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总论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1绪论简介
家庭结构图示
主干
家庭结构类型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Design Principles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1.3.5适居性的技术标准 国际上三个等级:一人一床——最低标准
每户一套房——文明型标准 每人各有一室——舒适型标准 家庭结构决定套型设计:4口人为主的中小户型住宅、具有2~4间卧室的 住宅套型成为适应性较强的主流套型(考虑到“二孩”政策)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Design Principles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建筑技术 住宅科技进步是改善居住水平和提
高住宅建设质量的重要基础。 住宅产业化的三项关键标志是:
标准化、工业化和集约化。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Design Principles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筋混凝土结构。
1953 ~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合理设计,不合理使用”,人均居住面积 4 ~ 4.5m2,内走廊式布置,增加了独立房间。 1958 ~ 1966年,经济困难,强化标准,人均居住面积4m2
“十年文革”动乱期间,住宅建设停滞,小面积、低标准、低造价、低质量。
改革开放初期(‘‘一家一套房’’)
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技术政策》中规定了全国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8m2 1991年至今,全面发展时期。
注重功能改善,由追求数量转为讲究质量,由粗放型向精品型转换,体现对住宅的适 用性、居住的舒适度和安全度、充分利用面积和空间、节地节能、厨卫功能改善、能源利 用、地方风貌及新结构新材料应用等的重视。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Design Principles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课件 (一)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课件 (一)
居住建筑设计原则是关于如何创造安全、舒适和美观的家居环境的知识。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原则。
以下是我对课件的总结:
1. 充分利用空间
在居住建筑中,空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为了最大化地利用空间,应该考虑到每一个房间的功能,并且绘制一个独立的平面图。
平面图应该考虑到每个房间的面积、高度和布局,以确保每个房间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2. 保证通风和采光
通风和采光是创造舒适和健康居住环境的关键因素。
要保证通风和采光,设计者必须考虑到建筑朝向、窗户的排列和使用。
一些房间应该面向阳光,而另一些房间应该面向阴影。
同时,应该使用尽可能多的自然光。
3. 保证安全和舒适
居住环境必须是安全、舒适和健康的。
建筑中的一些重要的安全和舒适问题包括防火、热控制、噪音控制、卫生和水控制。
设计者必须考虑到这些问题,并确定适当的措施来解决它们。
4. 保持适当的比例
建筑物的规模和比例对创造视觉平衡和美学吸引力非常重要。
比例是
指每个部分的尺寸关系。
如果比例不正确,就会导致建筑物看起来分散或不协调。
建筑物的规模和比例应该适合建筑物的用途,建筑物的高度和长度应该根据周围环境进行调整。
总结
在居住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空间、通风和采光、安全和舒适性、比例等。
为了创造最佳居住环境,设计者必须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它们。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PPT课件
敞、明亮、通风、有较好的朝向和视野
·卧室应当安静、舒适、私密、安全,主次卧区分严格,主卧室最
好有好的朝向,窗户朝阳,采光通风要好
·卫生间干湿分离,与主卧室的位置要近,不宜正对客厅和餐厅,
不宜与厨房紧连
·厨房直接对外采光、通风
·阳台最好与客厅相连,如果条件允许,阳台应大一些,能有两个
就更好了
·面积较大的套型应设有储藏空间,储藏室可不采光通风
错层户型
所谓“错层式”住宅主要指的是一套房子不处于同一平面,即房内
的厅、卧、卫、厨、阳台处于几个高度不同的平面上。
复式户型
复式户型在概念上是一层,并不具备完整的两层空间,但层高较普
通住宅(通常层高2.8米)高,可在局部拘出夹层,安排卧室或书房等用
楼梯联系上下,其目的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增加使用面积,提高住宅的空
原来,我国古代把木、火、金、水、土称为“五行”,分别代表东、
南、西、北、中,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
“天干”,又把“五行”、“天干”对应起来,组成“五方”,即东方
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4
广 广州汇景豪庭居住区 州
汇 景 豪 庭 居 住 区
5
分分析楼盘 析 目 标
通风方面,各户型成三角形布置, 增加和外界的接触面积,最大限 度的保证了室内外的空气流通, 中部狭长的过道保证了良好的通 风。
9
采光示意图
现代的户型为了满足用户 的高要求的生活享受,每 一个卧室均能有较好的采 光
10
11
平面
该户型为4室2厅, 属于比较大的一 类户型。可以三 代同堂居住。
12
楼梯
17
主卧
住宅设计原理部分
住宅设计原理部分建筑设计基础原理(六)住宅设计原理部分•第一章总论•1居住建筑功能类型与发展概况•功能类型:住宅、公共宿舍、专用公寓、居住综合体等•发展概况:•从建国初期为最贫困的工人和市民初步改善居住条件的大批简易住宅•到文化大革命以后,国家大量增加住宅建设投资,城镇的居住条件逐渐改善,住宅需求逐渐由重视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同时并重的方向转化。
•到新世纪初,要求居住建筑应以提高居住环境综合质量为目的。
•万科第五园•2居住建筑的适居性•通常择居者选择条件简要概括为地段好、环境好、房型好、交通便捷、服务齐全和价格适宜等基本目标,称之为居住建筑的适居性。
是人们择居的基本要求。
•适居性的主要构成:通常包括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适应性、环境协调性和经济合理性诸多方面•第二章:住宅建筑设计(一)——套型设计•一、住宅套内生活空间设计•根据房间使用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各功能房间划分为居住空间、厨卫空间和辅助空间三类。
•居住空间——起居室、餐厅、主卧室、书房、次卧室•厨卫空间——厨房、卫生间•辅助空间——门厅、走道、过厅、储藏室、阳台、露台•以下按照房间的使用需求、家具、设备的布置形式、房间尺寸以及房间细部设计顺序展开•1、居住空间•起居空间•(1)活动方面的需求:•空间方面的需求:不与其他空间穿套,避免各种行为相互干扰•适应家具的摆放和变换•(2)家具及布置:一般沿两条相对的内墙布置,因此内墙的长度与门窗洞口开设的位置影响家具的摆设。
尽量避免开向起居室的门过多,尽可能提供足够长度连续的墙面(>3000mm);如若不得不开门,则尽量相对集中布置。
•便于沙发形成向心性的空间•沙发与电视柜的布置应考虑均好的视距和视角•起居室空间尺度较大时,应考虑分区布置(3)起居空间的尺寸确定:考虑家庭人口的多少,其次结合家具的布置面积:在不同平面的套型中。
起居空间的面积变化幅度较大,有三种情况(在两室户、三室户套型中)——相对独立起居室(15m²)与餐厅合二为一(20~25m²)占套内使用面积25~30%与餐厅半分离(30~40 m²)适合进深较大的三室户以上的大户型•开间:除了考虑社交、视觉的需求,主要制约因素是人看电视的距离•常用尺寸:110~150m²三室两厅套型设计中,一般为•3900~4500m•经济尺寸:受一些限制时,可以是3600m•舒适尺寸:可以达到6000m以上•进深:应满足合理的长宽比•独立起居室5:4~3:2•餐厅与起居连通时3:2~2:1•餐厅•(1)空间方面需求:摆放基本家具•空间气氛:对景、灯光、避免卫生间的门•空间灵活性:适当延伸,空间的弹性•(2)家具的布置:满足就座方便和不影响正常通行的要求•根据家庭人口数量采取不同组合方式•餐桌椅与其他家具及墙面的关系当餐桌椅与墙面或高家具之间留通道时,不得小于600,当一侧为低矮的家具时,通行宽度可适当减小,但应大于450•(3)餐厅尺寸的确定•餐厅的尺寸除了要考虑摆下餐桌椅和餐具柜,还要考虑通行区域及节假日多人进餐时扩大就餐区的需求,其中,家庭就餐人口数是影响餐厅空间大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A居住建筑设计原理--总论
