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国防
中国国防的发展历史
中国国防历史
中国古代国防 中国近代国防 中国现代国防
嘉峪关 甘肃镇
黄
边防体系
宁夏镇 固原镇
开平卫
辽东边墙
大宁卫
宣府镇
辽东镇
东胜卫
大同镇 太原镇
雁门关 偏关
宁武关 延绥镇
居庸关
山海关
蓟州镇
京师 渤
紫荆关
海
倒马关
黄 海
河
海防体系
黄
海岛要塞:长山、舟山、澎湖等
长
海口要塞:虎门、温州、镇海、
吴淞、大沽等
2、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经济 实力
民族 凝聚力
灵 魂
综合 国力
国防 实力
中国现代国防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3.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
一种国际行为.
中国现代国防
3、现代国防是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政治斗争、心理斗争、经济斗争、科技 斗争以及外交谈判、军备控制等.
中国现代国防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中国现代国防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2、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综合国力:
主要由人力、自然力、政治力、经 济力、科技力、精神力和国防力等组成. 战争潜力:
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 生产能力、人口数量和质量、科技和文 化水平、交通运输、通信状况、国家政 策、管理能力、国际关系和国际地位等.
中国现代国防
4.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全球目标
区域目标
自卫目标
生存目标 发展目标
国防历史的启示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
国防强大的关键
国防的任务是 防备和抵抗侵 略、制止武装 颠覆、遂行反
中国近代国防是一部充满
中国近代国防是一部充满判断题中国近代国防是一部充满孱弱、衰败和屈辱的历史。
( )参考答案:对中国近代国防是一部充满孱弱,衰败和屈辱的历史。
中国自近代以来,由于满清政府长期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盲目排外,造成中国社会大幅度落后于西方列强。
正当中国自诩天朝上国,陶醉于儒家的‘之乎者也’的时候,西方迎来了汹涌澎湃的资本主义革命浪潮。
各主要列强都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力求适应新时代的变革要求。
鸦片战争后,中国羸弱的国防力量终于暴露的一览无余。
各种政治弊端,社会诟病也随着棺椁的打开而全部显现出来。
武备废弛、海防松懈。
八旗与绿营非但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反而敛财有术。
他们欺压百姓,掏空国库,已然从国家肱骨力量变成腐蚀国家的蛀虫。
中国近代历史的条约:1.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割让香港岛;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2.天津条约——清咸丰八年(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特权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爆发于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结束。
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
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
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3.瑷珲条约——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瑷珲条约》,又称《瑷珲城和约》,是俄罗斯帝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论持久战对近代中国国防建设的启发
一、持久战的概念和意义近代我国的国防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在这个过程中,持久战这一战争理论对于我国的军事战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持久战作为一种战略思想,强调的是在资源不足、技术落后的情况下,通过灵活的战术和策略来进行抗战,以逐步耗尽敌人的实力,达到最终胜利的目的。
在近代我国的国防建设中,持久战的理念为我国军队的抗日战争以及后来的国防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二、抗日战争中的持久战理念在抗日战争中,我国军队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强大实力和先进武器装备,自身的资源和技术条件相对薄弱。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军队采取了持久战的战略,通过游击战、地道战等方式来与日军展开顽强的抗战。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军队以小打大、以弱胜强,通过持久战的战术,成功地击溃了日军的进攻,保卫了祖国的疆土,为最终的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持久战对国防建设的启发1. 灵活运用战略和战术:持久战理念强调的是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通过灵活的战术和战略来抵抗敌人的进攻。
这种理念对于我国的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要求我国军队在面对各种复杂的安全挑战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战略和战术,制定出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国防战略。
2. 提高战略素质和战斗力:持久战要求军队不仅要有足够的战略智慧,更需要有出色的战斗力和战略素质。
这对于我国的国防建设来说,意味着要不断提升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增强军队的机动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在面对各种战争威胁时能够迅速做出有效的应对。
3. 加强民兵力量和战时准备:持久战理念强调的是全民抗战,要求全社会都参与到国防建设中来,同时要求军民在战时能够紧密合作,共同抵抗敌人的侵略。
我国在国防建设中要加强民兵力量的建设,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动员能力,同时要做好各种战时准备工作,确保在战争爆发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四、结语持久战的理念对于近代我国国防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战略思想不仅启发了我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抗战的勇气和信心,更为我国的国防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国防的发展历程
中国国防的发展历程中国国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防一直被认为是国家安全和繁荣的关键。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国防的形式和重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早的国防形式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时代。
那时候,国防主要依靠大陆军队来保护领土和国家的安全。
这段时期中国军队的发展非常迅猛,并出现了一些知名的将领,如孙武、吴起等。
这也为后来的国防奠定了基础。
随着统一的秦朝的建立,统一的军队取代了分散的地方军队。
