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17.金属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金属》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金属》教案

一、导入新课(2分)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件物品,看,这是……?谁知道它是什么材料做的吗?师展示实物(生答)师:像金、银、镍、铁、铜、铝、不锈钢这样的材料,我们统称为什么?(生答金属)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金属,好不好?(生齐声答,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活动一:研究金属有什么特点㈠、提出问题师:关于金属你想研究哪些问题?(生提出问题)师: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想出了这么多的问题㈡、猜想问题师:你们知道吗?金属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各种金属被广泛应用于生活。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猜想一下,金属会有哪些特点?(生回答)你能来说一说这样猜想的根据吗?师: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真丰富,能对这些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伟大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说过,“一切猜想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接下来你们想不想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呢?(生答想)㈢、验证问题1、师: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了热水、铜棒、铝棒还有塑料棒,谁来告诉大家你们组准备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情告诉大家吗?(学生介绍器材,说注意事项)实验之前,老师还有几点要提醒大家的,请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温馨提示)师:每个小组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先确定:你们准备验证金属有哪个特点?在小组内讨论制定出实验方案后,再动手做实验。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发现金属的特点最多,开始吧!(生做实验)2、汇报实验师:同学们想不想和其他同学分享一下你的实验成果呢?(生齐声答)师:那我们就来进行一个小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汇报的最精彩?谁听的更认真!师:现在请小组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谁先来汇报?(生上台边展示边说)师: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概括金属有什么特点吗?(生汇报)活动二:金属的用途师:刚才我们知道了金属有这么多特点,它的每一种作用都是与他的特点相适应的。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利用了它的哪些特点。

(生回答)活动三:金属从哪里来?师:我们研究了金属的特点,知道了金属的用途,但你知道金属是从哪里来的吗?课前,我让同学们搜集了资料,现在请同学来说一说你搜集到了什么?(生汇报)师:有关金属的身世老师找到了一些资料,请同学来读一下。

青岛版五上科学《金属》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上科学《金属》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7.金属》【教材及学情分析】《金属》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里的第四课,研究的是金属的特点、来源以及应用。

本课是继“木材”、“陶瓷”之后,再次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达成学生学会科学,合理,熟练选择探究方法的目的。

如果是常规上课,部分教学目标可以提前到课前完成,但因本节课要让四年级学生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教学目标需要降低难度,重点做以下调整:材料配备: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本节课需要教师提供有结构性的材料,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启发学生合理利用材料进行观察实验。

设计方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多种观察实验的方法,能在老师指导下选择实验方法,制定探究方案。

汇报交流:部分问题延伸到课外继续探究。

新的问题思考可以整理到“问题口袋”,放到课后自主探究。

金属应用与来源: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科学技术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资料让学生进行初步了解。

【教学目标】1.能提出探究金属的大致思路,能在老师指导下对自己或小组的研究目标做出书面计划,并能根据合作完善后的设计方案进行观察实验。

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对探究结果进行评议。

2.能在探究金属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将探究方法、探究方案和探究结果进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实验结果。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3.了解金属的特点及用途;了解金属的来源及可再生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合作探究了解金属能传热、导电,有延展性等特点,初步感知金属的多种性能及应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观察实验方法,合作制定实验方案,积极体验实验过程。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铜丝、铁丝、铝丝、木棒、塑料棒、金属棒、砂纸、金属片、烧杯、热水、电池、小灯泡、导线、铁锤、铁垫等供分组实验用材料。

多媒体材料:课件,视频资料等。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及目标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金属》一单元。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金属;2.了解金属的一些常见特征;3.掌握常见的金属材料及其用途。

教学难点:1.认识金属;2.理解金属的一些特性;3.通过案例学习了解金属的应用。

2. 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什么是金属,识别常见金属材料;2.理解金属的一些常见特征,如导电导热、可塑性等;3.了解金属的应用,如建筑、交通、机械等方面。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用纸片团成一个球,并向学生展示。

