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十八大以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砥砺奋进纪实
中国航天大事件一览
![中国航天大事件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6298d0c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2.png)
2022年中国航天大事件一览2022年中国航天大事件一览一、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战,也是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的关键之战。
2022年1月3日2时4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并开展了月夜生存考验。
1月14日22时12分,在距离地球约5100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五号返回器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成功分离。
1月17日7时38分,在预定区域安全平稳着陆。
这是中国航天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任务之一。
二、“北斗三号”系统完成组网2022年6月1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将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系统第44颗至第45颗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第三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系统圆满完成组网建设任务。
“北斗三号”星座部署完成后,将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稳定、快速的定位和授时服务。
北斗工程副总设计师张智表示,北斗系统组网是国家战略性重要工程。
张智介绍,这次发射任务是“北斗三号”第三颗组网卫星的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星座部署完成。
三、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我国首次实现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天地往返运输货物2022年6月17日9时43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搭载的货物,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在太空飞行了约30天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设及建造技术。
此次发射任务搭载了天舟二期、嫦娥五号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三个航天器发射产品,以及空间应用系统、空间科学实验载荷和天基测控系统设备。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成功发射和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为我国后续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一箭七星,将两颗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8月14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实践二十号04星、天基人工智能实验卫星,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时政点评2023年时政热点六篇
![时政点评2023年时政热点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44e52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a.png)
时政点评2023年时政热点六篇第1篇:时政点评2023年时政热点神舟十三号重回地球4月16日9时56分,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重回地球怀抱。
评论视角:航天精神,薪火相传。
从我国发射第一颗载人航天飞行器开始,至今已过19个年头,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的飞跃,却不仅仅在于这19春秋,随着航天员在太空中完成的任务越来越多,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国航天探索方面的技术也日渐发展,而这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无数位航天人的坚守和信念。
突破之行,敢为人先。
此次神舟十三号六个月的航行任务中,三位航天员实现了多个首次,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新纪录,也展现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新高度。
例如首次验证径向交会对接技术、首次考核并验证了空间站任务航天员长期驻留的能力、首次利用空间站机械臂操作大型在轨飞行器进行转位实验等,王亚平更是成为了首位在太空中进行舱外活动的中国女性。
这无疑凸显了中国航天勇于尝试,敢为人先的精神。
金句节选:从“飞船时代”进入“空间站时代”,记录着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进步,也反映出中国走出了一条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之路。
30年前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规划,立足自身条件,不超前、不浮躁,照顾国情,考量当时科技实力,也对未来发展趋势有所前瞻。
30年后空间站的即将建成则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画上圆满句号。
有评论诙谐地说“只有中国航天把自己做的"PPT'实现了“,这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正是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着之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如此长周期的重大航天计划最终抵达了自己的收获季,不负梦想,不负时代。
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
作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将成为一个国家太空实验室,通过珍贵的太空资源致力于科学发现、服务人类科学事业。
当然,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仍面临着艰巨挑战,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还需要不断开拓和登攀高峰,在浩瀚无比的星空,探索更是永无止境。
热点透析03: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配套练习】
![热点透析03: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配套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c9dbd38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b.png)
2025年中考热点时政透析03: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某校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成就展,展览包括“综合国力增强”“发展成果共享”“国际地位提升”三个板块,下列内容能在“发展成果共享”板块看到的有()①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②老百姓从过去“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健康”③假日旅游持续火爆,人们对休闲放松的需求增加④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采样,带回1953.3克珍贵样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岁月如歌,征途如虹。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
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各族人民共同欢庆伟大祖国生日。
此时此刻,爱国主义热情在亿万中华儿女心中澎湃,万众一心的豪情在山河间升腾,激荡起向着民族复兴宏伟目标砥砺奋进的铿锵足音。
