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优秀精品课件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优秀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主要围绕第四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第三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途径。
2. 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生物在环境变化中的作用。
3. 掌握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培养环保意识和生态平衡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途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如不同环境的生物图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不同环境的生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 讲解:a.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介绍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水分等,对生物的影响。
b.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实例讲解生物如何改变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
c.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阐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赖、相互适应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a.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b. 小组讨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4. 例题讲解:a. 分析一道关于环境对生物影响的例题。
b. 讲解一道关于生物对环境影响的应用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a. 环境因素b. 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途径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 生物改变环境的实例b. 生物在环境变化中的作用3.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a. 相互依赖b. 相互适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 举例说明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c. 论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 答案:a.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光照、温度、水分等因素。
b.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行为等。
生物与环境的三层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三层关系
物种与环境间的三层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影响着每个物种的繁衍和发展,也影响着环境的稳定性与多样性。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物种与环境之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生态影响、生态反馈和环境创造。
对物种的生态影响包括资源利用、系统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运作等,它的不同形式会使环境中的物种产生多种变化。
例如,物种之间的竞争会刺激物种数目的减少,而合作则会增加物种数目;物种的流行病会削弱七国环境的多样性;物种的传播也可以改变环境土壤的组成。
另外,生态反馈也是影响物种与环境关系的重要因素。
物种在其繁衍发展过程
中向外界施加和释放大量能量,又从中获取大量能量,这种反馈关系可以进一步影响物种及其环境,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最后,环境创造与物种之间能使环境变得更加多样性。
物种在生长和繁衍发展
过程中,会自然地形成自身的生长环境,并诱发其他物种改变或发展,从而改变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最终使环境更多样化,更具适应性。
综上所述,物种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能影响环境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生态影响、生态反馈和环境创造是构成这一关系的三个层次,是物种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正是依赖这些层次关系,才能有效地把握生态系统中物种与环境关系,创造一个健康多样性的环境。
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知识点总结

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知识点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环境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而又极其重要的关系。
生物依赖环境而生存,同时生物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物质基础。
比如说,气候条件就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包括温度、降水、光照等方面的差异。
在寒冷的北极地区,适应寒冷环境的北极熊拥有厚厚的皮毛和储存大量能量的脂肪层,以抵御严寒;而在炎热的沙漠中,仙人掌则进化出了肉质茎来储存水分,叶子退化成刺以减少水分蒸发。
土壤的性质也对生物有着显著影响。
肥沃的土壤能够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使其茁壮成长;而贫瘠的土壤则可能限制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例如,在酸性土壤中,一些嗜酸植物能够生存,而大多数普通植物则难以适应。
水是生命之源,水环境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
河流、湖泊、海洋等不同的水体环境中,生活着各种各样适应其特点的生物。
淡水鱼和海水鱼在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就有很大的不同,以适应各自的水环境。
除了这些自然环境因素,生物所处的生物环境同样不容忽视。
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如捕食、竞争、共生等。
捕食关系中,狼捕食兔子,控制了兔子的数量;而竞争关系中,同一片草原上的羚羊和斑马可能会竞争有限的食物资源。
共生关系的例子也不少,比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根瘤菌能够为豆科植物提供氮素,而豆科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营养。
反过来,生物对环境也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大气中的气体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动物的活动也会改变环境,比如蚯蚓在土壤中钻洞,有助于土壤通气和水分渗透。
生物的繁衍和迁徙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某些鸟类在季节性迁徙时,可能会将种子带到其他地区,从而影响当地的植物群落分布。
人类作为生物界的一员,对环境的影响更是巨大。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工业活动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简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主要内容

简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主要内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过程,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生物和环境因素,包括能量、物质、空间和信息等方面。
