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古诗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试题—25.诗词五首 (含答案)

诗词五首一、单选题1.下列对《雁门太守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
B.“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写出了战场血流成河,渗入土中,凝结为紫色,正面写出了战争的悲壮之感。
C.“半卷红旗”写出了乘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慷慨悲歌之地,加上“鼓寒”的声音细节,加剧了悲壮的气氛。
D.诗作的结尾抒写了官军全体将士忘身报国之情,感人至深。
2.选出下列对杜牧的《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折戟沉沙铁未销”从一支断戟写起,看似平淡实为不平,“铁未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B.“东风不与周郎便”借火烧赤壁一事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表达对周瑜历史功绩的羡慕之情。
C.“铜雀春深锁二乔”别出心裁地借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生动。
D.这首怀古咏史之作,寄寓作者吊古之意,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3.选出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想象。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古诗词选择题及答案解析资料内容:【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答案解析】期中前古诗词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课外古诗词诵读——6、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7、龟虽寿/曹操8、赠从弟(其二)/刘桢9、梁甫行/曹植期中后古诗词24.诗词五首10、饮酒(其五)/陶渊明11、春望/杜甫12、雁门太守行/李贺13、赤壁/杜牧14、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课外古诗词诵读1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16、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17、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1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习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内古诗词目录《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课外古诗词目录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1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故乡景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援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豪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017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加点字注音及古诗文填空练习(含答案)

2017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加点字注音及古诗文填空练习(含答案)一、给加点字注音第一单元1 消息二则——毛泽东溃.退泄.气督.战要塞.业已.摧.枯拉朽.锐不可当.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颁.发遗嘱.建树.仲裁..巨额.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夏浩然樊云芳凌.空翘.首酷似..轻盈.悄.然..潇洒由衷.新秀.屏.息敛.声眼花缭.乱如梦初醒.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蔡年迟蒲海洋桅.杆浩瀚.娴.熟咆哮..紧绷.镌.刻一丝不苟.白手起.家殚.精竭虑第二单元5 藤野先生——鲁迅挟.樱.花绯.红宛.如掌.故落第.畸.形不逊.匿.名诘.责呜.呼凄.然教诲.油光可鉴.杳.无消息抑.扬顿挫.正.人君子深恶.痛疾6 回忆我的母亲——朱德溺.佃.农劳碌.私塾.周济.宽.厚仁慈.连.夜慰.勉不辍.任劳任怨.为富不仁.7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颊.黝.黑粗糙.崎.岖平庸.滞.留愚钝.器宇.蒙昧.酒肆.缰.绳轩.昂胆怯.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诚惶.诚恐入木三分.8 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微.妙燥.热沥.青骤.雨窒.息吹嘘.荧.光筋.疲力尽和.颜悦色第三单元9.三峡阙.( ) 嶂.( ) 曦.( )襄.( ) 溯.( ) 御.( )湍.( ) ( ) 漱()涧.( ) 属.( ) 转.( )10.短文二篇颓.( ) 鳞.( ) 与.( )遂.( ) 寝.( ) 荇.( )11.与朱元思书缥.碧( ) 轩邈..( ) 泠.泠( ) 嘤.嘤( ) 鸢.飞戾.天( )( ) 经纶.( ) 窥.谷忘反( ) 横柯.( ) 蔽.( )12.唐诗五首东皋.( ) 徙倚..( ) 落晖.( )驱犊.( ) 采薇.( ) 萋.萋( )鹦鹉..( ) 征蓬.( ) 萧.关( )荆.门( ) 早莺.( ) 白沙堤.( )第四单元13 背影——朱自清迂.拭.搀.交卸.狼藉.簌.簌赋.闲游逛.踌躇马褂.蹒跚..颓.唐琐屑..触.目伤怀14 白杨礼赞——茅盾开垦.主宰.倦.怠丫.枝倔.强婆娑..虬.枝伟岸.傲.然宛.然秀颀.鄙.视妙手偶.得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旁逸.斜出不折不挠.15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严文井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兴.味洗涤.卑.微牛犊.茸.毛消逝.繁殖.凋.谢遏.制濒.临深渊.星辰.16 昆明的雨——汪曾祺乍.辟.邪鲜腴.篱笆....格调.吆喝暮.年情.味苔.痕密匝.匝连绵.不断张目结舌.第五单元17 中国石拱桥——茅以升雄跨.记载.残.损古朴.桥墩.推崇.侵.略序幕.巧妙绝伦.交头接.耳惟妙惟肖.独.一无二18 苏州园林——叶圣陶竿.映.衬败.笔丘壑.雷.同嶙峋..依傍.蔓.延蔷.薇芭蕉..斟酌..明艳...雕镂因地制宜.自出心裁.重峦叠嶂.俯.仰生姿19 蝉——法布尔轧.鳍.暴晒.隧.道恶劣.倒悬.折皱.纤.维防御.顾忌.联.结跳蚤.车辙.黏.土寻觅.喧嚣.欢愉.懒.洋洋不怀.好意无动于衷.20 梦回繁华——毛宁绢.驮.檀.冗.翰.林题跋.擅.长城郭.考订田畴.岔.道簇.拥踏.青行旅.宏.敞摄.取道.劲春寒料峭.长途跋.涉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公孙衍.( ) 天下熄.( ) 淫.( )舜.( ) 畎.亩( ) 傅说.( )百里奚.( ) 曾.益( ) 拂.士( )22.愚公移山高万仞.( ) 惩.( ) 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 ) 叩.石垦壤( ) 箕畚..( )孀.妻( ) 始龀.( ) 智叟.( )穷匮.( ) 亡.以应(wú) 厝.( )23.周亚夫军细柳棘.门( ) 被.甲( ) 弓弩.( )诏.书( ) 驱驰.( ) 按辔.( )持兵揖.( ) 介胄.( ) 曩.者( )24.诗词五首结庐.( ) 车马喧.( ) 东篱.( )烽.火( ) 搔.更短( ) 簪.( )角.声( ) 燕脂.( ) 提携.( )折戟.( ) 嗟.日暮( ) 谩.有( )二、古诗文填空第三单元9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野望》2《黄鹤楼》3《使至塞上》4《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5《钱塘湖春行》6《庭中有奇树》7《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开头,作者用这两个形象。
这就等于告诉人们说,,表现了作者,当时这是难能可贵的。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
“壮心不已”表达8《赠从弟》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第一个“一何" ,第二个“一何”。
2.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猛烈,而松枝又如此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诗人采用的手法,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
