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优生在不断减少,学困生在逐渐增多。所谓的学困生,即学习成绩落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基础薄弱,上课不专心听讲,精力不集中、反映迟钝,接受能力不强、平时作业靠抄袭来完成任务,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没有积极性等等。那么,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呢?

一、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1.主观因素

⑴学生的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的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⑵缺乏自信心。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缺乏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上进心,对不懂的问题不去认真钻研,而是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想寻根问底。

⑶缺乏责任感。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和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对作业练习等应付了事。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考后更不注意总结反思。久而久之,造成误差积累,使学习更加困难,丧失学习信心。

⑷自学能力和基础差。不能认真分析教材,总结不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知识的形成过程,更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对学过的知识点不会用,更谈不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导致学习成绩分化。

⑸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困生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⑹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八年级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就表现出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2.客观因素

⑴家庭方面。家长由于自身文化较低或教育方式方法不当,他们只注重结果,不注重怎样耐心细致地去辅导的过程,不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于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落后。这些家长有的望子成龙心切,不从自己的子女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一味施加压力,成绩不好不打则骂,导致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有的对孩子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放任自流,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也不再重视了,学与不学一个样;有的过于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强迫子女加班加点学习,从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⑵教师方面。数学教师的素质是对学生数学素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数学教师的素质包括专业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态度以及教师心理状态等。产生数学学困生从数学教师的因素来分析,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a.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差,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b.教学水平低下,上课刻板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c.教学态度不端正,经常歧视学困生,甚至讽刺谩骂,致使学生讨厌教师,甚至厌恶数学课;d.教师本身心理不健康,常把来自于工作、生活、家庭等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甚至迁怒于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e.教师过分强调数学的重要性或过度宣扬学习数学的困难,导致学生产生对数学的敬畏感。

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1.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⑴重情感教育,用爱心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中学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多数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那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功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数学教师这个人。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爱心和耐心,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前提,耐心是爱心的延续,是一种冷静和宽容。爱心是促使学生不断进步、积极向上的基本保证。教育中献出爱心,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许多情感问题容易受到感染,若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责骂、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教师抱有成见,不喜欢这位教师。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教师课的心情,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学习成绩会大幅度下降。教师应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不得动辄训斥学生。应该循循善诱,耐心地教育,只要学生有小小的进步,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怕数学课转变为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⑵让“成功”走进课堂,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十多岁的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成功时,由于心理上得到欣慰和满足,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和鼓励。因此,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注重情感教育外,还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并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成功”的积极作用。

从教学中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教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的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打破神秘感的关键是要让每一位学生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的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和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上的一次成功。另外,教师在教育中应多表扬鼓励,少批评、少讽刺、不歧视、多引导,不断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走向成功之路。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方法,将内容分层次地要求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