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文心雕龙·知音》28页PPT
文心雕龙 教学PPT课件
• 小结: • 基本文学思想
• 1.原道、征圣、宗经 • 2.执正驭奇 • 3.局限:
• 对不符合儒家思想标准的作品予以较多排斥; • 未能认识风格质朴、题材朴素的文学的价值; • 对儒家经典语言特征的描述失真。
重要范畴
(一)神思:
1概念内涵: 指文学创作中的思维活动,相当于今 人所说的艺术思维或形象思维。
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 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春秋》。
宗经:
一、经为一切思想与教化之源。世人从中汲取思想 的资源,得以陶冶性情。
二、经为一切文体之源。 三、经为“文”的风格和内容确立基本写作要求。 四、经还为“文”的创作提供了技法。 五、经为文学批评建立形式和思想上的统一标准。
辨骚:
……四家举以方经,而孟坚谓不合传,褒贬 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 。
故论其典诰则如彼,语其夸诞则如此。固知《 楚辞》者,体宪于三代,而风杂于战国,乃《雅 》、《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观其骨鲠 所树,肌肤所附,虽取熔《经》旨,亦自铸伟辞 。……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 与并能矣。
商
《文心雕龙》的思想特点 儒释道三家兼之而以儒家为主。
论文之思想以儒家为准的;
创作思想推崇自然之道,受道家 思想 影响深; 论述方法与逻辑体系注重辩证, 吸取佛教思维方式。
《文心雕龙》价值与影响
《文心雕龙》的价值与影响:
1《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最 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章学著作,也 是一部文学史,分体文学史,古典 美学著作。
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即山而铸铜, 煮海而为盐也。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 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 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 扬子比雕玉以作器,谓五经之含文也。夫文以行立, 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励德树声,莫不 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是以楚艳汉侈,流 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
《文心雕龙·知音篇》
《⽂⼼雕龙·知⾳篇》///南朝刘勰所著《⽂⼼雕龙》,章学诚赞其为“体⼤⽽虑周”(《⽂史通义·诗话篇》),载于其下部的《知⾳篇》,主要论说的是⽂学批评与鉴赏,对⽂学鉴赏的态度、难度和⽅法都有恳切详尽的论述,层次分明,颇可玩味。
“知⾳”,按字⾯上的意思是懂得⾳乐。
陶潜有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识得琴中之趣,弦外之⾳,就叫做知⾳。
俞伯⽛弹琴的时候,志在⾼⼭,钟⼦期就说:“善哉乎⿎琴,巍巍乎若泰⼭”;志在流⽔,钟⼦期就说:“善哉乎⿎琴,汤汤乎若流⽔。
”就叫做知⾳。
刘勰⽤“知⾳”作篇名,⼤概意思就是:⽂学也如⾳乐⼀样需要“知⾳”的评论和鉴赏。
古⼈爱说“知⾳难遇”,换成当代⼈的说法就是“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马东语)。
⽂艺作品,被⼈读懂,读透,理解,莫逆于⼼,的确是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在作者也没有创作的章法,读者也没有掌握阅读和鉴赏的⽅法的情况下,误解误读,不知所云的情况,简直不要太多。
想要知⾳,⾄少得先通⾳律,不但演奏者通,倾听者也得通,在同⼀种语⾔体系⾥⾯,才有交流的可能。
《⽂⼼雕龙》的知⾳篇,就讲了这⼏个层⾯的问题,⼀是讲“知实难逢”,刘勰列举了秦始皇、汉武帝、班固、曹植等⼈为例,说明古来⽂学批评“贵古贱今”,“⽂⼈相轻”,好的⽂学批评家难逢难遇;⼆是讲“⾳实难知”,因为⽂学作品本⾝的抽象复杂,评论家见识有限,⼜各有偏好,⽂学批评要做到公允⽆偏差,确实存在⼀定的困难,看都没看懂,还说什么好与坏呢;三是讲⽂学批评鉴赏的⽅法:评论者应该博见⼴闻,以增强其鉴赏⽂学作品的能⼒,还要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读评才⾏;四是提出“六观”,即六个评价的⾓度,作为衡量的标尺来考察⽂学作品;此外,还提出⽂学批评的理论根据。
以下就对照原⽂来看看刘勰是怎么说的吧。
///知⾳其难哉!⾳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千载其⼀乎!夫古来知⾳,多贱同⽽思古。
所谓“⽇进前⽽不御,遥闻声⽽相思”也。
昔《储说》始出,《⼦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于班固、傅毅,⽂在伯仲,⽽固嗤毅云“下笔不能⾃休”。
