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概述(PPT64张)
四史教育ppt课件小学
02
中国古代史
夏商西周时期
总结词
文明起源、国家形成
详细描述
介绍了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 展和文化成就,重点讲述了这一时期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 的过程,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影响。
总结词
青铜文明、社会等级
详细描述
阐述了青铜文明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发展,以及社会等级制 度的形成和特点。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各种青铜器物和典 型的文化符号,揭示了青铜文明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秦汉时期
总结词
统一中国、中央集权
详细描述
介绍了秦汉时期统一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分析了这一时期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通过讲述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故事和功绩 ,展现了秦汉时期的辉煌成就和时代特色。
秦汉时期
总结词
疆域扩张、民族融合
详细描述
讲述了秦汉时期疆域扩张和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分析了这一时期在边疆开发和 民族政策方面的成就。通过介绍秦始皇南征北伐、汉武帝开拓西域等历史事件, 展现了秦汉时期的疆域范围和民族多样性的特点。
四史教育ppt课件小 学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世界史 • 四史教育实践与思考
01
引言
主题介绍
“四史”指的是中国革命史、中 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中国改革开
放史、中国新时代发展史。
学习“四史”有助于小学生了解 中国历史和现实,增强民族自豪
感和自信心。
通过学习“四史”,小学生可以 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 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
古罗马文明
概述了罗马帝国的崛起、政治制度、 建筑和法律等方面的成就,以及罗马 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教育和教育学课件
《论演说家的教育》
❖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名著《论演说家的教 育》(《雄辩术原理》):系统总结了罗马 共和国最后一个世纪和罗马帝国第一个世纪 的教育观和教育经验,同时吸收了希腊人在 教育思想上的有益成果。由于该书集希腊罗 马教育思想和经验之大成,被誉为欧洲古代 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第一章 教育和教育学
❖ 第一节 教育概述
❖ 一、教育的概念 ❖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关系 ❖ 第二节 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简要历程 ❖ 一、远古教育即教育的起源
❖ 二、古代教育即教育的发展 ❖ 三、现代教育即教育的现状 ❖ 第三节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二、教育学发展的简要历程
❖ 三、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 第四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从摇篮到坟墓)
现
代教育 发展趋势
(
一
全个
民
都 不
化
能 少
)
多元化
(文化融合)
民主化
(人人平等)
第21页,共31页。
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 养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 教育,如正规的和非正规的种种教育,学校 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社区)教育等。终 身教育既有专业性的教育,也有社会、文化、 生活方面的教育。除了传授知识技能的形式 外,终身教育还与社会文化活动和实际生活 密切联系。
第11页,共31页。
❖ 3、劳动起源说(或称社会起源说) ❖ 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 基本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有意识的
生产劳动之中。 ❖ 评价: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相关。
第12页,共31页。
❖ (二)原始教育的特征
❖ 1、原始的平等性; ❖ 2、内容的贫乏性; ❖ 3、方法的单一; ❖ 4、活动的非独立性.
第四章中国近现代的学前教育思想ppt课件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第三节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 陈鹤琴(1892-1982),浙江 上虞人。1914年与陶行知 同行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 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同年 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 院,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 就学于克伯屈、孟禄、桑 代克等,1918年或硕士学位 。
▪ 6.解放儿童的时间
▪ 学校将儿童的时间全部占据,使儿童失去了学习人 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 (二)创造力的培养
▪ 1.充分的营养
▪ 充分的营养包括身体的和 心理的两个方面。 ▪ 心理的营养有助于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四、论幼儿师资的培养——艺友制的实施
▪ 1929年晓庄师范学校增设了蟠桃学院,即幼稚师范学院 ,张宗麟为院长。这个学院得目的是培养高一级的幼教人 才和研究实验幼儿教育科学,成立了“晓庄幼稚教育研究 会”。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 一、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根本
“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 ▪ “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 ▪ 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儿教育尤为根
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儿教育 也应当普及。
中国近现代史 概述
中国近代史一、总体把握1 、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
2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4 、革命任务:反对外国侵略,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
5 、分期界标:以“五四”运动为界,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 、时期特征:1840~1919年,共80年。
是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进一步深化的历史。
2 、基本线索: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沉沦。
②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以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③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以谋求近代化。
三个阶段: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 ~1864年):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全方位剧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开始的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剧变的表现:①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解体进程加快,为民族资本主义诞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中国政局发生变化:满洲贵族势力减弱,汉族官僚地主势力增强。
清政府对西方侵略者的态度由排斥到抵抗,再到妥协、投降,继而“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以奕訢、曾国藩为代表的新官僚集团势力膨胀。
④社会矛盾、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人民的斗争进入新阶段,带有新的时代特点,即反封建的同时反对外来侵略,形成了以太平天国运动为标志的第一次高潮。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阶段的特点萌芽阶段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中划分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只表现为零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1 )人们对教育的认知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