3.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一个。
作者,并. .9《梁甫行》10《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话朴实,回答深刻,表达了。
2.末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富有哲理,含蓄得表达了。
“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xian”字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四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四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含答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151页课后古诗词赏析题(含答案)精心整理《浣溪沙》(宋)XXX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XXX归来。
XXX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请简要分析“XXX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
“独”字写出词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抑郁伤感,表现了孤寂、失意的情怀。
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思。
(或“去”是花落去,“来”是XXX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XXX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XXX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伤春惜时,以及对XXX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寄意深刻,发人深醒。
5.请简要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XXX归来”蕴含的1哲理。
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XXX[宋]XXX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到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XXX、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2.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如何的图景?(4分)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古诗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古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8分)高梁桥水①||,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
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
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
西山如螺髻②||,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③||。
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思立亦以为然||。
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⑤乎?(袁宗道《极乐寺纪游》【注】①高梁桥水:指位于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高梁之水||。
②螺髻:发型如螺壳形||。
③盖:车盖||。
古时为车上遮阳挡雨之具||。
④挂进贤冠:挂||,摘掉||。
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缁布冠||,这里指官帽或乌纱帽||。
⑤情障:久存于心的愿望||。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道.此入玉河____________ (2)去.桥可三里____________(3)大可七八围许.____________ (4)思立亦以为然.____________22.用“/”为下面句子划分两处停顿||。
(2分)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24.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21.(1)从||,由(2)距离(3)表示约数(4)这样22.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23.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
24.作者发出了身在官场不得自由的感叹||,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水名胜向往追求的情怀||。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1.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理解其意境,并回答问题。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a) 这首古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b) 诗人在望明月时,内心对什么有所思念?答案:a)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有一轮明亮的月亮和似霜的光景。
b) 诗人在望明月时,内心思念自己的故乡。
2. 请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问题:a) 子语中的北辰在为政上是什么比喻?b) 在为政上,为什么要以德为本?答案:a) 子语中的北辰比喻为政者应该以德为准则,如北辰固定在一处,其他众多星星都围绕它旋转。
b) 在为政上,要以德为本是因为德行是一种积极向上、守正道的品质,只有通过德行塑造自己,才能得到人民的尊重与支持。
二、鉴赏请鉴赏下面的古诗,分析其诗意和表达手法。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天景色。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给人一种寂静而凄美的感觉。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通过翁舟和寒江雪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荒僻的江边独自垂钓的景象。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词语表达出深沉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了孤独和寒冷的氛围。
三、填空根据古文的意思和语境,填入合适的字词。
《论语·齐景公》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填空:出则事公________,入则事父________,谨而______,泛爱________,而亲______。
行有余力,则以学______。
答案: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四、判断请判断下列诗句是否正确。
1. "花落知多少"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明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017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加点字注音及古诗文填空练习(含答案)

2017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加点字注音及古诗文填空练习(含答案)
一、给加点字注音
第一单元
1 消息二则——毛泽东
溃.退泄.气督.战要塞.业已.摧.枯拉朽.锐不可当.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颁.发遗嘱.建树.仲裁
..巨额.
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夏浩然樊云芳
凌.空翘.首酷似
..轻盈.悄.然
..潇洒
由衷.新秀.屏.息敛.声眼花缭.乱如梦初醒.
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蔡年迟蒲海洋
桅.杆浩瀚.娴.熟咆哮