(3)1958—1966年,为我国住宅建设自主探索时期:由于国民经济陷入困 难,1965年住宅面积标准规定人均居住面积为4㎡,厨房可独用或合用, 独户厨房2.5-3㎡,合用厨房4-5㎡;厕所多数为合用,只设便器。
(4)1966—1976年,为发展迟缓时期。十年文革,经济发展停滞。住宅建 设标准自然仍以小面积、低造价、低标准为计划控制目标,甚至不设厨 房专用空间,仅能利用门廊、过道或阳台进行炊事活动,住宅楼层一般 以3~4层为主。 后期设计标准稍有改善,基本保证每户设有厨房和厕所,人均居住面积5 ㎡,楼层也提高至以4—5层为主。
由于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发展中的主体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 展规划中始终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可以认为,它的发展轨迹也基 本反映了我国居住建筑总体的发展概况。
(1)1950~1952年,建国初期经济恢复时期。兴建了大批简易的住宅。在
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建成一批工人新村,皆为2—3层的砖木结构低层
适居性设计应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变化产生的新需 求,为居住空间提供足够灵活的适应性。尽可能为住户提供可自主安排 分隔、利用空间和更换设备或设施的方便,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居住建筑,尤其是住宅建筑可以认为是容纳人们居住活动的空间产
品。该产品的空间外壳一般可具有50年到100年以上的较长使用周期, 然而居住活动功能要求的变化周期则仅为20~30年或更短。因此,从资
展了提高住宅功能质量,改善居住环境的建筑科学研究。
方厅型
(6)1991年至21世纪初,为加速改革与全面发展时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与经济增长全面加速,2000年我国社会经济初步实现“小康”发展目标。 1994—1996年国家制定了《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示范小 区规划设计导则》作为各地区进行示范小区规划和住宅建筑设计的主要 技术依据,相继完成了全国百余个小康示范小区的规划设计和初期建设。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住宅的定义: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伴随人类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户型: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套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的居住空间;核心户: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一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联合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多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家务型、休养型、交际型、家庭职业型、文化型住宅室内采光标准每户至少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日照以外墙窗台中心点计算;房间直接天然采光标准通常以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进行控制;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一套住宅的功能空间可归纳为划分为居住、厨卫、交流及其他三大部分;居住空间居住空间可划分为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室卧室:主卧室适宜的面积大小在9~15㎡之间,次卧室适宜面积在5~12㎡之间;卧室空间尺寸应恰当,开间应大于2.4m,开间和进深的比值应小于1/2;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良好景观,尽量选择南向;卧室与卧室间不应穿越;主卧室应提供住户多种床位布置选择,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3000mm;次卧室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起居室:起居室适宜的面积在10~25㎡之间,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宜在3000mm 以上;起居室应当相对封闭,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起居室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工作学习室:工作学习室的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餐室:餐室最小面积不宜小于5㎡,其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另外,应注意房间平面的长、宽尺寸比例,一般控制在1:1.5以内为宜,避免空间给人带来狭长感;门的设置与家具布置房间门:房间门的尺寸既要考虑人的通行,又要考虑家具搬运;其户门、起居室门和卧室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900mm,厨房门不应小于800mm,卫生间门不应小于700mm;当进卧室的门位于长边墙时,宜靠中段布置,或靠一侧布置,留出500mm以上的墙段,使房间四角都有布置家居的可能;阳台门:阳台门的大小一般仅考虑人员通行尺寸,因无大型家具搬运,其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700mm窗的设置与家具布置通常窗下口窗台高度距地面900mm左右,窗洞高1500mm左右;窗在房间中的位置宜靠房间中部,且最好有一外墙段宽度在900~1400mm,以满足布置家具和床位的可能;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据资料分析,在一般住宅内,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住宅设计规范规定,普通住宅层高宜为2.8m;卧室、起居室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m,且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面积的1/3坡屋顶下不应大于室内面积的1/2厨卫空间厨房:我国常用厨房面积在3.5~6㎡之间,设备布置方式可分为单排型、双排型、L型和U型;单排布置设备时,厨房净宽不小于1500mm,活动空间宽度大于800mm;双排布置设备时,厨房净宽不小于1800mm,两排设备的净距大于900mm;带餐室厨房:这种厨房类型将就餐空间纳入厨房之内,其面积需扩大至6~8㎡方能满足功能需要;卫生间:卫生间应满足便溺、洗浴、盥洗最基本的三种和洗衣四种功能;不能布置在下层住户卧室、起居室和厨房的上方;卫生间单独设置时,其净空也要符合要求,当门外开时为900mm1200mm,当门内开时为900mm1400mm;交通及其他辅助空间交通联系空间:交通联系空间包括门斗和前室、过道、过厅以及户内楼梯等;在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入户处应设置门斗或前室;门斗的设置尺寸其净宽不宜小于1200mm;通往卧室、起居室的过道,其净宽不宜小于1000mm,通往辅助用房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900mm;梯段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750mm,当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