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精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一部小说,后被选入我国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本文以法国沦陷区的一所乡村小学为背景,讲述了小弗朗士在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的所见所感。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法国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他们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具有较高的认同感。
但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历史背景和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汇和句型的理解与应用。
2.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以及对历史背景的了解。
3.朗读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章所传达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生词和重点句子解析。
4.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法国沦陷区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
教师简要介绍文章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关注发音和语调,纠正错误。
followed by a brief reading aloud by the students, with the teacher paying attention to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and correcting errors.3.操练(15分钟)针对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和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课》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必须告别某种重要事物的情况?”比如,毕业告别母校,或者搬家告别好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和爱国情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1.章节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战争与和平》中的《最后一课》。
a.阅读课文《最后一课》,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b.分析主人公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中的心理变化,感悟爱国主义情感。
c.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提高语文素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最后一课》的故事背景和基本情节。这是一篇描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在普法战争中被割让给德国后,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故事。它反映了民族矛盾、爱国情感以及对母语的眷恋。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这个案例展示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一个孩子如何从对法语学习的抵触转变为深刻的爱国情感。
d.了解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历史背景,理解法国民族矛盾和民族自豪感。
2.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掌握课文生词、短语和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b.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c.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最后一课》,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感受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4.文化理解与传承:
-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培养家国情怀,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了解历史背景,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最后一课》的基本情节。这篇课文讲述了在普法战争中被侵略的阿尔萨斯省,韩麦尔先生为学生们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故事。它展示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韩麦尔先生的表现。通过分析他的语言、动作、心理,了解他的人物形象和崇高品质。
-阅读策略培养:指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细读等不同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深入理解课文。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学生可能难以区分不同修辞手法,更不知道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教师应通过具体例句分析,帮助学生识别并学会运用。
-人物情感的理解:七年级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韩麦尔先生复杂的内心情感。教师需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去揣摩。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爱国主义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此外,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体会到韩麦尔先生的崇高品质,但仍有少数学生难以深入理解人物内心情感。我认识到,这可能是因为我对人物心理分析的引导还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从人物的角度去思考和体会。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一部小说,后被收录在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教材中。
本文通过一个小镇的学校在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展现了法国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恶。
文章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接触和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和感悟文章深层次情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文章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憎恶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人物的情感变化。
2.突破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情感体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背景,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同时,教师适时出示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巩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分享自己的感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巴金的简介,了解他的代表作品。
2.了解巴金写《最后一课》的背景和写作动机。
3.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
4.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1.了解《最后一课》的背景和作者笔名的寓意。
2.理解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掌握课文中重要的语言知识点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分析巴金写作《最后一课》的动机和目的。
2.分析课文中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和人文关怀。
四、教学方法:1.预习导引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了解作者巴金和他的代表作品。
2.阅读理解法:让学生阅读课文,通过问题提点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简要介绍巴金的简历和他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和他的作品。
2.预习导引:通过阅读教材中关于巴金的介绍,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巴金是什么时候出生的?(2)他的代表作品有哪些?(3)他的作品是以什么问题为主题的?3.阅读理解:(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2)让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重要问题:a.《最后一课》的背景是什么?b.为什么巴黎不教法语,他选择了法国文学作为课题?c.文中的小彭是怎样获得法国文学奖学金的?他是怎样战胜困难的?d.巴黎的女服务员为什么不会法语?她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的?e.巴黎的一切对巴黎的男孩来说有什么意义?4.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以下问题:(1)你认为《最后一课》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2)你觉得文中的小彭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战胜困难的秘诀是什么?(3)你对巴黎女服务员的行为有何感想?让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让其他小组进行互动和补充。
5.梳理重要语言知识点:(1)学习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词和短语,并进行准确、流利地朗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1第一部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1一.课标要求一.课标要求二.单元内容分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1二.单元内容分析《最后一课》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
这一单元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本单元共安排了2个课时,第一个课时是课文《最后一课》的阅读与理解,第二个课时是课文的拓展与提高。
在第一个课时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课文《最后一课》,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课文的基本知识点,如课文的主题、情节、人物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第二个课时中,学生需要根据课文《最后一课》的内容,进行拓展训练,如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主动探索课文的内涵,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三.单元内容框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1三.单元内容框架本单元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习《最后一课》,让学生深刻体会爱国情怀,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实施将结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讲解,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单元整体评价将侧重于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等方面。
具体案例:在第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课文的基本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二单元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爱国主义主题展开热烈讨论,课堂氛围非常好。但在引导与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在提问技巧上还有待提高。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提问的艺术,提出更具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最后一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爱国主义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通过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感受到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对于国家和文化的深厚感情。课堂上,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他们能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但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熟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生字词的复习和巩固。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在达到预期目标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收获知识和成长。
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分析情感转折的原因。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情感。
