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皮炎与湿疹
皮肤性病学笔记 总结:皮炎和湿疹
![皮肤性病学笔记 总结:皮炎和湿疹](https://img.taocdn.com/s3/m/babdacb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3.png)
皮炎、湿疹(一)接触性皮炎【定义】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或黏膜的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比如贴的膏药,长方型的,皮疹和接触区域一致,往往是过敏。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IV型超敏反应,迟发,第二次接触才会发病!【分类】依据病程分:急性接触性皮炎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临床表现】1、急性接触性皮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发病急,发生在接触部位;与触物形态一致、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水疱;自觉症状:痒或灼痛2、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IV型超敏反应-迟发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或浓度较低、接触者反应性较低皮损为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皮损轻度增生及苔藓化自觉症状:痒最常见的金属过敏:Ni(必须记住)3、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化妆品皮炎、尿布皮炎、漆性皮炎【诊断】接触史、皮损境界清楚、斑贴试验是最简单可靠的方法【治疗】去除病因(询问接触史、斑贴试验)口服药物(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外用药物(二)特应性皮炎AD【定义】以瘙痒、皮肤干燥和多形性皮损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又名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
患者常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家族史、蛋白过敏、血清IgE高、嗜酸性粒细胞高【病因和发病机制】遗传学说、环境过敏、免疫炎症IgE、皮肤屏障功能异常(水分丢失增加、皮肤干燥)【临床表现】·婴儿期:好发于两面颊;皮疹可干燥或渗出。
·儿童期:多发于四肢屈侧,如肘窝、腘窝;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要表现·青年与成人期:多发于肘窝、腘窝、部分呈干燥、肥厚性皮炎皮损:干燥脱屑、渗出结痂【诊断标准】(重点)瘙痒+5选3(屈侧湿疹、屈侧湿疹史、哮喘、皮肤干燥史、2岁前发病)【鉴别诊断】银屑病(伸侧多见、边界清楚)【治疗】患者教育基础治疗(不过度清洗、多用保湿剂)外用药物(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口服(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物理治疗(紫外线)记忆:都是抗过敏治疗阶梯治疗(重点):1保湿2外用激素/钙调、抗组胺药3主动维持治疗4免疫抑制剂(三)湿疹【定义】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易反复发作。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汇总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3d3925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66.png)
=.非生物源性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是皮肤、黏膜因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而发生的炎症反应。
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甚至坏死,边界清楚伴以瘙痒或烧灼感。
发病机制包括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
通常急性起病,需与急性湿疹鉴别。
病程短,预后好,不易复发。
2.药疹:又称药物皮炎,为各种药物通过不同途径(口服、注射、吸入、栓塞、灌肠、外用)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
分为发疹型、尊麻疹型、固定红斑型、中毒性表皮松解型、剥脱性皮炎型。
后两种为重型药疹。
发病突然、全身性、对称性、泛发性(固定型除外)。
应立即停用致敏药物,促进其排泄,抗炎治疗。
3.固定性药疹:①即固定红斑型药疹.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紫红色色素沉着斑。
②再次致敏后皮损在同一部位,也可累及其它部位。
③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鼻、外生殖器、肛周。
④致敏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碘胺药、苯巴比妥。
4.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辞,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特点是阵发性瘙痒和局限性苔葬样变。
反复搔抓、摩擦是发病原因,可由精神因素、局部皮肤受刺激、饮食、胃肠道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引起。
夏天重。
5.同形反应:银屑病的进行期,在外伤处(机械性损伤、日晒、虫咬、冻伤)发生新的皮疹。
如可与手术切口一致。
提示病情的活动。
6.薄膜现象:银屑病刮擦表面可出现多层银白色疏松鳞屑,刮除鳞屑后,露出红色光亮的薄膜,称为薄膜现象。
7.玫瑰糠疹:常见的轻度炎症性皮肤病。
可能是病毒感染后的变态反应,不复发。
皮损为橙红色、卵圆形的斑疹或丘疹,可互相融合。
表面有细皱纹、糠状鳞屑。
起初有母斑,母斑消退时皮疹迅速播散。
斑疹的长轴与皮纹平行,全身泛发。
中度瘙痒。
分为丘疹型、紫瘢型、反常型。
8.母斑:玫瑰糠疹起病初期的皮损称为母斑。
通常比后出现的皮疹大,可持续1周。
母斑消退时,皮疹迅速播散,经过3~8周后自行消退。
9.多形红斑:为急性炎症性综合征,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两种以上皮损同时存在。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考试必过版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考试必过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d6ea65a216147916112865.png)