于900mm;梯级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20mm,高度不应大于200mm;扇形踏步转角距扶手边250mm处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室外空间:阳台:阳台的地面标高宜低于室内标高30~150mm;阳台栏杆的净高度:低层、多层住宅不应低于1050mm,中高层、高层住宅不应低于1100mm;凸阳台因受结构,施工与经济限制,出挑深度一般控制在1000~1800mm范围;露台是指其顶部无覆盖遮挡的露天平台;户内功能分区:公私分区、动静分区、洁污分区;合理分室:生理分室、功能分室;三维空间组合型住宅注意三种形式的区分变层高住宅:变层高住宅是将一些次要空间布置在层高较低的空间内,而将将家庭成员活动量大的空间布置在层高较高的空间内;这种住宅相对比较节省空间体积,但室内有高差,老人、儿童使用欠方便,且结构、构造较复杂;复式住宅:复式住宅是将部分用房在同一空间内沿垂直方向重叠在一起往往采用吊楼或阁楼形式;这种住宅充分利用了空间,节约空间体积,但有些空间较狭小、拥挤跃层住宅:跃层住宅是指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联系;这种住宅可节约部分公共交通面积,室内空间丰富;在一些坡顶住宅中,将顶层处理为跃层式,可充分利用坡顶空间;SAR住宅体系:SAR是STICHTING ARCHITETEN RESEARCH的缩写,即将住宅的设计和建筑分为两个部分——支撑体和可分体或填充体;灵活分隔的方式:帷幔、折叠式隔断、灵活隔断、壁柜式隔断;第二章低层住宅设计低层住宅:低层住宅一般指1~3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可分为一般标准低层住宅,包括农民自建低层住宅农村、市郊和城市集合性低层住宅例如里院,以及较高标准低层住宅别墅,包括城市型别墅和乡野型别墅;低层住宅特点:1、在居住行为方面,使住户较接近自然,提供了更加亲近自然的自由场所;2、在居住心理方面,较易形成亲切的尺度,使居民对住宅以及居住环境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强;4、建筑的自重较轻;低层住宅的缺点:不利于节约用地;增加了地基、底层的通风和防潮以及屋顶的保温与隔热的处理量,从而影响到住宅建筑的经济性;不利于提高为住宅服务的道路、管网以及其他设施的利用效率;低层住宅套型设计包括:按住宅户型的功能要求进行房间的组合;组织平面交通及垂直交通;充分利用空间;协调室内外空间环境;低层住宅的楼梯设计:横向梯的主要优点是能使户内交通路线较为集中,既有利于功能分区,通常也比较节省交通面积,缺点主要是不利于减小面宽和加大进深;较多采用的是设在平面的中部,好处是平面的前后部分使用楼梯较为方便,功能分区较为清晰;缺点是楼梯的起步位置距离入口较远,一般需要穿越起居室;竖向梯总的来说较有利于加大平面的进深,对组织住宅的通风也较有利,但在户内交通路线的处理上,没有横向梯集中;而利用双跑竖向梯做前后错层处理时,楼梯一般设在平面的中部,在加大进深方面效果明显;利用坡屋顶下的空间:低层住宅较多采用坡屋顶,做卧室用途时,在空间的高度上应保证阁楼的一半面积的净高度不小于2.1m,最低处的净高不宜小于1.5m,并尽量使阁楼有直接的自然采光;对于面积较小和不封闭的阁楼,垂直交通联系可采用爬梯的形式,爬梯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其坡度在45°~ 90°之间;阁楼作为储藏用途时,如不需要上人,阁楼净高不宜低于60cm;低层住宅常见的楼梯形式:双跑平行楼梯、三跑楼梯、三角形三跑楼梯、无中柱螺旋楼梯、中柱螺旋楼梯、单跑直楼梯、双跑直楼梯、单跑弧形楼梯、双跑弧形楼梯、弧形转角楼梯、转角楼梯、对称转角楼梯、扇形起步楼梯、对称扇形楼梯、反向扇形楼梯见P51图2-6;住宅院落空间:就住宅院落与建筑的空间关系来说,可分为宅院和庭院;宅院指独立式住宅的外院,从属于一户住宅,在空间位置上围绕在建筑的周围,建筑在内,院子在外;宅院的边界通常用低围墙、通栏、绿篱围合,空间效果较为开放;而庭院则指受到建筑不同程度围合一般不少于三面围合而形成的室外空间,建筑在外,院落在内,空间效果一般较为封闭;低层住宅的水平组合:独立式住宅、并联式住宅、联排式住宅、聚合式住宅;另外联排式住宅的主要优点是更节省用地和基础服务设施,但对朝向的要求更高,其居住标准一般也低于独立式住宅和并联式住宅;第三章多层住宅设计多层住宅:我国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4~6层的住宅为多层住宅;7层及7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如果顶层是跃层式住宅套型则建筑可做到7层;多层住宅特点:多层住宅用地较低层住宅节省,造价比高层住宅经济,适合于目前一般生活水平;但多层住宅不及低层住宅与室外联系方便,且楼层住户缺乏属于自己的私家庭院,居住环境没有低层住宅优越;单元设计法:为了适应住宅建筑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同一结构、构造和施工方便,常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一般就把这种标准段称为单元,以一种或数种单元拼接成长短不一、体型多样的组合体,这种方法被称为单元设计法;单元组合体拼接一栋建筑的设计原则:满足建设规模和规划要求、适应基地特点;单元组合常见拼接方式:平直组合不宜组合过多,导致长度过长、错位组合、转角组合、多向组合;多层住宅的设计要求:根据要点适当进行论述1、套型恰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住宅标准和市场需求,恰当地安排套型,应具有组合成不同套型比的灵活性,满足居住者的实际需要;2、使用方便:平面功能合理,动静分区明确,并能满足各户的日照、朝向、采光、通风、隔声、隔热、防寒等要求;3、交通便捷:尽可能压缩户外公共交通面积,并避免公共交通对户内的干扰;4、经济合理:提高面积的使用率,充分利用空间;结构与构造方案合理,构件类型少,设备布置要注意管线集中;5、造型美观:能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立面新颖美观,造型丰富多样;6、通用性强:住宅单元常具有通用型,或作为标准设计在一定地区内大面积推广使用;7、环境优美:综合考虑室内空间环境和外部空间环境,不宜强调其中一点而忽略其他因素,并要针对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抓住各个阶段设计中的主要矛盾加以解决;多层住宅的交通组织:围绕楼梯间组织各户入口,以廊组织各户入口,以梯廊间层结合组织各户入口;多层住宅的楼梯布置:多层住宅常用的楼梯形式是双跑楼梯、单跑楼梯和三跑楼梯;住宅楼梯梯段净宽较低层住宅更宽,不小于1100mm,不超过6层的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墙面装饰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可不小于1000mm;因为考虑到方便地搬运家具及大型物品,楼梯平台的宽度除不应小于梯段宽度之外,且不得小于1200mm;楼梯坡度比低层住宅平缓而较公共建筑为陡,常用的踏步高宽范围是155~175mm260~280mm;当楼梯间垂直于外墙布置时,休息平台下的净高不应低于2000mm;当其不足以供人通行时,常见的处理方法有:提高勒脚或降低入口,底层作单跑,底层打通一间房,底层作长短跑,楼梯反向布置;住宅的适应性:住宅实体空间的用途具有多种可能性,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住户居住;住址的可变性:住宅空间具有一定的可改性,随着时间的推进,住户可以根据自己变化发展的需要去改变住宅的空间;从平面扩大模数网来说,我国住宅都采用3M,即以300mm为级数的系列;我国住宅高度方向的模数采用1M,即100mm的倍数;多数地区按照现行住宅规范采用2.8m层高;第四章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把7~9层的住宅称为中高层住宅有的地方也称为小高层;而把10层以及10层以上并设置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工具的住宅称为高层住宅;由于这两类住宅层数的增加导致容积率提高,因而在节约土地资源,提高空地率方面效果显着,并有利于形成丰富的城市天际线和城市景观;相比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有以下特点:1、在高层住宅中,电梯取代步行楼梯称成为要的垂直交通工具;2、由于建筑高度的增加,使建筑的垂直荷载和侧向荷载大大增加;3、在给排水、供电、疏散、防火、防烟以及安全上都有新的要求;4、由于高层住宅体量巨大,居住人数大大超过多层住宅而出现的高密度状况,给居民的心理状态、居住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结构的动态平衡、居民区的空间组织等,都带