍翠欲滴、长势喜人。
2000多亩的茶园里,村民们正在除草、打药。
“这是我们的摇钱树,我们要让一片片叶子造福一方百姓。
”中寨镇党委书记谭鹏飞说。
茶园背后,是东西协作、先富带后富的生动写照。
茶园中的茶树是由来自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的茶苗生长而来。
2018年,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
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后,中寨镇成为茶苗新的落脚点之一。
中寨镇海拔1200多米,土地资源丰富,适合茶树生长。
如何让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情谊惠及群众?谭鹏飞介绍,志强村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将茶苗折资量化,入股专业合作社;同时,农户以土地入股;此外,县里还拨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集体经济发展。
有了白茶苗,村民多了增收渠道。
志强村71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廖廷洋说:“我现在一天能挣80元,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
”像瘳廷洋这样从茶园受益的群众还有很多。
“每年到茶叶基地务工的有上万人次,其中贫困户占多数,我们光发劳务费就超过了 100万元。
”沿河云雾生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勇说。
2020年3月,中寨镇的茶树首次开采,摊青、杀青、烘焙、提香……新出炉的茶叶芳香宜人,品质佳。
现在,该合作社与浙江茶叶集团签订了 10年的销售合同,茶农更有奔头了。
成立专班,促进产业发展在沿河自治县官舟镇马脑村,食用菌种植基地一片繁忙,村民们将2万多袋菌棒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地里。
农村百翱谷肺捩汽/2〇21.〇1小小食用菌,如何助力脱贫攻坚?沿河自治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专班 副指挥长黎泽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方面,菌业公司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村民每亩每年可获得土地流转金700元。
一叶茶青托起致富梦
一叶茶青托起致富梦
江婷婷;方亚丽
【期刊名称】《当代贵州》
【年(卷),期】2017(0)11
【摘要】"今年雨水充沛、温度适宜,茶青长势良好。
按照当前茶叶长势和现在的收购价格,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印江自治县天堂镇明光村村民杨大妈走在回家
路上,手中拿着今天卖茶青得来的百元大钞脸上挂满笑容。
精准扶贫,关键在于产业"造血"。
产业转型是新常态下稳定增长的根本之策。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江婷婷;方亚丽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叶青茶托起脱贫致富梦
2.小蔬果托起致富梦
3.小小直播间托起农户致富梦
4.
三十年坚守托起群众养羊致富梦——记陕西省陇县畜牧工作站边会龙5.三十年坚
守托起群众养羊致富梦——记陕西省陇县畜牧工作站边会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壮大茶叶产业 助推精准扶贫
壮大茶叶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作者:杨彦芳来源:《新湘评论·上半月》2015年第07期古丈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提高科技含量、拓展销售市场、创新扶持机制,加快发展茶叶产业,茶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
科技兴茶是实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为在高起点上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古丈在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和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
围绕打造“中国有机茶叶产业县”,推进有机茶叶标准园、示范园、精品园建设,加大与欧盟、中农、方圆、中绿等认证机构的对接合作,积极做好有机茶园培管、认证跟踪工作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大力推广使用生物肥、枯饼肥、人畜绿肥,所有茶园实现了无公害栽培。
目前全县绿色生态茶园达13.7万亩。
同时,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
建成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红、绿茶地方标准体系,古丈毛尖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现了产品分级、质量安全有据可依。
先后完成“古丈毛尖”QS质量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欧盟有机茶认证,建立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有效保证茶叶品质。
古丈与湖南农大等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七叶参新产品新技术”和“青龙茶加工技术”先后获省级科技成果奖,古丈获“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示范县”。
实现产茶大县向茶叶强县转变,必须依靠市场平台,发挥市场机制,突出市场作用。
古丈通过茶叶品牌建设、新品种开发和市场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古丈毛尖”市场知名度、竞争力。
“古丈毛尖”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保护产品、2014世界茶业博览会金奖等殊荣,其独特的传统手工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统一原料标准、统一制作工艺、统一包装标识,建立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和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可追溯系统。
在确保“古丈毛尖”品质品牌的同时,立足市场开发新品。
在做优古丈绿茶的基础上,变传统的一季采茶为春、夏、秋三季采茶,成功开发出了古丈红茶、湘西红砖茶、古丈黑茶、高纯度茶多酚、古丈参茶、青龙茶等新产品,茶园利用率和产业综合效益稳步提升。
做强果瓦贡茶 助力乡村振兴
做强果瓦贡茶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张宇
来源:《源流》2022年第09期
走进大方县果瓦乡茶园村千亩茶场,一株株翠绿的茶树吐露新芽,茶农们身背茶篓正在采摘新茶,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茶香。
果瓦茶口感醇厚并带有自然的花香味,相传果瓦茶曾于明朝洪武年间由奢香夫人上贡给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品之甚喜,下旨修建黔中驿道,如今还保留有茶盐古道,果瓦贡茶由此而来,距今已有600余年深厚的历史。
近年来,果瓦乡紧紧围绕生态赋能农业的理念,充分利用高达7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做强做优果瓦贡茶。
2018年至2020年,果瓦乡在茶园、大寨、鹅塘、新林、汪星、上寨等村累计种植6000多亩茶树,品种包含金观音、金牡丹、安吉白茶等。
