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导航大一轮复习精练:第八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版含解析)
2021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8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
考向1 考向2
农业的区位选择分析 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分析评价
考点三
农业地域的形成及农业生 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考向1 考向2
农业地域的形成特点分析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考点分层突破: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
上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考向 2 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分析评价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马铃薯具有喜凉爽、耐干旱、生长周期短等特点。内蒙古因其独特的自然 条件,出产的马铃薯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病虫害少,产品销往全国。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1)分析内蒙古种植马铃薯有利的气候条件。 (2)分析内蒙古种植马铃薯有利的地形条件。 (3)试分析该区域马铃薯能销往全国的原因。 (4)有观点认为内蒙古应当进一步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你是否赞同?请阐 述理由。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分析和选择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上一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广东专用课件:第八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考点演练
读“澳大利亚部分农业区分布图”,回答(1)~(2)题:
(1)甲地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热带荒漠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草原带
解 析 :(1)D 第 (1)题,据图分析,甲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冬半年,气压带风 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少;夏季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 少。该地为粗放牧羊带,因此该地自然带最有可能为热带草原带。
市场、交通、 劳动力、科技
靠近××,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 动力丰富(不足)、劳动力素质高(低);科技水平高(低)、机械 化水平高(低)
(3)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
A.温室气体减少
B.森林覆盖率减小
C.入湖泥沙量降低
D.草原生产量降低
思路点拨:第(3)题,④区域植被以森林为主,大规模发展畜牧业会破坏原始自 然环境,导致森林覆盖率减小。
答案:(3)B
考点归纳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优势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牧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 其生产优势如下所示:
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气温日较差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耕作制度、品质,不同作物 对光照、热量、水分的条件要求不同 地形—坡度大于 25°一般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的垂直分异使不同高度上的作物不同 土壤—土壤的酸碱度、肥力、土层的厚度、土壤的质地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 水源—决定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
第八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基础整合 考点突破 素能专攻
基础整合
基础 自主掌握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36页共38页PPT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8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的区 位选择36页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八章第一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2.对地形的改造 在一些水热条件较好的低山丘陵地区,在坡度适度 的地带可以开辟梯田,地势崎岖的地带可以平整土地。 【案例1】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开辟梯田,缓 坡种植茶树,发展立体农业。 【案例2】 菲律宾开垦梯田,种植水稻。 【案例3】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在黄土塬地区,平整 土地,建立防护林体系,发展种植业。
[答案] (1)D (2)A
21
“综合迁移能力——快得分”系列之(五) 业自然条件的改造案例
[知识整合]
中外农
22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 件,这些自然条件匹配好的地方,农业较为发达。但是自然 因素并非决定性的因素,我们通过运用农业技术,对某些限 制性因素进行改造,扬长补短,农业生产取得成功。
5
超链接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课件展示更直观 见课件光盘] 影响某地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很多,对其区位因 素分析。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时可依 据某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6
7
2.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20