皮炎、湿疹课后复习题:一、选择题(单选题)1.接触性皮炎的诊断包括哪项:( E )A 接触史B 接触部位发病C 皮疹呈单一性D 病程有自限性E以上都是2.湿疹的诊断不包括那项:( E )A 皮损呈多形性B 皮损对称分布C易反复发作 D 剧烈瘙痒 E 斑贴试验阳性3.接触性皮炎最好发于:( D )A 遮盖部位B 暴露部位C 掌跖D 接触部位E 臀部5. 钱币性湿疹好发部位:( C )A 躯干B 头面部C 四肢D 外生殖器E 手掌6. 接触性致敏反应的两个阶段为:( A )A 诱导期与激发期B 初期与终末期C 急性期与慢性期D 首发期与复发期E 致敏期与变态反应期6.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两大类物质:( B )A 食物与衣物B原发性刺激与接触性致敏物C变态反应物与变质性物质D 药物与化学物质E 以上都不是7.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中,最主要的是:( D )A Ⅰ型变态反应B Ⅱ型变态反应C Ⅲ型变态反应D Ⅳ型变态反应E 非变态反应8. 慢性湿疹皮损主要表现为:( D )A 糜烂B 水疱C 渗液D 苔藓样变E 丘疱疹二、填空题1.接触性致敏反应的两个阶段为诱导期和激发期。
2.接触性皮炎为典型Ⅳ型的变态反应。
3.诊断接触性皮炎最简单可靠的方法是斑贴试验。
4.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原则为寻找病因、迅速脱离接触物并积极对症处理。
5.接触性皮炎是指直接或间接接触某种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性皮肤病。
6. 局限性湿疹包括手部湿疹、乳房湿疹、外阴湿疹、肛门湿疹、钱币样湿疹。
7. 湿疹根据病程和临床特点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及慢性湿疹三种。
8.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的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疹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为主,易反复发作。
8.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两大类物质是原发性刺激物与接触性致敏物。
9.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是指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刺激性或毒性,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均可发病。
皮肤与性病学(医学高级):皮肤与性病学考试试题(题库版)
![皮肤与性病学(医学高级):皮肤与性病学考试试题(题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2575c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8.png)
皮肤与性病学(医学高级):皮肤与性病学考试试题(题库版)1、单选手足皲裂深度可达皮下组织的是()。
A.一度B.二度C.三度D.四度E.五度正确答案:C2、单选下列关于鳞状细胞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江南博哥)发病与病毒感染尤其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有关B.红斑狼疮可诱发或继发鳞状细胞癌C.好发于曝光部位D.鳞癌应早期治疗,可采用手术治切除、激光疗法、冷冻疗法、放射治疗等E.光动力疗法不可应用于本病正确答案:E3、单选慢性湿疹最需与下列哪种疾病鉴别()。
A.荨麻疹B.慢性单纯性苔藓C.急性湿疹D.特应性皮炎E.药疹正确答案:B4、单选下列疾病在Wood灯照射下呈亮绿色荧光的是()。
A.黄癣B.白癣C.黑点癣D.脓癣E.体癣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黄癣病发显示暗绿色荧光;白癣病发显示亮绿色荧光;黑点癣病发无荧光。
5、单选皮肤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是A.早期、足量应用抗结核药物B.内用抗结核药物和外用抗炎药物结合C.早期、足量、规则、联合及全程应用抗结核药物D.联合、全程应用抗结核药物正确答案:C6、多选以下属于特殊类型痤疮的有( )A.暴发性痤疮B.聚合性痤疮C.婴儿性痤疮D.药物性痤疮正确答案:A, B, C, D7、单选单纯疱疹的诊断要点是()。
A.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一般不会复发B.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簇集性水疱,易复发C.红斑基础上发生的簇集性小脓疱D.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E.周围绕以红晕的小水疱正确答案:B8、单选囊肿性痤疮多见于()。
A.青年男性B.中年男性C.青年女性D.中年女性E.老年男性正确答案:A9、单选以下制剂用于治疗皲裂性湿疹的是()。
A.酊剂B.水溶液C.洗剂D.粉剂E.软膏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软膏有润滑、软化痂皮、消炎、保护及止痒等作用,适用于慢性皮炎或无溢液溃疡。
10、单选对寻常型鱼鳞病描述不正确的是()。
A.此型最常见B.角质层增厚C.皮肤干燥,有边缘游离的褐色鳞屑D.四肢伸侧可伴有毛囊角化型丘疹E.成人发病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寻常型鱼鳞病婴幼儿发病。
皮肤性病学
![皮肤性病学](https://img.taocdn.com/s3/m/c50506efa6c30c2258019e0c.png)
课程编码:76210215学时/学分:27/1. 5适用专业:预防医学专业皮肤性病学Dermatovenereology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必修课程,临床医学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的本学科内容安排依据《皮肤性病学》第6版,张学军主编一书为主要内容,以理论课及课堂见习课相结合,口的是使预防系学生了解皮肤的生理结构及功能,学习与预防工作相关的常见皮肤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手段,从而掌握相应的预防方法,为今后从事预防工作打基础。
皮肤性病学包括皮肤病学和性病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应用科学。
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及附属器和各种与之相关疾病的科学,其中包括正常皮肤及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各种皮肤及附属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
性病学是研究性传播疾病的科学,其中包括各种性传播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皮肤健康的要求不仅仅限于没有疾病,而是逐渐打一展到美学要求,皮肤性病学科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及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课及课堂见习相结合,理论课使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采用引导式、案例式、情景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加强记忆,见习课采用观看图谱、床边见习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交流技能,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技巧。
