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层架构与三层架构的区别

合集下载

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区别

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区别

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区别三层交换机使用三层交换技术简而言之,三层交换技术是:两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解决了在局域网中将网段划分后,必须由路由器对网段中的子网进行管理的问题,解决了传统路由器速度慢,复杂性高的网络瓶颈问题。

什么是三层交换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提出了三层交换(也称为多层交换技术或IP交换技术)。

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中执行的,而三层交换技术则是在网络的第三层中实现数据包的高速转发。

模型。

简而言之,三层交换技术是:两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局域网中的网段划分后,必须由路由器管理网段子网的问题,解决了网速低,复杂度高的网络瓶颈问题。

传统路由器。

三层交换原理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具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这是两者的有机结合,而不仅仅是在LAN交换机上叠加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和软件。

原理是:假设使用IP协议的两个站点A和B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

当发送站点A开始发送时,它将自己的IP地址与B站的IP地址进行比较,以确定B站是否与自己位于同一子网中。

如果目的站B和发送站A在同一子网中,则执行第2层转发。

如果两个站点不在同一个子网中,则发送站A要与目标站B 通信,则发送站A必须向“默认网关”发送ARP(地址解析)数据包,并且IP 地址为“默认网关”实际上是三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机模块。

当发送站A向“默认网关”的IP地址广播ARP请求时,如果第3层交换模块在先前的通信过程中知道站B的MAC地址,它将用该MAC地址回复发送站A否则,第3层交换模块根据路由信息向站点B广播ARP请求。

站B收到此ARP请求后,将其MAC 地址回复到第3层交换模块。

第三层交换模块保存该地址并在发送B时答复发送站A。

该站的MAC地址被发送到第二层交换引擎的MAC地址表。

从那时起,当将A到B发送的数据包全部移交给第二层交换过程时,可以高速交换信息。

关于二层网络与三层网络的对比

关于二层网络与三层网络的对比

关于二层网络与三层网络的对比自从美国国防部与上世纪60 年代末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交换网络组,取名为ARPAnet,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发展了40 多年。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项进步就是1974 年美国国防部向全世界公开了其研究成果TCP/IP 协议,这一举动直接推动了全世界网络技术的大跨步发展。

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起步较晚,但是中国政府正是意识到这一缺点,才下大力气推动国内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发工作,今年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迄今为止,我国的网络技术已位居世界的前列。

当今社会,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被互联网所改变,这一技术甚至已经改变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的进程。

据科学统计,截止到2011 年底,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突破了五亿大关,平均三个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互联网。

在这期间,网络结构也有了重大变化。

按照物理拓扑结构分类,网络结构经历了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混合型等结构。

按照逻辑拓扑结构分类,网络结构经历了二层网络架构、三层网络架构以及最近兴起的大二层网络架构。

传统的数据交换都是在OSI 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发生的,也就是按照MAC 地址进行寻址并进行数据转发,并建立和维护一个MAC 地址表,用来记录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MAC 地址及其所对应的端口。

此种类型的网络均为小范围的二层网络。

二层网络的工作流程:(1)数据包接收:首先交换机接收某端口中传输过来的数据包,并对该数据包的源文件进行解析,获取其源MAC 地址,确定发放源数据包主机的接入端口;(2)传输数据包到目的MAC 地址:首先判断目的MAC 地址是否存在,如果交换机所存储的MAC 地址表中有此MAC 地址所对应的端口,那么直接将数据包发送给这个端口;如果在交换机存储列表中找不到对应的目的MAC 地址,交换机则会对数据包进行全端口广播,直至收到目的设备的回应,交换机通过此次广播学习、记忆并建立目的MAC 地址和目的端口的对应关系,以备以后快速建立与该目的设备的联系;(3)如果交换机所存储的MAC 地址表中没有此地址,就会将数据包广播发送到所有端口上,当目的终端给出回应时,交换机又学习到了一个新的MAC 地址与端口的对应关系,并存储在自身的MAC 地址表中。

两层CS结构与三层CS结构的区别

两层CS结构与三层CS结构的区别

两层CS结构与三层CS结构的区别C/S (Client/Server)结构,即⼤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

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

⽬前⼤多数应⽤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发展,Web和Client/Server 应⽤都可以进⾏同样的业务处理,应⽤不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传统的C/S体系结构虽然采⽤的是开放模式,但这只是系统开发⼀级的开放性,在特定的应⽤中⽆论是Client端还是Server端都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持。

由于没能提供⽤户真正期望的开放环境,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三层Client/Server结构 (以下简称三层模式 )在两层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级。