(2)教育学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3)教育学思维与论述的方式以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为主。
2.中国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 )儒墨教育思想(2)《学记》《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见下表。
3.外国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 )古希腊教育思想(2)古罗马教育思想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在这一著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一理论一练习“三阶段。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创立阶段的特点(1)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2)概念方面: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
(3)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 )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及其观点(三)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 .现代教育学流派3.当代教育发展。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2)
详细描述
元朝时期,蒙古族成为了中国的统治者,这一变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朝时期,中国经 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元朝也是中国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
明朝
总结词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 的大一统王朝,其统治时期注重内政建 设和对外防御。
晚清的衰落与列强侵略
晚清时期,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遭受列强侵略和瓜分。不平等条约 的签订使得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 严重破坏。
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建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 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这一时期, 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中国开 始尝试向现代化转型。
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与发展
政治家与改革家
秦始皇
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推行法家思想,修建万里长城。
汉武帝
开疆拓土,加强中央集权,推行 儒学,开创汉朝盛世。
王安石
宋朝改革家,推行变法,以期富 国强兵,但最终失败。
文化名人及其贡献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义、礼、智、信等核 心价值观念。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提倡道法自然 。
详细描述
清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 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随着西方 列强的入侵和内部矛盾的加剧,清朝的统治 逐渐陷入危机。清朝末期的一系列改革,如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虽然未能挽救清朝 的衰落,但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奠定了基础 。
CHAPTER 04
近现代史的转折与变革
晚清与民国时期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开元盛世
唐玄宗在位前期,推行了一系列改 革措施,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ppt文字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夏璐,Ph.D.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历史的规律性和随机性、历史的纵深感和广阔感、历史的复杂性和线条性●英雄史观vs群众史观●革命史观vs现代化史观Week 1: 导论——1840年以前的世界与中国(不考!)一、1840年以前的世界趋势●1764年,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并使之开始应用于纺织业。
工业革命肇始,对经济、社会、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启蒙思想家诞生,人类思想成为促进政治社会产生变化的推动力之一。
法国人孟德斯鸠、卢梭,英国人亚当斯密,在政治思想与经济思想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西欧社会开始变化,并将在后来推及全世界。
●随着新航路的发现,殖民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掠夺遍及东西两半球。
西班牙vs英国,法国vs英国,最终英国奠定了殖民霸主地位,成为日不落帝国。
●对外战争需要对内征重税来维持,英法两国的殖民地争夺战的激烈程度,也预示着其内部将酝酿更大的风暴。
于是,在北美,十三州开始因税收问题反抗英国国王,在欧陆,法国工商业阶层也因同样原因反抗波旁王朝。
●随着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和法兰西大革命的成功,共和、民权、自由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以君主专制制度和社会等级分化为特征的欧洲旧秩序开始瓦解,同时随着工商业资产阶层开始进入政治舞台,新秩序亦开始确立。
●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各方面,近代化浪潮开始由欧洲波及全世界。
二、1840年以前中国内部情形●18世纪是清政府文治武功极盛时期,乾隆皇帝即位于1736年,60年后禅位于其子嘉庆皇帝。
前述西欧社会的各项变迁,均出现在乾隆皇帝任内。
以当时东西方交流的频次和深度,上述新奇事物不一定能波及到社会每个层次,但至少皇帝这一层是可以接触的,然而由于乾隆皇帝极其自负的心理、所见不远,不知启发民智,中国之落后便开始了。
(马嘎尔尼使团访京)●君主专制政体在组织机构上日臻完善,也意味着对其的改变亦将愈发艰难。
●内阁和军机处、中央六部、都察院、各省督抚●乾嘉时期的学术和思想,汉学繁盛,不讲思考,只讲考据和训诂,埋首故纸堆,缺乏创新,缺乏与社会实践紧密之结合。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秦朝时期,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万 里长城、秦始皇陵等著名工程,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汉朝:扩张与盛世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实现了对周边地区的扩张,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汉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 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佛教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对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 了广泛的影响,例如佛教寺庙、石窟艺术等。
佛教的传入也促进了中国与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 和互动。
古代科技与发明
1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 位和影响。
2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涵盖了农业、纺织、冶金、 造纸、印刷等领域,例如四大发明:造纸术、印 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史时期,国 家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革。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共和政体。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运动,如北伐战争、中原 大战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明朝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继续取得进展,如明代航海技术、火器制造等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
清朝:最后的封建王朝
01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最后 一个封建王朝阶段,经济发展逐 渐下滑,但文化和思想领域却出 现了活跃的局面。