来了新的问题;5、由于高层住宅一次性投资较大,经常性维修、管理费用多,使其总投资大大高于多层住宅,因而在建造时需要较多考虑经济因素;6、随着结构形式的创新带来新的施工方式,同时也影响到设计方法和建筑处理;7、中高层住宅还有其特殊的问题,涉及节地、经济和使用舒适性等方面的综合问题;在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12层及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至少需要设置两部电梯,且其中一台能容纳担架出入;在高层住宅中虽然设置了电梯,但楼梯并不能因此而省掉,他仍可作为住宅下面几层居民的主要垂直交通;作为居民短距离的层间交通;在跃廊式住宅中,作为必要的局部垂直交通;作为非常情况下如火灾的疏散通道;因此,楼梯的位置和数量也要兼顾安全和方便两个方面;高层住宅的消防和疏散问题数字全部需要记住消防能力与建筑层数和高度的关系:消防云梯的高度一般在50m以内,相当于住宅18层,其防火要求是一个等级;超过50m即18层以上的住宅又是一个防火等级;如果超过100m高,即相当于36层以上的,防火要求更高;防火分区与安全疏散防火分区的划分:在我国,高级住宅和19层及其以上的普通住宅属于一类建筑,10~18层的普通住宅属于二类建筑;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一类建筑1000㎡,二类建筑1500㎡;每个防火分区和地下室应不少于2个安全出口;塔式住宅的安全疏散:18层及18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即一个疏散出口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其疏散路线较短且较便捷,能基本满足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单元式住宅的安全疏散: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10层其,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可只设一个疏散出口;安全疏散间距:安全疏散间距是指从户门到安全出口之间的最大距离;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户门距最近的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应不超过40m,位于袋形过道内的户门距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则必须限制在20m以内;安全疏散楼梯的设计:根据我国现行的防火规范,长廊式高层住宅一般应有两部以上的楼梯,以解决居民的疏散问题;在组合式的单元内可只设一部楼梯,为保证双向疏散,还需依靠毗邻单元的楼梯作为疏散通道;因此,楼梯必须通向屋顶,且从第10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作为火灾发生时安全疏散的通道之一;袋形走道末端与楼梯间距离超过规范时,应再增加一部独立的疏散楼梯;所有一类建筑,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以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置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前室、阳台和凹廊;前室面积不应小于4.5㎡,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向屋顶,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考虑直接天然采光和通风;12~18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11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的布置:消防电梯是专供消防人员携带消防器械迅速从地面到达高层火灾区的专用电梯,一般载重量800kg以上;按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塔式住宅,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应设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消防电梯应设前室,其面积不应小于4.5㎡;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不应小于6㎡;塔式住宅应充分满足适用经济与消防疏散的要求;住宅设计规范规定:10~11层的塔式住宅可只设一部消防电梯和一座防烟楼梯,;12~18层的塔式住宅则应设2部电梯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和一座防烟楼梯,超过18层的塔式住宅除设两部以上电梯外,还应设置两部防烟楼梯,此时可设为以实体墙分隔的防烟剪刀楼梯;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灭火设备:消防栓宜设在疏散楼梯或走道附近明显易于取用的部位,其间距应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失火现场;消火栓的间距由计算确定,且高层建筑不能超过30m;塔式高层住宅特点:面宽小、进深大、用地省、容积率高,套型变化多,公共管道集中,结构合理;能适应地段小、地形起伏而复杂的基地;在住宅群中,与板式高层住宅相比,较少影响其他住宅的日照、采光、通风和视野;可以与其他类型住宅组合成住宅组团,使街景更为生动;单元组合式中高层住宅的防火和安全疏散:当单元组合式中高层住宅的户门未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其楼梯间应通至平屋顶;点式中高层住宅与塔式高层住宅平面布局相似,按防火规范可以只设一部电梯、一部楼梯,但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500㎡;楼梯应设封闭楼梯间,但如果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以不设;第五章不同地区和特殊条件下的住宅设计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设计严寒地区气候特征: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凉爽;气温的年较差很大;冰冻期长,冻土深,积雪厚;雨量多集中在夏季;太阳辐射量大,日照丰富;冬季大风较多;我国东北部属于严寒地区气候;寒冷地区气候特征:冬季较长,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降水相对集中;春秋季短促,气温变化剧烈,且气温的年较差很大,春季少雨雪,多大风和风沙;夏季多雷暴和冰雹,日照比较丰富;我国华北、西北的部分地区属于寒冷地区气候节能型住宅:节能型住宅是采用综合节能设计和应用综合节能措施,使新建住宅冬季采暖耗煤量指标比我国寒地在20世纪80年代所建住宅总体上降低50%,北京地区已提出节能65%的要求;住宅规划布局1、避免选址在山谷、洼地、沟底等凹地里;2、争取日照,其方法有:基地应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地段内,为争取日照和利用太阳能提供先决条件;选择最佳建筑朝向;满足日照间距要求,避免周围建筑的严重遮挡;利用住宅楼群的合理布局,争取日照;3、避免季风干扰;4、建立气候防护单元;体型系数:建筑物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不考虑地下部分与其包围体积的比值;住宅建筑节能措施1、控制住宅建筑的体型系数;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建筑物体型系数宜控制在0.30及0.30以下;若体型系数大于0.30,则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2、扩大南向得热面的面积3、窗户的节能设计(1)尽量减小开窗洞口的面积;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中规定,北向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0.25,东向和西向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0.30,南向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0.35;(2)提高窗户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3)提高窗户本身的保温性能,减少窗户本身传