本文将简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主要内容,并进一步拓展相关内容。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物通过适应性演化形成了与环境适应的特征和行为。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而动物则通过食物链和捕食关系来获取能量和物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不仅导致了环境的变化,也形成了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如温度、光照、重力等)、化学因素(如水分、养分、气体等)和生物因素(如天敌、病原体等)。
这些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如食物和水源)或负面的(如疾病和天敌)。
生物通过自身的适应性和免疫系统来应对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之间也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
不同物种之间可以通过食物、竞争和共生等途径来相互作用。
例如,植物和动物之间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捕食关系来相互作用;一些微生物之间也可以通过共生关系来存活。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四、生态系统的层次和结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还可以体现在生态系统的层次和结构中。
生态系统通常由底层物种(底质生物)、中层物种(中间生物)和高层物种(顶端生物)组成。
底质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来维持生态平衡;中间生物通过食物链和捕食关系获取能量和物质;高层物种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代谢等过程获取能量和物质。
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展开。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过程,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生物和环境因素。
通过了解这些相互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演化历程,从而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和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
生产者(producer) 生产者在生物学分类上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细菌与光合 细菌,它们都是自养生物,植物与光合细菌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 物,化能合成细菌利用某些物质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比如, 硝化细菌通过将氨氧化为硝酸盐的方式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生产者在生物群落中起基础性作用,它们将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同化,同化 量就是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其中,各种绿色 植物还能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繁殖的场所。 分解者(decomposser) 分解者又称“还原者”它们是一类异养生物,以各种细菌和真菌为主,也
据。 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减小误差 预期实验结果: 鼠妇总是呆 在阴暗的环境中 得出结论: 鼠妇喜欢阴暗的生活环境 再尝试:若想探究土壤 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如何设计探究计划,请你尝试完成以下步骤: 你提出的问题是:鼠妇喜欢潮湿还是干燥的环境? 作出假设: 鼠妇喜欢潮湿的 环境。 实验设计思路: 以水分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假设实验的结果是鼠妇向 潮湿的土壤这一边。 你得出的结论是: 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2)
有利的一面: 1、噬菌体可以作为防治某些疾病的特效药,例如烧伤病
人在患处涂抹绿浓杆菌噬菌体稀释液 2、在细胞工程中,某些病毒可以 作为细胞融合的助融剂,例如仙台病毒 3、在基因工程中,病毒可以作 为目的基因的载体,使之被拼接在目标细胞的染色体上 4、在专一的细 菌培养基中添加的病毒可以除杂 5、病毒可以作为精确制导药物的载体 6、病毒可以作为特效杀虫剂 7、病毒还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流 中起到关键作用. 病毒疫苗对人类有防病毒有好处--促进了人类的进化, 人类的很多基因都是从病毒中得到的.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 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 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 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 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 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病毒基因同其他生物的基因一样, 也可以发生突变和重组,因此也是可以演化的。因为病毒没有独立的代 谢机构,不能独立的繁殖,因此被认为是一种不完整的生命形态。近年 来发现了比病毒还要简单的类病毒,它是小的RNA分子,没有蛋白质外壳, 但它可以在动物身上造成疾病。这些不完整的生命形态的存在说明无生 命与有生命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B:种间关系 (1)捕食关系:
蜘蛛捕捉蝗虫
猪笼草捕虫
(2)竞争关系:
生物为争夺有 限的生存条件 或生活资源而 相互排斥。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 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来维持生活的现象。
(4)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互利 关系,双方都能从中得到好处,如果失去 一方,就影响另一方的生存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葵花朵朵向太阳
飞蛾扑火
水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热
沙
带
漠
雨
林
水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常考点:
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出现,南橘北枳,桃花 盛开,春天出现藻类植物泛滥————— —温度影响
记下来更好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A:种内关系
(1)种内互助
(2)种内斗争
的
竞争关系
关 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共生关系 种内斗争关系
生物
适应,影响
种内互助关系 环境
影响
三:探究实验(难点)
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 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2、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 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3、制定计划 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 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 4、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 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5、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 论 6、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 论并完善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ppt课件

与
非生物因素: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环
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境
的
关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系
非生物因素:光
绿藻
光再海水中穿透性 最浅处光最强,生 长着很多绿藻。
褐藻
往下一些红光穿透 性不强,被海水吸 收,生长褐藻。
红藻
再往下,生长 着红藻。
硫化细菌
深处没有光,没 有植物生存,只 有一些硫化细菌。
非生物因素:温度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非生物因素:空气、土壤
1、什么叫生态因素?
