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基本性状
土壤的性状
![土壤的性状](https://img.taocdn.com/s3/m/83e72a1ac281e53a5802ffbb.png)
土壤的类型
沙土类土壤:疏松,不易粘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
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黏土类土壤:质地粘重,湿时粘,干时硬。
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壤土类土壤:不太疏松,也不太粘。
通气,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植物与土壤的关系
土壤必须保持一定的养分、水分和空气,才能保证植物的良好生长。
如果土壤缺乏养分和空气,或者水分太多和太少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土壤颗粒物的粗细比例不同,也会影响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数量,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砂土通气性能好,但保持水的性能很差,容易使植物缺水;粘土保持水的性能很好,但容易积水,透气性能差,这样回使植物根系腐烂;壤土中砂粒和粘粒比例适中,土壤通气和保持水分性能都很好,有利于植物的良好生长。
土壤的性状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那么植物是否也会影响土壤性状?
植物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颗粒紧紧地粘接在一起,植物的树冠或茎叶可以减缓雨水直接冲击土壤,大大减轻了土壤的流失。
而裸露的地面没有植物的保护,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现象往往与人们滥砍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密切相关,因此这些行为必须加以制止。
史上最完整土壤知识
![史上最完整土壤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9cfdbdc89eb172dec63b705.png)
史上最完整土壤知识(一)土壤及其性状1、土壤的概念: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指出:“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这个定义正确地表示了土壤的基本功能和特性。
土壤之所以能生长绿色植物,是由于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性质——肥力。
土壤这种特殊本质,就是土壤区别于其它任何事物的依据。
土壤肥力虽与土壤物质组成有联系,但主要受土壤性状的影响。
2、土壤的主要性状(1)土壤质地:土壤的泥砂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直径小于0.01毫米的土粒称泥;直径为1—0.01毫米的土粒称砂;直径大于1毫米的土粒称砾石。
根据土壤质地不同将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和壤质土。
①砂土:这类土壤含砂粒在80%以上,土粒间大孔隙多,土壤容积比重在1.4—1.7克/厘米3之间,因此,土壤昼夜温差大,通透性好,有机质矿质化快,易耕作,但保水保肥能力差,遇水易板结,肥力一般较低。
种植作物要增施有机肥和少量多次地勤追化肥。
②粘土:这种土壤含泥粒在60%以上,土壤比重在2.6—2.7克/厘米3之间。
土壤硬度大,粘着性、粘结性和可塑性都强,故适耕性差。
土壤保水保肥力强,潜在肥力较高。
但土紧难耕,土温低,肥效不易发挥。
因此,水田要注意管水,提高泥温,多施腐熟性有机肥和热性化肥。
③壤土:这种土壤泥砂比例适中,一般砂粘占40—55%,粘(泥)粒占45—60%。
土壤容重1.1—1.4克/厘米3之间。
质地轻松,通气透水,保水保肥力强,耕作爽犁。
因此,它是水、肥、气、热协调的优质土壤。
(2)土壤结构:土壤形成团聚体的性能,称为土壤的结构性。
凡土粒胶结成直径为1—10毫米的团粒状土壤结构,称为团粒结构。
这是土壤结构中最好的一种。
其形成条件有两个:一是胶结物质。
土壤中的胶结物质最主要是粘粒,新形成的腐殖质和微生物的菌丝及分泌物。
这些物质与钙胶结在一起,就形成了具有多孔性和养分丰富、不易被水泡散的水稳性团粒状土壤结构。
因此,增施钙质肥料(石灰、石膏)有利团粒结构形成。
二是外力挤压作用。
第三节云南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利用
![第三节云南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92c78ad784254b35eefd34d5.png)
第三节云南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利用一、铁铝土纲1、砖红壤1—1云南省昔称“准砖红壤”或“砖红壤性土”在云南省南缘的前各个地州分布有1004.21万亩(66.9万公顷,6694.7km2,占全省土壤面积的1.96%)从北纬21°09'~25°,东经105°~97°37'之间,最低至河口,最高分布至西双版纳、临沧海拔800米内。
1—2主要理化性状土壤硅铝率1.49~1.92,PH4.8~5.6,CEC 9-16me/100g土,土体中Ca-P,Mg-P含量低,Fe-P 和K相对并不缺乏。
B,Mo,Zn普遍较缺。
在热带雨林植被下,土壤腐殖质始终保持在4%左右(大勐龙)腐殖酸中富里酸比例较大。
A层,AB层生物活动较频繁,多孔隙,蚁穴蚯蚓穴,B层粘粒相对累积。
