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与社会治理作用困境及其出路

合集下载

非政府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分析

非政府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分析

文_社科研究173摘要:随着基层自治的不断深化和社会力量的不断崛起,非政府组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不仅在数量和类型上得到了很大的增长,而且在城市社区自治中发挥着满足城市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整合利用城市社区内外资源、调解城市社区矛盾纠纷、营造城市社区绿色氛围等积极作用。

但是,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在治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找寻对策以使其能够在城市社区治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城市社区;社区治理改革开放后,全能国家的有限退出,公民在某些领域开始拥有自治的权力,从而催生了一批可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非政府组织。

目前,关于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国内外并没有形成一致性的看法,但是,从他们的表述中,集中表现出非政府组织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公益性和志愿性等特点。

正是由于非政府组织具备有别于政府部门、市场的特性,使得非政府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着补充政府、市场的作用。

一、非政府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主要作用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表现出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满足城市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制度性屏障的削弱,社会的流动趋于频繁,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使得城市社区人口骤增、社区结构复杂,居民所需的社区服务更加趋于多样化。

非政府组织因其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的特点,使其可以提供一些政府部门不该做或者做不好、企业不愿意做的社区服务,以此来满足城市社区居民的多样性需求。

具体而言,非政府组织可以向社区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提供相应的照顾服务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社区学校可以举行居家实用技能培训、健康知识、文明礼仪讲座等活动以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社区卫生机构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康复医疗等服务以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家政中介,便民小店等服务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等。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管理学家2014.02453当前,我国的社会公共管理模式由传统的政府为主体模式转变为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社会公共管理模式,改变了政府承担一切社会事务的局面,政府通过对权力的重新分配,把非政府组织引入到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中,这就为非政府组织参与管理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其与政府部门一起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

一、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困境目前,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公共管理中虽然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是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还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非政府组织自主性不足非政府组织属于第三部门,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各种社会团体的非营利性组织。

但是,现有的非政府组织机关化、行政化的倾向严重,带有浓厚的“官办”色彩。

一些非政府组织实际上是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而发挥作用,官办色彩浓厚,过度依赖政府,严重影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政府行政主管机关对非政府组织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性引导不足,导致非政府组织的主体作用大大降低,因此非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状态。

(二)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偏低由于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政府一直处于主导地位,非政府组织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足够重视。

非政府组织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社会认知且公民积极性不高。

同时,非政府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独立性不足,资金运作不规范,内部自律与外部监督还不完善,这都导致了它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能力不足,有待提升。

