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记承天寺夜游》古今异义及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
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
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月色入户
户:
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
念无与为乐者
念:
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读
盖
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
(跟,向。
介词) 念无与乐者。
(和,连词。
)
遂:遂至承天寺。
(于是)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打洞)《狼》
盖:盖竹柏影也。
(原来)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原来是)《狼》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寻张怀民。
(寻找) 未果,寻病终。
(不久)《桃花源记》
欲:解衣欲睡。
(将要) 欲穷其林。
(想《桃花源记》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首句点明夜游的起因与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庭院月色。
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1、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文言学问积累(一)古今异义1.邹忌修八尺有余古义:长,这里指身高;今义:修理。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古义:偏爱;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
3.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今义:左和右两个方面。
5.面刺寡人之过着古义:指责;今义:尖锐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6.能谤讥于市朝古义:公开批判、指责别人的过错;今义:诽谤。
(二)一词多义1.朝服衣冠(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皆朝于齐(朝见)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孰视之(认真)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美丽)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4.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及,比得上)门庭若市(像,犹如)5.上书谏寡人者(动词,呈上)受上赏(形容词,上等的)6.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燕、赵、韩、魏闻之(听说)(三)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2.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3.臣之妻私臣(形容词作动词,偏爱)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5.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四)特别句式1.推断句①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也,表示推断)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也,表示推断)2.倒装句①皆以美于徐公。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皆以于徐公美”)②能谤讥于市朝。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③皆朝于齐。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皆于齐朝”)3.省略句①朝服衣冠。
(省略主语,完整句子应为:“邹忌朝服衣冠”)②皆以美于徐公。
(省略“美于徐公”的主语,完整句子应为:“皆以我美于徐公”)(五)成语积累门庭若市:门前像市场一样。
形容来的人许多,特别喧闹。
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导入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现实中,我们是要感谢给我们提意见的人,由于他们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到我们的问题指出我们的问题,便利我们自身解决问题,这使得我们得以成进步步。
21.桃花源记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妻子(古义:(两个人)妻子和儿女;今义:(一个人)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鲜美【古义:鲜嫩而美丽(多指植物);今义:滋味好】交通(古义:交错相通,四通八达;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间隔(古义:断绝来往;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今义:延长.延伸)津(古义:渡口.问津指探访.今义:口液)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仿佛(古义:隐隐约约;今义:似乎,好像)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词类活用异: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穷: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志:做标记,动词.未果,果:名词作动词,实现一词多义舍: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子)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做的标记)中:中无杂树(中间)晋太元中(年间)其中往来种作(里面)其: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指桃花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代指桃花源中的人)多词一义文中出现了三对词都是一个意思,这种词类叫做多词一义.有:'便要还家",“要”(通假字)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都是"邀请"的意思;"缘溪行”,“缘”与“便扶向路”,“扶”都是“沿着”的意思;“悉如外人”,“悉”和“咸来问讯”,“咸”,还有“皆出酒食”,“皆”都是“都”的意思."不足为外人道也",“道”与“此中人语云”,“语”都是“说”的意思同义词都——1)悉:悉如外人2)皆:皆叹惋3)咸:咸来问讯4)并:并怡然自乐5)具:具答之沿------1)缘:缘溪行2)扶:便扶向路邀请——1)要:便要还家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具答之(具通“俱”,完全,详尽.)古汉语句式1)判断句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2)省略句在本文中,主要表现在省主语和省宾语.省主语: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省宾语:例一:问所从来(是“闻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古今异义词1.词语的古今义解释在七年级下的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古今异义词指的是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同一个词语的意义、用法或者词性有所不同。
