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旅游与文化耦合发展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发展

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发展

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发展首先,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发展受到了中原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原地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处农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黄河带来了丰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中原地区的农耕文化非常繁荣,如古代的农业生产技术、耕作方法、种植作物等都得到了相对完善的发展。

这些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中原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发展得益于其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积淀。

中原地区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名人,如中原地区的首府开封,是中国古代的六朝古都,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开封府署、开封府衙、大相国寺、岳飞庙等历史建筑均是独具特色的中原文化的代表。

另外,在中原经济区还有众多的文化名人,如文化名城古代大儒孔子的故乡曲阜、中国的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等,都为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内涵。

再次,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发展得益于其多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中原地区地处中国的中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与南方交流的重要区域。

不仅有汉族的居民,还有回族、满族、藏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人口聚居于此。

这种多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了中原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例如,河南的曲艺、山西的晋剧、安徽的皖剧等都是典型的文化艺术形式,展示了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才华。

最后,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发展也得益于现代化进程的推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原地区的文化发展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和现代化。

农村的手工艺制作逐渐被工厂化代替,传统的农耕文化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现代化的文化形式。

音乐、电影、电视等媒体的普及,使得中原地区的文化发展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创新性。

同时,中原地区还大力发展旅游业,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利益,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

总之,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发展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环境、历史遗产、多民族交流和现代化进程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中原地区丰富多样的文化发展。

中原经济区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中原经济区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旅 游 经 济
中原经济 区旅 游合作模式研究
窦 颖 颖 梁 留 科
( 1 . 云 南大 学旅 游文化 学院 , 云南 丽江 6 7 4 1 0 0 ;2 . 河 南大 学环境 与规 划 学院区域发 展 与规 划研 究 中心 , 河南 开封 4 7 5 0 0 4 )
摘要: 合 作 问题 一 直 是 困扰 地 方 和 景 区 发 展 旅 游 业 的 大 问题 , 处理得 当能够 实现整 合效应 , 处 理 不 当 反 而 会 阻碍 区域旅 游 的发展 。文章通 过分析 中原 经济 区的旅 游资 源概 况和合 作制 约 因素 , 从 空间 、 资 源、 市 场 三 个 角 度 提 出 了 中 原 经 济 区 在 发 展 旅 游 业 合 作 的 过 程 中应 该 采 取 的 合 理 模 式 。 关键词: 中原 经 济 区 ;旅 游 ; 合 作
业 技 术 开发 , 2 0 0 9 , ( 1 2 ) .
可预料 的发展 潜力 。 内部 会计 控 制 制 度 作 为企 业 发 展 和 进
步的 生命 线 , 是确 保企 业在 当今 竞争 激烈 的经济 浪 潮 中立 稳 脚 跟 的镇 海神 针 。希 望 更 多 的 中小 型 越 来越 能 够 意 识 到 内 部 会计 控 制制 度 的重 要性 , 不断 加强企 业 的 内部 会 计控 制 体 系建设 , 让 内部会 计控 制制 度为社 会 主义市 场经 济更 加 健 康
解 决 的 问题 。

二、 中原经 济 区旅游 合作 的 制约 因素
1 . 中心城 市功 能有 待强化 对 于较 大区域 的 目的地 系统来 讲 , 需要 首位 度 高 的旅游 中心地来 带动 整个 系统 的运 行 , 提 升 整 个 系统 的档 次 ; 由 于 旅游 活 动的 多层次 性 、 多 空 间 尺度 , 因此 又需 要 不 同层 次 的 旅游 中心地 与不 同尺 度 的旅 游 活 动 相协 调 l _ 1 ] 。 中原经 济 区 目前 旅游 中心 城市 的现 状主要 有 两个不 足 : 一级 旅游 中心城 市功 能不 健全 ; 区域旅 游 中心城 市体系 有待 完善 。作 为 中原

