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安全设计开发讲解

合集下载

第7章 轿车车身结构安全性设计

第7章 轿车车身结构安全性设计
一、汽车碰撞安全主要法规
美国的FMVSS
0°碰撞 左30°碰撞 右30°碰撞 偏置碰撞,重叠系 数为40%、50%、 60% 100%重叠率刚 性固定壁障试验
碰 撞 安 全 法 规
欧盟的ECE
NCAP评价程序
40%重叠率的偏 置变形固定壁障 碰撞
我国的碰撞法规或标准
• 正面碰撞安全法规CMVDR294(关于正面
车门防撞杆
(3)增加车身侧围框架的抗冲击强度。除保证各梁构 件的强度外(通过板厚、断面形状设计),各梁构件 之间的连接部位强度也要提高,从而使侧向撞击力传 递到整个车身部分; (4)增加门槛强度,如增大门槛梁的断面面积,在封 闭断面内设置加强板,以及用发泡树脂填充门槛梁的 空腔; (5)加强地板中部的地板通道,提高车身抗弯强度; (6)合理设计及布置门锁与铰链,防止撞击时车门自 动开启,又要保证撞击后,车门能容易被打开。
立柱、门槛梁与内、外蒙皮的搭接焊点布置
门槛梁结构及断面形状
四、车身后部结构的碰撞安全性
• 对于车身后面碰撞安全性,其结构设计思想基本与正 面碰撞相同。 • 一般来说,后面碰撞时乘员的加速度效果较小。但应 强调的是,由于车辆的燃油箱多布置在车身后部地板 的下部,结构设计中应尽量减小油箱的损坏状况,避 免燃油泄漏产生火灾。
一、主要研究方法 1、多刚体动力学研究方法 建模方便,计算速度快。但不能得到结构的 变形情况,不能对结构的耐撞性进行分析。 2、非线性有限元法 符合汽车碰撞的特征。
汽车碰撞仿真研究的有限元方法
汽车碰撞的特征
大位移 大转动 大变形
几何非线性 材料非线性
材料弹塑性变形
状态非线性
接触摩擦
二、主要商用软件
四、C-NCAP介绍

汽车车身结构及安全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及安全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及安全设计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保证汽车乘坐安全的关键在于其车身结构和设计。

本文将重点探讨汽车车身结构及安全设计的重要性和相关策略。

二、汽车车身结构汽车车身结构是指车辆的外部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性和整体性能。

一个合理且坚固的车身结构能够在碰撞和侧翻等事故中提供更好的保护。

1. 车身材料车身主要由钢材和铝合金构成。

钢材具有高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并且成本较低,因此广泛应用于车身结构中。

而铝合金则较轻,可以减轻整车重量,提升燃油效率。

同时,为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一些高端汽车还采用了碳纤维等先进材料。

2. 车身类型常见的车身类型包括轿车、SUV、MPV等。

不同类型的车身在结构上有所不同,因此安全设计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SUV通常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抗侧翻性能,而轿车则更注重碰撞保护。

三、安全设计策略针对汽车车身的安全设计,制造商采用了多种策略来最大限度地确保车辆乘坐安全。

1.碰撞安全设计为了降低碰撞力对车辆内部乘坐者的伤害,汽车采用了多层面、可吸能的结构设计。

这种设计能够减少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

此外,车身还配备了气囊、安全带等保护装置,以进一步降低碰撞损伤。

2.侧翻保护设计侧翻是导致汽车事故的一种常见原因。

为了提高车辆的侧翻稳定性,制造商在车身结构设计上考虑了重心的布置以及底盘和悬挂系统的调整。

此外,也通过在车身侧面设置加固材料和增加车身刚性来增强车辆的侧翻抗性。

3.防撞装置为了在发生碰撞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坐者的伤害,现代汽车配备了多种防撞装置。

如安全气囊、ABS防抱死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等。

这些装置能够监测车辆状态并及时采取措施来保证车辆的稳定和乘坐者的安全。

四、未来汽车安全设计趋势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对安全性的需求不断提高,汽车安全设计也将继续发展和进化。

1.智能安全系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安全系统将逐渐应用于汽车安全设计中。

车身汽车车身设计与开发(完整版)

车身汽车车身设计与开发(完整版)

车身汽车车身设计与开发(完整版)来源:德拓汽车研发创新体系建设网车身设计和开发是整车开发项目中的一部分,由于承载式车身的特殊性,车身设计开发的技术集成度高,设计开发工作量大,参与工作的专业及人员多,对外接口复杂,并行工程要求严格,因此我们将其独立出来讨论。

我们将轿车车身设计与开发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分述(参见图1):●造型可研、工程可研、功能样车设计;● 工程设计;● 工程开发和质量培育。

图1 整车产品开发过程接下来就进入第一个阶段《造型可研、工程可研、功能样车设计》的讨论:一、造型可研当总布置给出了初步控制硬点图、造型给出了内外CAS面(3D数字化表面),车身即要进行造型的可行性研究(简称造型可研)。

业界将造型师称为Designer——设计师,他们是真正的概念和创意的提出者,因而在开发中享有至高的权威。

但是造型师的创意是需要工程实现的,因此作为它的技术支撑——车身部门首先要分析其创意的整体和各个局部实现的方式和代价,即可行性,这一工作就是造型可研。

该阶段车身主要从事几何绘制和分析:—选择相关部件的结构形式(也是车身部件的创意和构想);—绘制部件的断面、确定连接关系、对空间布置进一步细化,即做layout;—将白车身的主要断面放进内外CAS面之间,确定主要断面是否得到了保证;—进行法规满足性分析。

