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题
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并序》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
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并序》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有对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有对当初自己为了谋生而出仕的懊悔。
2.“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
《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挽回过去,不太可能;着眼将来,未来可期。
3.当我们读到《归去来兮辞》中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一句时,眼前彷佛见到“无官一身轻”的陶渊明划着小船归家时任意飘荡、快意人生的样子。
4.《归去来兮辞》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两句写陶渊明问道于行人,遗憾晨光微弱,不见照见前路,可见其归心似箭。
5.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自言:辞官归家后,心情激荡,见着院里“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早知松菊才是自己本性,后悔当初因做官荒废了小院。
6.刘禹锡在《陋室铭》里说:“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异曲同工,简陋的庭院也不能阻挡隐士享受精神的乐趣。
7.《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陶渊明以云鸟自喻,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8.《陋室铭》中刘禹锡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归去来兮辞》里的陶渊明说:“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两位隐士都以“琴书”为友,前者来往的都是贤人雅士,后者故友都是乡村故人,大雅,大俗,殊途同归。
9.古代诗人长于描绘自然景物,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生长的诗句。
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文中的“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两句便赞美了草木滋长繁荣茂盛,溪水漫流,描绘出一幅春水始动、万物欣荣的早春图景。
10.在《归去来兮辞》一文中,陶渊明用“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贪慕富贵,也不寻仙慕道。
栖居田园才是他魂牵已久的梦境起源。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10 2 《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习题)(原卷版)
《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对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①舟遥遥以轻飏②木欣欣以向荣③乐琴书以消忧④园日涉以成趣⑤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⑥问征夫以前路⑦农人告余以春及⑧眄庭柯以怡颜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复驾言兮焉求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乐夫天命复奚疑D.当其欣于所遇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题
歸去來兮辭並序練習題1.給下列加點の字注音。
悵然()一稔()輕飏()熹微() 眄庭柯() 流憩()出岫() 翳翳() 盤桓()棹孤舟() 尋壑() 耘耔()2.找出下列句中の通假字並解釋。
(1)乃瞻衡宇(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2)景翳翳以將入(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3.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の活用類型並解釋。
(1)園日涉以成趣()(2)時矯首而遐觀()(3)策扶老以流憩()(4)或棹孤舟()(5)生生所資()(6)幼稚盈室()(7)眄庭柯以怡顏()(8)悅親戚之情話()(9)樂琴書以消憂()4.解釋下列古今異義詞在句中の意思。
(1)悅親戚之情話古義:________________;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係或血統關係の家庭或它の成員。
(2)將有事於西疇古義:________________;今義:泛指,範圍擴大。
(3)既窈窕以尋壑古義:________________;今義:①(女子)文靜而美好,②(妝飾、儀容)美好。
5.指出下列句子の句式特點。
(1)複駕言兮焉求(2)胡為乎遑遑欲何之(3)樂夫天命複奚疑(4)農人告餘以春及(5)將有事於西疇(6)既自以心為形役(7)遂見用於小邑(8)稚子候門(9)寓形宇內複幾時(10)乃瞻衡宇,載欣載奔6.文學常識填空。
陶淵明(365~427),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代)詩人,世稱________。
他以寫________詩為主,著有《陶淵明文集》。
7.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奚惆悵而獨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迷途其未遠,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鳥倦飛而知還。
(4)木欣欣以向榮,________________。
《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习(含答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①生生所资,未见其术术:方法②彭泽去家百里去:距离B.①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寻求②悟已往之不谏谏:进谏C.①会有四方之事会:恰逢②田园将芜胡不归芜:田地荒废D.①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②怀良辰以孤往怀:怀念,回忆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分组正确的一项是()①瓶无储粟,生生所资②眄庭柯以怡颜③倚南窗以寄傲④审容膝之易安⑤园日涉以成趣⑥乐琴书以消忧⑦或棹孤舟A.①④/②/③/⑤/⑥⑦ B.①④/②/③/⑤⑦/⑥C.①④/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④/③/⑤⑥⑦3.下列各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舟遥遥以轻飏B.临清流而赋诗C.乃瞻衡宇D.抚孤松而盘桓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复驾言兮焉求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乐夫天命复奚疑D.当其欣于所遇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乃瞻衡宇乃设九宾礼于廷B.门虽设而常关时矫首而遐观C.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不如因善遇之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其真不知马也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经”是汉朝开始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祭祀是儒教礼仪中的重要部分,古代于郊外祭祀天与地,称为郊祀或郊祭,“祀南郊”就是在南郊祭祀。
C.精舍,又称精庐,汉代的私立学校。
后泛指私家书斋、学舍,即集生徒讲学之所。
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也称精舍。
D.农桑,本指种地与养蚕,后来泛指农业生产。
“劝课农桑”就是限制农业生产。
二、情景默写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归去来兮辞》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地表达了自己原本就无心于官场的心志。