秦朝建立了庞大的军队,使得国家具备了强大的国防实力。
后来历代王朝也继续巩固和发展军队,使得国家的国防能力不断增强。
然而,中国的国防形势在19世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遭受了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鸦片战争是中国国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中国军队的技术和装备明显落后于西方列强,这使得中国在与外国军队的战斗中遭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为了强国自立,中国开始了现代国防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中国军队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随着国共两党的建立,中国军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力量,并参与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这时期中国军队发生了一系列改革和现代化的措施,使其能与西方列强进行有效的对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国防的新时代。
中国军队的重点已经从战争向防御转移。
随着冷战的爆发,中国国防的目标是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的安全。
中国军队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现代化,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时准备能力。
今天,中国国防的发展正朝着更加现代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军事大国。
中国军队现代化的目标是建设一支具备全面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现代军队。
中国国防的重点已经从单一的军事领域扩展到了海空、网络和太空等领域。
同时,中国积极发展国防科技和军事工业,提高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
总体而言,中国国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古代的地方军队到现代的综合国防体系,中国军队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发展壮大。
军事理论-中国国防概述
爱和平、重防御、求统一
三、中国国防历史
(一)中国古代国防
(二)中国近代国防
三、中国国防历史
(二)中国近代国防
1.清朝后期的的国防
三、中国国防历史
(二)中国近代国防
中国国防历史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一)中国古代国防
1.古代的兵制建设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一)中国古代国防
1.古代的兵制建设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一)中国古代国防
1.古代的兵制建设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一)中国古代国防
1.古代的兵制建设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中国古代国防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二)中国近代国防
2.民国时期的的国防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二)中国近代国防
2.民国时期的的国防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二)中国近代国防
2.民国时期的的国防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二)中国近代国防
2.民国时期的的国防
沙俄策划“外蒙自 治”。 1918年段祺瑞签约,将东 北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
(二)中国近代国防
1.清朝后期的的国防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二)中国近代国防
1.清朝后期的的国防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二)中国近代国防
1.清朝后期的的国防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二)中国近代国防
1.清朝后期的的国防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二)中国近代国防
1.清朝后期的的国防
英国提出西藏从中 国分割出去由英国 统治的主张,在阴 谋没有得逞的情况 下,又在中印边境 制造了一条非法的 “麦克马洪线”。
1914年日本出兵山东,强占 胶济铁路和青岛;1915年提 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要求。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中国历代的国防经历[精彩]
中国历代的国防经验摘要中国的国防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国防史(公元前21世纪—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近代国防史(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和现当代国防史(新中国成立—现在)。
从民族角度看我国国防史,古代国防史是一部民族融合史,近代国防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而现代国防史则是一部民族振兴史。
关键字中国国防发展阶段特点正文在漫长的国防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培育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卫国御侮的尚武精神,最终形成了多民族、大疆域的国家。
中国国防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军事家们对国防观念的认识较早,如《孙子兵法》中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中国古代“国防”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共同特征:注重内防、注重防御、注重文治。
这三个共同特征形成中国国防教育侧重于内防和防御的总体方案,但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防教育仍然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先秦时期的国防教育在我国夏、商、周朝时期,国防教育以战争动员为主要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实行寓兵于民,耕战合一的战时动员体制,人们随时都很关注国防问题。
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争霸天下,开展了广泛的国防教育活动。
其主要内容包括:宣传居安思危、不忘武备和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道理;开办学馆,兼习兵法。
孔子的国防教育思想孔子不仅在思想教育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十分重视军事训练的战略地位。
他有一句哲理性的治国纲领是:“修文事者必有武备”,而武备中就包括了重视国防及军事教育训练的内涵。
我国古代为提高国防能力提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一是“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二是“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三是“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四是“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等。