请学生猜测这个球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引导学生思考格式不同材料的特点,如硬度、可塑性、耐磨性等。

2. 新知讲解(20分钟)1.什么是金属?(1)向学生讲解金属的定义,以便他们明白什么是金属。

自由电子将不同的金属原子结合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物质,称为金属。

(2)向学生展示几种常见的金属,并讲解其特点和用途。

2.金属的特性(1)导电导热以铜为例,向学生讲解铜的导电和导热能力。

这是为什么手机屏幕上的触控笔都是金属制成的原因之一。

(2)可塑性讲解金属的可塑性,如金属可以制成各种形状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3)耐腐蚀性用铁丝和铜丝做实验,比较其耐腐蚀性的区别。

3.金属的应用领域(1)建筑用例子向学生介绍金属在建筑中的应用:如钢材、合金等。

(2)交通介绍金属在交通方面的应用:如车身、发动机、轮胎等。

3. 练习(20分钟)1.给学生发放工作纸,要求在上面写出认识的不同金属及其用途。

2.分组活动: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用金属做出一个简单的模型,尽可能多地体现金属的特点。

4. 总结回顾(10分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案例学习,学生们对金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并了解到金属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说出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并对不懂的内容询问。

三、教学评价1. 知识对接1.金属的分类和常见金属材料及其用途;2.金属的性质特点及其应用。

2. 能力提升1.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自由的表达;2.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制作模型,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17金属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17金属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师:谁先来汇报?
(当学生汇报金属被捶扁,变形时,老师可引导生金属的这种特性叫延展性。)
师:请同学们跟随我再到铁匠炉去看一看。(课件出示打铁图片)你看到了什么?通过铁匠师傅的工作更说明什么?(金属有延展性)
师: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概括金属有什么特点吗?生汇报(课件出示)
师:你认识的金属有哪些?我们只所以把金、银、铜、铁、铝等都叫金属,就是因为它们都具备金属的这些特点,若缺少其中的一个特点,就不是金属。这也是金属区别其他材料的标准。
师:关于金属你想研究那些问题?(生提问题)
师:同学们的探究欲望可真大啊,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但时间有限,我们今天重点先研究这些问题(课件出示:金属有哪些特点?金属从哪里来?哪些地方用到金属?)
㈡、猜想问题
师:我们先来研究金属有哪些特点,研究前你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大胆地猜想吗?
师: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真丰富,能对这些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那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怎么办?(做实验)
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展示给大家?(生汇报)
四、拓展用应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探究的积极性真高,收获也很大,老师心里特别高兴。既然我们都知道了金属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就请回收废旧金属物品,好吗?下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㈢、验证问题
1、制定并交流研究计划
师: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那小组内先讨论:你们准备研究哪个问题?确定后,制定出实验方案。时间越快越好,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坐好。开始吧!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组制定的研究计划?还有实验中应注意哪些事项。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听,
2、合作探究验证猜想
师:同学们,那你知道金属是从那里来的了吗?(课件展示:有的金属是开采地下金属矿石提炼来的,有的金属是回收废旧金属冶炼而来。)无论是从金属矿石中提炼而来,还是从回收废旧物品中冶炼而来的,它们都是经过人工制造的材料,所以说“金属是人造材料,又是可以回收再利用,是可以再生的材料。”(课件)

科学五上《17金属》教案

科学五上《17金属》教案

小学科学课时备课
金属特点的实验
【实验材料】
铁、铜、铝等金属,小刀、导线、电池、小闸刀、酒精灯、放大镜、玻璃杯子、锤子、木条、陶瓷等
【实验步骤】
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金属的软硬。

3.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中,看金属是否容易传热(对比实验)。

4.用放大镜、砂纸打磨,观察金属的花纹、光泽。

5.把金属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6.让金属从高处落下,看是否易碎等等。

【实验现象】金属不易燃,硬度较大(有些金属较软),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不易碎等。

