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田酸化降压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低渗透油田酸化降压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低渗透油田酸化降压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

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及对策目前,低渗透油田储量在我国油田储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近年,低渗透油田石油勘探和开发程度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天然气产量快速发展和原油产量稳定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出现一些影响开发效果的因素,不但影响了油田的安全生产,而且影响了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1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 影响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技术方面的影响。 1.1油层孔喉的影响 影响低渗透油层开采根本原因是储层孔喉细小和比表面积大。低渗透油层平均孔隙直径为26~43μm;油层孔喉细小,半径中值只有0. 1~2. 0μm;比表面积相对较大,在2~20 m2/g之间;三者之间直接形成了渗透率低。 1.2渗流规律的影响 低渗透储层的渗流规律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特点,是不遵循达西定律的。低渗透油田主要表现非达西型渗流特征:表面分子力和贾敏效应作用强烈、孔喉细小、比表面积和原油边界层厚度大。渗流直线段的延长线与压力梯度轴的交点即为启动压力梯度,是不通过坐标原点而与压力梯度轴相交,由于渗透率越低,所以启动压力梯度越大。 1.3弹性能量的影响 低渗透油田弹性能量除少数异常高压油田外,一般的油田弹性阶段采收率只有1% ~2%。弹性能量小主要是由于一般底、边水都不活跃,储层渗流阻力大、连通性差引起的。在消耗天然能量方式开采条件下,弹性能量压力和产量下降快,是由于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油田产量急剧递减,使生产和管理都非常被动。1.4见注水效果的影响 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油井见注水效果尤为重要。在井距280 m左右的条件下,注水效果需注水半年至一年时间才见效,见效后油井产量、压力相对稳定,但上升现象很不明显。有部分油田的注水井因注不进水转为间歇注水或被迫关井停注,从而影响开发效果。低渗透油层采油指数相当于高、中渗透油层的几十分

新型灰岩酸化液体技术评价

COSL/S&T –P02-2010 科研项目管理程序新型灰岩酸化技术评价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油服油田化学事业部 2011.11.29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第o 页

一、项目来源及目的意义 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和易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日趋枯竭,人们正在把勘探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的目光转向难动用油气藏。我国近年来也在加大对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力度。然而由于这些探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地层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使得开发工程难度大,施工工艺十分复杂。例如与传统灰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相比,近年来遇到的高温高压,低压低渗、三明治式储层结构,重油或油气水混层等特点同时存在的灰岩油气藏,给开发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些难动用油气藏的开发多数都需要特殊的增产改造措施如新型灰岩酸化液体技术已达到预期效益。 另外近年来中海油服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相同或类似的问题,然而许多增产改造措施依然停留在传统油气藏增产改造的技术水平。例如在印尼WAKAMUK、KAJI SEMOGA区块复杂灰岩酸化改造中就需要在酸化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因此,本项目将针对复杂灰岩油气藏开发生产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在灰岩酸化液体技术以及配套工艺方面进行开发和评价,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这类油气藏开发的新型灰岩酸化液体技术。通过此项目切实提高此类油气藏的增产改造效果,也将中海油服在灰岩酸化核心技术和产品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一直以来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形式。然而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尤其是近些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的崛起大大加剧了能源供求关系的矛盾。这也是近年来石油天然气价格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石油天然气价格的上升相应地也使许多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第~ 1 ~页