对于几何空间不够,造型元素实现的代价太大,法规不满足等都需要和造型部门协商、调整。

我们以结构选型举例:图2是前格栅的安装方案比较示意。

有安装在发动机罩上,也有安装在保险杠或车身上。

其中安装在机罩上还有嵌入式和与金属板连接式。

这些方案的美学效果、结构重量、制造成本都不一样。

因此类似的结构方案都要和造型敲定,以便造型能实现美学期望并锁定分缝线,车身确定大体结构及安装关系,项目认可成本,商品认可竞争力。

图2 前格栅安装方式对于一个成熟、积累较多经验的车身设计团队,结构选型的过程十分简单。

造型在效果图中表达清楚了,车身及相关部门明确一下是曾经某车的结构沿用就算定了。

轿车车身的设计及开发流程

轿车车身的设计及开发流程

轿车车身的设计及开发流程概述轿车车身设计和开发是汽车制造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高效的开发流程,可以确保轿车具有良好的外观和性能,并满足用户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轿车车身设计和开发的一般流程,并探讨其中涉及的关键步骤和技术。

1. 设计阶段1.1 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在设计阶段,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

通过研究市场趋势、竞争对手和用户需求,了解当前市场的情况,为后续的设计提供指导。

1.2 概念设计在概念设计阶段,设计团队将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的战略目标,提出多种可能的设计方案。

这些方案可能包括不同的外观风格、车身结构和材料选择等。

1.3 三维建模和可视化在确定了概念设计之后,设计团队将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可视化。

通过这些工具,设计师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设计调整和优化,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1.4 性能仿真和优化通过性能仿真软件,设计团队可以对车身结构的强度、刚度、耐撞性等进行仿真分析。

这有助于设计团队了解不同材料和结构设计对性能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1.5 细化设计和工程图纸在细化设计阶段,设计团队将对车身的细节进行设计和优化。

同时,还需要生成详细的工程图纸和规范,以便工程师和制造商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生产。

2. 开发阶段2.1 材料选择和供应链管理在开发阶段,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来制造车身。

这涉及到材料的性能、成本、可获得性等因素。

设计团队还需要与供应商进行合作,确保材料的供应和质量管理。

2.2 原型制作和测试在开发阶段,通常需要制作车身的原型,并进行各种测试,以评估车身的性能和可靠性。

这些测试可能包括碰撞测试、强度测试、气动测试等。

2.3 制造和装配一旦原型的设计得到验证,接下来将进行车身的制造和装配。

这通常涉及到多个供应商和制造工艺的协调,以确保车身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2.4 质量控制和检测在车身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以确保每个部件和组装都符合规范。

汽车车身设计开发技术与方法

汽车车身设计开发技术与方法

汽车车身设计开发技术与方法引言汽车车身设计和开发是汽车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随着乘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汽车的外观设计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好的车身设计能够提升汽车的竞争力,并影响消费者购车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汽车车身设计开发技术与方法,以帮助汽车制造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1. 确定设计目标在进行汽车车身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目标。

设计目标包括外观、性能、安全性等方面。

例如,设计人员需要确定车辆的整体外观风格,确保与目标消费者群体的审美需求相符。

此外,设计人员还需要确保车身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以保障车辆乘员的安全。

2. 利用CAD软件进行虚拟设计现代汽车设计大多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软件进行虚拟设计。

通过CAD软件,设计人员可以创建三维车身模型,并进行各种设计和分析。

CAD软件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快速制作设计方案,并进行适应性测试,从而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3. 选择合适的材料材料的选择对于汽车车身设计和开发非常重要。

传统的汽车车身主要采用钢铁材料,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性能材料被应用于汽车制造。

例如,铝合金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强度,可以降低车辆的重量,提升燃油效率。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刚性,可以增加车身的刚性和安全性。

根据设计要求和成本考虑,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优化汽车车身设计。

4. 进行气动设计和流体力学分析车身的气动性能对于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驾驶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气动设计和流体力学分析。

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可以对车身进行优化,减小气动风阻,降低燃油消耗。

例如,通过调整车身的流线型,减小车身前方的空气阻力,可以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5. 进行结构强度分析为了确保车身的结构强度和安全性,需要进行结构强度分析。

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可以模拟真实使用情况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从而评估车身的强度和刚性。

汽车安全性设计概述

汽车安全性设计概述

汽车安全性设计概述1. 引言汽车安全性一直是汽车设计中极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随着交通事故频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汽车的安全性。

为了确保驾驶者和乘客的生命安全以及减少行车事故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汽车制造商们不断努力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本文将概述汽车安全性设计中的主要原则和各种措施,以及一些新兴的技术和趋势,旨在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2. 汽车安全性设计原则2.1 结构安全性设计汽车的结构安全性设计是确保车辆在碰撞事故中保持结构完整性,减少驾驶者和乘客的伤害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构安全性设计原则:•高强度车体设计:采用高强度材料和刚性结构,以提高车辆的耐撞性和刚性。

•撞击吸能设计:在车辆前部和侧部安装撞击吸能装置,如可折叠能量吸收结构和控制变形区域,以吸收碰撞能量,减缓碰撞速度。

•安全驾驶舱设计:优化驾驶舱空间布局,包括合理安置驾驶席和副驾驶席、排挡杆和仪表板等,以最大限度地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2.2 主动安全性设计主动安全性设计是指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汽车在潜在事故发生之前的安全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主动安全性设计措施:•制动系统:采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和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等技术,确保刹车时车辆稳定且不易失控。