..紧绷.镌.刻
一丝不苟.白手起.家殚.精竭虑
第二单元
5 藤野先生——鲁迅
挟.樱.花绯.红宛.如掌.故落第.
畸.形不逊.匿.名诘.责呜.呼凄.然
教诲.油光可鉴.杳.无消息抑.扬顿挫.正.人君子深恶.痛疾
6 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溺.佃.农劳碌.私塾.周济.宽.厚
仁慈.连.夜慰.勉不辍.任劳任怨.为富不仁.
7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颊.黝.黑粗糙.崎.岖平庸.滞.留
愚钝.器宇.蒙昧.酒肆.缰.绳轩.昂
胆怯.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诚惶.诚恐入木三分.8 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
微.妙燥.热沥.青骤.雨窒.息吹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8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8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目录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目录《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答: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
表达一个女子对远行心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答: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3、有一诗句非常有“新意”,表现了诗人的创造性,是哪一句?答:“馨香盈怀袖”。
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
4、结尾两句诗人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请分析诗歌结尾的内涵。
答:可贵。
这花本来没什么稀罕,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
5、“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答:“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6、这首诗涉及了主人公的动作细节,请指出本诗这一细节,并简要分析这一动作内涵。
答:“攀条折其荣”一句,主人公情不自禁的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
【人教部编版】2017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练习题(含答案)

《饮酒》一、选择。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1 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A“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B 眼帘。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
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C 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D 人只好“忘言”了。
)、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A “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C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D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 《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B 愿做官的感受。
“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C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
他们都托物D 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 ).本诗在客观景物B 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A 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C ,“采菊”而诗人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具有超凡脱俗、例如菊花,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 艺术特色
三、填空题
16. (2分) 《钱塘湖春行》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
13. (3分)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 心。
15. (3分) 下列对《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 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 化,意境深远
(1)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
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2)请赏析“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
3. (4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两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友人(李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自若.(ruò)由衷.(zhōnɡ)气氛.(fèn)屏.息敛声(bǐnɡ)B.慷慨.(kǎi)敦.煌(dūn)飘.浮(piāo)翘.首而望(qiào)C.掠.过(lüè) 酷.似(kù) 绷.直(bēng)凌.空翔舞(líng)D.刹.那(chà) 旋.风(xuàn) 轻盈.(yíng) 悄.然不惊(qiāo)2.下面文段横线处所填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过来,她已经身体,像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A.反应展开轻盈拥抱B.反映展开轻巧拥护C.反映打开轻盈拥护D.反应打开轻巧拥抱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全市许多学校纷纷组织学生研学旅行,其势头如雨后春笋....。
B.昨日,江夏一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兴冲冲跑到银行汇钱,看见银行前一道诈骗横幅后才如梦..初醒..。
C.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是眼花缭乱....。
D.向导是有些乏了,呆呆地望着山坡下的白水,屏息敛声....地寂坐着,仿佛是将入定的老僧。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艺术体操当家小花尚蓉有一双灵动会说话的大眼睛、两条极具表演力的大长腿,她就像一件美丽精致的艺术品,即便身处人群中也无法让人忽视她的存在。
B.通过古诗词吟诵活动,同学们不但提高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情,而且增长了知识。
C.这则新闻实时地刻画了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冠的情景。
D.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以及残奥会将使用8K技术进行直播,届时8K电视会成为备受欢迎的产品。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课文《“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