[解析] 第(1)题,首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累—达令盆 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属于商品农业,农产品主要面向 市场销售。该农业牧草与作物轮作,小麦种植与绵羊饲养在生产 上有联系,大部分农作物作为饲料饲养绵羊,故④正确,即D项正 确。第(2)题,首先需明确该盆地环境问题的产生与“随着农场规 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有关,其次应正确分析 以上行为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由于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 岭的西侧,年降水量较小,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碱 化;大规模引河水灌溉将导致河流水量减小,湿地萎缩,牧草生 长不良,河口地区海水的侵蚀作用增强;湖中的水生植物大量繁 殖,主要与湖中N、P等营养物质的排放有关,与大规模引河水灌 溉关系不大。综上,选项A正确。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21] 第八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21] 第八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86307a3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e.png)
练案[21]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单项选择题(2021·湖北适应性测试)油菜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一般以轮作或间作为主。
白菜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34°以北地区,具有早熟、强抗寒等性状,但产量低,易倒伏,不适宜机械收割。
甘蓝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区,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性状,其越冬率、生长周期和产量与种植区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北方种植白菜型冬油菜是因为冬季(B)A.风力大B.气温低C.光照强D.降水多2.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与(A)A.无霜期呈正相关B.海拔呈正相关C.年均温呈负相关D.纬度呈正相关3.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北移,可采取的措施有(A)①搭建大棚②覆盖地膜③培育良种④延迟播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1题,由材料“白菜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34°以北地区,具有早熟、强抗寒等性状”可知,我国北方冬季气温较南方低,北方冬季种植的蔬菜需有耐低温的特性;白菜型冬油菜具有早熟、强抗寒的特性,适合越冬生长,故我国北方种植白菜型冬油菜主要是因为冬季气温低。
第2题,由材料“甘蓝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区,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性状,其越冬率、生长周期和产量与种植区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知,和白菜型冬油菜相比,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较弱,冬季气温越高越冬率越高。
无霜期越长,表示该地冬季气温越高,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高,二者呈正相关;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低;年均温越高,冬季气温相对越高,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高;纬度越高,冬季气温越低,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低。
第3题,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受气温影响较大,若种植北移,需提高生长期环境的温度,增强其抗寒性,搭建大棚可改善温度条件,培育良种可增强甘蓝型冬油菜的抗寒性;覆盖地膜对甘蓝型冬油菜的生长保温作用较小,延迟播种会导致甘蓝型冬油菜无法正常生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一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 新人教

[考点一线串] 1.农业地域的影响因素
2.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及成因
3.案例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
区位条件 气候
自然 地形 因素 土壤
水源
区位优势 气候暖湿,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
土壤肥沃 灌溉条件较好
区位条件
征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壤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
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
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图文材料中有以下关键信息: (1)从文字资料“种植小麦”“饲养绵羊”“农产品输出
的地方
区位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政府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
政策 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区位 因素
科技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
机械
提高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
良种 使单产量提高 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82022/1/18January 18,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82022/1/182022/1/182022/1/18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36页共38页文档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 选择36页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1高考一轮地理 第2部分第8章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第八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考纲 考点 知识细化
