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含答案)(部编版)
六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一东坡逸事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东坡为钱塘守时 ( )(2)遂悉偿所负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3.“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 )(2)吾为将(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智犬破案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①,香火颇旺。
一夕,有盗逾墙而入。
犬吠,僧觉。
盗劈僧首,立仆。
遂越②货而亡。
翌日③,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
乃诣官府诉之,其犬亦从。
途经一酒肆④,见五六酒徒狂饮。
犬伫足不前,僧怪之。
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
僧疑为盗,缚而送官。
吏审之,果然。
盖犬有智也。
注释:①刹(chà):寺庙。
②越:抢劫。
③翌(yì)日:指第二天。
明日,明天。
④肆:店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去杭州百里许()()(2)香火颇旺()(3)僧觉()(4)遂越货而亡()(5)乃诣官府诉之()(6)僧怪之()(7)啮一徒不置()()(8)盖犬有智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善哉乎鼓琴,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_______。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在短文中的横线上按原文填空。
(2)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
(3)下面的句子停顿正确的是()A.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就为汝多知乎?”(1)用“/”画出朗读时的停顿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2)两小儿辩日时,一儿从_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_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
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3)从上面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各有哪些美好的品质?(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个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呢?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走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ìa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精选文言文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精选文言文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课外阅读。
小儿不畏虎苏轼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②。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④卒去⑤。
噫,虎之食人,先被⑥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①浣衣:洗衣服。
②自若:神情不紧张。
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
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④寻:副词,随即,不久。
⑤去:离开。
⑥被:施加,给……加上。
(1)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B.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3)两个小孩分别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看问题的。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5)写出加下划线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虎熟视久之。
________②虎亦寻卒去。
________(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②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7)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8)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________。
(9)根据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归纳出的词语是( )。
(多选)A.望而生畏B.虎视眈眈C.无知者无畏D.初生之犊不怕虎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②间画以为图。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文言文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文言文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古文赏析。
管宁与华歆,俱为汉末人。
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
华捉而见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①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②,曰:“尔非吾友也。
”【注释】①轩冕:指车子。
②宁割席分坐:后人以“管宁割席”“割席分坐”喻朋友断交。
(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词。
①窃见管神色________②尔非吾友也________(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
(3)管宁为什么要和华歆断交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划线词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斯:________②从而谢焉谢:________(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两处)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昔有愚人:________②食之,甚美: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主人既闻,乃益盐。
②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4)这则短文有何寓意?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芳容至孝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
其父文荣,弱冠游楚,楚中移文至华亭,客死归州官舍矣。
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
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战!”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负骨,誓不归矣。
”自出,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失度,饥饱无时。
投止旅店,头晕目昡,遍身焦灼如火。
次日,病不能起。
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只邻庙。
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
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
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
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
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
或赤脚行山溪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
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
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注】①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
(1)下列语句中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父文荣,弱冠游楚弱冠:二十岁B.客死归州官舍矣客死:死在异乡C.寒燠失度,饥饱无时寒燠:极其寒冷D.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步履:行走(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
②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3)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请概括作答。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曩①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②为志③。
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
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①曩:从前。
②履:鞋。
③志:标志。
(1)翻译下列划线词语。
①及午________②至薄暮________③是汝家________④何不入________(2)翻译句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含答案)
六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一东坡逸事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东坡为钱塘守时 ( )(2)遂悉偿所负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3.“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 )(2)吾为将(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智犬破案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①,香火颇旺。
一夕,有盗逾墙而入。
犬吠,僧觉。
盗劈僧首,立仆。
遂越②货而亡。
翌日③,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
乃诣官府诉之,其犬亦从。
途经一酒肆④,见五六酒徒狂饮。
犬伫足不前,僧怪之。
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
僧疑为盗,缚而送官。
吏审之,果然。
盖犬有智也。
注释:①刹(chà):寺庙。
②越:抢劫。
③翌(yì)日:指第二天。
明日,明天。
④肆:店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去杭州百里许()()(2)香火颇旺()(3)僧觉()(4)遂越货而亡()(5)乃诣官府诉之()(6)僧怪之()(7)啮一徒不置()()(8)盖犬有智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学号: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②者死!”舍人③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④。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⑤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⑥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⑦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⑧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①荆:指楚国。
