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作文讲评与指导
知行合一观点的三个分论点作文
知行合一观点的三个分论点作文知行合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咱们都知道,知识这东西,就像是咱们手里的指南针,告诉咱们往哪走。
但问题是,有了指南针还得有脚啊!知行合一,就是说咱们得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实际行动上,不然知识就成了摆设。
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那可不容易。
首先你得有智慧,明白啥是对的,啥是错的。
但更重要的是,你得有勇气,敢于去尝试,敢于去犯错。
就像那些科学家,他们得在实验室里反复试验,有时候还得冒着生命危险。
理想这东西,大家都有,但现实总是残酷的。
知行合一就是告诉咱们,别光做白日梦,得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
就像那些艺术家,他们心里有个美好的世界,但也得通过作品来展现给大家看,让大家知道他们的想法。
关于知行合一的作文
关于知行合一的作文知行合一,是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行动相统一。
在人生的道路上,知行合一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提升,才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己。
知行合一,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品质,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态度。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首先,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跟上时代潮流,不被淘汰。
而且,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它,才能真正理解它。
在工作中,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其次,实现知行合一的方法有很多。
首先,要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其次,要善于思考,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炼知识。
只有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财富,才能真正拥有它。
再次,要善于实践,不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最后,要善于创新,不断开拓创新,不断追求卓越。
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总之,知行合一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品质,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态度。
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提升,才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己。
只有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创新,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提升,才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己。
希望大家都能够认识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知行合一,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知行合一作文
知行合一作文作文一:《知行合一作文》1900字知行合一作文(一)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
我们常常会说知行合一、行胜于言。
但这些还仅仅停留在话语上,没有化为我们切实的行动,没有化为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指南。
但老实讲,这一条是中国文化的重点,也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点。
《中庸》里有一句话:“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简单的意思是说:有一些人道理听明白了,遵道而行了,却因为气力的原因,结果就半途而废了,而我(孔子)却不会停下来。
讲作文的时候,一些妈妈讲:道理都明白了,但做起来就好难啊!这是一个问题。
在生活中、工作中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道理都明白,但就是不去做。
即使做了,也是半途而废。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思想上、意识上首先要明白要搞懂。
思想上意识上搞懂了,还仅仅是开始,如果没有行动,思想上意识上的懂,那也只是半懂,或是懂。
正所谓:知而不行,尤如不知。
在《论语》中,孔子曾经承认过,自己在识人方面有过失误。
他说自己起初在察人的时候,是听其言,信其行。
后来纠正了这个观点,对一个人的认识,要听其言,观其行。
我们通常都会犯这样的错误:一是喜欢聪明的人,而不太喜欢相对较笨的人。
二是喜欢通过一个人的语言,来判定这个人是聪明还是愚笨。
这样识别人、断定人,往往会造成很大的误判。
看一个人语言的表达、思想上的认识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还要看行动上是不是得力,是不是能佐证其思想、意识。
不能简单地凭一个人语言的表达,来断定一个人的好坏智愚。
有一些妈妈讲,道理都明白了,但做起来好难啊!这话跟没说一样。
道理都明白了——似乎是想否认自己很笨,但做起来好难啊——似乎又在否认自己很聪明。
反过来讲,道理都明白了——就是在说自己很聪明;但做起来好难啊——其实在进一步证明自己很愚笨。
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
一个有成就的人,绝不是仅仅从思想上明白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往往是实施行动的人。
正所谓:心动不如行动,也是这个道理。
而我们往往犯的一个低级的错误就是: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但就是不在行动上加以实施。
知行合一的作文
知行合一的作文
知行合一,是指知识和行动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在我
们的生活中,知行合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将所学的知识付诸
实践,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它,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知行合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但光是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才能真正地理解它。
比如学习
数学,光是背公式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做题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只有在实际中运用,我们才能发现知识的深奥之处,从而更好地掌
握它。
其次,知行合一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成绩。
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它,从而在考
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比如学习语文,光是背课文是不够的,还需
要多读书多写作文,才能够提高语文水平。
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
我们才能够在考试中得心应手,取得好成绩。
最后,知行合一能够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知识和
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勤奋
好学、勇于实践、善于思考等。
这些习惯将伴随我们一生,使我们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游刃有余。
总之,知行合一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
解知识,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够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努力将
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知行合一的作文提纲
知行合一的作文提纲
《关于知行合一的那些事儿》
开头:
哎呀呀,知行合一这个词儿可真不陌生呢!其实啊我就有这么一次关于知行合一的特别经历。
中间:
有次放暑假,天气那叫一个热呀,我就和小伙伴计划着去游泳。
我们都知道游泳前要做热身运动,这就是“知”嘛。
然后到了泳池边,我那小伙伴一下就跳进水里了,我呢,还慢悠悠地在那儿做热身,又是扭腰又是踢腿的,老认真了。
等我做完热身慢慢下去水后,我那小伙伴游了一会儿就腿抽筋了,疼得直叫唤。
我就跟他说你看你,知道要热身还不做,这下吃苦头了吧!而我因为好好做了热身,游起来轻松又自在,一点事儿都没有。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呀,把知道的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就能避免很多问题呢。
从那之后,我就更深刻地明白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了,可不是光嘴上说说就行的呀!
