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c8f23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2.png)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带答案)单选题(共40题)1、某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若其他条件不变而浓度为2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nm。
A.450B.225C.900D.375【答案】 A2、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中的CAI指的是()。
A.计算机辅助学习B.计算机辅助教学C.计算机辅助管理D.计算机辅助设计【答案】 B3、学生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教师会结合初中学过的四大反应类型的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其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反证B.归纳C.比较D.分析【答案】 C4、下列仪器是用于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是()A.元素分析仪B.质谱仪C.红外光谱仪D.核磁共振仪【答案】 B5、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
A.50%B.75%C.100%D.25%【答案】 C6、下列关于探究学习与教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A.探究学习重过程,轻结论B.探究学习中仍需要教师的指导C.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使用探究教学D.只有实验教学才是探究教学【答案】 B7、下列高中化学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学习行为所对应的学习水平最高的是( )。
A.经历B.讨论C.认同D.形成【答案】 D8、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化学事实描述清楚,并且要对该事实加以深入地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这种方法是()。
A.讲述法B.讲演法C.讲解法D.谈话法【答案】 B9、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汽油挥发,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B.把水加热至沸腾,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把铁片浸入到盐酸中,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变化【答案】 B10、某教师在“金属资源的保护”的教学中。
这样导入课题:“家里用的铁制水壶和铝制水壶坏了,以后不用了,放置在一个角落里,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现象?你怎样保护你骑的自行车,防止其生锈?”该教师采用的导入方法是()。
2023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重点
![2023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3ef32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16.png)
2023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重点2023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重点一、物质与反应1. 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常见元素与化合物的特征;2. 化学式的书写与应用,离子化学式的书写与命名;3.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的平衡;4.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强酸、强碱、弱酸、弱碱的概念及特征;5. 金属活动性与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特点。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的组成要素及其特征;2.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及各类元素的特征;3.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定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规律;4. 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三、化学键及分子结构1. 化学键的概念与分类,共价键与离子键的特征与区别;2. 共价键的极性与非极性,分子极性的判断与描述;3. 分子式与结构式的相互转化,分子构型的影响因素;4. 分子间力的种类与特点,化学键与分子间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四、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与特征,氧化数的计算方法;2. 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及其特征,化学方程式的平衡;3. 金属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及其应用,非金属元素与氧化性物质的反应。
五、溶液与溶剂1. 溶液的概念及其组成,溶质与溶剂的特征与分类;2. 溶解度的概念与影响因素,饱和溶液与过饱和溶液的特征;3. 离子化合物的电离与解离度,溶液中的离子反应;4. 溶液中的pH值,酸碱指示剂,酸碱反应及其计算。
六、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 反应速率常用的实验方法,速率方程与速率常数;3. 化学平衡的概念与特征,平衡常数与平衡常数表达式;4. 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化学平衡的平移与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七、酸碱中和反应1. 酸的概念与性质,碱的概念与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2.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及其在中和反应中的应用;3. 酸碱滴定的方法与计算,酸碱反应的应用及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6ff6791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0.png)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
准备参加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1. 化学元素及其周期性定律
- 研究各元素的符号、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周期表的相
关知识。
- 理解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及其应用,如反应活性、原子半径、电负性等。
2. 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
- 研究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类型。
- 掌握不同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条件,以及各类反应
的应用。
- 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各类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平衡常量等基本知识。
3. 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
- 研究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内能、焓、熵等。
- 掌握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包括反应热、燃烧热、标准生成焓等。
- 了解化学热力学定律及其应用。
- 掌握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4. 化学分析及常见物质的检验
- 研究化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常见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
- 掌握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滴定等。
以上是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的复习内容,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和复习,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资科三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
![教资科三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6f97f0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9.png)
教资科三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初中化学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空气、水、酸碱盐、金属与非金属、燃烧与燃烧反应、化学变化与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室用具与操作等。
1.空气:空气是地球的大气层,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水蒸气等组成。
了解空气的组成以及氮氧循环对维持生物圈平衡的重要性。
2.水: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称为生命之源。
了解水的组成、性质以及它的存在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了解水的循环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酸碱盐:酸碱盐是化学中重要的三大类物质。
了解酸的性质和酸性物质的检验方法,碱的性质和碱性物质的检验方法,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
了解常见的酸碱盐的制备和应用。
4.金属与非金属:金属是多数元素的一种,具有光泽、导电性、导热性等特点。
非金属则具有反之特点。
了解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应用和影响。
5.燃烧与燃烧反应: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光和热。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类型,了解燃烧反应的特点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6.化学变化与能量变化:化学变化是物质变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涉及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了解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7.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象征,可以通过它们来描述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原则,了解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和化学量。
