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增加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对于自然美的感受。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写作和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赏析:通过教师的导读和学生的共同探讨,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美感。

2. 口语表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演讲的形式,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创作表达:学生通过写作和绘画等形式,发挥想象力,创作与诗歌相关的作品。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与自然景色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于自然美的思考和感受,并引发他们对于诗歌的兴趣。

第二步:诗歌赏析(30分钟)教师先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然后解读诗歌中的意境和美感。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并在提问和讨论中逐步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三步:口语表达(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讲,表达小组的观点和思考。

第四步:创作表达(40分钟)学生通过写作和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于《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选择写一篇小文章,绘制一幅画作,或者创作一首与诗歌相关的自己的作品。

第五步:展示和评价(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并互相评价和交流。

教师在评价中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与小组成员的互动情况。

2. 学生的作品质量:评价学生的写作和绘画作品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对于《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理解和感受,是否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演讲中是否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是否清晰明了。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自然美,并通过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 阅读其他古诗,并进行诗歌比较,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3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3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重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以西子喻西湖的内在联系和优美意境是难点。

教具准备:挂图、教棍儿、音乐播放器:《春江花月夜》(可惜没有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杭州的西湖吗?说说你眼中的西湖。

自古以来,西湖以它秀丽的景色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西湖有十大胜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白蛇和许仙的神话故事就与断桥有关)等。

西湖优美的景色吸引着无数游人观光游览,很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来赞美西湖这一人间仙境。

比如,北宋文学家苏轼就为世人留下了两首千古绝唱,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二首。

二、理解诗的题目生读题目,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师:从这个课题中,你能读懂点什么吗?生:先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

生:这是苏轼赏风景时写的。

生:苏轼和朋友在饮酒。

师:连起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三、走近作者同学们,你搜集了那些有关苏轼的材料,请展示一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他的父亲、弟弟皆以文学闻名于世,世称“三苏”。

)当时,苏轼在杭州任通判,呆了三年多,他为西湖疏通河流,还造了苏堤。

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苏轼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当初苏轼被贬,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

实用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四篇

实用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四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实用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四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1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

2、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2、师小结.二、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二)、精读课文理解古诗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谳诗句,悟诗意。

2、分级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材与小组交流。

解决不了的可以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4、师边小结边板书。

指导朗读。

三、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四、扩展思维我们被诗人带到如此迷人的西湖中,你会想到些什么呢?五、指导背诵六、作业练习题1、你还知道那些关于西湖的诗篇?引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填写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

课后反思《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的景色,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

学习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作者的感情,通过对诗中“美”的理解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美”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理解古诗的字、词时,我几乎把诗中所有的字、词都拿来和学生分析了,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很快就领会诗句的意思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内容解读:本首诗出自于鄂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七单元,是诗人苏轼在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写的。

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起初阳光明媚,阳光照射到湖面,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非常美丽。

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在雨幕笼罩下,西湖雨雾迷茫,山色朦胧,也别有一番情调。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是为了说明真正美的事物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是美的,不会因为形态、环境的改变而失去本真的美。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选编本课的目的,除了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引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外,还通过优美动人的诗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与已有知识的关系: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的古诗作品,包括各种主题。

苏轼的作品之前也有接触,二年级学过《花影》,三年级学过《赠刘景文》,均是苏轼精妙的佳作;在本册的第五单元学习过刘禹锡的《望洞庭》,同是描写湖的诗篇,却表现出不同的美感;关于西湖美景的诗篇有很多,第六册时学过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也是经典诗句;而在本单元前一课学习的课文是《三潭印月》,正是“西湖十景”之一,所以学生对西湖已经能够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学设计理念创设多重情境,感受诗文意境。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运用对比和类比的手法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将晴雨西湖像一幅画面一样展现在读者眼前。

为了更好的理解诗句的意思,更好的感受西湖的动人,本课将设置各种情境,并相互交织,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苏轼笔下西湖的美丽。

【精选】《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4篇

【精选】《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4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精选】《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2、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诗人苏轼1、说说你知道的中国古代诗人苏轼。

2、了解诗人苏轼。

(知道诗人苏轼苏轼吗?请知道的小朋友介绍)(1071年至1074年,这三年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他不是很忙,除了审案,便有很多时间在西湖中游玩。

)3、课题意思理解。

(那天他又一次来西湖游玩,诗人苏轼就是诗人苏轼,每次的游玩都会带给他不同的感受,这回他写下了——,板示课题,齐读课题,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想从诗中了解什么?)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意境美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提出自学要求)2、交流诗意。