•悬挂系统:采用先进的悬挂系统,如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和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可提高车辆在弯道和突发事件中的稳定性。

•灯光系统:采用LED大灯和自适应前灯等技术,提供更好的照明效果,增强夜间行驶的安全性。

2.3 被动安全性设计被动安全性设计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时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被动安全性设计原则:•安全气囊系统:在驾驶员和乘客坐位处安装多个安全气囊,以提供额外的保护。

•安全带系统:采用三点式安全带和预紧限力器等技术,确保驾驶员和乘客在事故发生时保持在最佳安全位置。

•车身细节设计:设有防颈扭伤座椅、安全把手和车身强度稳定等设计,以减少软组织伤害和骨折等伤害。

汽车碰撞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巧

汽车碰撞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巧

汽车碰撞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巧汽车碰撞安全系统是现代汽车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它的目标是保护车内乘员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尽可能减少伤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汽车碰撞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巧,以帮助汽车制造商和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关键技术。

1. 安全气囊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安全气囊是汽车碰撞安全系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被动安全装置。

其设计与开发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气囊的位置、触发机制以及气囊的充气速度和压力控制等。

在设计安全气囊系统时,应该考虑到不同碰撞情况下的乘员安全需求,以及避免误触发造成的意外伤害。

2. 制动系统的设计优化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制动性能对于乘员安全至关重要。

制动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刹车片、刹车盘和制动液等关键部件的耐久性和高效性。

这些部件的合理选择和设计可以确保车辆在紧急制动时能够保持稳定,并且减少乘员的受伤风险。

3. 强化车身结构设计车身结构的设计和材料选择直接影响着车辆的稳定性和乘员的安全。

采用高强度钢材料可以提高车身的刚性和抗碰撞能力,而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将碰撞引力分散,减少对乘员的伤害。

汽车制造商应将车身结构的安全性作为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并进行充分的实验和模拟测试以验证其性能。

4. 智能辅助安全系统的应用智能辅助安全系统是近年来汽车碰撞安全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等先进的技术,可以实现车辆的自动紧急制动、主动避让和自动驾驶等功能。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前预警驾驶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从而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

5. 固定安全带的设计与优化固定安全带是汽车碰撞安全系统的基础部分。

在设计和优化固定安全带时,应考虑到安全带的可靠性和舒适性。

合理的固定安全带位置和结构可以在发生碰撞时提供最佳的保护,并且可以减少对乘员的不适感。

6. 碰撞事故数据的分析与应用通过对过去碰撞事故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取有关事故类型、伤亡情况和碰撞力度等的有用信息。

这些数据对于设计和开发汽车碰撞安全系统至关重要。

新一代车辆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新一代车辆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新一代车辆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在当今社会,交通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新一代车辆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设计原理、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新一代车辆安全系统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设计原理新一代车辆安全系统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主动预防、多角度监测和快速响应。

主动预防是指在事故发生之前通过预测、监测和控制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多角度监测是指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全方位地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及时获取各种参数信息。

快速响应是指在事故发生后,车辆安全系统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减轻事故对人员和车辆的伤害。

二、技术创新在新一代车辆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中,技术创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技术创新点:1.智能感知技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智能感知。

例如,采用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相结合的方式,实时监测并分析车辆周围的障碍物、行人等。

2.先进的制动系统:采用电子控制制动系统(ABS)和紧急制动辅助系统(EBA),能够根据车辆和道路状况智能调节制动力度,提高制动效果。

3.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通过车辆的自动控制和信息交互,为驾驶员提供各种辅助功能,如自动泊车、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等,提高行车安全性。

4.车辆碰撞安全技术:采用前碰撞预警系统、车辆动态控制系统等技术,能够在发生碰撞之前发出警告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事故损失。

三、实际应用新一代车辆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正在不断推进并逐步应用于实际车辆中。

许多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推出装备有新一代车辆安全系统的车型,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例如,某汽车品牌的最新款车型配备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并通过车载传感器实时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为驾驶员提供精准的驾驶辅助。

另外,该车型还采用了先进的制动系统和碰撞安全技术,能够在危险情况下迅速响应,保护乘员安全。

汽车车身结构的碰撞安全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的碰撞安全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的碰撞安全设计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

然而,由于道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汽车的碰撞安全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

汽车车身结构的碰撞安全设计是保障车辆乘员和行人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汽车车身结构的碰撞安全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的方法和技术。

1. 汽车碰撞安全设计的重要性汽车碰撞安全设计是为了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减轻乘员和行人所受的伤害。

合理的车身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吸收和分散碰撞时的冲击力,降低乘员和行人的伤害风险。

一辆车身结构合理的汽车能够提供良好的抗冲击能力,减少变形和破坏,从而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

2. 汽车碰撞安全设计的实施方法为了实现汽车的碰撞安全设计,制造商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首先,使用高强度、高韧性的材料来构建车身。

例如,采用高强度钢材可以增加车身的刚性和抗变形能力,从而提高乘员的保护程度。

其次,采用正面、侧面和后部碰撞保护系统来扩散和吸收碰撞力。

这些系统包括安全气囊、撞击吸能梁和防侧翻措施等。

此外,合理的车身结构设计还包括前部和后部的吸能结构,以及车厢的加强柱和顶棚横梁等。

3. 汽车碰撞安全设计的技术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碰撞安全设计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现代汽车通过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进行碰撞模拟和优化设计,以更好地预测和改进碰撞安全性能。