四、本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理论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占30%五、教材及参考书1.张学军主编,皮肤性病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六、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七、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皮肤的结构[目的要求〕1.掌握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掌握表皮的分层及细胞构成,掌握皮肤附属器的种类及功能;2.熟悉真皮及皮下组织的组成及特点,熟悉皮肤的血管、神经和肌肉的特点。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https://img.taocdn.com/s3/m/7f832a9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6d.png)
预防措施:正确 使用避孕套、保 持生殖器清洁、 避免不洁性行为
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的研究进展
新型药物与治疗方法
生物制剂:针对特定 疾病,如银屑病、湿
疹等
光动力疗法:利用光 敏剂和激光治疗皮肤
病
基因治疗:针对遗传 性皮肤病,如鱼鳞病、
白化病等
免疫疗法:通过调节 免疫系统治疗皮肤病, 如白癜风、红斑狼疮
脓疱等。
添加标题
玫瑰痤疮:一种 慢性皮肤病,主 要发生在面部, 表现为红斑、丘 疹、脓疱等,常 伴有皮肤敏感和
红血丝。
添加标题
病因:痤疮主要 由内分泌失调、 皮脂腺分泌过多、 毛囊堵塞等因素 引起;玫瑰痤疮 主要由皮肤敏感、 毛囊虫感染、血 管扩张等因素引
起。
添加标题
治疗:痤疮的治 疗主要包括药物 治疗、激光治疗、 光动力治疗等; 玫瑰痤疮的治疗 主要包括药物治 疗、激光治疗、 光动力治疗等。
添加标题
性病学概述
性传播疾病定义与分类
定义: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疾病
分类:细菌性、病毒性、真菌 性、寄生虫性
常见疾病:淋病、梅毒、尖锐 湿疣、艾滋病等
预防措施:正确使用避孕套、 定期体检、避免高危性行为
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
性传播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 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影响因素 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传播
症状:生殖器部 位出现溃疡、疼 痛和脓性分泌物
治疗:抗生素治 疗,必要时进行
手术
非淋菌性尿道炎与生殖器念珠菌病
非淋菌性尿道炎: 由支原体、衣原 体等引起的尿道 炎,症状包括尿 道疼痛、分泌物
皮肤性病学重点名词解释
![皮肤性病学重点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4d5735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7f.png)
常见皮肤性病名词解释1 同形反应Koebner 征累及真皮乳头层或以下部位的损伤发生后,在损伤处出现与原发皮疹相同损害的现象。
2 溶液药物的水溶液,具有清洁收敛作用,主要用于湿敷。
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类疾病,常用3%硼酸溶液。
3 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齐平、无隆起/凹陷,大小可不一,性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2㎝,>2㎝者为斑片。
4脓疱pustule: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
5 糜烂erosion: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
因损害较表浅,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6皮肤划痕试验: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皮肤,可出现以下三联反应:划过3~15秒,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真皮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15~45秒后,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神经轴索反应引起小 A 扩张,麻风皮损处不发生);划后1~3分钟,在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组胺激肽引起水肿)。
此三联反应称为皮肤划痕症,可见于荨麻疹或单独发生。
7 性传播疾病(STD),主要指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病,不仅可在泌尿生殖器官发生病变,还可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所属淋巴结,甚至通过血行播散侵犯全身各重要器官和组织8结节nodule: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侵润感。
可由真皮或皮下组织的炎性侵润或代谢产物沉积引起。
结节可吸收消退,亦可破溃成溃疡,预后形成瘢痕。
9痂crust: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血液与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混合干涸后凝结而成10溃疡ulcer: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
愈合较慢且可留有瘢痕。
11囊肿cyst:为含有液体或粘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
《皮肤性病 学》教学大纲
![《皮肤性病 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bec51f56f1aff00bfd51e29.png)
皮肤性病学前言皮肤性病学是研究发生于皮肤上的各种疾病及其相关病的学科,是临床学科的一个分科,与内科有密切联系。
治疗上除内服药尚有各种外用疗法。
皮肤性病学课程包括总论、皮肤病和性病。
通过总论对皮肤结构、功能、症状、诊断、常用实验诊断技术、皮肤病内外用药等学习,使学生掌握皮肤性病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通过各论学习使学生掌握皮肤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原则和处理方法。