文心雕龙·知音
2。知多偏好
二、如何知音 1.博观 2.客观 2.六观 三、深识鉴奥,细玩悟妙
写作特点
一、文章层次清楚,逻辑关系清晰。
二、善于利用骈体的特长──对偶。
三、句式多变,不拘泥于对偶。 四、篇中穿插警策之句与适当的清词丽藻。
作者介绍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 少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入寺庙 依靠名僧僧祐十余年,在深研佛理的同时, 博览经史百家之书和历代文学作品,“深 得文理”,为沈约赏识。后入仕,梁武帝 时,历任奉朝请、太末(今浙江中部)令, 东宫通事舍人等职,受到昭明太子重视。 写成《文心雕龙》五十篇,后奉命到上林 寺撰经,经成出家,法名慧地,一年后去 世。
著作除《文心雕龙》外,今仅存《 梁建安王造石城寺石像碑》、《灭 惑论》两个单篇。刘勰一生政治地 位不高,主要成就在于学术。他精 研佛理,兼通儒学,论文以儒家思 想为基础。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 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吕氏春秋》
第四部分(5-6段)指出文学评鉴的正确途径:“缀文
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辞以入情。”
文中对欣赏者的要求: 一、“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二、“目瞭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 三、“平理若衡,照辞如镜。” 赞:总结。评鉴作品要遵循知音的规律。
文章结构
一、知音难:音实难知,知实难逢 原因:1. 贵古贱今 2. 崇己抑人 3. 信伪迷真 原因:1.文情难鉴
古来文学批评存在着“贵古贱今”、“崇己抑人”、
“信伪迷真”等不良倾向,公正的文学评论者很难遇见。 知音之难的原因: 一是贵古贱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秦皇汉武; 二是崇己抑人,班固、曹植是代表; 三是信伪迷真,楼护之属当归此类。 这一段是立论,从文学欣赏的主体角度提出知音之难。
201909刘勰的《文心雕龙》.PPT.ppt
? 刘勰的一生,是在社会思潮风雷激荡中走完 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儒、释、道三家相 互斗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发展完成期。 道家攻击佛教破国、毁家、捐身、乃化外之 教;佛教又以“至道宗极,理归乎一;妙法 真境,本固无二”(刘勰《灭惑论》)的理 由予以回击。这样的结果必然造成“内圣外 圣,义归理一”(沈约《均圣论》)的众教 归一的思想。
11
? 需要明白的是,建功立业并非刘勰最高理想, 而是趋于至道妙境的一种“教体”,这正是 他“随感现应”思想的体现。这样才能理解 他写《文心雕龙》时眼光不拘一隅,既赞诸 子学说,“亦学家之壮观”(《文心雕 龙·诸子》),又赞王弼、何晏之玄谈为 “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盖人伦之英也” (《文心雕龙·论说》),还赞“非汤武而 薄周孔”的嵇康“志高而文伟”……显示出 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
17
二、《文心雕龙》构成
? 简单介绍一下, 1.书名;2、写作动 机; 3.总体结构
18
1.书名Leabharlann ? “雕龙”,驺奭,战国齐人,
据《史记·孟荀列传》,当
? 《序志》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 心也。昔涓子(齐人) 《琴心》、王孙《巧心》 (《汉书·艺文 志》《王 孙子》,一名《巧 心》),心哉美矣,故 用之焉。古来文章,以 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 羣言雕龙也。
12
? 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他虽以儒者入世而终身 不娶、晚年又回归佛门的似乎矛盾的态度。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对《文心雕龙》缜 密的论述方法和严密的逻辑体系感到惊异, 因为这正是方法论上对佛教因明学的借鉴。 至于有论者言刘勰因郁郁不得志而出家,又 因此而不久于人世,这是不足为信的主观臆 断。
13
? 刘勰的著作,除《文心雕龙》外,只保存下 来《灭惑论》和《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 像碑》两篇文章,其余尽皆散佚。
古代文论:《文心雕龙·知音》
1、贵古贱今、向声背实
“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 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 “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 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 轻,岂不明鉴同时乊贱哉!”
