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说课稿

合集下载

2024《长征》说课稿范文

2024《长征》说课稿范文

2024《长征》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征》,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长征》是人教版小学历史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历史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掌握长征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路线。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图表等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和整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长征中的艰辛和英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历史学科是一门注重故事性和情感性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上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和故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情景和故事来感受并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

学法是合作学习法和研究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研究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和发现。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资料和图片,以直观呈现长征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路线,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相关的故事和资料,以便与学生分享和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可以通过展示一张长征的图片或是播放一段长征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单介绍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我会向学生提问:你们对长征有什么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

环节二、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1、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我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同时,我还可以讲述一些与长征有关的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的艰辛和英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第1篇】《七律.长征》说课设计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第一篇课文《七律.长征》。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中提出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和品评、借助长征故事,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弄懂诗意,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长征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为使学生走近文本,对诗歌描绘的情境与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我运用情境教学法、感情朗读法、直观演示法,充分发挥学生性,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在书生朗朗的语文世界里,情感得到提升,素养得到提高。

学法根据新课程目标、文本特点、学生的的认知规律,采取了搜集资料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三、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走入诗文。

2、初读全诗粗知诗意。

3、细读全诗理解诗句。

4、欣赏歌曲升华情感。

5、拓展延伸接受洗礼。

(一)情境导入入诗文。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由于红军长征对当前小学生来说很遥远,是无法让未经风雨的学生体会出长征的艰辛的。

上课伊始,我播放电视剧《长征》的录像片段,引出长征,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征,出示红军长征的线路图,配以气势磅礴的音乐简介长征,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听觉上的强烈震撼,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迅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小学语文说课稿——执教《长征》

小学语文说课稿——执教《长征》

小学语文说课稿——执教《长征》暑假,是我和大多数教师一样的休眠期。

绵绵秋雨中,民生大街小学的全员培训唤醒了我沉睡的大脑。

赶早儿,去听安徽优秀青年教师陈金龙老师的语文课和讲座,为迟钝的神经预热和充电。

陈老师对于我,是熟悉的陌生人。

之所以熟悉,是因为06年他在全国青年阅读教学大赛中执教的《白鹅》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曾经将实录推荐给老师们阅读;之所以陌生,是因为只闻其声,未见其人。

而今,有幸见到了这位普通话标准圆润,声音充满磁性,一讲话就露出两个酒窝的年轻有为男教师,心中对他的课堂平添了一份期待。

而他也的确没有让大家失望,尽管是在假期中,学生的状态并不佳,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向他学习。

读诗、读情、读作者,百读不倦1、读题目,味道渐浓初读题目,教师这样引导:这是一首诗,每行7个字,共8行,有个题目,看老师板书。

谁来读?指导读题目:(1)“征”是走远路的意思,加上“长”,该怎么读?(2)知道长征吗?学生介绍资料。

根据你的资料,你来读题目。

(3)出示文字音像资料:突出长征跨越11个省,爬过18座山,越过24条河。

之后生再读题目。

(4)恭敬地带着你的情感读题目。

【五读题目,教师巧妙运用了理解词意、学生资料、教师提供资料等手段,将学生带进诗歌的意境之中,拉近了诗歌与学生的情感距离。

一个题目,做足了文章。

】2、读诗行,知内容,悟情感(1)初读要求:人民红军眼里长征是什么?读诗要读懂读顺,读得像诗。

推进评价指导:刚才是用眼读的,你还要用心读,我能听到你的声音,感受你的投入。

(学生继续朗读)(2)初读后解决问题:红军眼里长征怎样?诗中就有。

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初读整体感知,一个问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教师介绍这两句的意思后板书“只等闲”,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跨越千山万水真的是平常事吗?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领悟诗歌的情感。

陈老师在下面的教学中始终紧挂这个句子,回旋式阅读理解,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河、岷山,六句的理解始终让学生感受到红军战士长征是如此的充满艰险却又是那般的乐观。

部编六年级七律长征说课稿

部编六年级七律长征说课稿

部编六年级七律长征说课稿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次战略大转移,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体现。

在部编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中,七律《长征》是一首描绘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歌,它以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伟大胜利。

在进行《长征》的说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长征精神,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

1934年,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长达两年的长征。

在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如雪山、草地、大渡河等,但最终在毛泽东等正确领导的指引下,成功到达陕北,实现了战略转移。