热量;4、选用高效、节能、经济的外围护体系;5、加强冷桥节点部位的保温构造设计;6、加强住宅楼公共空间的防寒设计;地面的保温措施:建筑直接接触土壤的周边地区,沿外墙周边从外墙内侧2m范围内采取保温措施,具体做法是在地面垫层以下设置一定厚度的松散状或条板状,且具有一定抗压强度,吸湿性小的保温层;对不采暖的地下室或底部架空层的地板的保温,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地板的底面粘贴一定厚度的如聚苯板一类的保温材料;影响炎热地区住宅室内热环境的外部因素:太阳辐射强度,相对湿度,夏季季候风;炎热地区住宅朝向选择以南偏东15°到南偏西15°范围为最好,偏角增大则条件变差,南偏东或南偏西的偏角不宜大于45°,偏东比偏西好,北向次于南向,北偏东尚可,北偏西则西晒严重;就东、西朝向的建筑而言,东向优于西向,西向最差,应尽量避免;遮阳方式:1、水平式,适用于南向墙面和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地区的北向墙面;从地区的角度,更适用于夏季太阳高度角相对较大的南方低纬度地区;2、垂直式,适用于东北、西北向墙面和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地区的北向墙面;3、综合式,适用于南向、东南和西南向墙面以及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地区的北向墙面;4、挡板式,一般只用于东、西向墙面;坡地住宅设计原则1、充分掌握建筑环境的情况,全面了解地质状况崖层走向、崖层厚度、有无滑坡、有无地下水及溶洞等;2、分析地貌特征,确定可资利用的地形,地物;3、综合环境条件,确定合理的建筑形式;建筑与等高线平行时,当坡度很小,如在10%以下时,仅需提高勒脚高度,对整个地形无需改造;当坡度较大,如在10%以上时,应对坡地进行填挖平整,分层筑台;当地形坡度大于25%时,可纵向错层布置;临街坡地住宅的建筑处理:掉层、吊脚、天桥、凸出楼梯间、连廊、室外梯道;结合环境与景观设计坡地住宅1、建筑组合结合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利用地形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2、建筑体型与坡地环境协调,一般体型不宜过大,且常处理成坡顶或退台式,以于山形相得益彰;。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建筑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是指在设计居住建筑时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的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包括空间布局、采光通风、可持续性等。
一、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居住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合理的空间布局不仅能够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善居住环境。
在空间布局的设计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 功能分区: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居住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例如起居区、厨房、卧室等。
这样可以使不同的功能得以合理利用,提高居住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2. 空间流动:合理的空间流动可以提高居住者的舒适程度。
考虑到家庭成员的日常活动习惯和行动路线,在设计中要确保各个区域之间的流动性和连贯性。
3. 空间比例:在居住建筑设计中,空间比例的合理设置非常重要。
过高或过低的空间比例都会给人带来不适感。
因此,设计时要注意各个区域之间的比例关系,保持视觉上的平衡。
二、采光通风采光和通风是居住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原则。
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增加居住者的舒适感。
在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采光:尽量利用自然光线,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通过合理设置窗户和采光井,使室内充满自然光,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2. 通风:设计适当的通风系统,保证空气的流动和新鲜度。
通过设置窗户、通风口等,使室内空气能够及时流通,排出湿气和异味。
3. 遮阳和隔热:合理设计遮阳和隔热措施,控制室内温度和阳光辐射。
例如,使用遮阳板、百叶窗等,减少夏季的阳光直射。
三、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现代居住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原则。
设计可持续的建筑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在实践中需考虑以下几点:1. 节能:使用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
例如,在墙体和屋顶使用隔热材料,提高保温效果,减少冷热损失。
2. 水资源: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和节水设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例如,安装节水龙头和水表,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等。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目录:•第1章总论1.1居住建筑功能类型与发展概况1.2居住建筑的适居性1.3适居性设计的技术标准1.4居住建筑的技术经济评价1.5居住建筑未来发展趋向第2章住宅建筑设计(一)--套型设计2.1住宅套内生活空间设计2.2住宅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第3章住宅建筑设计(二)--住栋设计3.1住宅楼栋类型和基本设计要求3.2低层住宅设计3.3多层住宅设计3.4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3.5适应地域环境特点的住栋设计第4章公寓建筑设计4.1公寓建筑的概念及类型4.2公寓居住单元设计4.3公寓楼栋设计4.4老年公寓设计4.5学生公寓设计4.6员工公寓设计第5章居住综合体建筑设计5.1居住综合体的建筑构成与功能定位5.2居住综合体空间组合模式与设计要点5.3居住综合体建筑空间形态与城市景观第6章居住建筑造型设计6.1居住建筑造型设计的美学观6.2居住建筑造型设计原则6.3居住建筑造型设计方法第7章居住建筑外部空问环境设计7.1居住建筑外部空间概念与特征7.2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功能与构成7.3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原则7.4规划设计程序与基本设计要求7.5道路交通与停车设施规划设计7.6绿地景观与活动场地设计第8章居住建筑结构设计8.1居住建筑结构设计的目标、内容和特点8.2居住建筑结构体系的选用与布局8.3工业化居住建筑体系第9章居住建筑设备设计9.1居住建筑给水与排水设计9.2居住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9.3居住建筑电气设计第10章居住建筑低碳化设计策略10.1低碳建筑释义10.2居住建筑低碳化设计基本原理10.3居住建筑低碳化的计算机模拟优化设计10.4低碳节能新技术与设备简介10.5低碳住宅案例参考文献。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诚信考试承诺书范文600字五篇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最有效途径,无论是何种考试,首先要做到诚信为本,诚信考试是保障考试顺利进行的基础。