2、生态因素可以分类为哪两种因素?你 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非生物因素
生态因素
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水
沙漠植物
热带雨林植物
非生物因素:光
人参、三七通常在密 林下才长得好
向日葵朝向太阳生长
生物体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思考2: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的环境的?
厚皮毛:海豹的皮肤覆盖着密集的毛 发,能够保护其免受寒冷和湿度的影响, 让海豹在水中保持温暖。 合适体型:海豹身体短而肥厚,可以减 少体表面积,从而减少体内散热。
生物体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思考3: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环境的?
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 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 分和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C
冬眠之前,蛇在天气突然变冷时爬出洞 穴晒太阳
D
海洋水域的不同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的 藻类植物
生物与环境的四个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四个关系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四个关系,它们分别是:
1. 适应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适应并影响对方。
生物通过适应环境的变化来生存和繁衍后代,而环境也受到生物活动的影响,从而发生变化。
2. 依赖关系:生物依赖环境提供的资源和条件来满足其生存和繁衍的需求。
例如,动物依赖自然界的食物链来获取能量和养分。
3. 影响关系:生物对环境的存在和活动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环境的特征。
例如,动物的存在和行为会改变栖息地的地形和植被结构,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条件。
4. 平衡关系: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动态平衡,即通过相互作用,生物和环境之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平衡是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当其中一方发生变化时,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
例如,某个物种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其食物供应减少,并导致其他物种数量的减少。
生物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和环境啊,就像一对欢喜冤家,又像是难解难分的连体婴。
环境就像是生物的超级大房东,有的时候特别慷慨。
比如说热带雨林这个豪华大公寓,它给生物提供了各种“房间类型”。
高大的树木就像擎天的柱子,撑起了这个绿色的摩天大楼,而那些藤蔓植物呢,就像是调皮的猴子,在柱子间荡来荡去,抢占着每一寸空间。
这里的动物们啊,就像是住在高级公寓里的租客,鸟儿在枝头欢快歌唱,仿佛是在给这个绿色家园谱写欢乐颂,它们不愁吃不愁喝,各种美味的果实和昆虫就像免费的自助餐一样随时供应。
可环境这个房东也有小气的时候。
像沙漠这个简陋的小平房,水源稀缺得就像金子一样珍贵。
生物们在这儿可就遭罪啦,仙人掌像一个个绿色的小刺猬,把自己武装起来,只为了在这个吝啬的环境里争得一席之地。
那些耐旱的小动物,就像沙漠里的小忍者,悄悄隐藏自己,一点点收集水分,它们得和这个严酷的环境斗智斗勇。
生物呢,又像是环境的美容师,有时候也是捣蛋鬼。
比如说,珊瑚礁里的珊瑚虫,它们像一群勤劳的小工匠,一点点构建出五彩斑斓的珊瑚礁城堡,把大海装点得美轮美奂,就像给大海戴上了最耀眼的珠宝。
但有些生物就像调皮的熊孩子,像蝗虫过境,那简直就是一群绿色的小恶魔,所到之处,植物被吃得精光,把原本美好的田园环境搞得一片狼藉。
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也是趣味满满。
海洋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蓝色果冻,那些鱼类在里面游来游去,就像五颜六色的糖果在果冻里穿梭。
鲸鱼呢,像一艘艘超级巨轮,慢悠悠地在这个蓝色的世界航行,它的存在让海洋变得更加神秘而壮观。
生物和环境还像是一对相互依存的舞伴。
花朵和蜜蜂,花朵像一个个盛装打扮的少女,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蜜蜂就像热情的小伙子,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它们相互配合,一个提供食物,一个帮忙传播花粉。
在高山之上,那些耐寒的生物和寒冷的环境也是很有故事。
高山像是一个冰冷的巨人,而那些高山植物和动物,像勇敢的登山者,在巨人的肩膀上顽强生存,它们克服着缺氧、严寒这些巨大的挑战。
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就像老虎和它的猎物,水和鱼,密不可分。
想象一下,阳光照耀着大地,绿草如茵,花儿争奇斗艳,小鸟在树上欢快地歌唱,这一切的美好,都是生物和环境和谐相处的结果。
你看,环境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生物都是其中的一员。
生物要生存,环境提供食物、水源和栖息地,而环境也因生物的存在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树木给鸟儿提供栖息之地,鸟儿又在树上筑巢,这一来一往,真是一拍即合。
再说说水,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生物就像没了灵魂。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清澈的河流、湖泊和海洋,鱼儿会无处可去,植物也会因缺水而枯萎。
水就像大自然的母亲,滋润着每一个角落。
咱们喝的水,洗澡的水,都是从自然中来的。
这可真是大自然的馈赠呀,咱们可得好好珍惜。
水也会因为生物的存在而发生变化。
小溪里,鱼儿游来游去,水草随风摇摆,水质就因为它们而变得清澈,浑然天成。
再说说空气,空气可真是个重要的角色。
大气层里的氧气,给了我们呼吸的机会,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一来一去的关系,简直就像是老朋友互相帮助。
没有树木,空气就像没了调味料,缺乏活力。