《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习(含答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对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①舟遥遥以轻飏②木欣欣以向荣③乐琴书以消忧④园日涉以成趣⑤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⑥问征夫以前路⑦农人告余以春及⑧眄庭柯以怡颜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2、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足以极视听之娱B.时矫首而遐观C.眄庭柯以怡颜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3、下列各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舟遥遥以轻飏B.临清流而赋诗C.乃瞻衡宇D.抚孤松而盘桓4、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悟已往之不谏规劝B.善万物之得时羡慕C.知来者之可追追补D.感悟生之行休将要5、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可追:可以补救B.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征夫:出征的人C.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情话:知心话D.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乘化:顺随自然6、下列各项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①生生所资,未见其术术:方法②彭泽去家百里去:距离B.①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寻求②悟已往之不谏谏:进谏C.①会有四方之事会:恰逢②田园将芜胡不归芜:田地荒废D.①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②怀良辰以孤往怀:怀念,回忆7、下列句中加粗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有老交情的人,老朋友B.求之靡途途:门路,途径C.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惮:期盼D.眷然有归欤之情情:情绪,想法8、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B.《归去来兮辞》是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参差。
一般都比较讲究文采,内容上以抒情为主。
C.“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后训练题及答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后训练题及答案1.根据指定的要求默写相关语句:1 ,。
,。
表达了作者对入仕的懊悔。
2 ,。
,。
,。
,。
描写了归到家门的狂喜。
3作者在园中“遐观”见到的景致是,。
,。
4 ,。
,。
这是作者反复寻觅,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的崭新之途。
2.说明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意义。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3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3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答:3.下面“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两句是:1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2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4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5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答:4.说明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活用现象: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3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4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答:5.试对下列句子的深刻含意作些分析。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奚复疑。
答:6.本文写作时间有争论。
一是写于辞官之初如课本注释,一是写于辞官之前。
请你推敲一下课文,觉得哪种说法更合理?更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
答:7.本文是一篇辞赋,请思考并完成下面练习,以进一步掌握这种文体特点。
1课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征?答:2找出课文的韵脚,说说韵脚的转换与课文的内容有什么关系?答:3请朗读课文,说说你是如何安排句子节拍的?答:8.阅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回答文后1—5题。
先生不知何许何处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姓名。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古人除名、字之外,还有别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后训练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1.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C.园日涉以成趣D.或棹孤舟项,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
C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D项,棹: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云无心以.出岫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木欣欣以.向荣C.既自以.心为形役D.登东皋以.舒啸项,介词,因。
B项,和例句相同,都是连词,表修饰。
C项,介词,使、让。
D项,连词,表顺承。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将有事..于西畴B.俯察品类..之盛C.俯仰之间,已为陈迹..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项,古义指从事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B项,古义指自然界的万物;今义指种类。
C项,过去的事情,古今同义。
D项,古义指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指文雅。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痛快地表达深远高雅的情思了。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达这一意思的句子是:“, , 。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 。
”(3)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化用《论语·微子》里的句子反思自己的过去,觉悟到过去的错误虽然无法挽回,未来的去向却还来得及重新安排的句子是:“, 。
”(4)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想象自己辞官回家的路上,船行顺风,轻松如飞,衣服随风飘扬,心情愉快的句子是:“,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4)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六朝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世族与门第。
任何个人都无法超越社会时代的,陶渊明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之中,不可地受到门第观念的影响。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一、文言文阅读A.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B.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C.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D.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癸丑,干支纪年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古人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次序。
B.禊,一种祭礼。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人们在三月三日到水边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
C.仆射,秦始置。
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
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
D.御史,官名。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掌文书及记事。
秦置御史大夫,有弹劾纠察之权。
汉以后,御史专司纠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兰亭集序》开头以写实的笔墨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和缘起,言简意赅。
B.《兰亭集序》中良辰、贤人、美景、趣事……都是让作者感到快乐的原因。