②谏:劝阻。
③舍人:侍从。
④三旦:三天早晨。
⑤委身:曲身。
⑥傍:同“旁”。
⑦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⑧患:忧患、灾祸。
1.写一写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1)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2分)A.习惯早晨锻炼。
B.用弹弓打黄雀。
C.观察螳螂捕蝉。
D.引起吴王注意。
3.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2分)蝉←__________←__________←人4.上题中的关系图讲述的就是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下列成语中与它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2分)A.亡羊补牢,为时未晚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画蛇添足,多此一举D.万事俱备,只欠东风5.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小古文阅读:《伯牙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
”锺子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__的来历。
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
(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宋①有富人,天雨②墙坏。
其子曰:“不筑③固,必将有盗④。
”其邻人之父⑤亦云⑥。
暮⑦而果大亡⑧其财,其家⑨甚⑩智其子⑩,而疑邻人之父。
(节选自《韩非子·说难》)【注】①宋:宋国。
②雨(yù):下雨,名词作动词。
③筑:修补。
④盗:小偷。
⑤父(fǔ):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
⑥亦云:也这样说。
亦,也。
云,说。
⑦暮:晚上。
⑧亡:丢失。
⑨家:指这家人。
⑩甚:很,非常。
⑩智其子: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
B.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富人家的那个儿子十分聪明。
(2)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邻居家的老人多管闲事。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四)(含答案)
六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四《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
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3)立有间.()(3)寡人闻.命矣。
()2.翻译句子。
(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注释: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4)不病.于无鸡乎?( )2.联系上下文,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2)若之何而去夫猫也?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应该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精选文言文理解(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精选文言文理解(精编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方鼓琴而_____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
”∥少选之间而__________,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语段用“∥”分成了两层,两层的关系是()。
A.并列B.转折C.因果D.递进(3)你想到了哪些关于知音的名言?请写出其中的一两句。
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②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③,性不喜华靡,闻喜宴④独不戴花,同列⑤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注】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③甫冠:指刚满20岁。
④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⑤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退为家人讲________②众皆弃去________③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④同列语之曰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卷,至不如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划线词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斯:________②从而谢焉谢:________(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入木三分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
七岁善书。
十二见前代《笔说》②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理解100真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理解100真题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
其弟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免于相,则虽皆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1)对下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将枉于法枉:白白地B.则虽嗜鱼虽:虽然C.我又不能自给鱼给:供给D.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
②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3)公仪休“不受鱼”的目的只是“能常自给鱼”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把课文补充完整。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
(2)解释文中划线的部分。
①通国:________②为弈秋之为听:________③诲:________④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3)本文选自《________》,讲述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因为他们的________不同,所以________也就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________的道理。
3.阅读理解。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善哉乎鼓琴,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_______。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在短文中的横线上按原文填空。
(2)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
(3)下面的句子停顿正确的是()A.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划线词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斯:________②从而谢焉谢:________(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曩①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②为志③。
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
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①曩:从前。
②履:鞋。
③志:标志。
(1)翻译下列划线词语。
①及午________②至薄暮________③是汝家________④何不入________(2)翻译句子。
①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②愚者审视之,乃悟。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①媪(ǎo):年老的妇人。
②杵(chǔ):棒槌。
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去:________②方:________③欲:________④还:________(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精选文言文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精选文言文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矛与盾韩非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鬻(yu):出售。
②誉之:夸耀(他的)盾。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③坚:坚硬。
④陷:这里有“刺穿”的意思。
⑤利:锋利。
⑥或:有人。
⑦以:用。
⑧子:你。
⑨弗:不。
⑩应:回答。
(1)翻译画线的句子。
(2)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②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③,性不喜华靡,闻喜宴④独不戴花,同列⑤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注】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③甫冠:指刚满20岁。
④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⑤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退为家人讲________②众皆弃去________③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④同列语之曰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卷,至不如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课外阅读。
曾子①杀猪曾子之妻之②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③还,顾④反为女杀彘⑤。
”妻适⑥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⑦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⑧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⑨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⑩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曾参,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
②之:到,去。
③女:通“汝”,你。
④顾:回来。
⑤彘:猪。
⑥适:往,到。
⑦特:只不过。
⑧待:依赖。
⑨子:你。
⑩遂:就。
(1)当曾子的妻子阻止曾子杀猪时,曾子是怎么说的?(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2)这则语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写出你积累的与本文表达的教子观念相同的名人名言。
