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上语文第四单元15《女娲补天》一课时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3、默读课文,结合已有学习经验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用自己的话清楚、流畅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目标2)
4、能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能从女娲的具体行动中,体会其勇敢顽强、智慧能干、甘于奉献的精神。(目标3)
三、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女娲补天》是一片略读课文,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让人类重新过上幸福生活,先拣五色石头燃火熔炼,用石浆补好天上的大窟窿,斩断大乌龟的四条腿撑起天空,接着杀死黑龙,是野兽不再残害人类,最后把芦苇烧成灰堵住地缝的故事。塑造了勇敢顽强、智慧能干、甘于奉献的女娲形象。
作业
目标
1、认识“败、措”等9生字,读准平舌音“措、颂”,理解词语“欢声笑语、惊慌失措、混乱”等。
2、能。
3、能发挥想象,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体会女娲勇敢顽强、智慧能干、甘于奉献的精神。
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匹配陈述
6、全班交流。
预设:(1)、炼石补天——从“拣来、燃起、炼成、补好”看出女娲不怕困难、顽强能干的形象。
(2)斩龟撑天——从“斩下、竖立、撑起”等词看出女娲的智慧和果断。
(3)杀死黑龙——从“奋勇杀死、纷纷逃回、不敢”等词看出女娲的智慧和勇敢。
(4)烧苇堵地——从“烧、撒、堵”等词看出女娲的智慧和不怕困难。
11、生生互评。
1、请生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出故事中神奇的地方或触动自己的情节。
2、请生读下列句子,勾画关键词语,试着感悟女娲的形象。
(1)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欢声笑语,人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2)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
(3)女娲看到这情景,难过极了,决心把天和地修补起来,让人类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 (教学设计)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讲述了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的故事。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女娲勇敢、智慧的品质,培养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女娲的勇敢和智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女娲的勇敢和智慧。

2. 培养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女娲补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解答不懂的问题。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女娲补天的故事,强调女娲的勇敢和智慧。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女娲补天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1. 《女娲补天》2. 正文:- 女娲补天的原因:天破了个大洞,人类遭受灾难。

- 女娲补天的过程:寻找五彩石,炼石补天。

- 女娲补天的结果:天补好了,人类重获幸福。

3. 女娲的品质:勇敢、智慧、无私奉献。

七、作业设计1. 基础作业:用自己的话复述女娲补天的故事。

2. 提高作业:讨论女娲补天故事中,女娲的勇敢和智慧体现在哪里。

3. 拓展作业:收集其他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女娲补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了古代神话的魅力,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陷入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感受到女娲无私奉献、勇敢善良的精神品质。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想象力,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于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生僻字、词语及句子结构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他们正确把握课文内容,激发他们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娲、炼、补”等10个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女娲、炼五色石、补天、造福人类”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提取课文主要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女娲无私奉献、勇敢善良的精神品质,培养热爱祖国神话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新语的学习:课文中有一些生僻字和词语,如“娲、炼、补”等,需要学生掌握。

2.句子理解:课文中有一些长句子和复杂句子结构,学生需要学会提取句子主要信息,正确理解句子含义。

3.神话故事情节的把握:学生需要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能够概括故事情节,体会女娲的精神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主学习生词新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4.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女娲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女娲的精神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词新语、句子理解等环节。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场景等图片,用于创设情境。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5《女娲补天》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5《女娲补天》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5《女娲补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和背景,掌握相关的生字词语和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勇敢、坚强和无私奉献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相关的课文朗读、解读和讨论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抽象、含蓄的表达内容•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解释《女娲补天》的意义和价值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材2.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图片、课文印刷资料等3.学具:学生课本、作业本、笔、纸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让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相关背景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过程(30分钟)1.课文学习:–让学生课文朗读,了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分段解读课文,解释生字词语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

2.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讨论女娲补天的精神内涵–模拟女娲补天的情景,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无私奉献精神。

3. 拓展延伸(20分钟)•学生小组讨论女娲补天的相关问题,展开主题讨论•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五、教学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回顾《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鼓励学生表达对《女娲补天》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阅读、写作或绘画作业,巩固对《女娲补天》的理解。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七、教学反思•分析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为下节课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对《女娲补天》优质课教学设计的详细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经典故事。

