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初中地理七上第一单元第一课《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地球和地球仪》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内容。
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掌握地球仪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同时,他们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结构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学会使用地球仪。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地球,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制作过程,地球仪的使用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分组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作用;通过演示地球仪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仪的结构;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讲解地球的形状,介绍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演示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动手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地理事物。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地球仪制作比赛,评选出最佳制作小组。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地球仪的构造地球仪的作用•表示地球形状•表示地理事物•方便观察和分析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地球和地球仪》是七年级上册地理的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其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球仪的功能,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球和地球仪的认识基本为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掌握地球仪的构造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2.地球仪的构造及其作用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其构造。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地球仪,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模型: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地球仪模型。
2.PPT: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PPT,包括图片、地图等。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地球有什么了解?”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地球的形状,讲解地球的赤道、南极、北极等基本概念。
同时,介绍地球仪的构造,包括经纬网、国家边界等。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地球仪模型。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其构造。
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寻找自己所在的城市、省份等。
4.巩固(10分钟)针对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进行课堂提问。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
人教版地理七上1.1《地球和地球仪-地球仪》说课稿
地球仪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平昌中学的杨晓玲,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课题是《地球仪》。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环节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首先,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该节内容选自粤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主要包括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四个知识点,该知识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同时又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在军事、航海、航空和旅行等方面广泛运用,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本节内容富含智力培养因素,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素材,也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节知识的学习将在本学期和今后的地理学习中起到铺垫和引领的作用。
教学目标: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课程标准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识别经纬线和经纬度并了解其特点;准确地区分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的地理位置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比较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地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针对教学目标,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必须有所侧重,所以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与特点;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是学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因此我将其作为本节的重点。
由于初一学生空间概念不强,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因此我将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度的辨别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学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从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分析来看,他们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一个字“新”,具体表现为新学校、新学生、新课程。
新学校:刚进入初中,身临新学校、接触新老师、认识新同学,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这一切都会显得陌生和新奇。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等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但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认识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2.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2.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3.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地球仪的过程。
4.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地球仪模型3.制作地球仪所需的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4.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地球仪的图片,提问:什么是地球仪?地球仪是如何制作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地球仪。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仪,讲解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为学习地理知识提供方便。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第3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第3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球仪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学习了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地球形状和地球仪使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掌握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地球形状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仪的形状和构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的构造及作用。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和地球形状的理解。
5.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地理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7.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第1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地理学科的第一节课程,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以及经纬网的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单的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球和地球仪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但是,他们的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可以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地图有一定的认知,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便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形状,学会使用地球仪,掌握经纬网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学生能够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使用方法,经纬网的概念。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经纬网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经纬网的概念。
3.实践: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的理解。
4.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经纬网的概念。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球和地球仪》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第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相关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制作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球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和简单的科学知识。
因此,他们对地球的形状、运动等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地球仪等教具来帮助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制作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地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制作。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制作方法和地球的运动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地图等教具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2.讲授新课: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制作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地球仪,观察地球的运动。
4.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制作地球仪的心得,讨论地球的运动规律。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的重要性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6.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运动,撰写观察心得。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运动3.地球仪的制作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