那么,诚信考试承诺书范文600字怎么写?以下是精心收集整理的诚信考试承诺书范文600字,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诚信考试承诺书范文600字1期末考试将至,为保持良好的考风考纪,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我们班级全体同学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召开《诚信考试—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认真学习了《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违纪处分》、《高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院系学生管理实施方案》、《学生成绩考核管理办法》等有关课程考核违纪、作弊的认定和处理的规定。
若有违反考试规则有关规定,自愿接受学校有关规定的处理。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此次考试中我们庄严地做出如下承诺:一、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考试不违纪、不作弊,不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改动成绩;按时独立完成试卷,不抄袭、剽窃他人试卷。
二、严格遵守考场纪律,不得携带通讯工具、电子辞典及规定以外的文具、资料等参加考试。
三、凡带有书包、书籍、纸张、文具盒等物品的,都集中存放在监考老师指定的地方,不随身放在座位上。
四、在考场内不交头接耳、互打暗号,喧哗或有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不夹带与考试内容有关材料并有抄袭现象的;不抄袭他人答案的。
五、不交换答案的,不将自己的答案让他人抄袭,不将试卷带出考场的。
六、不扰乱考场秩序,无理取闹、服从监考员老师安排七、若违反考试纪律,自愿接受学校有关规定的处理。
承诺人:___时间:____年__月__日诚信考试承诺书范文600字2为营造良好考风,培养自立自律、刻苦学习的作风,塑造高尚的品格。
也为展现我们学校学子优良学风,本人承诺做到以下几点:一、本人自愿签订考试诚信承诺书,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二、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端正考试态度,严守考纪,诚信应考;三、在不良念头面前,严于自律。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2
设施保养
设施保养对于一个物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
及时的维修与处理
提高维修紧急程度;升级维修计划
居住建筑的景观设计原则
花园景观
花园景观不可少,让居住者感受 大自然的气息。
游泳池
游泳池让人在休闲悠闲的氛围中 放松身心。
瀑布景观
瀑布意味着活水,在空气中弥漫 着大自然的味道。
居住建筑的智能化设计原则
1 智能温控系统
智能温控系统能实时反应 室内气温、湿度和热负荷 的不同情况。
2 智能照明系统
智能照明系统利用红外或 其他感应器,智能感应和 处理光照和影响室内照度 的因素。
3 智能监控系统
可以监测家中门窗的开关 状态,防盗警报,实现智 能防盗和报警。
居住建筑的装修设计原则
颜色搭配
进行家具、床上用品、窗帘等 配色等,遵照搭配原则提升居 室整体的美感。
风格协调
整个房间的风格应与居住人员 的喜好相契合。
设计风格与应用功能 相契合
选用有实际使用价值的装修设 计,更能符合居住需求。
居住建筑的维护设计原则
1
空间保养
空间保养是对室内环境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
电气安全
电线、插座、开关等电器均需使用合格产品,配电箱必须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
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原则
1
建筑朝向设计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调整建筑的朝向以增加采光。
2
隔热保温设计
使用合适的隔热及保温材料,减少热量传输和能耗。
3
智能化控制
采用智能化技术配置温控系统、自动照明等,达到减少不必要能耗的目的。
居住建筑的照明设计原则
环境友好型设计原则
应用绿色节能技术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001 绪论课件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001 绪论
52
昏暗的中心走廊
公用服务层的走廊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001 绪论
53
四、我国集合住宅建筑回顾与现状
• 1、上世纪初,上海、天津租界出现里弄住宅,中西结合的 产物。
里弄式住宅主要特点 1) 生活方便 2)交通安全 3)节约用地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001 绪论
54
• 2、建国初期五十年代,住房紧张,主要解决有无问题,住 宅新村出现(苏联二战后发展的单元模式)
• 1.住宅的概念
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 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的。
住宅是人类最早的一种建筑类型 旧石器时期的天然洞穴、构木为巢、冬窟夏庐均是远古人的住宅方式。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001 绪论
11
2.最初的住宅形式:巢居和穴居
巢居难以长期遗存,故很难通过考古发现其遗址,四川出土 的青铜器上,有一个显示悬空窝棚的象形文字。
甲骨文中的“京”字,象架立桩柱
提升居住面的建筑形象,是很明
显的“干阑”象形字。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001 绪论
12
当原始人以人工立桩取代天然树干来架立棚屋时,巢居就演 进为干阑建筑。
这个进程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就已出现,现已发现多处遗址, 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掘出距今6900多年的干阑构件遗存。 发现了大量的圆桩、方桩、板桩以及梁、柱、地板之类的木构 件。
8
自我实现需要 自尊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001 绪论
9
居住生活的需求
• 有房住 • 住的下 • 住的宽敞 • 住的绿色 • 良好的综合居住环境
居住建筑设计的最根本目标: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二)国外住宅的发展 1.美国现代住宅
A.重视环境保护。 B.住宅的空间类型多。 C.住宅造型多姿多彩,住宅外形、建筑色彩、室内外装 修也丰富多样。 D.信息社会和弹性工作制使住宅的含义拓宽了。 E.重视和强调经济效益。
2.日本未来住宅方式
A.共感住宅。 B.开放住宅。 C.促进交往的住宅。 D.高感度住宅。 E.二重奏住宅。 F.都市的住宅。 G.休闲住宅。 H.养老型的住宅。
第五代:生态文化型
1、总体规划注重利用大环境资源(自然的、地理的、文化的、 交通的、社会的等),并使小区与城市空间、用地环境良好的协 调。 2、小区布局方式与整体合成注重造就阳光普照、空气清新、绿 地静美的生态环境。有赏心悦目的楼房空间,户户能均享受精致 庭院,人车分流的安全通道,富有文化内涵的供人们居留交往、 休闲、健身的活动环境。 3、住宅单元构成能随整体合成,因地制宜地构筑户型,力求户 户有良好的朝向,景观及通风的环境,降低楼层电梯的服务数量 ,尽量减少户间干扰。
B、安全需求:一般居住安全;安全防卫;环境 污染控制;噪声控制;事故防范;交通安全
C、心理需求:交往;私密;体验;活第一代:经济节约型
第二代:适用经济型
第三代:发展转变型
第四代:景观舒适型
1、多层住宅形成以大厅小室、大进深小面宽为主导的多样化住 宅系列。
五.设计过程
六.今后住宅设计的方向
1.对应生活方式 2.可变式住宅(适应性) 3.对老年住宅和无障碍设计的重视 4.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 5.智能化与生态化 6.科技在住宅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7.提高住宅的成套水平
七.住宅设计要点
1.社会性 2.舒适性 3.多样性 4.经济性 5.与集体存在的关系 6.住宅“变”的成长特质 7.安全性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首先,居住建筑的功能性是最基本的考虑因素之一、功能性包括住宅的布局、功能分区和空间布置等。