1—3农业利用砖红壤及其农业生态条件,是国内最适宜大面积发展橡胶等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云南省的专红壤是国家第二大橡胶基地的土壤基础,1987年底植胶175万亩,占砖红壤总面积的17.42%;此外砖红壤地区也十分适宜香料(依兰、香荚兰)、咖啡、可可、油棕、蔓芙木等种植,还有热带花卉,名贵水果如芒果,香蕉,菠萝,油梨,人生果,榴莲,荔枝和多种热带珍稀连生硬木栽培。
当前存在问题是水土流失,在香蕉园,随树龄增长,林内郁闭度上升,林厂、野生植被和早期种植的人工覆盖作物逐渐衰退,覆盖率降低。
此外有机质偏低,有板结现象的土壤应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结合深耕压青,提高有机质含量。
2、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或砖红壤化红壤)2—1面积与分布云南省赤红壤面积7729.56万亩,占全省土地面积14.63%,全省十八个土类中,面积仅次于红壤,居第二位。
全省南部几个地州(曲靖、玉溪、红河、思茅、版纳、文山、保山、德宏、临沧)都有分布,思茅面积最大,大部分赤红壤分布在北纬24°以南哀牢山以西赤红壤分布向北推移,在滇西南赤红壤分布可到北纬25度以北。
第3章土壤的基本性状1物理性质
![第3章土壤的基本性状1物理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685003dabe1e650e52ea99e9.png)
粘 结 性 极 粘结性极弱 粘着性、粘
塑性
弱
结性消失
耕作 阻力
大
小
大
大
大
小
耕作 质量
硬土块不 散碎
易散碎,成 小块
不散碎, 成大块土
不散碎, 成大块土 易粘农具
泥泞状浓泥 浆
稀泥浆
宜耕 性
不宜
宜旱地耕作
不宜
不宜
不宜 宜水田耕作
土壤结持状态
土壤水分
干
湿
稠浆状
浆状
松疏
浓浆
薄浆
坚固
可塑
可塑
脆 软 (无粘着性) (有粘着性)
2)非毛管孔隙:毛管水不能占据的大孔隙。孔径 大于0.1mm以上,难于保持水分,主要是透水通气 和贮存空气的场所。其数量用非毛管孔隙度表示。
3、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之和为总 孔隙度。
旱地土壤:良好的土壤耕层总孔隙度一般为50%60%,非毛管孔隙度 > 10%,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 隙比为2~4:1。
组分 赤铁矿 磁铁矿 三水铝石 高岭石 蒙皂石 伊利石 腐殖质
密度 4.90-5.30 5.03-5.18 2.30-2.40 2.61-2.68 2.53-2.74 2.60-2.90 1.40-1.80
表 一种森林土壤表层各级土粒的比重
粒径(mm) 全土样 0.1-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一、土壤结持性(consistence) 概念:在不同含水量时土粒在外力作用下表现的可 移动性,它是不同含水量下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 塑性等的综合表现。
1. 土壤粘结性(cohesiveness)
指土粒之间通过各种引力作用引互粘合的性能。
土壤性状及施肥
![土壤性状及施肥](https://img.taocdn.com/s3/m/b858911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1.png)
土壤性状及施肥(一)土壤及其性状1、土壤的概念: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指出:“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这个定义正确地表示了土壤的基本功能和特性。
土壤之所以能生长绿色植物,是由于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性质——肥力。
土壤这种特殊本质,就是土壤区别于其它任何事物的依据。
土壤肥力虽与土壤物质组成有联系,但主要受土壤性状的影响。
2、土壤的主要性状(1)土壤质地:土壤的泥砂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直径小于0.01毫米的土粒称泥;直径为1—0.01毫米的土粒称砂;直径大于1毫米的土粒称砾石。
根据土壤质地不同将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和壤质土。
①砂土:这类土壤含砂粒在80%以上,土粒间大孔隙多,土壤容积比重在1.4—1.7克/厘米3之间,因此,土壤昼夜温差大,通透性好,有机质矿质化快,易耕作,但保水保肥能力差,遇水易板结,肥力一般较低。
种植作物要增施有机肥和少量多次地勤追化肥。
②粘土:这种土壤含泥粒在60%以上,土壤比重在2.6—2.7克/厘米3之间。
土壤硬度大,粘着性、粘结性和可塑性都强,故适耕性差。
土壤保水保肥力强,潜在肥力较高。
但土紧难耕,土温低,肥效不易发挥。
因此,水田要注意管水,提高泥温,多施腐熟性有机肥和热性化肥。
③壤土:这种土壤泥砂比例适中,一般砂粘占40—55%,粘(泥)粒占45—60%。
土壤容重1.1—1.4克/厘米3之间。
质地轻松,通气透水,保水保肥力强,耕作爽犁。
因此,它是水、肥、气、热协调的优质土壤。
(2)土壤结构:土壤形成团聚体的性能,称为土壤的结构性。
凡土粒胶结成直径为1—10毫米的团粒状土壤结构,称为团粒结构。
这是土壤结构中最好的一种。
其形成条件有两个:一是胶结物质。
土壤中的胶结物质最主要是粘粒,新形成的腐殖质和微生物的菌丝及分泌物。
这些物质与钙胶结在一起,就形成了具有多孔性和养分丰富、不易被水泡散的水稳性团粒状土壤结构。
因此,增施钙质肥料(石灰、石膏)有利团粒结构形成。
二是外力挤压作用。
土壤的生产性状
![土壤的生产性状](https://img.taocdn.com/s3/m/36cb936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d.png)
土壤的生产性状1. 引言土壤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土壤的生产性状对于优化农业管理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土壤的生产性状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土壤的物理性状2.1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主要包括砂、粉、黏三种颗粒的比例和结合状态。
