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faa26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9.png)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梳理知识体系。
2.学生反馈: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情感教育:强调氧气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增强环保意识。
3.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4.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5.情境创设: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与氧气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氧气的价值和重要性。
6.持续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和情感态度,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提问方式: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氧气?”“氧气在自然界中是如何存在的?”等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情境创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高山探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氧气在极端环境下的重要性,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制取氧气。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4.课外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与氧气相关的科学文章或观看科普视频,了解氧气在自然界、生物体、工业等方面的应用,拓展知识面。
5.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要求每组整理讨论成果,并在下节课分享。
6.家庭实践任务:布置一个与氧气相关的家庭实践任务,如观察家用氧气的使用方法、了解家庭氧疗的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增强实践体验。
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
![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b0e11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0.png)
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位教学工作者,相信所有老师都知道说课稿对于课堂教学的巨大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篇1一、教学目标《制取氧气》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2、讲练结合四、教学用具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棉花。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
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
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cf2eeb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2.png)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安装的拔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搜集。
2.经过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进一步掌握氧气的性质。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安装及其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纯熟规范地制取气体并验证性质。
教学内容一、复习发问:实验室制取氧气普通用甚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写?【先生活动】回答药品,板书文字表达式。
二、引入:今天我们学习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多媒体展理想验目的、用品,先生检查桌子上的用品。
实验步骤:多媒体展现检查安装气密性的安装、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安装与搜集安装,【教师发问】1.如何检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左侧安装的气密性?2.右图的试管口要略向倾斜,为甚么?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为甚么要放一团棉花?4.用排水法搜集气体,甚么时分开始搜集气体?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搜集氧气的操作步骤:(1)(2)(3)(4)(5)(6)(7)6.上图中,部分是发生安装,选择气体制取发生安装的根据是;部分是搜集安装,选择气体搜集安装的根据是。
三、制取氧气1.提出成绩: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如何操作?2.实验内容:高锰酸钾法制取4瓶氧气,3.操作步骤:4.搜集方法:5.验满方法:6.检验方法:【先生考虑】?1.如何检验安装气密性?2.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缘由是?3.试管夹夹试管的地位?4.加入高锰酸钾后,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缘由是?5.伸入试管内的导管露出塞子不宜过长,以免6.给试管加热时要先,然后在集中部位加热。
7.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搜集,缘由是,当气泡再进行搜集。
8.搜集气体的方法:9.中止加热时,先要把然后再,缘由是。
四、验证氧气的性质【练习回顾】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色味,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的气体,具有,是一种常用的。
氧气的用途:五、课堂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氧气的性质:六、拓展:【中考链接】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加热条件下迅速反应制取氧气,现有以下实验安装图,回答以下成绩:A B C D E(1)(填序号)利用上述原理制取氧气,应选用的气体发生安装是;搜集氧气可选用的安装是,缘由。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f5feb6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c.png)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设计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加热过氧化钙或使用电解法制取氧气。
以下是一个涉及到氧气的实验教学设计,共分为三个部分:理论介绍、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及讨论。
实验目的:1.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2.学习使用电解法制取氧气;3.观察氧气对燃烧的影响。
实验器材和试剂:1.电解槽2.两个碳棒电极3.电源4.硫酸铜溶液5.几滴苏打水溶液6.实验草图、数据表格和观察记录表实验步骤:一、理论介绍(10分钟)1.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介绍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重要性;3.简要介绍制取氧气的方法。
二、实验操作(30分钟)1.将电解槽中的两个电极插入,并连接电源;2.在电解槽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以便电解的进行;3.打开电源,调整电流强度,使溶液中的电解反应持续进行;4.在电解过程中,观察电极和溶液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三、实验结果及讨论(20分钟)1.观察实验现象,补充实验观察记录表;2.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氧气会在电极上产生,并观察到气泡的形成;3.讨论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不可燃和支持燃烧等;4.进一步讨论氧气的应用和重要性。
附加实验(选做):1.在一个小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2.将一根点燃的火柴悬靠在容器口处,观察火柴的燃烧情况;3.使用一小部分电解制取的氧气将火柴重新点燃,观察燃烧情况的变化;4.结论:氧气可以使燃烧更加剧烈。
注意事项:1.实验中需戴上安全眼镜、实验服和手套;2.关注电解槽电压和电流强度,确保安全操作;3.废液处理:将硫酸铜溶液稀释后,流入废液容器,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
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并通过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讨论,加深对氧气的认识。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a3cfd7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6.png)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原理以及相关实验操作技能。
本节内容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重要环节,为后续的化学实验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步骤,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掌握收集、检验氧气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及氧气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氧气生成的化学反应原理,掌握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基本性质,对氧气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在实验操作技能上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
同时,对于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制取过程。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展示实验步骤,提高教学效果。
3. 强调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提升实验技能。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氧气的性质:提问学生氧气的主要性质,如助燃性、支持呼吸等,引导学生理解氧气的重要性。