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②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③,性不喜华靡,闻喜宴④独不戴花,同列⑤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注】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③甫冠:指刚满20岁。
④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⑤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退为家人讲________②众皆弃去________③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④同列语之曰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卷,至不如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宋①有富人,天雨②墙坏。
其子曰:“不筑③固,必将有盗④。
”其邻人之父⑤亦云⑥。
暮⑦而果大亡⑧其财,其家⑨甚⑩智其子⑩,而疑邻人之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三)(含答案)
六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三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住,身自罢③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解①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②虞人:管理山泽的官。
1.解释文中加点的含义。
(2分)(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饮酒乐,天雨( )2.用原文中的六个字概括左右阻止文侯出猎的理由。
(2分)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4.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魏文候具有怎样的美德?(2分)农妇与鹜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①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
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
临去,频频颔之。
似谢。
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
妇不忍市之。
即孵,得雏成群。
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注释]①鹜:野鸭子。
1.下列句子加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妇不忍市之(卖)B.似哀鸣,熟视之(仔细)C.频频颔之(点头)D.频频颔之,似谢(道歉)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疑其受创也安求其能千里也B.于河边拾薪不戚戚于贫贱C.且日产蛋甚多盖余之勤且艰苦此D.熟视之,乃鹜也以衾拥覆,久而乃和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意思。
(4分)(1)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
(2)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4.从这则短文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中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水滴石穿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
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
”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选自《鹤林玉露》) 1.解释1.下列加粗的词。
①张乖崖为崇阳令( )②乖崖命杖之( )③尔能杖我( )2.解释文中加粗的“自”。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理解100真题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理解100真题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词语。
辩斗:________ 以:________日中:________ 及:________盘盂:________沧沧凉凉:________孰:________ 汝: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②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3)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划线词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斯:________②从而谢焉谢:________(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入木三分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
七岁善书。
十二见前代《笔说》②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日用之。
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jī)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注】①旷:王旷,王羲之的父亲。
②《笔说》:论书法的书。
③幼令:幼年时美好的才华。
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真题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真题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读《书戴嵩画牛》,完成练习。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我们还读过他的诗《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一日曝.书画曝:________②拊掌..大笑拊掌:________③今乃.掉尾而斗乃:________④尾搐.入两股间搐:________(3)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
文中的“________”这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
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把课文补充完整。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
(2)解释文中划线的部分。
①通国:________②为弈秋之为听:________③诲:________④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3)本文选自《________》,讲述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因为他们的________不同,所以________也就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________的道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阅读《郑人买履》,完成下面练习。
郑①人有欲买履者②,先自度③其足,而置之其坐④,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⑤,乃曰:“吾忘持度⑥。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郑:春秋时代的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市。
②者:(怎么样)的人。
③度(duó):量长短,动词。
④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⑤履:鞋子。
⑥度(dù):量好的尺码。
(1)为文言文中的“度”字选择解释正确的选项。
度:A.尺码;B程度,限度;C.计算,测量;D.气度。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________②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底。
”________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2)下列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宁信度,无自信也。
A.我宁可相信量好了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B.我宁可相信量好了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感觉。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办事情应该严谨谨慎,不能粗心马虎、丢三落四。
B.办事情应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能不顾客观规律,搞教条主义。
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把课文补充完整。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
(2)解释文中划线的部分。
①通国:________②为弈秋之为听:________③诲:________④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3)本文选自《________》,讲述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因为他们的________不同,所以________也就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________的道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精编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怀素写字①怀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③,名④其庵⑤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本文选自《书林纪事》;怀素是我国唐朝的书法家。
②【零陵】今湖南零陵。
③【挥洒】挥毫写字。
④【名】命名,起名。
⑤【庵】住所。
(1)下列说法中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和()。
A.在读“贫无纸可书”时,可以这样停顿:“贫/无纸何书”。
B.怀素在芭蕉叶上练字,是为了亲近大自然。
C.以上文段来自《书林纪事》这个故事。
D.从“盘板皆穿”可以看出怀素练字的时间很长。
(2)从这个故事中我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
我还知道古代的其他书法家有________、________。
(3)怀素为住所起了个雅号叫“绿天”,真有意思!请你模仿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给你的书房也取一个雅号。
名吾堂曰:“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曩①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②为志③。
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
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①曩:从前。
②履:鞋。
③志:标志。
(1)翻译下列划线词语。
①及午________②至薄暮________③是汝家________④何不入________(2)翻译句子。
①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②愚者审视之,乃悟。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宋①有富人,天雨②墙坏。
其子曰:“不筑③固,必将有盗④。
”其邻人之父⑤亦云⑥。
暮⑦而果大亡⑧其财,其家⑨甚⑩智其子⑩,而疑邻人之父。
(节选自《韩非子·说难》)【注】①宋:宋国。
②雨(yù):下雨,名词作动词。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精选文言文理解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精选文言文理解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芳容至孝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
