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育期对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合集下载

水稻分析报告

水稻分析报告

水稻分析报告1. 引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对水稻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水稻生长、产量、质量等方面的情况,有助于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本报告通过对水稻的分析,探讨了水稻的生长情况、产量表现以及质量特征,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生长情况分析2.1 生育期分析水稻生长期一般可分为幼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

根据实地调查和样本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的生育期分析结果:生育期平均天数幼苗期10拔节期20抽穗期30灌浆期40成熟期152.2 生长速度变化水稻在不同生育期的生长速度是经济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的变化趋势:•幼苗期的生长速度较慢,大约每天生长0.5cm;•拔节期的生长速度逐渐加快,达到每天1cm;•抽穗期的生长速度达到最高峰,每天可达到1.5cm;•灌浆期的生长速度逐渐下降,每天约0.8cm;•成熟期的生长速度较慢,每天约0.3cm。

3. 产量表现分析3.1 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比较水稻的种植方式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我们比较了不同种植方式下的产量表现,得出以下结论:•水稻直播种植方式的平均亩产量为500公斤;•水稻穴播种植方式的平均亩产量为600公斤;•水稻插秧种植方式的平均亩产量为700公斤;3.2 不同品种的产量比较水稻的品种也对产量有较大的影响,不同品种的产量差异较大。

通过实验和比对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A品种水稻的平均亩产量为550公斤;•B品种水稻的平均亩产量为600公斤;•C品种水稻的平均亩产量为650公斤;4. 质量特征分析4.1 不同种植方式的质量特征不同种植方式下的水稻质量特征差异明显。

经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我们总结了以下结果:•水稻直播种植方式下的白色籽粒比例较高,达到90%;•水稻穴播种植方式下的颗粒饱满度较高,为80%;•水稻插秧种植方式下的粒长较长,平均为3cm;4.2 不同品种的质量特征不同品种的水稻质量特征也有显著的差异。

播期对南方优质晚粳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调控效应研究

播期对南方优质晚粳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调控效应研究

播期对南方优质晚粳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调控效应研究成臣;陈芸;黎星;谭雪明;商庆银;曾研华;石庆华;曾勇军;吕伟生;王玮【摘要】近年来,"籼改粳"在江西等南方双季稻区发展较快,关于双季晚粳稻高产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也有了较多的报道,但关于优质晚粳稻产量及品质的播期调控效应仍不清楚.本研究以南方优质晚粳稻品种甬优1538为材料,通过开展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优质晚粳稻产量和米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甬优1538的有效穗数呈增加趋势,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先增后降,而结实率呈现降低趋势,最终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播期为6月25日时产量最高.随着播期的推迟,甬优1538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及蒸煮与食味品质均变劣,而营养品质变化趋势因指标而异,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和崩解值呈逐渐降低趋势,而回复值和消减值呈逐渐增加趋势.可见,在南方双季稻区晚粳生产中,适当早播有利于同步实现高产和优质.【期刊名称】《中国稻米》【年(卷),期】2018(024)005【总页数】6页(P58-63)【关键词】播期;晚粳稻;籼改粳;产量;米质【作者】成臣;陈芸;黎星;谭雪明;商庆银;曾研华;石庆华;曾勇军;吕伟生;王玮【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45;江西省万年县农业局,江西万年335500;江西农业大学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45;江西农业大学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45;江西农业大学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45;江西农业大学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45;江西农业大学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45;江西农业大学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45;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南昌331717;江西省万年县农业局,江西万年33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04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提高水稻单产,对提高农民收入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

水稻不同生育期水量管理

水稻不同生育期水量管理

土壤质量
合理的水量管理可以改善 土壤质量,增加有机物含 量,提高土壤肥力。
02
播种期至分蘖前期
水量管理
播种期至分蘖前期水稻生长特点
根系发育
水稻在播种期至分蘖前期 ,根系逐渐发育,吸收养 分和水分的能力逐渐增强 。
叶片生长
播种期至分蘖前期,水稻 逐渐长出新叶,叶片数量 和大小逐渐增加。
分蘖形成
在这个阶段,水稻开始分 蘖,形成分蘖苗。
播种期至分蘖前期水量管理要点
01 02
适宜的灌溉深度
在播种期至分蘖前期,适宜的灌溉深度应该根据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来 确定。一般来说,适宜的灌溉深度应该能够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根系 发育和叶片生长。
控制水位
在水稻分蘖前期,应该控制水位,避免水位过高影响分蘖。一般来说, 应该保持浅水层,促进分蘖的发生。
水稻灌溉设备与选择
灌溉渠道
根据地形和灌溉需求,选择合适的灌溉渠道,如明渠、暗渠等。
喷头和滴头
根据灌溉需求和作物类型,选择合适的喷头和滴头。
泵站和水源
根据灌溉面积和水源条件,设计合适的泵站和水源系统。
水稻水量管理的未
06
来趋势
水稻节水灌溉的进一步发展
节水灌溉技术的持续优化
在现有的节水灌溉技术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 提高灌溉效率,减少灌溉用水量。
乳熟期
水稻乳熟,籽粒开始形成并逐 渐成熟。此时,对水分的需求 逐渐增加。
蜡熟期至成熟期
籽粒逐渐变硬并成熟,对水分 的需求逐渐减少。
抽穗期至成熟期水量管理要点
抽穗期
开花期
保持浅水层,促进抽穗和开花。此时,田 间的水层应保持在5-10厘米。
保持田间湿润,防止干旱。在开花期间, 应保持田间的水层,并确保花粉能够飘散 到各个角落。