02
清朝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文字狱 等思想控制政策严重限制了文化 和学术的发展。
中国历史概述ppt课件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
01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北洋政府时期
02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北洋政府,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时期。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03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则是一场反对封建文化
和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中国 军民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
02
03
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等制度的形成, 礼乐文化的代表。
04
秦汉时期
秦朝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中 央集权制度。
汉朝
分为西汉和东汉,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 时期,创造了著名的汉文化。
科技与文化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伟大发明,以及《史 记》、《汉书》等历史著作的出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杰出代表。
天文历法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成就斐然,如《夏小正》、《石氏星表》等。
数学成就
中国古代数学在算术、代数和几何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如《九 章算术》等。
05
中国历史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变迁
1 2 3
气候变迁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经历了多次冷暖干湿变化,如 商周时期温暖湿润,汉唐时期温暖略干,宋元明 清时期寒冷干燥。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 深远意义的一次伟大转折,它 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推动了中 国的现代化进程。
改革开放时期的主要成就包括: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 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ppt
• 其次,民生主义中的土地纲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摆 脱封建压榨和获得土地的意愿,同时,也包含着对全体人 民利益的关怀。 • 再次,民生主义还包括对地主阶级,资产阶级贪婪榨取的 谴责,以及对“垄断”之类“贻祸全国”的揭露,也具有 一定的思想意义。
“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 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 行者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 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 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 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 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 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
四川保路运 创造 动激化了人 民群众与清 条件 政府的矛盾
影响
A、各省纷纷响应,清朝 统治瓦解; 24 B、革命潜伏着失败危机
• 辛亥革命能首先在武昌发生,有着复杂的原因。 – 湖北的经济近代化发展较快,资产阶级力量较大 – 湖北革命党人的工作比较扎实 – 湖北革命党人对起义的部署比较周密 • 武昌起义后,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的原因
“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 任个人为之。„„甚至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者,应 由国家经营之。” “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路、电气、水 道等事物,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
民生主义具有不可低估的进步意义。
• 首先,民生主义是促进资本主义化的纲领。
– “摧毁私有者的垄断,在农业中比较彻底和完全地实现自由竞 争。” – “国有化”不过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种方案,因为“它愈是把 更多的生产力据为己有,就愈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资本关系 并没有被消灭,反而被推到了顶点”
21
22
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1、武昌首义 与全国响应 四川保路运动成为了1911年以推翻清王朝为目标的全国大 起义的直接导火线。 1911年10月10日晚7时左右,驻守在武昌城外的新军和城 内的第八营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宣告清王朝灭亡的第一枪。 武昌起义的枪声及其胜利的消息,引起了强烈的共震,一 时间革命浪潮迅即席卷全国。在10月份以内,湖南、陕西、 山西、云南、江西联翩独立;11月上旬,上海、贵州、浙 江、江苏、广西、安徽、福建和广东先后反正;到11月底, 四川宣告独立。50天内,共计有14个省和上海一地脱离了 清王朝的统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第一节概述PPT
(二)毛泽东怎样探索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
八七会议以后的中共中央依据“找着新的道路”的要求,毛泽东在领导井冈山革
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逐渐把实际斗争中累积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在吸取了秋收起
南昌起义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是我们党领导独立的革命
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2)发动了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的秋收起义。 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起义 部队决定南下,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农村区域转移。起义军最后上了井冈山,秋
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 回答了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如 何坚持革命、发展壮大力量为夺取革命胜利创造条件这一关系中国革命前途
和命运的基本问题,从而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
(2)由于它在形式上暂时地统一了中国,因此,这个政权曾经在 一个时期之内,使一些人尤其是民族工商业者产生过幻想,以为中
国可能由此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的道路。
众所周知,在1927年发动反革命政变时,附和过蒋介石的民族资产阶级并 没有成为中国的统治者,民族资本在中国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始终没有成其 为中国经济的主体。因此,民族资本中国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不 久以后,这个阶级中部分人因为自己的利益开始逐步形成蒋介石政权下的在反对 野派,他们开始对这个政权表示了一种不满,但又反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 。他们发动了一次改良主义运动,将另找一条有利于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1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1949—1956年)
2.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 “一五计划”实施,工业化起步;
•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工业化受 挫;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 • 中共十六大以后,我国开始走上以信息化 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依据
政策
50s(奠基时期)
政策
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
成就
与苏联等17 国建交
国家利益
国家性质
综合国力 国际环境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政 策