结尾:
所以呀,不管干啥,都得牢记知行合一。
就像我那次游泳的事儿一样,可不能马虎对待呀,得认真践行才行呢!嘿嘿,这就是我对知行合一的感悟啦!
怎么样,我这知行合一的真实体验有没有让你更明白它的意义呀?哈哈!。
知行合一,笃行致远的作文
知行合一,笃行致远的作文
知行合一,听起来有点深奥,其实挺简单的。
就是知道了就要
去做,做了就要坚持,这样才能走远。
你看,咱们平时学的东西那么多,但光知道不行动,那就是纸
上谈兵。
得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才是真正的学到了。
说到行动,那也得有个方向和目标啊。
不能盲目地乱冲乱撞,
那样只会撞得头破血流。
所以,咱们得有个明确的计划,然后按计
划一步步来。
有时候,路上会遇到点困难,这时候就得看咱们的毅力了。
能
不能坚持下去,能不能克服困难,都得看自己的决心。
总的来说,知行合一就是要有知识,有行动,有决心。
只有这样,咱们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实现自己的梦想。
所
以啊,大家别光说不练,要真的去做,去实践,才能走得更远!。
如何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作文
如何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作文
“哎呀,我不想起床嘛!”早上,我赖在床上嘟囔着。
妈妈走进来,拍拍我的屁股说:“小懒虫,快起床啦,要上学咯!”我不情愿地爬起来,磨磨蹭蹭地穿衣服、洗漱。
在吃早饭的时候,我心不在焉地摆弄着勺子,面包也只吃了几口。
妈妈见状,皱起眉头说:“你怎么不好好吃饭呀,这样怎么能有精力学习呢?”我撅着嘴说:“我不饿嘛。
”爸爸在一旁也说话了:“宝贝,你要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认真的态度呀,吃饭也不例外。
”我有点不耐烦地说:“知道啦,知道啦。
”
到了学校,上课铃响了,我才发现自己的课本都没拿出来。
老师开始讲课了,我却还在手忙脚乱地找东西,同桌小声提醒我:“快点呀,老师都要生气啦。
”我心里一阵懊恼,哎呀,我怎么这么糊涂呀。
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坐在座位上发呆,想起早上的事情,又想到爸爸妈妈说的话,我不禁问自己:我怎么老是这样知行不一呢?明明知道要早起,要好好吃饭,要认真准备上课,可就是做不到呢?我想起老师曾经说过,知行合一就是要把知道的道理和行动结合起来,不能光说不做呀。
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
从那以后,每天早上我不再赖床,一听到闹钟就赶紧起床,快速收拾好自己;吃饭的时候也不再挑食,认真地把每一顿饭都吃好;上课前早早地准备好课本和文具,认真听讲。
一段时间过去了,我发现自己的状态变得越来越好,学习也更有动力了。
我终于明白,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呀!难道不是吗?我们不能总是嘴上说着要怎样怎样,而行动上却毫无作为呀。
只有把想法落实到行动中,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关于知行合一的作文
关于知行合一的作文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提出的一种处世哲学思想。
知行合一,即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知道了就要去做到,实践中又能够不断地积累知识。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很多人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而知行合一,正是要求我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将其付诸实践,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知行合一,首先要求我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而是要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比如学习物理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学习历史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参观纪念馆等方式,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只有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其次,知行合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完善自己。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找到问题所在,并及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生活中,我们也要不断总结生活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使自己更加健康、快乐。
最后,知行合一还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能够保持对知识的持续追求。
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只有不断地追求新知识,才能够使自己不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在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之,知行合一是一种处世哲学,它要求我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将其付诸实践,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追求知识,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知行合一的境界。
作文讲评—知行合一
(二)关于题目——要有观点性
如《知与行》《言行不一》《学与思》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让认知在行动中起舞》 《且言且行动》 (三)中心论点的提出
入题要快,简明美,不纠结不疑惑不摇摆。 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四)论据的使用 ①选材多角度多元化多领域 ②论据的叙议皆要绕着论点 ③少叙多议 ④论据的丰富性…..
