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技术及其发展课件
《社交网络分析》PPT课件

Degrees of Separation)
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可以认识任何陌生人
社交拓展的形式
根据熟人的熟人聚集:瓣 根据学习经历进行聚集:Facebook、人人网
1、确认案例分析对象
18
完整版ppt
2、案例分析问题提出
19
完整版ppt
能否找到一种方法自动地为我的所有好友进行分组??
20
完整版ppt
3、案例解决方案思路 社交网络是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采集社交网络人际关系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发现
群组
2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发语言选择
完整版ppt
Python,是一种解释型的,面向对象的、带有动态语义 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Python设计哲学:优雅、明确、简单。
最好是只有一种方法做一件事
Python可以做什么:
系统编程
用户图形接口
Internet脚本
组件集成
数据库编程
快速原型
数值计算与科学计算编程
16
完整版ppt
三、社交网络分析案例介绍
1、确认案例分析对象 2、案例分析问题提出 3、案例解决方案思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发语言选择
复杂网络处理程序库 4、案例解决方案实现
社交网络数据采集方法介绍 简单网络爬虫过程分析 社交网络数据采集结果展示 社交网络社群发现
17
完整版ppt
帮助企业了解:
哪些客户或群体中的哪些成员能够影响其他客户和事情 的前景
哪些人是潜在的,将严重影响客户满意度的人 哪些人在推动产品和技术的革新方面拥有特殊的影响力
社交网络的发展与未来

社交网络的发展与未来
一、社交网络的历史
社交网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社交网
络主要是以在线聊天室和论坛为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社交网络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形式,包括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
这些社交网络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分享和
互动的空间,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和社交模式。
二、社交网络的影响
社交网络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可以通
过社交网络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了解彼此的生活动态;可以通
过社交网络获取新闻信息、参与讨论、表达观点;可以通过社交网
络结识新朋友、拓展社交圈子。
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社交网络的未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交网络的未来将会
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使社交网络平台更加
智能化,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
将使社交网络变得更加真实和立体化,用户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与他
人进行互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使社交网络更加安全和透明,用
户的隐私和数据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总的来说,社交网络的发展与未来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交网络将继续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
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社交网络的未来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和改变。
社交媒体发展简史及其发展趋势

社交媒体发展简史及其发展趋势引言概述:社交媒体是指通过互联网和挪移通信技术,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信息共享、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社交媒体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本文将回顾社交媒体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社交媒体的起源与发展1.1 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媒体- 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第一个社交媒体平台Six Degrees于1997年问世。
它允许用户创建个人资料、添加好友并发送信息。
- 随后,一系列社交媒体平台相继浮现,如Friendster、MySpace和LinkedIn。
这些平台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如个人主页、照片分享和博客等。
1.2 社交媒体的挪移化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媒体进入了挪移时代。
Facebook于2004年成立,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
它的挪移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社交网络。
- 微博和微信等挪移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社交媒体的发展。
用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和语音等多种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和分享。
1.3 社交媒体的全球化影响- 社交媒体的全球化影响力日益增强。
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等平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工具。
- 社交媒体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
它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渠道,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知识的共享。
二、社交媒体的发展趋势2.1 视频内容的兴起- 视频内容在社交媒体上的流行度越来越高。
YouTube、TikTok和抖音等平台成为用户分享和观看视频的主要场所。
- 社交媒体平台也纷纷推出直播功能,用户可以实时分享自己的生活和经历。
2.2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整合-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发展将为社交媒体带来新的体验。
用户可以通过VR设备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互动,创造出更加真正的社交体验。
- AR技术也可以将虚拟元素与现实世界融合,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社交互动。
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PPT课件