2020年部编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2020年部编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一课时教学设计3、板书课题:15、女娲补天齐读课题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cuò hùn xiàng xī tā shā sòng jì措混项熄塌杀颂绩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4)图片认读生字塌陷(5)古文识字杀,甲骨文(又,抓、逮)(毛,动物的尾巴,借代动物),表示逮住动物,进行屠宰。

造字本义:动词,逮住动物屠宰,揭下毛皮。

3、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资料袋自读课文指名读要求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组词开火车读根据图片理解生字及词语生了解古文学生理解词意本部分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识字解词,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解词方法,结合认读游戏及古文识字加深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填空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个环节为品读感悟,主要抓住重点的字词对文章进行理解,结合图片、知识链接等资料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细致的感悟,重点语段重点朗读,多读,在读中体会词语的深意;最后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补天的故事。

课文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女娲为了拯救遭受灾难的百姓,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熔彩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最后创立了人类。

这篇课文既体现了女娲的英勇和伟大,也展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文言文的表达和生僻字词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女娲的英勇和伟大,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对女娲补天过程的把握。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手段,营造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生字词卡片。

3.分组合作所需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神话故事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女娲补天的故事背景,并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女娲是谁吗?她为什么要补天呢?”2.呈现(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5《女娲补天》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

15《女娲补天》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
3.指导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4.相机梳理学生汇报的内容。
5.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简述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易错字的字音。
2.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起因、经过、结果的关键词句。
3.概括汇报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4.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简述《女娲补天》的主要内容。
教学
反思
四、总结谈话,扩展阅读
1.出示关于女娲的其他神话故事:《女娲斩康回》《女娲的传说》。
2.谈话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了解关于女娲的其他神话故事。
2.课外继续阅读。
激发学生对神话进一步的阅读兴趣。
板书
设计
15女娲补天
天破地裂 —— 捡五色石 —— 炼石补天 —— 杀龟撑天 —— 杀死黑龙 —— 堵塞洪水 —— 天地恢复平静
课题
《女娲补天》
课时
第1课时
授课老师
教龄
2年
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克服重重困难,冒险补天的故事。塑造了勇敢顽强、智慧能干、甘于奉献的女娲形象。课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课文情节生动,处处充满神奇。精美的插图充分展示了女娲美丽善良、勇敢坚定的形象。
本课的阅读提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学科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跟着阅读提示的指引去学习,能更好地发挥阅读、迁移能力。
学情分析
分析学情能帮助我们明晰“从哪里开始教”。在把握主要内容上,经过三年级“段落的理解与概括”,以及本单元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简要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把握一件事主要内容的方法。通过前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也掌握了一些阅读神话故事的方法去感受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节课更多的是方法的运用与拓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女蜗补天》教案(全1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女蜗补天》教案(全1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女蜗补天》教案
一、教材分析
《女蜗补天》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民间故事中的智慧和勇气。

教学这篇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课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故事大意,掌握重要词语理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智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故事情节
•把握故事蕴含的文化内涵 ### 难点
•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词语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初步呈现故事内容,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学生自读课文,大声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读音。

3.师生共同讨论故事大意,解释难点词语。

4.分组合作,让学生小组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展示其对故事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
1.让学生表演故事中的情节,体验故事的情感。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智慧和勇气是如何体现的,与现实生活联系
起来。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文后面的练习题。

2.思考自己有没有类似的体会或经历,写一篇日记。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女蜗补天》这篇课文,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从故事中领悟到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仅能够学到知识,更能够得到心灵的滋养。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娲补天》是我国古代的⼀个神话故事,讲的是天突然塌了块,出现了⼀个⼤窟窿,地上⼭洪爆发,⼤⽕熊熊,⼥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们,炼就五彩⽯,冒着⽣命危险将天上的窟窿补好的故事。

赞扬了⼥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于奉献的精神。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15课《⼥娲补天》课⽂原⽂ ⾃从⼥娲创造了⼈,⼤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们⼀直过着快乐幸福的⽣活。

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夜⾥,⼥娲突然被⼀阵轰隆隆的巨⼤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来,跑到外⾯⼀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块,露出⼀个⿊⿊的⼤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道道深沟。