请你为以上材料拟定一个合适的新闻标题()A.七十五载逢盛世,同心共筑谱华章B.五谷丰登庆华年,耕耘不辍续新章C.创新引领新时代,科技腾飞铸辉煌D.对外交流展风采,携手共进绘新篇3.随着2024年的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它辉煌的75周年。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全国各地纷纷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展示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的巨大成就。
下列活动符合这一主题的是()①重走红军长征路活动②建国以来历次阅兵画面展示活动③举办纪念抗日战争征文比赛④开展“祖国辉煌75载”演讲活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4.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某校国庆假期给学生布置了如下3项德育作业,要求同学们任选其中1项完成。
作业一:用绘制时间轴的方式梳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作业二:打卡一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以PPT的形式分享过程与感受。
作业三:观看一部爱国主题电影,并完成观影报告。
对此以下评论你不赞同的是()①这次作业重在提升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②这份作业,让我对爱国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③这样的作业华而不实,加重了课业负担④这份作业让我们在生活体验中获得了更多的精神滋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某校举办“七十五载逢盛世,青春奋进谱华章”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作品展活动,同学们踊跃参加。
不断创新发展,不断超越突破,不断的例子
![不断创新发展,不断超越突破,不断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d75c526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e.png)
不断创新发展,不断超越突破,不断的例子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于4月16日返回东风着陆场,3名航天员胜利凯旋。
这是神舟载人飞船首次实现快速返回,书写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新的辉煌。
圆满完成使命胜利凯旋。
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成为“入住”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批航天员。
在轨期间创下了多个“首次”,比如:3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天空授课、1次与美国青少年“天宫问答”,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实验和应用项目。
此外,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通过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首次实现在轨驻留6个月,创下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
新纪录背后是航天精神支撑。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已经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航天测控精神……一个个难忘瞬间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大力弘扬航天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攀航天科技高峰的不懈努力,有了航天精神的支撑,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远。
建设航天强国矢志不移。
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技术领域之一,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强大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建设航天强国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我国多个重大航天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火箭运载能力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取得丰硕成果。
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坚持面向世界航天发展前沿、面向国家航天重大战略需求,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全面提升现代化航天发射能力,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
中国航天史上重要里程碑事件记录
![中国航天史上重要里程碑事件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f2f6e1c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c.png)
中国航天史上重要里程碑事件记录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已经历经数十年的砥砺奋进,其成果已经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
这些事件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节点。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回顾一下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事件。
一、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这项事件震撼了全球,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巨大影响。
而这也激励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
自此,中国开始了自己的航天事业的探索之路。
1970年,中国正式启动了人造卫星项目,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中国自己制造的人造卫星。
二、站上太空的第一步——1999年人类航天工程的成功1999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载人飞行的航天器——神舟一号。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了继美、俄之后第三个具有自主发射载人航天器能力的国家。
自此,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和载人航天的实现中国在2011年首次成功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这是中国空间站计划的第一步。
2012年,中国三名宇航员成功进入太空,实现了载人航天的梦想。
这标志着中国具备了进一步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技术应用的能力。
四、2019年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2019年1月3日,中国成功的在月球背面着陆了嫦娥四号探测器。
这是全球首次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也标志着中国月球探测技术在全球领先了一步。
五、2020年“天问一号”任务的成功2020年7月23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升空,成功实现了火星探测技术的突破。
这将为中国未来的探测火星太空航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中国航天史上的这些重要事件都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是人们凝聚智慧与汗水、锤炼品质和风范的历程。
而这些事件则呈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也为未来的空间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我们期待着中国航天事业在未来能够走得更远,更高,更稳定,为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等各个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航天历史100字左右新闻稿
![中国航天历史100字左右新闻稿](https://img.taocdn.com/s3/m/58ca1a3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9.png)
中国航天历史100字左右新闻稿