【原题再现】 小区里,几个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边晒太 阳,一边比赛背诵《弟子规》:“父母呼,应勿 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 须顺承……”孩子们鼓起小脸认真背诵经典的样 子很动人。 当孩子们的父母来招呼孩子们回家吃饭时,不 愿回家的孩子使出了各种办法与伎俩,有的与父 母拉扯,有的大声呵斥父母,有的甚至在地上抗 议打滚……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关于审题立意?
《美,不仅在外表》 《传统文化的改变》 《孝》 《理解,让智慧之花开放》 《背书不如懂其意》 《受之书更要习其意》 《标本同治药到病除》 《深入本质,走向成功》 《心怀感恩之心》《诚信》 《长大成人》 《学而不思则殆》…… 《知行合一》 《言行一致》
18班优秀作文
37班优秀作文
孙永洁54《言行一致,让人生绚烂》 黄吉祥54《知行合一,善莫大焉》 王丽洁53《知而行》 吴萍53 《将知识付诸于行动》 王浩52 《言既出,行必果》 焦阳51 《言行一致》 丁琪51 《将道理付诸行动》 隋佳辰、焦成龙、张伟韬、陈晓东、厉晓琪、 陈双贺等5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中新社上海6月20日电 贝克汉姆第二次中国行 20日来到中国著名高校上海同济大学,“万人迷” 的到来引发现场球迷。 ①反对盲目追风,理性对待问题杜绝从众心理,坚 持自我 ②做事情要冷静,不要狂热(理智对待问题) 另外下列也属于符合题意: ①淡然、淡定,平常心对待人生 ② 做事情有“度”,适度人生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指津:“知行合一” 作文导写及例文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指津:“知行合一”作文导写及例文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参加“研学游”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所谓“研学游”,便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让学生接受不同领域教育的一种方式。
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读书”,也主张“出户”。
他把家乡的书读遍之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訪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
顾炎武的经历对我们研学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研学游”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这是一道关系型思辨类材料作文题。
从材料中,考生可找到关键词“读书”和“出户”。
“读书”能学到知识,增长智慧,少走弯路。
可见,“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
“出户”能扩大视野,增长阅历。
所以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材料中,顾炎武将“读书”与“出户”相结合,写成了《日知录》《肇域志》。
这启示我们,做学问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我们要践行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理念。
当今,“研学游”就是“读书”与“出户”的结合,因此,写作重点应放在思考如何将“读书”与“出户”相结合,如何开展“研学游”活动。
总之,我们既不能撇开“出户”大谈“读书”的作用,也不能撇开“读书”大谈“出户”的益处。
备用素材一、名言警句1.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2.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荀子》3.无财之谓贫,学而不能行之谓病。
——汉·刘向4.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
——汉·戴德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6.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
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佳趣?——《菜根谭》7.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8.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关于知行合一的作文
关于知行合一的作文知行合一,是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识和行动相统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被视为修身养性的重要原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强调知识与行动的统一。
知行合一,不仅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当今社会,知行合一的理念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知行合一能够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和能力。
只有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经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通过实践,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果。
而通过知识的指导,可以使实践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个人的实践能力。
知行合一,能够让学习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真正转化为个人的能力和技能,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其次,知行合一有助于培养个人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知易行难”的问题,即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往往无法做到。