中原经济区旅游业协同发展研究

中原经济区旅游业协同发展研究
21 0 1年 3月
三 门峡 职业 技术 学 院 学报
J u n lo a me xa P ltc nc o r a fS n n i oye h i
Ma.2 r. 011
第 l 卷第 1 O 期
V0 .0. 1 11 No
区域 发 展 研 究
中原经济 区旅 游业协 同发 展研究
合 的综 合 交通 运 输体 系 国家规 划 并 正 在 实施 的 “ 五纵七 横 ” 十二 条 国道 主干线 中的北 京至 珠海 、 连 云 港至 霍尔 果斯 两条 高速 公路 在郑 州 交汇 。《 国家 高 速公路 网规 划 》 中的 i十条 国家 重点 干线 公路 巾 有七 条 亦从河 南经 过 同时 . 南也 是 全 国重要 的 河 铁路 枢纽 中心 , 现有 的陇 海 、 广 、 九 国家 铁路 除 京 京 大 动脉 外 , 根据 我 国《 中长 期铁 路 网规 划 》 河 南 在 , 22 0 0年 前将 陆续建 成并 开通郑 州一西 安 、 郑州一 北 京 、 州一 武汉 、 州一徐 州 客运 专 线 , 郑 郑 郑州将 成 为 全 国铁路 唯一 的一 个高 速客 运专 线 交汇 点 . 州 枢 郑 纽 将成 为 中西部 地 区最 大 的高速 铁路 枢纽 届 时 . 郑州到 北 京 、 安 、 西 武汉 、 南京 等 城市 将保 证在 3小 时 内到 达 河 南 的区位优 势 、 州 的枢 纽地位 , 郑 将得 到进一 步巩 固和加强 便利 的 交通 为区域旅游 业 的 协 同发展 创造 了 良好 的条 件
f 1 源 优 势 二 资
中原 经济 区并非 一个 行政 区域 . 是一 个 打破 而 行政 区划 的经济 区域[ 这一 区域 以河南 为主体 , 2 1 。 涵 盖晋 东南 、 冀南 、 西北 、 鲁 皖西 北 、 鄂北 、 苏北 等周 边 地区, 山水 相连 、 脉相 亲 、 脉 相 承 , 血 文 自古 以来 就 是一 个在经 济 、 文化 等方 面具有 紧 密联 系 的地理 区

中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途径研讨

中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途径研讨
展。
容相关 、区位相近、功能相仿的资源融合起 来。 发挥规模效应 和联动效应 , 在共生共荣 中打造 文化旅 游精 品。要 围绕 主题进 行整 合 。以旅游主题为红线,通盘考虑全省 文化 旅游资源 ,有机整合遍布全省各地的旅 游景
点, 使这些零散 的珍珠形成一条条精品旅 游
项链。加快建设文化旅游 产业带 。比如 ,可 以整合郑州 、洛 阳、开封 、- -f ' l 峡等地 的殷 商文化、大宋文化 、仰韶 文化等资源 ,重点 发展沿黄 文化旅游带 。围绕产业功能进行整 合, 加强配套服务设施 建设 , 提高服务层次 , 尽快形成产业衔接 、功能配套、效益 良好的 文化旅游 产业体 系。 三是培育 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 。 文化 旅游企业 是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体。 必须坚持市场化 、多元化 、 产业化 、国际化 的方 向, 着力培育 充满活力 的现代文化旅游 市场主体 。一方面 , 要做 “ 多”主体 。放宽 市场准人 , 降低进人门槛等政策优 惠 , 吸引 民间资本 、国外资本参与文化旅游 开发 。另 方面 。 要做 “ 强 ”主体。 通过联合 、 兼并 、 重组 、收购等方式 。 引进 国内外 战略投资者 和知名旅游企业 ,鼓励重 点旅游景 区和大型 旅游企业开展纵 向、横 向联合 , 培育大型文 化旅游企业集团 , 提高产业集 中度 和市场竞 争力 。 四是加强文化旅游业 薄弱环节 。 特别是 旅游商品开发滞后 、休 闲娱乐单一 、 服务 功 能不够完善等问题 比 较 突出。 要 大力开 发文 化旅游商 品。 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研发设计 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 游商品,着力做好 传 统工艺品的研发工作 , 优化销售 网络 ,不断 提高购物在旅游经济中的 比 重, 使我省成为 全国旅游购物大省和重要的旅 游商品生产 、 集散地。充分挖掘我省历 史典籍 、传说 、名 人逸事等 文化资源 , 重点开发大型旅游演艺 精品 , 形成种类齐全 、 雅俗共赏 、 参与性强 、 管理规范的文化旅游娱乐体系。不断完善服 务功能 , 实现硬件设施现代化 。 软件服务信 息化和人性化。 五是加大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力度 。 文化 旅游业是高品位 产业 , 必 须创新 营销理念和 技术手段 ,开展多种形 式的营销推广活动 , 增强河南文化旅游的震撼 力、 影 响力 和吸引 力 。开展整体营销 , 打破地 区、部门、企业 界 限, 加强文化旅游资源和旅 游产品的统一 规划 、整体开发。抓好重点营销 。细分客源 市场, 实施不同的营销模式 。 推动合作营销 , 加强与周边省市 、环渤海 、长三角 、 珠 三角 等客源地 的合作 , 建立 资源共享 、 市场共享 、 利益共享 的联动 营销机制。