9
《典论· 论文》:“常人贵远贱今,向声背 实。” 《抱朴子· 钧世》篇:“其于古人所作为神, 今世所著为浅,贵远贱近,有自来矣。故新剑 以诈刻加价,弊方(旧书)以伪题见宝也。是 以古书虽质朴,而俗儒谓乊堕于天也;今文虽 金玉,而常人同乊于瓦砾也。”
二、“折衷”
“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旧谈者,
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
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
同也。同乊于异,不屑古今,擘
肌分理,唯务折衷。”
学习目标:
了解文无定价,古今鉴赏之难 学习正确地鉴赏文章的方法
知音难遇
日常知音难遇:“黄金万两
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文学知音更难:“易堆金璧
知音乊方
(二)客观(在博观的基础上,克服主观偏见) “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 照辞如镜。” 孙犁《文集自序》:“我们的文艺批评,要实 事求是,是好就说好,是坏就说坏。不要做人 情,要提高文艺评论的艺术价值。要介绍多种 的艺术论,提高文艺评论家的艺术修养。要消 除文艺评论中结伙壮胆的行邦现象,群起而哄 凑热闹的帮闲作风,以及看官衔不看文章的势 利观点。”
2、文人相轻、崇己抑人
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 下笔不能自休”。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 (陈琳),敬礼(丁廙)请润色,叹以为美谈 ;季绪(汉末刘脩)好诋诃,方乊于田巴( 战国时齐国辩士,曾被鲁仲连驳倒),意亦 见矣。故魏文∶“文人相轻”,非虚谈也。
曹植《与杨德祖书》:“盖有南威之容,乃可论 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议于断割。”
《文心雕龙知音》PPT课件
《文心雕龙》的贡献与影响
• 《文心雕龙》的创作目的是反对当时文风的“浮诡”、 “讹滥”,纠正过去文论的狭隘偏颇。它在文学批评 史上的突出贡献是: ①初步建立了文学史的观念。
②分析论述了文学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关系,主 张文质并重。
③从创作的各个环节上总结了经验,提出了应 该避免的失败教训。
④初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
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耶?”曹植接着说:“吾常叹 此达言,以为美谈。”
• 季绪:汉末作家刘修的字。曹植《与杨德祖书》:“刘季 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昔田巴毁 五帝、罪三王,訾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 使终身杜口。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 可无叹息乎?”
2021/3/8
15
内容述评
• 第四部分提出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缀文 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说明 文学批评虽有一定困难,但正确地理解作品 和评价作品是完全可能的。
• 文中对欣赏者的要求: 一、“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二、“目瞭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 三、“平理若衡,照辞如镜。”
• 扬雄:字子云,西汉末年著名作家。他的话见于 《答刘歆书》(《古文苑》卷十)。
• 《老子·二十章》说:“众人熙熙,……如春登 台。”河上公本作“如登春台”。《总术》篇“落 落之玉”,也是取河上公本,可见刘勰这里说“春 台”是据河上公本《老子》。
• 兰为国香:《左传·宣公三年》中说:“以兰有国 香,人服媚之如是。”国香:全国最香的花,后以 “国香”专指兰花。
虾2021)/3/8 然而笑。”
12
阅读提示
• 《白雪》:一种高妙的乐曲。传为宋玉所作的《对 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 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 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刘勰《文心雕龙》PPT
1
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 文学理论的专著,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上一部最杰出的重要著作。 它体例周详,论旨精深,结构严密,条理分明。 清人章学诚称之“体大而虑周”。
2
鲁迅《论诗题记》:“篇章既富,评骘遂生。 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 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 为世楷式。”(《鲁迅全集》第八卷) 既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也是一部文章学著作, 又是一部文学史、各种文体的发展史,而且还 是一部古典美学著作。 “龙学”
一、论文学的本质与起源---- 《文心雕龙·原道》
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 现形式。
《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 何哉?”