(学了之后你读懂了哪个词?哪句诗?我们来交流一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潋滟、方、山色空蒙、亦)晴天时诗人苏轼只写水,你还能想象到水以外的其他景色吗?(请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杭州原来是越国之地,属于江南水乡,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苏轼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与西子的相似之处)诗之美,在于诗人苏轼独具匠心的描写,在于奇妙的想象,只有李白才能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和理解,学生能够感受并表达《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诗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3)通过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生字、生词,以及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深入体会诗人苏轼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如何通过诗句展现这种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1)展示西湖美景,引发情感共鸣①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湖不同天气下的图片,如晴天波光粼粼的湖面、雨天朦胧的山色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②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西湖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西湖美好景色的向往和兴趣。

(2)巧设疑问,引入新课内容①教师提问:“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形容西湖的美,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西湖的美景。

②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看看诗人苏轼是如何用他独特的语言来描绘西湖的。

”(3)朗读课题,感知韵律之美①教师首先示范朗读课题,注意语调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②邀请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尝试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诗歌的情感和节奏。

(4)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①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②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5)巧妙过渡,进入新课学习①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肯定学生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②教师提出:“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诗歌中的生字、生词和句子,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从而顺利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二)深入解读文本,扎实字词基础(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生字生词①教师首先展示《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全文,并鼓励学生们大声朗读,要求他们标注出不认识的字词。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发挥想象,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布置学生预习:搜集写西湖的诗,有条件的上网了解西湖、欣赏西湖美景。

教学过程:一、赏美景,揭诗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西湖吗?你们知道西湖的那些信息?(请生谈谈自己眼中的西湖)。

听了你的描述,我看到许多同学的眼中都充满了对西湖的向往,那么好吧,下面我就带你们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播放“西湖十景”。

)2、欣赏完西湖的景色,你有些什么感受?(预设: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如人间仙境一般……)3、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的景美、画美,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

苏轼写下了不少赞美西湖的诗歌,西湖也叫西子湖,提起这个名字的来历,它是和苏轼一首描写西湖的诗歌有关系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板题:《饮湖上初晴后雨》①;指名读②指导停顿(板书:画上节奏),范读诗题;③指名试读;④按节奏齐读。

[ 教学意图:美丽的“西湖十景”风光,优美的语言旁白,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拉近了学生与西湖的空间距离,又营造了阅读期待。

]二、解诗题,知诗人。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了解到文章的不少内容,古诗也不例外。

那么,通过刚才读题,你读懂了什么呢?(预设:生1:我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生2:我读懂了地点是在西湖的船上;生3:我知道了诗人在饮酒。

)2、小结,简介诗人及背景(出示PPT简介苏轼):同学们,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5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5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必备5篇)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育同学酷爱大自然、酷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让同学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同学预习。

2、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诗人苏东坡1、说说你知道的中国古代诗人苏东坡。

2、了解诗人苏东坡。

(知道诗人苏东坡苏东坡吗?请知道的小伙伴介绍)(1071年至1074年,这三年间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他不是很忙,除了审案,便有很多时间在西湖中游玩。

)3、课题意思理解。

(那天他又一次来西湖游玩,诗人苏东坡就是诗人苏东坡,每次的游玩都会带给他不同的感受,这回他写下了——,板示课题,齐读课题,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想从诗中了解什么?)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意境美1、同学自由朗读,指名读。

引导同学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请默读诗,借助解释,读懂诗的意思。

(提出自学要求)2、交流诗意。

(学了之后你读懂了哪个词?哪句诗?我们来交流一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潋滟、方、山色空蒙、亦)晴天时诗人苏东坡只写水,你还能想象到水以外的其他景色吗?(请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杭州原来是越国之地,属于江南水乡,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或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苏东坡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欲、淡妆浓抹、总适宜)(西湖与西子的相像之处)诗之美,在于诗人苏东坡独具匠心的描写,在于奇妙的想象,只有李白才能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只有苏东坡才能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起初西湖与西子的名字的相像只是偶然巧合,但今日,西湖也叫西子湖,从这足见诗之伟大。

三、理解诗人苏东坡,感悟诗情之美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苏东坡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介绍诗人苏东坡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同学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关于《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三篇

关于《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三篇

关于《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三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重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以西子喻西湖的内在联系和优美意境是难点。