接下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长征》这首诗采用了七律的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四句,每两句一韵。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押韵和对仗,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通过对比“暖”与“寒”,“云崖”与“铁索”,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意境。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五岭”指的是红军长征途中所经过的五座大山,而“细浪”则象征着红军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坚韧。

通过这些意象,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长征的艰辛和红军的英勇。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征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长征精神包含了坚定信念、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百折不挠等丰富内涵。

在当今社会,这些精神依然是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重要精神支柱。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思考如何将长征精神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从而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长征精神的短文,或者绘制一幅表现长征场景的画。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对《长征》诗歌的理解,还能够将长征精神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总之,在说课《长征》这首诗时,教师需要从历史背景、诗歌内容、意象分析、精神探讨等多个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深刻领会长征精神,并将其作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指引。

《长征》说课稿

《长征》说课稿

《七律·长征》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一、说教材:《七律•长征》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八单元第25课。

本单元以“走进毛泽东”为专题,共编排了四篇文章,本篇为第一篇,因此可以通过本篇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毛泽东诗歌创作的特点,为后面的课文做铺垫。

本篇主要讲述伟大领袖毛泽东作为诗人对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展现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的高度赞扬。

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二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五年级学生性格较活泼,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思维积极性容易激发,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等资源,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同时,此阶段学生正是处于陶冶情操,培养优秀品质之际,通过本课能更好实现这一目标。

据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岷山”3个生词,理解词义将其加以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中,解诗句并能正确表述诗句内涵,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并对拥有此品质的其他人物举例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红军的大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本诗中体现的博大胸怀和高昂气质,并与其其他作品加以对比。

教学重、难点:1. 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及其包含的情感,从中领会红军的精神品质。

2. 读出全诗的节奏,增加对律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3.理解毛泽东在本诗中体现的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为了圆满完成本课教学,教学我采用对比法,通过绝句与律诗在押韵和字数等方面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律诗的把握。

学生将采用联系法学习,联系以前所学课文杜甫的《绝句》,在温习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学会新知识。

学生将采用质疑问难法,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并相互解决,形成团队意识的同时也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律 长征”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七律 长征”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七律长征”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七律《长征》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长征》。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的壮丽场景。

诗中包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事实,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和文学审美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长征》,使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朗读、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领悟革命先烈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长征》的内容,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提高朗读和欣赏能力。

难点:领悟诗中的深刻含义,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革命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长征》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革命精神。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分析诗中的意象、韵律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提高理解能力。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长征》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6. 朗读欣赏组织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提高朗读能力。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征》红军长征艰苦卓绝革命精神英勇顽强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复述《长征》的故事情节。

2. 请学生分析《长征》一诗的韵律特点。

3.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长征》的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红军长征》说课稿子

《红军长征》说课稿子

《红军长征》说课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今天我说的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红军长征》,下面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谈谈这一课。

一、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红军长征》是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本课通过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着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极为鲜明地体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教育核心。

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2、本课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同学科之间的交错与融合日益紧密,《红军长征》一课,就与地理、思想品德、语文等学科紧密相关,长征路线的学习如果结合学生正在学习的《中国地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长征精神的拓展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陶冶情操。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八年级学生对于长征,其实并不陌生,他们在语文课上学习过相关课文,对于“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也是耳熟能详。

本课要挖掘出新意,需要费点心思。

2、学习能力八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说,好奇心强,思维积极性容易激发,但我校学生也存在认知水平和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因而在问题设置上应注意梯度,尽量照顾到各个阶层学生的认知水平。

3、情感态度学生或许对长征精神能做出:敢于吃苦、不畏难、勇于牺牲奉献等的概括,亦有可能觉得这些都已经过去,不再有用,总之,很可能会出现认可与疏远两种态度。

故教学策略要灵活,事先要有心理准备。

三、教学目标设计1、确定三维目标识记与理解(1)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以及到达陕北的时间、地点;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地点;(2)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1)通过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总结红军长征的原因。

长征说课稿初始要用

长征说课稿初始要用

《七律长征》说课稿骆前苓大家好!我是来自石宝小学的骆前苓,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律.长征》。

我的说课分为五个部分: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共编排了4篇课文,《七律长征》是第一篇。

这首诗歌,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堪称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

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二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新课标对五年级诗歌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而我所选的又是第二课时的内容,据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能力:进一步深入理解诗句,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句。

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看、读、悟、说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身心特点,以及结合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1、教学重点:通过看、读,悟、说以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二、说学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心理慢慢趋于成熟,理解能力较好。