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难点分析

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难点分析 摘要:我国作为石油消耗大国,承担着巨大的油田开采压力,其中,低渗透油 田的开采难度尤为艰难,这就要求石油企业尽可能的建立出一套属于自身的开采 工艺,并不断将其完善,从而加大开采力度,提高开采效率,解决日益增长的石 油资源需求所带来的的石油危机。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油田开发;开采技术;开采难点;渗透规律 前言: 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高强度的开采会大幅加重现有的石油危机,面对 巨大的市场需求,石油行业正面临着较为艰巨的行业挑战。但我国在近年来探得 的低渗透油田越来越多,并且储量较为丰富,给石油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曙光,因此,基于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技术难度大,地理位置复杂等因素,要加快制定针对 性的开采方案来为石油开采做出贡献。 1.优先选择石油资源储备较为丰富的地区进行开发 在石油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反观我国目前已经检测到的石油资源,有三 分之二都来自于低渗透油田,这就表明在现阶段我国需要加大对低渗透油田的石 油资源的开采来应对目前的石油资源的巨大需求。但我国的低渗透油田分布相对 比较分散,并且我国的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技术型问题,需要 大力克服,例如:相较于别的国家而言,我国的低渗透油田开采起步稍晚,由于 低渗透油田的特性,开采难度本身就比较大,开采过程会发生哪些未知情况也不 容易受到具体的控制,设备相对也不是很完善等等。要想通过开采低渗透油田来 缓解目前的市场需求压力,就需要优先挑选一些石油资源储备丰富、油层发育程 度较高的区域作为开采对象,组织一批在普通油田已具备熟练开采技术的技术人 员组建新型开采团队,通过观察已选择的低渗透油田对象来总结并掌握它的油水 变化规律,帮助开采的技术工人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与建议,在设备的使用上分 享已有的先进经验,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率,帮助开发团队拓展石油开发的 规模。 2.引进先进的注水技术 基于低渗透油田的储层渗透率低、单井产能低,随着开采的深入还会伴随出 现原油产量下降、注水压力升高等问题,再加上相较于普通油田而言的弹性能量 更小,内部的渗流阻力较大,底水不活跃的特性,在低渗透油田的开采过程中, 对于注水技术的要求极为严格,注水技术又是低渗透油田开发项目中的最为重要 的重点技术之一,直接影响着石油开采的质量和开采的效率。基于低渗透油田的 弹性能量较小,在注水过程中容易出现地层压力的骤降使得注水过程停止的问题,达不到注水的目的。我国当前对于低渗透油田的开采,需要大力引入并利用先进 的注水技术来解决注水过程中会出现的相关问题。首先,需要对注水井进行排液 处理,接着检查低渗透油田是否存在裂缝,工作人员可以在油田的地层挖出裂缝,通过这道裂缝向低渗透油田进行注水,并且,在注水的过程中,时刻注意观察注 采比,适当提高注采比以保持压力的平衡。如果选择好要进行开采工作的低渗透 油田后发现此块低渗透油田的弹性能量较高,就可以大大降低开采难度,只需要 通过天然的能量进行开采操作,保障开采出来的石油是弹性无水的,大大提高低 渗透油田的采收率。 3.优化压裂技术,合理运用射孔技术以及井网部署 低渗透油田地开采工作中,压裂技术是必备基础技术,石油企业需要对其现