C.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一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
D.萧翼趁辩才禅师外出用御史的身份让童子开门取走《兰亭》帖,后来禅师得知此事,一下子惊倒在地,很久才苏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
(辩才)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①黄庭坚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注]①此诗是元丰三年秋,黄庭坚自京赴太和县,路过池口(在今安徽贵池)所作。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后练习 (含答案) -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归去来兮辞》课后练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归去来兮辞》起笔用反问语气表明归田之志已决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
《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陶渊明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自己在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还家之归心似箭。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7.《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8.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9.陶渊明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中_____.?10.《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作者辞官归家,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
1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习(含答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型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
B.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C.“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松菊”,既是庭院实景的描写,又有象征意义。
松菊象征高洁的品格,松菊犹存喻坚韧芬芳的节操仍在。
D.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体现了陶潜那种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的思想,完全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人性弱点的主要表现。
2.下列对文中句子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向士兵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
B.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写初见家门时的欢欣雀跃之态,简直像小孩子那样天真。
C.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既是写景,也是抒情,作者出仕本属“无心”;又像那归飞之鸟,对官场仕途已十分厌倦。
D.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听家人谈谈知心话,以琴书为亲密的伴侣,尘俗不染于心,也足以乐而忘忧了。
3.阅读《归去来兮辞·并序》,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家境贫寒,无心做官。
陶渊明的孩子较多,没有存粮,正常的生活无法维持,在这种情况下,在别人的劝说下他才萌生了做官的念头。
B.陶渊明热爱自然,眷恋家乡。
陶渊明在任期间虽生活相对富足了一些,但时间不长就产生了回家的想法,返回后,面对自然显得异常兴奋。
C.陶渊明钟爱田园,勤于劳作。
陶渊明回到家乡后,面对家乡美景时时流连忘返,春天到来春耕开始,他与农人们日夜辛勤地在田里劳作。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时练习题 《归去来兮辞(并序)》(含答案)
第10.2课《归去来兮辞(并序)》课时同步练习班级:姓名:第一部分:文言基础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生所资.资:凭借B.悟已往之不谏.谏:谏止,劝止C.策.扶老以流憩策:拐杖D.景.翳翳以将入景:日光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悦亲戚之情话..B.将有事..于西畴C.既窈窕..以寻壑D.亦崎岖..而经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悟已往之.不谏B.诸侯以.惠爱为德农人告余以.春及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门虽.设而常关D.于.时风波未静寻程氏妹丧于.武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归类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园日.渉以成趣②携幼.入室③乐琴书..之易安..以消忧④生生.所资⑤审容膝⑥时.矫首而遐观⑦眄庭柯以怡.颜⑧或棹.孤舟⑨倚南窗以寄傲.A.①⑥/②/③④/⑤⑦⑧/⑨B.①⑥/②⑨/③⑧/④⑤/⑦C.①④⑧/②⑤⑥/③⑦/⑨D.①⑦/②④⑤/③⑥/⑧⑨5、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乐夫天命复奚疑A.既自以心为形役B.问征夫以前路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D.遂见用于小邑6、下列各项中,对文化常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
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押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B.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C.三径,指古代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是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三径就荒”中的“三径”即为此意。
D.古人纪月日,除了用序数,还用一些特殊的称谓。
如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中的“仲秋”即指阳历八月。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来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因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张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题,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滕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乌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宛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体。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吏,是指职位较高的官吏。
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记载,“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B.乙已,本指乙已年,为干支纪年法。
我国古代以天为干,以地为支,简称干支,每60年为一周期。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习一、名句名篇默写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
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3.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两句中“斜日”即夕阳,除实写景物,点明时间外,同时还暗含对时光流逝、青春不驻的感慨。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
看似无理而问:西风你为什么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实则是因为此景与词人此时心境大相径庭。
C.“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三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极写愁之多之深。
D.下片词人发出人生如寄的感慨,运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范蠡归隐五湖的典故,表明词人只想和这二人一样,退隐田园,弃官归隐。
4.杨炎正与辛弃疾相从甚密,酬唱很多,同时也是辛派重要代表词人,因而其词风、手法、立意方面明显受到辛弃疾词作的影响,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载:一边。