在整个教学中,紧紧围绕为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的宗旨,强调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理论联系实际;以启发式教学,结合皮肤临床表现直观性强的特点,应用多媒体,通过二十多学时的课程,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医学人才打好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预防医学本科五年制学生,总学时26学时,大课18学时,见习8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篇总论第二,三章皮肤的结构、功能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皮肤和附件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熟悉皮肤的各种生理功能。
3、熟悉影响皮肤功能的各种因素。
二、计划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一)皮肤结构1、概述皮肤组成及其附属器、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皮肤的厚度、面积、外观、纹理形成及意义。
2、表皮二类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1)角质形成细胞a.来源、基底层——角质层各层的细胞形态、演变与功能b.桥粒、半桥粒、张力微丝、角质小体、被膜颗粒的作用c.角质蛋白形成、性质、功能及表皮更替时间。
(2)树枝状细胞a.黑素细胞形态分布、黑素小体作用。
b.郎格汉斯细胞形态、分布于免疫关系。
c.Merkel细胞形态、分布、作用。
3、基底膜带的组成与作用4、真皮分层、组成(纤维、基底、细胞)、性质与作用5、皮下组织的结构与作用6、皮肤附属器(1)毛发的结构、生长周期与内分泌关系。
(2)皮脂腺的形态分布,皮脂形成、排泄及与内分泌关系。
(3)大、小汗腺的形态、分布、功能及神经支配。
(4)甲的结构、生长速度。
7、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神经分布情况。
【皮肤性病学】皮炎与湿疹PPT课件
![【皮肤性病学】皮炎与湿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972439a8956bec0975e3ef.png)
病程 长,有急性慢性反复发 慢性病程
作及渗出史
无渗出史
手足湿疹与手足癣鉴别
手足湿疹 好发部位 手、足背
手足癣 指掌,趾缝
皮损特点 多形性,易渗出, 深在性水疱,无
境界不清
红晕,境界较清楚
分布
对称
单发
真菌 (-)
(+)
治疗
一、一般治疗原则 1、寻找病因 2、避免再刺激、过度搔抓、热水烫洗 3、禁食浓茶、酒、辛辣食品
定义:对称发生于掌跖、指趾曲侧的复发 性水疱性皮肤病,常伴手足多汗
➢多见于中青年,春秋季易发。 ➢指趾侧缘或掌跖的深在性水疱,疱液清,数
后皮疹干燥,留糠状脱屑。 ➢自觉瘙痒或烧灼感。
治疗
1、避免情绪因素 2、治疗手足多汗 3、抗组胺药物 4、外用药干燥、抗炎、止痒
变态反应有关
内部因素
➢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 肠道寄生虫病,慢性胆囊炎 ➢ 慢性扁桃体炎 ➢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糖尿病、月经、妊娠) ➢ 精神障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 ➢ 血液循环障碍 ➢ 遗传因素:过敏素质。
外部因素
➢ 生活环境的改变,气候条件的影响 ➢ 外界刺激因子:日光,寒冷,炎热,干燥。 ➢ 各种动物皮毛,植物(花粉)。 ➢ 化学物质、人造纤维、化妆品 、肥皂。 ➢ 食物:鱼虾、牛羊肉、脂肪类,糖类
漆皮炎(dermatitis rhus)
诊断
1、详细了解病史,进行接触史调查。 2、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境界清楚。 3、除去接触物后,皮损较快消退,再接
触可再发。 4、对可疑物可作斑贴试验。
治疗
治疗原则: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 极对症处理。
全身治疗:抗组胺药;激素应用于皮损 较重的患者。
皮肤与性病学(医学高级)皮炎和湿疹单项选择题(2015-11-3)
![皮肤与性病学(医学高级)皮炎和湿疹单项选择题(2015-11-3)](https://img.taocdn.com/s3/m/5da4a280dd88d0d233d46a61.png)
以下关于亚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A.红肿减轻
B.鳞屑、结痂为主
C.可阵发性加重
D.渗出增多
接触致敏反应属于哪种变态反应类型()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淤积性皮炎的最初始病因是()
A.静脉瘀血
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白细胞释放蛋白水解酶
D.静脉曲张导致静脉压增高
特应性皮炎的特点不包括下列哪项()
A.血清IgE水平升高
B.对异种蛋白过敏
C.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D.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
以下关于特应性皮炎治疗的描述错误的是()
A.糖皮质激素缓解病情
B.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
C.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
D.免疫调节剂控制复发。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203002bed630b1c59eeb5eb.png)
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论部分 (1)第二章各论部分 (2)(一)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2)湿疹 (2)特应性皮炎 (3)接触性皮炎 (3)(二)药物性皮炎及荨麻疹 (3)药疹 (3)荨麻疹 (4)(三)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4)带状疱疹 (4)单纯疱疹 (5)疣 (5)(四)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5)(五)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6)银屑病 (6)玫瑰糠疹 (6)多形性红斑 (6)(六)性传播疾病(STD) (6)梅毒 (6)淋病 (7)尖锐湿疣 (7)疥疮 (7)(七)结缔组织病 (8)(八)皮肤肿瘤 (8)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前言皮肤性病学是研究有关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防治的临床科学,是临床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习皮肤性病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同学掌握及了解常见皮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防治方法以及皮肤病与全身疾病的密切关系。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因此要求医学生了解常见性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方法。