转向酸化技术综述

转向酸化技术综述X 贾新峰1,李建丽2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2.西南石油大学,成都 610500) 摘 要:钻井、生产或修井过程中,大多数井会发生伤害,即近井地带渗透率降低,影响产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压裂或酸化等作业,以解除伤害,提高产能。本文详细介绍了二次伤害形成的原因及转向酸化的作用机理,同时介绍了常规转向酸化技术——机械转向和化学转向技术及国外转向酸化技术近几年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地层伤害;转向酸化;常规转向酸化;黏弹性表面活性剂酸 1 引言 在钻井、生产或修井过程中,由于岩石挤压破碎、钻井液固相入侵、颗粒运移、润湿反转等〔1〕,绝大多数井会产生伤害——近井地带渗透率降低,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酸化。油水井酸化主要是通过向地层注入含有HF液,HCI酸或HFB酸等酸液,使酸液同许多硅质矿物包括石英和粘土反应,解去近井地带的堵塞物(如氧化铁、硫化亚铁、粘土等),恢复地层渗透率;还可溶解近井带的部分岩石,扩大孔隙结构的喉部,提高地层渗透率〔2〕。 2 地层二次伤害及解决办法 2.1 二次伤害 将含有HF的酸液注入地层后,HF酸与地层矿物发生发应,将其溶解。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一次、二次、三次反应产物,反应产物间又将再次发生化学反应,引起大量固体沉淀和非晶质凝胶。这些固体沉淀和非晶质凝胶物质在近井地带和其他地方,将会导致对地层的二次伤害,从而影响酸化处理效果。总的来说,地层中产生沉淀的主要反应如下: 2Na++H2SiF6Na2SiF6+H2O(1) 为了防止Na2SiF6沉淀,在主酸液HF注入之前,需注氯化铵前置液,将地层盐水驱替进入井眼区域。 2H++2F-+CaCO3CaF2+CO2+H2O(2) 为了防止CaF2沉淀,在主酸液HF注入之前,需注HCl或有机酸前置液,以除去钙基矿物(白云石、方解石、铁白云石等)。 26HF+Al2Si4O10(OH)24H2SiF6+2AlF (OH)2+8H2O(3)H2SiF6+6Al++2OH-6AlF2++SiO2?2H2O (4) 为了防止硅的水化物的沉淀,需在主酸液中加入HCl或有机酸。 26HF+A l2Si4O10(OH)2+4HCl4H2SiF6+ 2AlF2++12H2O+4Cl-(5)以上五个方程表明砂岩酸化过程是极其复杂并存在风险的,在高温地层,风险更高〔1〕。 2.2 二次伤害的解决方法 二次伤害可依具体情况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 1向HF中加入过量的HCl,以降低HF的pH 值,低的pH值可溶解更多的反应产物。这是土酸(HF∶HCl=1∶4)和当前许多其他酸,如Cdanski 酸(HF∶HCl=1∶9)的基础; o用“延迟酸配方”,缓慢产生HF,使其能深度酸化且稀释反应产物。这是粘土酸(HBF4)和SGM A (自转向酸)采用的方法; ?中强度土酸是另一种降低反应产物浓度的策略; ?采用缓冲酸技术,限制氢离子(H+)的释放来控制HF的生成,可实现深度酸化; ?使用顶替液,通常是稀HCl或NH4Cl盐水,将含有反应产物的HF残酸驱出近井地带; (6)快速返排技术。经常当pH还在低值时就要尽快返排。 然而,不仅硅酸盐会引起沉淀,许多砂岩都含有碳酸盐矿物,从而引起CaF2沉淀。这也是油层伤害的一个潜在因素。因此经常采用前置液(HCl或其他 79  2008年第22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X收稿日期:2008-05-12 作者简介:贾新峰(1983-),男(汉族),河南省巩义市人,2006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 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酸化压裂、防砂方面的研究。