B.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盈:满溢。
C.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命:安排。
D.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期:约定。
6.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开篇破空而来,喊出久郁心中的志向:“归去来兮!”再回首在官时日,作者用“心为形役”的痛苦自责之词,做了精辟的总结。
《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
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
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
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
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
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
”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
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
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
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统过.干(2)访.以当时之事(3)干雅.自多(4)不矜.小节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博涉书记..自娱..之事D.可以..B.干善待遇..C.访以当时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A.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B.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C.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D.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司马,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类似于后世的“天下兵马大元帅”。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10.2归去来兮辞1.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胡为乎遑遑欲何之A.既自以心为形役B.寓形宇内复几时C.乐夫天命复奚疑D.遂见用于小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舟遥遥以轻飏农人告余以春及B.门虽设而常关饥冻虽切,违己交病C.感吾生之行休深愧平生之志D.既自以心为形役胡为乎遑遑欲何之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问征夫以前路B.抚孤松而盘桓C.既窈窕以寻壑D.悦亲戚之情话4.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复驾言兮焉求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曷不委心任去留D.乐夫天命复奚疑5.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生活在封建时代,其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怀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命的思想,给后世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
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
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D.《归去来兮辞并序》选自《陶渊明集》,作者又名潜,自号“五柳先生”,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还乡的畅快心情。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正文前两段中,作者归家途中的迫切是如何体现的?抵家时的欣喜又体现在哪些语句之中?8.从序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有哪些?其根本原因是什么?9.正文中一共有18个“以”字,请归纳总结其意义和用法,完成下表。
第16篇《归去来兮辞》并序(原卷版)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16篇《归去来兮辞》并序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
引壶()以自酌,()庭()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以将入,抚孤松而盘()。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疑!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1.【2024·辽宁大连·一模】陶渊明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李清照的居所“归来堂”就取义于《归去来兮辞》,她的号“易安居士”也取自这篇辞中的“(),()”。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脱然:忧虑解除而放松的样子。
B.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眷然:思念的样子。
C.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质性:本性。
D.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慷慨:大方。
项,慷慨:感叹。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A.{①寻程氏妹丧于武昌②既窈窕以寻壑B.{①问征夫以前路②乐夫天命复奚疑C.{①奚惆怅而独悲②乐夫天命复奚疑D.{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寓形宇内复几时项,①副词,不久;②动词,寻着。
B 项,①名词,成年男子的通称;②助词,用在句中。
C 项,①副词,为什么;②代词,什么。
D 项,都是名词,指身体。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云无心以.出岫A.乐琴书以.消忧B.木欣欣以.向荣C.既自以.心为形役D.登东皋以.舒啸项,连词,表目的。
B项,和例句相同,都是连词,表修饰。
C项,介词,使、让。
D项,连词,表顺承。
4.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
请用一句话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字。
自钟嵘推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看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自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
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景仰的荆轲、张良那种忠臣。
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先要确定主要信息的位置,从第二句开始才是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然后找出“隐士”“忠臣”“最近人情”等关键词,加以组合即可。
注意字数要求。
5.“魅力”的外延很广,它在不同的人身上的表现亦不同。
请仿照示例写句子,体现人物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怅然( ) 一稔( ) 轻飏( )熹微( ) 眄庭柯( ) 流憩( )出岫( ) 翳翳( ) 盘桓( )棹孤舟( ) 寻壑( ) 耘耔(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乃瞻衡宇(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2)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园日涉以成趣( )(2)时矫首而遐观( )(3)策扶老以流憩( )(4)或棹孤舟( )(5)生生所资( )(6)幼稚盈室( )(7)眄庭柯以怡颜( )(8)悦亲戚之情话( )(9)乐琴书以消忧( )4.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悦亲戚之情话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将有事于西畴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泛指,范围扩大。
(3)既窈窕以寻壑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女子)文静而美好,②(妆饰、仪容)美好。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复驾言兮焉求(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3)乐夫天命复奚疑(4)农人告余以春及(5)将有事于西畴(6)既自以心为形役(7)遂见用于小邑(8)稚子候门(9)寓形宇内复几时(10)乃瞻衡宇,载欣载奔6.文学常识填空。
