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汇报材料(修改定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旅游局
旅游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县扶贫办: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安排部署,结合我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效结合,以“生态旅游的田园县城,秀美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民俗风情,农家体验为特色,努力实现群众脱贫致富。

仅去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0.5万人次,实现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7600万元。

今年1至7月来黄游客已达20.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694万元。

同比增长40.2%和117.3%。

全县人均从旅游扶贫中获得收入已超1600元,占纯收入的33%,有65%的贫困户靠旅游开始走上致富之路。

随着来黄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

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立足资源,因地制宜,确定旅游扶贫重点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旅游业蓬勃兴起,为扶贫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我局结合全县旅游资源有针对性的开展旅游产品挖掘开发,我们认为**最大的优势是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只有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变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

经过反复论证,我们深刻认识到:这片地处黄河沿岸的绿色屏障,是我们的地理优势;寒冷的冬季,凉爽的夏季,是我们的气候优势;丰富的土特产品,是我们的资源优势;悠久的历史文
化、独特的民间文化,是我们的人文优势。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县域旅游资源实际,因地制宜地实施景区带动,优先“输血”,夯实旅游扶贫基础。

利用旅游景区开发,整合全县项目资源,着力改善贫困区域发展环境,带动景区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一城两县五景区”的总体布局,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科普教育、民俗体验为主要产品,做美、做好、做精**旅游产业,带动第三产业,提高城镇居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20XX 年县旅游局先后为圪台乡常村争取资金50万元,为白马滩镇张峰村争取资金30万元,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通过改扩建神道岭、无量山、城区公园景观安置公益岗环卫工人解决一批贫困家庭的生活收入,投资3715万元改扩建了神道岭景区道路43公里。

通过景区服务设施和旅游线路的建设,使乡镇通畅、村社通达,为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及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如:三岔镇曹家塬村是县旅游局精准扶贫村之一,也是旅游农业观光区域之一,困扰该村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路和水的问题,由于该村建设资金不足,省道至九科塬近3公里的通村公路,每到雨季道路泥泞不堪,严重影响了村里核桃、苹果销售和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县旅游局协调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等方式为该村铺上了水泥路,同时也解决了农业观光旅游景区道路和该村人口的饮水难题。

精准扶贫对象五保户老人卜来贵激动地说:“真没想到我老汉在有生之年还能喝上自来水,农村还能通上水泥路,你们为子孙后代办了一件大
实事、大好事,而今党和政府的政策真好,我赶上了好时候,感谢党!”。

三是整合高山移民、农房风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源,打造了柏峪、王庄、五角树、张峰等一批生态移民新村,既美化了村容环境,又解决了移民生产生活与稳定增收的问题。

四是广泛宣传动员。

使全县上下形成旅游兴百业兴,“无旅不富、无旅不兴”的共识,形成上至党员干部,下至普通农民都参与旅游建设、保护旅游资源、支持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争取政策,多轮驱动,确保旅游扶贫效果
第一,制订和出台了旅游扶贫政策:一是创新了投资机制。

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我们创新投入机制,鼓励外商、单位和个人投资,形成多主体投入格局。

先后吸引外商投资开发了桥榆沟“树顶漫步”、白马滩石门峡漂流和柏峪王庄水上乐园项目;鼓励当地群众发展乡村旅游,开办农家乐、家庭式公寓、饭店旅游接待中心以及旅游商品开发,走借梯上楼、借水行舟之路,有效解决发展旅游资金不足问题;二是出台了优惠政策。

采取土地零租金、服务零收费等优惠政策,吸引山西老板开发石门峡漂流和王庄敬老乐园项目;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做大做强贫困乡村旅游产业。

我们把发展旅游业与扶贫开发工作结合起来,编制《柏峪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向国家申请旅游开发、旅游扶贫项目,先后对柏峪王庄、五角树、白马滩张峰、三岔四条梁、石堡镇吉家河等村进行集中维修整治,按照“修旧如新”的工程建设方针开办旅游服务设施,建起了农家旅
馆50户。

全县开办中蜂、土鸡、大闸蟹养殖大户282家、旅游商品加工户64户,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一批“大户带小户、富户带穷户”的典型示范户层出不穷。

第二,加大旅游扶贫措施。

目标思路明确后,我们加大了旅游产业建设力度,在“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上狠下功夫。