能力要求
应用实践
农业区位的含
分析区域环境特征,
农业区
义
考查农业区位
位因素,农业
剖析某种农业生产
农业生 区位 主 要 的 农 业 区 能 结 合 实 例
方式,考查农业区位
产活动 因素 位因素
一一列举
及变化
对地理 及其
结合农业生产的统
基础梳理 自主通关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地_理_位_置____。 (2)相对区位:农业与_地_理_环_境_各__要_素______的相互联系。
2.区位因素及变化特点
主要方面
自然因素 气__候__、地形、土壤、水_源___等
社会经
济因素
2.共同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__件__、结构、_经_营_方_式____、
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典型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分布:国土的_东_南_部___和西南部。 (2)特点:_耕_作_业___和畜牧业相结合。 (3)区位:地形平__坦_开_阔____,灌溉条件好,气候_暖_湿__,土地肥沃,
[提示] 科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2、3、4、5、6、7、8、12、13 农业地域的形成9、10、11、12、13一、选择题(2019·海南卷,1~3)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
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
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
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
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
据此回答1~3题:1.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是()A.①B.②C.③D.④2.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主要原因是该农户的地块()A.形状规整B.地形差异小C.分散细碎D.距离村庄近3.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A.农产品商品率提高B.农用地面积减少C.农产品种类多样化D.农产品质量下降解析:1.B 2.C 3.A第1题,通过对比分析农产品的劳动投入(粮与菜),距宅基地距离(远与近),结合关键信息“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可知②地距离宅基地距离最近,方便农户安排农事活动,B正确。
第2题,结合关键信息“我国中部平原地区”“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农民进城落户”可推测该村农业的发展方向为农业的机械化,题干信息“大型农用机械”,与图中图例信息比例尺及估算某农户的地块面积可知,由于该农户的地块面积分散细碎,使用大型农用机械投入大、产出低,操作不便,因此农户不会购置,C正确。
第3题,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土地集中连片;种田专业户粮食种植技术水平高,熟练使用农业机械,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产量;又因为该村大量农民进城落户,农产品的消费量减少,该村农产品的剩余量增加,使农产品商品率提高,A正确。
(2019·山东潍坊三模)贵州省遵义市道真自治县位于黔北崇山峻岭之中,露天种植的蔬菜深受上海消费者喜爱。
为解决遵义蔬菜进入上海市场面临的问题,上海采用“上海终端订单+批发市场中转集配+合作社绑定建档立卡贫困户”模式,推动了“遵菜入沪”,助力精准扶贫。
据此回答4~6题:4.遵义蔬菜深受上海消费者喜爱的主要原因是()A.价格低B.产量少C.品质好D.需求多5.“遵菜入沪”模式主要解决的问题是()A.种植规模小B.交通不便C.物流成本高D.销路不畅6.“遵菜入沪”模式对遵义蔬菜种植的影响是()①促进规模化种植②保证蔬菜质量③减少自然灾害④增加蔬菜品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4.C 5.D 6.A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在“崇山峻岭之中”、蔬菜的种植是“露天种植”,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蔬菜有机质积累多,质量高,深受消费者喜爱,故选C;遵义离上海远,运输费用高,销往上海的蔬菜价格并不低,A错;产量少并不一定让消费者喜爱,且遵义蔬菜的产量较多,可满足上海市场需要,B错;需求的多少是由消费者的喜爱决定的,消费者喜爱该类产品因而需求量大,而不是因为需求大导致消费者喜爱,逻辑错误,D错。
第5题,该模式是通过订单将批发市场和蔬菜种植户紧密联系起来,这样能使农户种植的蔬菜快速地通过批发市场进入上海市场,使“遵菜”能及时进入上海市场,因此解决的主要是蔬菜的销路问题,选D;遵义蔬菜种植的规模并不小,该模式也没有扩大当地蔬菜种植规模,A错;该模式对交通条件没有起到改善作用,也没有降低物流成本,B、C错。
第6题,蔬菜的销路打通后,当地蔬菜的销量增大,有利于鼓励村民扩大蔬菜种植规模,①对;由用户订单、批发市场、合作社等推动农户种植蔬菜,有利于保障蔬菜生产、收购的质量,②对;该模式没有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自然灾害与当地气候、地形等条件相关,没有减少自然灾害的作用,③错;该模式重在保障蔬菜的销售,没有要求增加蔬菜品种,④错。
(2019·江苏苏锡四市联考改编)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光伏农业大棚景观图与运营模式图。
读图,回答7~8题:7.关于该光伏农业大棚农产品的描述正确的是()A.不受自然条件限制B.技术与附加值较低C.主要销往国际市场D.甲乙可能是葡萄和草莓8.与传统温室大棚相比,光伏大棚具有的突出特点是()A.空气更加流通B.建设成本较低C.土地利用率高D.劳动力需求量大解析:7.D8.C第7题,读图可知,该地发展的是光伏农业大棚,应当布局在光照充足,条件较好的地区,受天气状况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光伏农业大棚需要与高等院校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对技术的要求较高。
产品可以出口、特供、内销、订单种植,同时还可以发展观光休闲生态园,发出来的电还可以并入电网,获得销售资金,产品的附加值较高。
该地的产品包括出口、特供、内销,不只是销往国际市场。
高效生态大棚内,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可以种植含糖量较高的葡萄和草莓等作物。
第8题,光伏大棚与传统大棚,均较为密闭,在空气流通方面不具备差异,建设成本较高。
大棚棚顶,铺设了光伏电板,内部进行蔬菜和瓜果的种植,所以土地利用率较高。
大棚为高效生态大棚,病虫害较少。
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较少,更加节省劳动力。
(2019·北京丰台月考)2016年,我国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
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周期。