此外,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也为碰撞安全设计提供了新的机遇。

例如,预警系统和自动制动系统可以在碰撞前检测到潜在的危险,并自动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

4. 汽车碰撞安全设计的挑战与展望尽管汽车碰撞安全设计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车辆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兼顾,因为采用更多的安全设施可能会增加车辆的重量和造价。

其次,不同地区和不同制造商对碰撞安全标准的要求各不相同,需要制定统一且可行的标准。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碰撞安全设计。

例如,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汽车可以实时获取道路和交通信息,并做出更好的反应。

汽车工程中的车身安全设计

汽车工程中的车身安全设计

汽车工程中的车身安全设计随着汽车的普及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车身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因此,在汽车工程中,车身安全设计至关重要。

车身安全设计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车身强度、碰撞能力、防火防爆能力等等。

本文将对汽车工程中的车身安全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一、车身强度设计车身强度是影响车辆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车身强度设计需满足车辆承载过程中的各种强度要求,使车身能够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强度和刚度性能,同时能在发生意外事故时有一定的安全保障。

在车身强度设计中,首先需要确定车身的材料、结构和形状等因素。

其中,材料是车身强度设计的基本要素之一。

车身强度设计中采用的常见材料有钢板、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在车身强度设计中,需要根据车型和车辆用途选择适合的材料,通过材料的选用,达到车身优化的强度和重量比。

此外,车身的结构和形状也对车身强度设计有很大的影响。

在车身结构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方法有梁柱结构、壳体结构和梁壳混合结构等。

不同的车型和不同的车辆用途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

比如,对于SUV车型,通常采用梁壳混合结构,因为可以在保证车身强度的同时,兼顾车身高度和载重能力。

二、碰撞能力设计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碰撞事故。

碰撞能力设计是保证车辆在发生碰撞事故时乘员安全的重要设计要素。

车辆碰撞能力设计需要从车身结构安排、能量吸收、人体保护等方面进行防护。

碰撞时车辆形变和能量的分散吸收是保护乘员的关键因素。

为了达到碰撞时的能量吸收,车辆碰撞能力设计中采用了多种安全装置,并通过试验验证安全性能。

例如,采取了空气囊、安全带、座椅、保护架等设备进行防护以减少碰撞造成的伤害。

三、防火防爆能力设计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因电气原因和机械原因而引发的火灾或爆炸事故。

防火防爆能力设计可以起到防范潜在火灾、爆炸危险和保证乘员安全的作用。

防火防爆能力设计前需要对车辆有关电气、燃油、机械系统及其使用的材料和零件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和分析,确定潜在火灾、爆炸危险,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防火材料和阻燃涂料,以及安全阀门、安全阀等装置,或者对电路进行加固或改善。

大众车辆安全设计方案

大众车辆安全设计方案

大众车辆安全设计方案在当今的社会中,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然而,汽车作为一种复杂的机械设备,难免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为此,大众汽车公司一直致力于汽车安全设计,通过不断的创新与技术升级,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汽车产品。

车身结构设计车身结构设计是一项关键的安全设计工作,它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耐撞性和抗压性能。

大众汽车在车身结构设计方面采用了高强度钢材、铝合金等材料来提升车身强度和耐撞性,并且采用了先进的压铸技术和数控切割技术来确保车身结构的精度和质量。

此外,大众汽车还采用了一系列的车身设计技术来提高车身抗压性能,如机械收缩结构、高强度限位器、碰撞保护门等。

安全气囊和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是汽车安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安全装置,它们直接关系到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大众汽车在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方面采用了先进的气囊技术和带式技术,具有极高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可以有效地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此外,在大众汽车的设计中,安全气囊和安全带具有相互协调的功能,安全气囊会在发生事故时自动打开,而安全带可以将驾驶员和乘客稳定地固定在座位上,确保安全气囊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防抱死制动和电子稳定系统防抱死制动和电子稳定系统是现代汽车安全装置中非常先进的技术,它们可以有效地避免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发生侧滑和失控的情况,大大提高了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性能。

大众汽车的防抱死制动和电子稳定系统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和电子控制系统,可以对车辆的动态特性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从而减少了车辆突发事件的发生。

碰撞避免辅助系统近年来,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升级和发展,碰撞避免辅助系统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汽车安全装置。

大众汽车也不断加大对碰撞避免辅助系统的研发力度,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开发出了一系列的先进碰撞避免辅助系统,如前向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盲点监测系统等。

通过这些碰撞避免辅助系统,可以使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更加自信和安心,大大降低了车辆发生事故的概率。

车身结构优化与安全性分析

车身结构优化与安全性分析

车身结构优化与安全性分析车身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汽车的结构强度和安全性能。

优化车身结构,提高其安全性对驾驶员和乘客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车身结构优化的方法以及安全性分析。

一、车身结构优化1. 材料选择车辆的材料选择对车身结构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材料包括钢铁、铝合金、复合材料等。

钢铁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但相对较重。

铝合金轻质高强,但成本较高。

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强度和轻量化特点,但制造工艺复杂。

根据不同需求和经济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车身结构优化。

2. 结构设计车身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其强度和刚性。

合理布置梁柱和加强筋,以增加整车的刚性。

应考虑在冲击或碰撞中吸收撞击能量并保护乘客。

通过CAD技术进行虚拟仿真,并进行优化设计,以减小结构重量、提高整车刚度和降低振动噪声。

3. 制造工艺优化车身的优化不仅包括结构设计,还包括制造工艺的优化。

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如激光焊接、粉末冶金、热成形等,以提高车身零部件的精度和质量。