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设计:深入研讨金属的重要性与应用前景

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设计:深入研讨金属的重要性与应用前景

五年级上学期,学生将学习有关金属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应用。

教师需要设计一组教学计划,让学生深入了解金属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五年级科学《金属》的教学计划。

一、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介绍金属的种类、性质和用途。

教师可以使用PPT来呈现金属的分类、成分、物理和化学性质等重要信息。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金属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互动和交流。

通过问答形式的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老师可以利用教学媒体,展示有关金属的实验和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金属性质的独特之处,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一些应用,例如制造日用品、建筑结构、交通工具、电子设备等领域,指导学生探讨金属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教学学生在教室内完成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金属的性质。

前期,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用品中的各种金属,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应用领域和物理表现,培养学生对金属的兴趣和好奇心。

接着,可以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金属实验,从实践的角度了解深入金属。

例如:钢球的滚动实验,通过比较钢球和其他金属的滚动情况,从实验中分析金属的力学性质;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实验,可以将各种金属加热和通电,并观察和比较不同金属的导电和导热性能;金属的腐蚀实验,学生可以观察有关涂层的腐蚀,了解金属受到干扰的情况;金属的加工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金属的加工和成型过程。

三、社区教育参观活动社区教育是学生认知和实践的重要环节。

对于五年级科学课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学习,以了解金属在社区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经验。

例如,学生可以参观金属加工公司、工业园区或建筑施工现场,了解不同金属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表现。

参与这样的参观,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金属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并且通过现场实践进一步认识金属的生态环保、生产效率、质量效应等方面的经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设计:揭开铜加工背后的科学秘密

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设计:揭开铜加工背后的科学秘密

本篇教案设计是关于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的一个单元。

该单元主要探讨了金属的性质、分类、加工,以及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基本知识,还要让他们深入了解铜加工背后的科学秘密。

为此,我们将以“揭开铜加工背后的科学秘密”为主题,设计本次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金属的基本性质及分类;2.了解铜的性质、用途和加工方法;3.掌握铜加工背后的科学原理;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金属的性质及分类(1)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可塑性等。

(2)介绍金属的分类方式,如常见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等。

2.铜的性质、用途和加工方法(1)介绍铜的性质和应用领域,如电子、建筑、交通、医疗等。

(2)介绍铜的加工方法,如冷挤压、冷拔和锻造等。

3.铜加工背后的科学原理(1)引导学生思考铜加工的原理,如材料结构的改变、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变等。

(2)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铜加工的过程,深入了解科学背后的奥秘。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出示一些与金属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问答的形式,介绍金属的基本性质和分类,让学生认识金属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2.探究铜的性质和应用(1)介绍铜的性质和应用领域,如电子、建筑、交通、医疗等等。

引导学生思考铜的优良特性是如何被应用于各个领域的。

(2)引导学生了解铜的加工方法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铜制品如何被制作。

如何选取合适的加工方式会对产品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3.实验环节(1)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铜加工的过程。

通过对比不同加工方式下铜杆的直径变化,使学生了解哪种加工方式更适合于不同要求的产品制造。

(2)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结合实验结果,解释实验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4.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金属的基本性质、分类等基本知识,还深入了解了铜的性质、用途和加工方法。

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设计:探究金属的自然反应过程

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设计:探究金属的自然反应过程

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设计:探究金属的自然反应过程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2.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金属的自然反应过程。

4.掌握金属的种类和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1.金属的自然反应过程。

2.金属的种类和应用领域。

三、教学难点1.金属氧化的反应过程。

2.金属的材料性能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通过PPT和实物展示,讲解金属的种类、性质、特点、自然反应过程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金属氧化的反应过程和材料性能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辨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金属的性质和特点1.引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金属制品,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2.讲授内容:(1)金属的定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传导性、韧性和延展性等物理性质的元素或化合物。

(2)金属的特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比较稳定,不易变质和腐蚀;金属的颜色比较明亮,表面光洁度高,有良好的反射性能。