2. 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主题。
(二)、新知讲解1. 理论讲解:介绍实验室常用的方法——分解过氧化氢制氧。
展示反应式2H2O2 → 2H2O + O2↑,解释原理。
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展示实验器材(如锥形瓶、长颈漏斗、二氧化锰等)和步骤,强调安全操作规范。
(三)、学生实践1.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实际操作。
初中生物制取氧气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制取氧气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9efc4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1f.png)
初中生物制取氧气教案设计目标:让学生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在实验中亲自进行制取氧气的操作。
教学内容:1. 氧气的重要性2. 制取氧气的原理3. 制取氧气的方法教学准备:1. 试验器材:试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火柴、点燃棉花2. 实验操作区:安全操作区域,保证学生操作时的安全性教学流程:1. 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重要性,并引出制取氧气的原理。
2. 介绍制取氧气的方法: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倒入试管中,点燃一根棉花后,将其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
3. 学生亲自操作制取氧气:每组学生按照实验步骤,一起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4.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带领他们进行讨论:观察试管内的气体变化,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5. 总结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和讨论,让学生总结出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反馈:1.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结果,确认学生是否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分享。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制取氧气的方法解决环境问题或改进生产工艺。
教学目标达成的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检查他们是否能够按照实验步骤正确进行操作。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评估他们对制取氧气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教学要点:1. 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3. 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操作环境的安全性,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实验步骤不当导致不正确的实验结果。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培养其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fab42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c.png)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和验满方法。
2、感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解设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总结—迁移创新仪器药品:高锰酸钾、大试管、酒精灯、棉花、橡皮塞(连导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小烧杯、火柴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再现【提问】【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课件展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试管中放入药品和一团棉花(3)将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在对准药品加热(5)有气泡连续产生时收集氧气(6)把导管拿出水面(7)熄灭酒精灯【讨论】1、为什么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4、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5、为什么要有连续气泡时才能收集?6、实验完毕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陈述】(口答上述问题,略)【讲述】你们想试试如何制取氧气吗?下面我们将亲自体验制取并收集氧气,再用收集到的氧气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注意事项:1、操作顺序(1)检查气密性(2)装药棉花(3)倾斜固定试管(4)集气瓶盛水做准备(5)先预热再加热(6)连续气泡收集(7)先拿导管后熄灯3、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和桌面【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
初中化学课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最新)
![初中化学课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a66d9ae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4.png)
初中化学课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一、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和工业上获得氧气的方法。
2、通过本实验操作过程,练习仪器的装配、物质的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操作。
3、了解氧气的性质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用品:锥形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燃烧匙、棉花、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木炭、铁丝三、预习感知1、要获得氧气,你知道有什么方法?2、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两种方法)3、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根据和来选择。
收集装置根据来选择。
4、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5、给试管加热时,有哪些不正确的操作会使试管炸裂?6、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你能用什么方法将氧气装在集气瓶中?7、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怎样使收集到的气体基本不含氮气?8、如何检验气体?四、教学过程(一)氧气的获得1、阅读课本P36三、氧气的获得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2个问题:(1)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2)工业上获得氧气的原理依据方法步骤2、预习课本P36活动与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几个问题:方法:药品: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及仪器:步骤:收集方法及原因:验满方法:检验方法: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注意事项:①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加热时要先预热试管再集中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③收集时,开始排出的是空气,不宜立即收集④实验完毕,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预习课本P34,用收集到的氧气分别做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填写实验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反应表达式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木炭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实验现象?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要在末端系一根火柴?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在集气瓶低部铺少量沙子或加少量水?④有哪些可能会使铁丝不能燃烧?五、轻松课堂1、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A、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B、观察气体的颜色C、闻气体的气味D、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A、防止水倒吸入试管B、防止产生氧气太快无法收集C、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带入集气瓶D、防止试管破裂3、、实验室制取氧气,主要有下面几项操作:①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可以收集;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把导管移出水面;④把药品装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先均匀加热,然后再固定在盛药品的部分加热。
制取氧气教案 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1b0d6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0.png)
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2)学会使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等实验室仪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学会使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等实验室仪器。
2. 教学难点:(1)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操作技巧。