P66 小梅得救
网络交往突破了传统交往的限制, 它体现为交往的无极限。
P65 小华与Jack 相隔万里——朋友
P66 小梅求救—— 世界各地医生回复
网络交往突破了传统交往的 限制,它体现为交往的无极限。
提供了平等交往、广泛 联络、自由活动的平台。
(超越辈分、年龄、职业、地位、相貌、肤色)
P67
⑴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实现 了“天涯若比邻”的梦想。
P71
并非所有人上网都会成瘾, 网瘾与什么有关呢?
P71
哪
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希望得到重
些 视但十分孤独的人;
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最
生活中受到某些挫折的人;
容 没有特长、工作不突出、心情压抑的
易 人;
上 网
家庭不和的人;
成 因环境变化导致成绩下降又难以适应
瘾 的青少年,最容易上瘾。
?
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不到成功,
①网络交往可以突破专业限制 ②网络交往可以突破角色限制
⑵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 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 我们的人生经验。
P67
打开网页,就等于与世界握手。 不用舟车劳顿,不用费时周折,
我们的愿望就可以实现。
上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工作
提高效率、收发邮件、传真资料、
方面 查询资料、下载文件、软件……
2008年6月,上网 人数4.2亿人。
P65 小华与Jack
清新19:01:44
帅哥 好啊
星星点灯19:07:12
哈哈,你谁呀? 星靓星妹点灯,19:可08:2以4 看看吗?
清新19:03:56
哈哈 好呀 不要吓着你啊 星总星不点灯会19:那10:1么1 差劲吧!
互联网时代的社交网络发展与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社交网络发展与趋势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交网络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与朋友、家人和陌生人进行沟通和分享。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网络发展与趋势。
一、社交网络的发展历程社交网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初期。
当时,人们通过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但这些工具并不具备真正的社交网络功能。
直到2004年,Facebook的诞生标志着社交网络的崛起。
Facebook的成功激发了其他社交网络平台的发展,如Twitter、Instagram和LinkedIn等。
二、社交网络的功能与特点社交网络平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以下是社交网络的一些主要功能和特点:1.个人资料:用户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创建个人资料,包括个人信息、照片和兴趣爱好等。
这些个人资料可以帮助用户与其他人建立联系和了解彼此。
2.好友关系:用户可以在社交网络上添加好友,并与他们分享消息、照片和视频等。
好友关系的建立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
3.动态更新:社交网络平台允许用户发布动态更新,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
这些动态更新可以让用户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其他人的动态。
4.社群和兴趣组:社交网络提供了各种社群和兴趣组,用户可以加入自己感兴趣的群组,并与志同道合的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5.隐私设置:社交网络平台允许用户设置自己的隐私权限,控制自己的个人信息对外公开的程度。
这样可以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和安全。
三、社交网络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社交网络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以下是社交网络的一些发展趋势:1.移动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设备访问社交网络。
因此,社交网络平台需要适应移动设备的特点,提供更好的移动用户体验。
2.多媒体内容:随着网络带宽的提升,社交网络平台越来越注重多媒体内容的分享。
互联网的前世今生课件

政策法规对行业影响分析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数据泄露事件的频发,各国政府将加强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的监管,推动互联网企业加强自律。
网络治理与法规完善
政府将进一步完善网络治理法规,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空间的 安全和稳定。
鼓励创新与技术发展
政府将出台更多政策鼓励互联网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互联网企业 提供更多支持和优惠。
01
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以及其他一系列
相关协议,共同构成了互联网的通信基础。
TCP/IP协议族作用
02
实现了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和通信,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和
网络的稳定性。
TCP/IP协议族层次结构
03
采用分层设计,包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链路层,每层
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微信
微博
集社交、通讯、购物、游戏等功能于一体的 综合性社交媒体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 和丰富的功能。
以短文本和图片为主要内容形式的社交媒体 平台,具有广泛的传播范围和快速的信息传 播速度。
抖音
以短视频为主要内容形式的社交媒体平台, 拥有海量的用户和创作者,内容涵盖各个领 域。
一个全球性的社区论坛网站,用户可以在上 面发布和分享各种类型的内容,包括新闻、 娱乐、科技、文化等。
近场支付
基于NFC、蓝牙等技术的近距离无线通讯支付。
生物识别技术
应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提升支 付安全。
ABCD
扫码支付
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快速支付,如支付宝、微信 支付等。
跨境支付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跨境支付需求不断增长, 推动移动支付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PPT课件