不同的土壤质地对于作物生长和土壤保水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2.2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集合方式,包括状结、团结和块结三种形态。
合理的土壤结构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土壤通气排水,促进作物生长。
2.3 土壤密度土壤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直接影响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和根系生长空间。
高密度土壤容易产生板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3. 土壤的化学性状3.1 pH值土壤的pH值是指土壤中氢离子的浓度,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
不同作物对pH值有不同的适应性,调节土壤pH 值可以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3.2 有机质含量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是指有机物对土壤总质量的占比,由于有机质的分解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因此有机质含量是评估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3.3 养分含量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吸收和利用。
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基本营养元素的含量。
合理调节土壤养分含量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土壤的生物性状4.1 土壤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对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4.2 土壤动物土壤中生活着多种土壤动物,如蚯蚓、昆虫等。
这些动物对于土壤的疏松化、通气性和养分循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 土壤的生产性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土壤的生产性状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不同性状的土壤对农业生产具有不同的影响,如土壤质地和结构影响根系的生长和水分的供应,化学性状影响养分的供应,生物性状影响养分的循环和土壤肥力的维持。
6. 结论土壤的生产性状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754e6b53cf84b9d528ea7a6a.png)
黄土 土壤碱化层 土壤龟裂层 灌溉后土壤结壳
1.35~1.50 1.50~1.70 1.70~1.90 1.60~1.90
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土壤容重在1.14—1.26g/cm3之间比较适宜。
容重、孔隙度与土壤松紧程度关系
松紧程度 容重(g/cm3) 孔度(%)
最松 松 适合 稍紧 紧实
<1.0 1.0~1.14 1.14~1.26 1.26~1.30 >1.30
依次形成第二级、第三级……微团聚体,再经多次聚合,
最终成为大小形状不同的团粒结构体。因此,团粒结构不 仅孔度大,而且具有多级孔隙。
单个土粒 团聚体
微团粒
腐殖质
粉 粒
粉粒
砂粒
粘粒
砂粒
Ca2+
土粒
土粒
腐 殖 质
土粒
Fe2+
土粒
土粒
腐 殖 质 Fe3+
土粒
Al3+
其它结构体的形成
立方体型、条柱型、片状型结构体多由单粒直
团粒结构体的土壤肥力特点:
②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
大孔隙有充足的氧气供应,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旺 盛,有机质分解快;
小孔隙中有机质进行嫌气分解,速度慢而使养分
得以保存。
团粒结构体的土壤肥力特点: ③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壤热量状况;
④团粒结构降低了土粒间的粘着性、粘结性,减
少了耕作阻力,提高了耕作质量,土壤耕性好; ⑤有利于作物根系的伸展和生长;
4℃时水的密度为1g.cm-3,因此土粒密度(单位容积固 体土粒的干重)与土壤比重数值相等,但土壤比重无单位。
表 4-2
粒级(粒径毫米) 全土样 0.10~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0.001
土壤及其作物
![土壤及其作物](https://img.taocdn.com/s3/m/d59da1d2d5bbfd0a79567369.png)
人为肥力 潜在肥力 有效肥力
土壤各个肥力因素状况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水分Biblioteka 养分肥力 因素空气
温度
1
土壤水分状况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土壤水分按其受作用力的不同
土壤水分
束缚水 毛管水 重力水
2
土壤空气状况
• 一部份是由大气进入; • 一部份是由土壤中生物化学过程所产生。
土壤空气中:氧气含量<大气,而二氧化碳 的含量>大气;
• 这种迟效养分和速效养分在一定条件下能 够相互转化。
土壤中转化的两种情况