2020年,果瓦乡申请帮扶资金在茶园村新建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并已投入使用。
“在果瓦乡种植茶叶具有海拔、气候、土壤等区位优势,且这里50公里半径范围内无一家工矿企业,无污染源,真正是‘茶从云中采、香自雾里来’,是一片发展高山生态有机茶的宝地。
”贵州正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正中说。
截至目前,果瓦乡拥有挂牌古茶树61株,生长完好的古茶树群500余亩。
全乡茶产业开发累计覆盖农户1192户4376人,为群众提供就业2.3万余人次。
通过茶叶加工厂提供就业、土地流转分红、茶产业带来的效益等,为当地群众创收230余万元。
此外,果瓦乡还按照“以茶绿乡、以茶稳乡、以茶富乡、以茶兴乡、以茶强乡”的发展思路,将茶产业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杠杆,着力打造果瓦贡茶品牌,不断延伸茶产业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諧共生。
铜仁市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成效凸显
贵州铜仁市地处黔湘渝三省市结合部、武陵山区腹地,全市辖两区八县两开发区,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27万。
要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乡镇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铜仁作为西部相对落后的地区,拥有近430万人口,要实现这一目标,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奋力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委、市政府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主线,把“茶叶、中药材、生态畜牧、蔬菜水果、食用菌、油茶”作为六大重点产业来抓,茶业摆在产业发展的优先位置,茶产业在助推脱贫攻坚中成效凸显。
一、茶产业发展历史及优势铜仁茶叶历史悠久。
据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贵州通志》记载,石阡茶叶“始于唐代,种茶、饮茶遍及于明朝。
”据陆羽《茶经》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思、播、夷往往得之其味极佳……”铜仁市石阡、思南、印江、沿河、德江县属思、夷州地区。
明清时期石阡坪山茶已在全国享有盛名。
《印江志》记载:“明永乐年间梵净山绿茶被列为朝廷‘贡品’”。
《沿河县志》中记载“姚溪茶、野茶坨昔皆为贡品”。
由于历史原因,相当一段时期,茶叶生产以自给自足为主,发展较慢。
石阡县茶叶生产规模相对较大,在上世纪50年代初,茶园面积上万亩,成为贵州省被国务院表彰的两个县之一。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茶业得到了较大规模发展,铜仁市利用日本“黑字还流”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把茶业作为该市支柱产业重点开发,发展茶叶生产基地近3万亩,并相继组建了石阡、松桃、印江及沿河县4个茶叶公司和贵州武陵山茶场。
进入21世纪,市委、市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茶叶领域内引进了浙江嘉盛武义茶叶公司、和泰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外商企业,依托外商的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激活了国有资产,茶产业焕发新活力。
茶产业发展优势明显: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品种资源。
铜仁是贵州最适宜种茶的中心区域,是名优绿茶重要产地。
为什么十八洞村能成为“精准扶贫”的发源地
为什么十八洞村能成为“精准扶贫”的发源地
十八洞村是一个位于中国贵州省的贫困山区村庄,曾经被认为是“中国最贫困的村庄之一”。
然而,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下,十八洞村通过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了“精准扶贫”的发源地。
首先,十八洞村在改革开放初期进行了大力的农村土地改革。
这一改革使农民可以自主决定土地的种植和使用方式,解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农村经济效益。
其次,十八洞村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村庄成立了一些农村企业,如茶叶产业和黄花菜加工企业等,使村庄实现了多元化的经济发展。
村民们也积极开展创业和就业,通过创新和努力获得了更好的经济回报。
此外,十八洞村在教育和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村庄设立了小学和幼儿园,并引入了一些优秀的教育资源,如专业的教师和在线教育课程等。
同时,村庄也改善了医疗设施和服务,提高了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最重要的是,十八洞村在贫困问题上采取了“精准扶贫”的策略。
通过开展贫困户信息核查和调查工作,村庄能够更准确地定位需要帮助的“贫困户”,并通过适当的扶贫政策和资金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这些政策包括赠予农村贫困户一定数量的股票,协助贫困家庭发展产业和创业,以及提供优惠贷款等。
通过这些努力和措施,十八洞村不仅自身实现了脱贫,而且还成为了全国的“扶贫典范”。
其成功经验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同时也为中国的“扶贫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简述思南县借助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简述思南县借助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周志瑜;张羽先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
【年(卷),期】2018(0)14
【摘要】自贵州省委政府于2017年发出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令以来,思南县委、县政府紧跟省、市步伐,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政府、市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一系列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坚定不移把精准扶贫、有效脱贫作为首要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思路.本文简要分析了思南县利用茶产业进行扶贫工作的措施,给其他地市区以借鉴.【总页数】2页(P152-153)
【作者】周志瑜;张羽先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茶桑局;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茶桑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让青春融进脱贫攻坚大舞台——共青团思南县委搭建三大创业平台助推脱贫攻坚
2.思路转天地宽——思南县“三场革命”助推脱贫攻坚
3.文军扶贫有力量——思南县开展“乡风文明助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宣讲活动
4.法治扶贫润山乡——思南县坚持实施“法治扶贫”工程助推脱贫攻坚
5.浅谈如何科技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以内蒙古突泉县科协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
1
1
.