而我们人类每天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是在跟环境进行着亲密的互动。
可是,有些人却不太懂这个道理,工业污染、汽车排放,把原本清新的空气弄得浑浊不堪。
空气质量变差,咱们可得承担后果,真是得不偿失。
再说说土壤,土壤是生物赖以生存的根基。
植物扎根于土壤,吸收养分,提供食物。
而土壤也在不断地因为植物的生长而变得肥沃,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但是,有些地方的土壤却被过度开发,变得贫瘠,这样一来,植物也长不出来,生态链就被破坏了。
好比一家人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根本没法过日子,真是让人心疼。
土地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得好好保护,别让它流失。
说到生物多样性,这也是生物与环境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不同的生物在环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就像一个大型的舞台剧,各种角色各展所长。
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缺少了哪个环节,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受到影响。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篇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一篇: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了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环境提供了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物则通过自身的繁衍和进化对环境产生影响和改变。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空气质量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可引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而环境中的氧气则是生命必需的基本元素。
空气的污染不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同时也危及着其他的生物。
2.水质对生物的影响。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的好坏对所有生物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水中的污染物,如细菌、病毒和化学物质,不仅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且还危及着人类的健康。
3.温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不同的生物对温度有着不同的适应能力,而环境的温度对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作为自然界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活动对于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都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1.植物的作用。
植物为自然环境提供了氧气、二氧化碳的转换,并能够吸收金属离子等物质,使得土壤得到净化和改良。
2.动物的作用。
动物在食物链和生态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同时,它们还能够通过屏障、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等方式,保护并改善环境。
三、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生物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这个过程中,生物通过各种性质和特点对环境产生影响,同时又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1.适应性。
生物为适应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异、自我进化和适应,从中获得更多的营养和生命空间。
2.协同共生。
生物在与环境的相处中发展了协同共生的关系,互相依存、互惠互利,从而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3.相互依赖。
生物依赖着环境,环境同样也依赖着生物。
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两个环节共同组成的。
总之,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转换成恒另一个,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构成了自然界最稳定、最合理的科学体系。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化石燃料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01 环境破坏
开采过程导致土地沙漠化
02 水体污染
开采会造成水资源污染
03
生物资源开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系统崩溃
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系 统崩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物灭绝
过度开发导致物种灭绝
生态平衡被破坏
开发过度会破坏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生物 多样性是至关重要的。人类应该采取措施减缓生 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保护地球上的各种生物群落。
食物来源
不同食物来源决 定了生物的生态
位差异
生存策略
生物的生存策略 也会影响其生态
位
栖息地
生物适应的栖息 地对其生态位有
重要影响
生物对环境因素的调节
01 温度调节
生物调节体温以适应外部温度变化
02 光照适应
生物对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调节
03 湿度调节
生物在湿度变化下的适应能力
生物的生存策略
短命繁殖
● 05
第5章 生物与环境保护