这种模式在逻辑上将应⽤功能分为三层:客户显⽰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

客户显⽰层是为客户提供应⽤服务的图形界⾯,有助于⽤户理解和⾼效的定位应⽤服务。

业务逻辑层位于显⽰层和数据层之间,专门为实现企业的业务逻辑提供了⼀个明确的层次,在这个层次封装了与系统关联的应⽤模型,并把⽤户表⽰层和数据库代码分开。

这个层次提供客户应⽤程序和数据服务之间的联系,主要功能是执⾏应⽤策略和封装应⽤模式,并将封装的模式呈现给客户应⽤程序。

数据层是三层模式中最底层,他⽤来定义、维护、访问和更新数据并管理和满⾜应⽤服务对数据的请求。

三层模式的主要优点为:①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对于环境和应⽤条件经常变动的情况,只要对应⽤层实施相应的改变,就能够达到⽬的。

②可共享性。

单个应⽤服务器可以为处于不同平台的客户应⽤程序提供服务,在很⼤程度上节省了开发时间和资⾦投⼊;③较好的安全性。

在这种结构中,客户应⽤程序不能直接访问数据,应⽤服务器不仅可控制哪些数据被改变和被访问,⽽且还可控制数据的改变和访问⽅式。

二层架构与三层架构的区别

二层架构与三层架构的区别

⼆层架构与三层架构的区别1、简单说client直接访问DBserver为两层结构。

client通过中间件等应⽤服务器访问DBserver为三层结构。

三层结构⽐两层结构安全。

2、可以这样理解:客户端程序访问服务器的结构叫两层结构。

中间加⼀个事务逻辑处理封装的中间件作为沟通就是三层结构,这样可以均衡数据负载!3、拷贝⼀些基础知识你看⼀下。

(没有图⽚)附:相关知识现代社会的软件开发体系结构简单概括就是N层体系结构,这⾥的N⼤于等于层体系结构(N>2)。

下⾯我们就对这⼏种体系结构进⾏简单的介绍和⽐较。

单机体系:这种软件适⽤于单机状态,⼀般情况下是针对某⼀种单⼀的应⽤,如字典软件、翻译软件等等。

这种开发⽅式不适⽤于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

在出现之初确实解决了很多计算机发展的难题,同时随着4GL语⾔的发展,⽤户的界⾯也⽐较丰富,在CLIENT端的事物处理能⼒也使整个系统的性能得到全⾯的提⾼,并使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得到快速的发展。

其⼤概的图例见图1。

我们根据两层结构体系的概念来分解C/S结构的话,可以将他分为表现层(也叫表达层)和数据层。

数据层提供数据存放的载体,⽽表现层则通过⼀定技术将数据层中数据取出,进⾏⼀定的分析并以某⼀种格式向⽤户进⾏显⽰。

在两层体系结构中,表现层对数据库进⾏直接操作,且⼤部分的商业处理逻辑(Business Logic,数据之间的关系规则)也在表现层中实现.三层体系结构:三层体系结构是N层体系结构的典型,所谓的三层体系结构数据层。

在此之外,还有⼀种系统结构就是分布式系统,其结构系统图见图2。

图2:分布式系统的结构⽰意图在分布式系统中,其介于客户端和数据端之间的仅仅是⼀个应⽤服务器,它管理客户端的软件,但不做性能调整,⽐如每⼀个客户端调⽤时均产⽣⼀个新的数据库连接,⽽不能够将连接保持形成⼀个连接缓冲池。

虽然在分布式应⽤中已经结合了⼀些商业处理逻辑,但是并没有真正改变原来的C/S体系结构。

2层3层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原理与区别

2层3层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原理与区别

2层3层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原理与区别2层交换机和3层交换机以及路由器都是用于网络通信的设备,它们在网络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的原理与区别。

2层交换机的原理:2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主要通过MAC地址进行数据包的传输与转发。

当一个数据包到达2层交换机时,交换机会查看数据包中的目标MAC地址,并将数据包转发到对应端口上。

交换机通过逐渐学习网络中各个设备的MAC地址,并构建一个MAC地址表。

这样,当数据包到达交换机时,交换机会根据目标MAC地址在表中查找对应的端口,并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端口上。

3层交换机的原理:3层交换机不仅有数据链路层的功能,还具备路由器的功能。

它可以在不同的子网之间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实现不同子网的互联。

3层交换机通过学习网络中的路由信息,构建路由表,根据目标IP地址来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当一个数据包到达3层交换机时,交换机会查看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并根据路由表找到下一跳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对应的下一跳。

路由器的原理: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通过查看数据包中的目标IP地址,并根据路由表找到下一跳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对应的下一跳。

与交换机不同,路由器可以连接不同的网络,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

路由器还可以执行基于网络层的安全功能,如防火墙、网络地址转换(NAT)等。

区别:1.工作层次:2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仅通过MAC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转发;3层交换机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通过IP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可以连接不同的子网或网络。

