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晚清职官制度研究述评_花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的非正式机构, 事实上在晚清时期成为各直省督抚衙门内部 对职官制度的研究, 已较少争论其政治属性问题, 而较多考察其
行政职能运作的基本载体。其新旧杂糅的特征, 与文案处及文案 渊源流变与结构功能。运用实证方法研究制度变革与转型, 将会
委员的出现相辅相成, 既反映出近代行政职能扩展和业务细分 推动晚清职官制度的研究。
发展轨迹构成了中国近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一条重要线索。 熟走向衰落之际, 史学界的研究视角也有从事件史回归制度史
另 外, 关 于 地 方 督 抚 的 研 究 , 关 晓 红 的《晚 清 督 抚 衙 门 房 科 之趋势。因此, 作为晚清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职官制度研究
结构管窥》[20]一文, 匠心独具。文章指出, 房科作为清代职官体系 也受到广泛关注, 不断向纵深发展, 研究风气也渐趋理性、实证。
晚清时期正是从传统到现代的制度变革与转型的关键时
往研究界对于这样一个颇具弹性的“委员办理”的清代人事制度 代, 制度变革与转型无疑是晚清政治史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 但
至今尚未关注。作者独具慧眼, 指出其对晚清地方政治演变以及 由于学术界以往曾一度大兴主要关注若干重大政治事件的事件
民国初年各省自治运动与地方军阀的兴起提供了制度基础, 它的 史研究路径, 制度史研究相对冷落。近年来, 当事件史研究由成
晚清时期, 中国政局处于激烈动荡之中, 职官制度作为其重
要组成部分, 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新世纪以来随着晚清 二、新世纪以来晚清职官制度研究论文成果
政治研究趋势的转变, 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 果。检视新世纪以来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论著, 在数量和质量上 都有进步。本文拟对此作一个综合述评, 以期有裨于学界在这一
另外, 清末新政时期中央机构改革过程中设立的新部门, 也 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关晓红的《晚清学部研究》[6], 着重论述了 该部在发展近代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及社会政治变革方面的作用, 具有开拓性意义。苏全有的《清末邮传部研究》[7]一书, 是第一部研 究邮传部的专著。对邮传部的成立背景、官制、机构、经费、规章管 理、职掌等作了系统研究, 论述了该部在发展中国交通事业和回 收利权方面的作用, 并对其政策决策作了深入检讨和重新审视。
作, 事实上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如何改造利用原有官吏, 使之适
[9]艾 永 明 .清 朝 文 官 制 度 [M].北 京 :商 务 印 书 馆 ,2003.
用新体制的需要, 便成为清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官吏
[10]李 传 斌.清 季 官 吏 制 度 变 革 及 其 特 点[J].泰 安 师 专 学 报,
对晚清官制变革中的司法和外交的研究也很有价值。韩秀桃 的《清末官制改革中的大理院》[14], 从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角度考察 了清末官制改革中的大理院的筹设过程, 在法律体制的层面对清 末的司法官制体系改革做了阐释。章惠萍的 《清末司法改革述 论》[15], 从司法组织机构的改革和诉讼制度的改革两个方面论述了 清末的司法改革, 并指出其对我国今天的司法改革有着重大的借 鉴作用, 对今后中国的法制改革实有定调的意义。刘伟的《晚清对 外交涉体制的演变与影响》[16]一文, 对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交涉 体制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 这一变化既是在对 外交往的新的环境和列强压力下出现的, 也是对原有的朝贡体制 下形成的地方交涉制度加以变通的产物。它的演变过程及其影 响, 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晚清职官制度变迁的特征。
和监督, 休致, 以及清朝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 从制度层面对清 善后、洋务新政等名义先后建立起来的地方新机构的发展演变
朝文官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并分析了其在法制史上的 做了探讨。以往学界对于这些地方新机构很少专门研究, 且评价
进步意义与价值。稍感不足的是, 该书注重静态描述, 而对该项 不高, 但作者认识到这是中国近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必然, 它
一、新世纪以来晚清职官制度研究专著成果 1911) 中的文官设置及其特点和影响》[11]一文, 指出清末官制改革
新世纪以来, 出版的内容涵盖晚清职官制度的通史性著作 主 要 有 : 谢 俊 美《政 治 制 度 与 近 代 中 国( 增 补 本) 》[1], 全 书 集 中 论 述了鸦片战争后期到民国初年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 对晚 清 职 官 制 度 和 机 构 的 演 变 有 较 为 详 尽 的 论 述 。李 曙 光 的《晚 清 职 官法研究》[2]一书, 以法律为切入点, 论述了在晚清的时代背景下 政治体制、职官法的渊源、演变及分类。另外, 孔令纪等的《中国 历 代 官 制》[3]对 晚 清 的 职 官 制 度 也 有 整 体 的 介 绍 。
[13]郑 重 . 论 清 末 的 官 制 改 革 [J]. 湖 南 环 境 生 物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以兼顾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分歧, 而避重就轻的结果, 只能使改 学报,2006,(4).