⼭冈上燃烧着熊熊⼤⽕,⽥野⾥到处是洪⽔。

许多⼈被⽕围困在⼭顶上,还有许多⼈在⽔⾥挣扎。

⼥娲难过极了。

她⽴刻去找⾬神,求他下⼀场⾬,把天⽕熄灭。

⼜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中的⼈们。

不久,天⽕熄灭了,洪⽔中的⼈们被救上来了。

可是,天上的⼤窟窿还在喷⽕。

⼥娲决定冒着⽣命危险把天补上。

她跑到⼭上,去寻找补天⽤的五彩⽯,她原以为这种⽯头很多,⽤不着费多⼤⼒⽓。

结果到⼭上⼀看,全是⼀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她忙了⼏天⼏夜,找到了红、黄、蓝、⽩四种颜⾊的⽯头,还缺少⼀种纯青⽯。

于是,她⼜找哇找哇,终于在⼀眼清清的泉⽔中找到了。

五彩⽯找齐了,⼥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放在⾥⾯,⽤神⽕进⾏冶炼。

炼了五天五夜,五彩⽯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娲把它装在⼀个⼤盆⾥,端到天边,对准那个⼤⿊窟窿,往上⼀泼,只见⾦光四射,⼤窟窿⽴刻被补好了。

现在,⼈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娲补天的地⽅。

___________ 本⽂根据中国古代神话改写。

【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15课《⼥娲补天》教案 教学⽬标 1.认识“娲、塌、熄”等6个⽣字,掌握多⾳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学习⼥娲为了拯救劳苦⼤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15《女娲补天》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5《女娲补天》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5《女娲补天》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描绘了女娲以无私奉献的精神,炼五色石补天的壮丽事迹。

本节课主要学习故事内容,理解女娲的精神品质,以及通过学习,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奉献精神。

2. 掌握生字词,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女娲补天》。

2. 生字卡片。

3. PPT课件,包含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女娲补天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同时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和意义。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女娲补天的理解和感受。

4. 解析课文:详细解析课文,解释生字词,分析句子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女娲的奉献精神。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女娲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板书设计1. 《女娲补天》2. 主要内容:女娲补天的过程,女娲的精神品质。

3. 重点字词:生字词,重要句子。

作业设计1. 复习课文,掌握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女娲补天》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讨论交流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难点在《女娲补天》的教学中,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及其所蕴含的奉献精神,以及掌握生字词,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是教学难点。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最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最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最新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女娲补天》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之一,蕴含着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控制的力量。

通过教授这篇课文,可以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以及传达的道德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写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掌握《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

2. 理解《女娲补天》传达的道德观念。

难点: 1. 理解神话故事中蕴含的深层次意义。

2. 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本中道德观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女娲补天的故事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5分钟)让学生跟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重点理解女娲补天的缝天活动。

3. 分组讨论(10分钟)分成小组,讨论女娲补天的意义以及课文中所传递的道德观念。

第二课时1. 情境再现(10分钟)学生自愿模拟故事中的场景,展示女娲补天的过程。

2. 分组讨论(15分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组讨论女娲补天的意义及其启示。

3. 书面表达(10分钟)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对女娲补天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情境再现和书面表达中的表现,包括思维逻辑、情感表达和团队合作。

2.作业评价:对学生书面表达的内容进行评分,关注学生对女娲补天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诗歌等形式表达对《女娲补天》故事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小讲台演讲,分享自己对女娲补天的见解。

通过对《女娲补天》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可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品格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力。

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5女娲补天》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5女娲补天》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5 女娲补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5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神话故事。

课文主要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陷入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用五彩石补天,从而使天地恢复正常的故事。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寓意深刻,富有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感受女娲的智慧和勇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女娲补天的具体内容和寓意可能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式结构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女娲的形象和故事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遗产的观念,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女娲的形象和故事寓意。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式结构的理解与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天空出现大裂缝,让学生猜测可能发生的事情,引出课文《女娲补天》的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 教学设计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世界,炼石补天的故事。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故事情节的讲解、人物性格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探讨以及艺术特色的品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理解女娲的形象特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品味文章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女娲补天》,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对女娲形象的理解:女娲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其形象具有独特性,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女娲的形象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

2. 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文章主题思想较为抽象,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提炼出主题思想,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二。