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的。
只有将知识与行动相结合,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通过实践,个人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使个人更加注重实际行动,更加注重实际效果,更加注重实际责任,从而使个人的行动更加果断、更加坚定、更加有力。
再次,知行合一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空谈误国”的问题,即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无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果。
只有将知识与行动相结合,才能真正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成果,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通过实践,个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使个人更加注重实际行动,更加注重实际效果,更加注重实际成果,从而使个人的行动更加灵活、更加果断、更加有力。
总之,知行合一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将知识与行动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和能力,才能真正培养个人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对知行合一的看法和理解作文
对知行合一的看法和理解作文在咱们的生活中啊,经常会听到“知行合一”这个词儿。
那到底啥是知行合一呢?今天我就来跟您唠唠我对它的看法和理解。
简单来说,知行合一就是知道了就得去做,别光嘴上说知道,实际行动上却掉链子。
比如说,咱都知道锻炼身体好,能让咱更健康、更有活力。
可要是光知道,天天躺在沙发上玩手机,那这“知”就没啥用,不就成了空谈嘛。
知行合一,其实强调的就是理论和实践要结合起来。
就像学游泳,你把游泳的技巧背得滚瓜烂熟,什么手臂怎么划水,腿怎么蹬,可要是不下水去扑腾几下,那永远也学不会游泳。
只有真正跳进水里,按照学到的技巧去做,才能真正掌握游泳这门技能。
再比如说,我们都知道要对人友善,要有爱心。
但如果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站着,自己却装没看见,不让座,那这“知”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只有当我们把心中的“友善”和“爱心”转化为实际的让座行动,这才算是做到了知行合一。
有人可能会说,“知”容易,“行”太难啦!其实啊,这就是给自己找借口。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做不到,而是懒得去做,或者害怕去做。
但只有勇敢地迈出“行”的那一步,才能真正体会到“知”的价值和意义。
知行合一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慢慢修炼的过程。
我们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犯错,会走弯路,但没关系,只要我们不断地反思、总结,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动,就会越来越接近知行合一的境界。
知行合一就像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把知道的道理变成实际的行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
所以啊,让我们都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成为行动上的巨人!
不知道我这么说,您是不是对知行合一有了更清楚的理解呢?。
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学思相融,知行合一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学思相融,知行合一写作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分析:一、考题分析该作文材料以三句经典的古语为基础,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相辅相成,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
考生需要从这些材料中获取启示,并通过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展开文章。
考题重在考察考生对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理解,以及对学习方式的深入思考。
二、审题立意●学而不思的危害:强调学习过程中思考的必要性,阐释学而不思的危害,引导读者思考单纯死记硬背的局限性。
●思而不学的风险:探讨思考过程中学习的不可或缺性,强调纸上谈兵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引导读者不要陷入思考而忽略实际学习。
●学与思的平衡:论述学与思相辅相成,呼吁在学习中注重思考,同时在思考中融入实际学习,达到平衡发展。
三、构思要点学而不思的局限性:分析学习中只注重死记硬背的弊端,如无法灵活运用知识,缺乏创造性思维等。
通过实例或个人经历说明学而不思可能导致知识应用的困难。
思而不学的危险性:强调思考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学习,阐述纸上谈兵的局限性。
通过案例说明纸上得来终觉浅,学而不实践会导致理论脱离实际。
学与思的相辅相成:论述学习和思考应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引用相关实例或名人的经历,突显学与思的平衡对于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
四、补充说明●结构合理性:确保文章结构合理,逻辑清晰,避免重复,保持层次感。
●言之有物:避免泛泛而谈,通过细致的分析和生动的语言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个人情感表达:允许适度的个人情感表达,但要注意不要过于主观,要有客观论证为基础。
●文体自由:考生可选择议论文、说明文等合适的文体,但要确保表达清晰,符合考试要求。