如何建立有效的中原经济区旅游合作机制

如何建立有效的中原经济区旅游合作机制

科技信息2013年第3期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中原经济区的旅游合作已有成果,不但加强了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更以旅游一体化带动区域城市间的经济文化融合,旨在共同打造具有大中原特色的旅游品牌。

但中原经济区的旅游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旅游产业的转型、城市旅游形象的整合,以及区域合作机制的有效建立等一系列问题还亟待解决,本文就如何建立区域的旅游合作机制进行研究分析,主要从组织协调机制、人才调配机制、和行为约束机制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组织协调机制1.1建立政府协调组织中原经济区旅游合作要想顺利的开展,必须加强政府的主导地位,以此作为发展区域旅游的保障机制,在政府的统一调控和支配下开展合作。

1.1.1转变政府理念在我国的目前形势下,政府仍须在区域旅游合作中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积极引导旅游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但要充分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合理的发挥其主导地位。

旅游业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发展而发展,市场化程度越高,旅游业的发展越快。

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主动性不足,应积极的推动其发展,这就要求政府应转变理念,从职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与旅游经济主体者互动合作,在互动合作的平台上,从区域发展的全局出发,各方可以交流信息,互相协商,提高区域政府合作的积极性和效率。

1.1.2建立互信机制在区域合作的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为了提高本地区的知名度,编造假数据,甚至用一些假经验欺上瞒下,地方政府面临着一定程度的信用危机。

还有一些政府最后不能兑现开始进行区域合作时候的承诺,这些都会遭到区域旅游合作者的反感。

为此,政府应该讲究诚信,实事求是,增强政府信用,降低信用危机,履行先前的承诺,创造好的投资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

1.2建立行业协调组织要建立中原经济区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除了政府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之外,还应构建旅游行业协会,因为旅游企业是进行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

中原经济区旅游与文化耦合发展模式研究——以南阳市为例

中原经济区旅游与文化耦合发展模式研究——以南阳市为例

7 4 ・ - — —
是广告 、 动漫 、 时尚与时装设计 等现代创意产业 , 还 是传 承传 统文化 的手工艺 品 、 表演 艺术等文 化产业 , 都能够 与旅游业 相结合 , 并产生强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促进文 化产业 与相 关产业融 合是 国家 “ 十二五 ” 文化发 展规划纲要 的重要 内容 。提 出优 化产业 融合发展 的政策环

要: 随着 中原 经济区上 升为 国家战略 , 文化 等无形资产 已成 为经济发展 的重要 资源。 因此 , 考察 了文化产 业与
旅 游产业各 自的特点和趋势 , 以 中原经济 区中河南省南 阳市为例 , 讨论 中原经济 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 和发展 。
关键词 : 中原 ; 经济 区; 文化 产业 中图分类号 : F 5 9 2 .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3 ) 0 8 — 0 0 7 4 — 0 3
域特点做好文化旅游 的发展工作 。 本文试 图以 中原经济 区中
的河 南省南 阳市 为例 讨论 中原经济 区旅游产业 和文化 产业 的耦合发展 。

创新 区 , 要挖掘 中原历史文化资 源 , 加强文 化遗产保护传统 ,
提升全球华人 根亲 文化影 响力 , 培育 具有 中原 风貌 、 中国特 色、 时代特征 和国际影响力 的文 化品牌 。这为 中原 经济区 的 文化发展指出了更加明确的方 向。 在此背景下 , 中原地 区的文化等无形资产 已经成为 中原
2 0 0 7年 1 2月出版专著《 旅游 、 创 意与发展 》 。 联合 国教科文组
织于 2 0 0 4年 建立 了创 意城 市网络 , 且2 0 0 6年给 出了 “ 创 意

中原经济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研究

中原经济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研究

中原经济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研究中原经济区已被正式纳入国家规划,其区位优越,旅游资源丰富。

然而,伴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

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解决这种矛盾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首先就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原经济区旅游循环经济的框架体系,最后提出了旅游循环经济体系运行的具体对策。

标签:中原经济区;旅游循环经济;框架体系;对策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当前,中原经济区旅游业发展较快,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规模逐步壮大,设施不断完善,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

然而,在中原经济区范围内,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出现了旅游资源破坏、旅游生态环境压力加重等状况。

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约束和环境保护压力之间的矛盾,是摆在现实面前的重大任务。