1.2021年10月15日,全国对台工作系统表彰大会1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汪洋强调,解决台湾省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历史任务。
做好台湾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2、2021年10月15日电,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二十一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
3、2021年10月16日电,2021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16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活动向全社会发出粮食安全主题相关倡议。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有关部门围绕“发展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
中国航天新闻摘抄
![中国航天新闻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a31b112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0.png)
中国航天新闻摘抄引言中国航天事业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中国的航天技术和能力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世界上领先的航天大国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航天领域的一些重要新闻进行摘抄和分析,以展示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1.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事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生产,并成功发射了多次卫星和载人飞行任务。
长征系列火箭具有可靠性高、适应性强、适用于各种任务需求等特点。
最近,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并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探测火星的新篇章正式开启。
2. 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中备受瞩目的项目之一。
该项目旨在实现太空探索的长期目标,并为未来深空探测和建立太空站奠定基础。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已经成功进行了多次载人飞行任务,包括“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和返回、太空实验室的建设等。
未来,中国计划在2022年左右完成我国首次载人登月任务。
3. 北斗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全球定位、导航和时间服务。
该系统由一组卫星组成,能够覆盖全球范围,并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北斗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精准农业、物流配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北斗导航系统,并计划在未来进一步提升其性能和服务质量。
4. 深空探测中国近年来在深空探测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2019年,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并开展勘测工作,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国家。
此外,中国还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发射嫦娥五号任务,带回月球样品并实施月球样品返回工程。
这些深空探测项目的成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5. 科学实验卫星中国的科学实验卫星项目旨在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卫星,包括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等。
这些卫星的发射和运行为中国的科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研究平台,为推动中国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3航天时政知识考点(一)
![2023航天时政知识考点(一)](https://img.taocdn.com/s3/m/adf6372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d.png)
2023航天时政知识考点(一)2023航天时政知识考点整理与详解一、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的航天历程•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中国的卫星发射及探测任务(详解:可以介绍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包括首次成功发射人造卫星、载人航天计划的实施以及各类卫星发射和探测任务的成果。
)二、中国航天政策与战略•“三步走”航天战略•载人航天发展规划•卫星应用与创新技术发展(详解:可以介绍中国航天政策与战略的重要内容,如实施“三步走”航天战略、制定载人航天发展规划,以及推进卫星应用与创新技术发展等)三、中国航天发射器系列及其特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悟空系列运载火箭•重型运载火箭(详解:可以介绍中国主要的航天发射器系列,包括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悟空系列运载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四、中国航天探测与科学实验任务•嫦娥系列探测任务•天舟货运飞船任务•实践号系列科学实验任务(详解:可以介绍中国航天探测与科学实验任务,如嫦娥系列探测任务的成果、天舟货运飞船的发展和实践号系列科学实验任务的主要内容等。
)五、中国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联合国航天事务办公室合作项目•中外合作航天项目•参与国际航天组织与合作伙伴关系(详解:可以介绍中国航天领域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情况,包括中国与联合国航天事务办公室的合作项目、中外合作的航天项目,以及中国参与国际航天组织和与合作伙伴建立的关系等。
)六、中国航天事业的社会影响和未来展望•航天科技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航天技术应用的社会效益和推动力•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详解:可以介绍中国航天事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航天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推动力,以及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方向与展望。
)以上是对2023航天时政知识的相关考点进行整理与详解。
这些考点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政策与战略、航天发射器系列、航天探测与科学实验任务、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航天事业的社会影响和未来展望。
我国近几年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
![我国近几年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0a05bce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a.png)
我国近几年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我国近几年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航天事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我国近几年来在航天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更是让全球瞩目。
以下就是我国近几年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的详细介绍。
一、火箭技术我国近年来连续发射一系列重大载人和无人飞行任务。
2013年,我国在一次发射中成功将一颗卫星送入太空,以此成功实现创造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自建导航体系的目标。