2.转发方式:2层交换机通过逐渐学习和构建MAC地址表,将数据包转发到对应的端口上;3层交换机和路由器通过学习和构建路由表,将数据包转发到对应的下一跳地址上。

路由器具备更为复杂的路由算法,可以进行更加高级的转发决策。

3.连接范围:2层交换机仅能连接同一个子网内的设备,不能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互联;3层交换机和路由器可以连接不同的子网或网络,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

两层和三层网络架构差异

两层和三层网络架构差异

两层和三层网络架构差异园区网络的物理架构推荐采用树形组网,不仅便于部署和管理,还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树形组网通常采用分层架构,园区网络的层次一般包括终端层、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等。

针对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的层次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网络规模和业务的需要,灵活选择两层或三层网络架构。

1两层网络架构如下图所示,两层网络架构包括核心层、接入层。

为了保证网络设备级和链路级可靠性,核心层和接入层推荐双机集群/堆叠,核心层和接入层之间推荐采用Eth-Trunk组网。

当接入层单机即可满足下连终端的接入密度时,接入层也可采用单机组网。

集群/堆叠Eth-Trunk组网是一种无环组网,配置简单,不需要复杂的环网协议和可靠性协议(如RSTP、MSTP、RRPP等)。

该组网保证了网络设备级和链路级可靠性的同时,亦简化了网络拓扑,减少了部署和维护工作量。

2三层网络架构如下图所示,三层网络架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为了保证网络设备级和链路级可靠性,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推荐双机集群/堆叠,接入层和汇聚层之间、汇聚层和核心层之间推荐采用Eth-Trunk组网。

当接入层单机即可满足下联终端的接入密度时,接入层也可采用单机组网。

3部署差异三层网络架构与二层网络架构的差异在于汇聚层。

汇聚层用来连接核心层和接入层,处于中间位置。

汇聚层交换机是多台接入层交换机的汇聚点,能够处理来自接入层设备的所有通信量,并提供到核心层的上行链路。

两种网络架构的选取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1.网络规模。

例如网元的数量,主要涉及投资成本的问题。

2.网络复杂度。

主要涉及后期网络维护的成本,以及故障定位的简易程度。

网络越复杂,故障点越多,那么定位故障的难度就越大,维护成本就越高。

3.传输距离问题。

忽略不同传输介质的差异,三层网络架构比二层网络架构能够覆盖更大的网络。

总体来看,两层网络架构的组网简单,网元数量少,网络故障点少,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园区;三层网络架构的组网复杂,网元数量多,故障点也多,适用于规模比较大的园区。

二层VS三网网络,二层架构优势

二层VS三网网络,二层架构优势
符合网络扁平化设计原则
所有交换流量全部通过核心完成,整体网络流量统一 管控,
管理工作简单,二层架构出现问题,相对容易定位, 根出现问题的地方查看对应接入交换机即可
核心层设备可以降级为汇聚使用
中大型网络架构
三层架构
例如:中国运营商的组织结构、在路由汇聚和扩展上 比较有优势
具有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的三层结构,需要设备 较多,网络复杂
使用框式交换机作为核心满足XX公司未来3到5年的流量高速 转发的需求,且将来利旧、扩容都选择都比较灵活
可管理性
对XX公司来时架构简单方便管理、便于以后的网络管理
利旧
二层架构的核心设备将来可以利旧继续使用,二层架构XX公 司可以最大程度利旧现网的设备,
二层架构
中小型网络架构
例如;如中小企业或者临时办公场景最大的优点是简 单,能够比较快的实施(建设周期短,复杂性小)这 对于快速开展业务有很现实的意义。
三层网关分散到各区域,降低了核心层压力,但是对 于核心层
不方便管理,对网络管理人员技术要求有一定水平, 出现问题排查的范围较大
汇聚和X公司方案
对XX公司方案价值
使用场景
网络结构 负载分担
二层架构更适合XX公司目前这个三层的临时办公场景
网络设备到货,以后二层架构可以快速的完成组网,调试, 让设备上线,XX公司的办公地点可以尽早投入使用,节省宝 贵的时间 二层架构相比较于三层架构,整体数量的减少,网络可能的 故障节点相对应的也减少了,XX公司来说较少故障风险,网 络可靠性方便也得到了提升。

二三层网络架构对比

二三层网络架构对比

需要采用STP/RSTP/MSTP/VRRP或OSPF等协议防环以提高可靠性
设备及链路投资少
设备及链路投入较多
仅需要增加接入层设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需要额外考虑汇聚层设备的性能和端口或需要额外增加汇聚层设备
减少交换层数量,流量需要穿越的交换机数量也会减少,从而可以缩短延迟 流量需要穿越汇聚层,增加交换机转发延时。
二层架构简单,部署和维护工作量少,故障率低
三层架构复杂,维护节点多,部署和维护工作量较多,故障率相对高
可采用虚拟集群和堆叠技术,无需运行spanning-tree协议,降低网络的故障 收敛时间,从而提高网络可靠性
网络结构 转发模式 性能瓶颈 网络延时
维护性
可靠性
经济性 扩展性
二层网络架构
三层网络架构
接入层及核心层,网络架构精简扁化平部署
由接入层、汇聚层及核心层三层架构组成,网络复杂,设备多
交换机根据MAC地址表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依赖核心交换机的转发性能
跨网段通过IP路由寻址转发 依赖汇聚层交换机、上行链路及核心交换机性能