循环经济是当代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节约型社会的一种优选模式,对于从机制上消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循环经济的思想非常切合旅游业综合性、服务性、资源环境依赖性与主要资源的可重复利用性等固有特性和发展要求,所以,旅游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对于促进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概念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这一概念抓住了当前资源相对短缺但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于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

旅游循环经济是在循环经济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概念,内涵与具有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是指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来指导旅游资源的利用保护、旅游企业的运营管理、旅游市场的培育开拓等,是建立在资源环境的持续利用、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中原地区城市群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中原地区城市群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中原地区城市群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作者:张莉萍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4年第4期中原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合作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是中原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中原经济区建设继续推进旅游资源深度整合和开发是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本文从分析中原旅游区域合作的优势入手,探讨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和整合思路。

张莉萍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的热情持续高涨,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加强,旅游业已经从“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阻挡的一种潮流,旅游业的竞争也从景点的单打独斗、边界的行政壁垒逐步转变为资源互换共享、差异化发展的区域性旅游合作。

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各地提高旅游竞争力、改善区域旅游总体形象、实现旅游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原经济区是继“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之后,在2011年10月成立的中国新兴的第四大经济区,是以郑、汴、洛都市区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处中国中心地带,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交通发达、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中原经济区规划》中提出:挖掘整合旅游资源,实施旅游精品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古都文化旅游区、豫东皖北鲁西历史文化旅游区、伏牛山休闲度假旅游区、太行山和桐柏—大别山生态红色旅游区,加快开发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加快培育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功夫、拜祖寻根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智慧旅游”服务网络。

同时,规划了涉及多个省市的精品旅游线路,如:洛阳—郑州—开封—安阳—邯郸中原古都文化游;鲁山—嵩县—栾川—西峡—内乡、阳城—济源—沁阳—修武、辉县—淇县—林州—涉县—邢台山地休闲度假游;新县—罗山—桐柏—确山中原红色文化游;新郑—淮阳—鹿邑—商丘—固始华人寻根祭祖游。

中原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中原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中原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文化不仅是竞争力,更是软实力,作为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因此,进一步传承、发扬中原特色文化,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使命。

中原文化立足于河南,繁荣于河南,也是通过河南传播到了海内外,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数千年历史发展进程。

自古以来,文化与旅游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因此,本文结合中原特色文化及其特点,就如何促进中原文化与河南旅游的融合进行了探讨,以促进河南旅游的产业化发展。

自古以来,“中原文化”都是华夏文明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核心,甚至在今天,“中原文化”依旧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与原始的生态遗存,而那些地下、地上适宜农耕与文明的山水、风俗、人情,都是一笔丰富的旅游资源。

在如今这个旅游行业发展日趋加快的今天,如何依托于中原特色文化,加快河南旅游发展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中原文化概述河南“居九州之中”,因而被称为“中州”,也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

“中原文化”,是居住在中原大地上世世代代的人民所创造、继承和发扬的极具中原特色的、悠久的、博大精深的文化。

对于地处中部的中原文化而言,她不仅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根基,更是主干,中原文化的特质使其成为一种有别于其他文化的难以复制的无穷魅力,因而在中华民族文化历程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中原文化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根源性正如上文所述,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体系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端。

无论是“盘古开天辟地”,还是“女娲造人”,亦或“三皇与五帝”等等神话故事,夏、商、周等都发源于河南,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儒、道、墨、法等诸子思想也诞生于河南。

(二)创造性(三)包容性(四)开放性中原文化极具影响力与辐射能力,这主要体现在其在各地的广泛而深刻地辐射作用、华民成俗、异域远播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中原文化外延不断拓展,并催生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逐步形成,如“大同”、“和合”等思想的产生无一不突显了中原文化的开放性特质。

河南省区域旅游-经济-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河南省区域旅游-经济-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河南省区域旅游-经济-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河南省区域旅游-经济-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近年来,旅游业成为河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不仅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还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河南省区域旅游、经济和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河南省区域旅游的发展现状1.1 旅游资源丰富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风景区、历史文化名城等。

如河南省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洛阳龙门石窟、郑州少林寺等。

1.2 旅游业快速增长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河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据统计,2019年,河南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300亿元,同比增长10.9%。

二、河南省区域旅游、经济和文化的耦合关系2.1 旅游对经济的驱动作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河南省各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如酒店、餐饮、交通等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并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此外,旅游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2.2 文化对旅游的吸引力河南省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游客来河南旅游不仅是为了欣赏自然风景和古代建筑,更重要的是感受河南独特的文化氛围。

