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政治宽容和谐社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发展论文扬正气促和谐论文宽容与和谐议论文:

政治宽容与和谐社会的和谐政治①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对社会和谐的倡导与追求,但是,历史上政治宽容的缺位使和谐理想与政治现实悖离,成为中国走向化的障碍。和谐社会要有和谐政治,和谐政治是可持续发展的政治,宽容便是促进政治持续发展的途径。超越传统私德的视野,在政治制度的层面,在公德基础上解读“现代宽容”的含义成为一种必需。当前,培育宽容精神主要着眼于:公共领域的拓展、政治文化的重构、政治权力的规。[关键词]政治宽容;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谐政治

建立美好的和谐社会在过去是中国人的梦想,在今天则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追求。对和谐社会构建途径的探讨是很有价值的。政治宽容作为一种价值观、文化观乃至世界观,具有丰富的涵与巨大的现实力。立足于中国社会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境遇,培育政治的宽容精神,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一、宽容品格的缺位使中国传统社会和谐理想与政治现实悖离

在我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中,不乏有关和谐观念和对和谐社会状态的憧憬,几乎所有的学派都把和谐社会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并对政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政治在实现社会和谐过程中的作用形成各自不同的认识。如老庄认为,自然大道统治的社会,人们回归自然的状态,没有竞争之心,没有自主之念就是和谐的社会。与和谐社会相一致的政治,就是没有政治。没有政治的政治,也就是最理想的政治。在《庄子》一书中,这种理想的政治被描绘成“君如标枝,民如野鹿”式的政治。法家认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大家在法律规则面前整齐划

一,没有例外。与此相对应的,政治就是实行严刑峻法,以国家和君主的意志为意志,以法律的是非为是非,让人们舍私从公,舍己从君。但在和谐理论方面最有建树的还是战国儒家,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说,首先要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和”(和谐),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如果一味追求“同”,忽视或不尊重“不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使事物衰败。这也就是说,“和”(和谐)是目的,但“和”的前提是“不同”,是多样性的存在,“和”不是“同”,因为“同”泯灭了事物个性,是不可能达到“和”的境界的。可以说,“和而不同”堪称人类文明,特别是政治文明的最高境界。〔1〕然而,从政治现实来看,在“明尊卑,别贵贱”的封建专制时代,建立和谐社会只是一种不现实的理想追求。原因在于,统治者在意识形态上坚持主流价值的同时,不能容忍多元价值的存在。若非改朝换代,要想进行体制的变革是非常困难的,凡是试图在体制进行变革的人,很少有好的结果(如商鞅、王安石、康有为等)。从历史上看,在春秋二百多年间,君臣篡位,父子、兄弟相残之事不计其数,战国到汉是法家当道,“恶而少恩”、“尊主卑臣”,汉以来,为适应帝王专制独裁的战略需要,不讲是非的奴化哲学大行其道,无论在政治思想领域还是社会生活领域,和谐理想都遭到严重扭曲或无情扼杀。政治上集权专制、党同伐异,朝廷外,明争暗斗,全都是血淋淋的,毫无“和谐”可言,造成民族创造力极度萎缩,社会发展长期停滞。

为什么理想不能转化为现实?因为封建集权政治实际上是一种政治私权的运行模式。它本能上拒斥对其权力的挑战、削减、分享和废

黜,这种政治的核心关怀是当政者能否千秋万代地享有权力,能否弹压住广大民众。当政者与民众之间没有对等关系,权力是当政者的垄断性产品,当政者的终极目标,就是以暴力和谎言的方式维持住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因此,政治不宽容是这种政治的本质特征,表现为当政者对反对力量必须除之而后快,决不姑息,这种不宽容走到极限,就会引发类似末农民大起义那样社会各个阶层的联合反抗。

如果从政治文化层面上来说,中国古人强调“和而不同”,把“和”看做是万物差别中的同一,互济与天地阴阳的和合,儒家学说饱含如“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等容,似乎与宽容等同,但事实上,这种宽容思想与现代政治秩序并不合拍,不是真正的宽容。

首先,它天真地寄希望于尊者自正以实现社会和谐,宽容也就仅落脚于对个体道德品质的苛严要求上,所谓宽容,只是个人道德的宽厚、谦让与容忍,是私德意义上的宽容。这样的宽容涵贫乏,而且因为无制度的保障,常常成为“恶”的修饰或遮掩物。

其次,中国政治文化中缺少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使本应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双向给予变成单方的给予,它的目的是强化教化,体现当政者对民众的掌控,反映出暴政的无法持久性和高成本性,迫使当政者采用一种较“温柔”的方式实现统治。例如,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提倡“仁义道德”,“宽政厚民”,似乎很宽厚,但没有转化为实际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性措施。因此,此时的宽容不外是强势集团对弱势集团的“怀柔”或暂时性的妥协,是一种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恩赐,本质上是贯彻专制独裁的一种隐蔽的、更为有效的手段,是伪善的宽容。

〔2〕它不是社会和主体在相互理解基础上的相互谅解和宽大对待。

和谐理想与宽容精神不但未得到落实,反而走向它的反面。无宽容,即无多元社会,多元社会的反面,就是极权主义。历史上不宽容的传统,残酷的政治斗争,一直妨碍着中国走向化。因此,超越私德的视野,从制度,尤其是政治制度的层面,在公德基础上解读“现代宽容”的含义成为一种必需。

二、和谐社会的和谐政治要求政治宽容

(一)政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占重要权重

社会和谐的实现与人类的政治发展状态密切相关。我们可以这么说:社会的不和谐主要由不良的政治铸成,而社会的和谐也同样由优良的政治造就。马克思在考察国家文明发展时发现,文明程度低而幅员广大的国家,中央政府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他说“我们在亚洲各国经常可以看到,农业在某一个政府统治之下衰落下去,而在另一个政府统治下又复兴起来。收成的好坏在那里决定于政府的好坏,正像在欧洲决定于天气的好坏一样。”〔3〕马克思特别指出了野蛮的政治对于人类文明的负面影响。他说:“一次毁灭性的战争就能够使一个国家在几百年人烟萧条,并且使它失去自己的全部文明”。〔4〕人类文明兴衰,特别是20世纪的政治现实,充分证明了马克思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作为中国现代化探索历程中提出的一个总体的建设方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现实性品格的社会建构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现代化建设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