教具准备:挂图、教棍儿、音乐播放器:《春江花月夜》(可惜没有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杭州的西湖吗?说说你眼中的西湖。

自古以来,西湖以它秀丽的景色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西湖有十大胜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白蛇和许仙的神话故事就与断桥有关)等。

西湖优美的景色吸引着无数游人观光游览,很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来赞美西湖这一人间仙境。

比如,北宋文学家苏轼就为世人留下了两首千古绝唱,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二首。

二、理解诗的题目生读题目,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师:从这个课题中,你能读懂点什么吗?生:先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

生:这是苏轼赏风景时写的。

生:苏轼和朋友在饮酒。

师:连起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三、走近作者同学们,你搜集了那些有关苏轼的材料,请展示一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他的父亲、弟弟皆以文学闻名于世,世称“三苏”。

)当时,苏轼在杭州任通判,呆了三年多,他为西湖疏通河流,还造了苏堤。

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苏轼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当初苏轼被贬,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本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中始终所表达的意境。

2.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以前一定有过旅游的经历。

那么,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看见过哪些令你难忘的自然景观?(明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使他们能在头脑中出现直观的印象,同时锻炼他们对自然景物描写的口头表达能力)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

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

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 (苏轼)二、理解诗句意思1. 让学生先齐读一遍,然后指名读。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

2. 读懂诗意。

给出五分钟,请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准确解释出全诗的意思。

3. 找四位同学解释全诗,教师在旁作指导,纠正解释的不恰当之处。

三、体会诗歌意境1.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在哪些天气状态下的景象?(明确:分别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的景色。

)请说出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2. 在描写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中的景色之后,西湖的美景又使作者联想到了什么?(明确:美女西施)在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 全文读完,询问学生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

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通判,游览了杭州的著名景观西湖。

诗人在西湖上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于是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状态下的婀娜多姿。

)四、了解一些文学常识《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著名诗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理解古诗内容。

2.借助,发挥想象,走进诗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赏美景,揭诗题: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名山大川、旅游胜地不胜枚举。

杭州西湖就是其中一例,接下来请同学们将目光锁定大屏幕,静静地想,细细地看。

(师播放课件,旁白。

)1.师:同学们,你眼里的杭州西湖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它让你想起了哪个词语?2.指名说。

3.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言,美丽遐迩,风景优美,即使用尽所有的好词来赞美它,也不过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看看北宋著名诗人苏轼是如何赞美它的。

4.板书课题,读诗题。

二、解诗题,知诗人:1.解诗题。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古诗也不例外,通过读题,你读懂了什么?(饮初后)(2)用自己的话完整的说说诗题的意思。

(3)师小结:诗题短短七个字,浓缩了写诗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事件,真可谓是言简意赅,一目了然,让我们再来读读,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水平。

2.知诗人。

(1)关于诗人苏轼,你还知道些什么?指名说。

(2)播放PPT,师补充。

三、读古诗,明节奏师:大诗人眼中的西湖到底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快读一读诗歌。

1.放声自由朗读。

2.同桌两人,画着节奏读。

3.全班交流,指名上黑板划节奏,标重音。

4.读古诗(指名读、男女生读、同桌读、全班齐读)5.多元评价。

四、品诗句,赏诗景。

师:诗人用短短28个字,就为我们展现了西湖美景,你们有怎样的好方法把它学懂吗?(一)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1.指名说。

2.师出示PPT,帮助学生归纳。

(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查资料、熟读成诵、对比、想象等。

)3.小组自学古诗。

过渡语:看同学们学得有滋有味,一定大有收获,谁来说说你读懂哪句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二)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9篇精选全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9篇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1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

2、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2、师小结.二、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二)、精读课文理解古诗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谳诗句,悟诗意。

2、分级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材与小组交流。

解决不了的可以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4、师边小结边板书。

指导朗读。

三、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四、扩展思维我们被诗人带到如此迷人的西湖中,你会想到些什么呢?五、指导背诵六、作业练习题1、你还知道那些关于西湖的诗篇?引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填写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

课后反思《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的景色,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

学习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作者的感情,通过对诗中“美”的理解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美”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理解古诗的字、词时,我几乎把诗中所有的字、词都拿来和学生分析了,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很快就领会诗句的意思了。

学生懂得诗句的意思后,就让他们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然后一起分析,最后通过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首诗,体验这首诗中的“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2.1 诗歌的基本内容2.2 诗人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3 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难点3.1 诗歌中的意象转化3.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湖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4.2 学习诗歌内容让学生朗读诗歌,解析诗歌的基本内容,包括诗句的意义、意象等。