-设计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情感,从而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行为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最后一课》,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增强运用语言表达情感、观点的能力。
6最后一课-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6 最后一课-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最后一课》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
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式,并能够正确使用它们。
3.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
4.通过课堂讨论和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式的教学;文章的中心思想的理解。
2.教学难点: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教学;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阿尔芒·马洛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2.学生自主阅读有关资料或通过讲解等方式了解。
2. 教师导读1.教师通过导读,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意,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2.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看法和疑问,进行课堂讨论。
3. 教师重点教学1.教师重点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式,并点拨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
2.教师讲解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言外之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学生自主阅读1.学生独自阅读该文章,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
2.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文章内容,互相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5. 课堂讨论1.老师引导学生就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讨论,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
2.学生通过表述自己的理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6. 作文练习1.老师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2.学生可以在边写作边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四、作业布置1.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写下自己的解答。
2.学生按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练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文章的阅读技巧,还进一步提高了自主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能够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感受不同的思考方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获得了知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一篇爱国主义小说。
故事发生在普法战争时期,主要讲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一所乡村小学在上着最后一堂法语课,教授爱国主义精神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爱国情怀,理解学习母语的重要性。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
他们对于爱国情怀有一定的认知,但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进一步体会。
此外,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在逐步培养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2.难点:分析文本,理解作者在文中的寓意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文章、视频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3.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普法战争时期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体会人物形象。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最后一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作品主题。
1.3学会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心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品中的爱国情怀,培养自己的民族精神。
3.2学会珍惜学习机会,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1.2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2.1分析作品主题,感受爱国情怀。
2.2理解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体会作品的教育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所在地区的方言,引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重视。
1.2教师简要介绍《一课》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2.2学生根据阅读理解,概括课文主要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3.合作探讨3.1.1作品主题是什么?3.1.2作品中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有哪些?3.1.3你从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4.精讲课文4.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心理,体会作品的教育意义。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6.作业布置6.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感悟了作品主题。
2.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心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一课》2.辅助资料:关于《一课》的背景资料、相关评论文章等。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3.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采用了举例、对比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结合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感悟。这些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6.教学评价的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课堂表现,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方面,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a.能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感受作者的语言艺术。
b.能以“假如我是小弗朗士”为题,创作一篇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作文。
4.表达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沟通。
a.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b.能够通过作文等形式,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d.领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e.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以“假如我是小弗朗士”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最后一课的感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最后一课》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a.能从课文中发现并解读作者对小弗朗士内心活动的细腻描绘。
b.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故事背景进行分析,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2.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a.能理解并体会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一部小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选其作为课文,旨在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法国人民在国家危难时刻的爱国情怀,同时学习到法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语法。
课文讲述了一个小镇的师生在普法战争中被割让给德国后,师生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法语词汇和语法知识,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可能对法国历史和文化不够了解,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战争的残酷性和爱国情怀没有深刻的体会,因此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新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培养自己的爱国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对战争的残酷性和爱国情怀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如法国历史、文化等。
2.准备课文中的生词和语法知识讲解的资料。
3.准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普法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战争的背景,引出课文的主题。
同时,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法语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通过问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新词汇和语法知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2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一篇爱国主义小说。
故事发生在普法战争时期,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
德国占领了阿尔萨斯,强制推行德语教育,取代法语。
这使得法国人民深感屈辱。
故事以一个小学生的视角,描绘了法国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经过,展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失去祖国的痛苦。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
他们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历史的理解还需引导。
本课内容通过讲述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旨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法国人民浓厚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阿尔萨斯、洛林、普法战争等。
2.人物形象: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等。
3.课文内容的理解:法国人民在失去祖国后的痛苦心情,以及他们坚定的爱国信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自主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2.教学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人物形象等。
3.相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
随后,教师展示课件,呈现课文内容、人物形象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生字词游戏,巩固生字词学习。
然后,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6《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6《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小学最后一堂课上的所见所感。
通过描绘课堂上的细节,表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学生离别的不舍。
课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共鸣,同时,也富含教育意义,引导学生珍惜时光,感恩老师。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但对于这篇课文,部分学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情感细节和寓意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细节和寓意,感悟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相关图片:用于展示课文中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记忆。