net三层架构与两层架构

net三层架构与两层架构
3.数据访问层的作用和两层架构中的不变,还是负责从数据库获取数据,以便提供给业务层处理。
显示层的显示的数据直接来自于业务逻辑层,而业务逻辑层的数据来自于数据库,这样就大大的降低耦合度,而且代码也会变得更加简单和易于维护(看来功能的分解是一个解决复杂问题的好办法)。
这下这三层的功能是:
1.显示层就只剩显示标记以及和业务层交互的接口处理了。
2.业务逻辑层负责按照业务规则处理数据,以便提供给显示层。
三层模型是在两层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业务层。当一个项目需要实现较复杂的业务逻辑时候,我们如果还是用两层的话会让显示层的代码隐藏类(.cs)变得非常的庞大,因为所有的业务逻辑都必须在这个里面实现,这样某些代码隐藏类可能多达几千行,维护和修改起来会让人崩溃的。。。。。在实际的程序开发中需求的变动和设计的修改是难免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将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实现部分分离出来,写在单独的类中,这样业务层就诞生了。
两层模型:
两层模型的设计是显示层和数据访问层。显示层就是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aspx)和这些界面的代码隐藏类(.cs),数据访问层就是用来处理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交互的。这是开发中的轻量级模型,实现起来相对容易,所以两层架构模型非常适合于业务逻辑简单

两层CS及三层四层的区别

两层CS及三层四层的区别

两层C/S结构,及三层,四层的区别一个功能强大的客户应用开发语言和一个多用途的用于传送客户请求到服务器的机构是整个两层结构的核心。

描述只受客户机的唯一操纵,处理由客户机和服务器共同分担,数据由服务器实施存储和访问。

在一个数据存取事件中,数据库引擎负责处理从客户机发来的请求。

当今,这种请求所使用的语言大多类似于SQL语言。

要把SQL语言从客户机传送到服务器必须能识别服务器的标识符或由一个应用程序接口来完成,还必须知道服务器的位置,数据组织形式以及数据如何定义。

在服务器中,请求还将得到存储逻辑和处理上的优化,例如使用权限、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等,数据返回后会在客户机上得到处理,以适应进一步的查询、商业应用、预测分析和报表等各种要求。

两层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的处理(逻辑和计算)存在于客户机层。

三层结构是一种先进的协同应用开发程序模型,这种开发模型将传统的两次结构系统中各种各样的部件划分为三层服务,共同组成一个应用程序。

这三层分别是: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应用服务层)、数据库服务层。

这些层并不一定与物理上的分层相对应,而只是概念上的分层,借助这些概念可以开发出强大的应用程序。

使用这种方法开发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在网络上部署进程和数据时可以有很大的灵活性,从而有利于实行更好的性能、更好的安全性和更方便的维护、升级。

表示层(第一层)是客户端服务程序。

提供系统的用户接口和各种操作界面,包括数据输入和结果显示,向业务逻辑层请求调用核心业务逻辑服务。

业务逻辑层(中间层)即应用服务层。

包括业务服务和其他中间服务的部件,是联系用户服务和数据库服务的桥梁,它响应用户发来的请求,执行业务任务,并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把数据库返回的结果传给客户层,用户不需要直接与数据库打交道。

在实际应用中,中间层可分为多层,因此,该应用模式也称为多层结构。

数据库服务层(第三层)提供数据的定义、存储、检索、数据基本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维护。

这种三层结构如图2。

三层结构与两层结构证券投资交易系统的比较

三层结构与两层结构证券投资交易系统的比较

三层结构与两层结构证券投资交易系统的比较随着网格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也从局域网时代的两层结构逐步发展到网络时代的三层体系结构,下面以**证券投资交易系统为例对两者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比较。

1传统的两层体系结构两层体系结构(客户机/服务器)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两层结构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模式,该结构将系统中各部分的任务分配给网络上担任不同角色的计算机,把复杂的处理和管理任务交给网络上的服务器,而把频繁与用户打交道的任务,如显示逻辑事务处理等交给前端计算机客户机。

这种结构实现了网络上信息资源的共享。

两层体系结构有界面友好、执行效率高、开发周期短等诸多优点,大部分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都是这种体系结构。

但是随着两层结构的应用系统的广泛使用,终端用户和软件供应商都发现了这种结构的一些缺陷:1)客户端维护开销大在两层结构中,一旦需要对数据处理进行逻辑修改,就必须把新的应用程序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如果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报告被破坏或者要增加其它业务单元,就必须重新安装相应的客户端。