1、有机碳化合物的转化 通气良好时: 分解 • ①有机碳化合物 CO₂+H₂O+热量
通气不良时:
• ②有机碳化合物
分解
CO₂+热量(少量)
同时累积大量的有机酸(乙酸、丁酸)、甲烷、氢 等还原性物质,障碍作物生长发育。
2、土壤中氮素的转化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土粒间大孔隙多;
砂土 含砂粒在80%以上; 容积比重在1.4—1.7克/ 厘米3之间; 含泥粒在60%以上硬度 大,粘着性、粘结性和 可塑性都强,保水保肥 力强,潜在肥力较高;
根 据 土 壤 质 地 不 同
昼夜温差大,通透性 好,有机质矿质化快, 易耕作,但保水保肥 能力差,遇水易板结, 肥力一般较低
5、土壤缓冲性能
• 在土壤加入酸、碱物质后,土壤所具有的 抵抗土壤溶液酸化或碱化的能力,称为土 壤缓冲性能。 • 土壤胶体上代换性阳离子存在,对酸碱有 缓冲作用。
二、土壤肥力及其影响因素
• 土壤肥力:就是指土壤能够满足作物生长发 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而称之。
自然肥力
土壤肥力分为:
A、氨化作用 B、硝化作用 C、反硝化作用 D、生物夺氮作用
第3章土壤的基本性状-2化学性质
![第3章土壤的基本性状-2化学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15641441e518964bcf847c97.png)
酸性硫酸盐土 (海南岛三江东塞港)
3、交换性酸度与水解性酸度
交换性酸度:用过量的中性盐溶液与土壤作用。
水解性酸度:用碱性盐(醋酸盐)溶液与土壤作用。用 水解性酸度来确定石灰施用量。
三、土壤碱度 土壤碱性的来源:主要是钙、镁、钠的碳酸盐和 重碳酸盐,以及胶体表面吸附的交换性钠。 碳酸钙水解
Mg2+
Ca2+ H+
2
2 1
24.32
40.08 1.008
0.078
0.106 -
1.330
1.000 -
3
2 1
二、阳离子交换量
1 、概念:指在 pH7.0 时,土壤可能吸附的阳离
子最大量。单位为cmol/kg (厘摩尔/千克)。
2、矿物的阳离子交换量 3、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量(cmol/kg) 土壤胶体种类 腐殖质 蛭石 阳离子交换量 100-300 80-150
红壤(江西)
赤红壤(广东) 砖红壤(海南)
22.0
12.0 5.2
高岭石,伴有水云母、蛭石
高岭石,伴有水云母 高岭石,伴有三水铝石
CEC直接反映了土壤的保肥、供肥性能和缓冲能力。 > 20 cmol/kg的为保肥力强的土壤; 20-10 cmol/kg 的为保肥中等的土壤; < 10 cmol/kg的为保肥力弱的土壤。
2、影响植物病害:病原菌对pH有一定要求 马铃薯( pH5.0~5.5 )的疮痂病在 pH>6.5 时发 生,控制土壤pH可防病 树木苗圃立枯病(要保持土壤酸性)
六、土壤pH值的测定 1、酸碱混合指示剂(野外) 2、pH计(室内):玻璃-甘汞电极
水土比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经典实用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经典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9f99218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6f.png)
非活性孔隙(无效孔隙) < 0.002
> 1500
无效
毛管孔隙
0.002 ~ 0.02
150 ~ 1500
有效
通气孔隙
> 0.02
< 150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主要贮存空气
孔隙度
47.46%
24.51%
大小颗粒相互填 充是土壤孔隙度 达到了最低值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2、对于大多数作物适宜的孔隙状况: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3、水平轴方向发达的扁平型结构体 主要类型:片状结构体; 土壤肥力特点:结构体内部紧实,多为非活性 孔隙,有效水少且通气不良,不利于扎根;结 构体间裂隙太大,通气虽好,但易漏水、漏肥;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不良结构体: 块状、核状、柱状、棱柱状和 片状结构体总孔隙度小,主要是小的非活性孔 隙,结构体之间大的通气孔隙,往往成为漏水 漏肥的通道。植物根系很难穿扎,干裂时常扯 断根系。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二)结构体类型及特性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根据结构体的形态、大小以及与土壤肥力的 关系划分为如下类型: 1、长、宽、高三轴平均发展的似立方体型结构体 主要类型:块状结构体和核状结构体;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2、垂直轴方向发达的条柱型结构体 主要类型:柱状结构体和棱柱状结构体; 土壤肥力特点:结构体内部紧实,孔隙小而少, 通气不良,根系难以伸入;结构体间易形成大 的垂直裂隙,成为水、肥下渗通道,造成跑水、 跑肥;
密度(克/厘米 3) 2.62 2.66 2.66 2.62 2.59 2.59
常用土壤密度值:
2.65克/厘米3。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2、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干质
土壤的基本性状物理性
![土壤的基本性状物理性](https://img.taocdn.com/s3/m/848316b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6.png)
4、外力作用 ①根系与掘土动物在土壤中活动 ②干湿交替与冻融交替 ③耕作等土壤管理措施。
第16页/共24页
五、土壤结构性评价和管理