知行合一,作文,中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作文,中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叫“知行合一”吗?其实呀,就是不仅要知道道理,还要去行动,把知道的和做到的统一起来。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要讲礼貌,见到老师、长辈要问好。
这就是“知”。
那“行”呢?就是真的在见到老师和长辈的时候,大声地说:“老师好!”“爷爷奶奶好!”这才是知行合一。
再比如,我们知道不能乱扔垃圾,保护环境很重要。
那我们在出去玩的时候,就一定要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而不是随手乱丢。
这也是知行合一。
我们要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这样才能成为更棒的孩子!《知行合一》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就是知道了一件事,还要去做好它。
就像我们知道过马路要看红绿灯,那每次过马路的时候,就一定要看红绿灯走,不能乱跑,这就是知行合一。
还有啊,老师告诉我们要帮助同学。
当有同学的铅笔掉了,我们帮他捡起来,这就是把知道的帮助同学做到了,也是知行合一。
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我们才能越来越优秀哟!《中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小朋友们,你们以后会成为中学生。
那你们知道中学生怎么做到知行合一吗?比如说,中学生知道要好好学习,那每天就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不偷懒,这就是知行合一。
有个大哥哥,他知道自己要考个好成绩,所以每天早早起来背书,晚上认真复习,真的考得特别好。
这就是做到了知行合一。
中学生还要知道要尊敬父母,那回到家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扫地、洗碗,这也是知行合一。
大家以后要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哦!《中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中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的事儿。
中学生知道锻炼对身体好,那就不能光说不练,得每天去跑跑步、打打球。
就像隔壁的姐姐,她知道跑步能让身体棒,所以每天早上都去跑步,现在身体可健康啦。
中学生还知道要团结同学。
在学校里,不跟同学吵架,有困难互相帮忙,这就是知行合一。
咱们以后上中学了,也要像这样做到知行合一,好不好?。
高考满分作文:知行合一
高考满分作文: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一个正确的人生指导命题,它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使人们为实现目标发挥最大的潜力。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而达成理想靠的不只是梦想而已,更需要付诸行动,才能变梦想为现实。
知行合一,就是这么一种正确的作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思考,积累知识,挖掘发现,学习吸收前人的智慧,以做到知行合一。
实践的目的在于弥合理论与实际的距离。
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任何知识,才能从中获得真正的收获,才能获得最大的进步。
学习的过程有其興趣和必要性,而实践的过程则增进我们的能力,象征着求知、创新、进取和敢于担当的精神。
知行合一,提醒我们在学习中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在实践中要有正确的领悟。
例如,学习科学技术之时,不但要积累基础知识,而且要认识到科技的实际意义和用途,从而根据实际应用场合进行改进和应用。
实践中,则要不断地探究发现,增添新的见解,让实践成果与理论相结合,达到最深入、最准确的地步。
知行合一,是切实可行的一种活动方式。
它不仅是我们实现理想的一种努力方式,也是我们健康发展、成长进步的一条道路。
知行相结合,是我们最理想的发展路径,也是教育实现真正价值的最有效途径。
根据知行合一的原则,我们一定要学会正确的思考,用理性的思维去推敲事物的发展规律;要坚持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努力完善自身;要有创新意识,敢于探索新的领域,大胆挑战不可能;要有担当精神,勇于负责。
分析问题,多方位的思考,多层次的分析,大胆创新,发挥想象,用实践去检验理论,用智慧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学习要有思想、理论和方法,要有逻辑思维,要有正确的知识体系,有穷力法去解决问题,才能达到知行合一。
只有学以致用,付诸行动,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才能做出成熟的决定,从而走上成功的道路!。
知行合一议论文作文
知行合一议论文作文知行合一议论文作文1今天我们就来咬文嚼字,说一说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思想:知行合一。
最早的这个思想,是明朝的王守仁先生提出的。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什么是知行合一?答:知与行的合一。
评:废话。
在我看来,这个思想有两层不同的含义。
第一层。
如果我们把这四个字拆开,就会发现它的意思很简单:知,就是知识;行,就是行动;合一,就是合为一体。
这样看,它想表达的意思是:知识和实践要合为一体。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往往都会注重于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生活上的运用。
其实不然。
我们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一个人的理论知识学得再好,结果一碰到难题就不知所措,因为他只知道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去灵活地运用它。
现在社会大多是这样的人,一些博士呀,研究生呀,在学校把一些大道理,大知识背的滚瓜烂熟,一进入社会,就傻了眼。
一些看似简单的事情,想运用知识来完成它,思来想去却只能讲一些大道理,一些空话;让他举个例子,却一个都举不出来。
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没有亲身的体会,是无法真正地感受到其中的道理。