同时,我国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将货物送到国际空间站的任务中也取得了圆满成功。
此外,我国还成功研制了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该火箭拥有更强的承载力,预示着我国航天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让我国的火箭技术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
二、探月项目我国的探月任务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在2013年,我国成功实施了“嫦娥三号”探月计划,该计划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预示着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逐步走向世界领先地位。
2019年,我国又实现了从月球背面着陆的壮举,让我国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成为第三个成功实现双向月面探测的国家。
探月任务的成功,不仅展现了我国在探测技术方面的实力,也为日后航天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空间站建造我国在未来的空间探索中,将建造和运营空间站。
2011年,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并成功将它对接到了神舟八号飞船上。
在2016年和2019年,天宫二号和天舟一号也陆续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建造空间站工程的进展。
在我国建造空间站的过程中,还进行了多次有壮观的空间出舱行走任务,这也是世界上其他航天强国都无法做到的。
总的来说,我国近几年在航天方面的成就不仅展现了我国的科技实力,更为我国的科技事业注入了新动力。
我们相信,在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中,我国不仅将继续发挥强大的科技实力,同时也将为世界和人类的科学技术事业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热点02 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时评文章)-备战中考满分作文热点素材
![热点02 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时评文章)-备战中考满分作文热点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02faf12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d.png)
待“问天”探秘,登“天宫”筑梦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问天实验舱搭乘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首次在航天员驻中国空间站的情况下,航天器远程来访。
问天实验舱将与天宫空间站在九霄云外“强强联手”,筑起航天强国梦,接力航天事业建设“更上一层楼”。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纪念“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的时评文章,来为我们的作文注入“新鲜血液”,为2023中考满分作文助力。
时评一问天实验舱为探索宇宙奥秘接续一抹抹中国红问天实验舱的成功发射,是中国天宫空间站建设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天宫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的正式开启。
这个重达20吨、全长17.9米的航天器,是目前世界上轴向长度最长的单体载人航天器,代表中国又一次创造了世界航天新纪录。
问天实验舱是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实验室。
空间生命科学是空间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一方面可以利用空间的特殊环境,研究生命的奥秘;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离开地球、走向太空的重要支撑性基础科学研究。
在该领域,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已经凭借空间站技术的垄断开展了近半个世纪的研究。
NASA 曾在2020年发布了国际空间站运行20年的20大科学突破,其中就有6项研究与空间生命科学相关,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癌症等基础疾病研究、新型药物的开发以及航天员长期太空生活的影响与应对方法研究等。
今天,我们终于有了问天实验舱——属于中国的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室,有了探索生命科学最前沿的基础条件。
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具备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基本条件的国家之一。
问天实验舱对天宫空间站有着重要的备份意义与扩展作用。
其具备与天和核心舱基本等同的空间站控制和管理能力,为天宫空间站的正常运行和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双保险。
同时,问天实验舱还为空间站新增1个航天员出舱口、3个航天员睡眠区,使得天宫空间站从“1门3室1厨1卫”的“标准房”,拓展为“2门6室2厨2卫”的“豪华套房”,为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开展太空实验创造了机会与条件。
专题一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三轮时政热点主观题集训
![专题一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三轮时政热点主观题集训](https://img.taocdn.com/s3/m/556b0c3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7.png)
2023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预测与试题追踪专题一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1.(2023秋·河北石家庄·九年级统考期末)科技引领时代,青年成就未来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16.9%,占研发投入比重首次超过6%,化学、材料、物理等学科处在世界前列,取得了一批以量子通信、铁基超导,干细胞为代表的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
(1)结合材料一概括,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材料二如今,人工智能不仅会下象棋、围棋,还在分发邮件、工业制造中大显身手,甚至参加了2017年的全国高考……人类的很多工作正在被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
(2)“人类的很多工作正在被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说明了什么?(3)我国为促进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应该实施什么战略?材料三李克强总理在会见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手时说: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双创”澎湃活力,弘扬工匠精神,这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能。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原因。
材料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又分为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三个方面,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六大素养。
(5)请你从青少年个人的角度分析把“创新”列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原因。
【答案】(1)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不断增长;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创新的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创新改变生活;创新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3)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①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②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202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六 聚焦第六个“中国航天日”(知识点+练习+解析)