但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学生接触的课外资料较少,在教学时就要用到大量的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1

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1

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艰辛历程,感受红军的英勇顽强,认识长征在中国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可能较为表面,难以深入理解长征的内涵。

但学生对英雄人物和故事有一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分析长征的历史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长征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以及长征在中国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分析长征的历史意义。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征的过程和背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长征》纪录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长征的过程,填写长征路线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长征的历史意义。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深入分析:引导学生从、军事、经济等方面分析长征对中国的影响。

6.情感升华:讲解长征精神,引导学生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背景:国内外形势严峻,红军处境艰难过程:长征路线图、重要事件、英雄人物意义:长征精神、中国的重要历程八. 说教学评价本课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本课主要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

通过本课的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承受挫折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红军长征应该不会陌生。

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金色的鱼钩》、《草地的晚餐》等作品,也已经研究了一年的历史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能力。

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引导他们对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进行研究。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归纳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2.通过研究红军长征过程,了解其伟大历史意义;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和意义,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惯;2.在小组讨论中合作研究,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红军的意志力、志向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从而达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

五.研究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展示;2.搜集材料和展讲。

六.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到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3.介绍红军长征的经过和重要事件,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伟大意义。

4.讲解遵义会议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发展。

5.让学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重要地点,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6.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究历史事件,提高合作研究能力。

7.总结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引导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热爱祖国和中国。

幼儿园长征说课稿

幼儿园长征说课稿

幼儿园长征说课稿幼儿园万里长征教案教学内容:穿越障碍·过独木桥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知道怎样快速穿越障碍和过独木桥。

2、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柔韧素质和协调配合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3、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以及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1、集合要求:快速、整齐、2、师生问好3、宣布本课内容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红军练习穿越障碍和过独木桥,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回答。

4、进行准备活动活动身体各个关节、肌肉,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

要求:动作到位、有力、5、队列练习⑴三面转法要求:动作正确、整齐、反应迅速⑵跑步走,立定要求:步伐一致、排面整齐在队列练习中要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要求学生向红军学习。

二、基本部分(1)穿越障碍1、教师讲解穿越障碍的方法和要领,并让示范。

教师:“我们红军在长征时经过了无数的困难和险阻,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红军长征时,有沼泽地、雪山以及各种天险(讲一下红军长征时的故事),今天我们来模仿红军长征时的路线进行过障碍,红军长征时和我们现在的穿越障碍方式是一样的,主要是我们的任务难度要小一些,我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生大声回答。

教师:“下面老师来讲解这个穿越障碍的方法。

从起跑线开始,各组第一位同学首先经过前面的梅花桩,要求脚不能着地,然后钻过铁丝网,最后翻过木墙,回来时从侧面返回。

一共经过三个障碍,注意每个障碍的要求。

下面由老师做一下示范。

”2、分组练习穿越障碍。

在练习穿越障碍是教师要做好指导和保护工作,同时要不断激励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向前。

3、让穿越障碍速度教快的学生示范,大家一起讨论怎样才能更快、更安全地穿越障碍。

在讨论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一味地追求高速度,还应注意练习中的安全。

4、进行穿越障碍比赛。

鼓励学生奋勇向前,并为学生加油。

5、对最后获得胜利的小组掌声祝贺。

要求: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学生练习中要提示学生注意练习的安全,不要一味地追求快速,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长征说课稿ppt课件

长征说课稿ppt课件

促进团结协作
长征中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助于增强人 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传承红色基因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 宝贵财富,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弘 扬革命传统。
05
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总结
课程内容概述
本课程围绕长征的历史背景、过 程和意义展开,通过PPT课件详 细介绍了长征的起因、经过和影
响。
重点与难点解析
团结协作
长征中,红军各部队相 互支持、团结协作,共
同应对困难和挑战。
革命乐观主义
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 红军保持着乐观向上的 精神状态,鼓舞着队伍
前行。
长征精神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
长征精神强调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 的精神,有助于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 持坚强。
行军路线
从江西瑞金出发,穿越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 、陕西等11个省,翻越了五岭山脉、武夷山、苗岭、乌蒙山和岷山等大山,跨过了湘江 、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等大河
长征中的重要战役和事件
四渡赤水
飞夺泸定桥
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 ,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课程重点在于长征的重大事件和人 物,难点在于如何将长征的深远意 义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PPT课件、视频资料和小组讨 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学习过程。
课程展望
未来发展方向
计划在未来增加更多与长征相关 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丰富课程
内容。
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批判 性思维和跨学科学习能力。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生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生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引导学生了解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感受红军的英勇顽强,认识到长征是中国史上的一座丰碑。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长征,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掌握长征路上重要战役和地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尊重和敬佩,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和红军的英勇顽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长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长征》纪录片片段,引起学生对长征的兴趣和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和过程。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长征路上的重要战役和地点,分享学习心得。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5.情感体验:学生进行长征主题的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活动,感受长征精神。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长征的意义和价值。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长征。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长征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七律·长征》说课稿