(三)非政府组织的法制建设滞后目前,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已不能满足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目前中国没有一部完整、统一的非政府组织的法律,相关配套法规的制定也相当滞后;另一方面,法规立法的层次不高,内容模糊,有的法规不能根据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的进行修改和补充,有的法规主体责任不明确,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四)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机制不完善我国对非政府组织管理实行的是归口登记、双重负责、分级管理,但是在管理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一是门槛过高,登记注册的手续复杂、程序严格,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政府组织的成立,不利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非政府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非政府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2 0 1 5年 5 月 第 l 8 卷第 1 O期
中 国 管 理 信 息 化
Chi na Ma nag e m ent I n f or m at i oni z at i o n
M ay , 201 5
Vo 1 . 1 8 . No . 1 0
非政 府组织 参 与城 市社 区治理 的问题 与对策探析
在西 方 国家 , 对社 会 组织 的 建立 要求 比较 宽 松 , 社 会 组织 在 政 都 面 临着 缺少 活动 资金 的难题 , 而不 开展 活 动则失 去 了其存 在 的意
制 度建 设严 重影 响 了其快 速发 展 , 使 其利 益也 得不 到有 效 的保 障 。
近年来 , 我 国通过修 改管 理条例 , 降低 了登 记 门槛 , 但在 具体 的实施 过 程 中非 政府 组织 的登 记流 程 与国外 的成 熟体 系相 比还 比较 繁琐 。 法 律 建设 越 滞后 , 我 国非 政府 组 织 的建设 就越 艰 难 , 政 府 职能 的转
员、 兼 职 人 员及 志 愿 者状 况 的调 查 发现 , 在 参 与 调查 的 】3 1 3 家 组
织 中 ,6 . 9 % 的非 政 府组 织 没 有专 职 人 员 ;3 3 . 5 % 的非 政 府组 织 专
职人员 为 1 ~ 4 人 ;3 8 %的非政 府组 织 的专职人 员 为 5 ~ 9人 ;4 4 . 3 %
外, 活 动基础设 施 的建设 、 活 动所需 的消 耗品 、 交通 费及非政 府组 织
本 身运 营所 需 的一 系列费 用都 需要 大量 的 资金支 持 , 因此资 金的 缺 失 是套 在非政 府组 织头 上 的一 个枷 锁 。 不论 非政 府组织 规模 大小 , 义, 更得 不 到政府及 民众 的认 可 , 所 以在这 种进退 两难 的境 地 中 , 非 政 府组 织想 要 生存下 去就 不得 不把 筹措 资金 , 寻找 生财 之道 当成发 展的首 要 目标 。在这 样 的情况 下 , 非 政府 组织 的非 营利性 也 就面 临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治理功能及发展路径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治理功能及发展路径
o tt a i un to a c me a mpo tn o c n p o tn he h r n o s d v lp n nd p o r s f u h tt sf ci n h sbe o n i h ra tfr e i r moi g t a mo i u e e o me ta r g e s o s c ey o it .Me n a whi l h e pa e n l z s t e p o e e,t p ra ay e h r blms whih e iti h v lpig pr c s ,a d e plr s t e c xs n t e de e o n o e s n x o e h d v l p n t fn n g v r me t r a iain. e eo i gpah o o — o e n n a o g n z to l Ke y wor ds:n n o e nme t r a iai n; o ilg v r i gf n t n; e eo i gpa o —g v r n a o g n z to s ca o e n n u c i d v lp n t l o h
Z a in o g h oJa h n
( i u P r ho P Lsu Z ea g 2 0 0 C i ) Ls i atS ol fC C,i i hj n 30 , h a h y c o h i 3 n
Abs r c :I h no e n p blca mi itai n,no g v r me tlo g nia in i he i ot n n i o i t a t n t e l d r u i d n sr to n- o e n n a r a z t st mp ra ta d man s ca o l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第 2 卷 第 6期 1 ( 0 9年 6月) 20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S C AL S I C OUR O I C EN ESJ NAL OF C OU点 GE F S S O HAN XI
VO . . 121 No 6
(u . 0 9 Jn 2 0 )
非 政府 组织 在不 同国家 、 同历 史 时期 有着 不 不
同的名称 , 如 “ 民社 会 ” “ 三 部 门 ( h i 例 公 、第 T eT r h d S c r ” 非营利 组织 ( P ” e t ) 或“ o N O) 等。现 在学 术界 对
之外 的公权组 织 , 面对社 会 需求 和 利益 格局 的多元 化 , 难作 出及 时 和 恰 当 的反 应 , 能 满 足 数 量 巨 很 不
和手 段 。 决非 政 府 组 织 面 临 的 问题 , 进 其 发 挥 更 大作 用 。 解 促
[ 键 词 ]非 政 府 组 织 ; 关 困境 ; 策 对
[ 中圈 分 类 号 ]D 3 [ 献标 识 码 ]B [ 章 编 号 ]10 6 8 ( 0 9 0 0 1 0 68 文 文 0 8— 2 5 2 0 ) 6— 0 5— 3
大 、 类 繁多 、 种 彼此 冲突 的局部 需要 。另一 方 面 , 现
于非政府 组织 的概 念 还 存在 比较 大 的争 议 , 是 , 但 学 界大体 一 致 认 为非 政 府 组 织 的三 要 素 包 括 : 非 “ 官方 ” “ 益性 ” “ 表某 部 分 人群 的 意愿 ” 、公 和 代 。根
的社会群体提供所需要 的公共物品 , 从一定程度上 填补 了政府公 共 服务 上 的缺 陷 。另外 , 政府 组 织 非 是 以企业化 的组织 形态 出现 的 , 由多元 主体 参 与 是

辽宁省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辽宁省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个, 基金会 4 0个 , 其 发 展 数 量 高 于全 国平 均 水 平。 _ 3 J 为创 造更 多 积 极 的社 会 效 益 、 环境 效 益 和 经 济效益 , 非政府组织必须保证 自身 的合法性 , 遵循
既定 的社会 规 则 开展 活动 。同 时 , 也 需 要政 府 创 新
管理模式 , 树立尊重公 民权利、 重视公共意志的理
服务 , 是公 民实现公 民权 力 , 开 展社 会 民主 、 法 制 实 践 的重 要 方式 , 也 有 利 于扩 大 社 会 自治 范 围 , 加 速 公 民文化 、 公 民社会 的成 长 和完 善 。从事 专 项 志愿 服务 的非政 府组 织 , 主要在 某 一 特定 领域 内开 展活
《 决策咨询) 2 0 1 3 年・ 第5 期
辽 宁省 非 政 府 组 织 参 与社 会 治 理 的 问题 与对 策 探 究
裴 乐