![202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六 聚焦第六个“中国航天日”(知识点+练习+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20b12528ea81c759f57891.png)
时政专题六聚焦第六个“中国航天日”4月24日是第六个“中国航天日”。
上午,2021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暨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开幕式在南京举行。
开幕式上,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我国首个火星车名称为“祝融号”。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
“祝融号”火星车的高度有1米85,重量达到240公斤左右。
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相当于约92个地球日。
“祝融号”火星车将在火星上开展地表成分、物质类型分布、地质结构以及火星气象环境等探测工作。
“中国航天日”活动已成功举办五届,随着每届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国航天日不仅是航天人的节日,更成为社会公众与航天近距离接触、互动式交流的嘉年华。
今年“中国航天日”的活动主题为“扬帆起航、逐梦九天”,旨在号召社会各界在新时代再启新征程,追逐梦想,勇于探索,争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加快推动航天事业发展,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周年。
65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创新跨越,积淀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探月精神,汇聚起奋进新时代航天强国的强大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航天将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社会并肩同行,论证实施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等项目,拉开新时代探索九天的新续章,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推动航天科普工作,中国国家航天局2021年继续聘请三位“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人民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和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到场寄语青少年;英雄航天员费俊龙通过视频连线形式发表感言。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太空育种、高级材料制造运用于人们生活,将会使人们的消费品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84177b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b.png)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北京时间2023年10月9日7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同日,空间站梦天实验舱按计划完成了推进剂加注。
此前,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9月宣布,我国已首次实现了液体火箭动力的重复使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战略方向和关键领域,航天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不断刷新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中国高度。
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次实现“绕、着、巡”目标,成功实现我国深空探测事业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
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是全国各方面大力协同取得的。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工位、厂房等的建设方面,时间进度要求很紧。
工程建设指挥部带着建设施工单位的人员采取“三班倒”“人停机不停”的方式,克服重重困难推进工程进度。
施工人员困了,就裹着大衣打个吨,饿了,就泡包方便面;连续奋战十几个昼夜也是家常便饭。
早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前,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将人送入太空。
1968年,钱学森主持起草了《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十年发展规划(草案)》,其中就为中国规划了150吨级的空间站。
虽然由于当时综合国力和技术的限制,文件所提出的大部分计划都未能落地执行,但仍为后来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同样是探月,在2004年我们国家探月工程立项实施,确定要实施“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的时候,包括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在内的许多国家也都先后宣布要实施探月,目标其实也差不多。
但实际上在2023年嫦娥五号取得成功以后,有一家媒体做了一个报道,说当时定下的目标只有中国兑现了。
目前,我国共有四个航天发射中心,位于酒泉、西昌、太原和文昌,分别承担不同轨道和类型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及神舟飞船发射记录.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及神舟飞船发射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a3f785ac27284b73f34250b5.png)
孜孜追梦二十年载人航天硕果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快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综述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犹如沧海一粟。
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年中所铸就的辉煌成绩,却让这一瞬格外璀璨夺目。
高科技领域抢占先机追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史,重新回到任务的起点,就不得不提到“ 86计划”。
1986年3月3日,一份由我国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联合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被送到了邓小平的手上。
邓小平看到4位科学家的建议,马上作出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正是这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决策,使我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后,中央组织了数百位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制定了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著名的“ 863计划。
中央同时决定拨出100亿元专款,其中40亿元直接用于发展航天事业。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由此开始起步。
1992年9月21日上午,江泽民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此次会议正式批复了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党中央决定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建设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如轨道舱 的交会 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 8吨级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 模的、短期有人照料 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一次举世瞩目的战略部署。