杂交水稻亲本分期播种试验总结

杂交水稻亲本分期播种试验总结

杂交水稻亲本分期播种试验总结本次杂交水稻亲本分期播种试验旨在探究杂交水稻亲本分期播种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并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通过试验,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亲本分期播种与传统一次性播种相比,产量显著提高。

实验中采用的亲本A和亲本B分别在3月底和4月中旬进行播种,最终产量较传统一次性播种增加了10%。

这说明分期播种可以调整杂交水稻亲本的生育期,从而优化生长环境,提高产量。

试验结果还表明杂交水稻亲本分期播种对水稻品质有一定影响。

根据试验数据,分期播种的杂交水稻籽粒含水量较传统一次性播种的籽粒含水量更低,而且稻谷品质更优。

这可能是因为分期播种可以减少生长期间的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提高品质。

本次试验还发现了一些关键点,可以用于指导杂交水稻亲本分期播种的种植技术。

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是关键。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发现3月底至4月中旬是适宜的播种期。

这个时间段可以使杂交水稻亲本在生长季节中获得充足的光照和温度,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亲本的选择也十分重要。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发现选择适合分期播种的亲本是关键。

亲本A和亲本B在分期播种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因此可以被推荐为分期播种的亲本选择。

合理的水稻田管理也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试验中采用了适量施肥、定期病虫害防治、合理灌溉等措施,确保了水稻的良好生长环境。

这些管理措施在杂交水稻亲本分期播种的种植过程中同样适用。

杂交水稻亲本分期播种试验通过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为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和亲本,合理进行水稻田管理,来优化杂交水稻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更多科学、高效的种植技术,为杂交水稻的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钙肥在水稻杂交种生产中的应用技术

钙肥在水稻杂交种生产中的应用技术

钙肥在水稻杂交种生产中的应用技术概述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其高产、高效性被广泛种植。

杂交水稻的种植已经成为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杂交种生产中,钙肥的应用技术可以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钙肥在水稻杂交种生产中的应用技术,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

一、钙肥在水稻生长期的应用1. 前期生长阶段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施用钙肥能够提高根系的发育和根系吸收能力。

这有助于增加水稻根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提高水稻的耐旱性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钙肥的施用时间一般在水稻播种后的10-15天,可通过追施完全水溶性钙肥或叶面喷施钙肥来增加钙元素的供应。

2. 中期生长阶段中期生长阶段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期。

水稻的生育期间,钙肥施用可提高茎秆的硬度和抗倒伏能力,防止倒伏造成的减产。

钙肥的施用时间一般在水稻抽穗开始阶段,可通过将钙肥直接施入土壤或者喷施钙肥溶液的方式进行。

3. 后期生长阶段在水稻生长的后期,钙肥的应用可以提高水稻籽粒的充实度和品质。

钙肥的施用时间一般在抽穗阶段后2-3周左右,可通过追施钙肥的方式进行。

同时要注意钙肥的施用浓度,过高或不合理的施用浓度可能导致钙离子过剩从而影响水稻的生长。

二、钙肥在水稻产量和品质上的影响1. 提高水稻产量适量的钙肥供应可促进水稻的生长,增加分蘖数量和穗数,提高水稻产量。

研究表明,适量的钙肥施用可以提高水稻的籽粒饱满度,减少糠尖米率,增加水稻产量。

2. 改善水稻品质钙肥的施用可以提高水稻的品质,使水稻的颖糯度增加,糠尖米率降低。

此外,适量的钙肥供应还可以增加水稻中淀粉含量,提高水稻的加工品质和口感。

三、钙肥的注意事项1. 钙肥配施钙肥的施用应注意与其他肥料的协同作用。

通常,钙肥可与磷肥、钾肥等营养元素配合施用,促进水稻对多种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然而,与硫肥、铁肥等含有还原性或能与钙形成较不溶性物质的肥料应分开施用,以免发生反应降低钙肥的有效性。

山东沿黄稻区麦茬直播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特性的研究

山东沿黄稻区麦茬直播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特性的研究

山东沿黄稻区麦茬直播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特性的研究作者:郭涛姜艳芳王海凤张焕霞房文文薛芳许增海张士永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17期摘要 [目的]比较山东沿黄稻区麦茬直播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

[方法]通过适当晚播,考察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品质等指标,明确其产量形成特征,对筛选品种适应性和品质进行评价。

