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改造
崔晓麟:《重塑与思 考——1951年前后高校知 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 究》,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5年版。 目前关于这一问题进行 专题研究的为数不多的具 体详实的学术专著
五、主要学术争论
1.关于思想改造运动原因和目的 主流观点: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党、政府与知识分子双方互动的结果
分析了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际方面,在共产党胜局已定之时,美国发表白皮书宣称要扶植 中国的第三种政治力量来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国内方面,彻底清除欧美文化影响、进行
四、研究成果 1.高质量的经典文献突出
2.内容新颖的最新成果
文献 党领导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启谕 作者 陈朋举 来源 日期 重要观点 关注在整个运动发起、推进、嬗变过程中所 突显出党领导知识分子工作的步骤方法和传 统习惯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 2015/03 学院学报
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思想 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阶段。以周恩来的报告为标志,开始思想改造运动, 第二阶段:1952年月——1952年5月,批评与自我批评 阶段 第三阶段:1952年5——6月,组织清理阶段 2.四阶段说:多一个1952年6——9月 全国院系调整
3、评价得失
不少成果对于运动得失的评价大都比较简略,认 为思想改造运动的积极方面是知识分子肃清了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思想意识,确立了马 克思主义在新中国教育中的指导地位,树立了为新中 国为工农服务的意识。消极方面则一笔带过,通常的 说法是由于要求过急过高,方法粗暴,出现一些过激 的做法,伤害了知识分子的感情。
近10年来建国以来知识分子改造运动 研究综述
马中化 李潇翔
研究综述
运动概述
第二章
研究热点
研究趋势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探析
知识分子是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 , 它肩负着“ 道 、 传 授业 、 解 民疾苦 、青年的未来和 国家建设 。他们既痛恨 国民党 的腐败无 惑” 的重大 使命 ; 知识分子更是社会 的 良心 , 对社会 负有义不 容 能 , 又对共产党及其新政权存有 怀疑和陌生感 , 对急剧变化 的社 辞的责任 。 历史 的车轮每 向前迈进 一步 , 都少不了知识分子的推 会环境不适应。于是 , 他们在政治上采 取超然态度 。 动作用 。在我党历史上 , 知识分子 的思想 改造 , 是在特定 的历 史 最后 , 理论 与实践相分 离的教 条主义趋 向。 一些搞学术 的学 条件下党的知识分 子政策 的体现 。 国解放后 , 全 我党包下 了从 旧 者 , 国后仍抱着纯学 术观点 , 建 为研究而研 究 , 未能考虑到新 中 社会过来的全部知识分子 , 制订 了团结 、 教育 、 改造 的政 策 , 对知 国 的 迫 切需 要 。 识分子发动了大规模 的思想 改造 运动。本文所谈及的重点就是 这说 明 , 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 , 从 在立 场和世界观方面基
缚着建 国初期知识分子 自身的发展 ,也严重地阻碍 了新 中国的
建设进程 。
一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现状
_l l
g
知识分子并不是一个独立的 阶级 ,而是依 附于社会 上某 一 阶级 的一个社会阶层 。 旧中国是一个科学文化 比较落后的 国家 ,
Hale Waihona Puke 二 结、 造 教育、0≮墨
CANGS ANG
建 国初期 分 子思想改造运 动探 析 知识
葛素华 摘 要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 动是建 国初期发生在思想文化领域 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 它在 中国共产党 的知识分子政 策 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文章通过简要 回顾 与分析这场思想改造运 动, 对其功过得失给予 了客观理性 的评价。 关键词 建 国初期 知识分 子 思想 改造运动
大学之道建国初期大学-群体的改造-思想的归一
近日,温家宝总理与来自科教文卫体各界的10位代表会谈,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
温总理说:“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
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
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
”从高居庙堂的士大夫到山水间放浪形骸的隐逸者,从勇攀高峰的科技精英到为民请命的思想者,在中国,知识分子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阶层。
1949年之后,曾经依附于大学的知识分子,不仅接受新政府的思想改造,而且在一轮院系调整中,一轮轮的反省中,他们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他们变成了臭老九。
大学教育也处在停滞的状态中。
在反知识的年代里,大学也成了反知识的工具,这让今天空喊着大师何时到来的声音总显得苍白,因为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像温总理所说的那样,重塑大学的理念,比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比如“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等等……洗澡:建国初教师的思想改造建国后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定的艰辛历程这里所说的建国初期,是指党史上通常所说的前七年,即1949至1956年。
在这一时期,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定存在着两重性,即一方面认为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或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从世界观问题出发认为其是资产阶级的。
这种认识的两重性,有时交织在一起,有时则是某一方面占据了明显的主导地位。
马寅初的积极:北大成了建国初思想改造运动的策源地:1951年6月1日,马寅初走马上任北京大学校长。
上任伊始,他就率先在北京大学开展了“暑期学习会”,组织职员进行了为期40天的集中学习。
学习方法是听报告、读文件、联系本人思想和学校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8月1日,他披露了组织这次学习的初衷:“这次学习是为诸位的好处,也是为学校的好处,中国的好处。
季羡林:建国初我背负着沉重的“原罪”十字架:季羡林:我处处自惭形秽。
我当时最羡慕、最崇拜的是三种人:老干部、解放军和工人阶级。
对我来说,他们的形象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对历史文献的解读与思考
作者: 朱薇[1]
作者机构: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100017
出版物刊名: 当代中国史研究
页码: 36-4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4期
主题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历史文献;中国共产党;思想改造
摘要:1949~1952年,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最初是包括中共党员在内的全体人民都要进行思想改造,而随着形势的变化,中共才逐渐把思想改造的重点放在了知识分子身上。