3. 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品味: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如何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三。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女娲补天》,了解故事情节,初步感受女娲的形象特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女娲的形象特点,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

4.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共同总结女娲的形象特点、文章的主题思想。

5. 艺术特色品味: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女娲补天》2. 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3. 重点知识:女娲的形象特点、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的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女娲补天》这篇古代神话故事,了解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内容及传播价值。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神话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女娲补天》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含义。

•分析《女娲补天》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行为表现。

•探讨《女娲补天》故事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难点•理解古代神话文本中隐含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动机和心理变化。

三、教学准备•课件:包含《女娲补天》故事内容的PPT。

•教具:板书、图片、小组合作分工卡片等。

•材料:《女娲补天》的课文、相关资料。

•课前准备:教师对《女娲补天》故事内容进行适当梳理,准备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古代神话故事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有什么特点?第二步:学习1.听读《女娲补天》故事,教师讲解古代神话中的女娲形象及其补天的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女娲补天》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行为表现,以小组形式展示讨论结果。

第三步:拓展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展开主题讨论,探讨《女娲补天》故事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2.群体讨论: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和看法,教师及时引导和点评。

第四步: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2.点评: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后作业1.继续阅读相关神话故事,体会古代文化的魅力。

2.小组合作,编写简短《女娲补天》故事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神话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态度的塑造。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15女娲补天》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15女娲补天》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四单元《15 女娲补天》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15 女娲补天》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神话故事。

本课主要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炼石补天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感受女娲的勇敢和伟大,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对古代神话传说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同时,学生对文本中的生字词、句式结构等也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认识文本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女娲的勇敢和伟大,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难点:文本中的句式结构、修辞手法以及神话传说的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学习。

3.作业本:用于布置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引起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2. 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故事的语言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生字词卡片游戏,巩固生字词学习。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传说中的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不畏艰险,寻找五彩石,炼石补天的故事。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则经典故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神话传说类的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对一些生僻词汇、成语和句式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中的想象力和寓意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学会关爱他人,勇敢面对困难,培养正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想象力和寓意,感受女娲的勇敢和伟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随时巩固记忆。

3.作业本:准备作业本,用于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女娲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女娲的认识。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女娲补天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女娲补天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女娲补天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我国著名神话故事之一,选自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这个故事讲述了人类祖先女娲为了拯救遭受灾难的百姓,不惜付出巨大努力,炼石补天的感人事迹。

本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神话的魅力,体会女娲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较高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生僻词汇、文言文语句方面仍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会用“遭、炼、舍”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神话故事,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女娲无私奉献、勇敢担当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神话元素;体会女娲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道具等,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解析课文中的神话元素和女娲无私奉献的精神。

5.情感体验: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故事中,体会女娲的勇敢和担当,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4.15女娲补天》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4.15女娲补天》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4.15女娲补天》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4.15女娲补天》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本课主要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炼石补天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感受女娲的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中的古代词汇和表达方式较陌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女娲补天的故事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未必深入,需要通过课文学习进一步感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读“遭、塌、浆”等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女娲的勇敢和智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神话传说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认识和理解。

2.课文大意的把握。

3.对女娲勇敢、智慧品质的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神话世界。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3.情感教育法:以情促知,以知传情,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图片、音乐、动画等素材。

2.生字词卡片。

3.课文朗读录音。

4.相关神话故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女娲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 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理解。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气、情感。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回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巩固(10分钟)学生复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指导。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一课时.pdf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一课时.pdf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一课时教学设计3、板书课题:15、女娲补天齐读课题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cuò hùn xiàng xī tā shā sòng jì措 混项 熄 塌 杀 颂 绩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4)图片认读生字塌陷(5)古文识字杀,甲骨文(又,抓、逮)(毛,动物的尾巴,借代动物),表示逮住动物,进行屠宰。

造字本义:动词,逮住动物屠宰,揭下毛皮。

3、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自读课文指名读要求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组词开火车读根据图片理解生字及词语生了解古文学生理解词意本部分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识字解词,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解词方法,结合认读游戏及古文识字加深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填空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个环节为品读感悟,主要抓住重点的字词对文章进行理解,结合图片、知识链接等资料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细致的感悟,重点语段重点朗读,多读,在读中体会词语的深意;最后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试着让学生根据1、资料袋女娲:神话中人类的始祖。