[结果]不同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立香85、隆优419等6个品种在该地区麦茬直播不能正常成熟;吉宏6号、秋田小町、HN-2019-93等10品种可以正常成熟,但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产量在3 993.00~8 440.95 kg/hm2;稻米品质分析表明,试验品种食味值在77.0~80.5,直链淀粉含量在17.9%~19.7%;淀粉RVA分析其淀粉特性表明,峰值黏度在2 303~2 839 cP,崩解值在1 077~1 327 cP,消减值在-314~63 cP。

[结论] HN-2019-79和吉宏6号品种最适合该地区麦茬直播种植,产量在6 000 kg/hm2以上,食味品质优。

关键词麦茬直播稻;产量;品质;淀粉RVA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7-0030-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7.008Abstract [Objective] Direct-seeding rice varieties following wheat were studied with high-yield and high-quality in the yellow rice area of Shandong Province. [Method] The adaptability and quality of the selected rice varieties were evaluated with the characters of growth period,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through proper late sowing condition. [Resul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growth period of different rice varieties. Six varieties including Lixiang 85 and Longyou 419 could not mature under this condition. Ten varieties including Jihong 6, Akitakomachi and HN-2019-93 could normally mature,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yield between 3 993.00 and 8 440.95kg/hm2. The analysis of rice quality showed that the taste value was between 77.0-80.5, and the amylose content was 17.9%-19.7%, respectively. Starch RV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eak viscosity was 2 303-2 839 cP, the breakdown viscosity was 1 077-1 327 cP, and the setback viscosity was from -314 to 63 cP.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HN-2019-79 and Jihong 6 varieties were suitable for direct-seeding materials in this area following wheat with yield more than 6 000 kg/hm2 and excellent quality.Key words Direct-seeding rice following wheat;Yield;Quality;Starch RVA profile水稻是山東沿黄地区传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是低洼易涝和部分盐碱地区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栽培学试题加总结

作物栽培学试题加总结

《作物栽培学》试题第一套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冬小麦:秋冬季播种的小麦。

2.作物的拔节期:全田50%的植株第一节间伸长0.5-2cm的时期。

3.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4.套作:是在前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作物的种植方式。

5.收获指数(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00%。

6.稻米的垩白度:垩白米率×亚白面积。

7.作物的适应性:作物适应环境的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8.源和库:源是指生产和输出光合产物的器官。

库是接纳或贮藏光合产物的器官或产品器官的容积与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

9.籽粒充实度:籽粒千粒重/饱粒千粒重×100%。

10.有效分蘖:能形成有效穗的分蘖。

1. 二、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禾本科、锦葵科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环境、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学科。

3.作物生产上所说的“种子”包括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无性繁殖材料三类材料。

4.种子休眠原因有胚的后熟、硬实、发芽的抑制物质5.喜氮作物有水稻、小麦等,喜钾作物有烟草、甘薯等。

7.水稻分蘖后期,为控制无效分蘖,应采用晒田技术。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1.油菜的收获指数约为( B )。

A、0.15B、0.28C、0.47D、0.662.千粒重25-30克的农作物为( B )。

A、玉米B、水稻C、小麦D、油菜3.水稻早中、晚稻群划分的主要依据为对(A )的反应。

A、日照长度B、水分C、温度D、养分4.二氧化碳补偿点较低的作物为( B )。

A、水稻B、玉米C、小麦D、大麦5.玉米起源于( C )起源中心。

A、印度B、中亚C、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D、南美6.属于异花授粉的作物是( A )。

A、白菜型油菜B、棉花C、小麦D、大豆7.玉米的种植密度约为( D )株/公顷。

A、1.5万B、30万C、15万D、4.5万8.我国优质籼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B)左右。

稻米品质形成和调控机理概述

稻米品质形成和调控机理概述

稻米品质形成和调控机理概述王惠贞;吴瑞芬;李丹【摘要】针对国内外稻米品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稻米品质的形成机制,探讨了不同生育期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之下,如何适应CO2浓度和温度增高的影响将是今后提高稻米品质的研究方向之一。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rice quality, for rice appearance quality, milling quality, cooking quality, eating quality and nutrition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f rice quality in China and abroad. Moreover, the mechanism of the rice quality formation was discussed, which mainly includ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e material basis and the rice quality,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factors in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rice quality. Furthermore,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rice quality was analyzed from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conclusion, starch and protei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ice quality formation. And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would affect the synthesis and accumulation of starch.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vered temperature, light, CO 2 and others. I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we should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adjust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increasing of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CO 2 density, so as to improve rice quality. It should b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research direction about improving rice quality in future.【期刊名称】《中国稻米》【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5页(P10-13,18)【关键词】水稻;稻米品质;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作者】王惠贞;吴瑞芬;李丹【作者单位】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呼和浩特010051;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呼和浩特010051;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呼和浩特01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消费农产品。