要: 在社会 多元化背景下 , 非政府组织参 与社会 治理 的功能和作用逐渐被承认 , 对传统 的社 会管理模 式造成 了
冲击和挑战 。社会 管理 体制和技术的创新 , 允许辽 宁省非 政府组织 通过 提供综合志愿服 务 、 保 护与改善生 态环境 、 参与维护社会公 平与正义和加快基层 民主进程 , 补充 政府 能力 和资源 的不足 , 实现 良好 的治 理成果 。为了确保 辽 宁省非政 府组织继续健康发展 , 并积极地服务社 会 、 参 与治理 , 需要从社会治理 的制度 支持和非政府 组织 的主体能 力、 人力 资源 管理 、 资金 管理等方面加强建设 。 关键词 : 社会 治理 ; 非政 府组织 ; 合作 治理 ; 社会 管理 ; 辽 宁
域, 要求非政府组织提供涉及多领域 的综合志愿服

现阶段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机遇、困境与出路

现阶段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机遇、困境与出路

现阶段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机遇、困境与出路刘静【期刊名称】《东莞理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been clear about the change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decentralization to the society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obtain an opportunity to develop under the background . The design on the top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rinciple of orientation lead th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o a rapid develop-ment in China .NGOs have to realize the opportunity as well as difficulties .So NGOs have to overcome the bottleneck and find a way out to make them really become the main part of social governance in replace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明确了转变政府职能、向社会放权的改革思路,在此背景下非政府组织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在政府的顶层设计和原则导向下,我国非政府组织不仅要抓住机遇实现快速发展,还需要意识到当前面对的困境,克服瓶颈找到出路才能真正成为承接政府职能的社会自治主体。

我国转型时期民间非政府组织的现状,作用及对策

我国转型时期民间非政府组织的现状,作用及对策

非政府组织,顾名思义就是指政府以外的组织,但目前国际社会对此尚没有公认的定义。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大致可以采用两种标准划分。

一种是根据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分为官方非政府组织和民间非政府组织。

官方非政府组织的特点,一是具有较浓的行政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行使政府职能;二是其工作任务、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由政府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确定,并接受政府财政资助。

民间非政府组织的特点是其人员、资金等不受政府的制约,但其中部分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由有关行政部门归口管理。

另一种是根据非政府组织的登记情况,分为已登记的非政府组织和未登记的非政府组织。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是:(1)非政府组织能够深入民间,凝聚社会资本,构建自组织网络,提高治理绩效。

(2)非政府组织可以有效沟通政府与社会,促进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是政府与社会互动的桥梁。

(3)促进社会和谐。

(4)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

我国当代非政府组织的现状中的问题是:1:社会对非政府组织的认知程度还比较低。

2:,发展非政府组织的法律环境应进一步完善。

3:非政府组织的布局不合理。

4:非政府组织的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薄弱。

5: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对此可做出的对策:1.政府角色——制度供给,资金支持和必要监管(制度供给资金支持宏观布局,统筹规划微观监管与评估)2. 非政府组织自身——获得信任的关键(积极寻找服务空间,在政府、社会和市场三维体系中合理定位自身非政府组织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政府规章,依法办事和接受政府监管非政府组织的综合监督评估机制的建立3.企业——被动参与到积极支持(各类企业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资助,一方面可以促进社会公益,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企业形象,从而为企业赢得顾客,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4.重视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重要作用(非政府组织进行必要的国际交流当前各发达国家发展援助机构和各政府间国际组织普遍采取向非政府组织倾斜的政策,中国非政府组织也应重视同它们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机制。

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

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

合作创新: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企业将加强合作创新,共同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方法
企业合作:非政府组织与企业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汇报人:
NGO的组织形式多样,包括协会、基金会、政策改革、提供社会服务等方式,推动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促进社会参与:非政府组织通过组织活动、提供平台等方式,促进社会参与,提高社会凝聚力。
推动社会创新:非政府组织通过创新性的项目和活动,推动社会创新,提高社会效率。
国际援助:争取国际援助,增加资金来源
自我造血:通过开展业务活动,增加收入来源
01
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分工
04
02
03
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组织运行规范
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定期进行内部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和能力
05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组织行为合法合规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留住人才
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吸引人才加入
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
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选拔优秀人才
加强宣传: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非政府组织的宗旨、目标和成果,提高公众对非政府组织的认识和了解。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非政府组织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公众对非政府组织的信任。
资金来源不稳定,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缺乏专业人才:非政府组织往往缺乏专业的管理、财务、法律等人才
流动性大:非政府组织人员流动性大,难以保持稳定的人才队伍
培训不足:非政府组织往往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难以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

我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困境分析及解决措施

我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困境分析及解决措施

我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困境分析及解决措施摘要: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虽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因素,更与公民社会自身的不健全有关。