读图,回答9~11题:9.西南地区每个季节都有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A.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B.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充足C.政策支持,市场需求量大D.技术成熟,种植经验丰富10.西南地区()A.冬作马铃薯比小春马铃薯种植区的海拔高B.早春马铃薯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低热河谷C.早春马铃薯比大春马铃薯种植区的海拔低D.秋作马铃薯所在种植区只能一年一熟11.与图中大春马铃薯种植条件最接近的是()A.松嫩平原B.成都平原C.太湖平原D.珠江三角洲解析:9.A10.C11.A第9题,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海拔变化很大,无霜期长,雨量充分,特别适合马铃薯生长,一年四季均可种植。
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我国西南地区纬度低,水热条件充足,该地区的平原不适合种植;西南地区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饮食偏好大米,种植马铃薯历史较短,种植经验欠缺;时鲜马铃薯四季能生长与政策关系不大。
第10题,低海拔地区,相对高海拔地区气温高些,据此结合马铃薯的生长习性可知,冬作马铃薯比小春马铃薯种植区的海拔低;该地纬度低,早春马铃薯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半山坡;早春马铃薯比大春马铃薯种植区的海拔低;秋作马铃薯生长期短,所在种植区能一年三熟。
第11题,根据图示信息,大春马铃薯春种秋收,生长期较长。
B、C、D选项均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气候,日均气温高,作物生长期较短,适于马铃薯在中稻和晚稻收成后的秋冬栽培;东北地区所处纬度高、日照充分、昼夜温差大,土壤为黑土,适于马铃薯生长,该区马铃薯种植为一年一季,一般春季4月或5月初播种,9月收获,与图中西南地区大春马铃薯最接近,A正确。
二、非选择题12.(2019·湖北武汉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枣树在我国种植广泛,近些年来新疆枣树种植面积持续增加。
新疆和田骏枣全国闻名,吸引农户来疆种枣。
某农户来此种植枣树近万亩,在种植过程中,成群的麻雀来枣园啄食红枣,造成的损失可达四至八成。
该农户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在枣树顶部拉彩条的方式,大幅度减少了麻雀对优质枣的破坏。
(1)说明彩条驱赶麻雀的气候条件。
(2)说明当地农民采用拉彩条方式的综合效益。
(3)简析新疆和田地区种植红枣的突出优势条件。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枣树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解析:第(1)题,由于该地居于内陆,气候干旱,温差大,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大,刮动彩条发出声响,惊吓麻雀。
居于内陆,晴天多,光照强,彩条反光营造出色彩变幻的景观,惊吓麻雀远离彩带。
第(2)题,当地农民采用拉彩条是为了保护优质枣,优质枣主要分布在枣树的向光面及树体的较高部位。
通过该方式驱赶了麻雀,且彩条挂在枣树上方,保护了树上部的优质枣,保障了农户的经济效益;彩条拉在上部,枣树下受保护相对较小,麻雀可以吃树下部的劣质枣,既让麻雀得到食物,又减轻了坏枣带来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3)题,新疆和田地区种植红枣的突出优势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该地居于内陆,气候干旱,枣树生长结果期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枣的有机质含量高,品质好;该地的经济活动弱,水源洁净,提升了枣的品质;干旱的环境导致病虫害少,使用农药少,枣的品质好、绿色优质;该地居于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地租便宜,可以大规模种植。
第(4)题,该区域居西北内陆,水资源缺乏,如果区域过度扩大枣树种植面积会大量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大量耗水会加剧缺水问题导致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由于区域干旱缺水,晴天多,蒸发大,大量灌溉或排灌不当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极易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最终导致该地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1)(戈壁滩平坦开阔,)多风,风力大(风力吹拂造成彩条震动发出声响)。
多晴天,太阳光照强(彩条反射太阳光且闪动,麻雀受到惊吓,远离彩带)。
(2)麻雀不敢靠近彩带,保护了树上部的优质枣,保障了农户的经济效益;同时,麻雀可以吃树下部劣质的枣,给麻雀提供了食物,保护了生态环境。
(3)(气候干燥,降水少,)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环境污染少(如灌溉水源清洁);病虫害少;荒地多,地租便宜。
(4)过度扩大枣树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
13.(2019·湖北黄冈中学高三二模)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意大利是欧盟的重要国家,了解该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有助于更好地发展与欧盟的友好合作关系。
2010年意大利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年龄段比重(%)小于35岁 5.135~54岁33.555岁以上61.42010年意大利农户生产规模结构(1)据图概括意大利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状况。
(2)从气候、灌溉水源的角度,分析意大利粮食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
(3)据表资料,归纳意大利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4)请你为意大利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解析:第(1)题,意大利地处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南麓且向地中海延伸的亚平宁半岛上,北部为阿尔卑斯山脉,山脉南侧为平原。
结合图例说明即可。
第(2)题,读图可知,意大利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波河平原。
当地属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季,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热量充足,而降水少、水分不足,且是农作物生长重要时期,需要人工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