其父文荣,弱冠游楚,楚中移文至华亭,客死归州官舍矣。
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
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战!”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负骨,誓不归矣。
”自出,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失度,饥饱无时。
投止旅店,头晕目昡,遍身焦灼如火。
次日,病不能起。
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只邻庙。
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
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
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
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
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
或赤脚行山溪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
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
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注】①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
(1)下列语句中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父文荣,弱冠游楚弱冠:二十岁B.客死归州官舍矣客死:死在异乡C.寒燠失度,饥饱无时寒燠:极其寒冷D.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步履:行走(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
②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3)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请概括作答。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①媪(ǎo):年老的妇人。
②杵(chǔ):棒槌。
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去:________②方:________③欲:________④还:________(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 _____(chǔ zhū)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 _____(zhé zhē)枝,诸儿竞 _____(jìng jīng)走取之,唯 _____(wèi wéi)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阅读文言文,找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儿竞走取之(跑)B.唯戎不动(只有)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3)试着写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的意思。
(4)你一定能说出王戎不取道旁之李的原因吧!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把课文补充完整。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
(2)解释文中划线的部分。
①通国:________②为弈秋之为听:________③诲:________④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3)本文选自《________》,讲述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因为他们的________不同,所以________也就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________的道理。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划线词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斯:________②从而谢焉谢:________(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①好(hǎo hào)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⑤而下之⑥,窥头于牖⑦,施⑧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⑨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⑩。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ì shì)龙而非龙者也。
【注】①子高:叶公的字。
②钩:衣带上的钩。
③写:摹画。
④凿:古代饮酒的器具。
⑤闻:听说。
⑥下之:到叶公住所处。
⑦牖(yǒu):窗户。
⑧施(yì):延伸。
⑨还(xuán)走:转身就跑。
⑩五色无主: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
(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________(hǎo hào)似________(sì shì)(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①天上的真龙知道_______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②叶公并不是真的_______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_______罢了。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请你结合着译文,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吧!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附参考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走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ìa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__②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从文中第一段看,千里马如果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4)这篇文章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
千里马遇不到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________的社会现实。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入木三分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
七岁善书。
十二见前代《笔说》②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日用之。
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jī)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注】①旷:王旷,王羲之的父亲。
②《笔说》:论书法的书。
③幼令:幼年时美好的才华。
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
⑤祝版:祭神的木板。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七岁善书________②恐不能秘之________③语太常王策曰________(2)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划线的“之”指代的对象。
①窃而读之________②今日用之________③工人削之________(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共一处)十二见前代《笔说》其父枕中窃而读之(4)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5)“入木三分”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说出它现在的含义。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选出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善:擅长B.谓:认为C.乃:于是D.绝:告别(2)选出对《伯牙绝弦》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高山,想到了流水。
B.钟子期听到琴声,联想到的景象跟伯牙想的一致。
C.无论伯牙弹琴时想什么,钟子期都清楚他的心声。
D.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是想要怀念钟子期。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报偿D.时人畏服之如是:同乡9.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乎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①伯牙鼓琴鼓:________。
②汤汤乎若流水汤汤:________。
③巍巍乎若太山巍巍:________。
④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②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10.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受。
(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
从此以后,人们把________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
(3)伯牙见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_______;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_______。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可以用________。
(填四字词语)(4)如果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她)离别时的感伤?()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1.阅读课外诗文,完成练习。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注释]①昔:以前,从前。
②君:对对方的尊称。
③抔(póu):量词,把,捧。
(1)诗文中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诗文中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2)写一写你读了本诗文后的感受。
12.学写古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3)志在春雨,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4)志在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③。
太夫人④以⑤荻⑥画地,教以书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⑧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②孤:幼年丧父。
③资:财务,钱财。
④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⑤以:用……办法。
⑥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⑦书:写。
⑧闾(lǘ)里:街坊,乡里。
(1)结合语境和注释,理解下列下划线字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