改造最直接的原因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深层次原因是希望通过和平改造的方式使知识分子迅速转变立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初步的理论学习;与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相结合的思想改造;专门的思想改造学习运动;与“三反”相结合的思想改造;高校改革初见成效,思想改造基本结束。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勾各项社会事业的顺利发展统一了思想、整合了队伍、集中了力量。
简论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改造运动
简论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改造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的主观要求以及领导的个人因素等原因,积极进行理论探索,逐渐摸索出对于知识分子阶层群体的改造之路。
本文就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始末展开研究,并探求其经验教训,重新审视知识分子在新时期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标签: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改造;中国共产党1951年秋~1952年秋在中国开展的知识分子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运动(史称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这次运动虽不及50年代中期思想大批判以后后来的双百方针、反右派运动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随之而来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冲击更是让人们无暇去了解这次运动的本身,但是1951年的秋天,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展开,确实给中国大地刮起了一阵狂风,这阵风给中国知识分子带来的影响确实广泛而深远的。
一、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改造的原因1. 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的主观因素随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蒋介石集团不得人心。
共产党依靠人民的力量将政权紧紧的握在手中,抗战以来,共产党人留给人民的是实事求是、拥军爱民。
经过三次战役,共产党已经在人民心中成为一个进步的象征。
与此同时,知识分子的自动接受改造的心理对这场思想解放改造运动起到了广泛而深远的作用,知识分子的罪恶意识是这场改造运动的心理基础,他们当中有的崇尚欧美的自由主义思想,有的是反对暴力的改良派,知识分子的负罪感油然而生。
2.巩固政权、发展经济迫切要求“四面八方,不要四处出击”这是毛泽东同志为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极力恢复和发展经济提出的口号。
他说: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进攻面太宽,走得太远,搞得太紧张,十分不利。
应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缓和一切可以缓和的地方,不要“四面出击”,一定要坚持“四面八方”。
①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那时候的中共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政治巩固和经济工作中来。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研究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研究(1949~1952)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上升为执政党,面对知识分子群体中大多数人尚未树立无产阶级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不熟悉,言行中时常暴露出资产阶级意识和思想,为了进一步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帮助他们转变旧的阶级立场,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关键词]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注意到知识分子群体中大多数人尚未树立无产阶级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熟悉,言行中时常暴露出资产阶级意识和思想,因此必须对知识分子进行改造,特别是思想领域的改造,帮助他们转变旧的阶级立场,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因此,一场针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势在必行。
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原因任何一场政治运动的发生都不是随意的,其背后必然会隐藏有复杂而深刻的背景和原因。
1951~1952年的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就是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互动作用下发生的。
1.确立马列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政权的需要“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1]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将成为新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
但是旧的剥削阶级虽然消灭了,但其思想意识并不会马上随着其消亡而消亡,这种反动落后思想势必还将在一定时段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马克思主义不会自动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还必须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做坚决的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新中国的成立后,中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执政党,工人农民变为国家的主人。
在意识形态领域,除了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的马列主义思想以外,各种属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范畴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帝国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同时共存。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缘起的历史考察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缘起的历史考察
蔡铮铮
【期刊名称】《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08)003
【摘要】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发端于延安时期,在建国初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它们之间有着历史的关联性,即使在两次运动之间,也存在着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和中共对于知识分子潜移默化的思想改造.到建国前后,这种"双重改造",随着知识界的自我酝酿而又逐渐发端,最终形成了政权主导下的此次运动.