8.化学实验室用具和操作:了解常用的化学实验室用具和器材的名称和用途,了解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了解常用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2023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考点超详细总结
![2023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考点超详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09e1e1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8.png)
2023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考点超详细总结本文总结了2023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知识点和考点,以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复和备考。
一、基础知识点1. 化学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化学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2. 化学符号与化合价: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及其化合价,能够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
化学符号与化合价: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及其化合价,能够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
3. 化学方程式:了解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包括反应物、生成物的表示和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化学方程式:了解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包括反应物、生成物的表示和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4.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掌握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够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掌握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够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5. 溶液与溶解:了解溶液的定义和溶解的条件,掌握溶质、溶剂、溶解度的概念,能够计算溶解度。
溶液与溶解:了解溶液的定义和溶解的条件,掌握溶质、溶剂、溶解度的概念,能够计算溶解度。
6. 酸、碱和盐:了解酸、碱和盐的性质和常见的实验现象,包括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制备方法。
酸、碱和盐:了解酸、碱和盐的性质和常见的实验现象,包括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制备方法。
7. 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以及电子的转移方向。
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以及电子的转移方向。
8. 元素周期表: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能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特点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元素周期表: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能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特点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二、常见考点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掌握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常见方法,如过滤、蒸馏、结晶等。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掌握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常见方法,如过滤、蒸馏、结晶等。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https://img.taocdn.com/s3/m/c83d42e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1.png)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减弱;B、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减弱;C、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18个族;D、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所在族序数。
2、已知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化合物是一种盐;B、该化合物中含有三种元素;C、该化合物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D、该化合物受热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B、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C、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D、增加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4、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B、化学平衡状态下,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C、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比D、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数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比5、下列哪种物质在常温下是液态金属?A. 铁B. 汞C. 金D. 银6、以下哪个选项不是酸碱指示剂?A. 石蕊试纸B. 酚酞C. 甲基橙D. 硫酸铜7、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哪个方面的培养?A. 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B. 学生的化学知识积累C.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 学生的化学历史知识8、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适合于讲解“物质的溶解度”这一化学概念?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小组讨论法D. 角色扮演法9、下列哪种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A. 氧化铁 (Fe₂O₃)B. 氯化氢 (HCl)C. 水 (H₂O)D. 氯化银 (AgCl) 10、在实验室里,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铜离子,下列哪种试剂最适宜?A. 锌粉B. 铁粉C. 钠金属D. 银粉11、在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教资科三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
![教资科三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4f8ac8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b.png)
教资科三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如下:1.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而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类的物质混合而成的。
2.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3.常见元素:常见元素包括氧、氮、碳、氢等。
每个元素都有其特定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4.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绕着原子核的轨道运动。
5.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元素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简写,化学式是用来表示化合物的简写。
6.原子序数和原子量:原子序数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量是一个元素原子的质量。
7.平行于地球的大圆状轨道称为纬圈。
全球共有五条纬线,分别位于赤道、北极圈、南极圈和北极圈。
8.原子间的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电子转移或电子共享形成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
9.排列方式: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离子吸引形成的,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
10.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新物质,而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或性质发生改变,但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11.公式的配平: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需要进行配平,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和原子数相等。
12.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会生成盐和水。
在化学方程式中,中和反应可以表示为:酸+碱=盐+水。
13.物质的溶解:溶解是指一个固体物质在液体中均匀分散的过程。
在化学方程式中,溶解可以表示为:固体+液体=溶液。
14.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量或生成物产生量的变化速率。
15.酸碱中和指数:酸碱中和指数是指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用pH值表示。
pH值越低,溶液越酸;pH值越高,溶液越碱;pH值为7时,溶液为中性。