遵循这些思想,使我国取得了无数次对外战争的胜利,使中华民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使国防出现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鼎盛时期。
专题近现代中国国防
专题:近现代中国国防一、专题线索: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中国近代的国防充溢着孱弱、破败和屈侮,是被动防御。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科技强军之路,国防力量也有了新的发展壮大,国家主权好领土完整得到保障,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知识体系:(一)近代国防:1、总体特征:中国近代的国防充溢着孱弱、破败和屈侮,近代是被侵略的100年,所以是被动防御。
2、基本概括: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坚船利炮击破了清王朝的国门,将殖民主义根植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面前,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却执意奉行“居安思奢”,“卖国求荣”的国防指导思想;“不战而败”,“攘外必先安内”的国防斗争策略。
结果导致有国无军,有国无防。
导致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惨遭蹂躏和屠杀。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带来了民族独立的曙光。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0多年的武装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共上的“三座大山”。
1949年10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有国无防的屈辱历史。
中国国防开始进人了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
3、措施:洋务运动时期统治者还注重海防建设。
苦心经营,建立起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但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宣告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完全破产。
(二)、新中国的国防:【国防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解放军已经由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的强大军队。
武器装备实现历史跨越。
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开发出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多项大杀器,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和独立完整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深入解读考点】1.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成立的作用: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的成立,为维护国家领海和领空主权的完整,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保卫和平作出了贡献;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国防保障。
国防发展(古代+近代)
国防+爱国资料(古代+近代)一、国防的概念:(围绕国防的概念提供符合主体的资料)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历史:公元前21世纪,伴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的出现,作为抵御外来入侵和讨伐他国的工具──国防便产生了。
(一)古代国防:我国古代的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
1.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①代表作:《孙子兵法》: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候国之间连年征战,使国防观念迅速得到强化,虽然当时的诸子百家在政治和哲学主张方面各放异彩,但在国防方面却甚至一致。
形成了诸如“义战却不非战”、“非攻兼爱却不非诛”“足食足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富国强兵”“文武相济”、“尚战、善战、慎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对武备和国防的重视,而且国防思想已经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全面奠定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标志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在这个时期已经基本成熟。
在此基础上也形成较为完整的战争观,并提出了普遍的战争指导原则。
②进入隋唐五代时期,国防建设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全面整理兵书,初步形成古代军事学术体系。
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整理,形成了研究军事战略的“兵权谋”,研究战役、战术的“兵形势”,研究军事天文、气象的“兵阴阳”,研究兵器、装备的制造和运用技巧的“兵技巧”,共四大类,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军事学术体系。
另外,战略思想趋于成熟,战略防御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
③宋朝至清朝前期军事上进入冷、热兵器并用时代,因此,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上也有相当的发展。
宋仁宗时期开办“武学”后又推武举,为军队培养、选拔了大批军事人才,同时也繁荣了军事学术。
2.古代的兵制:我国古代的兵制建设主要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等内容。
①军事领导体制上:◆夏、商、西周时期,一般由国王亲自掌握和指挥,没有形成专门的军事领导机构。
结合我国近代史发展,谈谈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启示。
问:结合我国近代史发展,谈谈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启示。
中国近代的国防充溢着孱弱、破败和屈侮的。
上溯至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坚船利炮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国门,将殖民主义根植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面前,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却执意奉行“居安思奢”,“卖国求荣”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
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孙子则更直接地指出: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富国是强兵之本,强兵之急。
这一观点抓住了国防强大的根本所在。
我国古代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王朝,无不强调富国强兵。