2.学生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地球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讲稿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东北师大附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及地球的大小;2、了解人类认知到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漫长过程;3、认识并掌握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迷你剧场”的情景表现,掌握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和讨论,掌握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人类对地球形状、大小的不断探索过程中,体会人类为认识自然、发展科学、追求真理所付出的艰辛和牺牲,认识并逐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学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教学方法1、运用“迷你剧场”进行情境体验教学;2、运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进行观察、比较、归纳教学。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五分钟)【导入新课】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给我们带来了光与热;而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又可见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给漆黑的大地洒下一片银光。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什么形状呢?古人又是如何认识它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了解一下。
(板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讲授新课】(设问)首先,老师要问一下,你认为地球会是什么形状的呢?(投影)(过渡)大家有这样那样的想法,那么地球形状到底如何,让我们开始自己的地球形状之旅(进入“炫彩T台”幻灯放映环节)(提问)看完小短片,大家再来说一下,现在在你眼中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总结)同学们,我们生活在21世纪,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可是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之谜,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迷你剧场”的环节,亲身感受一下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吧!(迷你剧场)远古人类一:大家好!我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远古时代,那时俺们那旮瘩生存环境恶劣,豺狼虎豹当道,所以俺们不敢随便溜达,活动范围狭小,常常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俺们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认为整个大地都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一口倒扣的大锅,因此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下面是具体说明:一、【说教材】“认识地球”这一节教材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入手,在地球仪上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使学生对人类的家园——地球有一个粗略的认识。
另外教材还让学生体验到了除地球仪外,地图也是一种用来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主要工具。
本节教材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仪、经纬网等四部分内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度、纬度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位置。
”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地球仪”、“经纬网”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古老的“盖天说”认为的“天圆地方”“浑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问题的结论很简单,关键是让学生能领悟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以及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说明地球的大小,其中三个数据是重点内容。
“地球仪”部分通过文字和图像两方面来学习。
由于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很难看到地球的全貌,需要把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地球模型,由此引出地球仪,进而探讨地球仪上具有特定含义的点、线、面,并且指出东西半球的界线不是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而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原因是避免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隔在不同的半球上。
最后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制一个简易的地球仪。
“经纬网”部分,教材说明了经纬网的含义和作用,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说课稿(全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一)尊敬的专家、同学们大家好!我叫,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球和地球仪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地理的基础,在本章乃至整个地理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必备知识。
是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
其中经度和经线的相关知识既是前面知识的延续,又是经纬网定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主要内容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3、经线和纬线4、利用经纬网定位三、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1、经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
2、能够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特征,经纬度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经纬网地球仪、大挂图、练读卡(经纬度)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本初子午线,知道经线、经度的特点;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东西经度的划分、认读和书写。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有关经线、经度的知识,教会学生运用比较和归纳等方法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逐步建立地球空间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有关地球仪知识,为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促进学生空间概念形成,培养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
五、教学方法我们都知道地理是一门培养人的认知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发展思辩认知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七上第一单元第一课《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授课人
上课时间
课题
地球和地球仪
课型
新授课
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1章第二节。本节内容分4个部分,分别是:地球的模型、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经纬网。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地理的基础,在本章乃至整个地理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必备知识,是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内容的顺序稍着调整,把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比较探究,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能力。将半球划分这部分内容和教材的第四部分经纬网结合起来放到第二课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灵活的运用知识。今天我将主要介绍第一课时的教学。
3、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了解经线纬线特点,及经度划分规律。
教师展示“经线与纬线对比表格”,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探究经线的问题,一组探究纬线的问题。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活动时,教师观察,听取各小组讨论,在小组遇到疑问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说板书
地球仪
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二、经线和纬线
说综述
小组学习结束后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并进行口头总结,教师点评
安排课堂练习:练习设计突出层次性,趣味性,是对所学内容的拓展和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学生
1.学生已经具备了关于地球大小形状方面的知识
2.通过学习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3.初一学生识图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较弱
4.涉及较多名词和概念,易混淆。
说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互助能力。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球和地球仪”是初中地理的开篇内容,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地球的形状、大小有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地球的运动、经纬网等知识奠定基础。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掌握地球仪的基本要素,如地轴、两极、经线、纬线等。
-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某点的经纬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球仪、图片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经历探究地球仪基本要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对地球的科学认知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及经纬度的确定。
2.难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
-在地球仪上准确确定某点的位置。
二、说教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地球仪、图片等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2.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说学法1.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图片等,从中获取地理信息。
2.探究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归纳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美丽图片或播放有关地球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介绍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强调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讲解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让学生对地球的大小有直观认识。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讲的课题选自新课程标准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我将对本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等方面作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习地理的第一课。
要了解地理的其他相关知识,就必须以学习地球和地球仪这一节开始。
这节内容是在学生有点日常积累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这节知识点对后面我们要学习其他的地理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了以下四方面的内容,即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纬线和经线以及利用经纬网定位。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这个知识点是学习地理的入门,只有正确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才能学好其他的地理知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这是我们更好的研究地球的最好的工具,要学会如何在地球仪上寻找信息;纬线和经线以及经纬网定位,这是所有学生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因此我们要借助地球仪理解学习。