良好结构创造了良好的作物生长环境,但良好结构并不易形成也不易保持,大 雨漫灌,土壤压板,有机质减少等都造成结构破坏,所以不良结构需改良,常 见措施有: (一)合理的土壤耕作 (二)合理轮作与间套种; (三)改良土壤酸碱性质 (四)增施有机肥料 (五)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 有天然和合成改良剂两类,都具很好效果
第12页/共24页
(四)土壤结构形成
土壤结构体形成大体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原生土粒(分散的单个土粒)黏结形成为初级的次生土粒(复 粒)或较大的土体; 第二个阶段则是由初级的复粒在各种胶结物的作用下进行团聚或由土粒粘结 成的土体沿一定方向破裂而成。 重点介绍几个作用:
第13页/共24页
1、凝聚作用 单个细小土粒是胶体,它们相互碰撞时,当电荷斥力小于分子 引力时就相互碰撞凝聚在一起。促胶粒发生凝聚作用的措施如下: (1)改变土壤中交换性阳离子种类 各类交换性阳离子离子对胶体的凝聚力大小顺序是Fe3+>Al3+>H+>Ca2+> Mg2+>NH4+>K+>Na+ (2)增加电介质浓度 农业生产中采用耕翻晒田,冻垡等措施提高土壤电介 质浓度,促使粉粒相互凝聚形成团粒微团粒结构。 (3)土壤中加入多价阳离子促进不可逆凝聚作用的进行
第14页/共24页
2、水膜的粘结作用 粘粒表面一般带负电,可以吸引极性水分子,使土定向排列成水膜,即粘 粒—水膜—粘粒连接在一起。 3、胶结剂的胶结作用 促进形成结构的胶结剂三类: <1>无机胶体 铁、铝、锰氧化物和二氧化硅等,它们以胶膜状包破于土粒 表面失水,把土粒胶结在一起,通过脱水形成具有水稳性的结构。一般形成 不良结构体。 <2>粘粒 本身是形成结构的物质基础又是胶结剂。 <3>有机物质 它们与粘粒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物,促进团粒结构形成, 且稳定性强。
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
![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57495a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5.png)
形成机制
沉积作用的形成机制包括流水沉积、风力沉积、冰川沉 积等。流水沉积是地表径流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的物质由 于流速减缓而沉积下来;风力沉积是风力搬运的物质在 风速降低或遇到障碍物时沉积下来;冰川沉积是冰川在 融化过程中携带的物质沉积下来。
防治策略以减轻侵蚀沉积危害
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增加地表植被 覆盖,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
随着水分含量的变化,土壤颜色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例如,干燥时土壤颜色可 能变浅,湿润时则可能变深。
水分含量对质地的影响
水分含量会影响土壤的粘性和可塑性。在干燥条件下,土壤粘性减弱,易于松 散;而在湿润条件下,土壤粘性增强,易于塑成各种形状。同时,水分含量还 会影响土壤的硬度和结实度。
土壤表面形态与结
土壤剖面从地表垂直向下的深度,通常 根据土壤形成过程和特性进行划分。
VS
层次划分依据
主要依据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松紧 度、根系分布等变化进行划分。
各层次颜色、质地变化规律
颜色变化
随着深度增加,土壤颜色可能逐渐变深,反 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
质地变化
土壤质地在不同层次中可能存在差异,如表 层土壤质地较细,深层土壤质地较粗。
推动土壤保护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 实现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THANKS.
植物根系、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对土壤表面形态有显著影响,如根系的穿插、动物的挖掘和微生 物的分解作用。
生物活动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生物活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和稳定性,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过度的生物活动也可 能导致土壤结构的破坏和退化。
剖面构造和层次划
03
分
第三章土壤的基本性状(物理性)
![第三章土壤的基本性状(物理性)](https://img.taocdn.com/s3/m/118bd5062f60ddccdb38a005.png)
耕 作 质 量成 硬 土 块 成 小 土 块 成 大 土 垡成 大 土 垡成 浮 泥 浆 成 泥 浆 宜 耕 性 不 宜 宜 不 宜 不 宜 不 宜 宜 稻 田 耕 作
第二节
(一)土壤结构性的概念
土壤的结构性
通常所说的“土壤结构”实际包含两个方面,土壤结构性 和土壤结构体,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土粒相互黏结团 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聚合体称之为土壤结构体。土 壤结构性是指土体中土壤结构体的大小、类型、数量、品 质及其相互排列方式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的综合特性。它
表4- 6 土 壤 耕 性 与 土 壤 结 持 状 态
土 壤 水 分 干 燥 含 量 土 壤 结 持 坚 硬 状 态 具 有 固 体 性 质 , 不 主 要 性 状 能 捏 合 成 团 耕 作 阻 力大 湿 润 酥 软 潮 湿 可 塑 泞 湿 粘 韧 多 水 浓 泥 浆 极 多 水 薄 泥 浆