住宅的布局要合理,要满足家庭成员居住的基本需求,如卧室、厨房、客厅等功能区域的设置要科学合理,以及设计要考虑到使用者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其次,实用性也是居住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
实用性包括建筑结构的合理性、使用功能的实用性和设备设施的便利性等。
建筑结构要稳固可靠,能够承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外力影响,同时要考虑到使用者的空间需求和利用率,确保使用功能的实用性。
另外,设备设施的便利性也要考虑到住宅的功能和使用者的需求,如供暖设备、通风设备等的选择要方便实用。
此外,美观性也是居住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美观性包括建筑整体的外观和内部空间的设计。
建筑外观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符合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同时要注重比例、造型和装饰等方面的美学要素。
内部空间的设计要注重色彩搭配、材料选择和家具布置等,营造出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
最后,居住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环保性。
环保性包括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等。
建筑在设计时要注重节能减排,采用高效的能源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材料的选择,优先选择环保、可再生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此外,还要考虑到建筑的生命周期,从设计到退役的整个过程,要追求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包括功能性、实用性、美观性和环保性。
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注重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同时还要注重美学和环保,打造出舒适、美观、环保的居住建筑。
这些原则的运用将有助于提升居住建筑的品质,使其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学生版第一章
四.空间灵活分隔
1.可灵活分隔的住宅体系 ①什么是SAR体系住宅? ②大开间住宅
KJ结构或大开间横墙承重结构 2.灵活分隔方式 ①中帷幔 ②折叠式隔断,灵活隔板 ③壁柜式隔板
五.套型模式发展趋势
1.居室型 2.方厅型 3.起居型(小户型) 4.表现型(舒适型)
第二章 低层住宅设计
2.1 低层住宅设计的类型和特点
联系方式等
一 功能关系
1.解决功能分区设计 eg:2层以上时,以分层方式解决分区设计 1层是,避免向客厅外开门
2.解决户内交通,水平交通或垂直交通 在空间使用上和视觉上更加独立和完整
二.房间组合
组合原则: 1.房内房间组合与套型所占层数有关 2.考虑节约用地因素
加大住宅平面进深,减小面宽;采用纵向 组合,纵横向组合。不宜采用“一”字型 横向组合
(1)正确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正确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 (3)正确体现建筑空间与社会生活互动的设
计理念 (4)正确体现环境心理学和生态建筑学的设
计理念 (5)正确体现公众居住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综合平衡的设计理念
1.3 适居性设计的技术标准
居住建筑适居性设计标准就是以衡量住 户拥有的居住空间数量和环境质量的技 术性控制指标。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标 准则包括对空间环境的生理要求和心理 要求两方面。
私密性条件
自然景观环境
室内空间形态
行为空间: 生活行为单元空间
适应老龄化使用
舒适性
环境设备:通风换气
热工环境
室内照明
采暖空调
给水排水
洗衣、晾晒、干躁
环境卫生:垃圾处理
室内保洁性
建材环保型
安全性
抗震、减灾 防火、防盗 防日常活动伤害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施工-
1、水平组合 1 独立式住宅 2 并联式住宅 3 联排式住宅 4 聚合式住宅(又称簇集式住宅)
四、低层住宅设计
低层住宅的组合方式
2、垂直组合 1 叠加式 2 互补式
四、低层住宅设计
低层住宅的组合方式
3、节约用地 1 利用天井 2 在进深方向错位叠加 3 利用房间在剖面上的高低错落 4 利用房屋逐层退台及坡顶
1、不同年龄段家庭、生活模式与套型需求 2、居住行为与功能分室 1 行为空间与套型空间设计 2 行为的时间性与空间性 3、套内功能分析
三、住户与套型设计
套型设计原则
4、功能分室原则 1 公私分离(动静分离与时间性) 2 食寝分离 3 居寝分离 4 起居、进餐、就寝分离 5 洁污分离
三、住户与套型设计
五、多层住宅设计
常见平面类型及特点
4、按独立单元的形式分类 1 方型 2 T字型 3 风车型 4 Y字型 5 凸字型 6 蝶型 7 工字型(错层处理)
五、多层住宅设计
常见平面类型及特点
5、按天井的形式分类 1 内天井式 2 开口天井式 3 院落式
五、多层住宅设计
常见平面类型及特点
6、按剖面组合的形式分 1 台阶花园式 2 跃层式 3 复式 4 变层高住宅
公用空间
4、厨房与卫生间 1 设计要点 2 整体综合设计原则 3 厨房 4 卫生间 5、套型专用过渡空间 1 公用交通空间 2 公用储藏空间
四、低层住宅设计
概念 特点 低层住宅的套型设计
1、功能关系 2、空间组合 1 平房式低层住宅 2 户空间占2、3层的低层住宅 3 户空间占一层的集合型低层住宅
2、看到家庭生活的动态发展过程,建立动 态的设计观念
3、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全面考虑居住 环境问题,注意节地、节水、节能、节 材
第二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K型
BD型 LDK型 LDKS型
4,发展阶段: 就寝分离 食寝分离 动寝分离 公私分离
二、套型空间规模确定原则
1. 合理分室原则
✓ 功能分室--·食寝分离·动寝分离·公私分离 ✓ 生理分室
国家城市小康住宅生理分室建议标准:
最低标准
一般标准
理想标准
8岁以下儿女可与 6岁以下儿女可与 6岁以下儿女可与
“红尺”尺寸系列:4-6-10-16-27-43-70-113-183-296…… “蓝尺”尺寸系列:13-20-33-53-86-140-226-366-592……
然而,躯体事实上并不在太阳神经丛或肚脐处(柯布指出人
体在此处为黄金分割所切割)弯曲,而是在髋关节处。如果
他想将他的体系建立在“我们各种运动的……我们所占据空 间的枢纽之上”,那么黄金分割就是一个错误的比例。
比例:
比例是在一切建筑中细部和整体服从一定的模量从而产 生均衡的方法。
“……实际上,自然按照 以下所述创造了人体。头部是 身长的十分之一,手腕到中指 顶端也是同量,脚是六分之一, 臂是四分之一……同样,神庙 的细部也必须使其各个部分有 最适合总体量上的配称……
在人体中自然的中心点是肚 脐。因为如果人把手脚张开, 作仰卧姿势,把圆规尖端放在 他肚脐上作圆时,两方的手指、 脚趾就会与圆相接触。”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与艺术学院
第二章 住宅套型设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住户户型构成与发展 住宅套型模式演变 住宅套型功能空间设计
住宅套型空间组合设计
第三节 住户套型功能空间设计
构造尺寸 功能尺寸
建筑尺寸 结构尺寸
构造尺寸:是指 静态的人体尺寸, 它是人体处于固 定的标准状态下 测量的。可以测 量许多不同的标 准状态和不同部 位。如手臂长度、 腿长度、座高等。 它对与人体直接 关系密切的物体 有较大关系,如 家具、服装和手 动工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1)居住面积标准
◆社会居住模式预测
在人口统计中讲住户分为常规住户和准常规住户。
●常规住户指一般“家庭户”,户内群体的社会关系应是家族 关系。
●准常规住户则包括住校的学生、驻地工作机构的单身职工和 驻地军人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集体户”。
