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教学策略概述

合集下载

第六章教学策略概述

第六章教学策略概述

复习重点
比较与评价本章主要课堂教学模式的异同及 优缺点
(6)为某一领域或某一学习课题方向提供一些介绍
• 不宜使用的场合: (1)教学目标不在于习得信息而在于其他方面,如形成技能。
(2)强调长期保持。
(3)学习材料复杂、精细或抽象
(4)必须有学习者的参与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5)高水平的教学目标(分析、综合和评价是教学的主要目的)
(二)讨论法 ·适用条件: (1)高度不一致的领域 (2)有较好有自控能力 (3)有一定的基础
第三节 微观教学策略
(三)对加涅教学事件理论的发展
·迪克和凯瑞的五阶段划分
教学导入活动 教学内容呈现 学习者参与 评估 跟踪活动
·史密斯和雷根的四阶段划分
导入阶段、主体阶段、小结阶段、评估阶段
·皮连生的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过程模型(p51 图2-11)
第三节 微观教学策略: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 •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
– 与利用性相关的关系
• 按未来运用知识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
– 与概念相关的关系
• 按学科结构排序教学内容
第二节教学目的目标与内容安排
• 赖格卢斯的精加工理论中的教学内容组织
– 精加工排序 • 与先行组织者策略相似: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编写相 应知识的摘要
– 学习的先决条件排序:先学加减再学乘除 – 总结:一种是课后总结 ,另一种是单元总结 =>系统复习已经学过
第三节 微观教学策略: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方法
– 演示法 – 参观法
• 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第六章 策略性知识

第六章  策略性知识
3.进行多次的变式练习,从而熟练掌握规则,能在 新情境中迁移
策略性知识学习过程的特殊性
1.策略性知识是对内调控的技能,它所涉及到的概念和规则 难以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教给学生。
2.策略性知识涉及的概念和规则一般都带有很高的概括性, 在应用时有很大的灵活性,须经过一个长期的、反复练 习与应用的过程。
3.儿童的策略学习与应用受其整个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 4.策略性知识的习得和应用离不开元认知监控,不仅要学习
支持策略(support strategy)主要指帮助学习者维持一 种合适的心理定向,以保证基础策略有效起作用的策略, 包括目标定向、时间筹划、注意力分配与自我监控和诊 断的策略。
3.根据学习策略的可教性,比格(Z.Biggs)的分类
把学习策略划分为大策略、中策略和小策略 大策略可迁移性最大,距任务最远,可教性最
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计划策略
元认知策略 监视策略
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2 根据学习策略所起作用,丹瑟洛的分类
(Dansereau,1985)
基础策略(primary strategy )是指直接操作信息或材料 的各种学习策略,主要包括信息获得-贮存策略,信息检 索-应用的策略。
第六章 策略性知识的学与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老子》
本章概览
第一节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概述 第二节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与迁移 第三节 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概述
一、策略性知识/学习策略的涵义
策略性知识源于布鲁纳1956年在研究人工概念时提出的认知策 略,即个体在解决思维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法。

教育学基础第六章到第九章

教育学基础第六章到第九章

第六章—第九章第六章课程第一节课程与课程理论一、课程的含义“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选择)(一)课程即教学科目现在课程改革已明确把综合实践课列入课程(二)课程即学习经验杜威根据实用主义经验论反对“课程是活动或预先决定的目的”这类观点。

在他看来手段与目的是同一过程不可分割的部分。

所谓课程,即学生的学习经验。

(三)课程即文化再生产鲍尔斯和金蒂斯是这一观点的重要代表人物。

(四)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在这方面,当今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巴西的佛雷尔。

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名词解释)二、课程理论流派(简述、简答)1、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杜威(经验实用主义)认为课程应该以儿童为出发点、为中心、为目的。

2、课程的组织应该心理学化(二)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四)存在主义课程论(五)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多尔在分析和批判泰勒模式的基础上把他设想的后现代课程标准概括为“4R“,即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严密性(最重要的)。

第二节课程组织一、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的特征:1整体性2阶段性3持续性4层次性5递进性6时间性(二)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1筛选法2参照法二、课程内容(一)课程标准(名词解释、选择)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编写课程标准是开发课程的重要步骤。

(二)教材:主要是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和附录等部分构成,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三、课程类型(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它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