4.3 探讨诗人创作背景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4 诗歌鉴赏教授诗歌的鉴赏方法,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转化和修辞手法。

五、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并选择一首苏轼的其他诗歌进行鉴赏,写一篇简短的鉴赏心得。

六、教学评价6.1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6.2 学生对诗人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6.3 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应用能力七、教学资源7.1 西湖美景的图片7.2 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7.3 诗歌鉴赏的相关参考书籍八、教学建议8.1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诗歌鉴赏的难度,注重基本内容的讲解。

8.2 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诗歌鉴赏的难度,引导他们深入研究苏轼的诗歌。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等,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十、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语文素养。

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有关《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三篇

有关《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三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有关《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三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1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

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

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

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从与学生初次见面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

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第【1】篇〗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

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

课堂教学以“读”为主,通过“读”“想”“说”结合的方法理解古诗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掌握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古诗,从读通顺读准确到能背诵。

2、学习带拼音的字词,读准字音。

练习写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1、欣赏,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感受西湖晴天雨天的美丽神奇。

2、通过“读”“想”“说”结合的方法理解意思,积累语言,掌握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品读诗句,感受韵律美,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中意境,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赏图揭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谁来背一背?(个人背、齐背)2、欣赏,积累词语。

昨天我们欣赏了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现在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领略西湖的美景。

请欣赏。

(出示杭州西湖十景)(看完)谁来赞一赞西湖的美景?(风景如画、如诗如画、山清水秀……)(师评价:你说得真好。

你观察得真仔细。

你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3、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西湖真是风景如画,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这里欣赏美景。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非常喜欢西湖。

(出示苏轼)请看,这就是苏轼,世人称他为“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合集八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合集八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重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以西子喻西湖的内在联系和优美意境是难点。

教具准备:挂图、教棍儿、音乐播放器:《春江花月夜》(可惜没有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杭州的西湖吗?说说你眼中的西湖。

自古以来,西湖以它秀丽的景色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西湖有十大胜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白蛇和许仙的神话故事就与断桥有关)等。

西湖优美的景色吸引着无数游人观光游览,很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来赞美西湖这一人间仙境。

比如,北宋文学家苏轼就为世人留下了两首千古绝唱,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二首。

二、理解诗的题目生读题目,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师:从这个课题中,你能读懂点什么吗?生:先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

生:这是苏轼赏风景时写的。

生:苏轼和朋友在饮酒。

师:连起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三、走近作者同学们,你搜集了那些有关苏轼的材料,请展示一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他的父亲、弟弟皆以文学闻名于世,世称“三苏”。

)当时,苏轼在杭州任通判,呆了三年多,他为西湖疏通河流,还造了苏堤。

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苏轼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当初苏轼被贬,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

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古诗是我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学会古诗对我们有很大的用处。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同学们也学过不少古诗了,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整首古诗)齐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问:你们知道古诗是描写什么地方的吗?(西湖)3、学生介绍杭州西湖。

4、观看西湖的美景,老师补充介绍西湖。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代以来就远近闻名,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赏景,吟诗作赋,而“苏堤春晓”、“曲苑风荷”、“雷峰夕照”等等本身就是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多彩的画!下面,我们就乘坐小船和苏轼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二、初读诗句。

1、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透过诗题,你读懂了什么?(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天)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2、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3、教师小结:了解了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苏轼写诗信手拈来,跟大家写日记似的,常常在题目中介绍一些写诗时的背景,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读一读。

4、现在,请大家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三、品读诗句。

1、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详细教案(精选10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详细教案(精选10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详细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详细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详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详细教案篇1教学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领导入1、同学们,大家以前一定有过旅游的经历。

那么,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看见过哪些令你难忘的自然景观?2、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

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

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苏轼)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指导学生读准,读出节奏。

)2、读懂诗意。

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三、理解诗人,感悟诗情之美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介绍诗人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2、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美1、配乐朗诵,学生听后讨论。

2、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

带着你的想象再一次朗诵这首诗。

五、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1、让我们在苏轼的诗的魅力中感受西湖之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2、总结:苏轼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西湖诗情画意只有苏轼的才思豪情才能写出她的美妙,而苏轼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诗情画意才能尽展出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精选全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这是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是优秀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诗人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征,描绘了西湖的风采神韵,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出了晴天的西湖在阳光的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的美。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则描绘出在雨雾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紧接着诗人用了一个奇妙的比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这个比喻既传神又巧妙,令人拍案叫绝!并且得到了后世的公认,因此“西湖”又称“西子湖”。