(3)金属的分类:金属可以按照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应用领域划分,按照物理性质划分,按照化学性质划分等。

3.概括总结:通过讲解,学生了解了金属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第二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和联系1.引入活动:将一些金属和非金属的元素和化合物分别列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讲授内容:(1)金属与非金属的定义:金属是指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传导性、韧性和延展性等物理性质的元素或化合物;非金属是一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相对较差的元素或化合物。

(2)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金属和非金属除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外,还有颜色、硬度、密度、融点、沸点等各方面的不同。

(3)金属与非金属的联系: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合后可以形成各种不同性质的合金。

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设计:了解金属的性质与分类

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设计:了解金属的性质与分类

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设计:了解金属的性质与分类一、课程中考点本节课是以“金属”的性质及分类为核心,重点介绍金属的概念、特征、分类、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们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能够更深入了解金属的性质特点,为以后学习化学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金属的概念、特征、分类、利用等方面的内容,了解金属材料的重要性和用途。

(2)能力目标:掌握金属的基本性质,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3)情感目标:让学生热爱科学,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三、教学重点(1)认识金属的概念特征和性质;(2)学习金属的分类方法;(3)认识金属的利用。

四、教学难点(1)掌握金属分类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金属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热身:课前导入(5分钟)从学生身边的金属材料出发,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金属材料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这些金属是如何产生的,又有着怎样的用途。

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思考和探究。

(二)新课讲解(30分钟)1.理论讲解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概念及种类,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金属密度、熔点、化学性质等特性,加深他们对金属的认识。

2.实验操作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根据所给出的金属样本进行密度、电性能等特性的测试,探究不同金属的物理性质。

3.互动交流通过组织学生类比感性体验、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思考“金属是如何应用于我们环境和生活中的?”,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探究金属的应用领域。

(三)课堂练习(10分钟)开展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检验他们对本节课的理解程度。

练习内容可以是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多样化的形式。

(四)课后拓展(5分钟)推荐学生自行查找、收集有关金属的资料,带回家后整理,通过小组或个人的分享形式再次直观地展现出来。

六、教学手段黑板、PPT、金属样本、实验仪器及试剂、幻灯片等。

七、教学环节安排1.课前导入(5分钟)2.讲解金属的概念、特征、分类及利用(10分钟)3.实验操作(15分钟)4.课堂互动交流(10分钟)5.课堂练习(10分钟)6.课后拓展(5分钟)八、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听从反馈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形式多样的测试能力训练,课后家庭自主拓展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课堂效果评估,从而达到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基本特性,包括颜色、硬度、延展性、传热性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金属的基本特性。

2.教学难点:金属的延展性和传热性。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铜、铝、铁、银等金属样品,金属与非金属对比样品。

2.实验器材:天平、砝码、显微镜、加热器、实验桌等。

3.教学课件、视频等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物品,如钥匙、硬币、餐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点?2.学生回答:它们都是金属。

3.教师追问:那你们知道金属有哪些特性吗?(二)探究金属的基本特性1.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一份金属样品和一份非金属样品。

2.学生观察并比较金属与非金属的外观、硬度、延展性等。

(1)金属的颜色: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但铜呈红色,金呈黄色。

(2)金属的硬度:金属一般比较硬,但铝较软。

(三)实验探究金属的传热性1.教师将金属样品放在加热器上加热,观察金属的颜色变化。

2.学生分组实验,用金属和非金属样品进行传热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四)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1.教师展示一些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建筑、交通工具、电子产品等。

2.学生讨论:金属的哪些特性使其在这些领域得到广泛应用?3.学生回答:金属的硬度、延展性、传热性等特性使其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2.学生回答:金属的基本特性有颜色、硬度、延展性、传热性等,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工具、电子产品等领域。

(六)课后作业1.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金属物品,找出它们的应用领域,并记录下来。