例如,“学校”在古代指学府,而今义则指实施教育的机构;又如“国家”,在古代指帝王统治下的地域,而今义则指具有主权和领土的国家。
2.词语演变的原因分析古今异义词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词语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二是社会发展导致词语所反映的事物发生了变化;三是语言交流的需要,使得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了新的意义。
3.如何在阅读中识别古今异义词阅读时,我们要学会识别古今异义词。
一方面要了解词语的古代意义,另一方面要根据上下文判断词语在文中的实际意义。
识别古今异义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二、通假字1.通假字的定义及作用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
通假字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避讳、美观或者音韵的需要。
例如,“孔子曰”中的“曰”通“日”,意为“说”。
2.通假字的识别方法识别通假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了解通假字的规律,如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形声字代替声旁字等;二是掌握一定的通假字表,以便在阅读中进行对照;三是通过语境和字义来判断字是否为通假字。
3.通假字的阅读技巧阅读文言文时,遇到通假字不要慌张,要学会根据字义和语境来判断。
同时,积累通假字,形成自己的词汇库,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三、词类活用1.词类活用的种类及举例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名词活用作动词,如“司马迁迁”中的“迁”意为“贬谪”;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山高水长”中的“长”意为“生长”;动词活用作名词,如“夫子不鼓盗钟”中的“盗”意为“偷钟的人”。
2.词类活用的辨析方法辨析词类活用,首先要了解词语的原始词类,然后根据其在文中的作用和意义来判断。
八上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一、通假字1、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译:脖子都因为此而僵硬了。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愉悦。
译:不也高兴吗?)3、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惘,迷惑。
译: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
)4、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译: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5、是知也(“知”通“智”,明智。
译:这就是明智。
)6、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译:一切都没有。
)7、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
译:才如点点繁星。
)8、尊君在不(“不”通“否”,译:您父亲在家吗?)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译:每天拉着仲永拜访县里的人。
)10、帖花黄(“帖”通“贴”,贴上。
译:在额头上贴花黄。
)11、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译:出门去看望伙伴。
)12、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译: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助词,吗。
译:我难道想让你当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
)14、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译:全场静悄悄的。
)15、止有剩骨(“止”通“只”,“止露尻尾,止增笑耳”中“止”相同。
译:只有剩下来的一些骨头。
)二、古今异义词1、余忆童稚时(余:古“我”,今“剩余,多余”。
译:我回忆幼小的时候。
)2、盖一癞虾蟆(盖:古“原来是”,今“盖房,盖子”等。
译: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3、方出神(方:古“正”,今“地方,方块,方形”等。
译:正看得出神。
)4、怡然称快(然:古作助词“......的样子”,今“然后,天然”等。
译: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5、吾日三省吾身(三:古“多次”,今作数词。
译: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6、是知也(是:古作代词“这”,今作肯定判断词。
译:这就是明智。
)7、无何(无何:古“不久,一会儿”,今无此意。
)8、城市依稀而已(而已:古作语气助词“罢了”,今“不过如此”。
九上语文第六单元文言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陈涉世家一词多义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怅恨久之(语气助词,补足音节,无意义)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楚人怜之(代词,他,指项燕)次: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行军的停留)会: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与皆来会计事(集会)将: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项燕为楚将(将领)为:为屯长(担任)为天下唱(作为)士卒多为用者(被)为坛而盟(修筑)书:乃丹书帛曰(写)得鱼腹中书(字条)数:广故数言欲亡(几次)卒数万人(几)以数谏故(屡次)数有功(多次)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表判断,是)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号: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动词,号令)号为张楚(国号)以:以数谏故(因为)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祭以尉首(用)与:与战谯门中(和)尝与人佣耕(与……一起)与皆来会计事(全,都)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乃行卜(进行)行收兵(行军)故:广故数言欲亡(故意)扶苏以数谏故(缘故)上:辍耕之垄上(方位名词,上面)上使外将兵(名词,皇