生物保护意义和方法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区建设
物种保护
生态修复
环境保护措施和 意义
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 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关 键作用。通过减少污 染、节约资源并建设 生态文明,可以保护 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为未来世代创造更美 好的生活环境。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大量的自然生态环境 被破坏,导致许多生 物栖息地消失,从而 引发物种灭绝的危机。 因此,城市生态环境 的建设和保护显得尤 为重要。需要采取措 施保护城市周围的自 然环境,为生物提供 良好的栖息地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引言生态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和环境是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
本文将通过探讨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来探索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 生物对环境的物质循环影响生物通过各种代谢过程参与物质的吸收、转化和释放,对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了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促进了有机物的循环,使它们能够重复利用。
2. 生物对环境的能量流动影响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互关系传递和转化能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太阳能为化学能,并被其他生物利用。
食物链中的能量传递形成了一个能量层级结构,决定了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的能量获取和利用能力。
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与选择作用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通过适应和选择,使自身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存下来。
例如,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和动物适应高温高湿的气候和丰富的降雨,而沙漠地区的植物则适应了干旱和高温的环境。
2. 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因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成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环境条件可以造就出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并在这些生态系统中形成各种生物群落和物种。
例如,气候类型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植被类型和动物群落,这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的稳定依赖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和协同作用。
当生物种群数量过多或环境资源过度利用时,生态系统可能会失去平衡,出现倒退或崩溃的现象。
因此,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人类需要合理利用环境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共30张PPT)

初中生物
本节知识网络
生物和 环境之 间的关 系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
环 境 影 水等
响生物: 生态因 素
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合作等 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能适应环境,也 影响和改变环境。
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初中生物
3、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 目,统计10次。
初中生物
实验装置:
阴暗潮湿环境
5
明亮潮湿环境
鼠妇各5只 湿土
初中生物
4、实施计划 (如何记录结果)
环 1 2 3 4 5 7 8 9 10 11 境 min min min min min min min min min min
明 亮
阴 暗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初中生物
•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 的总和
初中生物
冰雪 寒冷
黄沙 酷热
图中有两只狐,一只生活在北极,另一只生
活在非洲沙漠。请你推测一下哪一只是北极 狐?哪一只是沙漠狐?为什么同是狐,它们的 形态却不同呢?
初中生物
哪个鱼缸更适合鱼的生长?
初中生物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蜘蛛捕食蝗虫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初中生物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水稻与杂草竞争
狮子合作捕食水牛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合作关系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共生关系 寄生关系
初中生物
想一想:
生物在环境中要生存下来,不仅受非生 物因素的影响,还要受生物因素的影响, 怎么办呢?
只能通过适应来求生存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谢谢大家!
THANK YOU VERY MUCH !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本节主要问题
• 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 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吗? • 生物怎样适应环境?