【总页数】3页(P57-59)
【作者】蔡铮铮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51.7
【相关文献】
1.建国初期高校教师思想改造运动的历史考察 [J], 苏知心
2.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现实启示 [J], 张博瑛;孔德生;
3.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述评 [J], 梁君思
4.对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的历史考察──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一个观点 [J], 朱地
5.建国初期我国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回顾 [J], 蔡达勋;吴彬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与思想改造运动
多人还有 留洋经历 , 这使他们意识到确有必要改造 自 身原有的资产 阶级思想 , 从而心甘情愿地参与到马 列 主义的学习中去 , 投身改造运动 的态度相当积极。 周一 良即称 ,从政治上讲 , “ 我开始既悔且恨 , 悔的是
[ 收稿 日期 ] 0 9 0 一 1 20 — 9 O [ 作者简介 ] 张少鹏 (9 1 , , 1 7 一)男 湖北京 山人 , 中南财经 政法大学马克思 主义学 院讲师 , 历史学博士 。
震撼 , 些人 还感 到不满 。 成这种局 面的主要 原 因在 于 : 有 造 第一 , 党的一 些政 策 失误 及其 某些党 员的工作 方法与 作风 简单粗暴 ; 第二 , 党的 某些具体做 法不 满及 对传 统理念 的 坚持 ; 对 第三 , 因思想改造 中所 出现 的权益 斗争而
对运动 产生不满 ; 第四 , 因思想改造的形式主 义化 而对运动本 身颇表怀疑 。
M a ,01 y2 0
第3 7卷 第 3 期
V0- 7 No3 l . 3
建 国初期知识分子与思想改造运动
张 少 鹏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湖北 武汉 4 0 7 ) 30 4 [ 摘 要 ]建 国伊始 , 中共发 起一 系列思想改造运 动 , 目的就是要在 思 想文化领域迅 速建 立马列 主义的话语
[ 关键词 ]建国初 期 ; 知识分子 ;思想改造运动
[ 中图分 类号 ]K 7 [ 2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7 9 2 1 )3 0 5 — 7 0 1 4 9 (0 0 0 — 0 7 0
建国初期 , 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运动 , 包括土地改革 、 抗美援朝 、 镇压反革命 、 三反 ” “ “ 、五反” 、 批判《 武训传》 思想改造 、 、 批判俞平伯 、 批判胡适及批判“ 胡风反革命集 团” 就知识分子而言 , 等。 直接与 其相关 的主要是批判《 武训传》 及其后的一系列思想改造运动 , 但此前 的一系列运动他们无不参与其问。 可以说 , 中共在建 国初期发动的一系列运动都间接或直接含有改造知识分子思想 , 在思想文化领域迅速 建立 马列 主义 话语 主 导权 的 旨意 。对此 ,学界 的研 究 多 集 中在 中 国共产 党 改 造 知识 分 子思 想 的政策 方 面, 至于 14 年至 15 年间知识分子对共产党所发动的系列思想改造运动的回应之研究至今仍不多见。 99 96
第五讲 建国初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 9月29日下午,周恩来向京津各高校的三千 多教师作了题为《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 题》的报告。继周恩来报告之后,彭真、 胡乔木也先后作了辅导报告,推动了运动 深入发展。京津唐三千八百多教师普遍加 入学习。各校按系或按组成立学习小组, 联系自己思想进行检讨。马寅初、陆志韦、 周培源、陈垣、梁思成、白寿彝等许多著 名学者纷纷在报上撰文做自我检讨。
• 第五讲 建国初对知识分子的使用与思想改 造运动 • 一、1949年以前知识分子与党 • (一)1935年“国防文学”口号与“民族 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之争 • 实质:以鲁迅为首的左翼作家联盟与中国 共产党在上海的文化官员周扬之争
• 1935年,周扬未经鲁迅同意,解放“左联”, 成立中国作家联合会,建立文化界统一战线, 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 • 鲁迅另组中国文艺家协会,提出“民族革命 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 • 周扬及其同事发起反击,鲁迅回击
• 不少知识分子,以“超阶级”、“超政治” 的观点自居,认为“国民党时教书,日本 人来了我教书,共产党来了我还是教书”, 好像政治与己无关。很多人对新中国的变 化持怀疑、观望态度。
• 三、建国后党建立起对知识分子的使用 • 七届三中全会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以 “不要四面出击”为指导方针,使“知识 分子的绝大多数不反对我们”。 • 1、仿效苏联模式,向知识分子支付工资, 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承担责任 • 2、对知识分子思想意识进行改造:创办军 政大学、革命大学
• 1942年底,康生下令将他逮捕。1947年3月, 胡宗南军队进犯延安,中央机关人员撤离, 在从延安转移一山西兴县时,王实味被错误 地处决。
• 延安整风预示了后来思想改造运动的特点, 人们对要批判的作品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和 详细批驳,这些分析和批判成为运动的基本 内容和材料。批判对象与其支持者被隔离开 来。与批判对象划清界线的人可以受到宽大 处理;在批判中表现得最突出的人则得以升 官。为此,批判对象的所有支持者和具有相 似看法的人都会逐渐沉默不语。
建国初期开展思想文化批判原因分析
建国初期开展思想文化批判原因分析论文关键词:历史动因;知识分子政策;个人因素;其他因素论文摘要:建国初期对电影《武训传》、俞平伯及其著作《(红楼梦)研究》和对思想、文艺思想的批判,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事件,对新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走向有重大影响。
建国初期思想文化批判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涉及党的执政方式、知识分子的定位、学术属性与价值、宗派斗争、思想改造方式等问题。
一、建国初期开展思想文化批判的历史动因(一)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新中国建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仍然不肯放弃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拒绝承认新中国,并且竭力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阻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企图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中国。
在这种国际环境下,以为首的新中国的领导人制定了外交上“一边倒”政策,共同的意识形态及政治制度与信仰使新中国得以在国际上迅速打开局面。
随着对外政策的顺利推行,与之相伴随的国内经济改革也开始进行。