秦以后的汉、唐、明、清各代前期国防的强盛,都是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结果;与此相反,以上各朝代的衰败,也都由于经济的衰落导致政治腐败和国防孱弱所至。
无数历史史实证明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二、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良好的政治是固国强兵的根本。
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史,不难发现,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
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修政治,明法度,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国防日渐强大,为吞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唐初建之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制度,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很快成为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
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无不因为政治腐败导致国防虚弱。
唐朝中期以后,两宋乃至晚清都是如此。
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翻开几千年的国防史,人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是巩固、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就颓败。
晚清时期,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火”。
试论中国国防的历史
试论中国国防的历史2011级历史系10110170203 冯丹阳国防是一种历史现象,它随着国家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
简单地讲,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为了保卫自己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所采取的以军事为主体,包括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一切措施的总和。
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古国,我国的国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风起云涌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既有过文武相济、富国强兵的成功经验,也曾有武备废弛、“有国无防”的惨痛教训,是非成败历历在目,共同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国防历史画卷。
中国的国防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国防史(公元前21世纪—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近代国防史(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和现当代国防史(新中国成立—现在)。
中国古代国防史这阶段朝代几经变更,国防也随之不断变化,大体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国防、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的国防以及五代十国至清朝鸦片战争前夕的国防。
,夏商周实行兵农合一自己制,秦的兵役制和汉的募兵制,到唐朝时的府兵制.在国防工程上,伟大的万里长城,就是我国古代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而修建的巨大工程,先后经历八个诸侯国和十多各王朝的构建,到明朝时才具现在的规模.另外,我国少数民族也在东北修建称为边保线长城。
为了加固边防,我国古代一般采用从内地迁徙居民到边疆垦荒和利用戍边军队屯田等办法,其实质实在经济上使游牧民族向农业转化,以消除动荡因素,利于汉族的长期居守.始于明代的海防建设对抗击倭寇的侵扰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近代国防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屡受侵略、受尽屈辱的历史。
弱国无国防,落后的自然经济加上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使旧中国在面对强有力的外敌入侵时显得苍白无力。
在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为五次,即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简述我国近代国防历史
简述我国近代国防历史
我国近代国防历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是古代国防向近代国防的转折点。
在此之后,中国面临了外国的侵略和压迫,国防形势日益严峻。
以下是我国近代国防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阶段:
1. 洋务运动:这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间的一次自强运动,旨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其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2. 甲午战争:1894年至1895年中日之间的战争,也称为甲午海战,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海上武装冲突。
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3. 抗日战争:1931年至1945年,中国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最终赢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的国防建设和民族独立具有重要意义。
4.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建设,发展了现代化的军事力量,包括陆、海、空三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等。
同时,还进行了多次军事改革,以提高国防实力和应对未来战争的能力。
我国近代国防历史是一部充满挑战和奋斗的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为保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近代国防、现代国防特征
• 中国 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没有 一个主权属于中国的港口,中国人民倍 受外敌凌辱。此时的中国陷入了半封建 半殖民地的深渊之中。
1.落后就要挨打
名称 第一次鸦 片战争 第二次鸦 片战争
中法战争
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
时间
1840.6--1842.8
1856.10--1860.10
1883.12--1885.6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2)军事领导机构的设立 (3)因势采用的兵役制度 (4)实边固边的边防政策 (5)重视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
2.秦、汉以来的国防史 2.1、征服匈奴通西域。 2.2、吐蕃受封及对西藏的治理。 2.3、开发西南,建“海上丝绸之路”。 2.4、巩固东北边陲。 2.5、军事理论进一步发展。
秋
末
步 、车战
骑射
各历史时期的军制和战争——先秦时期
步(车)、骑、舟各兵种出现,奠定了冷 兵器时代作战的基本方式。
1.先秦时期的国防
炎黄文明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