松 散 无 可 有 可 塑 成 浓 泥 浆 , 成 悬 浮 体 , 塑 性 , 易 有 可 塑 性 性 , 但 无 可 受 重 力 影 如 液 体 一 样 成 团 但 不 和 粘 着 性 粘 着 性 响 而 流 动 容 易 流 动 成 块 小 大 大 大 小
是土壤的重要物理性质
容重 孔隙度 %= ( 1- 比重 )× 100
(二)土壤结构体的类型
1、块状和核状结构体,农民称之为“坷垃”,土粒在长宽高三轴上,大体相等,边面 不明显,分大块状、块状和碎块状。表土中多见块状与碎块状。常出现于有机质缺乏 瘠薄而粘重的土壤,土壤过干过湿耕作最易形成块状结构。核状结构表面有褐色胶膜, 由石灰质铁质胶膜胶结而成,常出现于缺乏有机质的心、底土中,农民称之为“蒜瓣 土”。
基本数据。
<一>、计算孔隙度, <二>、判断土壤熟化程度 1.1~1.3较疏松,1.5以上紧实,
土地性状的名词解释
![土地性状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12e294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b.png)
土地性状的名词解释土地是人类的最基本资源之一,其性状与特征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土地性状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土地资源。
1.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的比例关系。
常见的土壤颗粒包括砂粒、粉粒和泥粒。
土壤质地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土壤的通气性、保水能力、肥力以及耕作难度。
粒径较大的砂土通气性好,但保水能力较差;粒径较小的粉土保水能力较好,但通气性较差;泥土的胶结性强,但通气性和保水能力都较好。
2. 土层厚度土层厚度是指从地表到岩石或者硬质地层的距离。
土层厚度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土壤的根系生长情况和水分滞留能力。
较深的土层有更多的容纳根系和贮存水分的空间,适宜农作物的生长;而较浅的土层则容易导致根系的受限和植物的干旱。
3. 水分条件水分条件是土地性状中最为重要且显著的特征之一。
它包括土壤含水量、水分渗透性和排水能力等因素。
土地的水分条件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过高的含水量可能导致根系窒息和病菌滋生;过低的含水量则导致植物脱水。
良好的水分渗透性和排水能力能够提供均衡的土壤湿度,使植物能够更好地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
4.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地中养分含量和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能力。
土地的肥力与其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密切相关。
高肥力土壤能够提供丰富的养分供植物吸收,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低肥力土壤则需要适量的施肥来满足植物的需求。
5. 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是指土壤溶液中的酸碱性程度,通常用pH值表示。
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都会影响植物的养分吸收和生长。
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性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在选择作物和调节土壤pH值时需要考虑植物的耐酸碱能力。
6. 土地坡度土地坡度是指土地的倾斜度,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土地坡度的不同会影响土地利用的方式和农业生产的效果。
较大的坡度使土地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并限制了耕作方式和机械化生产的实施;较小的坡度则更适宜于水稻种植和机械化作业。
各类土壤属性及照片
![各类土壤属性及照片](https://img.taocdn.com/s3/m/68af49b4561252d381eb6e20.png)
碱性,适种性广,也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基地,同时适种多种干果。
景观:枣、柿等干果
性土为A-(B)-C构型的弱发育赤红壤,主要分布于土壤侵蚀较严重的丘陵山地。
赤红壤归属下的土种:赤泥土 红泥赤土 翁源红泥赤土 赤砂泥土 赤香末土 赤土 金岗山 赤土 黄赤土 赤粘土 霞潭赤粘土 九峰赤粘土 厚麻赤土 麻赤砂泥 邕宁麻赤土 杂沙赤红土 澜沧麻赤红土 瑞丽赤砂泥土 泥赤土 泥砂赤土 翁源赤土 罗定赤土 龙州泥砂赤土 厚泥赤
侵蚀强烈的丘陵山区,江西兴国一带和福建东南部有较多分布。
红壤归属下的土种:油红大土 泥红土 砂红泥 红松泥 砂粘红泥 建瓯红泥土 崇安红泥土 赤水黄红泥土 麻砂红泥 褐斑黄筋泥 网纹粘红土 邵武红泥土 灰黄泥 厚灰黄泥 红黄泥
粘底红黄泥 死红土 熟红土 等等。。更多详细分类
黄绵土
图片介绍:这是摄于陕北绥德的黄绵土剖面,它是黄土母质直接耕种的土壤,是熟化与 水土流失共同作用的产物。除耕作层外,剖面发育分化很不明显。广泛分布于太行山以 西,贺兰山、日月山以东,阴山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黄土高原地区。以陕北最为集
破皮大黑土粘砾黑土泥砂土棕泥砂土砾黑土棕砾黑土红松洼暗黑土黄甸黑土黄甸黑土二洼黑土平西二洼黑土二洼瘦黑土大杨树黄黑土黄黑土暗黄黑土肥黑土油黑土破皮黄土大黑土长春二黄土油黄黑土水岗黑土油黄土讷河破皮黄土宕昌大黑土岷县大黑土二洼油黑土粘锈黄黑土双城油黑土锈黑土甸黑土泥砂甸黑土黑油砂土白馅黄黑土油白馅黄黑土粘白馅黄黑土红壤图片介绍
第3章土壤的基本性状1物理性质