2.下节课分享观察结果。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探究金属的基本特性1.教师发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你们手中的金属和非金属样品在视觉上有什么不同吗?”2.学生回答:“金属看起来更光滑,有光泽。

”3.教师追问:“那我们怎么区分金属和非金属的硬度呢?”4.学生回答:“我们可以用金属和非金属互相刻画,看是否留下痕迹。

五年级科学上册《17 金属》教案1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17 金属》教案1 青岛版

《17 金属》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

2、了解合金及其优良性质和广泛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关于金属方面的知识。

2、能正确地用语言描述金属的基本物理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交流合作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勤于思考、大胆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

三、教学难点举例说明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投影:生活中的各种金属材料、厨房用品、装饰用品、首饰、建筑、国防、航空、轮船等等。

思考:在不同的领域,分别应用了金属的哪些物理性质?新课讲解:一、金属的性质1、常温下除汞外,金属都是固体,因为金属熔点较高,大多数金属的颜色为银白色或灰色,金为金黄色,铜为紫红色。

2、探究活动:将蜡分别粘在金属匙和塑料匙的一端,同时放入煮沸的水中,观察蜡的变化,并想想其中的原因。

现象:放在金属匙上的蜡块慢慢溶化,放在塑料匙上的蜡块无变化。

原因:金属导热性能好,非金属导热性能差。

3、良好的导电性,可以制成电线和电缆。

良好的延性,可以抽成丝。

良好的展性,可以展成薄片。

4、介绍金属之最。

二、金属是如何得到的1、介绍金属丝如何得到的,金属的来源。

2、介绍我国金属矿物的现状。

三、几种金属的运用铁:1、纯铁特点:银白色金属、质软。

铁的合金:铁与碳或其它元素熔合而成的合金的总称。

如生铁、钢铁、熟铁等。

生铁特点:含碳量2%以上,比较硬,有脆性,经得起较大的压力,适宜做大机件。

2、钢的特点:含碳量0.3%—2%,钢坚硬。

如果在钢中按一定比例加入铬、钨、镍等元素,则形成特种钢或合金钢,适用于各个行业。

纯铜紫红色,有良好的延展性,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匙电气工业的主要材料。

铜的合金:青铜——铜锡合金,黄铜——铜锌合金。

广泛应用于船、车辆、军事装备和家庭用具。

铝:1、铝的特点:银白色金属,在空气中表面易氧化称氧化铝薄膜,可以保护内部金属不再受腐蚀,常用作医疗器械。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及其用途。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了解金属的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硬度等性质。

3.学生能够培养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及其用途。

2.难点:通过实验了解金属的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硬度等性质。

三、教学内容1.金属的分类及常见金属的性质。

2.金属的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硬度实验。

四、教学过程A. 导入(5分钟)通过幻灯片或图示,介绍金属的优缺点、分类、应用等基本概念。

B. 学习(25分钟)1. 金属的分类及常见金属的性质(15分钟)讲解并呈现常见金属的性质及应用,包括铁、铜、铝、锌、锡、铅、金、银等。

要求学生理解各金属的性质,如硬度、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等,并通过图示加深印象。

2. 金属的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硬度实验(10分钟)讲解实验流程,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操作规范。

导电性实验要求学生利用电流表、电烙铁等工具实验,热导性实验要求学生使用热导仪器实验,延展性和硬度实验则让学生进行手工操作。

C. 拓展(10分钟)1.扩展金属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性质和应用。

2.让学生思考金属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金属来服务人类。

D. 总结(5分钟)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探讨如何更好地学习金属知识,如何探究科学问题。

五、教具和媒体1.电流表、电烙铁、热导仪器等实验工具。

2.幻灯片、图示、模型等教学媒体。

六、作业1.回答金属分类及性质的小测验。

2.思考金属的应用,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展板,展示各自的发现。

七、教学评估1.通过小测验、展板等途径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测评。

2.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了解学生实验探究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设计:探索金属的热传导特性