2.古代国防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
(1)国家军队:千乘之国 (2)领导体制:武将带兵 (3)兵役制度:征兵制 (4)国防工程:长城修筑 (5)国防思想:富国强兵
(一)我国古代国防
战争-----------军队-----------国防
我国古代国防始于公元前21世纪第一个奴 隶制国家夏朝,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而终 止,历经数千年。
1.古代国防的建立
(夏、商、西周时期)
(1)军队建立:王室卫队 (2)领导体制:贵族大臣带兵 (3)兵役制度:民军制 (4)国防工程:修城
(一)国防的基本类型
1、扩张型 实行霸权主义政策 2、自卫型 以防止外敌入侵为目的 3、联盟型 以结盟的形式联合他国进行防卫 4、中立型 坚持和平中立
我国近代国防总结的特点
我国近代国防总结的特点我国近代国防的特点总结如下:1. 近代中国的国防观念逐渐成熟。
在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战争等历史事件中,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国防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逐步实现,中国人民对国防的认识更加深入,形成了强烈的国防观念。
2. 近代国防建设由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转变。
在近代中国,由于列强的侵略和割据,国防一直处于被动防御状态。
但是,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主动防御的国防战略,提出了“国防现代化”的口号,不断推进国防科技和军事现代化建设。
3. 近代国防建设注重联合防御。
在近代中国,由于列强的联合侵略,国防力量往往相互对抗。
但是,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联合防御,建立和发展国家间的军事合作关系,增强了国防力量的合作和对抗能力。
4. 近代国防建设注重人才培养。
在近代中国,由于军事技术较为落后,国防力量主要由士兵和将领组成。
但是,随着国防现代化的推进,中国人民注重人才培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国防人才。
5. 近代国防建设注重防御与反击相结合。
在近代中国,由于列强的侵略和割据,国防力量往往只能进行被动防御。
但是,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防御与反击相结合,进行主动进攻和反击,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胜利。
我国近代国防的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拓展。
首先,近代国防观念逐渐成熟,形成了强烈的国防观念;其次,国防建设由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转变,不断推进国防科技和军事现代化建设;第三,注重联合防御,建立和发展国家间的军事合作关系;第四,注重人才培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第五,注重防御与反击相结合,进行主动进攻和反击,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胜利。
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国近代国防建设的历程和成就,也为现代国防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我国近代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我国近代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我国近代国防历史是中国社会经历动荡和变革的重要时期,包括战乱、侵略、解放等多个阶段。
这段历史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1.坚定的国家独立和尊严意识:近代历史中,中国屡次遭受外来侵略和割地赔款。
这使得我们对国家独立和尊严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国防实力与综合国力的关系:近代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独立、安全和发展需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
发展经济、科技、文化等综合国力是保障国防安全的基础。
3.自主创新和军事技术的重要性:近代历史中,我国曾遭受先进武器装备的侵略。
因此,自主创新和发展先进军事技术对于确保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4.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虽然我国曾经历战乱,但我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
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维护和平,有助于国家长治久安。
5.强调国防教育和全民参与:近代历史中,国防教育和全民参与国防建设的观念逐渐树立。
全社会对国防的关注和支持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必要条件。
6.紧密团结的民族精神:面对外来侵略,我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
这一精神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7.防范意识和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近代历史中,我国曾多次经历战乱和危机,这使得我们更加强调防范意识和危机管理的能力。
8.发展军民融合和综合国力:近代历史中,强调军民融合,促进军事实力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
综合国力的发展是国防安全的有力支撑。
通过对近代国防历史的深刻反思,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国防安全的紧迫性和复杂性。
同时,这段历史也强调了和平发展、自主创新、全社会参与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简述中国国防的发展历史及其启示
简述中国国防的发展历史及其启示中国国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封建社会时期,战争是统治者之间争夺权力的常态。
战争往往以农民起义为导火索,统治阶级在面对内外敌人时不得不组织军队进行防御和进攻。
在这个时期,中国主要依赖于农民的战斗力和兵民合一的战略来维护国家安全。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国防逐渐演变。
中国古代的兵器和战争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战争策略也日臻完善。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如孙子、吴起、诸葛亮等都为中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个时期,中国国防主要以陆军为主力,辅以水军和骑兵。
近代以来,中国国防面临了更加复杂的挑战。
在19世纪末的鸦片战争中,中国军队面对着西方列强强大的武装力量。
这使得中国政府意识到必须进行现代化的军队改革。
康有为、李鸿章等改革派提出了军事现代化的思想,并积极引进西方的武器和战术。
然而,这些改革的推动者并未能完全实现他们的愿望,中国在20世纪初的战争中仍然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国防又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毛泽东提出了“军民合一”的思想,通过人民战争的理论和实践,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中国国防逐步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等各个军种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中国国防发展的启示中国国防发展历程中的一些重要启示对今后的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中国国防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历史上,军队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人民的支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关键。