一边倒
1953年提出 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
1954年参加 日内瓦会议
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
1955年参加 万隆会议
【重点解析】
★建国初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涵义:
第一、“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
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 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 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与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实现社会的转型。 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完成 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要想实现近 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1.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与祖国统一
现 3.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代 中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国
【知识梳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1949—1956年) 史实(历史事件) 经济领域 史论(历史认识)
政治领域
思想文化
教育外交
【知识梳理】
1、政治:
①创立新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开始了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 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新中国建 国初,中国共产党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 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边倒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爱国主义教育ppt课件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包括民族精神、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国家安全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方面的教育。
历史与发展
古代爱国主义教育
强调忠君爱国,注重民族气节和民族 精神的培养。
当代爱国主义教育
在新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被赋予 了新的内涵和任务,强调民族团结、国 家统一、社会和谐等方面的教育。
礼制秩序
儒家思想认为礼是维护社 会秩序的重要手段,通过 礼仪规范人们的行为,达 到社会稳定的目的。
道家思想
道法自然
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 和谐相处,遵循自然规律 ,追求自然无为的境界。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的核 心,主张政府应顺应自然 、不干预民生,让社会自 然发展。
内心修养
道家思想注重个人内心修 养,通过修炼内心达到超 越自我的境界。
勤劳勇敢
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的品质, 人民辛勤劳作,勇于开拓,为国 家的繁荣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
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自强不息,勇于 进取,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
体现了民族精神的积极向上。
时代精神内涵及表现
01
02
03
04
改革创新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体现了 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时代潮流。
介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和战略部署,包括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
04
CATALOGUE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内涵及表现
团结统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团结统 一,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
民族团结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64张PPT
四、受教育情况 8岁时开始在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13岁。10岁时开始给家里记帐,学珠算。13岁 时,离开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一个全劳力的活,晚上替父亲记 帐。16岁时,他去离家50里以外的湘乡县的一所新学堂学习。后来,他去了长沙,进入 了一所中学待了半年。1912年,他进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获得了社会行 动的初步经验,1918年毕业。 五、情节 ①与父亲的矛盾对抗②剪辫子、参军③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④他的财物 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⑤谈及牺牲的同志和饥荒的死人事 件,他眼睛湿润⑥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步行 ⑦对当前世界政 治惊人地熟悉,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连斯诺都无法回答。
从毛泽东剪辫子、参军的情节可以看出他的革命性特点;从他选 择学校及进行自修的情节可以看出他好学进取、富有恒心毅力; 从团结周围人的情节可以看出他已经慢慢形成领袖气质。
师范毕业后,毛泽东到了北京,在老师杨昌济的帮助下,获得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 员的工作,并参加了哲学会和新闻学会,对政治的兴趣继续增长,思想也越来越激进。 回到长沙后,毛泽东更加直接投身到政治中去,成为学生报纸《湘江评论》的主笔、 帮助创办文化书社、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组织反军阀运动、和陈独秀讨论“改造湖 南联盟”的计划、领导了一次对军阀赵恒锡当政的省议会的冲击。从此,毛泽东越来 越相信,只有经过群众行动取得群众政治权利,才能保证有力的改革实现。1920年, 毛泽东接触到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从而建立起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温文尔雅、忠心耿耿、 吃苦耐劳、不屈不挠、 头脑冷静、善于分析 推理、爱护士兵、平 易近人、有卓越的组 织和领导才能。
一、外貌形象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02
CATALOGUE
秦汉帝国的崛起与统一
秦朝的崛起与统一
秦朝崛起
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强大,最终 在秦始皇的领导下统一六国,建 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 中央集权国家。
统一措施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 行法家思想、实行土地制度改革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巩固了 国家的统一。
秦始皇的统治与建设
03
CATALOGUE
三国至唐的分裂与融合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的形成
东汉末年,各地豪强并起,形成了魏、蜀、吴三个势力。曹 操占据北方,刘备占据四川,孙权占据江东,形成了三足鼎 立的局面。
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三国时期,各国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农业、手工业、 商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各国政治制度也有所创新 ,如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实行的法治政策,魏国的屯田制等。
明朝在军事上进行了 改革,建立了强大的 海军和陆军,进行了 海外扩张。
明朝在文化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行了 文化专制政策,加强 了对思想的控制。
清朝的崛起与衰落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政权,其崛 起的过程充满了战争和政治斗争
。
清朝在政治上实行了高度集权的 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清朝在文化上实行了严格的华夷 之辨政策,限制了思想的发展。
