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培养人先“成人”再“成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人说:“你们学生的书比我们的厚,考试成绩比我们的好,但你们还要买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产品。”这是丁锡国先生在新华网上引述的德国人的话,值得我们深思目前的教育。
社会是发展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认识逐渐加深,不同职业、身份、学科的人,对教育的认识也存在差别。在理解教育时必须把握几个基本点:1、教育的目的在本质上首先是培养人,是“育人”而非“制器”。学生既要成人,又要成才,成人是成才的基础。2、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三者关系是动态的。3、人是活生生的生命体,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教育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主体,以精神提升人,高度重视人的创造性。4、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只有知、情、意、行四个因素都发展好,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形成。
教育根本目的究竟是什么?是教人成人,还是教人成才?我想应该是成人,成为有健全思想健康体格的人。卢梭说:教育是培养“既能行动又有思想的人”。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鲁迅说:“教育是要立人。”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善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就是说,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不仅仅是成才!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应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彻底解放人性。教育应该是教人成人的活动,应该使人日益完善,使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劳动,使人诗意地栖居、有尊严地活着……教育不仅仅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成才教育,而是立人教育——让人成为人的教育!
问题之一:重“才”还是重“人”
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人成才。成人意味着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丰富人性的智慧之人,即拥有高尚的德性、卓越的理智、丰富的情感且富有创造性,能够过完满的生活;成才意味着学生具有某种或某些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能够为他人或社会做出贡献,即拥有某种或某些使用价值。由于“才”是“人”的“才”,只有“人”正常了,“才”方可得以充分释放,教育的目的方可实现。
然而,在教育现实中,对“才”的重视远远超过对“人”的重视。书本知识、智力、理智构成今日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转换成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由于书本知识是前人在认识事物与解决问题过程中积淀的成果,
对学生而言,它们是第二手的;而且,由于它们仅仅是对事物原型的反射、影像,而反映事物的“镜子”很少是完全干净、无尘的,因此这些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是失真的、扭曲的,其对学生发展的价值有限。智力表现为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等,是学生从事活动不可或缺的因素,是构成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过度重视“才”——人的使用价值,以至于智力超群、其创作不服务于任何有用的目的的“天才”或多或少地成为无用之人而被教育所排斥。同时,过度重视对智力的培养,亦会使教育走向误区,因为理智虽然强而有力,却没有人性,它不能领导,只能服务;它对方法和工具有敏锐的眼光,对目的和价值却是盲目的。由于学生是具有多种发展潜质与多种需要的人,而以书本知识、智力、理智为教育内容的教育教学的共同特点是侧重人的“知性”,即仅仅侧重人的智能——使用价值方面,而且还是局部的。
尽管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将“人”与“才”并举,但两者并不等同,是因为先有本质,然后才有本质的发挥。学生首先是人,人是精神的存在,人的精神包括德性、理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精神的特质是自由,精神发展就是由潜在发展成为现实,教育是整个精神成长的过程。在重“才”忘“人”的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所谓的知识与技能所取代,出现“目中无人”的教育;由于“人”是根本,“才”附着于“人”,因此,过度重视“才”的教育引发的后果是:学生的“才”也得不到有效培养,此其一;其二,即使学生的“才”能够得以培养,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德性与情感性而才能超群的学生会给自己与社会带来什么?!因此,只有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学生本“人”身上,学生之“才”方可得到培养,并能发挥出正面作用。
国家建设需要人才,社会发展需要人才,人才,首先是人,然后是才。人才首先必须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成才的最基本条件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不读书成不了才,但光读书也未必能成才。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成人与成才的关系亦是如此,要想成才必须先成人。外国有研究表明:成绩好坏之间的差异,不在智力水平,而主要在于是否具备积极的人格因素。哪些人格因素直接影响孩子成长呢?自信心、进取心、热情、勤奋、意志、实干、合作。张勇传说,这些都是成人的基础条件,也是成才的必备因素。成人——成才——成功是一个优秀人才的成长必由之路。
先成人,再成才
教育的目标要重视学生的成长而不仅仅是
成功;要重视学生的人格而不仅是成绩,要重视学生的创新而不仅仅是接受,要重视学生的终身而不是当前。重视学生的成长,然后是成人,最后是成才。
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太多了,以至于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激励学生想要更多更好的学习的主要力量,并不是对所教课程、知识及见解等等的兴趣,而是为了得到提高交换价值的知识。
值得庆幸的是,当我们的教育几乎走进一个误区的时刻,许多教育专家在开始反思,苦苦地探索教育的目标,并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要重视学生的成长而不仅仅是成功;要重视学生的人格而不仅是成绩,要重视学生的创新而不仅仅是接受,要重视学生的终身而不是当前。
老师和家长应该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真正地把孩子当“人”看,从“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情感,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地对待他们创造良好的健康氛围,满足学生做“人”的需要,做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首先是一个健康、健全的人,然后才能谈及其他,如成绩、成功等。
学生只有在情感人格方面健康地发展,才能自然地体验做人的尊严,并且能够积极乐观的理解到生命的珍贵。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中,要让他们懂得:做人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然后才能谈论进取心。如果家庭、社会不顾任何条件地“求全责备”,就会使孩子在各个方面苛求自己,岢求他人,稍有不如意的方面或许就能导致精神的失衡,给孩子带来一生的伤害。人的成长主要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激励学生的精神和灵魂。
为什么相当多成绩优秀的学生日后没有成功,而很多成绩不佳的学生日后却能够成才。因为成绩优秀的学生心态往往极度地想赢怕输,包容性差,不会合作,而一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心理素质好,心态平和,能够很好地认识自己,意志坚毅,耐挫折能力强。这部分学生在教育中真正变成了“人”,这才是教育的目标,才能使人走向成功。正如爱心斯坦说: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教育要成功,不光是要传授知识,更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
让我们所有教育同仁,改变观念,为学生成才,帮助学生成长、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