因此,中国国防建设必须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加强军民融合,做到军民一家,共同完成国家安全任务。
其次,中国国防建设要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协调。
中国国防不仅仅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更是为了促进国家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
因此,中国国防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国家现代化进程,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军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最后,中国国防建设要注重国际合作和和平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不结盟政策。
中国近代国防
中国近代国防中国近代的国防充溢着孱弱、破败和屈侮的。
上溯至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坚船利炮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国门,将殖民主义根植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面前,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却执意奉行“居安思奢”,“卖国求荣”的国防指导思想;“以军压民”,“贫国臃兵”的国防建设思想;“愚兵牧民”,“莫谈国事”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败”,“攘外必先安内”的国防斗争策略。
结果导致有国无军,有国无防。
导致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惨遭蹂躏和屠杀。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带来了民族独立的曙光。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0多年的武装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共上的“三座大山”。
1949年10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国防开始进人了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
这边是近代国防的基本概括。
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定鼎中原。
自顺治开始,经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五代,经历了177年,是清朝的兴盛时期。
但是经过“康乾盛世”之后,政治日趋腐败,国防日益虚弱。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殖民势力大举入侵,从此清王朝一蹶不振,每况愈下,有国无防,内乱外患不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朝初期统治者还注重海防建设。
在同国内割据势力的斗争中,制止了分裂,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与外部侵略势力的斗争中,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建立了一个空前统一、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国家。
但从道光年间开始,朝政日益腐败,防务日渐废弛。
特别是袁世凯在《军政司试办章程折》中说:“中国军政废弛,匪伊朝夕。
其弊端之尤著者,在于营制不一,操法不齐,器械参差,号令歧异。
为将者不习谋略,为兵者半属惰游。
平时而心志不相浮,临阵而臂指不相使,聚同乌合,散如瓦解”。
清军的精华北洋水师也是“日久玩生,弃兵于操驾事宜全不练习,遇敌之时雇佣舵工,名为舟师,不谙水务”。
边防废弛,海防要塞火炮年久失修,技术性能落后,炮弹威力甚小且不能及远。
从近代国防看中国落后的原因
摘要: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百年来,中国饱受列强侵略。
据统计,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的战争高达数千次,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
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将从中国近代国防来简述中国屡遭侵略的原因。
关键词:武器装备、人员组成及其素质、军事思想、兵员和给养的运输、海防、战争带来的影响一、武器装备明清以来,中国一步步落后于世界。
当西方正经历划时代的工业革命时,中国还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视西方先进技术为奇技淫巧。
据历史记载,中国曾在明朝后期和清朝康熙年间大力发展火炮,中国陆军一度成为当时世界第一。
但是,自康熙之后,中国停止了对火枪和火炮的开发,道光年间使用的火炮仍然是一百多年前研制的红夷大炮,早已落后于世界潮流。
从射速看,由于红夷炮铸造技术水平所限,需要在发射后进行长时间冷却,因此平均每6分钟可以发射一发,按照此战斗射速最多可发射一小时。
也就是说,一次作战顶多打出去10发炮弹。
据记载,在虎门之战中只要清军炮台炮一发不中,则准备第二发时英军的舰艇早已退到清军火炮射程之外了。
从火炮铸造技术上讲,由于钢铁铸造技术较差,材料冶炼纯度低,泥模铸造的铁炮中间充满孔洞和砂眼,最大的孔洞甚至可以放一碗水。
拙劣的造炮技术首先会造成发射中火炮炸膛。
据记载,在1835年9月虎门炮台的一次例行演练中,就有6门火炮因炸膛损坏。
同年,在虎门炮台新服役的59门火炮中,就有13门炸膛或损坏,占总数的22%。
清军火炮为了防止铸造技术差导致炸膛,不得不加大炮壁厚度,其炮壁厚度是英军火炮的近2倍。
由于铸造技术差,清军红夷炮的炮管也不能做的太长,平均倍径大概在14.55左右,炮管短,一方面限制了出口初速,导致火炮射程较近,另一方面也削弱了火炮的杀伤力。
在步兵武器装备方面,中国也明显处于劣势,当西方各国军队已普遍装备火枪时,清军仍手握长枪大剑。
在热兵器时代,清军显然是要被淘汰的。
二、人员组成及其素质清军入关后,由于八旗兵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全国防卫的需要,于是成立汉八旗和蒙古八旗。
我国近代国防(1)
• “轻器”还只是军队建设观念中的一个方面,与之相对应 的则是“贱武”。虽然满族生长于白山黑水之间,是一 个以狩猎和畜牧为生的“马上民族”,勇武而好战,比起 汉民族拥有更多尚武精神。但在入主中原后,随着满族的 “汉化”,再加上承平日久,其原有的崇尚武力的民族品 质渐渐消蚀,军队由中心渐渐滑向社会的边缘。
传统国防战略文化观 念和架构是“天朝上国” 的世界观和藩属朝贡体制, 强调“天子守在四夷”、 “藩篱屏障”。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列强把侵略的锋芒转向清朝的周 边藩属国,这使清王朝的周边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1865年,沙俄出兵进攻中亚的城邦国家浩罕汗国,强迫 其解除与清廷的藩属关系。 1865年,浩罕汗国的阿古柏率兵在英国与土耳其的支持 下,入侵新疆,建立分裂政权。 1871年,沙俄出兵侵占伊犁。 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制造“台湾事件”。 1879年,日本出兵占领原属清王朝属国的琉球王国,改 为冲绳县。与此同时,清廷也面临着普遍的边疆危机。
在“鲸吞蚕食,虎踞狼食” 的残酷现实面前,清王朝的国 防战略文化观念在强调“自卫” 的同时,仍然居留于“藩篱屏 障”。“台湾事件”之后,清 廷内外臣工展开了长达七个月 的“海防议”。