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和“武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都可以说是最早的学科课程。

第六章 教学实施

第六章  教学实施

第五节 教学方法与教学
3、谈话法的环节 发问——候答——叫答——理答 4、基本要求 第一,准备工作要充分 第二,提问艺术要讲究 第三,候答、理答环节要耐心 第四,叫答机会要均等 第五,回答过程细倾听 第六,理答行为针对化
第五节 教学方法与教学
(三)讨论法 1、概述: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 单位,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中心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 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以掌握知识的一 种方法。 2、基本要求: ◆讨论前,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来确定讨论题目,保证所讨 论的题目是重要的而且有讨论价值 ◆讨论中,角色、规范、独立思考、介入、控制时间 ◆讨论后,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并指出学生需要进一步思 考和研究的问题
第六章 教学实施
考纲解析 1、了解小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2、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基本方法 3、了解小学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 4、了解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和小学教 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 5、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学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概念:教师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 学需要,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课堂环境 相符合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 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开展教学活动。 一、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1、形象性——首要原则 2、蕴理性 3、含情性——核心 4、合理性
第一节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二、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单选、简答) 1、用言语描绘情境 2、以直观展示情境 3、用音乐渲染情境 4、用角色扮演制造情境 5、用问题创设情境 6、用讨论激发情境
(1)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 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 义; (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 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 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 发生相互作用。

2002教学策略讲解

2002教学策略讲解

第三节 各类学习结果的教学策略
言语信息的教学策略 智力技能的教学策略 态度的教学策略
动作技能的教学策略
1、言语信息的教学策略

提供先行组织者

用逻辑的顺序、或根据有意
义的上下文组织言语信息。
概念图、记忆术
2、智力技能的教学策略
1)确定智力技能教学顺序的三种教学理论

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
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一般模式)
修改 形成性评价 学 习 需 要 分 析 学习 内容 分析 教 学 媒 体 的 选 择 和 运 用 教 学 设 计 成 果 的 运 用
学习者 分析
学 习 目 标 的 阐 明
教 学 策 略 的 制 定
总结性评价
修改
前期分析
目标
策略
为什么
是什么
如何做
第六章 教学策略
主体
回忆先前知识
结束
总结和复习
评定
评定行为
处理信息 与实例
集中注意 使用学习策略 练习
迁移知识
动机再激发 结束
评价反馈和 补救
评价反馈
导入阶段
引起注意 建立教学目标 激发兴趣、动机 预习
组织策略
主体阶段:
回忆相关的先前知识 加工信息与实例 集中注意 使用学习策略
练习
2)告诉学生目标
3)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 先行组织者等 材料特征鲜明,正反例,规则运用 组织结构,学习策略;指导要恰当 提问,练习实践,角色扮演
4)呈现 刺激材料
5)提供学习指导 6)诱引行为(参与性) 7)提供反馈 8)评定行为识结构,练习
扩展的教学事件
导入
引起注意 建立教学目标 激发兴趣 和动机 预习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六章 师生相长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六章  师生相长
教学相长和师生相长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两种“相长”产生的方向存在差异。 (2)两种“相长”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存在差异。
联系:教学相长是师生相长的基本前提,即师生相长包含教学相长。
2.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1来自“师”与“生”本义教师曾被称为“教习”、“教 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学生称呼老师为“先生”。到了现代 社会,我们一提到“师”,首先反应 的词汇就是“教师”、“老师”。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师生相长概述
第二节
师生相长的实现策略
第一节 师生相长概述
一、师生相长内涵及意义 二、师生相长前提条件
(一)师生相长内涵及意义
1.概念辨析: 师生相长:教师与学生在学校任何场域下的交互活动中共同获得进步与 发展。
具体含义:
01 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获得发展,学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原 点与源头。
02 学校和课堂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
03 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案例6-1 教育故事一则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记叙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
我曾经教过一个任性的、胡闹的、一点也管束不住自己的男孩子罗曼。他会无缘无故地一 会儿打了这个同学,一会儿又把另一个女孩子的连衫裙弄脏。 有一天早晨上课前,小女孩廖霞哭 着来找我,罗曼已经把她扎小辫的丝带扯去了。
小学教师要向小学生已有 经验学习,不可忽视小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二、构建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
01 02 03
开展了解学生需要的学情设计 进行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目标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流程设计
三、 开展基于师生双向交流的课堂提问
01 02