生物圈(BIOSPHERE)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就叫生物圈。
环境的概念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 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 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ecological factor)。 • 生态因素的种类: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土壤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 素对植物的生活和分布都 有影响。 • 非生物因素也影响动物的 生活和分布。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 • • • 下列三个可任选一个进行探究。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 探究水的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
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1、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作出假设 依据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作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3、制定计划 3.1、实验思路:设计明暗不同但是可以相通的两种环境, 个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看哪边的鼠妇多。 如果暗环境中鼠妇多,就说明假设可能是正确的。 3.2、材料用具: 见课本 3.3、实验装置:见课本 3.4、方法步骤:见课本
•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 存下去。
•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 也影响和改变环境。
小结
• 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 物因素。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的 生活和分布。
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想一想:
1、浮萍、仙人掌、蚯蚓、鱼各生活在什 么样的环境中? 2、如果把蚯蚓和鱼的生活环境对换一下, 它们还能不能活下去? 3、如果把浮萍和仙人掌的生活环境对换 一下,结果又将怎样?
浮萍
仙人掌
蚯 蚓
鱼
普通仙人掌
沙漠中的仙人掌
沙漠中的仙人掌和平时我们见到的 仙人掌有沙漠区别?为什么?
我们平常见到的仙人掌是扁 平的,而沙漠中的是柱状的
原因:沙漠中缺水,柱状的结构 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光
温度
生
非生物因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
态
空气
因
土壤
素
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 活的其他生物
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1.水的影响
雨季草原 旱季草原
2.温度的影响
大雁南飞
晒太阳的蛇
3.阳光的影响
向 日 葵 朝 向 太 阳
非生物因素还有许多,如:土 壤,空气等等,它们都会影响 到生物的生存
生物因素的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适应环境 和其毛蚯 呼在和蚓 吸洞黏身 穴液体 中有上 运助的 动于刚
老 虎 的 保 护 色
冬天的雷鸟
夏天的雷鸟
拟态——枯叶蝶
——
拟 态 竹 节 虫
竹 节 虫
——
拟 态 尺 蠖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土蚯 壤蚓 变的 得排 更泄 肥物 沃使
蚯蚓钻洞使土壤疏松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关系十分密切
你能否列举出更多的例子表 明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影响和 相互作用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通常表现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这种关系被称为生态学中的生态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相互依赖和适应:生物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和依赖的关系。
生物通过进化适应环境中的特定条件,以获得生存所需的资源。
环境条件也会塑造生物的形态、行为和生理特征,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
2. 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相互作用,包括捕食和被捕食、竞争、共生、寄生等。
这些相互作用影响着生物种群的结构和数量,也塑造了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3. 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参与能量的转化和物质的循环。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通过新陈代谢将其转化为生物体的组织和能量,然后再将能量和物质释放回环境中。
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
当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时,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和失衡,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健康。
总的来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密切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维持着地球上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了解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重大问题的最终解决都离不开生态学;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种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2.通过了解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树立整体的、生态的生命科学观点;通过了解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重大问题的解决与生态学的关系,使学生不断关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从而增强改变现状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生态学的概念以及生态学对解决世界性问题的重要作用是本课题的重点。
