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从经验来说: 1.世界人民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敌人才能胜利 2.战争促进科技发展,而科技的发展也促使战争更加残酷 3.由于战争的残酷,世界人民应该更加珍惜和平
从教训来说:1.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战争的根源2.不应由于政治上的偏见而排斥他国,应该共同合作
3.切勿以牺牲他国利益来维护自己利益
4.国际需要一个联合组织,所以诞生了联合国
你写论文,不妨从二战的惨烈出发,引出原因,从原因剖析,说明战争爆发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会持续这么久,危害这么大,如果将来人类不珍惜和平,又爆发一次世界大战会有什么后果。
至于资料,网上非常多,可以就从自己熟悉的抗日战争说起,也可以从苏德战争说,毕竟这2个是我们最熟悉的。
C---------------战争促进科技的发展2:是人们更加的珍惜和平,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60年,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相关研究至今仍是国际史学界的热点。
据不完全统计,这方面的著作约有3万余种。
在我国,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前夜,就已有这方面的著作问世。
1944年6月,湖南群社出版了文元钰编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空前关注,相关研究成果百花竞放。
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表现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充分掌握历史文献资料,努力提出一些有说服力的新观点。
比如,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朱贵生、王振德、张椿年等编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一书,在充分掌握和分析研究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别于传统认识的一些观点:战争开始阶段的帝国主义战争性质为时很短,只是在苏德战争爆发前,1940年4月德国进犯丹麦、挪威时期;到了6月,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开始活动,这时战争已具有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
本着“博采众长,刻意求真”的精神,对于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
比如,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的5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1999年版)中,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问题,强调“帝国主义制度全面危机的加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法西斯主义国家的崛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根源”;“西方民主制国家的绥靖政策,是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来的加速剂”。
关于引起广泛争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针对“1931年说”、“1937年说”、“1939年说”和“1940年说”等多种说法,该书基于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战争发动者不同的情况和战争发展轨迹的差异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分别在东方和西方先后爆发的。
1931年9月,日本在中国挑起“九一八”事变、在东方揭开大战序幕后,又于1937年7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大战由此在东方爆发。
1935年10月,意大利在西方最早挑起入侵阿比西尼亚的战争。
以后,又经过德意联合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不流血征服,到1939年9月德国大举进攻波兰,大战由此在西方爆发。
应该说,这些分析多有新意,较为符合历史事实。
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这是我国从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大多数学者的共同特点。
具体来说就是,尊重历史,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进行综合研究,而不是仅仅作为军事史来写;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自觉清除“欧洲中心论的影响”,重视探求和揭示大战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和世界影响。
肯定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阐述抗日战争的世界影响和国际意义
经过我国学者的多年研究,中国抗日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抗日战争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具有重大的世界影响和国际意义,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拿起武器同法西斯战斗的国家。
比如,胡德坤、罗志刚主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专章阐述“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
”该书指出,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的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以“七七”事变为起点的中国全面抗战,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个战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拿起武器同法西斯战斗的国家,中国抗日战争代表了这一时期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方向。
中国抗日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
比如,王振德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战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一书指出:中国6年的局部战争、8年的长期抗战,迫使日本的一切军政施策均以解决侵华战争为中心,无力与德军呼应,致使德意日三国军事条约形同废纸。
这样,同盟国无后顾之忧,才顺利执行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取得大战的完全胜利。
如果低估了中国战场在大战中的战略地位,就不可能写出科学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的抗日战争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
比如,韩永利著的《战时美国大战略与中国抗日战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通过对抗日战争对战时美国大战略的作用与影响的研究,论证了中国战场承担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战略责任,有效地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其他主要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战略关系是一种相互支持的互动关系,而非美国的单向支持。
既注重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史料发掘,又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在不断深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起点、性质、分期以及绥靖政策、法西斯主义、大战中的中国战场、大战的影响等问题研究的同时,我国多数学者努力做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研究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揭示法西斯专政的本质及其规律。
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离不开对法西斯主义的研究。
中国史学界早就把法西斯主义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朱庭光主编的《法西斯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法西斯新论》(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法西斯体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三部专著先后问世。
《法西斯新论》分析了种种法西斯主义现象,并进行了新的理论解释;《法西斯体制研究》分别探讨了德、意、日的法西斯体制。
陈祥超著的《墨索里尼与意大利法西斯》(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年版)一书,着力研究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历史与现状。
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法西斯专政和二战期间许多历史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
致力于防止法西斯势力再起,维护世界和平。
在现实生活中,法西斯政权虽然早已覆灭,但法西斯思想并未根除。
半个多世纪以来,新老法西斯分子一直企图卷土重来。
在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尚未肃清,军国主义分子依然在活动。
他们公然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战争,试图为日本军国主义翻案。
这在历史研究中也有突出表现,出现了以为日本法西斯主义翻案为主要目的的“修正学派”,即“翻案学派”。