“德”即“得道”
“道”----广义的人文所体现的“道”:是指宇 宙万物内在的普遍自然规律,是接近于老庄所 说的哲理性的自然之道。
14
狭义的人文所体现的“道”:是指儒家的社会 政治之道。 刘勰认为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乃是对作为普 遍的自然规律的哲理之道的具体运用和发挥。
☆“然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 必请勰制文。” 政治上:追求仕进 《文心雕龙·程器》:
5
☆“盖士之登庸,以成务为用。 ……安有丈夫学 文,而不达于政事哉。”
☆“是以君子藏器,待时而动,发挥事业,固宜 蓄素以绷中,散采以彪外,楩楠其质,豫章其 干,摛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穷则 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若此文人,应 梓材之士矣。”
17
人文是体现道的,而圣人之文又是阐明道的最 集中最典型的代表,“六经”又是圣人之文的 经典,因此,人文的写作自然必须效法圣人, 以“六经”为楷式。 内容上,圣人文章是“政化”(政治教化)、 “事迹”(礼仪事功)、“修身”(修身养性) 为基本内容的; 形式上,圣人文章具有“或简言以达旨,或博 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 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文心雕龙·知音》 共94页PPT资料
文人诗歌从宋初开始 由玄言转向山水
• 玄言诗人常常过山水体会玄理,而登临 山水也很早就成为士族阶级优闲享乐生活 的一部分。东晋末年殷仲文、谢混的诗里, 山水成分已逐渐增多。到了宋谢灵运,由 于政治上的失意,“肆意游遨”,所至 “辄为歌咏,以致其意”,山水成为主要 的描写对象,遂完成了玄言诗到山水诗的 转变。
南朝民歌
• 主要是产生于建业和荆州一带的《吴歌》、 《西曲》。它们以短小的形式,清新活泼 的风格,表现了人民对合理的爱情生活的 追求和反抗封建礼教束缚的精神。从中也 可以看到长江流域商业的发达。南朝民歌 本不限于歌唱爱情,但独取情歌入乐,却 反映了统治阶级的观点和趣味。
风流文士
• 梁元帝说:“至于文者,惟须绮彀(gou4, 张弓)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 摇荡。”形式主义要求是很明显的。
注解
• 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 • 会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
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 修禊(xì细):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
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 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注解
• 放浪形骸之外:行为放纵不羁,形体不受世俗礼 法所拘束。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
• 数量很多。现在保存下来的完整与不完整 的尚有三十馀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托名 汉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托 名郭宪的《汉武洞冥记》,托名班固的 《汉武帝故事》、《汉武帝内传》,托名 魏曹丕(一作张华)的《列异传》,晋张华的 《博物志》;
《文心雕龙·知音》
刘勰
王羲之(321—379)
• 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初 为秘书郎,庾亮请为征西参军,累迁长史,拜宁 远将军,江州刺史。后征为吏部尚书,不就,授 护国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晚年称病去官,放情山水,弋钓为乐。卒赠金紫 光禄大夫。有诗文集十卷。清人张溥《汉魏六朝 百三家集题辞》称其书札有远见卓识,“诚东晋 君臣之良药”;赞其“兰亭咏诗,韵胜金谷”。
《文心雕龙知音》课件
《文心雕龙》提倡文学要“经世致用”,即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现代作家应关注当下,通过作品反映时代 变迁和人民心声。
《文心雕龙》对现代文学批评的启示
文学批评应客观中肯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强调批评要客观中肯,不偏不倚。现 代文学批评家也应秉持这一原则,对作品进行公正的评价。
文学批评应注重文本分析
作品的深层含义和价值。
历史意识
当代文学批评借鉴了《文心雕龙 》的历史意识,将文学作品置于 具体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以 全面理解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
《文心雕龙》与当代文学批评的互动关系
理论对话
《文心雕龙》与当代文学批评在 理论层面上进行对话,相互借鉴 和补充,推动了文学理论的发展
和创新。
实践应用
《文心雕龙》强调文学鉴赏的审美体 验,对当代文学批评中作品鉴赏的方 法和标准产生了影响。
当代文学批评对《文心雕龙》的借鉴与继承
跨文化研究
当代文学批评在跨文化研究方面 借鉴了《文心雕龙》的思路和方 法,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文学作品,深化了对文学的理解
和认识。
文本细读
当代文学批评继承了《文心雕龙 》注重文本细读的传统,通过对 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挖掘