,
,
;
地 区 生 产总值
社 会 消 费 品 零 积 3 8 8 6 万 亩 投 产 面 积 20 2 8 万 亩 综合 产 值 7 09 亿 元 六 亩 72 5 吨 总 量 万 面 万 积 主 2 园 3 5 04 亩 投 产 2 产 盘 面 积 % 元 万 现 售 总 额 64 0 亿 市场 体 已 达 3 户 实 水茶 增长 2 2 就 业 8 万 人 以 上 城 镇 化 率 达 4 5 % 全 面 小 康 实 现 度 达 茶 叶 产 值 2 亿 元 加 快发 展 茶 产 业 已 经 成 为 贵 州 实 施 精
万 户 稳 2 0 6 亩茶 叶 加 工 厂 预 计 受 益 人 口
,
,
5 3 8
.
万人
。
贵州 茶叶 已在
、
定 从 业 人 员 4 7 0 万 人 茶 产 业 的脱 贫 效 应 已 凸 显
,
。
目
前 贵 全 国
, ,
32
个 省 市 建 立 营 运 中 心 开 设旗舰 店 专 卖 店 等 4 2 7 0
.
7%
,
比全 国 高
,
1
.
8
个百 分点 社会
,
家 其 中 国 家 级 龙头企业 4 家 省级 龙头企 业 头企 业
,
9
家 市 级 龙 消 费 品 零 售 总 额达 3 2 8 3
2 8
.
.
02
亿元 同 比 增 长
1
1
1
.
8
%
,
减少 贫困
,
1
2
家 茶 产 业 从业 人员
,
1
.
8 6
万人 受 益人 口
,
6
万 人 口
1
万 人 新增
,
1
1
个县
59
个 乡 镇 摘 掉贫 困 帽 为 如 期
;
人 占 常 住人
口 7 5
.
8
%
,
茶 叶综 合收人
。
经 济 效 益 持续 稳 定 增 长
.
20 1
一
亿 元 以 上 茶 产 业 建 成 全 面 小 康 奠 定 了 坚 实 基 础 全 省 限 额 以 上 企 业 通 过 互 旅 游 接 待 90 万联 网 实 现 商 品 销 售 额 4 76 7 4 亿 元 比 上 年 增 长 9 4 4 % 全 省 5 年前 9 月
,
1
36
家 工 商 部 门 注 册 登记 的 茶 产
,
精 准 扶 贫 中 发 挥 了 不 可 替 代 的 作 用 切 实 加 快 了 贵 州 建成业 商 标 数 达
,
1
2 27
个 已有
,
45 7
家企 业通过
20 1 5
QS
认证
,
69
家企
全 面 小 康 进 程 为 打赢 历 史 性 的 脱 贫 攻 坚 战 奠 定 了 坚 实 基业 获 得 对 外 贸 易 经 营 资 格
+ g
H
产 业 论坛
:
贵 州 茶产 业 助 力 精 准 扶 贫 的 启 示
刘 正强
贵州 省 遵 义 市统计局
56 3 0 0 0
)
(
,
饱 经 岁 月 风 雨 考 验 又 历 史 渊 源 悠 久 的 贵 州 茶 产 业 在 家 级 和 省 级 龙 头 茶 叶 企 业
前 贵 州 茶叶 品 牌 已 有 6
,
年 茶 园 面 积 达 6 89 万 亩 占 全 国 茶 叶 面 积
,
1
6%
左 右 茶 园 面 个 获
, , ,
“
中 国 驰名
.