因为生态学属于宏观生物学,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树立起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适应的观点;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以及为将来关注、解决世界性问题所产生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并激发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积极性。
2.生态因素的概念和类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因为生态因素是直接影响生物分布、形态、生理的环境因素,正是本课题学习的核心内容,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物是如何受环境影响的。
此部分内容所以是难点,主要是因为学生容易把一些间接影响生物的因素,如水域的深度、海拔的高度、纬度的高低等,也当作生态因素。
实际上这些因素是通过阳光、温度、空气、水分等生态因素间接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不属于生态因素。
此外,生态因素对生物具有综合性的作用或有某一因素的主导作用,这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3.在本课题的教学中对某些内容要组织讨论。
讨论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就成为难点。
例如,组织学生对共生、寄生、竞争、捕食这几种种间关系讨论时,就要引导学生从两种生物间的利害关系上去分析,使学生的讨论能集中在实质的问题上,使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能在老师主导作用下有序地进行。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1.通过实例讨论生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绿色植物与环境是什么关系?”“蚯蚓与土壤是什么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讨论或介绍全球所面临的五大社会问题:人口膨胀、粮食不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自然资源严重破坏的现状。
从所在地区谈到全国和全世界;从学生已知的谈到未知的;从过去谈到现在;要抓住我国这五大社会问题的典型事例,论述其长远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
3.讨论和分析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然后概括出生态因素的概念4.重点讨论或讲述阳光、温度和水这三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采用自学的方法,让学生看书再讨论、归纳出阳光、温度和水对生物的影响。
学生的自学和归纳活动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1)阳光对生物的影响应归纳出:①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要从光照强度、光质和日照时间长短几个方面分析归纳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的影响。
松、杉、小麦等植物在强光下生长得好,人参、三七等植物在弱光下生长得好。
这是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
海湾的浅水处生长许多绿藻,稍深处则有许多褐藻,再深处则生长许多红藻,这是光质对植物影响的例证。
苜蓿、鸢尾等植物只在春末夏初开花,菊科植物则在秋季开花,这是日照时间长短对植物影响的例证。
②对动物的影响体现在体色、视觉、繁殖、发育和习性等方面。
(2)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应归纳出:①生物能够生存的温度范围是很窄的,这是因为温度变化影响生物体内酶的活性。
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为-2℃~50℃;最适温度一般为20℃~25℃;个别生物在极低或极高的温度条件下仍可生存,这种温度称为极限温度。
如某些线虫可忍受-273℃的低温;一些细菌和蓝绿藻喜欢生活在90℃的温泉中。
②温度影响植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
纬度较高的寒冷地带针叶林较多,纬度较低的温暖地带阔叶林较多,这是温度影响植物水平分布的例证。
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的类型也发生变化,海拔较低处为阔叶林,随着海拔的升高,依次为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这是温度影响植物垂直分布的例证。
③温度对动物的影响体现在形态、习性等方面。
(3)水对生物的影响应归纳出:①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必须以水为溶剂才能进行。
这部分内容要联系前面学习过的结合水和自由水的知识。
②水是生命的摇篮。
原始生命就产生于原始海洋,生物从水生到陆生后仍然依赖水。
③水在大陆上的分布,是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干旱沙漠地区与雨量充沛的热带雨林相比,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差别;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雨季和旱季,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些都是水对生物影响的例证。
5.最后小结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可列举一些新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是哪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产生的影响,如分析“南桔北枳”的现象。
三、第二课时:1.本节课可通过提问:“什么是生态因素?”导入新课。
然后提问:“在一片麦田中,对小麦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有影响的生态因素有哪些?”可让学生讨论,最后教师归纳学生的正确看法:有阳光、温度、水、矿物质等非生物因素;还有小麦个体间的相互影响,细菌、真菌、鼠、昆虫、鸟类、杂草等生物因素。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有关内容的录像,让学生观察分析画面中各种生物间的关系,然后再进行归纳。
教师应该指出:“自然界中没有一种生物能脱离其他生物而孤立生存。