甲午战后,面对更加剧烈的边防危 机与民 族危机,以康有为为首的维 新派人士多次上书,建议改省为道, 编练新式陆军甲午战后中国海口几乎 尽为外国占有的现状,使得维护海权 成为人们的共识。
1883.12--1885.6
1894.7--1895.4 1900.6--1901.9
法国
日本 俄、美、英、 法、日、意、 德、奥
签订《中法新约》
《马关条约》、割地、赔款 及日本占领台湾 《辛丑条约》签订,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国防中国近代的国防充溢着孱弱、破败和屈侮的。
上溯至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坚船利炮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国门,将殖民主义根植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面前,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却执意奉行“居安思奢”,“卖国求荣”的国防指导思想;“以军压民”,“贫国臃兵”的国防建设思想;“愚兵牧民”,“莫谈国事”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败”,“攘外必先安内”的国防斗争策略。
结果导致有国无军,有国无防。
导致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惨遭蹂躏和屠杀。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带来了民族独立的曙光。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0多年的武装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共上的“三座大山”。
1949年10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国防开始进人了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
这边是近代国防的基本概括。
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定鼎中原。
自顺治开始,经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五代,经历了177年,是清朝的兴盛时期。
但是经过“康乾盛世”之后,政治日趋腐败,国防日益虚弱。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殖民势力大举入侵,从此清王朝一蹶不振,每况愈下,有国无防,内乱外患不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朝初期统治者还注重海防建设。
在同国内割据势力的斗争中,制止了分裂,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与外部侵略势力的斗争中,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建立了一个空前统一、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国家。
但从道光年间开始,朝政日益腐败,防务日渐废弛。
特别是袁世凯在《军政司试办章程折》中说:“中国军政废弛,匪伊朝夕。
其弊端之尤著者,在于营制不一,操法不齐,器械参差,号令歧异。
为将者不习谋略,为兵者半属惰游。
平时而心志不相浮,临阵而臂指不相使,聚同乌合,散如瓦解”。
清军的精华北洋水师也是“日久玩生,弃兵于操驾事宜全不练习,遇敌之时雇佣舵工,名为舟师,不谙水务”。
边防废弛,海防要塞火炮年久失修,技术性能落后,炮弹威力甚小且不能及远。
西方殖民者趁虚而人,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的领土香港、澳门、台湾、澎湖为英、葡、日所占,东北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西北今国界以外为沙俄所占,帕米尔为俄、英瓜分。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70多年间,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了几百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近160万平方千米,共赔款2700万元,白银7亿多两。
如把利息计算进去,仅《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庚子赔款”本息就达9.8亿多两白银。
当时在中国1.8万多千米的海岸线上,竟找不到一个中国自已享有主权的港口。
国家有海无防,有边不固,绝大部分中国领土成了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俄国在长城以北;英国在长江流域;日本在台湾、福建;德国在山东;法国在云南。
中华民族的国土被踩踏蹂躏支离破碎。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并没有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
帝国主义扶植各派军阀为自己的代理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各派军阀争权夺利,混战不已,中国依然是有边不固,有海无防。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为维护其在华利益,纷纷扶植自己的代理人。
先是袁世凯称帝,后有张勋复辟,各派军阀以帝国主义为靠山,割据称雄,混战不休。
直、皖、奉三大派系军阀先后窃据中央政权,贿选国会议员和总统,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
“二十一条”的签订和“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充分暴露出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进一步瓜分的命运,从而激起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决心和勇气。
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新阶段。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把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斗争推向新的阶段,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自觉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一味妥协退让,出卖民族利益,使东北大片国土迅速沦陷。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肩负着民族的希望,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取得了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抗击外敌侵略的完全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全的建设环境。
但蒋介石背信弃义,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经过4年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打倒了蒋介石,从此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有国无防的屈辱历史。
这就是中国近代的国防概况,从有国无防,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第一次取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的胜利。
中国近代的国防,从屈辱到扬眉吐气。
最不可或缺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到的人民军队下。
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能取得对内反封建,对外反殖民的最后胜利。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知荣辱,知国防,知历史,讲祖国命运和自己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样才能,推动国家发展,军队力量强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所以了解中国近代国防史,作为屈辱的镜鉴,以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尽忠报国。