一是抓交通建设,力求“行”得畅通。

先后扩宽改建了神道岭、神峪川以及无量山景区公路。

20XX年在提升县城景观工程的同时,实施了城区步道硬化、美化工程。

通过近几年的大规模交通建设,打破了景区景点之间条块分割、分散经营的局面,构筑了石堡河内外循环服务队伍网络;二是抓好硬件建设,力求“住”得舒适。

在城区实施了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五化”工程,完善了供水、供电、通信等配套设施。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使国宾酒店早日正式对外营业,安置从业人员达80余人。

其次重点在县城和白马滩镇开设家庭式公寓230套,可日接待能力超过1000人、户均年收入10000余元;三是抓好饮食开发,力求“吃“得满意。

我们在三岔、圪台、瓦子街、白马滩、柏峪等乡镇游览观光区域的20余个村庄挂牌办起了地道山野土菜小吃农家乐83户,安置从业人员达249人;四是抓好景点开发,力求”游“得开心。

自2000年开始由柏峪农家乐起步,逐步带动了周边客源市场。

20XX年开始积极创造“迎客”条件,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全力打造神道岭景区,投资850万元,主要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共卫生间、观景亭、游步道、景区西入口大门等服务
设施,安置公益岗服务人员15人。

特别是20XX年,县政府按照打造“生态旅游的田园县城,秀美宜居的美丽乡村”的发展思路,投资近8000万元,主要建设城市景观提升工程、无量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河滨景观工程、神道岭景区道路工程。

这些工程的实施,为高端游客、长线游客的快速进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为做好景区管理和游客服务工作,景区先后安置公益岗就业人员24人。

五是抓好旅游文化宣传推介活动,力求“娱”得高雅。

在旅游宣传推介工作中,我们建立与旅行社、企业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促销机制,形成联合促销,互利共赢的宣传格局。

在宣传促销方式上,采取面向社会招聘演员及业余文艺团体,开展以“办节、办会、办展”为主的资源展示型宣传,同时也为业余文艺骨干提供了展示才华平台,为他们带来了相应的经济收入。

充分宣传**旅游品牌,开展资源展示、品牌促销。

一是通过与延安旅游百事通旅行社有限公司联合组织“五•一”二日游篝火晚会;二是5月30日组织举办了白马滩石门峡“漂流节”篝火晚会;三是6月至7月组织延安人千人“清凉之夏.爽游**”活动,截止目前共举办篝火晚会及文艺演出6场次,参演人均收入2000余元。

营造了**旅游的浓厚的舆论氛围,激起了人们来黄观光旅游的欲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六是抓好产品开发,力求“购”得丰富。

先后在城区筛选定点旅游商品销售门市部5家,有**地方特色的根艺、纹玩核桃、优质核桃、土蜂蜜、野鸡蛋、大闸蟹和大红袍花椒、山木耳等系列旅游商品。

截止7月底就游客食、宿、购
三项收入达7600余万元,从而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

通过发展旅游业,**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旅游宾馆数量由原来的10家,增加到目前的17家;宾馆床位数由原来的329张,增加到目前的956张;乡村农家乐由最初的5家,发展到目前的83家;农家乐收入由原来的每户2-3万元,增加到目前7-8万元。

最多的一户年收入达30余万元。

据统计,5月份至今各景区(点)及涉旅游服务行业在原就业1243人基础上,新增旅游就业人数233人,其中新增贫困户就业人员152名,农民进城务工者62人,占新增就业人数的93.6%。

直接增加收入69.9万元,有效的解决了一批贫困家庭的经济来源。

三、健全机制,落实保障,强化旅游扶贫领导
抓好旅游产业扶贫,加强领导是关键。

为此,我们举全县之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一是健全了组织机制。

县上成立了“**县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它领导配合抓、部门领导合力抓的工作机制;二是制订了长期战略。

将发展生态旅游列入全县经济社会的头等大事,树立了一年接一年、一任接一任干的长期思想;三是强化了责任机制。

先后制订了重点旅游项目领导带班负责制,定期检查督办制和旅游目标责任考核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套专班,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确保了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加强了
旅市场管理。

对全县农家乐、旅馆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客源的“四统一”管理模式,定期组织工商、卫生、文化、公安、交通等部门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检查,使旅游市场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四、今后旅游扶贫工作重点
按照年初制定的计划,我局将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改善贫困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尽快启动贫困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策划一批优秀乡村旅游项目,对外推介进行招商引资,开发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带动当地农民发家致富。

同时,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专业知识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导农民发展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配套落实创业就业优惠政策措施,带动农民科学化、规模化、组织化生产经营,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