课程内容重点章节是总论中的皮肤病的症状、治疗原则;各论中湿疹和接触性皮炎、药疹、荨麻疹;病毒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性病;结缔组织病和皮肤肿瘤。
其中重点是掌握常见病和重要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
对其他章节及一些少见病仅要求一般了解。
适当介绍一些有关疾病的新进展。
授课方法,可根据各教研室具体情况选择。
如可采用不讲大课,融见习、讨论、答疑、小结为一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也可采用先讲课再见习的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中应根据皮肤病学的教学特点,尽量采用典型病例示教、皮损幻灯片、多媒体教学技术、图谱等进行形象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
注意引导学生自学的能力。
疾病名称一些专业术语在教学中均用英文表述,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使用。
适用教材:《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北京大学医学教材,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 版。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819153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8.png)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整理一.总论1.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可产生角蛋白.胞内含有张力原纤维,有桥粒结构.角质形成细胞分为5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2.表皮基膜带:①基底细胞与真皮交界面呈波浪状,由向真皮伸入的表皮角和向表皮突入的真皮乳头相互镶嵌而成②PAS染色呈紫红色染色带③可分为四层:胞膜层、透明层、基板层、网状层④功能:使表皮真皮紧密连接、渗透屏障、营养物质交换.3.黑素细胞:来源于神经嵴,有合成黑素的功能.分散在基底层细胞间、毛发、真皮结缔组织中.硝酸银染色阳性.黑素细胞有细长树枝状突起.每个黑素细胞通过树状突起可与大约36个角质形成细胞接触,形成表皮黑素单位.无桥粒,含黑素颗粒.黑素颗粒以胞吐形式释放,再被临近细胞吞噬,吸收紫外线.4.朗格汉斯细胞:来源于骨髓,功能是摄取、处理和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及免疫监视.主要分布于表皮中上部、真皮、口腔黏膜等.氯化金染色显示树枝状突起.细胞表面有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抗原.胞内有特征性的Birbeck颗粒.5.斑疹:局限性的颜色改变,不隆起也不凹陷,直径<1cm,包括红斑、瘀点、瘀斑及色素异常.斑疹密集融合成大片叫斑片.6.丘疹:高出皮面的实质性隆起,直径<1cm,形态可呈扁平、半球形、多角形.由皮肤炎症浸润、皮表增生、代谢产物沉积引起.丘疹密集融合成大片叫斑块.7.水疱: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腔隙性损害,若直径>0.5cm称为大疱,多为炎性反应所致,也可因棘细胞间粘合质溶解破坏或基底膜病变等引起.有表皮内和表皮下两类.愈后无瘢痕.8.脓疱:含脓液的疱,周围红晕,多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位置深浅不一,愈后无瘢痕.9.风团:真皮浅层的急性、局限性、水肿性、隆起性损害,淡红或苍白色伴周围红晕,边缘不规则,可呈伪足状.较快消退,不留痕迹,常伴剧痒.10.结节:真皮或皮下组织局限性、实质性损害,大小不一、触之较硬,可由1皮下组织炎症、2血管性炎症、3代谢产物沉积、4寄生虫、5肿瘤等引起.11.囊肿:真皮或皮下组织内有一定囊壁结构的内含液体或粘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状损害.可隆起或仅可触及,触诊有弹性感.12.鳞屑:皮肤炎症或干燥异常时,表皮因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或水疱吸收干燥而发生角质层的脱落,肉眼可见,可大可小.13.痂:皮肤损害渗出的浆液、脓液或血液与坏死脱落的组织及微生物等混合干涸而结成的附着物,可有脓痂、浆液痂及血痂等.14.浸渍:皮肤因浸水过久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角层吸收较多水分使表皮松软变白、起皱,称为浸渍.易发于指趾缝等皱折部位,摩擦后可形成糜烂.15.糜烂:水疱、丘疹、浸渍等因机械摩擦等因素而形成的表皮或粘膜浅表性缺损,露出大小形态不一的红色浸润面,愈合较快不留瘢痕.16.溃疡:皮肤粘膜局限性缺损,病变累及真皮或皮下组织,形状大小深浅不一,愈后留有瘢痕.17.抓痕:常由于瘙痒而搔抓引起的线条状表皮损伤仅伤及表皮,其上可有血痂,愈后不留瘢痕.18.裂隙:线形裂口与皮纹一致,常深达真皮,疼痛出血,多掌跖指关节处,多由于长期接触碱、脂溶性化学物质或手足湿疹等导致.19.瘢痕:溃疡愈合后填补的新生结缔组织构成.表面平滑无皮纹、毛发等,无弹性,分增生性及萎缩性两类.20.苔藓样变:局限性皮肤增厚、粗糙.表面纹理加深加宽,将患处皮肤分成菱形或多角形的分格.主要由经常搔抓、不断摩擦使角质层、棘层增厚所致.常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21.糊剂:又称泥膏,基质为“软膏+粉剂氧化锌、滑石粉+药物”.可消炎、干燥、保护.渗透皮肤比软膏弱,刺激性低.用于亚急性皮炎略有少量渗液.毛发不宜应用.二.生物源性皮肤病1.皮肤癣菌病:1皮肤癣菌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皮肤角质层、毛发和甲板的感染.2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头/体/股/手/足/甲/须癣等,偶累及深部组织引起真菌性蜂窝组织炎等.3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引起病灶外皮肤的变态反应称为癣菌疹.4皮肤癣菌病最常见的病原体为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和羊毛状小孢子菌.2.体癣:指除掌、跖外光滑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典型损害开始为针头至绿豆大小,环形扩展.瘙痒明显.3.股癣:腹股沟外生殖器部位及肛周的体癣称为股癣.4.脓癣: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头皮局部过敏反应.皮损为无脓液的脓肿,边缘整齐,有波动感.愈后可形成瘢痕和永久性脱发.切忌切开引流.5.脓疱疮:又称传染性脓疱疮、黄水疮.接触传染,是常见的暴露部位皮肤的细菌性脓皮病.皮损为红斑→小疱→脓疱→糜烂→厚痂→湿疹样变.分为寻常型、大疱型、新生儿型.6.麻风: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神经.只有人可能患麻风病.皮损多样化、皮肤干燥,浅感觉障碍.受累神经粗大、疼痛.分5型,为结核样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中间界线类、界线类偏瘤型、瘤型.7.麻风反应:麻风病程中突然突然发生急性或亚急性症状,称麻风反应.Ⅰ型为迟发变态反应,表现为皮损红肿、浸渍、发热.