为此,需要我们从法律法规、政府、社会、国际以及非政府组织自身等各个方面来探索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公民社会一、我国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困境成因分析造成我国非政府组织所面临的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因素,更与公民社会自身的不健全有关。

1.政治方面。

依据经济人假设,政府在可能的情况下会最大程度地追求自身利益,而且政府拥有权威性、强制性的行政权力,这样可以使政府运用特有的职能权力排斥其他竞争者,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收益。

所以,在要求政府下放权力时势必会遭到政府的本能排斥。

同时由于当前我国仍处于“强政府、弱社会”的格局,社会无法对政府权力形成对等制约关系。

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通常采取“抓好处、卸包袱”的策略,把本应回归社会的权力因利益而牢牢控制,反之,把本应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推给了社会,却名曰“放权”。

[1]这样一来,非政府组织就势必出现诸多问题,如社会定位不明确,缺乏自由的活动空间,对政府过度依赖等。

2.经济方面。

现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如现代产权制度还未完全建立,政企不分,很多政府部门热衷于与民争利。

同时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选择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改革来发展我国经济。

而这些改革也为政府过分干预市场和社会提供了依据,政府与企业或非政府组织合二为一。

再者,自治力、调节力差的市场势必会导致各企业主体之间缺乏诚信、规范的经济行为。

[2]在此背景下的非政府组织难免出现社会功能欠缺、活动空间狭窄、官方色彩浓厚等问题。

3.文化认识方面。

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还存在着独立性差、管理混乱、人员素质差、监管缺位、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可以从转轨、脱钩和新建相结合, 政府的对其的规范化管理, 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建设、人员培训以及法律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以形成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互助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问题;对策非政府组织(NGO),是一个介于政府体系和市场之外的庞大的社会组织体系,又称为”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部门”、”独立部门”、”慈善组织”、”公民社会”等等,一般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等特征。

非政府组织凭借其独立、客观、公正的特性而赢得社会和公众对它的信任,承接着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公共管理职能,从而使其在推动政府改革、维护社会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一直没有得到政府足够的重视,虽然经过多年的行政改革,当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仍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培育,使其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应有的功能。

一、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1. 独立性差,官办色彩浓厚我国目前的非政府组织大体有三类,一类本身就是由政府在机构精简中分离出来的,或由政府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组建的;一类是从国有企业的某些原有行政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的;还有一类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发组建的。

在这三类非政府组织中,前两类与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呈现出明显的”官民二重性”。

他们这些非政府组织的机构、人员、设施等大都来源于政府,并且大多数非政府组织的主要领导职务是由政府部门的领导或政府机关改革分流出来的官员担任的。

这就造成了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自治程度较低。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于弱 势状 态 , 府 和 社 会 大 众 都 未 能对 非 政 府 组 织 的 发展 给 予 客 观 上 影 响 其 发 展 。政 府 对 非 营 利 组 织 管 理 职 能 的 转 变 不 到 政
足够的重视, 没有在制度安排和社会道义上给 以充分 的支 持和 位 . 登记 注 册 、 督 管 理 等 诸 多环 节过 分 强 调 管 制 , 导 和 服 在 监 指

是法律地位不明确。 O世纪 8 年代末 以来 , 国相继出 不牢固 。 国非政府组织规模小 , 2 0 我 我 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弱 , 这
台 了《 社会团体 登记 管理条例》 公益事业捐 赠法》 基金会管理 导致许多非政府组织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且发展经费不足 。由于 《 《 条例》 等一系列非政 府组织法 规。尽管这些法律法规共 同构成 非政府组织 没有 形成 吸纳人才 的固定渠道 ,再加上社会待遇 、
能分 工不衔接。社会治理中主体之间的衔接包括政府与非营利 府所起 不到的作用, 让政府从繁杂的社会事务中解脱 出来 。尽 组织在 社会 治理全过 程中的权 责分配、 能分工 、 职 任务承接 、 治 管非政府组织的运作离不开政府 的扶植和支 持, 但非政府 组织 理协作 、 资源互 补、 信息传递等方面 的无缝对接。我 国正处在社 绝不是政府的附属机 构和创收实体 , 而是平等参与社会 公共 治 会 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 非营利组织 正努 力尝试承 接政 府逐步 理的合作伙伴 , 同致力于促进社会 的文 明和进步 。政 府当应 共 退 出并转交 给社会 的部 分职能 ,这个 过程 反映了社会治理 结 为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造更好 的条件 , 为非政府 组织的
政经视点
非政 府 组 织参 与社会 治理 的 困境 及 路 径 选 择