但应该看到的是,新中国仍处于帝国主义的“新月型”包围之中,尖锐的社会对立,两大阵营的激烈对抗,都使新中国的领导人深刻地意识到了的严重性。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需要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等领导人认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由于其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缘故,就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并且不是普通的因素,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
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
1955年3月1日《关于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指示》指出:“为实现党的总路线,在三个五年计划、十五年左右(一九五三年算起)时期内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达到消灭城乡资本主义成分,在六万万人口的伟大国家中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在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中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并在这个思想战线上取得胜利。
试论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原因
试论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原因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的政治文化运动,它的发生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历史原因,绝不是偶然的。
国际上,冷战时期美苏的对华政策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而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政策延续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这一运动的开展既有为适应建国初期经济、文化发展要求而需要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客观原因,也有知识分子自身愿意并要求思想改造的主观因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政治运动,包括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等等。
就知识分子而言,主要是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是建国初期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重要事件,它促进了广大知识分子以新的精神面貌积极投入新中国的建设,对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和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显然,这一政治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的背后隐藏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而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主要目的则是希望广大知识分子能够深入的了解革命,了解共产党,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跟上时代的要求,为发展新中国的发展贡献他们的知识和才智。
一、建国初期美苏的对华政策是影响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国际因素新中国建立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马歇尔计划”出台,标志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主的帝国主义阵营互相对峙的冷战局面形成。
于是,国际上出现了两大阵营、两大意识形态对立的局面。
战后,针对苏美对华的不同政策,新中国在外交上做出了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这一外交政策也包括意识形态取向的一边倒。
这一单一的意识形态取向成为影响中国共产党内政外交政策的关键因素,也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苏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国力得到了加强。
论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现实启示
论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现实启示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知识分子成为了整个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他们用丰富的知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把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这一时期所取得的较大成绩,积累的丰富经验,对于探讨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标签: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1 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建立,这必然要求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制度。
1949年10月15日,毛泽东在一封信中说,目前“大难甫平,民生憔悴,须有数年时间,方能恢复经济,完成土地制度的改革及提高人民政治觉悟水平,这些任务均有待于文教工作的协助。
”[1]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且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知识分子队伍也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
所以,我国要对旧有文化教育事业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知识分子是由掌握科学文化的脑力劳动者所组成的一个阶层,是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他们在民主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
所以,一旦这些知识分子的思想意识出现偏差,就会极大地影响新中国的建设。
因此,知识分子作为新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必须要使知识分子的思想意识符合建设新中国的要求。
第三,建国初期,我国共有各类知识分子约200万人。
这其中大部分曾在外国的资产阶级学校或仿效西方教育制度的国内学校中接受过学习,虽说广大知识分子在革命时期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爱民热情,但是,由于他们长期受到帝国主义和反动统治阶级的思想影响,不免会带有一些和新社会不相适应的旧思想和旧习惯,甚至还残存一些唯心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烙印,而不能适应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现实启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现实启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围绕着党在当时的各项中心任务深入展开的。