不同播期与移栽密度对机插稻荃两优85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播期与移栽密度对机插稻荃两优85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7期农艺学不同播期与移栽密度对机插稻荃两优85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俞伦英(宿松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安徽宿松246500)摘要2021年选择籼型两系杂交水稻荃两优851作为机插品种,在宿松县破凉镇梅墩畈区栽植,比较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条件下该品种的全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

结果表明,在毯苗机插秧条件下,荃两优851的全生育期、株高、穗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随着播期、移栽密度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最佳的播期为5月15日,最佳的移栽密度(行距×株距)为30cm×14cm。

建议机插稻荃两优851在宿松县种植时,可结合当年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科学调整播期及移栽密度。

关键词水稻;荃两优851;播期;移栽密度;机插;生育期;产量;性状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7-0024-03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07.00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受多样性气候条件以及生态类型的影响,不同稻区在种植模式、熟期、栽培制度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化特点。

机插秧模式受种植模式的限制作用小,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目前在安徽宿松等沿江地区稻区广泛推广,成为当地水稻机械化种植的主要模式[1]。

该模式对于当前农村地区用工难、成本高等有着很好的缓解作用。

机插秧模式下合理的播期有利于水稻生育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变化情况,因而控制播期可以实现机插稻的优质高产。

袁毅[2]研究表明,沿江地区隆两优866在毯苗机插的条件下,随着播期的推迟,其产量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在5月10日播种时产量最高。

移栽密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机插稻的产量。

李世峰等[3]研究表明,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机插稻的产量先增加后降低。

蔡小盈[4]研究表明,早播利于提高机插早稻的产量,适宜移栽密度为30cm×16cm,播期推迟时,移栽密度适当增加,一般为30cm×(12~14cm)。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南粳4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南粳4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南粳4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粮食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

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产量及品质对于人类的生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施氮量作为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南粳4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农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1 适宜施氮量能够提高水稻产量适宜的施氮量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根据研究表明,合理施氮能够增加水稻的分蘖数和穗粒数,增加水稻的生物量和籽粒产量。

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不仅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还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的稳定性。

过量的氮肥施用则会对水稻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过量的氮素会导致水稻茎叶过早老化,影响光合作用及养分的积累,从而导致水稻产量减少。

过量的氮素还会影响水稻的抗逆性,增加水稻发生病虫害的风险,进而影响产量。

1.3 不同生育期氮肥施用量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期,氮肥的施用量也会对产量产生影响。

在水稻灌浆期,适当的氮肥施用可以增加水稻的籽粒灌浆量,促进籽粒充实,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二、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品质的影响适宜的氮肥施用有助于提高水稻的品质。

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可以增加水稻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提高水稻的氮素利用效率,进而提高水稻的品质。

适宜的氮肥施用还有助于提高水稻的淀粉含量,改善水稻的食味。

2.2 过量施氮会降低水稻品质过量的氮肥施用会导致水稻过度生长,而过度生长的水稻籽粒中淀粉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这样不仅会影响水稻的口感和食味,还会降低水稻的加工品质。

过量的氮肥还会导致水稻籽粒中含矿元素的积累,降低水稻的营养价值。

三、结论不同的施氮量会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

适宜的氮肥施用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而过量的氮肥施用则会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合理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根据不同生育期的需要进行氮肥的施用,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气温度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报告

大气温度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报告

大气温度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报告大气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温度的变化对农作物产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气温度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产量变化的原因。

一、调查背景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和农作物产量统计数据,我们发现近年来大气温度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夏季和秋季气温呈现上升趋势。

这引发了人们对农作物产量是否受到温度影响的思考。

二、温度对不同农作物的影响1. 玉米根据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我们发现玉米是受温度影响最明显的农作物之一。

较高的温度可以促进玉米的生长速度,但过高的温度则会导致玉米的花粉发育不良,从而降低籽粒产量。

2. 小麦小麦对温度要求较为严格,适宜的温度范围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然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小麦的生长受到抑制,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3. 水稻水稻是温度敏感型农作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窄。

高温会加速水稻的生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结果期提前,从而减少稻谷的籽粒数和产量。

三、产量变化的原因1. 水分蒸发增加大气温度升高会导致土壤水分蒸发速度增加,从而使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缺乏水分。

长期以来,水分不足一直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2. 光合作用受抑制高温下,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降低,光合产物合成减少,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到限制,进而影响产量。

3. 花粉发育受抑制温度过高对玉米等以风传花粉的农作物来说是个挑战。

高温会导致花粉发育不良,影响受精和籽粒形成,从而降低产量。

四、应对策略1. 农田灌溉增加灌溉量是缓解大气温度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一种重要策略。

合理供水能够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提高产量。

2. 调整种植结构根据气温变化趋势,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选择更适应高温环境的作物品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3. 气候调控措施利用温室、棚延伸生长季节,调节大气温度,为农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五、结论在大气温度变化的背景下,农作物产量受到了显著影响。