非政府组织与社会治理作用困境及其出路社

非政府组织与社会治理作用困境及其出路社

非政府组织与社会治理作用困境及其出路一、社会治理工作的转型:NGO发展的良好契机目前,中国正经历着急剧的社会转型,社会各个方面相应地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不仅是市场经济或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且由于经济的基础性地位,它必将引起整个社会生活即人们的社会活动方式的巨变。

在这种巨变中,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将得到根本性的改造,这就是社会转型”[1]。

转型期的中国是发展与阵痛、秩序与波动并存的复杂的社会转型过程,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利益格局调整加快,矛盾冲突甚至激烈冲突增多,这对于传统的、由政府包揽一切的矛盾冲突消解模式提出了挑战。

政治学家和管理学家之所以引入治理概念,主张用治理替代统治,正是他们看到了国家管理和市场调控中的不足。

“愈来愈多的人热衷于以治理机制对付市场和国家协调失败”[2],妥善的治理可以弥补国家和市场在调控与协调过程中的某些不足,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3]。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迭起和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大变革时代,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寻找一种更好的新的治理形式,以便在社会发展的竞争中贏得优势,治理理论由此成为回应这一变革的强势政治理论话语[2]2。

从历史经验看,治理存在着传统与现代的两个模式,传统治理模式尊崇政府的统治与控制,治理的权威及其行动者必定是政府权力的运用;而现代治理模式则包括各种公共的或民间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从根本上区别于传统政府统治[4]。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政府作为单一的权力中心治理社会公共事务。

理论与实践表明,这种单一中心治理体制不能适应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必须予以改革。

政府治理的理性变革,应当由体制内分权向体制外分权即向社会分权推进,从而建立起政府、市场、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NGO基于法定性规则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合作,共同治理社会公共事务,以实现“善治”[5]。

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

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学习中心:学号:姓名:专业:指导教师:20XX 年9月1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行政管理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行政管理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本人郑重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

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

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日期: 20XX 年8月27日摘要非政府组织的成立、发展壮大,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治理优化的必然之选。

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先天的发育不足,对政府的依赖性过于突出,自身的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也使得我国非政府组织在运作中面临诸多困境,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发挥与实现。

本文通过对非政府组织运作现状及困境的分析,旨在针对性地提出我国非政府组织完善优化的具体对策,以期实现我国非政府组织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治理的优化进步。

关键词: 1、非政府组织;2、运作;3、困境;4、社会治理。

目录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非政府组织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治理视角下浅析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困境及其对策

治理视角下浅析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困境及其对策

浅析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社会组织”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人们一般从狭义的角度来使用“社会组织”。

我国现在通称民间组织,国外则通称NGO(非政府组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组织既是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又是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益服务的重要组织载体。

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把社会组织放到了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高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论述, 提出“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的要求。

这充分说明了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重视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对于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非政府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然而,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1.政府行政干预过多,导致非政府组织官僚化倾向。

非政府组织的特点之一是其独立性,但由于部分非政府组织其本身是从职能部门转变过来,或者是由政府机构直接建立的,使其在组织、功能和活动方式等方面,都过分依赖政府,具有浓厚的官僚化倾向,不符合“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要求,从而阻碍了其发展,导致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困境。

2.非政府组织的相关立法滞后,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不健全。

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若没有法律制度的依托,很容易偏离其组织目标,即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公共物品。

目前,在非政府组织的立法方面,我国主要有《社会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办法》等等。

继这些条例之后,1999年8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关非政府组织捐赠的专门法案《公益事业捐赠法》出台,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出台。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题目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院系法政系专业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101班学生姓名李悦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转型期的我国矛盾凸显,社会管理倍受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景象,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原来的社会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管理的需求,单一的社会管理主体已不能完全担负起社会管理的重任,现有的法律系统不能保障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解决非政府参与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管理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一、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一)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目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立法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相关立法不断得到加强,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规范体系,但是有关非政府组织的立法上总体来说还很不完善。

目前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立法主要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主要是三大条例,即《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①,很少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从我国的宪法来看,对非政府组织的相关规定只是停留在概括性条文上,关于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作用、具体的权利义务责任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同时在税收、财务管理、员工社会保障方面尚还没有突破。