B.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诗词阅读(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诗词阅读五单元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⒈解释加点字⑴具.答之()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⑶屋舍俨然..()⑷各复延.至其家()⑸乃.不知有汉()⑹便要.还家()⒉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⒊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⒋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阡陌交通..魏晋D、设酒杀鸡..作食..邑人来此绝境C、无论..B、率妻子⒌翻译句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⒍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案(一)1.详细类整齐的样子邀请竟然通“邀”,邀请 2.C 3.世外桃源无人问津等4.D 5.⑴渔人把自己听到的时一一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村的人,他们都感叹起来。
⑵村里的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6.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像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
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阅读
2.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
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你加以描绘。(不超过
100字) 诗人乘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伴随小舟而展开,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阔无际的原野,诗人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心_情__也__喜__悦__开__朗__了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2 唐诗五首 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内阅读
(一)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____________, 颔联叙、事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
“___绿__杨__阴__里__白___沙__堤___”终。以“_最__爱___湖__东__行__不__足_______”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 味。(请用诗中的原句填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___争___、__啄____。 (2)赏析: _一__个__“__争__”__字__,__运__用__了__拟__人__的__修__辞__手__法__,__让__人__感__到__春__光_ _的__难__得__与__宝__贵__。__一__个__“__啄__”__字__生__动__地__描__绘__出__燕__子__那__忙__碌_ _而__兴__奋__的__神__情__。__这__两__句__使__全__诗__洋__溢__春__天__的__活__力__与__生__机__。_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乙】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非亭午..夜分()(2)虽.乘奔御风()(3)良.多趣味()(4)属.引凄异()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B.其间.千二百里悬泉瀑布,飞漱其间.C.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D.哀转.久绝蝉则千转.不穷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4.《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与朱元思书(节选)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湖心亭看雪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 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一作:左山右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全文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2、理解性默写午夜分,不见曦月。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给加点字注音: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簪.()燕脂.()提携.()折戟.()殷.勤()长嗟.()【答案】zān zhīxié jǐyīn jiē【解析】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注意积累这些易错词语。
2. 文学常识填空:(1)陶渊明(365—427) 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又自号“”。
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隐居田园。
(2)杜甫(712—770)字,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代表作有《》《》《》等。
(3)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宣阳)人,唐代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有“”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
【答案】(1)东晋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2)子美现实李杜三吏三别春望(3)诗鬼昌谷集【解析】了解文学常识,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
因此对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知识,平时应注意积累。
3. 古诗默写填空:○1问群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3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欲辨已忘言。
○5《春望》中写诗人思亲之深情的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赤壁》中采用议论方式曲折地反映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心远地自偏○2感时花溅泪○3浑欲不胜簪○4此中有真意○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解析】古诗默写填空书写要工整,错一字该题不得分,因此要格外注意同音字不要用错。
理解性默写要对整首古诗内容有所了解,按题目的要求确定需要默写哪一句,之后正确书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8分)高梁桥水①,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
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
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
西山如螺髻②,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③。
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思立亦以为然。
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⑤乎?(袁宗道《极乐寺纪游》【注】①高梁桥水:指位于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高梁之水。
②螺髻:发型如螺壳形。
③盖:车盖。
古时为车上遮阳挡雨之具。
④挂进贤冠:挂,摘掉。
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缁布冠,这里指官帽或乌纱帽。
⑤情障:久存于心的愿望。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道.此入玉河____________ (2)去.桥可三里____________(3)大可七八围许.____________ (4)思立亦以为然.____________22.用“/”为下面句子划分两处停顿。
(2分)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24.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21.(1)从,由(2)距离(3)表示约数(4)这样22.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23.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