这一时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很必要的,且总体来说是成功的。
这一时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
标签: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启示一、这一时期党对知识分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建时期,新中国经历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大转变,人民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和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国家的各个方面亟待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也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
为了尽快帮助知识分子树立起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更好地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我党围绕当时的工作中心开展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开始了新的历史时期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掌握科学文化的脑力劳动者所组成的一个阶层,五四时期就有一大批知识分子带着满腔的革命热情和顽强的奋斗精神加入到革命队伍中,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工农群众的结合,为后来的革命知识分子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到了大革命至解放战争时期,又有大批的知识分子投奔到革命中,经历了革命斗争的锻炼和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教育,尤其是经过延安整风运动教育,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焕然一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些知识分子大都成为党、政、军和国家其他事业机关的核心领导和工作人员。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分子中思想状况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他们在思想上受的个人主义、资本主义影响还没有彻底消除,当时知识分子的数量和政治、业务水平,以及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状况都不能适应当时客观形势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党必须从知识分子的思想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20100601摘 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巩固新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对知识分子作了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以求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分子政策,提出了“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政策作为理论依据,并根据这个政策采取“包下来”和思想改造运动的具体措施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改善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但由于思想改造运动后期,做法粗暴、批判面过宽等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不同程度的伤害了知识分子的感情,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与知识分子的关系。
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能否正确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当前和今后中国共产党能否正确对待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能否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
我们要牢牢把握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给我们的启示,坚定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有必要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教育时,一定要采取民主的方式。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共产党 知识分子 思想政治工作AbstractIn the e arly years of the new china,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new political power, to resume the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aunch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the intellectual.to transfer the intellectual the enthusiasm,under the complex international domestic background.In early years of the new nation,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ummarizied intellectual policy of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time , proposed “unity,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the policy as the theory basis, and adopts “the package according to this policy to get down” and the ideological remolding movement specific measures to make the intellectual ideological remold.In early years of the new nation,intellectu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panded the intellectual troop, improved