商标
”
,
“
三绿
一
红 品 牌 覆盖 茶 园
”
29 6 9
.
积居全 国第
22 4
.
一
位 投 产 茶园
;
4 23
.
2 万亩 占
,
6
,
37
万人 发展 微型 企业
,
1
93 9
户 成 功 创 建 国 家 级生 态
,
1
0 7
.
%
.
,
增 速 比全 国 快
,
个 省 级 生 态 县 3 个 生 态 乡 镇 2 4 3 5 5 0 3 亿 元 同 比 增 长 9 个 生 态 村 4 5 个 解 决 0 8 万 农村 人 口 饮 水 安 全 问 题 实 现 长 7 % 实 现 旅 游 总 收 人 3 5 2 8 2 亿 元 同 比 增 长 2 3 % 外 贸 进 出 口 总额 5 亿 美 元 增 长 22 6 % 引 进 5 00 强 企 业 0 完 成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0 6 7 6 7 亿 元 同 比 增 长 2 6 % 实 现 进 出
2
1
5 3
亿元 同 比 增 长
,
1
3
.
2
%
.
.
,
,
,
.
;
1
.
,
;
,
.
1
,
,
,
1
.
1
。
,
,
,
86 5
.
%
,
森 林 覆 盖 率 达 53
。
.
9
%
,
良 好 的 环境 加
快 了 遵 义 经 济 准扶 贫 建 设 生 态 文 明 和 全 面 小 康 的 重 要 举 措
、
。
社会 发 展
达6
遵 义 在 发 展 茶 产业 中 新 增 院 士 工 作 站
,
、
、
7 9 00
多个
。
与 上 海茶 叶 北 京 吴 裕
、 、
联 结上 游 企 业
1
79
家 覆 盖茶 园
,
73
.
6
万亩
。
全 省 拥 有 国 泰 等 茶 叶 企 业 合 作 态 势 良 好 初 步 形 成 了 资 源 共享 渠 道 共
, ■
4
■
?
产 业论坛
建 互 利 共 赢 的 良 好合 作 机 制 茶 叶 省 外 销 量 达
.
万吨
的
.
,
占全省
4 0 3 6%
.
,
茶 产业 综 合 产 值
1
34 5
.
亿园 面 积
1
60
.
万 亩 投产 面 积 8 3
,
;
.
09
万 亩 总产量
,
.
5
.
52
万吨 茶
,
元 占
GDP
6 25
% 比 全国
8 33
高
,
5
.
6
个 百 分点
。
目
前 遵 义 有 叶 产 值 5 园 面 积 5 9
,
国 推广
,
。
预 计凤 冈 县 茶 园 面 积
, ,
.
8 3
亿元 同 比 增 长
,
.
1
5 6
.
% 实际利用外 资
,
25 24
.
亿
吞 吐量 达 8 3 万 人次 同 比 增长
,
25
%
,
全市
70 0
多 万 人 民 对 美 元 同 比 增 长 2 2 2 % 城 镇 常 住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农村
,
;
、
建 成 全 面 小康 充 满 了 信心
示范区
、
5
个 生态镇
、
,
39
、
1
.
,
个百 分 点 规 模工业 增 加值 增 游 客 3 6 比 人 亿 9% 接待 7 次 同
8
; ,
.
,
8
.
,
1
.
1
,
1
.
1
.
,
,
1
,
,
1
丨
.
,
1
.
,
家 省 外 到 位资 金
,
1
580
亿 元 同 比 增 长 3 5 % 遵 义机 场 旅 客 口 总 额 7 65
50
,
.
,
1
.
,
,
人 次 同 比 增 长 5 3 8% 茶 旅
, ,
.
体综 合 收 人
1
0 36
.
亿 元 同 比 3 5 00 万 人 民 为 如 期 建 成 全 面 小 康 充 满 了 信 心
,
。
增 长 5 2 5 % 新 农 村 建设 和 生 态 文 明 城 市创 建 经 验 已 在 全
;
,
5
万公 斤 的绿
个 茶 园 面 积 0 万 亩 以 上 的 县 3 2 个 万 亩 以 上茶 采 购 合 同 万 达 集 团 正 式 投 资 丹 寨 茶 产 业 已 开 工 建 设
、
; ,
的 乡 镇 22 7 个 万 亩 以 上 的 村 5 7 个 全 省 有 茶 农
、
,
,
1
35
1
.
4%
茶 叶 产 量亩 占 4 3
,
1
%
,
品 牌 商 标 授 权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