24.作者发出了身在官场不得自由的感叹,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水名胜向往追求的情怀。
【译文】高梁桥下的河水从西山深峡谷中流淌过来,从此地流入河里。
河水如千匹白色的带子一般,微风吹过,水面的涟漪就像罗纹纸(一种纸张)。
河堤筑在水中,被两条河夹着。
堤上有四行绿色的杨树,树木古老枝叶繁盛,一棵大树的树荫,可以铺好几张席子,从叶子缝隙中垂下的柳条有一丈多长。
河岸北边寺庙道院非常多,红门大殿,绵延好几十里远。
对面远处的树木,高矮成林,中间几处水田,西山好像人盘着螺旋状的头发,耸立在树林河水之间。
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绿荫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
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大的松树大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作围)粗。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
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就像钱塘、苏堤。
”黄思立也认为是这样。
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挂起进贤冠(挂进贤冠,意思是辞去官职,挂起官帽,让给贤能的人),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呢?(二)寇准传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1。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2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3,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4,唯具乡里姓名揭○5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注释】○1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2临轩:殿前平台。
○3增年:增报自己的年龄。
○4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5揭:张贴。
8.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年少者往往∕罢去B. 授大理∕评事C.上由∕是嘉之D. 犹∕文皇之得魏徵也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1会()○2益()○3乃()1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准方进取,可欺君邪?(2)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11.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8.D9.①适逢、正赶上②更加○3才10.参见翻译11. 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
(答到3点即可)译文:寇准年轻时才华出众又认真努力,精通《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十九岁时中进士。
太宗选拔人才,经常亲自到殿前平台看望询问,年纪小的人经常不被录取。
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回答说:“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被录取,怎么能欺骗君主呢?”后来寇准考中,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先后担任归州巴东县、大名府成安县的县令。
每次到了交税赋服役的时候,从没拿出官府征调敕命文书,只根据乡亲的姓名张贴在县门口,百姓从没有敢误期的。
连续升职担任殿中丞、郓州通判。
皇帝在学士院将他招来考试,授予寇准右正言、直史馆的职位,做为三司度支推官。
后来又变成担任盐铁判官。
早晨会师官员们讨论国事,寇准极尽陈述事情的优点和缺点,皇帝更加的器重他了。
把他提升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寇准曾经在宫殿之中向皇帝启奏事项,他的话与皇帝的想法不相符,皇帝很生气地站起来,寇准于是就拽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等事情解决后才退下。
因此皇帝奖赏他说:“我得到了寇准,就像文皇得到了魏征一样。
”(三)游东坡陆游十九日早,游东坡。
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
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
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
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
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
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
泉寒熨齿,但不甚甘。
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
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1)自州门而东.(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4)为.一郡之最1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断3处)(3分)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14.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2分)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15.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2分)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
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之情。
12.(1)向东走(2)空而开阔(3)面向(4)是(每对1处,得1分)13.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每对1处,得1分)14.B15.雪堂(1分)仰慕(1分)(四)阅读甲乙两文,完成文后问题。
(14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①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
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夕阳。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③梅花为寒所勒.勒:④山岚设.色之妙设:1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A. C.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②皆.在朝日始出①猿则百叫无绝.①梅花为.寒所勒B. D.②月景尤为清绝.②歌吹为.风14.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
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分)12.①奔:飞奔的马。
②作:发出。
③勒:约束,阻止。
④设:着,涂。
13. C 解析:A.①向上;②在上面。
B.①断;②绝妙。
C.①都;②都。
D.①被;②如,像。
14.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15.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五、古诗赏析(8分)(一)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9.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4分)10.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4分)9.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飘荡的小船等(1空1分)10.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答到两个方面即可得2分)。
(二)余干旅舍○1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