intellectual's mental outlook, raised the Marxism consciousness level, promoted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system's reform smoothly. But as a result of the ideological remolding movement of later period, the law was crude, the critique surface was too wide and so on wrong has also had the negative influence, had hurt intellectuals' feeling to a certain extent , had affected the intellectual and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relations.To research early years of the new nation's intellectu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the profound lesson, have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Whether is the rightly appreciate the intellectu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arly years of the new nation , relate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ether correct treatment intellectual, relate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ether formulate the correct intellectual policy.Key words in the early time of new china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tellectual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引言引 言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贯穿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
建国前毛泽东的知识分子改造必要论及其影响
建国前毛泽东的知识分子改造必要论及其影响仇小敏,邱若宏【摘要】[摘要]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十分重视对知识分子改造。
他认为,要处理好党同知识分子的关系,改造知识分子,就必须充分认识知识分子改造的必要性,其由知识分子的地位、知识分子的思想现状、知识分子的作用决定的。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改造的必要性的分析,极大地调动了知识分子革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们党建国后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奠定了基础,丰富了马列主义知识分子理论宝库。
【期刊名称】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25)005【总页数】4【关键词】[关键词]毛泽东;知识分子改造;民主革命时期;必要性;影响毛泽东历来重视知识分子的改造,一直把知识分子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不可缺少的同盟军,肯定知识分子是无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他认为,做好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的改造,要全面地认识知识分子改造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改造的重要性思想,极大地调动了知识分子献身革命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们党建国后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改造的必要性充分认识知识分子改造的必要性,对革命的前进、后退、成功、失败关系极大,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经济文化落后的旧中国,要使革命取得胜利,知识分子改造显得尤为重要。
(一)由知识分子的地位决定的认清知识分子的地位是对知识分子改造的前提条件。
毛泽东对知识分子地位的认识,早在1925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表达了知识分子分属于不同的阶级的思想。
1933年10月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关于土地斗争中的一些问题的决定》指出,知识分子不能看作一种阶级成员。
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革命的知识分子,是民族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者。
建国初期我国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回顾
建国初期我国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回顾
蔡达勋;吴彬彬
【期刊名称】《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卷),期】1990(0)2
【摘要】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过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上述规定,成为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指导方针。
【总页数】4页(P47-50)
【关键词】思想改造;改造运动;《共同纲领》;教育工作;三反五反;文化水平;指导方针;为人民服务;改革运动;人民解放战争
【作者】蔡达勋;吴彬彬
【作者单位】中共夹江县委党史办;中共夹江县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
【相关文献】
1.党领导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启谕 [J], 陈朋举
2.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缘起的历史考察 [J], 蔡铮铮
3.建国初期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回顾 [J], 宋安
4.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J], 夏杏珍
5.对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的历史考察──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一个观点 [J], 朱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夏杏珍如何看待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今天我们把这一运动放在新中国成立的大历史背景下来认识和分析,就能看到其价值和历史的必然性。