移动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传播更加 快速、广泛和多样化,重塑了媒体格局。
02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解 析
移动通信技术
01
移动通信技术是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包括2G、3G、4G、5G等 不同技术阶段,实现了从语音通信到数据通信的转变。
02
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和网络覆盖范围,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核心,包括Android、iOS、小程序等不同平 台和应用类型。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不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开发工具和框架,降低了开发难度和成 本。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设计挑战,需要不断优化应用性能和用户体 验。
移动网络安全技术
移动网络安全技术是保障移动 互联网安全的重要手段,包括 加密技术、身份认证、安全防 护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为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需要不断加强网
03
络安全防护措施。
移动终端技术
1
移动终端技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 设备等,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载体。
2
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了设备的性能和 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和便捷的应用体验。
3
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设计挑战,需 要不断优化设备性能和用户体验。
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和培训,让用户更加了解如何保护自 己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规范移动互联 网的发展,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
05
如何把握移动互联网的 发展机遇
移动短视频社交网络服务的技术、应用与发展

长卷 风景线描写 生就好像一 篇完整 的乐章 , 它要
有高潮 、 低潮 , 构 图中也要 注意首尾 相顾 , 不 能 把 所 有
和爱奇 艺 “ 啪 啪奇 ” 先后 面世 。随着 4 G移 动互 联 网 的引 入和 普及 , 带 宽增 加 为 大信 息 流 的传 输 提 供 了 支 持 ,使 移 动社 交 网络 视 频化 成 为 可能 的趋 势 , 本
是 要在 表现 具体 对象 时要 深入 挖 掘和灵 活把 握所 描
绘 对象 的具 体特 征 , 要 画得生 动 , 不 要 只 看 表 象 。 忌 概 念化 , 画 出来 的物 象千 人一 面 ; 二 是 要 特 别 强 调 主 次关 系 , 对 于精 华部 分 、 视觉 中心要集 中表现 , 重 点刻 划; 三 是要 强化 对 比, 要 时 刻 注 意 表 现 作 品 中所 表 现
务, G i v i t 、 T h e a d l i f e 等 类 似 的 应用 软 件 也 纷纷 发 布 。 国内互联 网领域 也在 去年 开始 了相关 尝试 , 2 0 1 3年
8月 , 新浪在微博 4 . 0版 客 户 端 中 开 发 了 “ 秒拍 ” , 9 月 腾讯 发 布 “ 微视 ” , 之 后 又有 阿里 巴巴 “ 来往 ” 应 用
媒体 尝试 , 这 一 应用 定 位 于“ 帮助 用 户及 时 摄 取 、 迅
速 生产 、 快 速分 享 生活 的 细节 , 并 使 之 融人 3 0秒 以
内的短 视频 介 质 , 力 图使 视频 交 互 进人 精 细化 和小
巧 化 。” 此后 T w i t t e r 发布 了类 似 的短视 频分 享 软件 V i n e , 图片分 享应 用 I n s t a g r a m也 开始 拓 展短 视 频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b2.0社会媒体
社会软件、群体智慧。 ➢关系为王? ➢伟大技术是什么? ➢社会网络照耀互联网。
Web2.0社会媒体的趋势
•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影响 – 1990年-2000年,PC软件时代,推动了传统企业的自动 化; – 2000年-2010年,Web1.0-Web2.0时代,推动了传统企 业的网络化; – 2011年-2020年,社会媒体时代,必将推动传统企业的 社交化。
关系分 析
网络分 析
超链分析
人物的关系分析人物的 朋友圈
网络拓扑分析网页权威 人物的团体分析人物的
性
社交圈
网络拓扑分析人物的影
响力
信息传播分析人物的影
响力传播
Web1.0 & Web2.0社会媒体
• 应用技术不同
Web1.0
应用 网络信息导航。 ➢数据为王。
技术 ➢伟大技术:Google Page Rank。 ➢Google引领Web1.0媒体的技 术潮流。
• 数据来源不同
– Web1.0 :网站编辑人员发布的网页信息 – Web2.0社会媒体:用户个性化发布、社会性编辑、分
享、传播