二是,执法方面。

关于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法律操作性差,在实务操作中实际发挥着最重要作用的是作为非政府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发布的行政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作为非政府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的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行政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地方政①殷国俊、马京奎:《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状况》,《统计方略》2005年第5期府发布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①可见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太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中国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政治民主, 塑造民主参与型的政治文化, 有利于增强政府权威。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着经费缺乏, 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不足;非政府组织人员大多来源于原政府机构, 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上述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因此,深入剖析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对非政府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对我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和探讨。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解决对策:完善管理法规, 创造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推进改革, 实现政社分开, 拓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空间;完善非政府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自律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转变观念, 营造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和对策目录引言 (1)一、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及发展现状 (1)1、非政府组织的定义 (1)2、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 (1)二、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目标错位、政社不分 (2)2、法规不健全、可操作性差 (2)3、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不足 (3)4、非政府组织人员大多来源于原政府机构, 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 (3)5、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3)三、促进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推进改革, 实现政社分开, 拓展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空间 (3)2、完善管理法规, 创造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 (4)3、完善非政府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自律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 (4)4、对非政府组织要进行科学规划,保证其平衡发展 (5)四、参考文献 (5)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引言非政府组织最初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人类社会与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仅靠政府与企业所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大量涌现而产生的独立于国家与市场之外的、作为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第三部门。

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困境及解决办法

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困境及解决办法

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困境及解决办法作者:王洁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06期摘要: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在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困境,要想非政府组织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需要针对其存在的困境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资金;政府;志愿者非政府组织是指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以外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和主要开展公益性和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自治型社会组织。

简称NG0,最初产生于欧美,本身带有深刻的西方组织文化烙印。

国际非政府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开始进入中国,到20世纪90年代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

由于非政府组织的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公益性等特点以及灵活性、贴近群众性等优点,同同时它作为社会多元治理主体之一,并承担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作用,将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逐渐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另外,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建设法治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表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表现,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文社会表现是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公民社会,这些都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非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与市场失灵的现象,发挥着第三只手的作用,但同样也存在着非政府组织失灵的现象,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发展也不成熟,面临着多重困境,因此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一、筹资困难与政府相比,非政府组织缺乏强制力,与企业相比较,非政府组织没有利益驱动它向前发展,因而,没有办法有效地刺激资金提供者积极有效提供资金。

然而,充足的资金是非政府组织日常运作和组织目标实现的有效保障,由于许多非政府组织严重缺乏资金,因而没有办法正常运转。

我国非政府组织只有增强自身的筹资能力建设,才能摆脱资金困境,从而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职能,更好发挥第三只手的作用。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提要]目前,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政府职能转变、人们利益的实现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仍不够完善,其中受政府规制的影响较大。

本文着重讨论政府规制对非政府组织的影响,以及如何完善其规制,以更好地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政府规制;对策一、概述(一)非政府组织。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在世界各国大量涌现,影响日益扩大,是市场和国家体制之外出现的一项重大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在保护弱势群体、促进公平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非政府组织是政府之外的非企业性社会组织,也叫第三部门、社会组织等。

非政府组织主要是相对于政府组织而言的。

NGO作为社会中的一种组织形态,有其显著的特点和作用。

政府的职能转变为非政府组织留下发挥职能的空间,某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由非政府组织提供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和效率。

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不仅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能促进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推进民主现代化进程。

(二)政府规制的重要性。

良好的政府规制能够有效地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由于非政府组织本身的复杂性、不透明性等以及政府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沟通不良,无法起到非政府组织应有的作用。

因此,政府应该对非政府组织进行良好的规制,以保障其健康发展,改变以前单纯的约束、监管和限制。

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规制和监管的含义:监管是指对非政府组织遵守法律秩序的情况予以监督和管理;而规制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对构成特定社会的个人和构成经济的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

它的关键在于“不仅包括对非政府组织消极的限制和禁止,还包括积极地鼓励和促进。

”监管是比较具体的概念,而规制是要为非政府组织相关制度的运行确立一整套法律规则,它内容广泛,是抽象的,同时还包括对政府监管行为的规范。

所以,一定要通过良好的政府规制来充分利用好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比如公民的日常生活、大的自然灾害,以及为政府出谋划策等。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问题分析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问题分析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问题分析摘要:社区是城市管理的基层单位,伴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群众服务需求也是与日俱增,而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在过去,非政府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一方面是因为体制的约束,另外在客观条件上也不允许。

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的不断进步,非政府组织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已成为趋势之一。

然而如果想要达到让非政府组织真正融入到社区治理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积极积累经验。

关键词:社区治理;非政府组织;趋势伴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群众服务需求也是与日俱增,而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截止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还是应该参与到城市社区治理工作当中,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政府所提供的保障仍然并不充分、整体组织发育也并不完善。

1.非政府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中的问题1.1.非政府组织的自身能力有限非政府组织因自身缺陷影响社区治理。

首先,因为非政府组织主要依靠社会募捐和少量政府补贴的方式获取资产,所以它们都具有资产来源有限以及资产供给不稳定这两种财力不足的表现,进而也将出现公共产品和服务供应不足的情况,可参与的社区治理项目偏少。