《七律·长征》说课稿

《七律·长征》说课稿《七律·长征》说课稿1我向大家展示的是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复习巩固、背诵诗句,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拓展延伸,读读所收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举行了一个小小的诗歌朗诵会。

我觉得在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有几个情境的设计,是有可取之处的:1、创设情境,精心导学。

一个好的导入,便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一节课能否抓住学生的心,导入是否精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学生相对较为陌生的认知领域,如果能通过情境设计,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将会对教学内容的推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红军长征是何等样的壮举,然而对当前小学生来说有些遥远了,单靠老师的一本书,一支粉笔,是无法让未经风雨的学生体会出长征的艰辛的。

因此,我在课前播放了电视剧《长征》的录像片段,出示了红军长征的线路图,并进行了必要的介绍,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听觉上的强烈震撼,增加了学生对长征的了解,进而带动学生,感动学生,实现语文教学的潜移默化。

2、引导学生融入情境,激发情感。

在情境教学中,如何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与教材建立起美妙的情感,十分重要。

李吉林老师曾总结出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融入情境的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

我能认真学习、借鉴李老师的这些做法。

比如,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播放了一段沉稳昂扬的朗诵录音,让学生比较一下:录音的诵读和你们的朗读有什么样的区别?我们应该怀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首诗?通过讨论,使学生初步理解了诗歌的情感,初步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又如,在学生把握了诗句的基本意思后,我播放了用《长征》这首诗谱写的歌曲,让学生细细地聆听,尽情地遐想,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在这里,我用激昂的音乐渲染了情境,从总体上又使学生体会到了红军长征的豪迈的气势,为激发学生情感升华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红军长征》说课稿

红军长征》说课稿

红军长征》说课稿我们将采用多种学法,让学生在研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热身环节通过播放红军长征的视频,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新课讲授通过讲解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失败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思考长征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3、探究活动分组让学生自主搜集长征资料,讲述红军的故事,并展示自己的成果。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深入探讨长征精神的具体表现和意义。

4、课堂总结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对长征精神进行概括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这种精神。

五、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研究长征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分析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在自主研究中缺乏主动性,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和点拨。

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师的点拨进行自主研究基础知识,合作探究重点难点,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金沙水拍云崖暖》的音乐视频资料,营造立体视听气氛,创设良好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为师生共同研究“长征史诗”埋下伏笔。

二、自主研究探究新知为了使本课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研究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将“长征”分为三个篇章:探索篇、体验篇和感悟篇。

探索篇:长征的原因为了体现课标要求,发挥学生自主研究、合作探究的作用,我设计了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大字第一段不难得出结论;第二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之一,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选取了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对比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归纳知识的能力,渗透“论从史出”的观点。

体验篇:长征的经过这一篇章是整篇课文的核心环节,学生主要通过这一环节再一次体验长征的艰辛,深刻理解长征精神,继承革命优良传统。

《长征》说课稿

《长征》说课稿

14、《七律长征》说课稿黄玉花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小学语文组__号,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14课《七律长征》。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七律长征》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生动的概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但要透过文字感悟文本背后蕴含的情感还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这就需要老师的巧妙引导、点拨,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知识技能目标: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边读边想象,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和感悟诗歌表达的感情情感价值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诗歌,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

教学难点是: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朗读品悟法,想象感悟法,多媒体辅助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读、品、悟”(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学习本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读中享受审美乐趣。