据初步统计, 新世纪以来关于晚清职官研究的论文有 20 余 篇, 研究领域相对集中于清末官制改革。李传斌的《清季官吏制度 变革及其特点》[10], 对清季的职官制度作了通盘细致的描述, 并综
课题研究上进一步拓展与深入。
观整个变革, 指出其变动过速, 新旧杂糅, 彼此抵触, 某些制度在
实施上名不副实的特点。鞠方安的《试论清末官制改革( 1901~
开始实行的考县事实, 是清代考绩制度的重大变化。它是清廷试
[12]周 小 玲,魏 琦.清 末 官 制 改 革[J].安 徽 警 官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图通过体制内变革, 解决吏治腐败的积弊, 并为推行新政考察和 2003,(5).
选拔能员干吏, 巩固权力的措施。但督抚势力坐大, 革故鼎新, 难
此 外 , 艾 永 明 的 著 作《清 朝 文 官 制 度》[9], 具 体 探 讨 了 清 朝 文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层面。王勇的《简论晚清地
官制度的起源, 文官的选拔与任用, 权利和义务, 行政奖励、处分 方 官 僚 体 制 的 历 史 演 变》[19]一 文 , 对 晚 清 时 期 各 省 督 抚 以 军 务 、
值得一提的专题著作还有 , 赵云田的《清末新政研究— ——20 世纪初的中国边疆》[4]一书, 系统探讨了东北、蒙古、新疆、西藏等 边疆地区在清末新政时期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及其经验教训, 其 中涉及边疆职官的设置问题。张晓松的 《中国少数民族职官制 度》[5], 对晚清新疆建省及阿尔泰地区职官设置 , 和东北地区建省 及职官设置做了细致的研究与论述。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边 疆职官制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为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 基础。
中建制的文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扩大了国家职能, 促进了 当时政治体制近代化的过程。但还只是一个雏形, 因而很难做到 制度健全、配置合理, 更遑论廉洁高效和代谢有序。另外, 周小玲、 魏琦 的《清 末 官 制 改 革》[12]和 郑 重 的《论 清 末 的 官 制 改 革》[13], 就 清 末官制改革中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做了客观叙述。
业生选录制; 第三, 议员选举制。沿袭旧有选官制度内容的五个 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
方 面 是 : 第 一 , 继 续 考 录 举 贡 、拔 贡 和 优 生 ; 第 二 , 继 续 沿 用 截 取
[5]张 晓 松.中 国 少 数 民 族 职 官 制 度[M].北 京:中 国 社 会 科 学
考绩制度的变通调整, 也是其对策之一。关晓红的《清末州县考 2000,(7).
绩制度的演变》[22] 系统探讨了 清 末 州 县 考 绩 制 度 的 演 变 历 程 及
[11]鞠 方 安.试 论 清 末 官 制 改 革( 1901~1911) 中 的 文 官 设 置
其成败得失, 这是以往学界较少论及的问题。文章指出, 1904 年 及其特点和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仿照外国政治制度改革传统官制 , 是晚清时期政治制度改 出版社,2000.