文化作为旅游的重要元素,使河南的旅游更具魅力和竞争力。

2.3 经济和文化的互动影响河南省的经济和文化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而丰富独特的文化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例如,文化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品等成为了重要的旅游商品,通过旅游的方式进行推广和销售,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三、河南省区域旅游-经济-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问题和对策3.1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尽管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资源开发利用并不均衡,优势景区和非优势景区之间存在差距。

要实现区域旅游的协调发展,需要根据各地区的旅游资源特点,合理规划和开发,提高非优势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摘要】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是当今旅游开发中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作用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研究。

首先分析了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密切关联;然后探讨了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作用机制,结合实证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接着分析了影响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的因素,揭示了其复杂性;最后研究了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与作用机制的关联性,为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区域文化资源、旅游经济、耦合特征、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关联性研究、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是当前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域文化资源在旅游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区域文化资源是一座城市、一片地区的独特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文化遗产等。

这些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还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并非一帆风顺。

在实际运作中,一些问题和挑战也随之而来。

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保护力度不够、开放度过高等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良性发展。

有必要深入研究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以便更好地指导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本文旨在探讨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耦合特征及作用机制,分析影响因素,并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关系是当前旅游发展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通过深入探讨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之间的耦合特征及作用机制,可以为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摘要】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是当前旅游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从区域文化资源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旅游经济对区域文化资源的促进作用、耦合特征分析、作用机制探讨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相关数据和案例的分析,揭示了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了耦合特征及作用机制的启示,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

研究结果显示,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区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区域文化资源、旅游经济、耦合特征、作用机制、影响因素、良性互动、启示、未来研究、文化旅游、区域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关系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对于文化旅游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而区域文化资源作为各地的独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体现,对于吸引游客、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区域文化资源不仅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也是推动地方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撑。

通过挖掘和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可以有效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消费,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研究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探讨其特征及作用机制,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影响、促进作用、耦合特征分析和作用机制探讨,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等内容展开研究,希望能够深入探讨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互动关系,为促进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关系是当今社会发展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通过研究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双赢。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摘要】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关系是当前旅游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首先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入手,阐述了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联系,探讨了其关联特征以及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机制。

分析了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和文化资源价值挖掘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关系,为促进区域发展提出建议。

强调了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关系,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保护文化遗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区域文化资源、旅游经济、耦合特征、作用机制、联系、关联、影响、发展路径、价值挖掘、重要性、促进发展、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关系是当前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资源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类型、数量和品质各有不同,这也导致了不同区域在文化旅游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着差异。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大多关注于单一地域内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关联性分析,而较少涉及到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耦合特征及机制。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不同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之间的联系,分析区域文化资源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机制,探讨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并提出文化资源价值挖掘与旅游经济耦合的策略,为促进区域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耦合特征及作用机制,揭示其在促进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分析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旨在为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探究区域文化资源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揭示文化与旅游的相互补充作用;2. 分析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关联特征,研究其耦合关系的特点与规律;3. 探讨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提出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的有效策略;4. 探讨文化资源的价值挖掘与旅游经济的耦合,探究如何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引言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进程中,区域文化资源对旅游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是当前旅游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耦合特征和作用机制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该问题有所深入的了解。

1.多样性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这种多样性是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的重要特征。

中国西安的兵马俑、巴厘岛的佛寺、法国巴黎的凯旋门等都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这种多样性使得旅游者能够在不同地域感受到不同的文化风情,丰富了他们的旅游体验。

2.互补性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

文化资源的丰富和多样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旅游业的发展也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经济支持。

中国的故宫、长城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维护都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这种互补性为地区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耦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保护传统文化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耦合还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作为吸引力,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从而保护和弘扬当地的文化遗产。

3.促进地区交流与合作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耦合促进了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加深了各地区之间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了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4.改善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耦合还能够改善地区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会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力度,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从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地区的知名度。

结语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是当前旅游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对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保护传统文化、促进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改善城市形象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是指将特定区域的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相结合,形成相互依存、互动发展的关系。

这种耦合现象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普遍存在,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区域文化资源是一个地方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人文、自然等方面的资源,包括建筑风格、传统工艺、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等。

这些资源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而旅游经济是指利用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的经济活动。

一方面,区域文化资源为旅游经济提供了独特的吸引力。

地方的文化资源是游客了解和体验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北京的紫禁城、长城等文化遗址,西安的兵马俑,都是吸引大量游客的重要文化资源。

这些文化资源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也为旅游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入。

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为区域文化资源提供了保护和传承的保障。

旅游经济的发展需要开发和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因此会注重对文化资源的保护、整治和利用。