Ⅱ型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表现为结节性、多形性、坏死性红斑,发热、头痛等.8.麻风菌素试验:粗制麻风菌素在前臂屈侧皮内注射0.1ml.48h后观察早期反应,出现>10mm的浸润性红斑为阳性.3周后观察晚起反应,出现>3mm的浸润结节为阳性.麻风患者或者流行区接触者若阳性,则对麻风杆菌有抵抗力,预后好;阴性则抵抗力差、预后差.9.丹毒:①由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俗称“流火”.②皮肤、皮下组织的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急性炎症.③局部红肿热痛.有头痛、发热的全身症状.10.Ramsey-Hunt综合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累及膝状神经节,产生外耳道疱疹、耳痛、面瘫、眩晕等症状.11.疣: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皮肤黏膜引起的一组良性赘生物.常见的有4种类型:寻常疣瘊子、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可刮除、物理化学法破坏、中药治疗.12.扁平疣: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皮损为针头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多发,可沿抓痕排列成条状,偶微痒.消退前有炎症反应,异常瘙痒.病程长,消退后可复发.13.传染性软疣:一种由软疣病毒感染引起的丘疹性皮肤病,其特点为在皮肤上发生蜡样光泽的丘疹,顶端凹陷,能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14.疥疮:由疥螨引起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在惯发部位皮肤薄嫩处如手指缝、腹股沟等发生剧烈瘙痒的丘疹、水疱或隧道,伴奇痒,常引起家庭、集体的传染流行.三.非生物源性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是皮肤、黏膜因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而发生的炎症反应.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甚至坏死,边界清楚伴以瘙痒或烧灼感.发病机制包括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通常急性起病,需与急性湿疹鉴别.病程短,预后好,不易复发.2.药疹:又称药物皮炎,为各种药物通过不同途径口服、注射、吸入、栓塞、灌肠、外用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分为发疹型、荨麻疹型、固定红斑型、中毒性表皮松解型、剥脱性皮炎型.后两种为重型药疹.发病突然、全身性、对称性、泛发性固定型除外.应立即停用致敏药物,促进其排泄,抗炎治疗.3.固定性药疹:①即固定红斑型药疹.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紫红色色素沉着斑.②再次致敏后皮损在同一部位,也可累及其它部位.③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鼻、外生殖器、肛周.④致敏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碘胺药、苯巴比妥.4.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特点是阵发性瘙痒和局限性苔藓样变.反复搔抓、摩擦是发病原因,可由精神因素、局部皮肤受刺激、饮食、胃肠道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引起.夏天重.5.同形反应:银屑病的进行期,在外伤处机械性损伤、日晒、虫咬、冻伤发生新的皮疹.如可与手术切口一致.提示病情的活动.6.薄膜现象:银屑病刮擦表面可出现多层银白色疏松鳞屑,刮除鳞屑后,露出红色光亮的薄膜,称为薄膜现象.7.玫瑰糠疹:常见的轻度炎症性皮肤病.可能是病毒感染后的变态反应,不复发.皮损为橙红色、卵圆形的斑疹或丘疹,可互相融合.表面有细皱纹、糠状鳞屑.起初有母斑,母斑消退时皮疹迅速播散.斑疹的长轴与皮纹平行,全身泛发.中度瘙痒.分为丘疹型、紫癜型、反常型.8.母斑:玫瑰糠疹起病初期的皮损称为母斑.通常比后出现的皮疹大,可持续1周.母斑消退时,皮疹迅速播散,经过3~8周后自行消退.9.多形红斑:为急性炎症性综合征,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两种以上皮损同时存在.重症又称Stevens-Johnson综合征.由感染、用药后引起,本质为皮肤小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自限性,复发性.皮损为“虹膜状损害”,包括3层,中央为紫癜,外围是隆起水肿的苍白环,周边是红斑.10.天疱疮:由于表皮棘层细胞间抗体沉积引起棘层细胞松解、表皮内水疱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黏膜大疱病.分为4型,寻常型、增殖型棘层下层、落叶型、红斑型棘层浅层.多有早期口腔黏膜损害、尼氏征阳性.直接免疫荧光IgG沉积于表皮细胞间,血清学检查天疱疮抗体阳性,滴度与临床表现平行可行免疫抑制治疗.11.尼氏征:①由棘层细胞松解引起.②在疱顶施加压力,疱液向周围表皮内渗透.③牵拉破疱残壁,周围表皮进一步剥脱.④皮损周围外观正常皮肤也一擦即破.是天疱疮极有诊断价值的体征.12.大疱性类天疱疮:7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的表皮下水疱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伴表皮松解、尼氏征阴性与天疱疮鉴别,与谷胶饮食无关,无小肠黏膜损害与疱疹样皮炎鉴别.肢体屈面发病为主,口腔黏膜损害少见.直接免疫荧光C3或IgG线状沉积于表皮基底膜带,血清学检查抗表皮基膜带抗体阳性,滴度不与临床表现平行.可行免疫抑制治疗.13.疱疹样皮炎:在遗传素质个体中,由于谷胶过敏而引起皮肤和小肠损害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对称分布于肢体伸面,口腔黏膜损害少见.剧烈瘙痒、烧灼、疼痛.三种皮疹小水疱、丘疹、风团样斑块成簇分布.直接免疫荧光IgA颗粒状沉积于真皮乳头,病变部位反而没有,少数人IgA线状沉积于表皮基底膜带.血清学无抗表皮基膜带抗体,若有IgA线状沉积则阳性.治疗首选氨苯砜.14.线状IgA大疱型皮病:临床表现类似于疱疹性皮炎、类天疱疮.无谷胶过敏.直接免疫荧光IgA或C3线状沉积于表皮基底膜带.治疗首选氨苯砜.分为儿童型、成人型.血清学可能抗表皮基膜带抗体阳性.15.抗核抗体ANA:是一组将细胞核内三大类抗原物质DNA、组蛋白、非组蛋白的各种自身抗体的总称,主要存在于血清中.通常血清中ANA滴度在1:80以上有临床意义.分为均质型染色均匀、周边型染色在膜部、斑点型染色为斑点状.16.狼疮细胞: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核抗体,作用于受损的白细胞核,使其均匀变性并排出体外,形成均匀体,称狼疮小体.狼疮小体具化学趋化性,被粒细胞吞噬,形成狼疮细胞.是病情活动期的标志.四.性病1.性传播疾病:①以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②我国现阶段将梅毒梅毒螺旋体、淋病淋病奈瑟菌、非淋菌性尿道炎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尖锐湿疣人类乳头瘤病毒、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病毒、软下疳杜克雷嗜血杆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沙眼衣原体L1、L2、L3型和艾滋病HIV8种疾病列为重点防治的性病.2.