【学生情况分析】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不少古代诗人的智慧与情感,学生如能仔细阅读、层层深入,便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生进入五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

可以看出五年级学生已积累的古诗较多,但对于古诗的理解比较肤浅。

教学时对于生涩难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课件演示帮助理解,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体会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一、具体目标:1.正确认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自然成诵。

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濛”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

2.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3.感受诗人眼中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

4.通过诗文对比,体会诗文的写作方法,并在生活中尝试运用。

二、教学重点:理解“水光潋滟”、“山色空濛”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

三、教学难点:通过诗文对比,体会诗文的写作方法,并在生活中尝试运用。

【教学理念】对于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主要依据是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三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三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三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本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中始终所表达的意境。

2.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以前一定有过旅游的经历。

那么,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看见过哪些令你难忘的自然景观?(明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使他们能在头脑中出现直观的印象,同时锻炼他们对自然景物描写的口头表达能力)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

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

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苏轼)二、理解诗句意思1. 让学生先齐读一遍,然后指名读。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

2. 读懂诗意。

给出五分钟,请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准确解释出全诗的意思。

3. 找四位同学解释全诗,教师在旁作指导,纠正解释的不恰当之处。

三、体会诗歌意境1.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在哪些天气状态下的景象?(明确:分别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的景色。

)请说出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2. 在描写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中的景色之后,西湖的美景又使作者联想到了什么?(明确:美女西施)在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 全文读完,询问学生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小结:了解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题目中时常会介绍一些写诗时的背景,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读一读。
二、初读诗题
1. 大诗人眼中的西湖是怎样的,大家快读一读诗歌