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建设博物馆、文化广场等设施,都为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

旅游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当地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一步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耦合作用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供给侧与需求侧。

供给侧主要包括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的创新等。

需求侧则是指游客对文化资源的需求和旅游消费行为。

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发展。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作者:鲁明月来源:《中国市场》2020年第08期[摘要]当前旅游业的稳步发展,离不开文化资源的支持,而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区域文化资源和旅游经济间的耦合互动,是实际理论研究中应重视的话题。

文章主要针对构建耦合评判模型来进行研究,针对某地区的文化资源以及旅游经济间的耦合特征和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明确区域文化资源和旅游经济间是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促进提升的。

可以说文化资源属于区域旅游经济稳步提升的基础资源,而且旅游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对于文化资源也会带来反哺作用,进而满足区域文化的有效维护和传承等要求。

[关键词]区域文化资源;旅游经济;耦合特征;作用机制[DOI]1013939/jcnkizgsc2020080321耦合评判模型的构建分析文化资源和旅游经济间的相互作用是最终强度以及协调发展的程度。

首先,针对耦合度的模型建立中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运用变异系数的推导形式来对区域文化资源和旅游经济进行耦合度的分析,其公式为:C=xyx+y22k其中,C是最终的耦合度,k是实际的调节系数情境,其中的x、y就是文化丰裕度以及旅游经济发展的水平。

其次,在建立耦合协调度的模型当中,其属于区域文化资源的丰裕度和旅游经济整体水平以及协调发展程度的主要度量情况,其公式为:R=C×PP=αx+βy其中,R属于最终的耦合协调程度,C是耦合的度,P是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综合评价的最终指数。

其中的α、β是区域文化资源的丰裕度情况、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权重情况。

最后,对于旅游相对优先度的模型建立中,屬于区域旅游经济和文化资源丰裕度间的对比,最终明确前者是超前发展还是滞后发展与后者的程度情况,主要公式为:P=y/x其中,p是旅游相对优先的程度,y、x是旅游经济指数、文化资源丰裕度指数。

而在实际研究中,其P如果大于12,那么其区域旅游的发展就是相对超前的;而让其P值为大于等于08、小于等于12的情况下,其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资源的丰裕度是相同的;而如果P值为大于12的情况下,其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就是滞后的表现。

中原经济区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原经济区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原经济区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原经济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其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然而,目前对于中原经济区旅游业的研究尚不深入,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原经济区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中原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中原经济区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旅游业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为中原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策略指导。

具体来说,本研究将致力于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 中原经济区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是怎样的?2. 中原经济区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何评估?3. 中原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4. 如何有效地促进中原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法、实地考察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文献综述:通过收集相关文献,了解中原经济区旅游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信息。

2. 实地考察:在中原经济区重点城市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旅游资源的利用情况等具体情况。

3. 案例分析:选取中原经济区的经典旅游案例进行分析,了解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总结经验和不足。

4. 综合分析:结合以上方法所获得的数据和信息,分析中原经济区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有效的促进措施。

四、研究内容和难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 中原经济区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 旅游业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评估。

3. 中原经济区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

4. 促进中原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本研究的难点在于:1. 如何科学地评估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计算出旅游业的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等指标。

2. 如何分析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把握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区域文化资源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旅游经济中,形成了旅游
经济与文化资源的耦合关系。

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耦合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区域文化资源的引领和塑造作用
区域文化资源是地域文化的集合和体现,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
特点。

在旅游经济中,区域文化资源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大核心要素,通过旅游的方式展示,不仅可以宣传地方文化,更可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强游客的文化认同感。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区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二、旅游经济的领导和支持作用
旅游业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和改善民生。

在旅游业中,文化资源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旅游开发可以通过对文化资源的保护
和开发,挖掘地域文化的价值,加强区域品牌的建设,进而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三、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文化产品的整合作用
区域文化资源是旅游文化产品的主要元素,旅游文化产品则是区域文化资源的展示和
体现。

通过将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文化产品有机结合,构建富有个性化和文化内涵的旅游
产品,提升旅游业的品质,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从而受到游客的青睐。

总之,区域文化资源和旅游经济的耦合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具有相互支持、相互
依存的特征,是旅游业发展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的重要手段。

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应该
充分挖掘和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发展具有文化内涵和特色的旅游产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
旅游产业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原经济区旅游与文化耦合发展模式研究摘要: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化等无形资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因此,考察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各自的特点和趋势,以中原经济区中河南省南阳市为例,讨论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和发展。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074-03引言《中原经济区规划》的正式发布,意味着涵盖河南、山西、安徽、山东、河北五省多市的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规划中明确指出,中原经济区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要挖掘中原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提升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影响力,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这为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发展指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在此背景下,中原地区的文化等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文化与旅游的耦合发展是实现中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最好办法。