一、思想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情况是极其复杂的,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
一方面,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已经成为主要任务;另一方面,还有繁重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革命尚待进行。
整个社会处于全面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呈现思想多元化,价值观念混乱,“新”“旧”两种文化面貌之间的边界并不十分明晰。
当时,中国知识分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来自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以及军队中的知识分子。
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加了革命,通常称他们为革命知识分子。
这部分人人数相对较少,新中国成立后都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人。
二是解放战争中接收的国民党留下来的大量宣传、教育机构,各类学校、厂矿企业和各种文化艺术团体中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医生等等。
他们是建国初期知识分子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知识分子问题主要是就他们而言的。
三是当时大学还没有毕业的青年学生。
后两部分人中也有一定数量的人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分子,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参加过1946年的抗暴斗争和反饥饿、反内战、反独裁运动的知识分子。
但建国初期知识分子队伍的主要成分,是从国统区过来的旧知识分子。
他们大多有留学欧美的教育背景,并长期生活和工作在旧社会,不可避免地带着一些与新社会、新政权格格不入的旧习惯和旧思想;有美国情结的大学教授们,虽然极度不满于腐败的国民党政府以及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但仍对美国的民主充满着幻想,希望借助美国的帮助来实现中国的民主;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表示怀疑,对共和国、共产党、人民政府存在偏见和疑虑,甚至于想在国共两党之外能产生一种新的力量以稳定中国的政局。
这种“新的力量”,当然指的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解放战争时期,这些人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就较为活跃,形成了一股很有影响的政治势力。
当时,美国对这些人抱有极大的期望。
在美国政府组织人员编写的《美国与中国关系——着重于1944—1949年时期》的白皮书,和艾奇逊为此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信中,就“公开宣称要招收中国的所谓‘民主个人主义’分子,组织美国的第五纵队,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
(《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76、77页)尽管毛泽东写了五评白皮书,反复告诫这些知识分子切勿对美国寄予幻想,尽管以民盟为代表的各民主党派及所属的知识分子都表态批驳了美国白皮书,但是不容置疑的,毛泽东对美国以及它所寄予希望的在中国的这“一层薄薄的社会基础”的动向是保持警觉的。
这些也成为日后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现实依据。
应该说,1950年下半年开始在知识分子中间提倡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方针,与当时准备在新解放区全面开展土地改革的形势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的旧知识分子,大都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与封建地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土改中,他们要想与自己的家庭划清界限,就不能不来一个思想上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
毛泽东曾把战争和土改看成是在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时期内考验全中国一切人们、一切党派的“两个关”,号召大家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过好土改这一关。
二、思想改造具备客观条件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知识分子进行的思想改造运动,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完全可以实行并取得了效果的。
也就是说,这个“历史的必然要求”在实际上不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在总体上说,不会构成“悲剧性冲突”。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政策继承和拓展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政策,对广大知识分子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
1、对著名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委以重任仅从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0月21日政务院宣告成立,这开国短短21天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分别任命的各机构的领导人选里,就不难看出知识分子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其中如黄炎培、郭沫若担任政务院副总理;沈钧儒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奚若、彭泽民担任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马寅初担任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章伯钧担任交通部部长;李书城担任农业部部长;梁希担任农垦部部长;沈雁冰担任文化部部长;马叙伦担任教育部部长;史良担任司法部部长;胡愈之担任出版总署署长,等等。
据统计,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在政务院4个副总理中占了2人;在21个政务委员中,占了11人;在政务院下属30个机构的93名负责人中,占了42人。
这些数字,还不包括共产党员中的许多知识分子在内。
2、对旧中国留下来的知识分子在生活上实行“包下来”的方针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失业问题,这是政权更替留下的现象。
而对于那些曾经服务于旧政权的特殊阶层来说,这种现象就更为严重。
为解决旧知识分子失业问题,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不遗余力。
1950年7月25日,政务院在《关于救济失业教师和处理学生失学问题的指示》中指出,应在大城市举办各种短期训练班、补习班及夜校等,吸收大中学失业学生入学,毕业后设法介绍他们参加各项建设工作。