同时,优化模具设计和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工艺稳定性。

二、车身安全性分析1. 碰撞安全性评估碰撞安全性评估是车身安全性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虚拟碰撞试验和物理碰撞试验,评估车身在碰撞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车身刚度、变形能力、能量吸收等。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结构优化,以提高车身在碰撞时的安全性能。

2. 侧翻安全性分析侧翻是常见的交通事故形式之一。

车身的侧翻安全性是保障车辆乘员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模拟侧翻情况下的力学响应,评估车身的抗侧翻能力。

在设计和制造中,合理选择车身结构和加强筋,提高车身的抗侧翻能力。

3. 静态稳定性分析静态稳定性是车身安全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在不同路面条件下进行稳定性测试和仿真分析,评估车身的静态稳定性。

调整车身重心位置和悬挂系统设计,提高车身的静态稳定性,减少侧倾和翻滚风险。

4. 行人保护安全性分析行人保护安全性是现代汽车设计的重要要求之一。

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随着交通事故的频发,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变得尤为重要。

车身碰撞安全系统是一种集成多种技术的系统,旨在通过预防碰撞、减轻碰撞力量、保护乘客等方式,提高车辆在碰撞事故中的安全性能。

本文将探讨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以及其在现代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设计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第一步是确定安全需求。

这包括分析不同类型的事故和碰撞方式,并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

例如,车辆前方碰撞的系统需要能够及时感知前方障碍物,并迅速采取制动等措施。

而侧面碰撞的系统需要实现侧面气囊的快速充气和车身的加固等功能。

通过详细分析各种碰撞情况和其产生的力量以及乘客受到的影响,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安全需求。

接下来,在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传感器和控制单元的应用。

传感器可以用来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包括前方、侧面和后方的障碍物。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摄像头等。

这些传感器将所获得的信息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的数据作出相应的决策。

例如,当传感器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控制单元可以通过制动系统或自动刹车系统来避免碰撞。

除了传感器和控制单元,车身碰撞安全系统还需要一些被动安全设备。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气囊系统。

在碰撞发生时,气囊能够迅速充气,为乘客提供额外的保护,并减轻碰撞力量对乘客的影响。

同时,车辆的车身结构也需要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车辆的刚性和抗碰撞能力。

经过精心设计和优化的车身结构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分散碰撞力量,保护乘客免受严重伤害。

在开发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各种测试和验证。

通过在实验室和道路上进行碰撞测试,以及模拟各种碰撞情况,可以评估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检测系统的灵敏度、反应时间以及各种控制单元和传感器的准确性。

只有通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才能保证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如今,车身碰撞安全系统已经成为许多汽车的标配。

车身安全性能优化设计

车身安全性能优化设计

车身安全性能优化设计在现代社会,汽车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在车辆制造中,除了性能和效率之外,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考虑因素。

一旦发生意外事故,车辆安全性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减少伤害。

因此,车身安全性能的优化设计显得至关重要。

一、车辆结构设计一辆汽车的结构设计对于车身安全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车身由车顶、A柱、B柱、C柱、底盘、前部和后部的车身框架等部件构成。

目前,主要的车身结构有承载式和非承载式两种。

非承载式结构主要是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式,将整辆车分割成多个组件进行组装。

承载式结构则是整体式的设计,车身的内部结构能够承受车辆所承受的载荷和意外冲击压力。

承载式结构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地吸收能量并分散压力,最大程度地缓解意外事故对车辆和乘客的损伤。

二、材料选择车身的安全性能还与材料选择有关。

目前,汽车制造商主要使用的材料有钢铁、铝合金、碳纤维和高强度塑料等。

车身的钢铁使用率最高,因为钢铁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使车辆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

而铝合金虽然重量轻但强度较弱,因此需要更厚的材料来取得相同的强度。

碳纤维比铝合金好,但与钢铁相比还是稍逊一筹。

不过,由于碳纤维性质轻便、良好的强度和刚性,使得它被广泛应用于高档车型和赛车上。

另一方面,高强度塑料仍然是一个新兴领域,尚未广泛应用,并且需要进一步改进。

三、主要安全装置车辆安全配置也是车身安全性能优化设计的一个关键领域,主要包括以下装置:1.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已经成为现代车辆标配了,它能够为车辆在碰撞中提供安全屏障,减少车辆本身和乘车人员的损伤。

2.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BS能够在车轮猛烈刹车时自动控制制动液压系统,防止车轮锁死并保持方向稳定。

这能够让驾驶员在制动过程中保持方向稳定,提高安全性并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3.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ESP)ESP能够通过制动某些车轮和减小发动机功率的方式来控制车辆的旋转和滑动,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并防止失去控制。

汽车车身结构的碰撞安全性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的碰撞安全性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的碰撞安全性设计在现代社会中,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道路交通的不断发展和汽车使用的普及,汽车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汽车车身结构的碰撞安全性设计则是保障驾乘者安全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汽车车身结构的碰撞安全性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原则以及具体的设计技术。

一、汽车车身碰撞安全性设计的重要性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是指为了减少碰撞事故对驾乘者造成的伤害而对汽车车身结构进行的设计。