2)工作节点的扩展性差以一般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例,随着业务逐渐向区、县进行推广,节点扩展规模大、面积广,每增加一个节点,就要到该节点上安装程序客户端,每次升级软件,也必须将每一节点上的客户端升级,这使得节点的扩展费用越来越高。

3)安全性差两层体系结构中,客户端直接操作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使得系统的安全性受到威胁,也加大了系统安全管理的难度。

4)可移植性差首先是两层体系结构系统具有平台相关性;其次是对数据库的类型具有依赖性。

5)工作效率较低两层体系结构中,每一个客户端在向数据库服务器提出请求时都会与服务器建立一条连接,连接无法共享。

如果大量客户机同时对服务器进行访问,会对服务器造成沉重的负担,甚至导致服务器崩溃。

2三层体系结构由于两层体系结构存在着上述诸多缺陷,随着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三层(Browser/Server)网络体系结构应运而生,并飞速发展,成为众多软件争相采用的新型体系结构。

网络:二层网络结构和三层网络结构的区别

网络:二层网络结构和三层网络结构的区别

⽹络:⼆层⽹络结构和三层⽹络结构的区别⼆层⽹络结构模型:核⼼层和接⼊层(没有汇聚层)三层⽹络结构模型:核⼼层、汇聚层和接⼊层⼆层⽹络的组⽹能⼒⾮常有限,所以⼀般只是⽤来搭建⼩局域⽹,⼆层⽹络结构模式运⾏简便交换机根据MAC地址表进⾏数据包的转发,有则转发,⽆则泛洪,即将数据包⼴播发送到所有端⼝,如果⽬的终端收到给出回应,那么交换机就可以将该MAC地址添加到地址表中,这是交换机对MAC地址进⾏建⽴的过程,但这样频繁的对未知的MAC ⽬标的数据包进⾏⼴播,在⼤规模的⽹络架构中形成的⽹络风暴是⾮常庞⼤的,这也很⼤程度上限制了⼆层⽹络规模的扩⼤。

三层⽹络结构可以组建⼤型的⽹络。

(1)核⼼层是整个⽹络的⽀撑脊梁和数据传输通道,必须配备⾼性能的数据冗余转接设备和防⽌负载过剩的均衡负载的设备,以降低各核⼼层交换机所需承载的数据量。

(⽹络的⾼速交换主⼲)(2)汇聚层是连接⽹络的核⼼层和各个接⼊的应⽤层,在两层之间承担“媒介传输”的作⽤。

汇聚层应该具备以下功能:1,实施安全功能(划分VLAN和配置ACL)2,⼯作组整体接⼊功能3,虚拟⽹络过滤功能。

因此,汇聚层设备应采⽤三层交换机。

(提供基于策略的连接)(3)接⼊层的⾯向对象主要是终端客户,为终端客户提供接⼊功能。

(将⼯作站接⼊⽹络)⼆层⽹络仅仅通过MAC寻址即可实现通讯,但仅仅是同⼀个冲突域内;三层⽹络则需要通过IP路由实现跨⽹段的通讯,可以跨多个冲突域。

三层交换机在⼀定程度上可以替代路由器,但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三层交换机出现最重要的⽬的是加快⼤型局域⽹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备的路由功能也多是围绕这⼀⽬的⽽展开的,所以他的路由功能没有同⼀档次的专业路由器强,在安全、协议⽀持等⽅⾯还有许多⽋缺,并不能完全取代路由器⼯作。

在实际应⽤过程中,典型的做法是:处于同⼀个局域⽹中的各个⼦⽹的互联以及局域⽹中VLAN间的路由,⽤三层交换机来代替路由器。

⽽只有局域⽹与公⽹互联之间要实现跨地域的⽹络访问时,才通过专业路由器。

二层汇聚交换机与三层核心交换机的区别(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区别)

二层汇聚交换机与三层核心交换机的区别(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区别)

二层汇聚交换机与三层核心交换机的区别二层交换机工作于OSI模型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故而称为二层交换机。

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三层交换机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为这目的服务的,能够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

对于数据包转发等规律性的过程由硬件高速实现,而像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路由确定等功能,由软件实现。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信泓安防专用交换机,它也可以做PTN远端设备使用。