出示自读要求:a、读准字音字词,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b、放声朗读3遍。
2. 检查反馈。
①出示词语
,指名朗读。(潋滟liàn yàn 亦yì 宜yí)
拓展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改写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来到了杭州西湖。
我们来到了西湖岸边,欣赏水光如镜的西湖,湖水无暇翡翠、碧波荡漾,宛如一面在翡翠帷幕中的宝镜,亮亮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向远处看,西湖的风景尽收眼底,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多孔桥,还有那重重叠叠的山峰,古塔名寺,处处皆景。几艘游船在水中游玩,他们有三人一船的,有五人一船的。他们有的在水中嬉戏,有的任凭小船在水中飘荡,显出一副悠闲自在的画面。在湖的中心,有一个小岛,岛上楼台小亭、花木繁茂、风景如画,这就是西湖有名的湖心岛。往近处看,湖边种着一排排柳树,柳条一根根的垂下来,柔软的枝条随着风在空中微微的摆动,树叶碧绿碧绿的,长长的,尖尖的,象女孩子的长辫子一样。垂柳倒映在水中,使西湖的水更绿了。
不论晴天还是雨天,西湖的景色都是那么美丽。
(1)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西湖山水之中,突然,天气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谁借助注释来说一说?(雨天,西湖云雾迷茫,也是那么奇妙!)
(2)在晴天里西湖的一山一水都清清楚楚、鲜艳明媚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而现在呢?(朦朦胧胧、山色蒙蒙、云雾弥漫、云雾迷茫、云雾茫茫、迷雾浓云……)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西湖的美景是这样的出神入化,带着你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朗读:
无论是天晴时的西湖,还是下雨时的西湖,无论是波光粼粼的西湖,还是山色空濛的西湖,都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奇妙!让我们沉醉在这变幻的美景中,闭上眼赞美一下这奇妙的景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B.淡妆适合西施,浓抹也适合西施,西施天生就美,所以不论淡妆还是浓抹都适合。男生,我们来夸一夸西施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
(4)这句话仅仅在赞美西子么?(还在赞美西湖)谁读懂了这句话,说一说这句话什么意思?(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都适合西湖)
②指名读古诗(学生评价)
③教师示范读,提示停顿。男女读,齐读。
3. 古诗方法渗透
①诗歌读得不错,理解诗歌的含义也至关重要。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学习古诗的时候有什么读懂古诗的好办法?(熟读、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
②有这么多好办法大家一定要用起来。现在,请大家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时西湖的样子,哪句写的是后雨时西湖的样子。
正当我们欣赏这美景时,突然下起了蒙蒙的细雨,烟雾弥漫。我漫步堤岸,霏霏的细雨下着,西湖的水涌上岸来,发出啪啪的声音。我深吸一口气,感到十分舒服,空气像被过滤似的。看,远处的山朦朦胧胧,他们时隐时现,时深时浅,时远时近,别有一番奇景。近处,湖里的荷叶碧绿碧绿的,像一个个大大的圆盘子。露珠在上面滚动,就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粉红色的荷花在绿叶的衬托下脱颖而出,显得格外艳丽。
四、朗读拓展
1. 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到杭州时所作的,当他第一次见到这人间天堂的奇景的时候,你们猜猜,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带着这样的心情,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美诗需要美读,更需要熟读成诵。自己先练习背诵吧!
3、.指名背诵。
4、 如诗如画的西湖,令无数文人墨客折服不已,也留下了无数关于西湖的名篇。今天老师为大家介绍一首杨万里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起来读一读吧!
7、大诗人苏轼则是说“方好”。方通过查字典有三种解释,在这句诗中,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是什么意思。同桌两讨论一下吧!
8、是的,把意思带到诗句中就可以大概猜出“方”的意思了。方在这里是恰好的意思呢。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
1. 山色空蒙
三、细读诗句
感受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光山色。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
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
(一). 水光潋滟晴方好
1、出示第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同学们,潋滟这两个字比较复杂,都是形声字。他们都是三点水,可见这两个字都与什么有关?
;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弄懂诗句
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
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淡妆浓抹总相宜
(1)从古诗当中找一找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哪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2)淡妆浓抹是几种装扮,有什么特点?(淡妆素雅,浓抹鲜明艳丽)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的妆扮是(浓抹)生活中女孩子淡雅的妆扮叫做(淡妆)。
(3)总相宜
A.那西施是着淡妆好呢还是浓抹好,看看诗人的怎么赞美的?(都好)你如何知道?(总相宜)
(3)这朦胧迷茫的景象用诗句中的一个词语就是(山色空蒙)。
2. 亦奇
(1)闭眼想象一下这西湖雨天的美景,看见这样的西湖雨景你有什么感受?(奇妙)把你的感受带入诗句当中读一读。
(2)晴空万里下水波粼粼的西湖十分奇妙!雨天里这朦朦胧胧的西湖奇妙吗?(也奇妙)
(3)从哪个字当中你读出了“也”?(亦)亦就是也的意思,在古诗文当中常常用到。
2、那就让我们重点关注湖水,边看边想“潋滟”是什么意思吧。
3、指名反馈说说意思。
4、出示晴天时西湖的照片。假如你现在就在西湖的游船上,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放眼望去,晴天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加透彻,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阳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碎金;西湖的鱼儿欢快地舞蹈,一跃而起,仿佛穿了一身金缕衣;西湖的荷花和荷叶更加鲜艳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出诗情,读出诗韵,领悟诗境。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趣说东坡与西湖,导入诗文。
(一)激趣
1.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西湖的图片,边欣赏,边想想你将用什么语言来赞叹她的美丽。 (风景如画、山清水秀、游人如织、杨柳依依、山明水秀、湖水清澈……)
5、小结:是啊!西湖的景物在晴日里这样鲜艳明媚,如果你就是苏轼,你会怎样吟诵这句诗?(评价:你的心情是愉快的!你的心情就如同这明媚的阳光!我听出来了,你的吟诵是发自内心的!)面对这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让我们一起来陶醉地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
6、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请你用一个字来赞叹。(好!美!妙!奇!……)
1.领略西施之美
(1)一天之中,诗人享受了晴天和雨天两种美,真是高兴。这时他由西湖想到了什么(谁)?(西子)
(2)西子是谁?(西施)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春秋时期越国美女)
(3)插入图片和资料,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老师补充的有关西施的小材料。
(材料补充: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并称为中国古代四位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
》是苏轼的一首诗作。出自《四部丛刊》影宋本《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潋滟”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在宋代大诗人苏轼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谁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苏轼。今天我们走进苏轼,欣赏他笔下的西湖之美。
(二)揭题,导入诗文
1.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指名读课题。 诗的题目是
①透过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谁在哪里干什么?天气起初怎样,然后怎样?②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5)引读:女生,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美丽的西湖,看似说西子,实际上比喻的是西湖,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恰似西子的(浓抹);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恰似西子的(淡妆)一天之中,诗人看到了西湖浓抹的美,领略到西湖淡妆的奇妙,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