教育学(第六章)PPT课件

教育学(第六章)PPT课件
最好 •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 • 当学生能有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15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检查和巩固知识
16
第三节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指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 求,与教学基本规律相一致,是教学基本规律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的细化。
2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 有行为方式,包括主要行为(呈示、对话、 辅导等)和辅助行为(激发动机、教师期望、 课堂交流、课堂管理等)两大类。
3
教学与智育的区别
教学与智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智育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 知识,并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来 进行的。
智育目标的全面实现,除了借助教学,还需 要通过通过课外活动等其他方式。
7
基础知识指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 应的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是组成一 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反映了科学文化发 展的现代水平。
基本技能指各门学科中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 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的最主要、最常用的能 力,如语文的阅读、写作,数学的运算,物 理和化学的实验技能等。
8
智力是指个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 力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 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人的智力是遗 传、环境和教育,以及个人努力三者相互作用的 结果。
10
(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双边共同交往、共享经验的活动。 教学是师生间知情意行诸方面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两种不可取代的行为。 课堂教学应呈现出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 的多元的、变动的态势,呈现出可变动的、师生 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

教育学第六章教学

教育学第六章教学

第六章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概念: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P426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创造者和主题,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二、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自学的关系P104三、教学的本质和特点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和实践活动。

这是教学的本质。

特点如下: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目的;2.……由教与学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教学具有多种姿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四、教学的作用和意义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发展的有效手段;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教学的地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五、基本任务(主要目的)……简答题1.(首要任务)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5.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Ps:1.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类型包括:课堂教学活动&课外教学活动。

2.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是教学活动的两大基本任务,试分析两者关系:a.概念不同,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研究对象是如何学、如何教、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与学的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与学三过程:学习、教学、评价或反思过程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研究三、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二、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人的感受是相同的,思维不可逆,不能进行抽象运算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掌握守恒4、形式运算阶段(11—15):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用假设-演绎推理方式解决问题三、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认知的发展四、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定义: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意义及对教育的启发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育要指向“最近发展区"。

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五、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六、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七、自我意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发展: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形成与发展)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学生学习的内容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我国学者对学习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认知学习理论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1)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既包括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知识,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别人已发现的知识。

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教育心理学·小学)

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教育心理学·小学)

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一、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概述1.问题与问题解决。

问题是指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界定清晰)、无结构的问题(界定含糊)。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特征:(1)目的指向性;(2)认知操作系列性;(3)情境性;(4)经验性。

问题解决的类型:常规性问题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指认识到问题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它是问题解决的初始阶段和前提。

(2)分析问题。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分析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

在收集相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关键,为解决问题指明方向。

(3)提出假设。

对问题进行分析之后,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步骤,它是具有创造性的阶段,需要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以适应问题的解决。

(4)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检验假设有两种方法:直接检验(实际操作)、间接检验(思维活动)。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

个体解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的影响。

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

2.已有的知识经验。

知识经验愈系统、愈概括、愈活化,就愈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否则对问题解决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解决问题能力取决于个人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其性质和组织结构。

有研究表明,优等生的知识总量显著多于差生,并且其结构趋于更加合理。

3.定势和功能固着。

定势(心理定势)是指个体先前的思维活动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继同类思维活动的决定趋势。

定势常常意识不到,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功能固着是指人们不能以一种新奇的方式去看待熟悉物体的功能。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各章知识点整理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各章知识点整理
14.辛普森(E.J.Simpson)在《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将动作技能教学目标 分类,分为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 作。
15.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的新三维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知识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 和。能力是对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又叫做结果性目标。
是选择教材的依据 是评价教学结果的依据 指引学生努力的方向。 是实现教学效率的基础 4. 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4 / 15
5. 美国著名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一书中,将人类 学习的结果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心理动作技能,态度和认知 策略。
2 / 15
第一章 概述
1. 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学习更有效而采取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经历的过 程。
2. 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科学性 艺术性 灵活性 发展性
3. 系统是指由若干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 机整体。
4. 教学系统是指为了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而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 媒介,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具有教学功能的整体。
8. 认知结构的特点 可利用性:已有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支持和促进 清晰性:对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概念,技能掌握的准确性。 稳固性:对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概念,技能掌握的稳定性。
9.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 动力。
10.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 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 就是一种动力。