我国学者对法西斯主义的研究,对于防止法西斯势力再起,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以及史料发掘等方面取得进展。
比如,王捷、杨玉文等主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军事科学院等单位近百名中青年学者花费10余年时间编纂而成的。
全书共收集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际关系、外交事件、战略战役、军事组织、军队编制、武器装备和历史人物等1万余词条。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一些出版社也出版或修订再版了一批著作。
如《中国抗日战争纪实丛书》22种(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2版)、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编著的《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暴行》(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第4版)、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的《中国抗日战争史》(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第2版)、刘启安著的《叫魂———侵华日军常德细菌战首次独家揭秘》(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5年版)和李蓉著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等。
这些都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研究和学科建设
DD--------二战的深远影响
1945年9月2日的东京受降仪式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美国驻日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向全世界人民发表讲话:“今天,枪炮沉没了,一场大悲剧结束了。
一个伟大的胜利赢得了。
天空不再降临死亡,海洋只用于贸易交往,人们在阳光下可以到处行走。
全世界一片安宁和平,神圣的使命已经完成。
……我们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胜利的喜悦,从中领悟到决不能走回头路。
我们必须前进,在和平中维护在战争中赢得的东西……”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一次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危害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参战国最多、波及范围最广的一场战争,给人类世界造成了非常巨大的、深远的影响.
一、世界政治局势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并开始分化
1.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和鼓舞下,东欧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越出了一国范围,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
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2. 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一枝独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出现了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同时,西欧、日本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受到冲击,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重重,两大阵营趋向瓦解。
3、美国和苏联为了在全球称霸,展开全面斗争。
在政治上双方各自拥立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在经济上苏联实行计划主义经济,美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在军事上美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则成立华约组织。
虽然美苏双方没有正面开战,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对其它国家发动战争,如美国的越南战争,苏联的阿富汗战争;文化上苏联推行共产主义,美国推行民主主义。
最后以苏联解体为标志结束冷战格局。
4、由于双方都有足以摧毁地球的核武器,因此双方都不敢开战,二战结束后几十年没发生新的世界大战。
5、交通规则方面的影响,德国是实行靠道路右侧行驶的国家,在二战期间,德国在被占领国家中强行统一实行靠右行驶的交通规则,如在奥地利,捷克等靠左行驶的国家强行改为靠右行驶另靠右行驶得以在欧洲普及。
虽然德国战败但靠右行使的交通规则得以保留。
朝鲜半岛,中国台湾地区在脱离日本殖民统治后,在美国,苏联等国的影响下全部由靠左行驶改为靠右行驶的交通规则。
二、客观上推动了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
1.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扶持下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空前发展的情况下,进入了高速发展和空前繁荣的“黄金时期”。
2.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3. 日本、联邦德国迅速崛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强国,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4. 这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虽然有所恢复和发展,但是各国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露,各国纷纷进行改革,未能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潜伏着各种危机。
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形成了以“冷战”为主的国际关系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强国,削弱了英法两个大国,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不复存在,形成了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新格局。
2. 美国在战后确立了世界政治经济霸权地位,操纵联合国,控制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
3. 战后的苏联成为唯一能够抗衡美国的政治军事大国,美苏两个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推行霸权主义,美苏争霸给世界造成了不稳定因素。
4. 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
四、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
战后,以民族民主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绝大多数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帝国主义殖体系彻底崩溃。
第三世界兴起,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突出地反映在联合国的变化和第三世界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上。
五、联合国诞生
联合国由中、美、苏、英等国在战后创建,是世界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它在实现全球非殖民化、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据联合国公布的材料,1948年以来,安理会共授权进行了60余项维和行动。
另外,联合国还先后组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等数百个国际条约。
二战之后,在和平的环境中,德国人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
经过一代人的努力,这个历经两次大战重创的国家,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
而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它也找到了通过振兴欧洲来壮大自己的强国之路。
E-------1、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2、这次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使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3、二战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4、这次战争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5、从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6、改变了世界格局。
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全球性战争。
它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大灾难,其对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以及人性的破坏也是前所未有的。
但从客观讲,二战对人来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工业和科学技术方面。
促成1次科技大革命减少世界过量人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战争最高峰时期,全球有60%的国家参战,战火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及大洋州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
二战的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组成的法西斯国家轴心国集团。