16.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氧化剂在反应中接受电子,而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初中化学科三教资每章重难点
![初中化学科三教资每章重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a3fc542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9.png)
初中化学科三教资每章重难点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等方面。
重点内容包括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以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关系等。
通过学习本章,可以了解到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第二章: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本章重点介绍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物质的相变以及物质的化学变化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可以了解到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第三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本章主要介绍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包括原子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等内容。
重点内容包括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核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等。
通过学习本章,可以了解到原子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第四章:化学键和化合价本章重点介绍了化学键和化合价,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内容。
重点内容包括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合价的计算等。
通过学习本章,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形成和特点,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等内容。
重点内容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调整等。
通过学习本章,可以了解到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第六章:质量守恒和化学计量本章重点介绍了质量守恒和化学计量,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等内容。
重点内容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和应用、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化学计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等。
通过学习本章,可以了解到质量守恒和化学计量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第七章:溶液和溶解度本章主要介绍了溶液和溶解度,包括溶液的组成和溶解度的定义等内容。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化学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化学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92794ef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5.png)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哪种物质在常温下呈现气态,且不属于稀有气体?A. 氧气B. 氖气C. 氩气D. 汞【答案】A. 氧气【解析】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常温下呈现气态。
而氖气和氩气都属于稀有气体,汞则是一种液态金属,在常温下不是气态。
2、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反应速率但在反应前后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变化的物质称为?A. 催化剂B. 反应物C. 生成物D. 溶剂【答案】A. 催化剂【解析】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而不被消耗的物质。
它在反应过程中参与反应形成活化络合物,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加快了反应速度,但在整个过程中催化剂最终会被再生,所以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其他选项中,反应物是在反应中被消耗掉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后新形成的物质;溶剂则是溶解其他物质的媒介,不一定会改变反应速率。
3、在下列化学用语中,表示一个氧分子的是()A. OB. O2C. O3D. O4答案:B解析: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表示为O2,因此正确答案为B。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 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C. 溶液的浓度可以用质量分数或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D. 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答案:D解析: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是水,可以是其他液体,如酒精、汽油等,因此选项D 错误。
其他选项A、B、C均为溶液的正确描述。
5、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2H2 + O2 → 2H2OB、CaCO3 → CaO + CO2↑C、Fe + CuSO4 → FeSO4 + CuD、N2 + 3H2 → 2NH3答案:C解析:置换反应是指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选项A是化合反应,B是分解反应,D是合成反应。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5bf65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8.png)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单选题(共30题)1、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是()。
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情谊类知识C.化学理论性知识D.化学技能性知识【答案】 C2、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教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组织和选取的重要参考B.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C.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D.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答案】 B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
X的原子半径比Y的小,X与W同主族,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B.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C.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2的强D.只含X、Y、Z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答案】 D4、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
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 )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A.4B.6C.8D.10【答案】 B5、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
A.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B.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C.化学科学探究的能力D.创新意识【答案】 A6、教育部先后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重要文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文件精神和当前中小学实际,你认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辅导与治疗相结合,重点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B.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关键是加强学校的硬件投入,每所学校都要建立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室。
2024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知识点汇编
![2024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知识点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3a37e12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a.png)
2024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知识点汇编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知识点汇编如下:一、化学基本概念及实验技能1.化学基本概念:物质、元素、化合物、混合物、化学变化、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键等。
2.元素的周期表:周期表的组成、周期表的分类、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等。
3.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置换反应、水解反应等。
4.化学实验技能:实验室规章制度、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措施、常见实验操作技能等。
二、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原子核结构、电子排布等。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变化规律:周期表的分区、周期表中的主体元素和过渡元素、周期性规律的变化等。
3.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化学键的特点与分类,分子的立体构型和极性等。