酸化解堵技术

酸化解堵技术简介 酸化是油井增产、水井增注的重要措施。酸化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和改善地层近井地带的渗透性,提高地层的导流能力。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 一、酸化增产原理 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矿物成份是方解石CaCO3和白云石CaMg(CO3)2,储集空间分为孔隙和裂缝两种类型。其增产原理主要是用酸溶解孔隙、裂缝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物质以及不同类型的堵塞物,扩大、沟通地层原有的孔隙,形成高导流能力的油流通道,最终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 二、酸化类型 1 、普通盐酸酸化技(适用于碳酸盐岩地层:见附件1:晋古1-1井施工记录) 普通盐酸酸化是在低于破裂压力的条件下进行的酸化处理工艺,它只能解除井眼附近堵塞。一般采用15%-28%盐酸加入添加剂,通过酸液直接溶解钙质堵塞物和碳酸盐岩类钙质胶结岩石。优点是施工简单、成本低,对地层的溶蚀率较强,反应后生成的产物可溶于水,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于助排,不产生沉淀;缺点是与石灰岩作用的反应速度太快,特别是高温深井,由于地层温度高,与地层岩石反应速度快,处理范围较小。此项技术已在华北油田、大港油田、青海油田、大庆油田、中原油田、辽河油田、河南油田、冀东油田(唐海)、长庆油田共施工2698井次,用盐量38979.2方,成功率98%,有效率达到92.8%。 2 、常规土酸酸化技术(适用于砂岩地层:见附件2:晋95-16井施工记录) 碎屑岩油气藏酸化较碳酸盐岩油气藏难度大,工艺也比较复杂。常规土酸是由盐酸加入氢氧酸和水配制而成的酸液,是解除近井地层损害,实现油井增产增注的常用方法。它对泥质硅质溶解能力较强。因而适用于碳酸盐含量较低,泥质含量较高的砂岩地层。优点是成本低,配制和施工简单,因而广泛应用。此项技术已在华北油田、大港油田、中原油田共施工1768井次,用酸量26872.9方,成功率97%,有效率达到91.5%。 3、泡沫酸酸化技术(碳酸盐岩地层) 泡沫酸是由酸液,气体起泡剂和泡沫稳定剂组成。其中以酸为连续相,气体为非连续相。酸量为15%-35%,气体体积约占65%-85%,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酸液体积的1.0%-2%。由于泡沫的存在减少了酸与岩石的接触面积,限制了酸液中的H+传递速度,因而能延缓酸岩反应速度,多用于水敏性储层和地层压力较低的储层。此项技术已在华北油田、大港油田、青海油田、大庆油田、中原油田、辽河油田、河南油田、冀东油田、长庆油田、共施工78井次,用酸量2269.6方,成功率95.8%,有效率96%。 4、胶束酸酸化技术(碳酸盐岩地层) 胶束酸是国内的一种新型酸液,它借助于胶束剂在酸中形成的胶束体系,有以下特点:(1)胶束酸具有很强的活性,降低酸液表面张力,防乳破乳能力较强,利于酸液返排。 (2)由于酸液体系为微乳液,粘度比常规酸化大,在酸后返排时,悬浮固体颗粒能力强,能将酸化反应物中的固体颗粒携带出地面,有利于疏通油流通道,提高地层渗透率。 (3)胶束酸与地层流体配伍较好,残渣低,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油层。> (4)胶束酸具有一定的缓速作用,可以延缓酸岩反应速度,增加酸液的有效作用距离,提高整体酸化效果。 此技术已在华北油田(二连油田)大港油田等共施工136井次,用酸量3098.8方,成功率96.6%,有效率97%。 5、乳化酸酸化技术(碳酸盐岩地层) 乳化酸是以油为外相,酸为内相的酸性乳化液。外相一般为原油或柴油等,内相一般为15%-28%盐酸+添加剂,油酸比为3:7左右。在酸化过程中,当酸液进入地层深部后,在地层高温高压条件下,

低渗透油田开发资料

目录 一、国内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 (1) 二、低渗透油田地质特点有哪些? (6) 三、朝阳沟油田目前开发现状、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对策? (9) 四、提高采收率原理是什么?主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有哪些? 其提高采收率机理是什么? (17) 五、外围难采储量如何经济有效动用? 要实现经济有效动用需要哪些技术攻关? (23) 六、如何搞好技术创新与应用,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 (26) 七、低渗透油田(朝阳沟油田)注水开发技术方法? (32) 八、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的内容及成果应用有哪几个方面? (37) 九、多学科油藏研究? (41) 十、油藏评价的方法(模式)有哪些?主要应用的技术? (42) 十一、“百井工程”的内容以及在零散、复杂、规摸小的 油藏评价中的作用? (44) 十二、水驱开发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有哪些? (45) 十三、目前三次采油技术主要有哪些?哪些具有应用潜力 (48) 十四、油田开发合理采油速度、合理储采比受哪些因素,如何界定? (51) 十五、油田开发合理注水压力、合理注采比是如何界定? (53) 十六、区块分类治理的原则、思路和目标? (54) 十七、油田分几个开发阶段,不同阶段的调整方法有哪些? (55) 十八、如何确定注水开发中技术调控指标? (57) 十九、裂缝对低渗透油田的利弊? (58) 二十、低渗透油田怎样进行合理井网部署? (59) 二十一、如何进行低效井治理? (60)