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品质及资源利用

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品质及资源利用

周丽慧,孙凯文,朱 镇,等.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品质及资源利用效率对播期的响应[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2):81-86.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02.012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品质及资源利用效率对播期的响应周丽慧1,孙凯文2,朱 镇1,赵 凌1,陈 涛1,赵庆勇1,张亚东1,王才林1(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江苏南京210014;2.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研究院,江苏盐城224624) 摘要:播期是决定水稻产量潜力和籽粒品质的重要措施。

选用优良食味粳稻品种中熟中粳南粳2728和迟熟中粳南粳9108,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以播期为主区,设5月11日、5月18日、5月25日、6月1日和6月8日5个播期,以水稻品种为裂区,研究了播期对江苏淮北地区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品质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2个品种的抽穗期和成熟期推迟、抽穗前天数缩短而抽穗至成熟天数增加、全生育期略有减少。

提早播种有利于增加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中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有效穗数和结实率随播期推迟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推迟播种使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外观品质变优、加工品质和食味值变劣。

早播有利于增加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和总辐射量,同时提高积温生产效率和辐射生产效率,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综上所述,适期早播是高效利用水稻季温光资源、发挥高产潜力、提高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的关键。

关键词:播期;产量;品质;资源利用效率;优良食味;粳稻 中图分类号:S511.2+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3)02-0081-05收稿日期:2022-08-28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20)2002];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01-62)。

水稻灌浆期管理技术

水稻灌浆期管理技术

水稻灌浆期管理技术一、水稻灌浆期的定义与特点水稻灌浆期是水稻生育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通常指从水稻花粒授粉成熟开始,到水稻籽粒充实并开始变硬的阶段。

水稻灌浆期通常持续20到30天左右,是水稻产量形成和稳定的关键时期。

水稻灌浆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籽粒充实:在水稻灌浆期,水稻籽粒收缩减小,充实度增加,重量逐渐增加。

2.籽粒变硬:水稻灌浆期是水稻籽粒开始硬化的阶段,籽粒表面变硬,黏性减小。

3.色泽变黄:水稻灌浆期是水稻籽粒变黄的重要时期,也是水稻开始成熟的标志。

4.产量形成关键期:水稻灌浆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水稻籽粒的充实度和重量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

二、水稻灌浆期的管理技术2.1 田间管理2.1.1 合理排水水稻灌浆期的排水管理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

保持适当的水分是促进水稻籽粒充实和膨大的关键。

在水稻灌浆期,要确保排水畅通,避免积水引发病虫害。

2.1.2 控制病虫害水稻灌浆期是水稻易发生病虫害的时期,特别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对水稻的灌浆期产量影响较大。

因此,在水稻灌浆期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害虫对水稻的危害。

2.2 施肥管理2.2.1 氮肥管理适量的氮肥对水稻的灌浆期管理非常重要。

过量的氮肥会导致水稻长势过旺,增加病虫害的发生,影响籽粒充实和品质。

适时掌握氮肥的施用时机和用量,合理管理氮肥的供应量,有利于水稻籽粒的充实和膨大。

2.2.2 磷、钾肥管理磷和钾肥也是水稻灌浆期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关键要素。

适量的磷肥可促进水稻的根系发育,增加水稻的养分吸收能力。

钾肥则有助于保持水稻正常的代谢功能和抗逆能力。

合理的磷、钾肥管理有助于提高水稻的灌浆期产量和品质。

2.3 病虫害防治水稻灌浆期是水稻易受到病虫害侵害的时期。

常见的水稻病虫害如白叶枯病、褐飞虱、纹枯病等都对水稻灌浆期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

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保证水稻灌浆期顺利进行的关键。

2.4 温度管理水稻灌浆期对温度的要求较高,适宜的温度有助于加速水稻籽粒充实和膨大,促进水稻的产量形成。

不同播期对泰优390直播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期对泰优390直播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再生稻是种一季收两季的水稻种植模式,即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腋芽,通过灌水和施肥使其萌发生长成穗再收割一季水稻,具有生育期短、产量高、省种、省工、生产成本低和效益高等特点[1]。

随着农资成本持续上涨、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加剧和双季稻种植效益持续下降,在水稻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地区推广再生稻意义重大,是充分利用当地光热资源、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户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2]。

在水稻生产中,播种期直接影响水稻生育期的长短及其对光热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3]。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头季稻的播种期直接影响头季稻的收割期和再生稻能否安全抽穗,最终影响头季+再生季稻的产量[4-6]。

通过调节播种期,将再生稻生长发育置于最佳气候生态条件下是实现头季稻和再生稻“双高产”的前提[7]。

石守设等认为最佳播种期能够有效促进信粳18再生稻产量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等3要素协调发展,进而提升头季稻和再生稻总产量[8]。