中国载人航天由此掀开了崭新的 一页,几代航天人的飞天梦想由此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无论是指明方向的 计划”还是真正起步 的“92工程”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轰动,很多人 震惊甚至费解。
早在“ 86计划”上马之初,就曾有一位欧洲科学家向邓小平抛出了一个尖锐的 问题:中国目前经济并不发达,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钱搞航天?面对这一问题,邓小平回答得干脆利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不能只顾眼 前,这是 从长远发展的利益着眼作出的战略部署。
高考历史热点重点温习视角即时演练三时政热点
![高考历史热点重点温习视角即时演练三时政热点](https://img.taocdn.com/s3/m/c29ab19969eae009591bec70.png)
时政热点◆时政热点一:“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蛟龙”号7000米海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12年6月24日实现新冲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同一天,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进行了7000米级海试第四次下潜实验,本次实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20米,达到“蛟龙”号潜水器最大设计深度。
【温习视角】科教兴国,是我国的根本国策,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
本热点是高考的主要命题点之一。
在温习中应重点关注以下角度:(1)古代中国科技的辉煌与落伍,新中国的科技创新(“两弹一星”、东方魔稻、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飞船等)和形成的航天精神。
(2)对近现代西方的科技发展与创新(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相对论和量子论、生物学的重大进展、现代信息技术等)的考查。
(3)创新型国家的成立需要政治制度改革创新、经济体制创新,注重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举措、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的考查。
【即时演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增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支持企业增强研发中心建设,承担国家和地域重大科技项目。
……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
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全面加强人材工作。
深化人材体制改革,大力培育造就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材、青年人材和急需紧缺人材,引进高层次人材。
材料二改革开放30连年来,我国的自主创新技术水平日趋提高,各个领域都呈现出创新的元素,如科技方面,“神舟”系列飞船,“嫦娥一、二号”,“天宫一号”和“天一”与“神八”“神九”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的创新,创新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
材料三北京时间2012年6月27日11时47分,中国“蛟龙”号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
2023年高三作文热点话题“航天精神”素材积累及优秀
![2023年高三作文热点话题“航天精神”素材积累及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e9943c5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13.png)
2023年高三作文热点话题“航天精神”素材积累及优秀2023年高三作文热点话题航天精神素材积累及优秀一、感悟代代相传的中国航天精神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精神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航天工程建立以来,一代又一代航天工作者将发展航天事业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推动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先后孕育形成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不同时期航天事业的特征,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灵魂,成为凝聚中国精神的重要动力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时代对航天精神的研究,能够加深我们对其内涵及当代价值的了解,展现航天精神的时代魅力,不仅能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还能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2023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无人采样返回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2023安评师-安全人的进阶之路去购买从东方红、长征、神州,到北斗、嫦娥、天问....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多年来,一项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一个个辉煌成就的取得,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几代航天人不懈奋斗的成果,让我们通过一-组海报,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厚博大、一脉相承的航天精神。
二、中国航天精神内涵1.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航天人热爱祖国体现在报效祖国的使命意识和为国争光的责任意识。
以国为重的价值观、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是航天人报效祖国的生动体现。
60多年前,新中国初升的太阳召唤着海外赤子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归国,其中许多专家成为航天事业的奠基者和带头人。
2.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中国坚持自主发展航天事业、向尖端技术领域进军的历程昭示了一个道理:我们唯有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才能牢牢掌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战略主动权,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才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国雄心逐梦天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砥砺奋进纪实
9月22日18时左右,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受控离轨进入大气层烧毁。
至此,始于25年前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任务全部完成,中国人阔步迈进空间站时代。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载人航天相继取得神舟十号成功飞天、天宫二号稳定运行、航天员中期驻留、“太空加油”顺利实施的巨大成就,走过了不平凡的辉煌五年。
(一)2013年6月11日,西北大漠夏风轻拂。
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整装待发。
7时38分,神舟十号一飞冲天。
15天后,飞船安全返回。
为这15天,张晓光整整备战了15年。
这位我国首批航天员出舱后第一句话是:“我们是追梦的人,也是圆梦的人。
”
心中有梦,航天人时刻准备出征。
2016年,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拉开大幕。
此时,载人航天工程迎来前所未有的高密度任务周期,航天人将面对“四新叠加”的重大挑战:考核新研火箭、发射新型飞船、启用新建发射场、适应新的体制……
从总指挥部到一线班组,从生产车间到发射阵地,从各大系统到配套单位,从参研参试人员到应急搜救部队,大家心怀一个信念:成功压倒一切、团结重于一切、质量关乎一切!