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鞠方安的《试论清末选官制度的改革》[21], 就
[2]李 曙 光.晚 清 职 官 法 研 究[M].北 京:中 国 政 法 大 学 出 的建立进行了细致的归纳 2000.
化 的 趋 势 , 奠 定 了 1907 年 外 官 改 制 的 重 要 基 础 , 同 时 亦 表 明 变
化中的旧式督抚衙门已渐具近代省级政府的雏形, 成为从传统 参考文献:
幕府转向近代职官制的重要过渡。
[1]谢 俊 美 . 政 治 制 度 与 近 代 中 国 (增 补 本 )[M]. 上 海 :上 海 人 民
内容始终如影随形地体现在其中。可以说, 清末官制改革的失
[7]苏 全 有 .清 末 邮 传 部 研 究 [M].北 京 :中 华 书 局 ,2005.
败, 与新选官制度的严重弊端有必然联系。
[8]刘 伟.晚 清 督 抚 政 治— ——中 央 与 地 方 关 系 研 究[M].武 汉:
改制后仍然只能利用旧官僚体系中既有的官员来推行和操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此 外 , 关 于 清 末 新 成 立 的 学 部 研 究 , 樊 清 的《晚 清 学 部 对 中 国 近 代 教 育 的 贡 献》[17], 从 教 育 近 代 化 的 角 度 , 对 学 部 成 立 的 意 义进行了探讨。作者指出, 学部的体制是按近代教育行政管理的 要求建立起来的, 职责明确职能专一, 学部的成立, 对晚清教育 制度、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 对中国教育的发展等都做了多方面 的贡献, 尽管学部教育管理仍存在缺陷和漏洞, 但是为民国以后 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使中国的新教育的发展有了较好的 开端。
CANGSANG
历史研究
21 世纪以来晚清职官制度研究述评
花玲
摘 要 晚清职官制度作为晚清政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世纪以来又取得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 研究不断细化 和深入。本文拟对新世纪以来的研究著作和论文成果进行综合述评, 以期有助于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关键词 晚清 职官制度 研究述评
制度的流变关注不够, 仍有后续研究的空间。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晚清时期国家的行政职能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 · 2008·4
- 29 -
历史研究
CANGSANG
经济职能和民政职能都得到了加强。另外, 各省督抚采用委员差 然需要不断拓展, 而且研究的领域应当不断细化。
遣制, 自主选用人员, 这是近代地方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变化。以
和总结。新选官制度建立的困难和内容的复杂, 既有创新, 又有
[3]孔 令 纪 .中 国 历 代 官 制 [M].山 东 :齐 鲁 书 社 ,2002.
沿袭。创新的三个方面是: 第一, 学堂教育选官制; 第二, 留学毕
[4]赵 云 田.清 末 新 政 研 究— ——20 世 纪 初 的 中 国 边 疆[M].哈
晚清时期崛起的督抚势力, 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 刘伟的《晚 清 督 抚 政 治— ——中 央 与 地 方 关 系 研 究》[8]一 书 , 是 晚 清督抚制度研究的又一新进展。以晚清督抚制度为研究对象, 系统考察了晚清督抚制度变迁及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的轨迹。 书中指出晚清督抚权力扩张造就了地方势力, 它不仅成为导致 清王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而且直接影响到民国初年的政局和辛
选 官 ; 第 三 , 继 续 沿 用 荫 典 和 封 赠 ; 第 四 , 继 续 实 行 官 员 保 举 ; 第 出版社,2006.
五, 捐纳名废实存。统而言之, 清末选官制度虽有创新, 但是旧的
[6]关 晓 红 .晚 清 学 部 研 究 [M].广 州 :广 东 教 育 出 版 社 ,2000.
关于地方官制的研究, 近年来也有很大进展。魏光奇、丁海 秀 的《清 末 至 北 洋 政 府 时 期 区 乡 行 政 制 度 考 略》[18]一 文 , 通 过 对 此基层地方行政体制演变的具体研究认为, 清末至北洋政府时 期, 由于传统乡里制度的历史演变和地方社会近代化的时代要
亥革命的结局。
求, 各地陆续生成了区乡一级行政。这种区乡行政的生成构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