所以说,有些事情只有你自己去实践,才能领悟它。
那有的人就会问:“是不是我只实践就行了呢?”也不是。
因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知识的体现。
两者是互为表里的。
王守仁曾经说过:“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如果只有知而无行,则不是,不是真知,而是妄想;如果只有行而无知,则不是笃行,而是冥行。
第二层。
则是知行合一的延伸。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社会的本质——利益。
他还有一个对手,叫做原则。
从古至今,两肋插刀,舍人取义这类的道德是存在的,可惜这东西的代价太大,估计你要首富王健林来都不一定愿意。
除了个别一根经的,大多数人都不愿做。
但为什么犯罪的人却这么多呢,它不是比其他的更危险吗?归根结底,还是利益。
只要有足够大的利益,就有驱动人的能力。
犯罪说起来很危险,利益却高,还能收获刺激。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面目,异常残酷,却格外真实。
学习中要做到知行合一的作文
学习中要做到知行合一的作文“知行合一”这四个字,在我学习的道路上,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我前行的方向。
还记得那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数学一直是我的心头大患。
课堂上,老师讲的那些定理、公式,我似乎都听懂了,可是一到做题的时候,就像是走进了一个迷宫,怎么也找不到出口。
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道几何题,那是一个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题。
老师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地推导,我在下面瞪大眼睛,紧紧地跟着老师的思路,心里想着:“这次我可一定要搞懂!”老师讲完后,问大家:“都明白了吗?”我和其他同学一起大声回答:“明白了!”可是,当我晚上做作业的时候,遇到了一道类似的题目,我却傻眼了。
我盯着题目看了半天,脑子里一片空白,之前老师讲的那些步骤好像一下子都从我脑子里溜走了。
我拿起笔,试图按照记忆中的方法去做,可是写了几笔就发现不对,擦掉重新来,还是不行。
就这样,我反复折腾了好几遍,草稿纸都用了好几张,可还是没有做出来。
我开始着急了,心里像有一团火在烧。
“这可怎么办呀?明天老师要是检查作业,我可就惨了!”我一边抱怨着,一边继续苦思冥想。
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我突然想起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我想,我只是在课堂上听懂了,但是没有真正去实践,没有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这怎么能行呢?于是,我重新翻开课本,把老师讲的那个例题又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对照着例题,一步一步地分析眼前这道题。
我发现,虽然题目有些变化,但是解题的思路是一样的。
我按照例题的方法,先画出辅助线,然后逐步推导,终于,我算出了答案!那一刻,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了很久,终于看到了光明。
我也明白了,学习不能只是停留在“知”的层面,更要去“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从那以后,我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次上课,我不仅认真听讲,还会把老师讲的重点和难点记下来,课后及时做题巩固。
遇到不会的问题,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易放弃,而是主动去思考,去请教老师和同学。
知行合一,砥砺前行作文分论点
知行合一,砥砺前行作文分论点一、知道道理就要去做。
我们在学校里,老师常常给我们讲很多道理,像要诚实守信,要乐于助人。
这就像是我们知道了一个宝藏的地图,可如果光知道不去做,那这个宝藏永远也挖不到。
就像我的小伙伴小明,他知道在教室里不能乱跑乱跳,可他就是不听,结果有一次不小心把教室的花瓶碰倒摔碎了。
而小红呢,她知道要爱护环境,每次看到地上有垃圾都会主动捡起来,教室因为她变得更干净了。
所以知道了道理,就要像小红一样马上去做呀。
二、做了事情才能更好地懂得道理。
有时候,我们只有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比如说我们种小树苗。
开始的时候,我们只知道小树苗种下去会长成大树。
可是当我们真正拿着小铲子去挖土,把小树苗小心翼翼地放进去,再给它浇水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种树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我们会感觉到累,会担心小树苗能不能活。
这时候我们就更能理解农民伯伯种地是多么不容易,也能明白为什么要珍惜粮食了。
所以做事情的过程也是让我们懂得更多道理的过程。
三、知行合一才能不断进步。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如果能做到知行合一,就会不断地成长进步。
就像我们学习骑自行车。
我们知道骑自行车要保持平衡,眼睛看前方。
可是光知道这些还不够,要勇敢地骑上去,不断地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摔倒,但是我们不放弃,继续按照知道的方法去做。
慢慢地,我们就学会了骑自行车。
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知道了好的学习方法,像每天要预习复习,要认真听讲,然后按照这些方法去做,我们的成绩就会越来越好。
我们在知行合一的道路上,就像小蜗牛一样,虽然爬得慢,但是只要一直努力向前,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不断砥砺前行。
一、知行合一,从身边小事做起。
我们都是小学生,身边有很多小事都能体现知行合一。
就像每天早上要自己叠被子。
我们都知道叠被子会让房间看起来更整洁,可是有些同学就是懒得做。
我有个邻居的小朋友,他一开始也不叠被子,后来他妈妈给他讲了很多整洁的好处,他就开始每天叠被子了。
关于知行合一的作文
关于知行合一的作文知与行,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却蕴含着无尽的人生智慧和哲学思考。