●心理要求是对空间环境提出的更高层次的精神属性的衡量控 制目标。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人们对居住空间的精神性 环境要求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2)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的生理要求与标准 ●室内空气环境质量 ●室内热环境质量 ●室内光环境质量 ●室内声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的心理要求与标准 ●空间环境的心理学意义 ●空间环境的心理标准
七、居住建筑的适居性
通常将择居者选择条件简要概况为地段好、环境 好、房型好、交通便捷、服务齐全和价格适宜等基本 目标,反映了居住者普遍认同的适合居住的空间环境 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这称之为居住建筑的适居性。
符合人们需求的良好的适居性条件,包括适居性 的主要构成、适居性的基本原则和适居性的设计技术 标准。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福建土楼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干栏式建筑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蒙古包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3、居住综合体建筑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六、居住建筑的发展概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巢居
人类巢居、穴居进化历程
(2)由私有制的产生 出现了真正意义 上的为家庭服务 的住宅。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3)封建社会的住宅不仅具有满足家庭生活的功能,而且成 为反应社会地位 和身份等级的 象征。如中国 历代对不同官 员住宅的形式 和规模制定等 级规定。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三、本课程外参考书
• 参考文献: 1、美国当代住宅—天津大学出版 2、建筑:形式、空间和序列—天津大学出
版 3、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社 4、住宅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四、居住建筑的功能类型
一、基本概念 1、民居建筑——是人类生存活动和社会生 活必需的物质空间,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 系最为密切的建筑类型,它随着人类社会 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演进和变化。
●住户成员构成的特征通常称为户型。
● 主房空间构成和形式的特征通常陈给套型。
●住宅设计研究的重点对象是常规住户——“家庭户”的户型特 征及空间需求。而住宅套型设计则是为不同户型的家庭型常规 住户提供适宜的住宅套型空间。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1)居住面积标准
◆居住行为模式分类 ●居住行为与功能空间
依据居住行为特征对户内空间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室和生理 分室是套型设计的主要任务。 ●居住行为模式与套型设计模式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1、适居性的主要构成 (1)主要构成要素: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 适应性、环境协调性和经济合理性等诸方面。 (2)相关设计要素:设计问题涉及城市规划、 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各个层面。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2、适居性的基本设计原则 (1)、正确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正确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设计理念 (3)、正确体现建筑空间与社会生活互动共生的设 计理念 (4)、正确体现环境心理学和生态建筑学的设计理 念 (5)、正确体现公众居住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综合平衡的设计理念
◆国民居住发展目标:是国家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总体 发展目标制定的居住生活水平的建设目标(可简称国民居住目 标),它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居住建设投资宏观控制的基本依据, 也是国民居住消费水平和承受能力的总体定位。
国际上对国民居住目标按发展水平分为三个等级:最低标 准为一人一床;文明标准为每户一套房;舒适型标准为每人各 有一室。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论
主讲人:侯佳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一、教学内容:
• 1、住宅建筑设计 • 2、公寓建筑设计 • 3、居住综合体建筑设计 • 4、居住建筑造型设计 • 5、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二、课程说明 :
1、学时:36 2、18周 3、作业——70%
平时——30% (出勤率、平时作业等)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八、适居性设计的技术标准
就设计目的而论,居住建筑适居性设计标准就是 用以衡量住户拥有的居住空间数量和环境质量的技术 性控制指标。 (1)居住面积标准:指住户可居住空间的数量标准。 (2)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标准:包括对空间环境的胜 利要求和心理要求两方面。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1)居住面积标准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九、居住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向
注重精神要求,倡导环境意识,可持续性发展,自然共生,协 调发展。(健康住宅)
生态的
Soho室内
五、居住建筑的基本内容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1、住宅建筑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 3、居住综合体建筑(综合型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1、住宅建筑
(1)住宅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变迁紧密相 联。 “上古穴居而野处”“构木为巢…以避风雨,躲虫害”--人类生产水平低下,满足防御要求生存要求
• 穴居
住户主要成员在一定生活方式中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居住 行为,称为居住行为模式。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2)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标准
◆居住空间的质量标准是居住建筑适居性设计标准不可或缺的 重要组成部分。住户对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要求,包括生理要 求和心理要求两方面。 ●生理要求是对空间环境基本物质属性的衡量控制目标。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总之,居住建筑的适居性设计应在居住空 间的质量上体现均好性的原则,应尽可能使每 套主房不仅满足居住面积标准的要求,而且也 满足居住空间质量标准的各项相关要求,随着 我国社会经济和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 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国家住房建设将会在数 量与质量方面,不断提出更为科学和更高标准 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