该产品能够提供高速以太业务接入,支持以太网标准协议。

它简化了PTN复杂的协议开销,同时提供业务层的OAM能力,使接入网络的设计和实施更趋于简介化。

具备不PTN衔接组网能力,简化操作界面,使网络维护手段有效统一,更有利于实现高效的网络管理。

核心交换机并不是交换机的一种类型,放在核心层(网络主干部分)的交换机叫核心交换机。

汇聚层交换机,是多台接入层交换机的汇聚地点。

汇聚层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在功能、特性、参数、场景等都是有所区别。

1.功能区别核心交换机的主要功能是用于路由选择及高速转发的,提供优化、可靠的骨干传输结构,因此核心层交换机应用有更高的可靠性、性能和吞吐量。

汇聚层交换机是多台接入层交换机的汇聚点,作用是将接入节点统一出口,同样也做转发及选路。

它必须能够处理来自接入层设备的所有通信量,并提供到核心层的上行链路。

2.性能区别核心交换机首先应该是三层交换机,高速转发,有大容量接口带宽(比如万兆接口),大的背板处理能力。

汇聚层交换机需要具备高转发性能,通常也是三层交换机。

在进行网络规划设计时,核心层设备对于冗余能力、可靠性和传输速度方面要求较高,因此核心层的设备通常要占大部分投资。

二层和三层客户 服务器数据库系统的比较研究

二层和三层客户 服务器数据库系统的比较研究

二层和三层客户/服务器数据库系统的比较研究诸暨市中等专业学校汪吉权,诸暨市实验职业中学张旦玲【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的历史变迁,二层和三层客户/服务器数据库的各自特点、优缺点,其中对两者作了比较,分析了三层客户/服务器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中间件。

在文章最后探讨了客户端的开发。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客户/服务器、中间件、C/SA Comparison Between Two-tier and Three-tier Client/Server Database System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present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atabase syste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wo-tier and three-tier client/server database, then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m and analyses a important part of three-tier client/server----middleware. Finally probing the device of Client unit.【Key Words】Database System, Client/Server, Middleware,C/S。

1、引言随着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环境在不断改善,对办公及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数据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大。

目前建造数据管理系统最流行的技术是采用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体系,C/S系统又称分布式计算系统,它的含义是程序的数据处理并不像通常在基于小型机或基于主机的计算机系统(终端方式)中那样在单个计算机上发生,而是把程序的不同部分在多台计算机上同时运行。

! 二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机综合性能对比

! 二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机综合性能对比

! 二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机综合性能对比二层vlan是可以划分vlan的两层交换机只能划分vlan不能设置vlan接口地址,没有路由功能三层vlan是指三层交换机的vlan 可以设置vlan接口地址三层交换机有路由功能,可以直接实现vlan之间的数据交换。

而二层交换机,必须再连一个三层设备,才能实现vlan间的数据交换。

交换机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二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机综合性能对比。

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的;(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4)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端口上,当目的机器对源机器回应时,交换机又可以学习一目的MAC地址与哪个端口对应,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不再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

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对于全网的MAC地址信息都可以学习到,二层交换机就是这样建立和维护它自己的地址表。

从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推知以下三点:(1)由于交换机对多数端口的数据进行同时交换,这就要求具有很宽的交换总线带宽,如果二层交换机有N个端口,每个端口的带宽是M,交换机总线带宽超过N×M,那么这交换机就可以实现线速交换;(2)学习端口连接的机器的MAC地址,写入地址表,地址表的大小(一般两种表示方式:一为BEFFER RAM,一为MAC表项数值),地址表大小影响交换机的接入容量;(3)还有一个就是二层交换机一般都含有专门用于处理数据包转发的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因此转发速度可以做到非常快。

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的区别

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的区别
一般来说,在内网数据流量大,要求快速转发响应的网络中,如全部由三层交换机来做这个工作,会造成三层交换机负担过重,响应速度受影响,将网间的路由交由路由器去完成,充分发挥不同设备的优点,不失为一种好的组网策略,当然,前提是客户的腰包很鼓,不然就退而求其次,让三层交换机也兼为网际互连。
四层交换
在IP世界,业务类型由终端TCP或UDP端口地址来决定,在第四层交换中的应用区间则由源端和终端IP地址、TCP和UDP端口共同决定。 在第四层交换中为每个供搜寻使用的服务器组设立虚IP地址(VIP),每组服务器支持某种应用。在域名服务器(DNS)中存储的每个应用服务器地址是VIP,而不是真实的服务器地址。当某用户申请应用时,一个带有目标服务器组的VIP连接请求(例如一个TCP SYN包)发给服务器交换机。服务器交换机在组中选取最好的服务器,将终端地址中的VIP用实际服务器的IP取代,并将连接请求传给服务器。这样,同一区间所有的包由服务器交换机进行映射,在用户和同一服务器间进行传输。
如果目的IP地址显示不是同一网段的,那么A要实现和B的通讯,在流缓存条目中没有对应MAC地址条目,就将第一个正常数据包发送向一个缺省网关,这个缺省网关一般在操作系统中已经设好,对应第三层路由模块,所以可见对于不是同一子网的数据,最先在MAC表中放的是缺省网关的MAC地址;然后就由三层模块接收到此数据包,查询路由表以确定到达B的路由,将构造一个新的帧头,其中以缺省网关的MAC地址为源MAC地址,以主机B的MAC地址为目的MAC地址。通过一定的识别触发机制,确立主机A与B的MAC地址及转发端口的对应关系,并记录进流缓存条目表,以后的A到B的数据,就直接交由二层交换模块完成。这就通常所说的一次路由多次转发。
如果目的IP地址显示不是同一网段的,那么A要实现和B的通讯,在流缓存条目中没有对应MAC地址条目,就将第一个正常数据包发送向一个缺省网关,这个缺省网关一般在操作系统中已经设好,对应第三层路由模块,所以可见对于不是同一子网的数据,最先在MAC表中放的是缺省网关的MAC地址;然后就由三层模块接收到此数据包,查询路由表以确定到达B的路由,将构造一个新的帧头,其中以缺省网关的MAC地址为源MAC地址,以主机B的MAC地址为目的MAC地址。通过一定的识别触发机制,确立主机A与B的MAC地址及转发端口的对应关系,并记录进流缓存条目表,以后的A到B的数据,就直接交由二层交换模块完成。这就通常所说的一次路由多次转发。