高长清等研究表明早播早栽能提高丰两优1号头季稻和再生稻的产量,并认为适宜播种期最好掌握在3月底[9]。

与移栽相比,水稻直播省了育秧环节,具有节工省力的优点[10]。

江西省是水稻种植大省,目前对江西省不同播种期对直播再生稻产量影响研究不多。

因此,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以泰优390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再生稻生育期和产量结构的影响,探讨直播再生稻适宜的播种期,可以为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品种为杂交水稻泰优390(国审稻20216190),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

1.2试验方法于2022年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丰溪街道金墀居虎头村水稻生产田进行试验,试验地光照条件好,肥力中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前茬为空闲田。

头季稻共分4个播期处理,浸种时间分别为4月3日、4月收稿日期:2023-04-20基金项目:江西省气象局科研重点项目(赣气发〔2017〕75号);上饶市气象局科研项目(饶气发〔2021〕111号)。

东台市2019年水稻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东台市2019年水稻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23.3
南粳 9108渊CK冤
24.5
126.7 116.7 115.3 118.2
93.4
26.5
94.2
26.3
93.5
27.5
95.6
27.3
774.6 667.9 690.8 755.8
746.0
1
635.5
9
667.2
8
739.4
3
重较高的品种还有淮稻 5 号尧 南粳 9108袁 苏香粳 1785 最低袁为 25.8 g遥 2.3 不同水稻品种茎蘖动态的差异
摘要院为了研究和掌握不同水稻品种的特征特性袁筛选出适宜东台市种植的高产尧优质水稻品种袁 2019 年袁东台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以丰粳 1606尧南粳 5718尧丰粳 3227 等 9 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进 行对比试验袁比较分析了各品种的生育期尧茎蘖动态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尧抗逆性尧稻米品质等遥结果 表明袁金香玉 1 号尧南粳 5718尧南粳 9108尧丰粳 3227尧丰粳 1606 等 5 个品种产量潜力较高袁综合表现 较优袁可以在东台地区进一步示范种植并推广应用遥 关键词院水稻品种曰对比试验曰产量曰品质曰东台
[9]胡民主.不同生态环境下栽培技术对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 技推广袁2017渊2冤院71.
-113-
2021.7 试验研究
用大区比较试验袁每个大区面积为 1 334 m2袁不设重 复袁随机排列袁处理间留走道 0.6 m遥 5 月 23 日进行毯 苗育秧袁6 月 13 日进行毯苗机插袁 栽插规格为 25 cm伊 14 cm袁每穴 3耀4 苗遥 参照精确定量施肥方案施肥袁施 纯氮 18 kg/亩袁 按基肥颐分蘖肥颐穗肥为 4颐3颐3 施用袁分 蘖肥于移栽后 7 d 一次性施入袁穗肥于倒 源 叶期和倒 圆 叶期分 2 次等量施入曰晕孕运 比例为 1颐0.5颐0.5袁 磷肥 一次性基施袁钾肥分别于耕翻前和拔节期等量施入遥 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的前一个叶龄袁 当茎蘖数达到 预期穗数的 80%时袁开始排水搁田袁轻搁尧多搁曰拔节 至成熟期实行湿润灌溉袁干干湿湿遥 其余栽培管理措 施按照高产栽培要求实施遥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1 生育进程 观测记载各品种的主要生育时期 及其对应的准确日期袁包括播种期尧移栽期尧抽穗期 和成熟期袁 其中抽穗期的确定标准为群体 50%以上 有效单茎的穗顶渊不包括芒冤自剑叶叶鞘中露出曰成 熟期确定标准为群体 95%以上有效穗的 95%以上籽 粒呈现品种本身的正常熟相遥 1.4.2 茎蘖动态 每个处理定点 20 穴作为 员 个观 察点袁共定 2 个观察点遥 拔节前每 5 d 调查 1 次袁拔节 后每 7 d 调查 1 次袁观察茎蘖消长动态遥 1.4.3 产量 成熟期采用五点法每处理普查 50 穴袁 计算有效穗数袁 并根据平均成穗数取 5 穴调查每穗 粒数尧结实率袁测定千粒重袁计算理论产量遥 成熟期采 用大区机收袁测定籽粒水分含量后按 14.5%标准含水 量计算实产遥 1.4.4 稻米品质 水稻收获脱粒尧晒干袁于室内贮藏 3 个月后袁用 NP-4350 型风选机等风量风选袁从外观 品质和米饭品质方面进行综合打分遥

作物栽培题库

作物栽培题库

一、名词解释1.农作物:狭义的农作物是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

广义的农作物是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2、作物营养临界期: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有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在绝对量上虽不算太多,但需要作物营养临界期的程度很迫切,此时如缺少这种养分,作物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且由此造成的损失,即使后来补施这种养分也很难纠正和弥补过来,这一时期就叫做作物营养临界期。

3、临界暗期:是在昼夜周期中短日照作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照作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临界暗期长暗期长度。

4、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叫做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这些同时同伸关系生长的器官就是同伸器官。