4.物质的性质:各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溶解性、燃烧性、导电性、反应性等。
三、化学反应及其应用1.锐有化学反应:各种化学反应类型的特征,如加热反应、光反应、电解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2.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定律、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等。
3.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的定义与性质、酸碱指示剂的应用、盐的性质及常见盐酸等。
4.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征,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特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等。
四、材料和资源1.认识材料:单质、合金、聚合物、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材料的特点和应用等。
2.能源和化学资源: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化学原料和储能材料等。
3.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再生能源的特点、利用方式和不同能源之间的比较等。
五、环境与气候变化1.环境污染: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的成因、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和治理措施等。
2.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温室气体的产生和作用机制,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3.节能与减排:节能技术和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和途径,可持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7e5072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0.png)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单选题(共30题)1、小明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方案,其中方案不合理的是A.见表格选项AB.见表格选项BC.见表格选项CD.见表格选项D【答案】 B2、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
A.认识溶解现象,指导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B.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温度变化C.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D.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明白化学工作者有责任不断寻求处理和解决污染的办法【答案】 A3、酸具有共同的性质,是因为()。
A.都能电离出氢离子B.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都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D.都含有氧元素【答案】 A4、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Ca2+、Cl一、S042-B.Fe2+、H+、so32-、Cl0-C.Mg2+,NH4+、Cl一、S042-D.K+、Fe3+、N03-;、SCN-【答案】 C5、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B.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Na2CO3、Na2SO4,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pH待查证C.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液漏斗下端口留出后,及时关闭活塞,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答案】 C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硅可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B.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铜的金属性比铝弱,可以用铜罐贮运浓硝酸D.NaOH溶液不能保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答案】 D7、在讲解“电化学”内容之前.教师通过测试,对学生知识准备情况所做的评价属于( )。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 D8、下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球掉人铁水中不会熔化B.在一216℃时,氧是固态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温度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答案】 D9、对于化学知识分类正确的是()。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总结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005b54369dc5022abea00f7.png)
简答题1、新课程 (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教授的偏向,强调形成踊跃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②表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量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域和学生进展的需求。
③紧密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期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紧、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和科技进展的联系,美注学生的学习爱好和体会,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术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同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调练的现状,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⑤成立与素养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判与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判过度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判增进学生进展,教师提高和改良教学实践的功能。
⑥实行三级课程治理制度。
改变课程治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址、学校三级课程治理,增强课程对地址、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①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
②新课程实验中,关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经历训练固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讨性2、化学学科进展特点:①化学家对物质的熟悉和研究,从宏观向微观深切。
化学家们通过实验验证打开了原子的大门,慢慢提出了原子学说。
②从定性向定量化深人。
比如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了当量定律,普罗斯提出了定组成定律,和后面显现的倍比定律,都表现了化学向定量化方向进展。
③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向理论化进展。
由上述几个理论的进展进程能够看出,每一个理论的提出都需要大量的实验事实,同时也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理论。
3、化学史教育价值在①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增进知识与技术目标的实现②创设化学教学情景,把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史料联系在一路,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价值和意义,增进学生化学大体观念的建构,在历史的情景中实现进程与方式目标; ③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④开启学生聪慧,把握科学研究方式。
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附后)
![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附后)](https://img.taocdn.com/s3/m/71c15fd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f.png)
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5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氨基酸的pH=6.3,则它的正离子溶液的pH为()。
A. pH=6:3B. pH>6.3C. pH正确答案:C,2.(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在鉴定Fe2+的方法中,有一种方法叫做棕色环反应。
反应时,将FeSO4、浓H2SO4和()先后加入试管中,即可看到棕色环。
A. NaNH2B. Na3NC. NaN03D. NaN3正确答案:C,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下列有关化学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B. 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相同C. 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D. 从HF、HC1、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F、Cl、Br、I的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正确答案:B,4.(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化学概念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概念内容的缩写要体现()的特点。
A. 简便易记B. 直观性、关联性、发展性C. 合理性、直观性D. 简洁性、关联性正确答案:B,5.(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钠与水反应:Na + H2O= Na++OH-+H2↑B. 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C. 氢氧化铝中和胃酸:Al(OH)3+3H+=AL3++3H2OD. 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3++Cu=Fe3++Cu2+正确答案:C,6.(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指南是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有关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辅导用书。