网络三、二层架构的优缺点

网络三、二层架构的优缺点

三层、二层网络结构优缺点比较
三层结构优点:
1、比较适合中国运营商的组织结构
2、在路由汇聚和扩展上比较有优势
三层结构缺点:
1、全网多级投资计划建设,建设模式不尽相同,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难以达到全网最优化设计。

2、用户与内容距离远,北方网络基本上是三级网络结构,网络结构层次和网络管理层次增多,导致IP不必要的路由跳数,使得网络的性能指标下降。

3、加大了以后扩容成本和维护成本。

4、网络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网络设计和路由组织,不能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灵活的调整和调度网络资源,同时使我们业务开展成本和业务维护成本增加。

尤其是给全网性增值业务的开放带来困难。

5、在骨干网节点存在骨干网设备和省网设备的背靠背连接,投资有较大浪费。

二层结构优点:
1、最大的优点是简单,能够比较快的实施(因为不需要建设省网,而城域网相对建设周期短,复杂性小),这对于新运营商或在新的地区快速开展业务有很现实的意义。

2、便于开展全国性业务,如全国性MPLS VPN,大客户以合法AS接入(原来的省网多采用保留AS,大客户以合法AS接入时出现麻烦)。

3、能够在以后更好的在服务质量方面进行有效控制,IP网在Qos控制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而多层的网络结构更加增加了全程全网的Qos实施的难度。

4、用户与内容最近,提高用户访问水平和提高网络的效率。

二层结构缺点:
1、骨干网的压力增加,需要增加骨干网在省内的POP点,骨干网规模更加扩大,带来相应的扩展性问题。

2、对开展省内跨地市的业务(如MPLS VPN),需要骨干网和省网设备一起配合实施,带来了更多的管理、协调工作。

2层 3层交换机 路由器之间的区别

2层 3层交换机 路由器之间的区别

2层 3层交换机路由器之间的区别2层 3层交换机路由器之间的区别2层 3层交换机路由器之间的区别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具体如下:(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将路由技术与交换技术合二为一的技术。

在对第一个数据流进行路由后,它将会产生一个MAC地址与IP地址的映射表,当同样的数据流再次通过时,将根据此表直接从二层通过而不是再次路由,从而消除了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而造成网络的延迟,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路由器:传统地,路由器工作于OSI七层协议中的第三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到下一个目的地址。

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转发路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数据包的帧格前添加下一个MAC地址,同时IP数据包头的TTL(Time To Live)域也开始减数,并重新计算校验和。

当数据包被送到输出端口时,它需要按顺序等待,以便被传送到输出链路上。

路由器在工作时能够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设备中的路由表。

如果到某一特定节点有一条以上的路径,则基本预先确定的路由准则是选择最优(或最经济)的传输路径。

由于各种网络段和其相互连接情况可能会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路由情况的信息一般也按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的规定而定时更新。

主要区别: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具体区别如下: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的区别:三层交换机使用了三层交换技术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二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机区别详解!

二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机区别详解!

⼆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机区别详解!我们习惯说,在⼆层⽹络环境中相同vlan之间可以通信,不同vlan之间不可以通信,如果想通信必须借助三层设备,所以说三层交换机必须要做的事情是路由转发,但是⼆、三层交换机具体有什么区别呢?⼆层交换机⼯作于OSI模型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故⽽称为⼆层交换机。

⼆层交换技术是发展⽐较成熟,⼆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记录在⾃⼰内部的⼀个地址表中。

⼆层交换技术发展⽐较成熟,⼆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转发,并将这些MAC 地址与对应的端⼝记录在⾃⼰内部的⼀个地址表中。