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设计:探索金属的热传导特性

第一节课:引入时间:5分钟目标:通过引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题——金属及其热传导特性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步骤:1.选取一些易于理解的实例,比如:早上喝茶时热茶水会很快地冷却,火车轨道里有时会出现“曲线”,怎么回事?家里电灯泡亮了一段时间后会发热,这是为什么?2.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答以上问题。

3.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讲解自己的想法。

4.随机抽取几组的代表,让他们就问题进行回答,并及时纠正错误,为本学期的金属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节课:实验前热身时间:10分钟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和习题训练,让学生复习温度、导热现象,为实验做好准备。

步骤:1.组织学生到小组内。

2.提供选题讨论,设定任务:学生人人必须回答至少一个问题才能离开组。

3.学生合作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导热现象、热传导、导热系数等相关概念。

4.备课训练:设定几个例题,供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解答。

例如:“铁棒的一个端点加上热量,热量开始向另一个端点传递,并使铁棒另一个端点的温度升高。

这个现象叫什么?铁棒另一个端点的温度升高,与铁棒的哪部分结构的密切相关?”5.学生上台讲解题目,老师随机点名检查学习情况。

第三节课:实验内容时间:30分钟实验目标:通过观察金属导热现象,探讨金属的热传导特性,了解热传导对工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材料:相同的铜、铝制棒,直径约2cm,1千克重,温度计2个,木棒2个,火柴2个,保温材料。

实验步骤:1.将铜制棒用于实验,并将其加热到80°C以上。

2.将铜制棒的两端动作,并用木棒轻敲软木塞上的温度计,以确保其插入程度。

3.记录棒两端的温度和时间,相将数据填入学生实验报告。

4.和棒子放在同等条件下,重复以上步骤,但这次使用铝制棒。

5.分析比较铜制棒和铝制棒在相同条件下的热传导特性。

6.控制实验变量,拓展实验步骤,研究其他类金属的热传导特性。

第四节课:案例分析时间:20分钟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金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热传导的应用。

五年级上科学预习展示教案-17、《金属》_青岛版

五年级上科学预习展示教案-17、《金属》_青岛版
我们带来的这些物品差不多上小型的,可方便携带的,因此带的也是有限的,平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用金属制成的物品呢?
金属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金属”
(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关于金属你想了解什么知识?
同学们想明白的问题可真多,我们先来研究金属的特点。
(三)、联系生活,金属的利用。
刚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展现了带来的金属物品,你明白这些物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特点吗?
四、迁移应用,拓展延伸
金属有专门多隐秘值得我们去研究,请大伙儿课下连续收集金属物品,检验一下是否具有金属的性质。
学生展现所带的金属物品。
学生交流汇报。
1组、2组1号提出问题。
(可抢答)
学生推测并汇报。
我们研究了金属的特点,你明白金属从哪里来的吗?
播放铁的冶炼过程。
小结:金属第一来自金属矿产,人们对金属矿产进行开采、冶炼,获得金属,再对金属加工,最后得到金属物品。另一种是将回收来的废旧金属物品进行冶炼、加工,获得金属物品。
金属是人造材料,因此今后大伙儿要把不用的旧金属卖给回收站,以便加工再利用,不要随手丢掉。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用什么方法检验金属的什么特点。
3组、4组、5组的2号汇报。
学组、8组的3号汇报实验现象。
学生观看视频中有哪些实验中没有观看到的特点。
9组、10组1号汇报。
学生猜想。
学生交流。11组、12组4号汇报。
学生抢答。
如:炒菜锅利用金属易传热的特点;导线利用金属易导电的特点;钥匙利用金属有延展性的特点……
五年级上科学预习展示教案-17、《金属》_青岛版
学习目标
1、探究:能提出探究金属特点的大致思路并进行观看实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金属》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金属》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金属》教学设计【课题】:金属【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教学目标】:1.能针对探究金属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问题作出书面计划,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在探究金属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实验结果;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3.知道金属是人造材料,是可以再生的材料;了解金属的性能及用途。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制订探究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获取真知。