指南的内容不包括()。
A. 实验室规则、实验操作要求、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B. 简要说明常见仪器、试剂、重要装置的用途、性能、操作与使用要求、简单维修方法等C. 对具体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D. 对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探究活动报告的指导正确答案:B,7.(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酒精厂由于管理不善,酒精滴落到某种化学药品上酿成火灾。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预测知识点-初中化学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预测知识点-初中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a490b0b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3.png)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重要分析(初中化学)考点·离子共存(选择题)★★(1)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规律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一色、二性、四反应。
一色,即溶液颜色。
二性,即溶液的酸性和碱性。
四反应,指离子间通常能发生的四种类型的反应,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显然不能大量共存。
①复分解反应,如Ba 2+与SO 42-、NH 4+与OH -等。
②氧化还原反应,如Fe 3+与I -,NO 3-(+H +)与还原性离子Fe 2+等。
③双水解反应,如Al 3+与HCO 3-、Al 3+与AlO 2-等不能大量共存。
④络合反应,如Fe 3+与SCN -等。
(2)熟记下列因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合①Al 3+与HCO 3-、CO 32-、AlO 2-、SiO 32-、HS -、S 2-、ClO -。
②Fe 3+与HCO 3-、CO 32-、AlO 2-、SiO 32-、ClO -。
③NH 4+与SiO 32-、AlO 2-。
特别提醒:NH 4+与CH 3COO -、HCO 3-虽能发生双水解反应,但能大量共存。
考点·常见有机物的性质(选择题)★★类别代表物主要化学性质烷烃CH 4①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②在光照条件下跟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烯烃CH 3-CH=CH 2①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②与溴水、氢气、卤化物及水等在适宜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③加聚反应炔烃CH 3-C≡C-CH 3①可燃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②与溴水、氢气、卤化物及水等在适宜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苯①和液溴反应生成溴苯;②与浓硝酸在浓硫酸催化下反应生成硝基苯;③加成反应苯的同系物CH 3①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②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TNT )卤代烃CH 3CH 2Br ①与强碱的水溶液反应生成醇;②与强碱的醇溶液反应生成烯烃醇C 2H 5OH ①跟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 2;②跟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③脱水反应:分子间脱水生成醚;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④催化氧化为醛;⑤与羧酸反应生成酯酚①弱酸性;②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③遇FeCl 3溶液呈紫色;④易被氧化醛①与H 2加成生成醇;②可被氧化剂(O 2、斐林试剂、酸性高锰酸钾等)氧化为羧酸羧酸①具有酸的通性;②酯化反应;③能与含—NH 2的物质脱去水生成酰胺(肽键)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和醇糖类C 6H 12O 6(葡萄糖)①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②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考点·实验探究教学实施的基本要素(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化学实验探究通常包括以下八个要素:(1)提出问题: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转化成可研究的科学问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中大笔记整理)
![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中大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af7a73bf12d2af90242e63a.png)
第一部分化学学科知识运用第一章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分析第一节课程标准概述与解读化学课程标准包含: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一.前言包含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三方面课程目标(三维)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内容包含 5个一级主题,19个二级主题实施建议包含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初中化学课程性质: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和实用性课程基本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强调化学课程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强调化学实验与生活的关联性,倡导了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课程设计思路:1.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全面落实三维目标;2.倡导多样化学习方式;3.科学探究式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课程内容:5个一级主题分别为“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㈠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是要素但并不是流程)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3.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初中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3.初步学会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4.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处;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5.燃烧的条件;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置;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8.酸碱的化学性质㈡身边的化学物质:四个二级主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2.水与常见的溶液;3.金属与金属矿物;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㈢物质构成的奥秘: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四个二级主题:1.化学物质的多样性;2.微粒构成的物质;3.认识化学元素;4.物质组成表示㈣物质的化学变化:三个二级主题: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认识几种化学反应;3.质量守恒定律㈤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二级主题:1.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2.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3.化学物质与健康;4.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第二节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教科书编写理念:1.坚持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2.符合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学生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3.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方式4.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内容5.教学内容的组织体现科学方法的具体运用6.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7.体现化学课程的直观性、关联性、发展性特点8.习题类型多样化,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比例9.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教科书编排特点:1.内容选取落实《课程标准》突显五大主题2.外显三维目标3.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心理发展、认知、现有知识教科书知识呈现形式:1.栏目设置多样化,增强互动性2.图文结合,增强可读性3.分层概括,增强系统性4.特色习题,保证全面性第三章初中化学教学知识第一节化学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化学教学活动理念:1.转变观念,激发兴趣,实现教师教法的转变2.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方式,合作探究进课堂: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3.改革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其次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转移4.贴近学生生活,开发化学课程资源化学教学原则:1.启发性与探究性相结合原则2.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3.