6月25日20时,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腾空而起,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也向世界揭开神秘面纱。
接续筑梦,航天人不惧任何挑战。
勇于追梦,航天人彰显自信。
中秋之夜,天宫二号成功发射。
一个月后,神舟十一号精准入轨。
10月19日,神舟天宫交会对接。
2017年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起飞,两天后叩问天宫二号,一周后成功实施首次“太空加油”,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的国家。
然而,航天人来不及庆功,背上行装再踏新征程。
那是因为,2020年前后建成中国空间站的宏伟目标已迫在眉睫。
(二)2013年6月20日10时,一堂特殊的科普课让全国6000多万中小学生大开眼界。
水膜实验、单摆运动、陀螺运动……“太空教师”王亚平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里,生动讲解和亲手展示太空的奥秘。
北京市黄城根小学学生雷安楫在观后感中这样写道:“这堂课真是生动有趣,让我看到这么多在地球上看不到的实验。
”
航天人搭台,科学家唱戏,老百姓受益。
天宫二号搭载的空间冷原子钟约3000万年才会产生1秒误差,投入实用后将进一步提高卫星导航精度;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等成果转化应用后,将大幅提高天气预报和大气海洋环境观测水平。
神舟十一号搭载的医学试验样本、特色农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等,都具有很强的科研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
天舟一号上安排的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等科学实验项目,成果可以应用于干细胞组织工程、再生医学、人类生殖以及骨质流失的预防和干预等方面。
载人航天的“红利”,远不仅限于搭载项目本身。
载人航天工程是国家科技成果的“集大成者”。
据统计,工程全线取得近千项国家级发明专利,2000余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
5年来,围绕中国载人航天开展的国际合作陆续展开——
建立中俄载人航天合作联委会机制,开展大量合作项目。
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举办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并签订框架协议。
与欧空局、意大利签订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合作框架协议。
与欧空局成员国家共同研制世界首台高灵敏度伽玛暴偏振探测仪,由天宫二号搭载进入太空。
……
“中国愿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平开发和利用太空,让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中国鲜明传递了和平利用太空的一贯立场和愿与全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成果的鲜明态度。
(三)“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烈士陵园里长眠着740多位航天英烈,平均年龄仅27岁。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
“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成为激励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密码。
这精神密码,就在举国一盘棋的强大合力里——
载人航天,“千人一枚箭”“万人一杆枪”。
据统计,直接参与研制的研究所、基地一级单位有110多个,配合单位多达上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
“实施这样宏大的工程,没有党中央集中统揽,没有全国大协作,是不可想像的。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深有感触。
这精神密码,就在求实创新的不懈追求里——
载人航天,成败系于毫发,质量重于泰山。
因为“载人”,必须“严而更严、慎而更慎、细而更细、实而更实”,确保每次发射试验都做到设施设备零故障、技术操作零差错、组织指挥零失误。
“航天员不能当‘差不多先生’。
能想到的,肯定要掌握;想不到的,火箭一刻不点火,我们的查漏补缺一刻也不会停止。
”三次飞天的英雄航天员景海鹏说。
这精神密码,就在爱国奉献的动人乐章里——
在航天战线,每一个岗位都有英雄,每一位英雄都有故事,每一则故事都让人感动。
在参与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建设时,周湘虎因长期疲劳和强光刺激,左眼失明、右眼视力只有0.04。
手术后他重返工地,和战友们一起搭建起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两型运载火箭的发射塔,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航天人的担当。
在远望船队,远望人的孩子常常“扎堆”出生。
因为,他们一年有一半以上在大洋上,出海间隙就成了孕育后代的难得“窗口”。
在火箭系统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过程中,主任设计师刘站国三次住进ICU病房,两次收到病危通知书,病情有了好转又继续投身研制一线。
这精神密码,就在朝气蓬勃的人才方阵里——
如今,在发射场、实验室,在生产车间、指挥大厅,“80后”“90”后已成中坚力量,45岁以下担任各系统主任设计师以上的技术骨干已经超过80%。
伟大事业,在汇聚力量中不断壮大,在薪火相传中跨越发展。
一个自信的世界航天强国,必将屹立于世界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