传说她曾用黄土造人,并炼五色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5女娲补天》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5女娲补天》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5 女娲补天》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15 女娲补天》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神话故事。

课文主要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陷入困境的人们,历经千辛万苦,补天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感受女娲的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式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女娲的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

3.情感态度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小组讨论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女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女娲是谁吗?她有什么样的故事?从而引出今天的课文《15 女娲补天》。

2. 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停顿,解释生字词,如“女娲、炼石、五彩石”等。

3.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例如:“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她是怎么补天的?”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回答问题。

4. 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上台,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内容。

其他学生听后,判断复述是否准确,并给出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措、混”等8个生字。

正确理解“惊慌失措、塌下”等词语。

3.知道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能复述“补天”的过程,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4.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5.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6.体会女娲的勇敢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和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知道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能复述“补天”的过程,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女娲的勇敢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和神话故事的神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神话故事人物:(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

——盘古(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

——后羿(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

——精卫(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

——女娲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

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着古代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3.板书课题:15、女娲补天二、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cuò hùn xiàng xī tā shā sòng jì措混项熄塌杀颂绩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4)图片认读生字塌陷(5)古文识字杀,甲骨文(又,抓、逮)(毛,动物的尾巴,借代动物),表示逮住动物,进行屠宰。

造字本义:动词,逮住动物屠宰,揭下毛皮。

3.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资料袋女娲:神话中人类的始祖。

传说她曾用黄土造人,并炼五色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3.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4.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女娲补天》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读文后,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填空。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远古时期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三、品读感悟(一)学习第1-2自然段1.同桌合作学习:(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交流探讨:故事的起因是什么?2.出示第1-2自然段: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欢声笑语,人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有一年,不知道什么原因,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忽然打了起来。

他们打得异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了人间。

结果水神共工惨败,他又羞又恼,觉得没有脸活在世上。

就对着西边的不周山一头撞了过去。

要知道不周山本是一根撑天的大柱子,共工这么一撞,这根撑天的柱子被撞断了。

天上顿时露出一个大窟窿,地上也裂开了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各种野兽也从山林里跑出来残害人类。

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

3.“欢声笑语”写出了人类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

4.故事的起因: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架,水神共工惨败,就对着撑天的大柱子一头撞了过去,天塌地陷、洪水泛滥、野兽残害。

——混乱、恐怖5.黑黝黝词语拓展:ABB类词语静悄悄香喷喷亮晶晶金灿灿胖乎乎沉甸甸气冲冲黑压压笑哈哈急匆匆绿油油黑乎乎兴冲冲齐刷刷懒洋洋慢吞吞6.想象: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7.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3自然段1.自主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交流探讨:这一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出示第三自然段:女娲看到这情景,难过极了,决心把天和地修补起来,让人类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

3.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4.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4自然段1.小组合作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2)交流探讨:女娲补天的过程是怎样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具体。

2.出示第四自然段:这可是一项重大而又艰难的工作,女娲先从各地捡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

随着神火渐渐熄灭,五种颜色的石头被练成了黏稠的石浆。

女娲用这些石浆把天上的大窟窿修补好。

从此,天上便有了五色的云霞。

女娲担心补好的天再塌下来,于是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条腿,竖立在大地的四方,把人类头顶上的天空撑起来,这样天就再没有了坍塌的危险。

接着,她奋勇杀死了在中原一带作恶的黑龙,其他野兽见此情景,吓得纷纷逃回山林,不敢再到处流窜残害人类了。

最后,女娲把芦苇烧成灰,撒到水中,芦灰越积越厚,把喷涌洪水的地缝也堵住了。

3.女娲补天的过程是怎样的?先:炼石补天——天上有了五色的云霞又:斩下乌龟的四条腿撑天——天再也没有坍塌的危险接着:奋勇杀死了作恶的黑龙——野兽不敢再残害人类最后:把芦苇烧成灰,撒到水中——堵住了喷涌洪水的地缝4.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具体。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

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她又找啊找啊,她来到山上一无所获;她来到森林仍是一无所获,她来到田野还是一无所获。