实践性与有序性相结合原则化学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知道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陶冶法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启发法、探究法讲授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知识,缺点是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很好发挥观察演示法:教师通过演示化学实验或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标本模型挂图等,或采用一些现代的教育教学技术而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优点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讨论法: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发表自己见解,逐步调整自己观点最终获得对问题的整体理解练习法:根据教师的布置和指导,通过课堂及课后作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借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与技巧的方法。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与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3ea86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1.png)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与答案单选题(共40题)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答案】 A2、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化学事实描述清楚,并且要对该事实加以深入地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这种方法是()。
A.讲述法B.讲演法C.讲解法D.谈话法【答案】 B3、自然常识课上,教师通过做水的升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发现法C.演示法D.谈话法【答案】 C4、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A.NaOHB.HClC.Na2SD.Na2O2【答案】 A5、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A.传授学生知识B.发展学生能力C.培养学生个性D.养成学生品德【答案】 B6、络合滴定法用EDTA测定pb2+时,要求pH为5左右,缓冲溶液可以选择()缓冲体系。
A.HAc-NaAcB.六次甲基四胺C.NH3-NI-14ClD.一氯乙酸【答案】 B7、某次期末考试,学校要求各年级、各学科分别编制A卷和B卷两种试卷,衡量两次测验的评价结果是否符合学生学业水平的实际程度。
衡量测验的正确性程度的重要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 B8、常温、常压下,将1 mol蔗糖溶解在水中制成1 L溶液。
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ΔH-TΔS和熵的变化情况是( )A.ΔH-TΔS>0,ΔS<0B.ΔH-TΔS<0,ΔS>0C.ΔH-TΔS>0,ΔS>0D.ΔH-TΔS<0,ΔS<0【答案】 D9、《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要关注哪项内容?()A.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B.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发展C.关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D.关心自然【答案】 D10、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
中学教师资格《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统考)
![中学教师资格《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统考)](https://img.taocdn.com/s3/m/035323c6cfc789eb162dc845.png)
一、考试目标1.化学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掌握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了解化学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领域、层次及思维方法;掌握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化学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具有运用化学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化学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主题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化学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具有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3.化学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化学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化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认识初中学生建构化学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获得化学学习的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合理发挥多种媒体在化学教学上的功能。
具有较强的教学实施能力。
4.化学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改进教学。
具有初步的教学评价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运用1.化学专业知识(1)掌握与中学化学密切相关的大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高中化学知识与技能。
初中化学教资必考知识点
![初中化学教资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63b536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6.png)
初中化学教资必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化学教资必考的知识点。
1.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初中化学教资中常考的元素有氧、氮、碳等,化合物有水、二氧化碳等。
2.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
原子是一种化学元素中最小的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合而成的粒子,可以是相同元素的原子或不同元素的原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3.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初中化学教资考试中常考的化学反应有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4.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种物质。
酸具有酸性,可以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初中化学教资考试中经常涉及酸碱中和反应的方程式和实验操作。
5.燃烧反应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结合产生大量热和光的反应。
常见的燃烧反应有有机物的燃烧和金属的燃烧。
初中化学教资考试中会考察燃烧反应的方程式和条件。
6.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自身固有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如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能力。
7.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等特征进行排列。
初中化学教资考试中会考察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位置。
8.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溶质是指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溶剂是指被溶质溶解的物质。
初中化学教资考试中会考察溶液的浓度计算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9.颗粒理论颗粒理论是指物质由不可分割的微观粒子构成的理论。
颗粒理论解释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化学教资考试中会考察颗粒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化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
1.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
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4.化学用语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某一种元素。
②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
(6)化学反应类型
(7)质量守恒定律
5.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
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3)特征: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5)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
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1.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2.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3.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一变二不变)
4.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5.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他为溶质。
)
6.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3.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
4.5H2O、FeSO4.7H2O
4.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5.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