合理的碰撞安全性设计可以减少碰撞事故发生时的动能转移以及冲击力的传递,从而保护驾乘者的生命安全。

汽车碰撞事故一般分为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后面碰撞三种。

这些碰撞事故造成的伤害往往是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车辆损坏或者生命丧失。

因此,汽车车身碰撞安全性设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二、汽车车身碰撞安全性设计的原则1. 强度和刚度汽车车身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在碰撞发生时能够有效吸收和分散冲击力。

车身结构应该能够承受来自各个方向的力量,保护驾乘者免受损伤。

2. 能量吸收和分散汽车车身结构设计应考虑到能量吸收和分散的问题,以减小碰撞事故对驾乘者的冲击力。

通过合理设置车身的吸能结构和变形区域,可以在碰撞时将能量有效地吸收和分散,降低对驾乘者的伤害。

3. 驾乘者舱保护驾乘者舱是驾乘者的安全空间,应该在设计中得到充分的考虑。

合理的车身结构设计应确保驾乘者舱的完整性,以尽可能地保护驾乘者免受碰撞事故的伤害。

4. 主动安全系统补充除了车身结构的设计,还应考虑主动安全系统的补充。

主动安全系统如制动系统、防抱死系统等可以在碰撞发生前就起到预警和减速的作用,提高碰撞事故的避免率。

三、汽车车身碰撞安全性设计的具体技术1. 高强度材料的使用高强度钢材和其他高性能材料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汽车车身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增加碰撞安全性。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吸能能力,可以有效吸收冲击力。

2. 吸能结构的设计吸能结构的设计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变形区域和顶部渐进变形区域等方式来实现。

安全车身的设计开发 PPT

安全车身的设计开发 PPT

前机舱边梁
侧面碰撞分析
配 重
车架
吸能块
车轮、车桥
通风装置
汽车车身设计目标


Static Torsional Stiffness (NM/Deg) Static Bending Stiffness (N/mm) First Body Structure Mode (Hz) First Body Bending Mode of Structure (Hz) Mass (kg)
Pillar A 中 Pillar A 上
Pillar A 下
Select Structural Performance Targets Beam Model Analysis
Create/Modify Shell Model
Select Material Gauge/Manufacturing Processes Meets Static Targets? Yes
Design Body-In-White
No
FINAL DESIGN
Yes
No Meets Static Targets?
Yes
Meets Crash Targets? No
Create/Modify Crash Model
安全车身的设计开发
目录

安全问题综述 正面碰撞分析 侧面碰撞分析
正面碰撞分析
正面碰撞分析需要注意的险杠加强梁与前边梁的连接方式 车身加速度曲线及发动机的安装位置 安全车身开发过程中的整车协调性分析 正面碰撞试验 材料参数:冲压过程的应变硬化

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结构与安全设计

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结构与安全设计

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结构与安全设计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成为改善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选择。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节能减排、零排放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包括车身结构与安全设计。

一、车身结构设计1. 轻量化设计新能源汽车采用轻量化设计,是为了减轻整车重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轻量化设计可以通过采用高强度钢材、铝合金和碳纤维等材料来实现。

这些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同时降低整车的重量。

2. 结构优化在车身结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各部件的功能、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不同部件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实现整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合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可以进行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重量比。

3. 抗碰撞设计为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在车身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碰撞安全。

新能源汽车应该采用抗碰撞材料和结构设计,使车辆在发生碰撞时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减少乘员受伤的可能性。

二、安全设计1. 电池安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是电池组,因此在安全设计中需要注意电池的安全性。

电池应该具备过充、过放和过温等保护功能,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此外,还应该加强电池的防护措施,以提高电池的抗挤压和防火性能。

2. 碰撞安全除了车身结构的抗碰撞设计外,新能源汽车还应该配备碰撞安全系统,包括气囊、安全带和防侧滑等装置。

这些装置可以在发生碰撞时保护驾乘人员,降低受伤风险。

3. 燃气安全部分新能源汽车采用压缩氢气或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加强燃气的安全控制。

应该采用高强度燃气储存材料和先进的泄漏检测技术,确保燃气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性。

总结: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结构与安全设计是其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在车身结构设计中,轻量化、结构优化和抗碰撞是关键要素;而在安全设计中,电池安全、碰撞安全和燃气安全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安全车身设计理念

安全车身设计理念

安全车身设计理念安全车身设计理念车辆安全是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安全车身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安全车身设计不仅可以减轻事故时的伤害,还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安全车身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技术。

一、安全车身设计理念1.1 安全第一在汽车制造过程中,车辆的安全性应该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所有其他因素,如美观、性能和舒适度等,都应该以安全为前提。

1.2 综合考虑安全车身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 车辆结构- 材料选择- 制造工艺- 安装方式- 碰撞测试等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进行充分考虑和优化,才能实现最大程度上的保护驾乘人员的目标。

1.3 预防为主预防事故发生比减轻事故伤害更为重要。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事故发生。

例如,在设计障碍物避让系统时,需要考虑到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和车辆的制动距离等因素,以便在最短时间内避免碰撞。

1.4 多层次保护安全车身设计需要采用多层次的保护措施。

例如,在碰撞时,车辆需要先通过外壳吸收部分冲击力,然后通过座椅和安全带将剩余的冲击力分散到驾驶员和乘客身上。

此外,还可以使用气囊等被动安全装置来进一步减轻伤害。

二、安全车身设计原则2.1 强度与刚度车辆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保护驾驶员和乘客。

这意味着车辆需要采用高强度钢材料,并且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以确保其能够承受各种类型的碰撞。