一、国内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 1、低渗透油田的划分 世界上对低渗透油田并无统一固定的标准和界限,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石油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而制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特征,按照油层平均渗透率把低渗透油田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一般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0.1~50×10-3μm2,油井一般能够达到工业油流标准,但产量太低,需采取压裂措施提高生产能力,才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第二类为特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1~10.0×10-3μm2,一般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必须采取较大型的压裂改造和其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地投入工业开发; 第三类为超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0.1~1.0×10-3μm2,油层非常致密,束缚水饱和度很高,基本没有自然产能,一般不具备工业开发价值。 2、国内低渗透油田储量动用情况 2004年,我国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52.1×108t,动用的低渗透油田地质储量约26.0×108t,动用程度为50%。从我国每年提交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看,低渗透油田地质储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1989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9989×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27.1%。1990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21214×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45.9%;1995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30796×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72.7%,年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中大约三分之二为低渗透油层储量。可见,今后低渗透难采储量的开发所占的比重逐年加大,如何经济有效做好难采储量的评价、动用和开发理论技术的研究是我们攻关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从我国近些年来对低渗透油田的研究和开发水平看,有了较大的进展和提高, - 1 -

低渗透油田开发

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 摘要 随着勘探技术与油层改造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部署,低渗、特低渗油田储量的开发己成为我国陆上石油工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潜力,是未来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方向,而低渗透油田或特(超)低渗透油田的储量比较丰富,将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增储上产的主要资源基础,因此,对低渗透储层的勘探开发不可忽视,而研究低渗透油田的渗流机理和开采方案,开发技术有重大的意义,针对特低渗透油层流体渗流是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非达西渗流以及油层具有弹一塑性形变等特点,在长期的合理开发方式探索过程中,油田提出了一种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注水开发模式,即超前注水。 关键字: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非线性渗流;注水参数; 第一章前言 1.1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研究的目的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陆上低渗透油藏的探明地质储量约为52.14?108t占全部探明地质储量的26.1%。我国已经动用的低渗透油田地质储量为26.66?108t,占全部已动用储量的25.5%。可见低渗透油田或特低渗透油田的储量比较丰富,将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增储上产的主要资源基础,而根据勘探趋势,低渗透储层的比例将越来越大,低渗透储层的产量也将越来越大,因此,对低渗透储层的勘探开发不可忽视,而研究低渗透油田的渗流机理和开采方案,开发技术有重大的意义。 超前注水,它是根据非达西流提出的改善这类储层开发效果的一项技术,对今后未动用的低渗油藏储量的有效开发和油田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超前注水开发方式可以合理的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的压力,使油井能够长期保

持较高的地层能量和旺盛的生产能力,产量递减从而明显减小,同时该开发方式可以降低甚至避免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地层伤害,同时抑制油井的初始含水率,从而提高投产初期油田的产量,使得油田能够保持较长的稳产期,减缓递减,提高最终采收率。而且通过超前注水还可防止原油物性变差,从而导致渗流条件的变差,有效地保证原油渗流通道的畅通,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 1.2低(特低)渗油藏超前注水开发技术发展现状 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是世界石油关注的大问题,它关系着原油产量和油田开采的经济效益。在世界石油开发历史中,由于水具有价廉、供应量充足、驱油效率高等特点,世界上绝大多数油田都把注水开发方式作为驱替地层原油、维持地层压力、有效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首选措施,目前世界油气田每天的注水量达数千万立方米,前苏联有260个油田采用注水开采,英国、加拿大90%的石油是通过注水采出的。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注水开发仍将是油田开发的主要方式。 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国内外对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效果以及开发指标的研究很少,国内主要有长庆、大庆、吉林、新疆等低渗透油田己经开展了超前注水的试验,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初步形成了超前注水开发低渗透油藏的新方法和新手段。 1.3超前注水机理分析 1.3.1 降低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地层伤害 研究认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后,油层孔隙度将会减小,裂缝闭合,渗透率降低。试验表明,低渗透油藏地层压力下降,渗透率下降,再恢复地层压力,渗透率只能恢复到原来的60%~80%。超前注水能提高并保持地层压力,可避免渗透率变差。 低渗透油藏开发时,地层压力降低到饱和压力以下时,地层原油开始脱气,地层原油脱气产生了两种影响:一是地层原油的粘度、密度都将增大,体积系数减小,增大了原油的渗流阻力;二是因低渗透油层中部分孔喉半径很小,部分脱