第二,因为非政府组织的成员主要依靠志愿参与,长期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所以无力提供太多优质的公共产品。

第三,因为非政府组织存在着内部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完善问题,所以非政府组织的治理职能无法有效发挥,导致社区治理效果不佳。

制度不完善的表现包括:第一,有些非政府组织因财务管理不够清晰等原因而导致项目收支上的暗箱操作问题。

第二,部分非政府组织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管理不够透明,不够民主,少数领导或掌握经济来源的人手掌大权,肆意决定组织人员任免的问题普遍存在。

第三,目前仍没有专门针对非政府组织及其社区治理事务的监管机制,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缺乏专业评。

1.2非政府组织的自主性不强某市城市社区治理的各主体均受到政府本位主义的影响,实际参与社区治理时,政府部门始终是最主要的,而非政府组织的主体地位岌岌可危,根本无法发挥其治理职能,参与治理的自主性更无从谈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会治理工作的转型:ngo 发展的良好契机目前,中国正经历着急剧的社会转型,社会各个方面相应地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不仅是市场经济或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且由于经济的基础性地位,它必将引起整个社会生活即人们的社会活动方式的巨变。

在这种巨变中,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将得到根本性的改造,这就是社会转型”[1]。

转型期的中国是发展与阵痛、秩序与波动并存的复杂的社会转型过程,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利益格局调整加快,矛盾冲突甚至激烈冲突增多,这对于传统的、由政府包揽一切的矛盾冲突消解模式提出了挑战。

政治学家和管理学家之所以引入治理概念,主张用治理替代统治,正是他们看到了国家管理和市场调控中的不足。

“愈来愈多的人热衷于以治理机制对付市场和国家协调失败”[2],妥善的治理可以弥补国家和市场在调控与协调过程中的某些不足,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3]。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迭起和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大变革时代,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寻找一种更好的新的治理形式,以便在社会发展的竞争中赢得优势,治理理论由此成为回应这一变革的强势政治理论话语[2]2。

从历史经验看,治理存在着传统与现代的两个模式,传统治理模式尊崇政府的统治与控制,治理的权威及其行动者必定是政府权力的运用;而现代治理模式则包括各种公共的或民间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从根本上区别于传统政府统治[4]。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政府作为单一的权力中心治理社会公共事务。

理论与实践表明,这种单一中心治理体制不能适应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必须予以改革。

政府治理的理性变革,应当由体制内分权向体制外分权即向社会分权推进,从而建立起政府、市场、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ngo基于法定性规则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合作,共同治理社会公共事务,以实现“善治”[5]。

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府、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善治的基本要素包括: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法制、回应和有效[6],实际上就是一个现代国家权力回归社会过程,其基础就是良好的公民社会的形成。

在缔造公民社会的过程中,第三部门“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既能创造向上下之间的纵向联系,也能更有效地表达地方的心声。

他们还能给公务员施加压力,使他们更好地工作并更富有责任心”[7]。

中国ngo以其特有的组织特性以及作用方式,促成了中国政治管理模式由“统治型”向“善治型”的历史性转变,同时应当认识到这个历史性的转变为ngo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二、ngo在社会治理工作中的作用 ngo的发展源自于西方的治理理论。

治理,是基于这样一种判断:当国家体系中的政府不能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政府失灵)、市场体系中的企业又囿于利益动机不愿提供公共物品(市场失灵)时,需要寻找、培育有别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力量[8]。

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ngo得到空前的发展,尽管ngo做的似乎只是一些“拾遗补阙”的工作,但在整个社会的沟通、整合及治理方面,ngo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ngo已经成为比肩政府和市场的“第三种机制”。

(一)ngo建立的诉求机制与利益整合机制,增进社会容忍,协调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转型期的中国,各阶层利益不断重组与分配,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如果这些矛盾不能通过合理的渠道释放,就会逐渐积累形成社会冲突,引起社会动荡。

而ngo提供的较宽松的活动空间,使社会成员可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其多样性和多层次的愿望并实现其利益;通过ngo合法、有序、理性的表达诉求,能够起排解社会怨气、释放社会压力的作用,也使各社会群体能依法共存相容,增进社会容忍度,以避免许多恶性的、非理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在ngo中贯穿的宽容、互助、互惠和利他精神,不仅能够在ngo内促进和谐,而且还可缓和或消除企业和政府部门所引发的一些社会矛盾,从而有助于维持整个社会的稳定。

从这种意义上说,ngo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得力帮手,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二)ngo医治“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突破口,成为社会良性运转的一支重要力量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韦斯布罗斯认为,正是由于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的局限性,导致了对ngo的功能需要,这是ngo存在的主要原因[9]。