硬下疳:一期梅毒主要症状,最常发生在生殖器部位,梅毒螺旋体侵入2~4周后发生.常为单个,不痛不痒,边缘清楚,蚕豆大小结节,表面糜烂,有少量渗出物,呈牛肉色,触之硬似软骨.3.前带现象:①指临床上符合梅毒体征,但原倍血清的RPR试验却为弱阳性或阴性,但若将此血清进一步稀释后再做RPR试验,便出现了阳性结果;②其原因是此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量过多,抑制了阳性反应的出现.4.扁平湿疣:二期梅毒发生于肛门或外生殖器潮湿部位的丘疹.增殖融合成肥厚片块,触之坚实,较平滑.与“扁平疣”概念相差甚远5.尖锐湿疣:①由人乳头状瘤病毒引起的增生性疾病,好发于外生殖器及肛门附近的皮肤、黏膜.②起初细小丘疹,逐渐增大至肉质乳头状赘生物.性生活时易出血,继发感染则可有糜烂、溃疡,恶臭.③病理特征为棘层肥厚、表皮浅层可见灶性分布空泡化细胞.可癌变.④药物治疗或激光、高频电刀烧灼切割疣体.⑤判愈标准为疣体消失,3个月不复发.6.非淋菌性尿道炎:①通过性交传染的一种尿道炎,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也有阴道毛滴虫、单纯疱疹病毒.②是西方国家最常见性传播疾病.男性症状可有尿道刺痒,烧灼感,尿痛.女性尿道炎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可同时有宫颈炎症.少数可出现附睾炎、前列腺炎等合并症.③治疗首选阿奇霉素、强力霉素、红霉素.④判愈标准为症状消失、尿道图片油镜下多形核白细胞≤4个,病原检查阴性.7.生殖器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多位于生殖器及附近的皮肤黏膜.表现为水疱、糜烂、疼痛.患者和携带者为传染源.治疗首选阿昔洛韦.。
皮肤性病护理学
![皮肤性病护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7e32c50dc281e53a5802ff71.png)
表皮通过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原发皮损:是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皮肤损害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神经痛Ramsay-Hunt综合症:耳带状疱疹时,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种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湿疹: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荨麻疹:是由皮肤、粘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药疹: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的炎性反应交叉过敏:指药疹治愈后如再用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相似或有相同化学基因药物均可诱发药疹多价过敏:当患者敏感性增高时,可对一些在化学结构上毫无相关的各种药物同时发生过敏反应结缔组织病:包括一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结缔组织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逸出部位,可表现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皮损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
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硬化性淋巴结炎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也可导致眼、咽、直肠感染和传播性淋球菌感染尖锐湿疣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致,常发生在肛门及外生殖器等部位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慢性复发性炎性皮肤病表皮由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组成,角质形成细胞由深到浅依次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非角质分为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未定类细胞、迈克尔细胞等皮肤的功能有:防护、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代谢作用以及免疫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湿疹(chromic eczema)
特殊类型的湿疹
•手部湿疹:手接触多种物质,病因不明,长期刺激顽
固难治。
乳房湿疹:
多见于哺乳的妇 女。乳头,乳晕 有暗红斑,丘疹, 糜烂,结痂,皲 裂。需除外湿疹 样癌;
外阴、阴囊、肛周湿疹:局部瘙痒剧烈,常因
过度搔抓导致皮肤肥厚粗糙苔藓样变.
钱币状湿疹:
对多数人无不良反应,而仅使少数具有过敏体 质者发病 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不发病 皮疹广泛,对称分布 接触后易再发 斑贴试验阳性
临床表现——急性接触性皮炎
接 触 膏 药
起病较急。皮损发生在接触部位,境界清楚。 皮损的性质、疹形、范围与机体的敏感性、接触物的理 化特性、浓度、接触方式、时间有关。 皮损轻者(红斑、丘疹、丘疱疹);重者(水疱、大疱、 糜烂、坏死) 去除接触物及治疗适当,1~2周内可痊愈。 自觉瘙痒,烧灼感,胀痛感。 重者有发热,畏寒,恶心,头痛等全身症状。
局部治疗:可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的治疗原则 处理。
1、急性期 红肿为主 渗出较多
2、亚急性期 少量渗出
无渗出时 3、慢性期
炉甘石 洗剂 3%硼酸湿敷
湿敷或糊剂或油剂(氧化锌油) 糖皮质激素霜剂 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酊剂等
湿疹
Eczema
概念: 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
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
发病机理: 目前尚不很清楚,大多认为与IV型
病程 长,有急性慢性反复发 慢性病程
作及渗出史
无渗出史
手足湿疹与手足癣鉴别
手足湿疹 好发部位 手、足背
手足癣 指掌,趾缝
皮损特点 多形性,易渗出, 深在性水疱,无
境界不清
红晕,境界较清楚
分布
对称
单发
真菌 (-)
(+)
治疗
• 一、一般治疗原则 • 1、寻找病因 • 2、避免再刺激、过度搔抓、热水烫洗 • 3、禁食浓茶、酒、辛辣食品 • 二、内服药物疗法 • 1、抗组胺药物 • 2、钙剂疗法,维生素疗法 • 3、复方甘草酸苷 • 4、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法(泛发性皮疹,病情较重)
急性湿疹(acute eczema)
特点
密集红斑、丘疹、丘疱疹——小水疱——糜烂(大 量渗液)——结痂。 原发性多形性皮疹、分布对称、暴露部位多见、搔 抓后有浆液渗出、瘙痒剧烈.