![第3章土壤的基本性状1物理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685003dabe1e650e52ea99e9.png)
二、土壤孔隙度(porosity)
1、概念:指土壤孔隙体积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数。
2、公式计算: 容重
土壤孔隙度(%)=(1- —— ) 比重
孔度 土壤孔隙比 = ————
1—孔度
土壤孔隙度一般在40%-70%之间变动,其大小与土壤质地、 结构、有机质含量有关。
例:已知某土壤的密度是2.65g/cm3,容重为 1.3g/cm3,试计算出该土壤的总孔隙度。
3、柱状和棱柱状:土粒胶结成纵轴长于横轴的柱状体。 边面明显有一定形状,顶部园而底部平,为柱状结构; 若边面有明显棱角者为棱柱状结构。常出现在质地粘重、 有机质缺乏的心土和底土层。
4、片状结构:土粒排列成水平状,三轴中两轴特别 发育,纵轴特别短的结构体。长期耕作受压,使土粒 粘结成坚实紧密的薄土片,成层排列(犁底层)。其 孔隙组成基本上是毛管孔隙,没有大孔隙,透水通气 保水性能较差。影响作物扎根和上下层水、气、热的 交换以及对下层养分的利用。
2)非毛管孔隙:毛管水不能占据的大孔隙。孔径 大于0.1mm以上,难于保持水分,主要是透水通气 和贮存空气的场所。其数量用非毛管孔隙度表示。
3、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之和为总 孔隙度。
旱地土壤:良好的土壤耕层总孔隙度一般为50%60%,非毛管孔隙度 > 10%,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 隙比为2~4:1。
2、块状和核状结构:土粒相互交结成不规则的土块, 内部紧实,长、宽、高三者大致相似,称为块状结构; 按大小分为大块状(>10cm)和小块状结构。若土团边面 棱角明显,形状似核(1-3cm)为核状结构。常出现在有 机质含量少,质地粘重的土壤表层、底土和心土层。 这类结构的土壤,水肥气热及耕性等条件较差。
论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和土壤生物活性与土壤污染物转化的关系
![论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和土壤生物活性与土壤污染物转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0f79c2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2.png)
论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和土壤生物活性与土壤污染物转化的关系
《论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和土壤生物活性与土壤污染物转化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各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不断破坏,土壤污染状况日趋恶化,研究
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以及土壤生物活性和有机污染物转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科学价值。
一方面,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影响是难以忽视的。
各土壤性状因子的结合形式,决定了土壤的属性,并直接影响污染物的入口和处理程序。
因此,研究转化中,受到土壤基本特征影响的性质,有助于绘制自然状况下土壤能够改善而不增加污染物的情况。
另一方面,土壤中的生物活性也给有机污染物的转化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用有利于土壤的有机污染物转化,微生物发酵能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污染物,有助于改善土壤的污染状况。
总之,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和土壤生物活性是土壤污染物转化的基础和关键因素,因此,综合考虑土壤基本特征和污染物转化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土壤污染治理的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 结构性
孔隙少,水气不通,微生物活动
弱,养分无法释放,拉断根系 不良结构体共同特性 土粒排列紧凑,基本是毛管孔隙, 几乎无大孔隙,不利于根系发育 和透水通气保水
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构性
土壤 结构性
2)切割过程
A)根系的切割:根系的切割挤压。 B)干湿交替:干缩湿胀,水膜拉力,淹水爆破作用。 C)冻融交替:结冰体积增大9%,缓慢结冰,挤压团聚,融 冻后土壤疏松。 D)耕作:两面性。 分割和挤压作用 。 疏松土壤,破除结皮和 干湿交替——胶体物 分泌物和死亡后产生 板结 质的干缩湿胀导致, 的多糖和腐殖质的团聚 破碎土团 结合施肥,特别是有机 作用
一、土壤孔性
土壤孔性包括孔隙的数量、孔隙的大小及其比例,土壤孔隙的数量用 孔隙度或孔隙比表示。
二、孔隙的作用
土壤孔隙担负着保存水分和通气(气体交换)双重功能。孔隙大小和多少 对于协调土壤水气矛盾至关重要。土壤孔隙是微生物活动的场所,是植物 根系伸展的主要通道。可见,孔隙性状是土壤的重要质量指标。
土壤 孔性
土壤 孔性
五、团粒结构的形成
1、团粒形成的过程 二个步骤:第一多级团聚过程,第二切割造型过程 1)粘结团聚过程 第一、凝聚作用: 第二、无机物的粘结作用 CaCO3 、CaSO4.H2O 、无定形硅酸H2SiO3 、Fe2O3.nH2O Al2O3.nH2O 、粘粒本身 Fe2O3.nH2O 、 Al2O3.nH2O胶结遇水不分散,其它易分散。 第三、有机质的胶结作用: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 形成团聚体具有水稳性、力稳性。 物质有:木质素、蛋白质、真菌、细菌菌丝、多糖、脂肪、 蜡质、腐殖物质。 第四、蚯蚓和其它小动物:蚯蚓排泄物 蚂蚁楼子