元朝的蒙古统治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其 统治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元朝在政治上实行了军政合一制 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
。
元朝在文化上实行了多元文化政 策,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
交流和融合。
明朝的复兴与扩张
明朝在政治上加强了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 ,实行了严格的户籍 管理制度。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变革与创新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如儒 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启示我们要在 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中国历史上多次重大变革和创新,如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表明变革 和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中国历史的未来展望
文化自信与全球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将更加 自信地走向世界,为全球文化交流与融合做出贡献。
晋朝与南北朝
西晋的统一与八王之乱
西晋统一了全国,但随后发生了八王 之乱,导致政权动荡。
东晋的建立与南北朝对峙
东晋建立后,中国进入了南北朝对峙 时期,经济文化发展受到阻碍。
淝水之战与前秦的兴衰
淝水之战中,前秦试图统一南北,但 最终失败。
北魏的崛起与汉化改革
北魏逐渐崛起,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 ,促进了民族融合。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目录
• 中国历史的开端 • 秦汉时期 • 三国至唐时期 • 五代至清时期 • 中国近现代史 • 中国历史的影响与启示
01
中国历史的开端
远古时期
总结词
人类起源与文明萌芽
详细描述
远古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起点,大约从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开始,这一时期见证了人类在中国的起源和文明萌 芽。远古时期包括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们在这一时期学会了打制石器、制作陶器、种植农作物等技能 ,为中华文明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的崛起与发展
总结词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发 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详细描述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方面,中 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科技方面,中国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如航天技术、高铁技术等领域的突破。此外,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
第七章近现代语文教育
第七章 近现代语文教育概述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
1840年的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军舰和大炮打开了中国闭锁的大门,中国社会开始逐步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
“鸦片战争没有起催眠的作用,反而起了警醒作用。
”[1]从此,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在仅仅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
急剧的社会变革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变革。
清末教育制度的空疏、无用,学术思想的封建专制主义,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的腐朽与衰落。
帝国主义为了造就服从他们的奴才,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中国办教育的特权,在中国开办了许多教会学校,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在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斗争的同时,也积极实行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
太平天国起义军采取坚决反儒的政策,宣布孔孟之书为“妖书”,要求“一概毁化”,在其控制的地区形成了“敢将孔孟横称妖,经史文章尽日烧”的局面。
1853年定都南京以后采取了改造儒教的政策,对四书五经进行改订。
这些措施给封建礼教以沉重的打击。
[2]在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冲击下,清朝统治集团内部逐渐分化成了两派——顽固派和洋务派。
顽固派因循守旧,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洋务派则主张革新,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热心于兴办洋务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教育制度,对清末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洋务派兴办了30多所学堂,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海军人才和科技人才,开近代向西方学习之风,在学习和传播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开始转变为一场救亡爱国运动。
1898年的戊戌变法运动中,维新派既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也积极推行教育改革。
他们反对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提倡“西学”批判“中学”,主张废八股、变科举、兴学校。
课件5: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
1957 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 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 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基本原则: (1)“双百”方针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符合文化的发展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方向。 (2)“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 义文化的方针。 (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 由和创作自由。 (4)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 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繁荣与发展。
2.遭遇挫折: (1)1957 年__反__右__斗__争__扩大化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 中,“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 (2)文艺界呈现出“__百__花__凋__零__”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中止。
3.文学艺术的春天: (1)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双百”方针重新确立。 (2)表现: ①文学艺术领域:以“_伤__痕__文__学__”“反思文学”为先锋的 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文艺形式 争奇斗艳。 ②学术科技领域:理论界提出了许多创新见解,许多社会 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了不少新学科。
——《共和国走过的路》 材料二 ②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 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 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材料三 ③“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 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 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4.“神舟”号飞船: (1)发射:2003 年 10 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 __杨__利__伟____顺利地送上太空。 (2)意义: ①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 的里程碑。 ②在未来的 5—10 年里,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 益。 ③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