生物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生命之网。
各种生物个体都是此网中的一员,它既影响别的生物个体,同时又受到其它生物的影响。
”2.生物之间通过哪些因素形成一定的关系呢?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还可以播放重新编辑的有关内容的录像,让学生观察分析。
最后教师应归纳出:“生物之间形成一定关系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居住空间、领地和配偶等。
生物间特定的关系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然后引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3.生物的种内关系有两种表现形式: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此部分内容可以播放有关的录像,或者举例生动地讲解,从实例出发,让学生了解种内的两种关系的表现形式。
以下过程供参考:(1)种内互助提问:工蜂、蜂王、雄蜂在群体中是如何分工协作的?归纳:三种蜜蜂的职能不同,但分工协作有利于蜜蜂群体的生存和繁衍。
再举蚂蚁、白蚁、飞蝗、鱼类、鸟类、草食哺乳动物群居生活的实例,进一步明确种内互助是种内关系的一种形式,以及种内互助又分为“社会性”群聚和“非社会性”群聚两种主要类型。
(2)种内斗争录像:雄鹿间的角斗,雄孔雀开屏等。
提问:同种生物这种个体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对生物有什么意义?归纳:这是一种种内斗争的关系。
这种关系对斗争失败的个体是不利的,但对生物种族的生存和发展是有利的。
(3)提问:狼攻击麝牛时,狼之间表现出种内互助,麝牛之间也表现出种内互助。
狼捕到食物后,彼此间争夺食物,由互助关系转化为斗争关系。
请问: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是否有利?这一生物现象说明了一个什么哲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归纳出:①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对种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有利的。
②说明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哲理。
③结群是种内互助的一种常见形式。
结群可以是长久的,也可以是临时的。
“社会性”昆虫是结群的最高形式。
4.生物的种间关系比较复杂,也要从具体实例出发,让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出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几种主要关系和概念,并将这四种种间关系进行比较,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
(1)共生:双方有利实例:地衣。
介绍地衣是真菌和单细胞藻的共生体。
真菌的菌丝长入单细胞藻内,两种生物结合为一体,二者在生理上互补,为对方提供所需要的物质,他们之间是一种相依为命的互惠互利的关系,失去一方,另一方则不能生存。
在学生明确什么是共生后,可以让学生举出其他共生的实例,上述的教学过程体现了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的认识过程。
(2)寄生:一方有利,一方有害实例:人与蛔虫,大豆与菟丝子等。
寄生的实例学生可以举出,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概括出各种寄生关系的实质,寄生物与宿主的特定关系说明二者之间互为生态因素的。
(3)竞争:往往排除一方实例:介绍俄国生态学家高斯在1934年的实验(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巴克实验(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
对上述两个实验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①竞争的概念。
②两个物种生态要求越一致,竞争就越激烈,竞争将导致两种结局:一个物种被排除;两个物种发生分化(如达尔文地雀,见后面的小资料)。
③两个物种之间的竞争排除现象只能在人为实验中看到,在自然条件下只能看到竞争的结果。
(4)捕食:一方有利,一方致死实例:让学生举出捕食的实例,并分析归纳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互相之间有什么生态影响。
应归纳强调以下几点:①捕食是动物吃动物这样一种弱肉强食的种间关系。
草食动物吃植物不是捕食关系,是一种植食关系。
②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数量的消长是相互制约的。
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识图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可出示下列三个坐标图(图7-1),让学生分析A与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
上述内容在学生讨论分析后应归纳出:(一)为共生图像,表示AB两种生物个体数量为同步变化,二者同生共死。
(二)为竞争图像,表示A B两种生物开始时个体数量为“同步”变化,以后则此消彼长,你死我活。
(三)为捕食图像,表示A B两种生物个体数量变化不同步,先增者先减少,后增者后减少;后增后减少者为捕食者,先增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B图像的最高点低于A图像的最高点,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物间的复杂关系,可用投影打出下列一段内容,并分析回答生物间存在几种关系。
“有一种植物的根可深入苹果树枝内部,并吸收苹果树的养料。
如果一株苹果树上生长许多这种植物,就会严重影响苹果树的生长。
这种植物可结出甜美的浆果,由几种鸟类替它传播种子。
”分析上述具体内容,归纳出上述生物间存在寄生、竞争、植食和种内斗争的关系。
5.本节课的结束语:“生物间的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关系是生物长期生态适应的结果。
这种关系的相对稳定对整个生物界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四、本课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本课题是本章的起始内容,初步接触生态学知识,首先要树立学生学习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即“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有了这个基本观点才能统帅本章内容的学习,才能逐步形成研究生态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的能力。
2.学习的内容要密切联系全球、全国、本地区的实际。
让学生认识到严重的生态问题就在你的身边,摆在人类的面前,引起他们对生态问题的关注,调动他们学习生态学知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