然后提问:“你们还记得小学最后一课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最后一课的课文——《最后一课》。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朗读节奏。
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概括课文大意,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最后一课》的主题思想、表达技巧和人物形象分析。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体现爱国主义。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最后一课》的基本概念。这篇文章通过讲述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经历,表达了爱国主义情感。这篇文章是阿尔封斯·达沃代尔借以反映民族矛盾和爱国情怀的佳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具体案例。分析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在特定背景下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如何表达爱国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核心素养目标:1.提高文学素养,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文章表达技巧,提升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4.增强文化认同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爱国情怀,培养对国家文化的自豪感;5.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复习中主动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氛围较为活跃,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容易偏离主题,导致讨论效果受到影响。为此,我需要在课堂讨论中更加关注学生,及时调整讨论方向,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1.加强对学生历史背景知识的传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3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课的课文,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学校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通过描述课堂上的情景和老师的讲解,展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失去祖国的痛苦。
本文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学生朗读和体会。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和现代文,对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七年级学生仍然处于青春期,对于情感的体验和感悟还不够成熟,因此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国家语言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3.写作法:通过写作,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准备课文朗读的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2.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图片和播放相关视频。
3.课文解析:提前准备课文解析资料,以便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课文的图片和相关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讨论结束后,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进行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7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一篇爱国主义小说。
故事发生在普法战争时期,被迫割让领土的法国小镇,学校师生上了最后一堂德语课。
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描绘了师生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本文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教学本文,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爱国情怀,感受语言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但有时缺乏耐心。
他们对爱国主义教育有一定的认识,但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深化理解。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还需引导。
此外,学生对法语的了解有限,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关注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2.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写作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撰写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作业素材:准备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素材,用于学生写作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
教师逐段讲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理解人物形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通过描写和环境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母语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通过描写和环境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同学们分享他们所了解到的法国作家都德以及《一课》的背景。
2.引导同学们关注课文,思考“一课”意味着什么。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行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在朗读过程中,标记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其含义。
三、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和掌握字词的含义。
2.分析课文第一段,引导同学们关注环境描写,理解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第一段的理解,以及对小弗朗士心情的分析。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生字词和课文理解。
2.引导同学们关注课文第二段,思考小弗朗士的心情变化。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二段,分析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
2.引导同学们关注描写手法,如对比、象征等,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第二段的理解,以及对小弗朗士心情的分析。
四、小组合作1.将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分析其形象特点。
2.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巩固课文理解和人物分析。
2.引导同学们关注课文结尾,思考其深层含义。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结尾,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一
一、说教材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发展目标:
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
3.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四、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就要制定合适的科学的教法、学法。
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
1.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
2.重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其次采取以下的方法:
第一,文献法。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
第三,为了加大课堂容量,使用投影和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第一环节
1.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知识的积累: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然后说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
第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给生词注音。
第三:提问学生,了解他们课后查阅资料的情况:作者的情况,故事发生的背景。
2.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
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3.默读全文,讨论文章思路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
最后老师要明确全文按情节分为三部分:1-6段为第一部分、7-23段为第二部分、24-29段为第三部分。
在这个环节里,完成了知识目标的第一点。
二、第二环节
1.进行第二个教学环节:品读课文--体味语言,感悟思想。
这个环节把学习方法的传授落实到具体的课文分析中,使学生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
教学要点: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室中异常情景的描写;小弗郎士心理反应和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
2.首先让学生阅读第一、第二部分,从以下几个话题入手:
第一个话题是:小弗郎士在上学途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教师在这个话题中需要明确: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
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的气氛,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个话题是:《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日上课时大不一样,你能从文中找出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这种不一样说明了什么?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以下几点:首先是气氛不一样、学生不一样、老师不一样,这种种不同为最后一课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为下文蓄足了气势。
第三个话题是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变化,你能从中找出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变化的原因吗?在与学生讨论以上话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用笔勾画出一些重要的句子。
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的同时,也对作品进行了品读,突破了重点,把握了小弗郎士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第三环节
1.让学生接力读11-19段,引导学生对下面的问题进行分析:
(1)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2)韩麦尔先生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3)“小弗郎士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把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让学生猜想他此刻在想些什么?
(4)他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时,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以上几个问题分别从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进行分析的,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也就突破了重点的第一点。
2.然后请一名同学读第2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教师在小结时要指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3.在分析完主要人物形象之后,要对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进行归纳,和进行创新写作。
通过典型的环境,如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见到了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广告牌等等,这些描写实际上是介绍故事的背景,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的描写,突出典型人物的性格的写法。
这些在写作上都要会学习和运用。
布置作文,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要求学生展开合情的想象,紧承文末的一句话进行续写。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之一,好的板书设计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一目了然,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情节人物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课前(开端)
课上(发展)
下课(高潮和结局)
幼稚、怕提问
疑惑、诧异
难受、懊悔
悲愤、懂事
线
索
心
理
深情、悲痛
思索、内疚
沉思、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