为让学生自然而然走进文本,更好地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从而产生共鸣,我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个成功的导入,能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所以开课伊始,我通过谈话: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飞夺泸定桥,相信大家对泸定桥的惊奇还历历在目,对夺取泸定桥的画面一定记忆犹新,和你们一样,毛泽东同志也无法忘记那一战斗的场景,所以他写下了一首《七律长征》,以此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第5课《七律·长征》(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第5课《七律·长征》(部编版)
其次,将长征的历史背景与诗歌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感悟长征精神,这一教学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对长征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能够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然而,我也意识到在讲解历史背景时,需要更加生动具体,以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历史情境。
此外,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较为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七律·长征》这一课。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经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征精神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七律·长征》这首诗的基本背景和意义。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长征胜利而作,它体现了长征精神,即坚定的意志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解读诗句,了解长征精神在实际历史事件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鼓舞人们战胜困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意象运用和长征精神的内涵。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的基本理解与鉴赏:《七律·长征》中的生僻字词、诗句的内涵及其所表达的情感,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两句,需要学生理解其中所运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诗句背后的历史情境。
(2)长征精神的把握:通过课文学习,理解长征精神的实质,即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怕牺牲的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说课稿
教材分析(页面四)
(见课件:《七律长征》是毛主席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满怀豪情地写下的壮丽诗篇。

全诗语言凝练、跳跃:仅仅56个字,既概括了长征途中的千难万险,又寄寓了一代伟人的豪放大气,更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但由于长征离生活遥远,学生在品味诗情和感悟“长征精神”时有不小的困难。

因此,我借助白板技术和视频交互系统,以多种形式缩短儿童与教材的距离,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略) (页面五)
基于以上思考,我拟定了如下目标。

教学重、难点(页面六)
1.深入理解诗句,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豪迈乐观的英雄气概。

2.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教学过程(页面七)
根据以上的教学设想,我分三个活动进行整合教学:
一、初读课文,感受长征历程
二、品读课文,体会长征豪情
三、诵读课文,感受长征精神
(点击链接)
一、初读课文,感受长征历程
整合点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回顾背景、走进课文(页面八)
诗歌《七律长征》气势磅礴,豪情奔放。

课堂开始,我呈现鲜艳的红色封面(页面九),(点击)播放雄浑轩昂的长征歌曲,为课堂营造一种契合的基调。

接下来,我激情导入,(页面十)以长征路线图引领学生重温长征历程,既补充了长征的背景,又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走进课文品读。

二、品读课文,体会长征豪情
整合点二:巧用白板、点拨提升,直观体验、品味诗情(页面十一)
活动二中,(页面十二)学生带着(“你从诗句哪里读出了‘远征难’,又从
哪儿读懂了红军的‘不怕’?”拖拉出示)问题自主探究、品读交流。

由于诗歌内容距离现实生活达75年之久,学生或许做到诗句意思的理解,但品味诗歌情感存在困难。

在学生展示汇报时,我利用白板,相机在诗词疑难点和空白处渲染、点拨。

如:这两句中的“暖”和“寒”的理解(圈划),(页面十三)拉幕的运用,引领学生感受两场战役的对比。

通过讲述故事,体会“暖”字是红军不费一兵一弹巧渡天险金沙江,将狂妄的敌人抛在身后的喜悦;“寒”字则通过《飞夺泸定桥》视频的播放(页面十四,点击播放,),从视觉、听觉角度上来冲击学生,使其感受到强渡大渡河的惊险悲壮,体会红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接着(回页面十三)让学生抓住“暖”和“寒”对比朗读,进一步感受红军的神勇无比,领会诗歌语言的精妙。

三、诵读课文,感受长征精神
整合点三:情境诵读、感悟精神,视频快递、互动共享(页面十五)
“读书声是课堂的主旋律”,这样气势磅礴、内蕴丰富的诗篇,反复诵读是一种享受。

如何让学生朗读到位,读出情味,这节课中,(页面十六、十七)我利用画面导读、激情引读、(页面十八)播放名家朗诵视频、配乐诵读等,激起了学生的情感积淀,学生在音乐声中读得动情,个别读、对比读、全班读,跟随着诗人的笔触想象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在朗读的层层推进中,情感走向高潮,品味了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感悟了“长征精神”的内涵。

(页面十九)我及时利用视频交互系统,投影、捕获、截取,把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呈现到大屏上,让学生交互共享,生成拔节。

整合点四:图片欣赏,传承精神,抒写心声
课堂尾声,(页面二十)我播放了一组图片:精彩奥运、璀璨世博、团结抗灾、中国骄傲……让学生在震撼中感受当代的长征精神和长征精神的传承,从而体会到:新的时代,新的挑战,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从中汲取学习、生活的力量,不断攀登新的高峰!“情动而辞发”,心声在笔尖流淌。

这节课,我让白板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教学过程中,真正服务于教学。

凝练、跳跃性的语言文字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化为动心动情的朗读,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意,在深入理解中品味诗情,在感动中铭记长征精
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