(2)收集氧气的正确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集气瓶等。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棉花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氧气的重要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制取氧气。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原理。
(2)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学会使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等实验室仪器。
4. 收集氧气(1)学生学会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了解收集氧气的正确方法。
(2)教师检查各组收集氧气的效果,并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氧气制取原理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评估:教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团队合作等进行评估。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97b53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b.png)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教案标题: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目标:1. 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3. 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室设备和化学试剂。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对氧气实验制取的兴趣。
实验目的:1. 说明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中。
2. 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材料和设备:1. 锌粉2. 硫酸3. 水4. 漏斗5. 导管6. 反应瓶7. 水槽8. 灯芯纸9. 灯柴实验步骤:1. 将适量的锌粉放入反应瓶中。
2. 加入足够的硫酸,使其与锌粉充分接触。
3. 在反应瓶口放置一端连有导管的漏斗,将漏斗的另一端放入水槽中。
4. 用灯芯纸或灯柴点燃反应瓶中的氢气,观察反应瓶内的现象。
5. 收集气体,观察气体性质。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佩戴实验室安全眼镜和手套。
2. 实验操作要轻柔,避免剧烈摇晃反应瓶。
3. 在点燃氢气时要小心,保持安全距离。
实验结果和讨论:1. 观察到反应瓶中的氢气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
2. 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可以通过实验现象和气体性质进行判断。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其他制取方法,例如通过分解过氧化氢。
2. 探讨氧气的应用领域,如燃烧、呼吸等。
评估方式:1. 提问学生关于氧气性质和制取方法的问题,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2. 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讨论部分。
教案扩展:1.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深入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2. 进一步研究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
教案反思: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和设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及时指导和纠正错误操作。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
制取氧气教案
![制取氧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5caab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f.png)
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制取氧气”课题是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 , 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变演示实 验为随堂探究实验。
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 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 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 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案二单三、学案[名师导学]1.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
所起作用叫催化作用。
催化剂是反应条件,要求“一变二不变”。
2.氧气有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化学变化)①、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水(二氧化锰是催化剂)②、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热③、高锰酸钾―加^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二氧化锰是生成物)3.化学反应中,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梯度导练]1.下列与催化剂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发生了变化B.在化学反应中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C.能加快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D.在化学反应中,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2. “神舟6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0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则NiFezQ在该过程中是(“) 2 2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3.加热氯酸钾能缓慢地放出氧气,二氧化锰可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等量的氯酸钾固体,其中向b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能正确表示两管放出氧气的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示是()4.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所制得的氧气质量_____________ 。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f90a0faa00b52acfc7cafa.png)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篇一: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内容分析】《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加试中,也是重点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课题分析】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f13b7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f.png)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介绍;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3.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准备;4.实验操作步骤;5.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讨论;6.实验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教学准备:1.氧气的介绍资料;2.实验所需器材:漏斗、烧杯、试管、导管、酸性过氧化钾;3.实验所需试剂:酸性过氧化钾溶液;4.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措施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
2.出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展示氧气的应用领域和重要作用。
第二步:理论讲解(20分钟)1.教师详细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过氧化物的分解反应等理论知识。
2.教师解释实验器材和试剂的用途,并展示实物示例。
第三步:实验操作(30分钟)1.教师示范实验操作步骤,并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2.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和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
实验操作步骤:1.将适量的酸性过氧化钾溶液倒入烧杯中。
2.将烧杯放置在三角架上,用导管连接烧杯和试管。
3.用胶头滴管取一滴酸性过氧化钾溶液放在试管口上的玻璃片上,用于检测氧气。
4.将试管倒立放入烧杯中,保持试管口与烧杯中的液面接触。
5.用酒精灯或点火器对烧杯里的酸性过氧化钾溶液进行加热。
第四步:实验结果讨论(15分钟)1.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2.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3.讨论氧气对燃烧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五步:实验总结和安全措施(15分钟)1.学生总结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
2.教师对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安全措施进行总结和强调,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填写实验报告、查找氧气的应用和研究等。
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探究,如探究不同条件下氧气生成的量和速度变化。
初中氧气制取试验教案
![初中氧气制取试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948a3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3.png)