二、填空题1、稻田需水量:又叫稻田耗水量,包括叶面积蒸腾量、棵间蒸发量和稻田渗透量2、丁颖把我国栽培稻种分为粳和籼两个亚种。

3、丁颖等将水稻穗分化过程分为第一苞分化期、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二次枝梗原基及颖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内容充实期和花粉完成期等8个时期。

4、丁颖根据我国栽培稻种的起源、演变和栽培发展过程,把它们分为5级,其中第一级为稻两个亚种。

粳稻和籼__节间充实期和_节间物质输出期_4个时期。

5、水稻同品种的生育期,在同一地域,随纬度增高,生育期延长;纬度相近,随海拔增高,生育期延长;在同一地点,随播期推迟,生育期缩短。

同品种在不同条件下生育期的这种差异,也主要是营养生长期的差异。

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异地播,一般生育期长的品种生育期的变化比生育期短的变化大。

6、北方的品种南引,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短,温度提高,品种的生育期缩短,南种北引,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长,温度降低,品种的生育期延长,高海拔品种引至低海拔,生育期的变化与北种南引相似;低海拔品种引至高海拔,与南种北引相似。

7、水稻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先后顺序,可将水稻分为型、分离生育型和重叠生育出与母茎出叶的关系,同主茎和分蘖的关系。

播期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播期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播期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邹原东;韩振芹【摘要】选择适宜的播期是玉米取得高产优质的重要栽培手段.本文综述了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研究进展,得出结论: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籽粒品质有显著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生育期缩短,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百粒重和穗粒数逐渐降低,产量降低,品质中的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降低,淀粉含量有升高的趋势.【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3页(P7-8,10)【关键词】玉米;播期;产量;品质;研究进展【作者】邹原东;韩振芹【作者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又可作饲用和工业原材料;种植面积居全国粮食作物之首,已跃居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对维护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1-3]。

玉米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提升除与高产潜力品种密切相关外,也依赖于栽培技术、环境条件,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而从栽培生理上寻求构建高产群体形态,如何从技术手段上将玉米品种内在优良基因与栽培手段、环境因素紧密结合,以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一直是相关领域专家研究的重要内容。

玉米全生育期主要由播种、出苗、拔节、抽雄、成熟等生长发育时期组成[4]。

不同的品种都有适合自身生长的区域,也有较为适合的播种期。

适宜的播种期不仅会使玉米在生长阶段充分利用光、温、水、肥等条件,为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外界环境,而且还会使玉米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避开主要病害的高发期,提高适应逆境环境的能力,获得较高的产量。

很多研究也表明,播期的不同会使玉米的品质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5]。

本文综述了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的影响。

1 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多研究发现,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的全生育期缩短。

刘明等[6]通过对春玉米的生育期研究发现,相比早播,晚播会使春玉米播种期至拔节期、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开花期至蜡熟期分别缩短6、2、4 d。

不同始花期对测土配方种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不同始花期对测土配方种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不同始花期对测土配方种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同始花期对测土配方种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引言: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着全球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

而测土配方是指通过科学地分析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pH值来确定最适合水稻生长的养分配比。

然而,水稻的始花期也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之一。

因此,了解不同始花期对测土配方种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农民来说至关重要。

产量影响:始花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调节稻穗数量和稻穗质量两个方面。

1.调节稻穗数量:水稻的始花期是决定其稻穗形成的关键时期。

早始花期可能导致稻穗形成时间过早,使得稻穗发育不完善,稻穗数量减少。

而晚始花期则会延迟稻穗的生长发育,导致稻穗数量不足。

因此,选择适当的始花期可以使得稻穗数量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2.调节稻穗质量:除了稻穗数量外,始花期还会对稻穗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早始花期的水稻往往由于生长周期较短,稻穗发育不充分,稻穗质量较差。

而晚始花期的水稻在生长周期较长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吸收养分,并形成较大的稻穗,从而提高稻穗质量。

品质影响:不同始花期对水稻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米粒形态、口感和营养价值上。

1.米粒形态:始花期的不同可以影响水稻籽粒大小、粒型和色泽等。

较早的始花期一般导致米粒大小较小,粒型不够饱满,米粒颜色较浅。

而较晚的始花期则往往使得米粒变得较大,粒型饱满,米粒颜色较深。

米粒形态的不同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口感体验。

2.口感:始花期还会影响水稻米粒的口感特性,如口感软硬程度、嫩度和黏性等。

一般来说,早始花期的水稻口感较硬,咀嚼感较强,而晚始花期的水稻口感较软,口感嫩滑。

然而,水稻口感过硬或过软都不利于消费者的接受,因此,选定适当的始花期可以使得水稻米粒具备理想的口感特性。

3.营养价值:始花期还会影响水稻米粒的营养价值。

研究表明,晚始花期的水稻米粒相对于早始花期的水稻米粒含有更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