这就是教材所设置的教学的内容,层层递进,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以及空间思维能力。
3、我对教材的处理明确教材的地位、作用和内容体系后,我结合自身的素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对教材进行如下的处理:1)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有关的信息。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地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我决定在本节内容中,确定如下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
2、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3、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地理学科的第一课,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构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球和地球仪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但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对于直观的图片和实例容易产生兴趣。
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认识地球仪,掌握经纬网的构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地理知识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经纬网的构成。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制作原理,经纬度的划分和表示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模型、经纬网模型等,直观展示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结构和经纬网的构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的形状,讲解地球仪的概念和制作原理。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制作简易地球仪,体验经纬度的划分和表示方法。
4.知识拓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仪的重要性和经纬网的作用。
6.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家庭旅行计划,运用经纬网确定旅行目的地。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度的划分等基本地理知识。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认识,为学生后续学习地理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知识基础差异。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需要对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学生应具备观察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度的划分,掌握使用地球仪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经纬度的划分以及使用地球仪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制作原理、经纬度的划分及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分组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地图、地球仪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地球仪模型为导入,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思考。
2.地球的形状:通过观察地球仪模型、地球图片等,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理解地球仪的概念。
3.地球仪的制作原理:讲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让学生理解经纬度的划分及应用。
4.经纬度的划分:讲解经纬度的划分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查找地理位置。
5.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地球仪制作和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地球和地球仪的说课稿2
地球和地球仪的说课稿2地球和地球仪的说课稿平湖中学刘利辉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经线和纬线。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以说及说教学反思等四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开始章节,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
本节课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和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为今后学习地理提供保障。
2、教学目标依照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会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学习,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和多媒体直观呈现及练习等活动使学生对经纬网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3、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地球仪上东经、西经及其代号南纬、北纬及代号的判读和区分。
(2)初步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本初子午线、以及几条重要纬线。
(3)理解掌握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难点:实际运用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二,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1)、初一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空间能力不足。
(2)、青少年好动,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积极评价。
2、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直观演示法(3)、讲授法(3)、合作讨论法(4)、比较教学法(6)、多媒体教学法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PPT展示神七降落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的确定降落的地点。
引出本节的主要内容经线、纬线(板书)。
地理初一上人教新课标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地理初一上人教新课标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题内容:地球和地球仪制作时刻:授课时刻:教学目标:(1)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重点】(1)会观看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看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预备】1、学生课前预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预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材分析:通过调查学生对地图的了解程度,我校初一学生大多数对中国地图,旅行区导游图,商场楼层分布示意图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周围实际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读图、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课堂有针对性的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运用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能够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1、地球的形状(展现图片)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差不多是再简单只是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看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讨论学习,小组能够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依照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显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课标版初中地理七上第一单元第一课《地球和地球仪》说
课稿
说课稿——《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段郢中心学校李勤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以下环节:1、说教材分析2、说学情分析3、说教学模式
4、说教学设计
5、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课选自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本节课以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过程为主线展开||,逐步阐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地球的大小以及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初中学生接触初中地理课程的第一节课||,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上好本节课||,对于初中学生树立地理学习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初一学生的能力现状||,本着作为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学理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会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地球的形状和描述地球的大小||。
难点:引导学生找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二、说学情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大多在11-12岁左右||,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课||,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课程||。
在生活中有一些经验;大多学生知道地球是“球”||,但不知其所以然||。
3、学生学习风格分析:此阶段学生对于自己熟悉但不知道原理的事物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所以对很多问题敢于大胆猜测和解释||。
三、说学法
本节课立足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学习||,在主动和质疑中发展||,在合作和讨论中增长知识||,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创设一种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和氛围||,构建平等、愉快、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说模式四环导学模式
一、自主预习二、合作探究三、展示点拨四、达标拓展
五、说教学设计
1、通过展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画面||,导入新课
设计的意图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2、学生阅读教材(P2~P4)||。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小组合作学新知
(1)学生小组合作来探究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设计的意图是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并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资源共享||。
(2)交流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给我们的启示;设计意图让学生正确认识地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能从生活中找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设计意图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
(4)学生能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设计意图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力的培养||,并学会描述相关事物||。
4、达标检测||。
设计的意图检查学生对本节的掌握情况
5、总结本节内容||,设计的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老师
用歌谣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
6、作业布置:上网搜索有关地球的知识||。
7、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