尽管在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经开始,但一般认为战争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而告结束。
二战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所带来的血腥杀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坏,长久的反映在战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战争的结果使得法西斯这一人类社会的毒瘤被铲除。
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很大程度上是战争结果所带来的。
在军事领域,战争发展了现代军事技术,并产生了大规模使用装甲部队进行作战的主要方式,同时,战略轰炸也成为一种直接影响战争结局的重要军事手段,战争后期,核武器第一次投入战争并体现了其巨大的杀伤力。
二战的结果充分证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战争的胜负与交战双方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战也对军事武器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雷达,喷气战斗机,火箭及导弹,电子计算机,核武器等高科技武器都在战争中投入使用并发挥了重大作用。
而这些军事领域的突破又直接催生了战后人类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在这场血腥的战争中,无辜平民的伤亡是历史上最惨重的,其中包括了纳粹德国针对犹太人和其他东欧人种的大屠杀、日本对无数中国与朝鲜平民的屠杀,以及战争末期盟军针对德国与日本境内民用目标的轰炸。
第二次世界大战总共导致了全球5千万人的死亡,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
6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45年的9月2日,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舰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庄严举行了接受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
经过中国人民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长期浴血奋战,我们终于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至此,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危害最烈的战争终于落下帷幕,正义得以伸张,和平重归世间,人民获得解放。
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亚洲到欧洲,所有饱经战争苦难和为自由而战的人们都为此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60年后的今天,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当年历史的见证者也年逾古稀。
我们在这里庄严集会,共同纪念那场对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反法西斯战争,共同缅怀在这场战争中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的英勇事迹,共同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目的就是要坚定和平的信念,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和平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和普遍愿望。
数千年来,世界上大约发生了1.5万次战争,夺去了数十亿人的生命。
各种不义和侵略性的战争,造成生灵涂炭、赤地千里、家庭离散,文明受到极大摧残。
各国人民都渴望和平,渴望安宁,渴望祥和与幸福的生活。
和平在二战期间遭到最严重的破坏。
自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起,日、德、意等国的法西斯势力将战争强加于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
包括中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近20亿人被卷入战火,其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1亿人流离失所,一半国土沦陷。
世界和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浩劫。
和平通过世界各国人民的努力得以重现。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首先举起反抗日本军国主义的战旗,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也最大。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
同时,中国的抗战,也为世界法西斯同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对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盟国和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广泛同情和宝贵支持,则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怀念。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不仅战胜了和平的敌人,还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建立了以联合国为代表的战后国际秩序,维护和平的力量大为增强,维护和平的制度得到创立和巩固。
和平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
人民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但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局部战争与冲突仍不时发生,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出现,尤其是仍有一部分人竟然不承认二战侵略历史,还在美化侵略甚至为侵略战争翻案。
这些现实和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以及开历史倒车的言行,都在对人类的和平事业形成挑战。
如何防止战争的悲剧重演,如何使和平的潮流奔涌向前,如何为子孙后代留下和平的遗产,这是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共同命题。
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洗礼后,各国人民普遍认识到,仅仅拥有和平的愿望远远不够,必须变愿望为意志,化意志为行动,用理性、智慧和不懈努力塑造一个永久和平的新世界。
首先,我们需要坚定和平的信念与决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世间最宝贵的是和平。
在和平发展及“以人为本”的时代,和平是促进各国及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没有和平就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社会进步,就没有人民的幸福生活。
在科技高度发达和全球化、信息化的条件下,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不仅仅是劫难,而可能是毁灭,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和平,像珍爱生命一样维护和平。
第二,我们需要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精神。
和平有赖制度的约束与保障。
联合国诞生于60年前硝烟散尽之时,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一系列国际法原则,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和平的指南,至今仍为确保国际和平与正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维护和发扬。
第三,我们需要认真汲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人类从历史中走来,历史为我们记录了过去,也给我们启迪了未来。
日本军国主义曾给亚洲和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二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得到解放和自由的不仅是各国人民,也包括日本人民。
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那段历史,从中汲取深刻教训,才能真正诀别过去,开创美好未来,本地区和世界各国人民也才能和平相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第四,我们需要以合作求和平,以和平促发展。
和平是发展的保障,合作是和平的基础。
我们应树立互利共赢的理念,坚持以协商化解矛盾,以合作谋求稳定,实现相互和共同的安全,进而为赢得持久和平打下牢固的基础,为共同建设一个和谐世界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
中国人民从自己的遭遇中深刻体会到和平的可贵,认识到和平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前提。
为此,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持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
为此,中国将继续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使中国的发展始终与历史的潮流相一致,与时代的方向相一致,与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中国的发展,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地球上的和平是一切事业中最伟大的事业”。
让我们铭记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继承志士先贤的和平之志,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为争取一个永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世界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