陶渊明(365~427),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世称________。
他以写________诗为主,著有《陶渊明文集》。
7.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4)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
善万物之得时,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
(一)阅读小序,完成1~5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会有四方之事( )(2)家叔以余贫苦( )(3)彭泽去家百里( )(4)皆口腹自役(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亲故多劝余为长吏②故便求之③寻程氏妹丧于武昌④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3.下列各句与“遂见用于小邑”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将有事于西畴 B.复驾言兮焉求C.既自以心为形役 D.载欣载奔4.下列选项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
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缘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陶渊明妹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5.翻译下列句子。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2)求之靡途(3)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B.景翳翳以将入景:景色。
C.乃瞻衡宇瞻:看见。
D.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B.乃瞻衡宇乃设九宾礼于廷C.策扶老以流憩云无心以出岫D.门虽设而常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8.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
C.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地享尽其余生。
D.最后一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确是发自内心的,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脱身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基础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舟遥遥以轻飏遥遥:遥远的样子。
B.景翳翳以将入翳翳:阴暗的样子。
C.泉涓涓而始流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策扶老以流憩 B.或棹孤舟C.园日涉以成趣 D.乐琴书以消忧3.对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舟遥遥以轻飏②农人告余以春及③木欣欣以向荣④家叔以余贫苦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 B.将有事于西畴C.既窈窕以寻壑 D.善万物之得时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C.何不委心任去留 D.复驾言兮焉求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
归田园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6.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7.“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8.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位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句子。
要求结构一致。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陶渊明说,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华同学的语文老师上课时曾解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的“五斗米”是薪俸少,而李华在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则认为:“五斗米”是日薪,是指薪俸高,这么高的薪俸却不为之折腰,更能体现陶渊明的节操,李华觉得杂志上说得有道理。
于是,他想找语文老师交流一下。
请你为李华拟写一段话,既要说明李华的观点,又不至于让老师听后感到尴尬。
注意:语言要得体,字数在100字左右。
答案与解析基础积累1.chàng rěn yáng xīmiǎn qìxiùyìhuán zhào hèzǐ2.(1)衡横横木(2)景影日光3.(1)名词作状语,每天(2)名词作状语,有时(3)名词作动词,拄着(4)名词作动词,用桨划(5)动词作名词,生活(6)形容词作名词,小孩(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愉快(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4.(1)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2)指耕种之事(3)(宫室、山水)幽深曲折的样子5.(1)、(2)、(3)是宾语前置句。
(4)、(5)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6)、(7)是被动句。
(8)是省略句,“稚子”后省略“于”;(9)是省略句,“寓形”后省略“于”。
(10)固定句,载……载……;一边……一边……6.潜元亮东晋靖节田园7.(1)既自以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觉今是而昨非(3)云无心以出岫(4)泉涓涓而始流感吾生之行休(5)登东皋以舒啸文本研读(一)1.(1)恰逢,正赶上(2)介词,因为(3)距离(4)役使2.C 解析:①老朋友,②所以;③④不久。
3.C 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A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D项是固定句,载……载……;一边……一边……4.A 解析:“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错误,概述不全面。
5.(1)维持生活需要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
(2)求官找不到门路。
(3)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差。
(二)6.B 解析:“景”通“影”,日光。
7.D 解析:D项前者是连词,表转折;后者是连词,表修饰。
A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项,副词,于是。
C项,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8.B 解析:“皇帝的故乡”错,“帝乡”在这里应指仙境。
9.(1)(我)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2)云气自然而然地冒出山头,鸟飞累了也知道回到巢中。
(3)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能力提升1.A 解析:“遥遥”应为“漂摇放流的样子”。
2.C 解析:C项,名词作状语,每天;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策:拄着;棹:用桨划;琴书:弹琴读书。
3.C 解析:①和③都相当于连词“而”,表修饰关系;②是介词“把”;④是介词“因为”。
4.D 解析:A项“亲戚”古义为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为有婚姻关系的人,不包含家人。
B项“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农事;今义是泛指,范围扩大。
C项“窈窕”古义指(宫室、山水)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 C 解析:C项为一般疑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6.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
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7.“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8.白居易说,生活是“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辛弃疾说,生活是“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9.老师,关于“五斗米”的解释,我曾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过,不过,与您的解释有些出入,它认为“五斗米”是日薪,是指薪俸高,这么高的薪俸陶渊明却不为之折腰,更能体现他的节操。
我不知道这样的解释是否有道理,您能帮我解释一下吗?(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