2.2 能量吸收在发生事故时,车辆需要能够吸收大量的能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汽车制造商通常会在前、后部位设置缓冲器或其他结构来吸收碰撞能量。

这些结构通常由可塑性材料制成,以便在碰撞时能够变形并吸收能量。

2.3 刚性分布车辆的刚性分布也很重要。

如果车辆的刚性分布不均匀,那么在发生事故时,部分车身可能会过度变形或破裂,导致驾驶员和乘客受伤。

因此,在设计车身时,需要考虑到刚性分布的平衡。

2.4 稳定性车辆的稳定性也是安全设计的一个关键方面。

车身设计方案

车身设计方案

车身设计方案一、引言车身设计是汽车工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汽车外观的美观度、空气动力学性能以及乘坐者的舒适感受。

本文将针对车身设计方案进行探讨,通过详细介绍设计原则、材料选择以及外观造型等方面,提出一种全新的车身设计方案。

二、设计原则1.安全性车身设计应该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

采用碰撞吸能结构,优化车辆布局,保护乘车人员免受碰撞伤害。

2.空气动力学性能优秀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有助于降低风阻和提高燃油效率。

通过使用曲线线条和推进器等设计元素,降低车辆的空气阻力,提高整体性能。

3.轻量化采用轻量化设计原则,选择高强度和高刚性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提高车身的强度和刚性,减轻整车重量,提升燃油效率。

4.人性化车身设计应考虑乘坐者的舒适感受和使用便利性。

合理的空间布局、舒适的座椅设计、智能化的控制系统等都应纳入考虑范围。

三、材料选择1.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和刚性,同时具备轻量化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在车身设计中,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以大幅度减轻车身重量,提高整车的燃油效率。

2.铝合金铝合金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在车身设计中广泛应用。

通过采用铝合金部件,可以达到减轻车身重量、提高汽车整体性能的目的。

3.高强度钢高强度钢具有出色的耐冲击性和刚性,可以在保证车身强度的同时减轻车身重量。

合理地运用高强度钢材料,可以提高车身的安全性能和燃油效率。

四、外观造型1.动感线条车辆的外观造型应注重动感和流线型设计。

通过合理的线条和曲面设计,赋予汽车动感的外观,提升整车的视觉冲击力。

2.独特标识设计独特的车身标识和品牌标识,使车辆在外观上具有辨识度和个性。

3.光影效果考虑光影效果对车辆外观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车身颜色和材质,以在不同光线和角度下展现出不同的效果。

五、结论通过对车身设计方案的探讨,我们提出了以安全性、空气动力学性能、轻量化和人性化为原则的设计指导。

在材料选择方面,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铝合金和高强度钢等材料可以有效提升车身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刚性壁障
后碰
主要考察燃油系统
12
前后保险杆低速碰撞
0˚ Center Pendulum (17.5inch ,rigid, 4kph)
Corner 30˚ Pendulum (17.5inch ,rigid, 2.5kph)
前端变形情况
后部变形情况
13
安全带固定点强度
刚性模块
14
行李箱冲击
65
谢谢大家!
66
32
1生存空间
安全车身概念
2减少人员负荷
33
中国交通事故统计
34
正面碰撞力的传递路径
正面100%碰撞
能量的分配与管理
正面40%偏置碰撞 35
正面吸能空间
吸能空间:D1+D2
36
正面碰撞设计
压溃区 过渡区
乘员保护区
37

39
正面碰撞设计
前期设计-压溃区域开发: CAE模拟
4分
• 胸部 压缩位移量、粘性指数VC值
4分
• 腹部 腹部力、膝盖压缩位移量
4分
• 骨盆 耻骨力
4分
部位 头部 胸部 腹部 骨盆
总体修正分
部位修正分 -
背板力Fy、T12的Fy和Mx值 -
约束系统、燃油泄漏、车门开启情况等
24
侧面可变形壁障参数
侧面碰撞移动变形壁障的基本参数
中国和欧洲侧面 碰撞测试中用的 移动变形壁障相同
结果为:星级评价
8
中国汽车安全法规(GB)
9
中国汽车安全法规
重点: 1碰撞安全法规 2安全带固定点强度法规 3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 及试验方法
10
中国汽车安全法规(重点)
项目
标准号/名称
简介
前碰撞
GB11551-2003
中国前碰法规 50km/h百分之百刚性壁障前碰
侧面碰撞
GB20071
中国侧碰法规 50km/h 百分之百可变形壁障侧碰
汽车车身安全设计开发讲解
1
目录
安全评价体系 中国汽车安全体系
中国汽车安全法规(GB) 中国汽车评价体系(C-NCAP) 行人保护 (GTR)
车身安全性设计
2
安全评价体系
3
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
• Five Phase Accident Flow Chart
Phase One 正常驾驶
Phase Two 发生危险
• 召回(Recall)
( 影响销量的重要因素 )
– 企业的研发体系

• 基于对交通事故的深入研究 ( 汽车安全性能的决定因素 )