酸化工艺中酸液有效作用距离及其影响因素

酸化工艺中酸液有效作用距离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酸化是油气井增产、注入井增注的又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其原理是通过酸液对岩石胶结物或地层孔隙、裂缝内堵塞物等的溶蚀作用,恢复或提高地层孔隙和裂缝的渗透性。酸压时,酸液沿裂缝向地层深部流动,酸浓度逐渐降低,当酸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如2%~3%),基本上已失去溶蚀能力的酸液,称为残酸。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称为活性酸的有效作用距离。酸液有效作用距离是酸压设计的重要参数,也是影响酸压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的研究是预测酸压增产效果和科学地进行酸压设计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酸化有效作用距离滤失残酸 酸化是油气井增产、注入井增注的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它不仅可以解除近井地带的地层伤害,还可以降低或去除表皮效应,提高地层渗透率,因此被国内外各个油田普遍采用。酸液有效作用距离作为酸化的一项重要参数,它对于酸化的最终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酸液的有效作用距离,是指活性酸液进入地层后,沿裂缝向地层深部流动,在其对岩石胶结物或地层孔隙、裂缝内堵塞物等的不断溶蚀作用中,浓度逐渐降低,当其浓度降低到基本上不再起溶蚀作用时酸液流经裂缝的距离。 1、理论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外就开始了对酸液的有效作用距离的研究,开始重点考虑滤失对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的影响,Set-tari等从滤失速度入手,用蚓孔滤失和基质滤失的非均质性对酸浓度分布方程进行修正,通过实验得到惰性流体与酸液滤失速度的比值关系;Hill等考虑了蚓孔效应对滤失行为的影响,同时用线性岩心驱替实验结果外推计算滤失系数;美国天然气研究院(GRl)在东德克萨斯的研究:对于酸液有效作用距离计算模型的建立主要是裂缝数学模型(二维、三维);焦国盈、赵立强、刘平礼等的全三维酸液流动反应模型在酸压中的应用。主要通过考虑酸液在缝高方向的流动、缝中酸液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同离子效应的基础上,建立了酸压过程中全三维缝中酸液流动反应模型,并给出数值求解方法.计算结果表明,缝高方向的酸液浓度和酸液流速都呈抛物线分布,越靠近裂缝中部酸浓度越高,在裂缝中部达到最大值;酸液在缝高方向的流动影响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的大小,全三维模型计算的酸液有效作用距离比二维模型计算的要小。从酸压设计计算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影响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的主要因素,建立裂缝中酸岩流动反应数学模型,并将该模型与裂缝中温度分布模型、速度场模型和表面反应动力学模型联立求解,编制电算程序,进行系统计算。分析对比,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与实施要点研究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与实施要点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27T19:10:57.14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作者:郭自杰程广平李美欣 [导读] 如今,在对低渗透油田开采中,要想能够有较高的效率,必须实施有效先进的技术。对油田开采过程中,当进行到中后期时,由于开采高渗透油层较快,导致剩余油往往存在于低渗透油里面。要想提高油田开采效率,达到对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如今,在对低渗透油田开采中,要想能够有较高的效率,必须实施有效先进的技术。对油田开采过程中,当进行到中后期时,由于开采高渗透油层较快,导致剩余油往往存在于低渗透油里面。要想提高油田开采效率,达到对油田开采的高收率,要求实施有效技术手段。