同时对失业知识分子进行登记,除尽可能地介绍职业外,应本着以工代赈的精神,分配他们参加各种社会服务工作,发给生活维持费;无法工作者,组织学习并发失业救济金。
这样就使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继续自己原来的业务,一些失业知识分子也分配到适当工作,经济上给予较优越的待遇,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
除此以外,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利用自己与一些旧知识分子的私情公谊,妥善地解决了不少著名人士的工作安排问题。
如著名美术家李苦禅,毛泽东通过田家英,很快恢复了他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的职务。
对一些年纪比较大、在社会上有一定声望的老年知识分子,则采取“把他们养起来”的办法,或者安置在文史馆一类的工作岗位,用其所长,发挥其作用。
3、欢迎在海外的知识分子回国服务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集聚人才,中国共产党竭诚欢迎在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知识分子回国服务。
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第一次海外知识分子归国的热潮,一批批留学海外的有见识、有文化、有技能的知识分子,冲破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势力的重重阻挠,回到祖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离美前发表《写给留美同学的公开信》,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著名原子核物理学家张文裕等经过千难万险的归国经历,已广为人知。
与在国外的大批知识分子远涉重洋,回来报效祖国相呼应的是,新中国的领导者们,也正在发挥新政权的优越性,敞开胸怀,礼贤下士,为他们排忧解难,给他们一定的政治地位,为他们参与祖国建设创造条件。
4、采取各种方式,帮助知识分子获得或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和技能党采取各种方式,尽可能吸收知识分子参加国家建设和社会服务的各种实际的工作。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对知识分子,要办各种训练班,办军政大学、革命大学,要使用他们,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改造。
要让他们学社会发展简史、历史唯物论等几门课程。
就是唯心论者,我们也有办法使他们不反对我们。
要用事实证明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是对的,是必要的。
他还指出: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争取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
在这个问题上,拖延时间不愿改革的思想是不对的,过于性急、企图用粗暴的方法进行改革的思想也是不对的。
1950年10月27日,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处理失业知识分子的补充指示》。
指示强调:处理失业知识分子的基本方针,应当是经过训练或其他方式,帮助他们获得或增加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和技能,尽可能吸收他们参加国家建设和社会服务的各种实际工作。
5、积极推动知识分子参加各种社会改革改造运动1950年下半年开始,在继续坚持团结知识分子的同时,在知识分子中间逐渐采取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方针,让知识分子参加各种改革运动。
这种实际的政治教育对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北师大校长陈垣参加了西南土地改革运动后,所见所闻改变了他原有的一些学术思路。
他在四川巴县参加了斗争地主的大会,并做了革命性较强的发言。
他实地看到村中地主所立的碑碣,发现与斗争大会上所听到的地主剥削的残酷事实不符,由此想到自己过去所研究的金石碑文很少记载劳动人民被压迫的情况,对以往“闭门治学”所依据的考证材料产生了怀疑,对几十年来考据研究中缺乏阶级观点进行了初步的自我批判。
著名文学家萧乾的《在土地改革中学习》,美学家朱光潜的《从参观西北土地改革认识新中国的伟大》,社会学家吴景超的《参加土地改革工作的心得》等文章,都介绍了自己在参观、学习中得到的收获。
这些文章均发表在当时的《人民日报》上,在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上述事实说明,思想改造符合知识分子的实际需要,得到知识分子的拥护。
也就是说,采取这一方针政策,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广大知识分子采取团结、教育的策略,是从当时经济建设的客观实际出发,同时也是符合当时知识分子实际需要的。
执政党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基本是融洽与和谐的。
知识分子以饱满的爱国热情,从未有过的政治积极性,投入了新中国各项建设事业。
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当年38岁,几十年后,在1993年写的回忆《我与中国20世纪》中回顾:“随时准备深挖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资产阶级思想,真正树立无产阶级思想……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清华大学教授费孝通写了《我这一年》总结说:“感觉到自己百无是处了,梦想着一种可称为‘魔术性’的改造,点石成金似的,一下子变为一个新人。
”三、全面的思想改造运动通过两年左右的政治学习以及参加各种政治运动的实践教育,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心理状态正在积极调整,以适应新中国、新社会的要求。
但是,党中央和毛泽东认为这种变化和调整还不够,强度太小、目标要求也不高,世界观、价值观等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特别是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和批判,使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对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运动开始发生转向,进入了对知识分子进行全面的思想改造运动的阶段。
这次对知识分子实行全面的思想改造运动,一方面,实际情况说明,大批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知识分子还不太熟悉马克思列宁主义,缺乏辨别是非的思想武器,而许多经过革命战争考验的知识分子,虽然已经学会并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但仍不会应用,不会去具体地分析历史和现实,以至思想文化界呈现出某种混乱现象,有必要进一步学习并展开思想交锋,提高政治认识和理论水平。
另一方面,经过两年来对知识分子的团结、教育政策的贯彻,知识分子本身也具备了接受全面的思想改造的思想觉悟。
他们目睹新中国成立两年来,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开始信服中国共产党。
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初步解决了跟谁走以及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为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