从古至今,无数的思想家、哲学家都对其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知行合一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知,乃是知识、认知、理念,是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把握;行,则是行动、实践、执行,是将我们的所知转化为实际的行为和成果。
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行是知的目的和归宿。
只有将知与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知行合一尤为关键。
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大量的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无法有效地运用。
比如,我们知道要珍惜时间,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可是在面对手机、游戏等诱惑时,却常常控制不住自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这就是知与行的脱节。
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记住知识,更在于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中,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深化所学。
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和价值,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在工作中,知行合一同样不可或缺。
一个优秀的员工,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理论经验,更要有出色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
例如,一位工程师了解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但如果不能将其应用到具体的项目中,不能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那么他的知识就只是纸上谈兵。
相反,那些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的人,往往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个人成长和发展方面,知行合一更是至关重要。
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都知道为了实现这些梦想需要付出努力和行动。
然而,很多人往往只是停留在空想阶段,缺乏实际的行动和坚持。
比如,有人想要减肥,知道要控制饮食、加强锻炼,但是却不能抵制美食的诱惑,不能坚持每天运动,最终减肥计划只能以失败告终。
而那些能够将梦想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坚持不懈地付诸实践的人,往往能够逐渐接近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行合一”作文讲评与指导
“知行合一”作文讲评与指导滕欣俭
【原题再现】
小区里,几个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边晒太阳,一边比赛背诵《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孩子们鼓起小脸认真背诵经典的样子很动人。
当孩子们的父母来招呼孩子们回家吃饭时,不愿回家的孩子使出了各种办法与伎俩,有的与父母拉扯,有的大声呵斥父母,有的甚至在地上抗议打滚……
【思维过程】
材料作文需全面把握材料,提取关键词,揣摩命题意图,精准立意。
分析思考任何问题都无非三个层次: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但具体分析时要有所侧重。
由多则材料构成的作文题要弄明白材料间的关系,以便准确立意。
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复合型,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或现象进行阐述,这就需要找到论述的交集,即论述的共同话题;二是对立型,材料在内容性质或观点表达上都是矛盾、对立的,需要分析其矛盾对立的原因,往往这就是问题的核心。
必须明确的是,所有的分析都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
本次材料作文属于对立型,一方面是孩子熟练地背诵《弟子规》,内容是孝敬父母;另一方面则是孩子任性刁蛮,毫无礼数。
“是什么”角度:材料的内涵是什么呢?前者是言,后者是行;前者是表,后者是里;前者是学,后者是用;前者是理论,后者是实践;前者是国学繁荣,后者是素质的低下;前者是知,后者是行。
总之,这是一个隐含的关系型作文,不可单一分析。
“为什么”角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反差呢?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学不能致用,理论脱离实践,盲目跟风,忽视内在修行,知行分离。
“怎么做”的角度:这种现象给我们什么启发呢?行胜于言,表里如一,学以致用,架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一言以蔽之,知行合一。
如此三问三思之后,是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呢?
【特别提示】
知行合一,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经过人生的磨炼与痛苦思考后,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首次提出的。
“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观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
后来现代教育大师陶行知的名字就源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聚焦偏题】
1.实践出真知:单一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忽视“言与行”二者的关系。
2.孝心无价:浮于材料的表层,单一立意,脱离论述话题。
3.呼唤美德:试问,造成这一反差的原因是孩子或父母缺少良好品德造成的吗?