此时的女娲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她感到精疲力竭但一想到人们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她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5.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1.小组合作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交流探讨:天补好了,人们也得救了!老百姓们刚刚也亲眼目睹了女娲补天的情景,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2.出示第五自然段:天和地终于恢复了平静,人类获得了新生。

人们世世代代怀念着女娲,传颂着她的伟大功绩。

人们获得新生3.想象说话:天补好了,人们也得救了!老百姓们刚刚也亲眼目睹了女娲补天的情景,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说:女娲真了不起!真是神通广大啊!真是人类的救世主啊!做:人们拍手称快,载歌载舞,很多老百姓跪在地上,感谢女娲的救命之恩……4.世世代代:词语拓展:AABB类词语明明白白隐隐约约轰轰烈烈吞吞吐吐密密麻麻高高兴兴浩浩荡荡慌慌张张淅淅沥沥断断续续郁郁苍苍恍恍惚惚偷偷摸摸祖祖辈辈严严实实家家户户5.指导朗读。

(五)总结延伸1.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像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

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您真了不起!真是神通广大!您真不愧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永远感激您!2.通过文章的学习,我们应该学习女娲的哪些品质和精神呢?我们应该学习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3.拓展:女娲制乐:女娲创造了瑟、笙簧、埙(xūn)等中国的传统乐器。

女娲十肠:根据《山海经》记载,女娲的肉身死后,她的肠化作了十个神人,到西方的大荒广粟之野守护去了。

(六)写法借鉴巧用想象: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本文中人们根据天上五彩的云霞,想到女娲炼石用的五彩石。

想象丰富合理,充满神秘的色彩。

(七)知识梳理故事的起因:天塌地陷、洪水泛滥、野兽残害——混乱、恐怖故事的经过:先炼石补天——天上有了五色的云霞又斩下乌龟的四条腿撑天——天再也没有坍塌的危险接着奋勇杀死了作恶的黑龙——野兽不敢再残害人类最后把芦苇烧成灰,撒到水中——堵住了喷涌洪水的地缝故事的结局:人们获得新生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四、拓展阅读1.课件出示: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大禹外出治水后,第一次飘过家门是在出门后的第十个月,他带人修渠飘过家门,这时,妻子刚刚生下儿子夏启没几天。

这天,大禹飘过家门,正巧听到自我的孩子“呱呱”的啼哭声,妻子边哄孩子边骂大禹是个不顾家的死鬼。

同行的人都放慢了脚步。

有人说:“禹王,您回家住几天吧!”大禹没有停住脚步,边走边说:“此刻灾情严重,治水要紧!”跟随人说:“你还没有见过自我的亲生孩子,回家看一眼吧。

”大禹也很想进门去看看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儿!可一想,工程的事多,还有许多事要他去办,因而摇了摇头,郑重地说:“我们此刻重任在肩,可不能因家事而误了国事呀!”说完,他就大踏步地向前走去。

第二次飘过家门时,他看见抱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已经会叫说话了,妻子正在教儿子喊爸爸,小夏启也很乖巧地边笑边喊爸爸。

大禹看到这一幕,不禁热泪盈眶,但治水工程正是紧张的时候,他擦了擦脸上的泪花转身就要离开。

这时,妻子抱着儿子看见了大禹,赶忙出来迎接,看到大禹一副疲惫的模样,妻子疼惜地说:“快回家歇歇吧!看你累的,我给你换身衣服。

”大禹接过儿子亲了亲,说:“不成哪,许多人被洪水围在高地,我要去救人哪!”说着,把儿子送到妻子怀里,安慰了她几句,就转身走了,还是没有回家。

第三次过家门,当奶奶告诉他爸爸就在家门口时,小夏启跑出家门,一把拉住聊拉住了禹,使劲把他往家里拉。

大禹一把抱起了儿子,激动得热泪两行,他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叫他告诉妈,因为治水工作十分繁忙,他一时还回不了家。

等开挖渠道把洪水归入大海了,就会回来和全家人团聚的。

”大禹放下儿子回身就走,儿子在其后一路追撵着,哭叫着爸爸回家,大禹回头冲儿子和妻子挥了挥手,抹了2.3.1.2.六、课堂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七、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抄写下来。

2.完成课后同步练习题。

八、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