首先,文化与旅游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旅游是物质的,但其表现形式却是文化的。

文化遗产、社会文化活动、环境与自然等属于文化的内容与旅游产业的核心业务联系紧密,文化中的出版印刷业和著作文献、音乐、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频媒体、视听媒体、体育和游戏等方面则是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交叉领域。

其次,旅游在当代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的概念或者说是文化的范畴,人们的旅游行为服从着文化的牵引或指导。

再次,旅游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最好载体。

通过旅游的发展,内涵丰富的传统优秀文化得到了传播,不同地域的文化得以交流融合,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地延伸、拓展和创新。

本文在探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各自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认为中原地区旅游业应该在中原经济区整体规划的框架内,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这是既能保护华夏民族文化传统又能促进中原地区旅游实践发展的新的模式。

在国内外都有文化旅游成功的模式,在国外就有很多专门组织去维也纳欣赏歌剧表演,去米兰参观时装表演的旅行团队。

在我国各地也有很多节庆活动,如各种拜祖大典、印象类实景演出等。

因此,在中原经济区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对华夏文化的保护时,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地域特点做好文化旅游的发展工作。

本文试图以中原经济区中的河南省南阳市为例讨论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耦合发展。

一、国内外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趋势在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已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且是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旅游产业也深深地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渗透、交叉。

旅游创意产业在国外已经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

新西兰于2003年发起了全国性的组织——“创意旅游新西兰”。

该组织认为,“创意旅游”自旅游开发之初就已存在,只是近年来这一概念才被提出。

欧洲旅游与休闲教育协会执行委员格利戈·理查德是这一概念的发起者之一,并于2007年12月出版专著《旅游、创意与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建立了创意城市网络,且2006年给出了“创意旅游”的定义,并于2008年9月举办了关于旅游创意的主题会议。

在实践界也有诸多地区或城市开始发展旅游创意产业,如南非约翰内斯堡将旅游业和创意产业——当地最重要的两个产业联合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在国内,对旅游创意的关注与近年来创意产业的兴起几乎是同步的。

在绍兴市召开的“2006江浙沪旅游市场论坛”上,有旅游专家呼吁“旅游卖的不是资源而是创意”,还有学者撰文呼唤“以文化创意提高民俗旅游的开发水平”。

北京市出台的《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中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进行了界定:“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指为了满足旅游者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而策划设计的文化活动内容并形成旅游者可以参与的活动,以及为此而必备的制度安排和设施条件。

”文化创意思想渗透到旅游业各个领域和分支,无论是广告、动漫、时尚与时装设计等现代创意产业,还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手工艺品、表演艺术等文化产业,都能够与旅游业相结合,并产生强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是国家“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

提出优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促进文化与旅游、体育等行业融合,提高国民经济的文化附加值。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

2012年,以“文化融合科技,创新引领转型”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召开,其中旅游商品馆立足旅游消费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从“比购、比吃、比看、比住”等多方位深入挖掘京城特色,开辟了一条旅游商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二、中原经济区发展旅游创意产业基础与模式选择(一)中原经济区发展旅游创意产业的基础一是底蕴深厚的华夏文化、东方文化所蕴涵的意境、悠远的韵味千百年来长盛不衰,并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成为世界闻名源流中最富生命力、包容力和延续性的一脉。

中原经济区的五个省都是汉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在这里,汉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姓氏文化、红色文化、茶文化等保存完好。

以中原文化为载体的旅游创意产业,必将因此获得强大的竞争力。

二是雄厚的人才基础。

中原经济区覆盖人口近2亿,拥有大量受到良好教育、高素质的创意人才。

三是民间艺人待开发。

经过历史的积淀,中国功夫、歌舞、戏剧等,在经过甄选和系统的专业培训之后,将为创意产业提供丰富的内容和智力支撑。

(二)中原经济区旅游创意产业链发展模式所谓的文化旅游产业链,就是文化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实现对接的产物,如何实现两者完美对接之后而产生的双轮驱动效应,是中原经济区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中原经济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链模式的运行机制。

发展旅游创意产业,目的是为了实现旅游与文化的紧密结合,通过延伸产业链实现区域经济的结构优化与规模增长。

因此,中原经济区文化旅游产业链发展模式应包括以下层面:首先是思想上树立整体主义发展观,充分认识旅游和文化的互动性、交叉性和渗透性,走“文化资源挖掘—商品开发—展示—深化发展”的旅游文化产业科学发展之路。