难点:知道金属是人造材料,是可以再生的材料;了解金属的性能及用途。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铜丝、铁钉、铝丝、铜勺、铝勺、木棒、砂纸、电池、导线、铁锤等。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金属小物品3—5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列举生活中所见的金属制品,思考这些制品属于金属中的什么材料?出示课件:铝锅、铝合金门、铝梯、铁大门、铁桌椅等物品。

学生讨论。

指名汇报。

教师小结:金属与我们的关系相当地密切,这节课我们将针对金属展开探究(教师板书课题。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针对金属进行质疑并提出问题。

关于金属你想明白什么问题?生1:金属有什么特点?生2:金属有什么作用?生3:金属是怎样来的?……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可真多,我们先来研究金属的特点。

2.探究金属的特点。

活动一:探究金属有哪些特点?(1)提出问题:你认为金属有哪些特点?(2)学生猜测。

生1:金属能传热。

生2:金属能导电。

生3:金属具有延展性。

生4:金属具有光泽性。

……(3)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呢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4)交流。

(5)汇报一组:我组探究的是金属能传热。

方法是:①用火烤或加热金属的其中一端,一段时间后,触摸该金属的其它部位也觉着热,烤或加热的时间越长,触摸该金属的其它部位越觉得热或烫。

小学五年级上科学17、金属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科学17、金属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金属是可再生的材料;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2.技能目标:能提出探究金属特点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问题作出书面计划,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试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在探究金属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试验结果;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17、金属
编委:蒋鹏飞胡兰兰
使用人:
时间:
教材简析:金属广泛应用与生活早已为学生所熟知,学生对金属物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教科书选取金属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金属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研究金属不仅可以发现金属的特性,还因为金属材料较易获得,有利于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合理利用金属、创造性的利用金属的欲望,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是继“木材”、“陶瓷”之后,再次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探究方法有相似之处,利于达到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熟练选择探究方法的目的。
学生交流。
2、关于金属你想研究哪些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二、实施探究、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金属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经验进行猜想。
2、猜想假设: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对于金属有金属光泽、易导电、易传热等特点都能猜出,教师提示补充有延展性的特点。
3、制定方案: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
2、金属矿产回收利用
二、小法官
1、对2、对
三、取出珍宝
1、A 2、A 3、B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17《金属》优秀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17《金属》优秀教案

《金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金属》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材料》单元的第四课时。

本课是根据小学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里的物体性质”的相应内容编写而成的。

是以金属为题,引导学生探究金属这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即金属的共性。

教材由四部分组成:首先本课在结构上遵循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先认识金属物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然后由此提出问题:金属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其次利用不同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启发学生归纳出金属的基本性质,即有金属光泽、容易传热、有延展性。

然后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来源,矿产的冶炼。

第三,以自由活动的方式探寻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最后以课外延伸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室里放置一个收集桶,收集废旧金属制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形成珍惜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学生分析】生活中,学生对于金属并不陌生,但对金属的特点、性能、优缺点并没有作专门的研究,虽然是很熟悉的常见材料,但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让其独立探究,还是有一定难度,尤其《金属》与前面的几课相比,要引导学生探究同类物体的共性,更具有挑战性。

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介绍一些探究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金属的基本特点。

科学探究目标:1.能提出探究金属特点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问题作出书面计划,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

2.指导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式方法,能够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金属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

2.尊重他人的观察实验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2.珍惜金属资源,不浪费金属材料,保护环境。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课前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铜、铁、铝。

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铜丝、铁丝、铝丝、砂纸、导线、电池、小灯座、电池夹、小灯泡、烧杯、热水、小锤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金属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金属特点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问题作出书面计划,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试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在探究金属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试验结果;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3.知道金属是可再生的材料;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能从“这是什么”、“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制订探究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获取真知。