最新稻谷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最新稻谷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不同的施肥方式:一次性施氮比生育期均匀能提高直链淀粉含量, 降低蛋白质含量;而分期施氮,特别是抽穗期或齐穗期追施氮肥对 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和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效果最佳。
其他肥料:增施钾肥能提高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粒率 和垩白度,尤其将钾肥和氮肥配合施用时,改善稻米品质的效果更 佳。适当增施有机肥,稻米的氨基酸含量增加,食味品级高,口感 好。稀土肥对水稻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铁、钴、钒、镍能明显的 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稻米外观品质。
不同雨量环境对米粒延伸性、直链淀粉含量、 糙米率及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且环境与 品种之间存在着显著地互作用。此外,抽穗 吹风处理会使稻米外观品质变劣。
地理因素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海拔、地力
海拔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水稻的种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能降 低稻米垩白和胚乳淀粉消细胞数,水稻 米质外观有所改变。其影响程度因水稻 品种品质优劣而异,米质越好的品种其 改善幅度越大。最佳海拔高度为750950米。
水稻生育后期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碳 水化合物合成受到抑制,往往也会使籽粒充 实不良,青米增多,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 增加引起食味下降。
温度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灌浆结实期的温度是稻米品质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其贡献率 高达88.51%。水稻灌浆结实期气温一般以21-26℃为宜。
灌浆结实期高温天气会导致灌浆速度加快,籽粒充实不足, 造成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垩白面积增加,垩白 率增多,而且高温还会导致蒸煮和食味品质变差。
低温同样不利于优良米质的形成,低温会使垩白增加,蛋白 质含量降低,只是低温环境比高温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略小。
一般低温寒冷、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种植地稻米中直链淀粉含 量低、质软、碱消值大和食味好,相反,在高温昼夜温差小 的地区种植的水稻米质较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ffects of Growth Duration on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in Rice (Oryza sativang-Xiu, WANG Mei-E, ZHANG Zu-Jian, and ZHU Qing-Sen
水稻生育期对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郎有忠 窦永秀 王美娥 张祖建 朱庆森
扬州大学 /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江苏扬州 225009
摘 要: 明确水稻生育期与产量、品质的关系, 对水稻高产优质育种和合理栽培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 以晚粳宁 111 和春江 302 经遮光(短日照)处理后获得的不同生育期水稻植株为材料, 分析其产量和米质指标。结果表 明, 生育期 152 d 以上时, 对产量无显著影响, 而生育期短于 152 d 时, 产量与生育期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成熟期群体 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期变化的趋势与产量表现基本一致。不同稻米的长度、宽度、蛋白质含量以及淀粉消减值, 均 以中等偏短生育期(131~132 d)最小, 大于或小于 131~132 d, 均会使上述指标值增加; 两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亦有相似 的趋势, 只是其最低值分别对应 132 d 和 137 d 的生育期; 各处理稻米淀粉的崩解值变化与消减值趋势相反。对垩白 粒率、垩白度及糊化温度, 各处理均呈随生育期延长而降低的趋势; 生育期变化对碾米品质影响总体上较小。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 产量; 品质
在水稻品种的诸多特性中, 生育期因其直接决 定着光合生产及物质积累时间的长短, 并间接地决 定了灌浆期环境因素和籽粒的灌浆进程, 因而, 对 产量与品质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在建国后数十年间, 由于大部分水稻种 植区域种植制度与水稻种植方式相对固定, 因而 虽然其产量增长迅速, 但生育期一直较为稳定。然 而, 近年来, 水稻机插及直播的种植方式发展迅速,
鉴于茬口及种植方式本身的特点, 与传统手栽及 抛秧稻相比, 上述 2 种种植方式下水稻播种期均有 所推迟, 相应地, 其生育期也有较大程度的变化[1], 在生育期改变的情况下, 水稻产量及品质如何变 化, 水稻在什么样的生育期条件下可获得高产和 优质?值得深入研究, 但迄今为止, 有关作物生育 期与产量及品质关系的报道不多[2-6], 其在水稻上 的研究更少。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and Physiology of Jiangsu Province /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China
Abstract: It is important to clear the relationships of growth duration with rice yield and quality in determining the breeding objectives and cultivation strategies. In this paper, plants of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Ning 111 and Chunjiang 302 with different growth durations resulted from short-day treatment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yield and rice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duration of more than 152 d had little effect on yield, but when less than 152 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growth duration and yield or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the smallest length and width of rice, as well as the lowest protein content and setback of amylum were observed in the treatments G2 or G3, which had moderate growth duration of 131-132 d, the growth duration more than or less than 131-132 d would both increase the values of these rice quality indices; amylose content also showed a similar trend, and the minimum value in two species all appeared in treatment G3 (132 d or 137 d), while for breakdown of amylum, the trend was just opposite. The percentage of chalky grains, chalkiness and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in two varieties rose with shortening growth duration; the effects of growth duration on milling quality were generally lower. Keywords: Rice; Growth duration; Yield; Quality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2, 38(3): 528-534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
DOI: 10.3724/SP.J.1006.2012.00528
http:///zwxb/ E-mail: xbz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