4.抨击学校和家庭教育:出现这一反差,学校和家庭责无旁贷,根源在于教育过程的知和行的游离。
但我们不能成为愤青,借作文抒发个人私愤,语言可以冷峻,但心必须是滚烫的。
5.言必行,行必果。
这是观点的漂移,偏到为人诚信,做事雷厉风行上了。
6.呼唤传统文化:材料的内涵是拒绝形式化的虚浮的国学教育,要重视国学修身养性的作用,也是谈知与行的关系,而非空洞地宣扬传统文化。
7.感恩:出现如此大的反差,难道是孩子缺少感恩意识造成的吗?
8.呼唤纯真:孩子背诵《弟子规》,就失去了童真了吗?顽劣异常是内心不够澄澈造成的吗?我们要的是拒绝虚无的形式,倡导的是实干兴邦的内容,并非只是保留内心的纯真和澄澈如此简单而已。
【下水文】
知行合一静水流深
滕欣俭
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经过无数的磨炼和痛苦的思考之后,在贵阳文明书院喊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知行合一。
千年之后,一个年轻的学子更名为陶行知,以此践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理念。
生动的《三字经》却难以掩饰孩子的刁蛮任性,国学热潮的背后是虚无的形式主义的泛滥。
何以会出现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巨大发差?根源在于“知”与“行”的割裂,人的道德思想并没有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践行。
将“知”置于心中,握在手中,知行合一方能写就生命的绚丽。
“非洲之子”史怀哲十八岁成为法国管风琴大师的得意门生,并被推为演奏巴赫的第一人,三十岁,他又获得了哲学与神学博士。
在大家都以为他将谱写华丽人生的时候,他却把目光投向了那遥远、荒芜的非洲,而起因竟然只是一个忧伤的非洲黑人的雕像和一篇新闻报道。
一般人或许只是鞠一把同情泪,献上一份深深的祝福。
史怀哲却以惊人的毅力弃文从医,偕同他的夫人海伦,带着70箱装着医疗用品的行李,来到非洲兰恩巴涅设立了医院,救死扶伤,这一“行”就是50年。
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志愿者,没有震撼人心的言说,却以50年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人道主义的最高宗旨。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知行合一需要内心足够澄澈和强大。
当无数学者躲在象牙塔闭门造车时,当众多高官为弄一顶院士的桂冠而抄袭论文时,袁隆平即使已经名满天下,却仍旧埋头于田畴,将自己的才智倾洒于杂交水稻的培育上,为的是解数千万人的温饱问题。
袁隆平没有沉迷于空洞的理论研究,更没有为了那顶院士帽而削尖了脑袋苦苦钻营。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更是科学救国的践行者。
2006年4月袁隆平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就是这个世界对这位知行合一的伟大耕耘者最好的褒奖,也是对那些空谈家绝妙的嘲讽。
还记得赵国那位“雄才大略”的赵括吗?夸夸其谈,纸上谈兵,不但误了自己的性命,还将赵国40万精锐丧失殆尽。
悲痛之余,更需反思。
赵括虽熟读兵书,精通战法,却非从战场实践中而来,知行脱离,失败在所难免。
还记得那位隋炀帝杨广吗?为谋求帝位,“矫情饰行,以钓虚名”,口是心非,言不由衷,一旦登临帝位,立马原形毕露,骄奢淫逸,荼毒生灵。
历史是公正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隋炀帝为其“矫情饰行”付出的代价就是身死国灭,岂不悲哉?
知行合一不仅是圣贤先达毕生的追求,更需芸芸众生在社会生活中践行。
中国梦很宏伟,却也很细微,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
与其让孩子背诵《三字经》,不如让孩子学会说“谢谢”;与其埋怨漫天的阴霾,不如少开一次车;与其空喊悲天悯人,不如去救助一名失学儿童;与其怨天尤人,痛心疾首,不如点亮心灯照彻黑暗。
言为行之表,行为言之始。
经世致用,方能让孝道永驻孩子们的心田;知行合一,方能让传统文化之花灿然绽放于华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