具体的⼯作流程如下:(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收到⼀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上的;(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3)如表中有与这⽬的MAC地址对应的端⼝,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上;(4)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则把数据包⼴播到所有端⼝上,当⽬的机器对源机器回应时,交换机⼜可以学习⼀⽬的MAC地址与哪个端⼝对应,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不再需要对所有端⼝进⾏⼴播了。

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对于全⽹的MAC地址信息都可以学习到,⼆层交换机就是这样建⽴和维护它⾃⼰的地址表。

⼆层交换技术从⽹桥发展到VLAN(虚拟局域⽹),在局域⽹建设和改造中得到了⼴泛的应⽤。

第⼆层交换技术是⼯作在OSI七层⽹络模型中的第⼆层,即数据链路层。

它按照所接收到数据包的⽬的MAC地址来进⾏转发,对于⽹络层或者⾼层协议来说是透明的。

它不处理⽹络层的IP地址,不处理⾼层协议的诸如TCP、UDP的端⼝地址,它只需要数据包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数据交换是靠硬件来实现的,其速度相当快,这是⼆层交换的⼀个显著的优点。

但是,它不能处理不同IP⼦⽹之间的数据交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单说client直接访问DBserver为两层结构。

client通过中间件等应用服务器访问DBserver为三层结构。

三层结构比两层结构安全。

2、可以这样理解:客户端程序访问服务器的结构叫两层结构。

中间加一个事务逻辑处理封装的中间件作为沟通就是三层结构,这样可以均衡数据负载!
3、拷贝一些基础知识你看一下。

(没有图片)
附:相关知识
现代社会的软件开发体系结构简单概括就是N层体系结构,这里的N大于等于
层体系结构(N>2)。

下面我们就对这几种体系结构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比较。

单机体系:这种软件适用于单机状态,一般情况下是针对某一种单一的应用,如字典软件、翻译软件等等。

这种开发方式不适用于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

在出现之初确实解决了很多计算机发展的难题,同时随着4GL语言的发展,用户的界面也比较丰富,在CLIENT端的事物处理能力也使整个系统的性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并使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得到快速的发展。

其大概的图例见图1。

我们根据两层结构体系的概念来分解C/S结构的话,可以将他分为表现层(也叫表达层)和数据层。

数据层提供数据存放的载体,而表现层则通过一定技术将数据层中数据取出,进行一定的分析并以某一种格式向用户进行显示。

在两层体系结构中,表现层对数据库进行直接操作,且大部分的商业处理逻辑(Business Logic,数据之间的关系规则)也在表现层中实现.
三层体系结构:三层体系结构是N层体系结构的典型,所谓的三层体系结构
数据层。

在此之外,还有一种系统结构就是分布式系统,其结构系统图见图2。

图2:分布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在分布式系统中,其介于客户端和数据端之间的仅仅是一个应用服务器,它管理客户端的软件,但不做性能调整,比如每一个客户端调用时均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库连接,而不能够将连接保持形成一个连接缓冲池。

虽然在分布式应用中已经结合了一些商业处理逻辑,但是并没有真正改变原来的C/S体系结构。

在三层体系结构中,表现层将主要提供与客户的交互功能,数据层提供系统中
起,形成中间件,在三层中。

中间件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表现层将客户端的请求通过IDL调用中间件,中间件在将其转化成数据处理原则,并从数据库中获得相应的数据,返回给客户端的软件,转换成客户要求的方式显示。

关于三层体系结构的示意图见图3。

图3:三层体系结构示意图
我们已经简单的介绍了C/S结构和三层体系结构,有关的优点已经昭然若揭,
为了更好的让您了解两者的区别,我们将两者进行一些比较。

缺乏有效的集权控制:在众多的C/S软件中我们不难看出,所有的构件不能够在一个地点(如一台机器)进行统一的管理,而不得不将他们分化在各个CLIENT的应用中,使得维护和安全保密均很困难。

缺乏安全性:在分散的计算机系统中,控制信息的访问安全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客户端经常需要对一些敏感的数据进行分析导致安全漏洞很容易发生。

客户端工作量重:当将一个应用中的所有的商业逻辑全部在各个客户端来实现的时候,仅仅是使用桌面电脑的客户端资源将发生不堪负载的情况。

制,且开发工具也是有一定的限定,一旦需要改变某一个要素的话,很可能只能重做,例如原来用C语言来开发,现在需要转向PB进行开发,那么,原来的所有工作都需要重新来过。

随着应用的不断复杂,桌面电脑将需要不断的升级以适应系统的性能需求,甚至有时侯会完全超出桌面系统能够承受的限度。

例如:诸如多线程和对称多重处
具有这些技术的服务器,客户端的桌面系统将可能永远不能获得这些新的技术的性能。

针对这些问题,三层体系结构给予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应用将用户定义的界面系统从商业处理逻辑中分割出去。

通过将商业处理逻辑集中在中间件服务器中,将能够减小客户端的工作量并使敏感数据访问控制变得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