一、土壤孔性
土壤孔性包括孔隙的数量、孔隙的大小及其比例,土壤孔隙的数量用 孔隙度或孔隙比表示。
二、孔隙的作用
土壤孔隙担负着保存水分和通气(气体交换)双重功能。孔隙大小和多少 对于协调土壤水气矛盾至关重要。土壤孔隙是微生物活动的场所,是植物 根系伸展的主要通道。可见,孔隙性状是土壤的重要质量指标。
土壤 孔性
土壤 结构性
核状结构体:长、宽、高三轴大体近似,边面棱角明显,比块状结 构体小,一般多为石灰或铁质作为胶结剂,在结构面上有胶膜出现, 故常具水稳性。
出现部位及原因
出现部位:多出现在淀积层中(心土,底 土层中) 出现原因:质地粘重,有机质极缺,干湿 冻融交替作用下形成。胶结物质 R2O3 、石灰、 粘粒,许多是淋溶下来。
三、孔性的分级
1)非活性孔度 (<0.0002mm) 15~16ba以上
2)毛管孔度 (0.0002—0.02mm):也称活性孔度 15~0.1ba
3)非毛管孔度 (>0.02mm):也称通气孔度 0.1~0ba
耕层( 0-15cm ) 总孔度 50-56% 好;
通气孔隙 >10% ,若 15-20% 更
土壤的基本性状
目 录
1、土壤的孔隙性 2、土壤的结构性
3、土壤的耕性
土壤的基本性状
土壤的孔隙性
• 土壤孔隙度的概念 土壤孔隙类型 土壤孔性与作物生长 • •
土壤的结构性
• • • 土壤结构体类型 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 土壤结构体的形成
土壤耕性
•
• •
土壤耕作
土壤物理耕作性 土壤耕作与管理
土壤 孔性
聚丙稀酰胺(PAM)较便宜。 。
B)自然有机制剂: 醋酸纤维 、树脂胶、 胡酶酸盐、 沥青制剂 C)无机制剂: 硅酸钠、 膨润土、 沸石、 蛭石 膨润土,膨胀性强,减少稻田渗漏,其它增强土壤 通透性。
谢谢观赏
一、团粒结构形态
1.团粒结构
粒状,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土团。粒径0.25-10mm,表面粗糙不光
滑。
2.微团粒结构
粒径小于0.25mm,进一步团聚,形成团粒结构,水田中,淹水条件起 重要作用。
二、团粒结构多级孔性
单粒— 复粒(初级团聚体)— 微团粒(二、三级团聚)— 团粒(大团聚体) 从小到大逐级团聚,形成孔隙也由小到大,总孔度大小比例适合。
土壤 孔性
土壤 结构性
三、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调节作用
团粒结构多是土壤肥沃的标志,能调节土壤的紧实度,孔隙状况,水,肥, 气,热。 常把团粒结构称之为土壤肥力的调节器 。
1、改善土壤孔隙状况:总孔隙度大,大小比例适合。 2、解决土壤水气矛盾 3、协调供肥保肥的矛盾 4、团粒结构土壤易于耕作 粘重土壤形成团粒结构,耕作阻力 小,质量好,适耕时间长,疏松,力学性质弱,接触面小的原因。
土壤 结构性
柱状结构体:呈立柱状,棱角明显有定形者称为棱柱状 结构体,棱角不明显无定形者称为拟柱状结构体
出现部位及原因
出现部位:出现淀积层中,母质层中(心 土、底土) 出现原因:质地粘重,干湿交替,干湿交 替频繁,柱体小,干湿交替频率低,柱体大。
土壤 结构性
片状结构 :横轴大于纵轴,呈扁平状,卧土 出现部位及原因
冻融交替——冰的挤
压,破碎土团;胶体 脱水凝聚(北方秋耕、 冬灌和冬犁晒垡)
肥,利于发挥胶结剂作用 耕作要掌握好宜耕期
真菌、放线菌菌丝的 缠绕 蚯蚓的加工作用
六.土壤结构的管理
避免团粒结构破坏,保持、恢复团粒结构。 1、团粒结构被破坏原因 1)水作用,雨滴冲击,淹灌泡散,封闭空气的爆破。 2)农机具碾压。 3)K、NH4+ 对胶体分散。 4)微生物分解作用。
下部(15-30cm) 总孔度50%
通气孔隙10%左右
土壤 结构性
一、土壤结构性两个概念
1.土壤结构体
土壤中的固体颗粒很少以单粒存在,多是单个土粒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 下相互粘合团聚,形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称为土壤结构体。 2.土壤结构性 指土壤中结构体的大小、形状、及相互排列组合形式等性质
六.土壤结构的管理
2、避免破坏,促进形成农业生产措施 1)增施有机肥 2)实行合理轮作用, 3)合理耕作, 4)改变灌水方式,减少淹水时间。 地下灌水(滴灌)优于喷灌优于细沟流灌优于大水漫灌。 5)石灰、石膏施用酸性土施用石灰碱土施用石膏。
6)土壤结构改良剂 A)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 如:乙酸乙烯脂和顺丁稀二酸的共聚物VAMA), 水解聚丙稀晴(HPAN),施用耕层土重 0.01% ,>0.25mm团 聚体由 10.9% 增加至 30.1% 施用耕层土重 0.1% , >0.25mm 团聚体增加至 82.9% 如:聚乙稀醇(PVA)施用耕层土重0.05% ,>0.25mm团聚体 0~10cm土层由7.49%增加至38.5%,10~20cm团聚体由4.3%增加至17.6%
土壤 结构性
四、团粒结构稳定性
1、水稳性 1)团粒结构浸水后,抵抗灌水泡散的能力。 2)水稳性高,降雨、灌水破坏小。 3)团粒水稳性用水稳度表示,水稳性团粒百分数。 4)有机质胶结形成水稳度高。 2、机械稳定性 1)团粒结构抵抗机械碾压能力。 2)机械稳定性好,耕作破坏小。 3)有机质形成团粒,机械稳定性好。因有机质有弹性。 3、生物稳定性 形成团粒有机胶结剂,抵抗微生物破坏的能力。腐殖物质胶结,生 物稳定性好。
土壤 结构性
土壤 结构性
单粒结构
块状结构
粒状结构
柱状结构
片状结构
棱柱状结构
土壤 结构性
块状结构体:其长、宽、高三轴大体近似,边面棱不甚明显,在土壤质地比 较粘重、缺乏有机质的土壤中容易形成,特别是土壤过湿或过干耕作时最易 形成。 1.出现部位及原因 出现部位:表土层中,通常在耕层中 出现原因:有机质少,质地粘重,湿整地 2.农业危害: 内部紧实,孔隙少,水气不通,微生物活动 弱,养分不能释放,根系不能进入,象石头,结 构体间形成大孔隙,漏风跑墒,拉断根系。 农业生产中避免块状结构体的出现,适时整地。 出现后,通过耙、压破碎,较顽固的,小雨后进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