难度
6
NCAP概述
含义: 新车评价体系的英文缩写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 性质: 独立于法规及管理体系之外,综合评价汽车安全性 能,由具公正地位和权威性的机构实施 作用:
机罩后边缘参考线
29
行人保护-大腿部碰撞
机罩前边缘参考线 大腿碰撞区域,碰撞的能量由机罩前边缘参考线决定
侧参考线
30
行人保护-小腿部碰撞
保险杠上参考线
保险杠下参考线
大腿质量:8.6 ±0.1kg 小腿质量:4.8 ±0.1kg 总腿部模块:13.4 ±0.2kg
保险杠角落参考线
小腿碰撞区域
31
车身安全性设计
5分
• 颈部 剪切力Fx、张力Fz、伸张弯矩My
2分
• 胸部 压缩位移量、 a3ms
5分
• 大腿 压缩力、膝盖压缩位移量
2分
• 小腿 胫骨指数TI、小腿压缩力
2分
部位
头部 颈部 胸部 大腿 小腿 总体修正分
部位修正分
转向管柱上移量 -
转向管柱后移量 -
约束系统、燃油泄漏、车门开启情况等
19
正面40%偏置可变形壁障碰撞(56km/h )
开发试验
40
正面碰撞设计
溃缩区域-允许结构溃缩 避免刚性部位结构错位 使典型的刚性部件溃缩 不要过度加强需要溃缩的结构
41
正面碰撞设计
42
正面碰撞设计
43
正面碰撞设计
过渡区域 - 避免严重变形,保持结构的稳定性,以确保力传递的连续性
44
正面碰撞设计
45
侧面碰撞设计
46
侧面碰撞设计
47
侧面碰撞设计
向全社会提供公正、客观、透明、方便的汽车安全 性能信息 促进生产企业提高汽车安全性能 减少碰撞事故损失和人员伤害
7
NCAP标准与政府法规的区别
政府性法规 强制性法规要求
NCAP标准 非强制性标准
碰撞速度相对较低
碰撞速度要求高于法规
是新车上市的最低要求
是对车辆安全性的更高要求
结果为:“通过”或者“不通过”
56 Km/h
1 前排座位放置两个H3型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 2 第二排左侧座位放置H3型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
20
正面40%偏置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评分
分数划分(满分16分):
• 头部 HIC36ms、a3ms
4分
• 胸部 压缩位移量、 a3ms
4分
• 大腿 压缩力、膝盖压缩位移量
4分
• 小腿 胫骨指数TI、小腿压缩力
56km/h正面40%偏置碰撞
评分项目 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
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
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试验 安全带提醒装置
侧面安全气囊和气帘 ISOFIX装置 总分
最高得分 16
16
16 1 1 1 51
50km/h侧面碰撞
17
正面100%刚性壁障碰撞(50km/h )
50 Km/h
48
侧面碰撞设计
49
侧面碰撞设计
50
侧面碰撞设计
51
侧面碰撞设计
52
行人保护设计
53
行人保护设计
54
行人保护设计
55
行人保护设计
56
行人保护设计
57
行人保护设计
58
行人保护设计
59
行人保护设计
60
行人保护设计
61
行人保护设计
62
行人保护设计
63
行人保护设计
64
行人保护设计
50km/h
The Most Severe
Acceleration Condition
减速度曲线
200mm
1、头枕位移不超过座椅R点平 面150mm 2、靠背位移不超过R点平面 100mm
15
中国汽车评价体系 (C-NCAP)
16
中国新车评价体系 ( C-NCAP )
50km/h正面刚性100%碰撞
误差为±20 mm。
22
侧面可变形壁障碰撞(50km/h )
50 Km/h
1 前排驾驶员座位放置EuroSID II假人 2 第二排左侧座位放置SID-IIs假人并使用安全带,用以考核乘员
约束系统的性能及对第二排乘员的保护
23
侧面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评分
ES-2
分数划分(满分16分):
• 头部 HIC36ms、a3ms
刚性壁障
1 前排座位放置两个H3型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 2 第二排最右侧座位H3型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 3 第二排最左侧座位上放置一个P系列3岁儿童假人,用以考核乘
员约束系统的性能及对儿童乘员的保护,暂不对第二排假人伤 害指数进行评价
18
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评分
分数划分(满分16分):
• 头部 HIC36ms、a3ms
26
碰撞块参数
侧面可变形壁障参数
碰撞块由6个独立的蜂窝状铝块、两个前铝面板和一个后铝面板 组成(如图)
图2 图3
每个蜂窝铝块长 500mm±5mm,宽 250mm±3mm
碰撞块分为上下两 组,下面一组高 250mm±3mm,厚 500mm±3mm,
下面一组比上面一组 厚60±2mm.
27
行人保护(GTR)
后碰
GB20072
中国后碰法规 50km/h
保险杆低速碰撞
GB17354-1998
正面4kph 角度碰2.5kph
安全带固定点强度
GB14167-2003
车身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要求
行李箱冲击
GB15083-1994
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注:由于法规要求的正碰及侧碰试验标准与C-NCAP相似,在C-NCAP中 进行介绍)
4分
部位 头颈部 胸部 大腿 小腿
总体修正分
部位修正分 转向管柱上移量 转向管柱后移量、A柱后移量
踏板后移量和上移量
约束系统、燃油泄漏、车门开启情况等
21
正面40%偏置可变形壁障碰撞
试验场地:
可变形吸能壁障(蜂窝铝)
1000
450
160
160 90
110 110
110 75
200
车辆应覆盖壁障表面的40%,
中国的行人保护法规参照GTR(全球技术法规草案)
头部 (儿童 : 3.5KG 成人 : 4.5KG)
HIC< 1700(1/3) HIC< 1000(2/3)
小腿 大腿(非强制性,监测)
加速度: 170g 弯曲角度: 19˚ 剪切位移: 6mm
合力 : 7.5KN 弯矩 :510Nm
28
行人保护-头部碰撞
Phase Three 不可避免
Phase Four 事故发生
Phase Five 事故后处理
4
汽车安全体系示意图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