其次,在产品开发上,结合本地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积极挖掘本区域的文化元素,开发特色旅游创意产品。

通过创意产品传播地域文化,提升文化产业和创意手段的结合,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再次,在企业组织层面上,应立足于全产业价值链,重点发展高端价值链。

在发展鼓励国有文化公司做大做强的基础上,重视和鼓励民营文化公司的发展,加强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合作,强化区内外的企业合作发展、资源与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中原经济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链模式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要实现文化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中各大产业要素的对接。

二是要实现文化产业链中各要素与旅游市场的对接,开发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

三是实现旅游产业链与五个省的省域文化、市域文化的对接,这就需要对当地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进行准确、深入的挖掘,再通过旅游产业链中的各大要素进行演绎和包装。

四是在对接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旅游业对当地文化造成负面影响,通过文化和遗产保护项目的实施用于保护当地的文化。

三、中原经济区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策略——以南阳市旅游创意产业为例(一)南阳市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基础1.旅游业发展迅猛,产业基础强大南阳市旅游业从20个世纪末起步,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充满活力,已成为展示南阳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和推动南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接待游客人数从2001年的130万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2 301.42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01年的3.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21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旅游经济已成为南阳市的重要支柱经济,远远高出市内其他产业的发展速度,而且带动着全市第三产业总量平均10%的速度迅速壮大。

从2003年开始,为充分利用旅游在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动力作用,政府开始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尤其关注旅游购物品业的发展。

随着旅游的持续快速发展,南阳市的产业结构和旅游商品(旅游工艺品)结构日趋合理,旅游企业数量逐渐增多,规模日益壮大。

截至2011年底,南阳市有32处a级景区,其中11处为4a级以上景区;有星级饭店47个,旅行社115家。

旅游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旅游商品品种不断丰富,出现了一些知名品牌。

一大批从事旅游商品开发的骨干企业涌现出来,它们不仅培植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企业和拳头产品,还进一步推动了旅游商品产品结构的合理化,产品不断体现出艺术化、科技化,附加值得到极大的提高。

特别是玉雕玉化,2011年南阳市拥有各类玉雕加工企业(户)15 000家,经营门店两万多个,从业人员35万人,年产值达200多亿元,已成为国内最具实力的玉雕生产、加工、贸易集散地。

2.中原文化名城,文化积淀丰厚南阳市历史闻名,是河南省的旅游资源大市。

南阳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4处,其中最具吸引力的两张王牌是南都汉文化和衙署文化。

其他,世界地质公园伏牛山,西峡恐龙蛋化石群等自然风光。

南阳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春秋时有秦相百里奚,越国大夫、商圣范蠡;东汉时有光武帝刘秀、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三国时有享有“智圣”美誉的蜀相诸葛亮躬耕于卧龙岗上。

当代更是群星璀璨,建筑学家杨廷保、考古学家郭宝钧、历史学家董作宾、哲学家冯友兰、文学家姚雪垠、五笔字形的发明人王永民等都生于南阳,长于南阳。

南阳民间文化丰富,宛梆、汉文化、四圣、民俗文化,玉雕、烙画、刺绣等民间工艺美术品,历史悠久,艺术精湛。

这里古今结合的民间文化为南阳市发展旅游创意产业提供了高体验性和高附加值的创意元素。

3.突出大项目带动作用,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是发展旅游创意产业的重要措施。

2010年,南阳市出台了《南阳市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以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智慧文化为灵魂,以卧龙岗位文化地标,逐步筑起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高地。

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占地10平方公里,规划项目20个,预计投资106亿元,是文化强市与旅游立市战略发展的动力源。

该积聚区重点培育文化旅游主体产业,包括打造城市的文化门户和旅游地标、开发智慧特色文化体验产品、培育高附加值旅游购物集聚区、构建各类要素聚集的综合服务区等。

同时,以南都创意谷为载体,把玉艺术品创意、汉画创意、楚韵汉风影视演艺创意和民间工艺品创意产业培育为集聚区的战略支撑产业,形成新竞争力,增强聚集区产业发展的持续性。

2015年,集聚区文化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14.35亿元,将成为南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吸引地、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地、核心品牌的体现地、文化旅游消费的集中地和“休闲南阳”的游客集散地和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增长极。

虽然文化旅游融合的概念提出的时间不长,但是南阳市注重开发诸葛亮与卧龙岗的优势文化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