二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因为他们看到了蕴藏在东方这条巨龙所潜在巨大能量,看到了中国和她孕育的人民在古代的辉煌,在90年代创造的奇迹!中华儿女都在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拼搏着,我们向往幸福,我们渴望富足,我们也不会忘记中国在近代所遭受的巨大屈辱和损失,这是我们的痛,也是我们奋斗的动力!!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导致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从此"天朝大国"的大门顿开,陷入了一个又一个国防危机,中华民族步入了漫漫长夜。
开始了一部充满屈辱、辛酸和悲壮的近代中国的国防史。
随着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越来越深,沿江、沿海到处是被强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和租界,中国的各项交通事业全为列强所垄断,国内到处可见外国驻军,整个中国被划分成几个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彻彻底底成为有国无防的国度,终日在风雨中飘摇。
在推翻封建帝制之后,不幸又遭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的军阀混战,社会遭到更大的破坏!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惨痛的灾难!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这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的主权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国土被割让、大批战后赔款付出,使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苦难!历史是一面镜子。
中国近现代史的沉痛教训告诉我们,国防以经济基础作为后盾,强兵必先富国,两者应当协调发展。
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
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
因此,我们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历史还启示我们,国防服从于政治,服务于政治,国防与政治密切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巩固--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修政治,明法度,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国防日渐强大,为并吞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唐初建之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制度,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很快成为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无不因为政治腐败导致国防虚弱.唐朝中期以后,两宋乃至于晚清都是如此。
历史也清楚的告诉我们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国防史,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清王朝晚期,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火"。
对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反侵略斗争,实行镇压的方针,最终造成屡战屡败,割地赔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组织下,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充分动员和组织人民,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击侵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因此为了在伟大的新时期,我们更应该去努力维护我们的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与那些企图分裂我们伟大祖国的敌人做最坚决的斗争!!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科技进步是国防强盛的重要力量!国防建设历来是世界各国先进技术竞争的主要领域。
"先进的武器毕竟是重要的,科学技术是不能忽视的"。
国防科技领域,要重点研究开发一些关键技术。
掌握这些技术,是实现我国新时期军事战略的需要,也是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实行积极防御,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是我军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
围绕这个方针,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要千方百计把我军的武器装备搞上去。
综上可知,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落后就要挨打!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扎实掌握专业技能,把自己努力培养成有用之人,在步入社会之后,为我们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科技的进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话建设,为我国国防的强盛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终身!三我国的国防历史源远流长,也经历了无数个强盛与衰落的交替。
唐朝圣世。
我国的国防建设已经相当完备,在几次对外的战争中我们到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并且保障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我国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
这个时期,中国的各住人民不惜流血牺牲。
不断维护祖国的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使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中国近代的国防。
西方列强抓住了我国:“国防不固,军队不精”这一致命的弱点。
开始了对我国的赤裸裸的侵略。
到抗日战争得结束。
近20多个国家先后侵略我国。
侵略者踏遍了我国的大部分国土。
掠走了我国大量的钱财。
屠杀了我国大量的同胞,参与了损害我国主权的罪恶行动,使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蒙受了巨大的屈辱和损失。
直到1937年的抗日战争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取得了抗日占这个胜利。
在敌后歼灭了大量的日军。
解放了近百万平房千米的领土和1.25亿的人口。
在解放战争中先后歼灭了国民党的800余万的人。
终于把日本侵略者和美将帝国主义驱逐出了中国。
从而永远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为所欲为。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得到了解放。
一个独立的.人民民主的新中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