亚急性湿疹(subacute eczema)
特点
较急性期的红肿、渗液减轻。 主要为丘疹,丘疱疹,小水疱,轻度糜烂,少量渗 液,结痂。 如再次暴露于过敏原或处理不当刺激过度,可致急 性发作.
漆皮炎(dermatitis rhus)
诊断
• 1、详细了解病史,进行接触史调查。 • 2、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境界清楚。 • 3、除去接触物后,皮损较快消退,再接 • 触可再发。 • 4、对可疑物可作斑贴试验。
治疗
治疗原则: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 极对症处理。
全身治疗:抗组胺药;激素应用于皮损 较重的患者。
病程 常迁延复发 去除病因后较快痊愈
慢性湿疹与慢性单纯苔藓鉴别
慢性湿疹
慢性单纯苔藓
病史 常由急性湿疹演变 初起瘙痒为主,后呈
而来,可有急性加剧 苔藓样变
皮损 暗红,浸润肥厚明显, 苔藓化明显,近正常皮色 色素增加,外周可有 ,周围可有正常皮色的扁 小丘疹,丘疱疹。 平丘疹
分布 好发于侧
? ?
临床表现——亚急性及慢性接触性皮炎
由于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皮损开始可呈亚急性表现。表 现为红斑丘疹,境界不清。 如果接触物长期反复刺激可使局部呈慢性湿疹样改变。
特殊类型的 接触性皮炎
化妆品皮炎 (cosmetic dermatitis)
尿布皮炎(diaper dermatitis)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硫酸 烧伤
•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生反应 •无潜伏期 •皮疹局限 •其严重程度与接触方式、化学性质、 浓度、接触时间相关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半抗原
细胞膜载体蛋白 及HLA-DR抗原
全抗原 抗原递呈
诱 导 期
T细胞活化、增殖
再次接触抗原 致敏的T淋巴细胞
激
发
释放各种淋巴因子
期
激发炎症反应
皮炎与湿疹
接触性皮炎
Contact dermatitis
概念:
外源性物质
皮肤、黏膜 在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病因
(一)原发性刺激物 强酸、强碱、有机溶剂
(二)接触性刺激物 动物性 、植物性、化学性
皮革、毛类、羽绒制品、昆虫毒毛及分泌物; 生漆、荨麻、无花果、银杏、芒果等; 香水、染发剂、清凉油、红花油、农药、机油、橡胶 塑料化纤制品、洗涤剂、铬盐及汞剂、焦油类、氯丙嗪、香料等
变态反应有关
内部因素
➢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 肠道寄生虫病,慢性胆囊炎 ➢ 慢性扁桃体炎 ➢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糖尿病、月经、妊娠) ➢ 精神障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 ➢ 血液循环障碍 ➢ 遗传因素:过敏素质。
外部因素
➢ 生活环境的改变,气候条件的影响 ➢ 外界刺激因子:日光,寒冷,炎热,干燥。 ➢ 各种动物皮毛,植物(花粉)。 ➢ 化学物质、人造纤维、化妆品 、肥皂。 ➢ 食物:鱼虾、牛羊肉、脂肪类,糖类
好发于四肢,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斑片,损害主要为密 集的丘疹和丘疱疹。
诊断与鉴别诊断
多形性皮疹 对称分布 渗出倾向 反复发作 慢性经过 剧烈瘙痒
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鉴别
急性湿疹 急性接触性皮炎
病因 常不明原因 常有明显致病外因 皮损特点 皮疹形态多样, 较单一,境界清楚
边界不清 发病部位 对称、泛发 局限于接触部位
• 三、外用药物治疗
• 急性湿疹 • 无渗液:粉剂、洗剂,霜剂;(糖皮质激素) • 大量渗液:溶液(湿敷) • 亚急性湿疹 • 丘疹:霜剂、洗剂;片状糜烂:乳剂、糊剂、油剂 • 慢性湿疹 • 皮肤增厚: 软膏;苔藓样变: 软膏、酊剂、硬膏 • 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
特应性皮炎 (atopic dermatitis)
➢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素质相关 的皮肤炎症性疾病。 ➢特征:皮肤瘙痒、皮疹多形并有渗出倾向。
异位性的含义
✓ 罹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 ✓ 对异种蛋白过敏 ✓ 血中IgE值高 ✓ 嗜酸粒细胞增多
婴儿期
• 1、多在出生后2~3个月后发病 • 2、皮疹好发于前额,面颈部——扩散躯干,四肢 • 3、皮疹形态,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湿疹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