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引言: 我国低渗透油田具有地质动态特性是众所周知的。由于低渗透油田所具备的特性,现阶段我国石油工作人员通过大量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实验,制定了一套更为完善的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也就是把注水方法和石油开采技术结合在一起,进行同步实施,从而保证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高产量。 1我国低渗透油田的特征 1.1物理特征 我国低渗透油田具有两个主要的物理特征;(1)孔隙结构低渗透油田具有变化范围较大的孔隙度((5%,-30%),美国奥卓拉油田的孔隙度平均值为11.2%,而我国广利沙四油田的孔隙度范围为5%,-15%依据油田孔隙度的不同可以将低渗透油田大致分为低孔低渗油田和高孔低渗油田。其中,高孔低渗油田岩石的主要成分为极细砂岩、白空土及粉砂岩,其具有较浅的埋层深度和较大的孔隙度(20%,-30%);而低孔低渗油田的孔隙度极低,油田主要由分散在油田储层中的{n}溶孔组成2)非均质性低渗透油田通常具有较为严重的非均质性,其蕴含的石油具有纵横向相异的物理性质,具有不稳定的岩性与产层厚度,岩性尖灭或岩相变化在较短距离范围内极有可能出现,严重时可能导致井间无法对比。 1.2地质一动态特征 我国低渗透油田具有以下地质一动态特征; 1.2.1油层呈裂缝发育 注水开发过程中水沿定向裂缝的推进速度较快。油田的主体油井中有1/3的油井在注水过程中含水上升较快,产量递减速度大,剩下的2/3的油井注水效果较差,产量较低. 1.2.2天然能量较低 油井投产之后的产量和压力下降速度较快,某油田的天然能量经过8个月开采之后,地层压力由7.9MPa迅速下降至5.3MPa,单井产量迅速由10.3t/d下降至3.1t/d。 1.2.3受断层、岩性和构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复合型的油田,其纵向和平面均具有较复杂的油水分布,试验过程中,油井中常出现油水同现的现象,从而加大了油井布井和油田开发的难度。此外,低渗透油田的砂体规模较小,开发井网的水驱控制程度较低。 2低渗油田注水开发的特点 2.1自然产能量低,能量骤减,开采量低,油层渗透性差,直接导致油层自然产能量低,能量骤减,开采量低下。通常开采油田都使用油井压裂方式,初步获得工业原油。但油藏调控主要根据岩层自身属性进行控制,因而局限性较大,即使附近存在水源,使用率也不高。这也就导致天然能量开采量下降,油层的弹性溶解能力加大,水液供应不足,油层压力存在脱气现象,致使油层产能大幅度下降。 2.2由于裂缝存在致使注水缺乏方向性 注水系统自身所具备的注水性由于受到裂缝存在的影响,使得注水主线以及裂缝线附近的油井极易发生水淹情况,致使水驱动能力降低,从而影响了注水开发。 2.3启动压力差和驱替压力梯度大 低渗透油田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呈现非达西渗流,也就是所谓的启动压力表。这类储层在驱动压力差较小时,液体并不能自发流动,只有当驱动压力差达到一定量值时,液体才能自发开始流动。 2.4储量匮乏 油田开采过量导致可采储量降低,不能供应日常开采供应,由于开采量低,必须采取措施增加产油量。 3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研究 我国石油工作人员通过大量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初步指定出一整套完整的低渗透油田开发开采技术,也就是把注水方式和采油技术相互融合起来,进而提升低渗透油田的开采量。 3.1注水方法与采油工艺同步实施 确保油田具有较高的产油率众所周知,低渗透油田具有较小的天然能量和较差的导压性能,因而可通过采用同步注水的方法,从而有效保证地层压力并最大程度的减小渗透率损失[3]大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同步注水工艺的油井,投产5个月之后的采油强度范围为 0.59,-0.43t/(d·m),产量下降范围为27.3% 32.2%。而滞后注水6个月的采油井,采油强度范围为0.38-0.29t/ (d·m),产量下降范围为42.7%一50.-4%,这和模拟计算结果较为一致. 3.2采用初期高注采比注水恢复油井产油能力和地层压力。 某油田试验区南块,从2005年3月开始注水,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平均年注采维持在2.0以上,至2008年3月底,地层压力很快恢复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