教学难点:知道金属是可再生的材料;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教具、学具】
教师::铜丝、铁钉、铝丝、铜勺、铝勺、木棒、筷子、砂纸、粉笔、烧杯、热水、电池、小电珠、导线、铁锤、铁砧等,供分组实验用。

学生:每人准备金属小物品3—5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让学生打开装有铜丝、铁钉、铝丝、铜勺、铝勺、木棒、筷子、砂纸、粉笔的盒子,可以按照什么标准将这些材料分成两大类?(意在引导学生分成金属类和非金属类,引出金属这一概念。


今天,我们就让金属来当主角,其它材料当配角,进行一场有趣的探究活动。

同学们自己带来了哪些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呢?(学生展示金属物品,师板书其名称)我们所带物品有限,平时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用金属制成的物品呢?(学生加以补充师并板书)板书课题:17.金属
2.这些金属,它们可能有哪些性质呢?(学生进行猜测,师板书)
3.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一)、猜想假设
1.了解身边的金属制品。

2.谈话: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是金属制成的,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4.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5.讲述:用金属制作的物品有厨房用具、高压电线、奖杯、常用工具等,因为它们比较耐用、可以导电、有光泽、锐利,所以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

用金属来制作是利用了金属的一些特性,如坚固耐用、坚硬锐利等,那金属的性质究竟有哪些呢,我们接下来研究研究。

(二)制订方案实施探究研究金属的性质。

三、汇报交流,学习新课
1.研究金属的光泽度。

(1)选择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等材料;
(2)用砂纸摩擦它们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

(变光亮,有热度)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摩擦变亮、摩擦生热。

2.研究金属的导热性。

(1)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热水里,过3分钟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塑料棒有一点热,木筷没有感觉,铝勺很烫)。

(2)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3)总结:铝勺导热快。

3.研究金属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上;
(2)用铁锤敲打它,把圆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变化?(变宽、变长)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外扩散的延展性。

4.展示交流
总结金属的性质。

(1)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4)讲述:金属的性质还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探究中会逐步学习到
5.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
(在汇报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如果有什么不懂的或没有听明白的问题,可以向发言同学进行提问,让他帮你解答。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发现:同学们都对实验很感兴趣,做的都很投入,老师相信大家都有不少收获,哪个小组愿意先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发现和结论?各小组汇报实验成果
(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汇报,教师进行评价说明。

)
板书: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师: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知道金属有: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的性质。

其他小组的同学你们也看到这个现象了吗?是什么原因呀?
(学生根据经验进行猜测说明,教师引导说明:金属有: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师:现在你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吗?
(学生研究结果回答:金属有: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小结:同学们老师很高兴。

因为你们成为一个科学家了。

你们的想法都很正确。

我们通过自己的实验:知道金属有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由此得出实验结论:属有: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的性质。

其他小组的同学你们也看到这个现象了吗?是什么原因呀?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谈话:想一想,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书本的资料,如果要制作锅、易拉罐、首饰,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

五、自由活动——搜集各种声音记录
课后学生搜集有关金属的的资料阅读。

六、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板书设计】
17.金属
轻度延展性
硬度传热性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做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得较好,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有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我将本节课设计了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活动材料也来源于生活。

像今天这节课有些学生准备了铁、铜、铝……等之类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孩子们身边比较容易获得的和有教育价值的,这些物品都可以作为他们的操作材料。

另外我关注学生,注重突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特别是学生在研究金属的性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使用自己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实验。

在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投入,小组之间的讨论也很激烈。

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以及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和感悟到:金属有轻度、硬度、延展性、传热性。

也让学生掌握了通过实验去发现自然界奥秘的本领。

2.使用建议
我注意了因材施教,在分组学习中,让较差的学生得到了小组的同学指导和帮助,学习好的学生不再受到老师的束缚,做到了学习好的和学习差得都满意。

3.需破解的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并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完成实验报告。

黄丽琼
峄城区峨山镇左庄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