教育心理学-第6章 认知策略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6章 认知策略的学习

第一节 认知策略的性质与分类
一、认知策略的性质 从学习过程来看,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选择和 调整其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的内部控制过程 (加涅)

从学习结果看,认知策略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程 序性知识,或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
– –
一般的智慧技能指向环境中的客体和事件 认知策略指向学习者自己内部认知过程


第三阶段,给学生提供变式练习,促进策略运用的泛 化和灵活性。
二、认知策略学习特点

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具有内潜性

支配智慧技能的规则是对外的,而支配认知策略的规 则是对内的。

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模糊性 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多数是启发式的

三、认知策略学习条件
(一)内部条件 1.学生原有知识基础

有研究调查了中学生对划线策略的使用情况后发现, 如果学生对所学习主题知之甚少,划线策略对他们 帮助不大。
2.学生的动机水平 3.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 4.学生所持有的认识论信念
(二)外部条件 教师在认知策略学习过程中处理好如下问题:
– – –

多呈现示例 指导学生发现规则及规则运用条件 提供变式练习的机会 长期系统的练习

认知策略
– – –
复述策略 精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自我计划策略 自我监察策略 自我调控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状态管理策略 社会支持管理策略

元认知策略
– – –

资源管理策略

– – –
三、认知策略的分类

根据学习过程的阶段分类(见下图) 根据适用的范围分类


一般领域/专门领域

现代教育技术——第6章 教学系统设计及其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第6章 教学系统设计及其应用

• 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 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要求,构成了新课 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指向学 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品德、才智、审美等方面 的成长,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
• 知识与技能: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
• ②小群体评价。根据一对一评价获得的信息,教师已对 教学材料作了修订,此时应选择8-20名学生进行小群 体评价,目的在于确定经过一对一评价之后做出改进的 效果如何,确定学生是否仍然碰到遗留下来的学习困难 问题及学生是否不需要教师的指点帮助,自己使用教材。
• 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比较常见的有归类分析法、层 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
• 教学目标的表述:常用的方法有ABCD法、格朗伦模 式、麦克阿瑟模式、加涅模式、布卢姆模式等。
• (2)教学策略的设计
•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 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这一环节是为了完 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对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 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因素进行总 体考虑,主要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 的问题,是教学策略中的最核心环节。
• (3)学习内容的分析。
• 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 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 学习内容划分为:课程(指狭义的课程)、单元、 项目(可以是一个知识点,也可以是一项技能等)。 分析学习内容一般步骤:选择与组织单元;确定单 元目标;确定学习任务的类别;评价内容;分析任 务;进一步评价内容。学习内容分析的方法常见的 有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 工分析法、使用卡片的方法、解释结构模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6章教学策略概述
0
1.归纳型
开始
导言 提出问题1
学生列举事实
学生实验、发现事实
媒体 1 提供事实
媒体 2 提供事实

媒体 3 提供事实

概括归纳得出 结论(概念1)
提出问题1 学生列举事实 学生实验、发现事实 媒体 4 提供事实 媒体5 提供事实 概括归纳得出 结论(概念2)
小结 媒体6 强化练习性问题
微观策略:分组讨论、独自阅读、个 案研究、讲座、计算机模拟、工作表、小组 协作项目
第6章教学策略概述
有关教学策略的定义
加涅:教学策略是指导教师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指 导学生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以达到最佳效益。 D·G·阿姆斯特朗:教学策略是有系统地安排的教师活 动,用以帮助学生达到某一单元所确定的教学目标 。 乌美娜: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 学活动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何克抗:教学策略是指教学方面的指南和处方。 张大钧: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 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 要而制订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
14
5.示范型
开始 导言:目标与主要内容
媒体 1 全过程示范 要点分析
媒体 2 单 元 1 示 范
媒体3 单 元 2 示 范
媒体 4 单 元 3 示 范
模仿练习 评价分析
模仿练习 评价分析 整体归纳
模仿练习 评价分析
媒体 1 重复全过程
完整模仿
总结强化
结束
图5 示范型课堂教学过程典型结构
2021/2/26 第6章教学策略概述
第6章教学策略概述
8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该包含以下五个因 素
(1)理论基础:指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 (2)教学目标:指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结果,即能够在学 习者身上产生何种效果。不同的教学模式总是为某种教学目标 而设计的,而不是完全通用的。 (3)操作程序:指教学活动的环节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具体操 作方法,当然这种程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4)实现条件(手段和策略):为了发挥教学模式的效力,教师在 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对各种教学条件进行优化组合,要遵循一 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5) 评价:由于每种模式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教学目标,因此, 其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息的倾向
2
形成动机 和注意
归类记 忆
3
试图与长时 记忆生成联