Web1.0 & Web2.0社会媒体
• 数据类型不同
Web1.0
节点 网页文本,基本不更新
关系 结构
超链信息:僵硬的信息 管道。 网页之间缺少信息的流 动性。
静态网络
Web2.0社会媒体
其主要作用是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创建社区服务,这 类服务往往是基于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各种联系、交流的交互通路, 为信息的交流与分享提供了新的途径。
国外的主要代表产品有Facebook,Twitter,国内主要的代表有 人人网、开心网、新浪微博等。
社交网络服务简介
社交网络的理论基础:
(1)六度空间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196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创立了这个理论, 简单地说:在一个充分发展的现代人类社会里,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 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 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
Pinterest也在2011年一口 气成长512%,这些都见证 了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
74%的全球网民访问社交网络或博客网站 社交网络每月平均访问时长约为6小时
社交网络演进过程
Google+:
• Google+将Google的在线产品整合,以此作为完整社交网的基础。 • Circles:圈子功能,可以让你将不同的内容分享给不同圈子的人。 • Sparks:内容推送页面,可以看到世界各地好玩的内容。 • Hangouts:视频群聊。 • Huddle:文字群聊。 • Instant Upload:结合Android 手机的快速上传功能。
社交网络技术及其发展
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
网际网络的发展,从 Web 1.0、Web 2.0、轻博客到 社交网络的兴起,不断改 变人们使用网络的习惯, 尤其是社交网络推陈出新 。
社交网络已经是许多人上 网最主要的目的;社交网 络的发展也超乎人们的期 待,例如2011年推出的 Google+,在短短30天内 吸引超过2500万使用者注 册。
• 云计算、移动网、物联网、社会网将主导今后的十年。 – 云计算驱动社会媒体的蓬勃发展。社会媒体将普及伟 大的云计算技术。 – 基于移动网、物联网、社会网的云服务相互连通。
社交网络服务
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NS)简称社交 网络,中文的网络含义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及应用,由于四字构成 的词组更符合中国人的构词习惯,因此人们习惯上用社交网络来代指 SNS。
Web 1.0
.htm
.htm .jpg
.htm .htm .doc
.jpg .msg
.htm
.htm
2022/3/24
4
Web with People (2.0)
.msg .xls
.htm
.htm
.jpg
.jpg
.htm
.msg
.htm .doc
2022/3/24
5
+ Social Platforms
Pinterest:
• Pinterest,Pin(图钉)+Interest(兴趣),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用图钉钉 在钉板(PinBoard) Pinterest上。
• Pin:把你喜欢的图片 Pin 到一块白板(Board)上,类似于做简报; • Repin:看到好友 Pin 了好图片,可以把它 Repin 到自己的白板。 • Share:图片来源于社交网络或购物网站,也可以被分享到各个平台; • Board:相当于一本独立的相册,按照不同的主题和兴趣来划分。
.msg .xls
.htm
App (Gadget)
.htm
.jpg
.jpg
.htm
.msg
.htm
App (Gadget)
.doc
2022/3/24
Ed Chang6Fra bibliotekWeb1.0 & Web2.0社会媒体
• 数据来源不同 • 数据类型不同 • 网络结构不同 • 分析技术不同 • 应用技术不同
Web1.0 & Web2.0社会媒体
用户背景信息 用户发布信息:频繁更新、 即时性强。
社交信息:用户之间的信息 管道; 交互信息:用户之间的信息 河流。
动态网络,人群节点之间流 淌着信息的河流
Web1.0 & Web2.0社会媒体
• 网络分析技术不同
Web1.0
Web2.0社会媒体
节点分 网页文本的内容分析 析
人物的兴趣分析人物脸 谱
(2)150定律(Rule of 150): 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教授Robin Dunbar根据猿猴的智力及社会网 络推断得出结论:人类智力允许人类维持的稳定社交网络人数的容限 是148人,四舍五入约为150人。
社交网络演进过程
社交网络的演进:
·电子邮件:解决了远程信息传输的问题,同时它也是网络社交的起点, 实现的是点对点传输。 ·BBS:实现了在一定用户群范围内发布信息并参与讨论的功能,实现了 点对面式的信息交流。 ·即时通信:实现了信息交流的时效性。 ·博客:实现了个体意识由人向网络的转移,将个人的特质赋予网络服务 平台。 ·泛社交化的视频网站:实现了更为立体的个体表现与人际交互。 ·社交网络:一个人在网络上的形象更加趋于完整,网络社交的高级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