旧。
刘勰的审美理想
01
02
03
04
崇尚自然之美
刘勰认为自然景物的美是最高 的美,文学作品应该尽可能地
描绘自然之美。
追求高雅艺术
刘勰推崇高雅的艺术品味,认 为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深刻的思 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强调整体和谐
刘勰认为艺术作品的整体和谐 之美至关重要,各个部分应该
相互协调、相得益彰。
重视细节刻画
第四章 文心雕龙 优质课件
夫神思方運,萬塗競萌,規矩虛位,
刻鏤無形;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 於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雲而並驅矣。 方其搦翰,氣倍辭前,暨乎篇成,半折心 始。何則?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實而難巧也。 是以意授於思,言授於意,密則無際,疏 則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義 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養術,無 務苦慮,含章司契,不必勞情也。
“東則有劉彥和之《文心》,西則有亞裏斯多 德之《詩學》,解析神質,苞舉洪纖,開源發流, 為世楷式。” ——魯迅《詩論題記》
又如日本學冠東西的著名學者興膳宏先生也 說:
《文心雕龍》規模宏大,體制詳備,是中國文 學批評史上了不起的傑作。在西歐早期的古典文 藝理論中,如亞裏斯多德的文藝理論,就沒有 《龍》著那樣的系統性。 ——興膳宏《文心雕龍在日本》
4、“風骨”說
詩總六義,風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氣 之符契也。是以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沈吟鋪辭, 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 猶形之包氣。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 則文風清焉。若豐藻克贍,風骨不飛,則振采失鮮, 負聲無力。是以綴慮裁篇,務盈守氣,剛健既實, 輝光乃新,其為文用,譬征鳥之使翼也。故練於骨 者,析辭必精;深乎風者,述情必顯。捶字堅而難 移,結響凝而不滯,此風骨之力也。若瘠義肥辭, 繁雜失統,則無骨之征也;思不環周,牽課乏氣, 則無風之驗也。
神思,中國美學史用語。指作家在想像 力活躍時或處在靈感狀態下進行的創作構思。
劉勰《文心雕龍·神思》指出:“文之思 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 然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 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其思理之致 乎!”跨越時空的想像和活躍的靈感來自作 者的秉性才識,虛靜的心境,深邃的思索和 高度自由的內心狀態。
《文心雕龙》知音篇讲课稿
整个知音篇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首先是知音之难;其次是知音之方;最后是知音之乐。
在《知音》篇开篇中,刘勰就写到:“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知音多么困难啊!音确实难以理解,知音确实难以碰到,碰到知音,千年中只有一次吧。
)作者刘勰主要从知的主体所存在的心理障碍;知的对象的客观因素;知的主体本身的性格差异三方面分别来探究知音之难。
首次从知的主体(鉴赏者、批评者)所存在的心理障碍(困扰),或者时常犯的毛病来看主要有:(一)贵古贱今;(二)崇己抑人;(三)信伪迷真。
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
(从古以来的知音,多数看轻同代人而怀念古代人),思古贱同也就是贵古贱今。
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这两句出自于《鬼谷子·内楗》篇)也。
(所谓“每天在面前不信用,老远听见名声便想念”。
)为了说明贵古贱今的现象,作者就举了二主的例子。
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从前韩非的《内外储说》开始传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方才作成,秦始皇汉武帝看到了,怨恨不能和作者同时;后来知道是同时人了,那么韩非被囚禁,司马相如遭到轻视,难道不是明显地看到对同时人的看轻吗?)典故:“韩囚马轻”:《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说,秦王(即后来的秦始皇)读了韩非的《孤愤》《五蠹》《内外储说》等篇曾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后来韩非子来到了秦国,李斯等陷害于他,秦王听信谗言把他打入牢中,韩非子被逼自杀了。
《汉书·司马相如传》记载说:汉武帝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曾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后来召见司马相如,却把他看作像倡优一样的弄臣。
这里说的是知音者常犯的第一个毛病:贵古贱今。
作为君王的秦皇汉武善且如此,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从心理学上可以说明:人们往往对离自己越古的东西,或者是越看不懂的作品,越发看得珍贵;而对自己近的,熟悉的东西不以为奇,不以为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