与长时记忆 中的已有信
息做对比
感觉信息
建构意义失败 4
校验试验性联系
与当前的感 觉信息做对 建构意义成功 比
意义建 构
5
图4.2 维特罗克的“人类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型”
什么是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主要关于内容的顺序和组织, 特别是学习活动,决定如何传递内容,如何 组织活动。
15
6.控制型
开始 导言 指出某技能要点
学生实践
(录象)
录象
实践过程


自我分析
同学评议
教师评议
判断
图6
教师总结
结束
控制型课堂教学过程典型结构
2021/2/26 第6章教学策略概述
16
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教学系统设计
第6章教学策略概述
第六章 教学策略概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
1.能用加涅的学习先决条件论和学习层次论解释单元教 学课程图;
2.了解波斯纳的五种教学内容组织结构的特征; 3.了解赖格卢斯的精细加工教学策略的心理学依据; 4.能比较加涅的九个教学事件、迪克和史密斯的教学过 程和“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过程模型之间的异同;
永久储存
反应 发生器
反应器
短时 记忆
感觉 记录器
<7个 几秒---十几秒
小于1秒
感受器
信息流


图4.1 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
第6章教学策略概述
4
长时记忆(各种表象、 记忆、判断与技能的存
储)
1
短时记忆(意识与认知 过程)
外部环境(各种外界刺 激产生的各种感觉信息)
长时记忆中影响知 觉、注意的内容和 以特殊方式加工信
第6章教学策略概述
9
宏观层次:基于“教”的模式 以“教师为主 导—学生为主体” 的模式、 基于“学”的模式。 中观层次:接受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问题 解决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 做中学教学模式。 微观层次:根据对认识论、课程论、教学论、价 值论和方法论等,从逻辑结构、历史结构、学科结 构所进行的研究而得出的各种教学模式。
第6章教学策略概述
7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对 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从而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进行 的简要概括。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 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 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 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
5.能说出选择教学传输系统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6.能用常见的教学策略安排教学顺序。 7.能为指定的学习者和教学目标开发教学策略。 8.会为教学策略的学习成分选择合适的学习分组和媒体。
2021/2/26 第6章教学策略概述
2
第6章教学策略概述
3
预 学期 习 目定 标向
执 认行 知 策控 略制
长时记忆

讨论发言
总结
判断
图3 发现型课堂教学过程
结论3
2021/2/26 第6章教学策略概述
形成性练习
结束
13
4.练习型
重 播
开始 导言
提供简单的 媒体 1 观察对象
提出要求 学生描述 评析判断
媒体 2提供较复杂的观察对象
重 播
提出较高要求
学生描述
评析判断 总评 结束
图4 练习型课堂教学过程典型结构
2021/2/26 第6章教学策略概述
学生反应
判断
图1
总结归纳
归纳型课堂教学过程典型结构
2021/2/26 第6章教学策略概述
形成性练习
结束
11
2.演绎型
开始
导言
媒体1 典型事实全过程
分析、解释基本原理
媒体2 某种相关现象1
重学生利用原理进行解释 Nhomakorabea播
评析判断
媒体3 某种相关现象2

学生利用原理进行解释

评析判断
形成性练习
总结归纳
结束
图2 演绎型课堂教学过程典型结构
2021/2/26 第6章教学策略概述
12
3.发现型 开始
结论1
导言
提出思考问题2(原因)
提出思考问题1(特征)
提供典型 媒体 2 现象与过程

学生思考

讨论发言
提供典型 媒体 2 现象与过程
重 播
学生思考
讨论发言
判断
判断
结论2 提出思考问题3(关系、规律)
提供典型 媒体 2 现象与过程

学生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