中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推进改革至今的20多年里,市场的局限性和消极性彰显无疑,尤其表现在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如失业、腐败、越轨和环境恶化等。

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曾被世人羡慕的北欧高福利国家,实行了几十年的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在20世纪末叶遭到冲击,国家财政拮据,足以证明由政府包揽社会福利已行不通,单靠政府力量不能解决众多社会问题[10]。

在政府与市场功能的“空白区域”,ngo往往有更高的效率。

ngo的效率得益于政府的“掌舵”与“划桨”职能的分离,也得益于市场机制的导入。

一方面,政府将部分公共事务分离出来交给ngo,从而更好地发挥“划桨”的职能;另一方面,ngo有利于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率。

ngo的发展弥补了政府、市场管理的不足,成为社会良性运转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ngo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实现社会资源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社会弱势群体是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群[11]。

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使弱势群体得到有效保护的社会。

政府应当是保护弱者的有力工具,是社会公平的实现者和保护者。

但在现代社会,由于政府能力的有限,还不能保证社会公平的真正实现。

政府的社会政策往往存在一种“中位取向”,以体现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无法满足所有公众对公共产品的需要,如对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的要求。

这时ngo如残疾人联合会、妇联、儿童基金会等就是最有效的保护工具。

ngo以其灵活性、多样性、人性化等特点发挥其独有的优势。

首先,ngo能深入基层,贴近最贫困的人口;第二,ngo能灵活地为贫困人口服务;第三,ngo能创造性地探索扶助最贫困人口的新模式[11]。

总之,ngo以其独有的公益性,实现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从而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四)ngo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支新型力量 ngo的发展成为公民社会形成的基石。

泰勒认为:“就较为严格的意义来说,只有当整个社会能够通过那些不受国家支配的社团来建构自身并协调其行为时,市民社会才存在。

”[12]作为公民社会中一个最积极活跃和最具社会效益的组织形式,ngo的形成和发展意味着公民社会的发展。

此外,ngo为公民政治参与、影响公共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渠道,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首先,中国ngo可通过启发、教育和引导民众参与发展活动,增强民众对自己基本权利的意识,鼓励和帮助民众维护自身权益。

其次,ngo可通过支持、反对政府政策,游说政府官员与民意代表、参与竞选等方式,影响政府决策。

再次,ngo可在不同的利益集团因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利益的多元化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利用其民间的身份,在各利益集团之间促进沟通与理解,以推动问题的解决。

最后,ngo还可在同政府的合作中享有知情权和咨询权,参与政府有关决策过程,并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估[13]。

三、目前ngo在社会治理工作中的困境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中国ngo的发展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然而,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中国ngo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一)政府行政干预过多,导致ngo官僚化倾向 ngo的特点之一是其独立性,但由于部分ngo其本身是从职能部门转变过来,或者是由政府机构直接建立的,使其在组织、功能和活动方式等方面,都过分依赖政府,具有浓厚的官僚化倾向,不符合“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要求,从而阻碍了其发展,导致ngo发展的困境。

以湖南ngo为访谈对象的资料表明,许多社团实质上是政府职能的外延,如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隶属于共青团系统,为省共青团管理;省慈善总会隶属民政系统,为省民政厅管理;省红十字协会隶属卫生系统,为省卫生厅管理等。

该省各地市的慈善总会、红十字协会均是此种模式,许多社团是政府的一个行政部门,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11]。

(二)有关ngo的立法滞后,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不健全 ngo的活动若没有法律制度的依托,很容易偏离其组织目标,即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公共物品。

目前,在ngo的立法方面,我国主要有《社会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办法》等等。

继这些条例之后,1999年8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关ngo捐赠的专门法案《公益事业捐赠法》出台,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出台。

从条例到法律,已经看到进步,但这远远不能满足ngo发展的需要[13]。

应清楚地认识到,已有的条规内容比较陈旧,条款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随着ngo的急剧增加,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此外,对ngo的监督制度、形式和手段比较单一,一方面政府对ngo的监管不利,另一方面来自社会的监督也不强。

(三)社会公众意识不足,社会公益、志愿精神不能满足所需 ngo的正常运行主要依靠慈善捐款和志愿者的志愿行为。

虽然社会公众捐赠意识有很大提高,但远远不能满足ngo 的需求。

正由于慈善不足、志愿不足,导致ngo的财政危机正在吞噬ngo的本性即其非赢利性。

据资料统计,美国非营利部门的资源总量为5085亿美元,其中31.3%来源于政府资助,50.2%来源于会费、服务收费及投资回报,私人志愿捐款仅占总资源的18.4%[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