初中氧气制取试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3. 引导学生认识氧气的性质,能够运用氧气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 氧气的性质:助燃性、氧化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方法,氧气的助燃性、氧化性的实验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氧气的制取过程和氧气的性质实验。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气体的制取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演示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 总结与讲解(1)总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强调实验操作要点。
(2)讲解氧气的性质:助燃性、氧化性。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原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使学生掌握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认识了氧气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操作规范性,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同时,通过问题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效果。
在课后,要及时批改学生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5ed44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6.png)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2)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并能正确组装实验装置。
(3)学生能够理解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通过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
(2)氧气的性质实验及现象观察与分析。
2、教学难点(1)实验装置的组装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2)氧气性质实验中现象的准确描述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药品:大试管、铁架台、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导管、橡皮塞、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火柴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氧气相关的图片,如人类呼吸、植物光合作用、金属的氧化等,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二)讲授新课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1)反应原理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常用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重点讲解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₄加热 K₂MnO₄+ MnO₂+ O₂↑。
(2)实验装置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向学生介绍各部分仪器的名称和作用。
讲解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3)实验步骤详细讲解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⑤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离:将导管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
制取氧气初中化学教案
![制取氧气初中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22b51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c.png)
制取氧气初中化学教案
主题:制取氧气
学段:初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步骤;
3. 学会在实验中注意安全,并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教学内容:
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制取氧气的方法;
3.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集气瓶、试管、斜颈瓶、酸性过氧化钠溶液、火星棉等;
2.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等;
3. 实验安全措施:戴护目镜、穿实验衣、避免接触实验药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氧气的重要性和用途;
二、理论讲解:介绍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步骤;
三、实验演示:老师进行制取氧气实验,并讲解实验过程;
四、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制取氧气实验;
五、总结讨论: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的问题。
教学反馈:
1.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实验表现、回答问题等;
2. 学生评价:听取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反馈和意见。
延伸活动:
学生根据所学制取氧气的方法,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演示。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实验成果、讨论表现等,进行评价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bd580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8.png)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氧气?2、情景导入:出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纯净的氧气,那如何制得纯净的氧气呢?3、探究新课[实验2—5]:过氧化氢制氧气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现象:结论:过氧化氢氧气+水讨论:1、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实验2—6]:在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1、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出具有催化作用。
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现象: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加热后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
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加热结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讨论:用加热过氧化氢与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有什么不同?明确: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第二课时:实验室制氧气1、旧识回顾: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氧气?2、探究新课:思考:实验室采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氧气?出示:图2-17和图2-18讨论:1、在图2-17和图2-18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3、如何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学生陈述:略教师演示: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强调注意事项: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方可进行实验。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初中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初中制取氧气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d6e34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7.png)
初中制取氧气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学会使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技能。
3. 能够安全、准确地进行氧气制取实验。
教学重点:1. 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1. 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操作技能。
2.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导管、集气瓶等。
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如无色、无味、支持燃烧等。
2. 提问:你们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取的吗?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等。
2. 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技能,如如何连接装置、如何控制反应速度等。
三、实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试剂和用具。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氧气制取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教师总结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安全。
五、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强,但在实验安全方面还需加强教育。
在下一节课中,将继续巩固氧气的制取方法,并进行氧气性质的实验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理解分解反应。
2,学会边观察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步骤;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实验装置特点进行分析和释疑及操作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课题引入→演示实验→观察描述→分析讨论→亲身体验→得出结论→知识运用教学过程设计流程图:
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