上)道:道不通(道路)伐无道(仁道,道义)令: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命令)陈守令皆不在(县令)古今异义词(加粗字)【等死】古义:一样,同样今义:等候,等待【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到处今义:常常,经常【楚人怜之】古义:拥戴,爱戴今义:怜惜,怜爱【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藉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今亡亦死】古义:逃跑,逃走今义:死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暗中今义:间隙【将军身被坚执锐】古义:亲自,自己今义:人,动物的躯体【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古义:如果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比方【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遇到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篝火】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今义:才能出众的人唐雎不辱使命一字多义: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2.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4.以君为长者(把)徒:1.亦免冠徒跣(光着)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夫:1.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名词)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怒: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生气,发怒,动词)2.怀怒未发(愤怒,形容词)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最新】《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最新】《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是中国古典的《诗经》的最后一章,又称《小阿房宫赋》、《汉赋》。
作品记述着商代时期的事情,表达了山河万顷的壮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在文艺复兴时期被广泛研究。
该作品包含了大量文言知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
用等,下面为此作品中的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古今异义
1、“晨”:古时比喻宗室贤良和思虑;今时多指早晨。
2、“明冕”:古时指宗室胸前佩戴的冕带;今时多指皇帝身着,体现尊贵身份。
3、“象”:古时指祭祀准备的牛、羊等大型祭物;今时指犀牛等大型动物。
二、词类活用
1、“负重”:本意指负担重担,古今多指担任重任,也可反指重担除去。
2、“明冕”:本意指带簪带冠,古今多指尊贵身份,也可用于比喻分寸得当。
3、“行”:本意指走路,古今多指做事,也可用于形容足够美好。
初中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类
初中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类初中七年级上册的文言文研究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归类。
通假字是指在中国古书中使用相同或相似读音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考试中需要对其进行解释。
七年级的通假字包括“尊君在不”,“不亦说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止有剩骨”,“身亡所寄”,“其人舍然大喜”,“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对镜帖花黄”,“但手熟尔”,“XXX以杓酌油沥之”,“可爱者甚蕃”和“亭亭净植”。
一词多义指一个词有两个或以上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一些词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其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因此在不同的句子中会有不同的意思,需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七年级上册的一词多义包括“舍”(舍弃、解除、消除、去消失、离开、时当时)、“日”(按时、天、太阳、岁月)、“为”(给、替、担任、做、被、成为、乐以。
为乐、乐趣)、“行”(行走、行出行)、“知”(了解、领悟、知道)和“意”(想、企图、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敌胁迫、攻击、敌人)。
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
有闻而传之者,闻之于XXX。
求闻之若此。
在古今异义中,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
要特别注意前四种情况,如果不了解它的变化,误以今释古,要么语意不通,要么歪曲原意。
七年级上册常考古今异义词。
与儿女讲论文义,XXX舍去。
相委而去。
实词儿女指泛指小辈,包括侄女、侄儿;去指离开;委指舍弃。
现代汉语中,儿女指儿子女儿,去指跟“来”相对,委指交付。
这些词在古今异义中的差别细微,要注意区分。
出自《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期日中,可以为师矣。
吾日三省吾身。
XXX回头看,期指约定日期,可以指表示可能、许可,三指数词,表确数。
在《陈太丘与友期行》和《论语》中经常出现。
弛担持刀,屠自后断其股。
弛指松弛,股常指机构中的组织单位。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课件28张
• 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
戚:为……悲伤
• 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 相与:一同、都
“从犯”;③堂房亲属叫从,如“从弟”。
紧扣语境推敲 解
每个词语虽然都有它自己的含义,但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 往往含义不同,或为本义,或为引申义,或为比喻义,或为假 借义。只有紧扣语境,才能确切地解释词语。
• 【即学即练】
•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不胜月
时:季节
• (4)了解历史渊源
•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如“百姓”一词,在 周秦时是“贵族”的总称,平民无姓氏,平民只能称为“黎民”。
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
巧借本义联系 解
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例如,从:会意字,像 两个人相随行走在路上。本义:跟随、随从。如“吾从而师之 ”。引申义:①听从、服从,如“从善如流”;②次要的,如
再到答题,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它,特别是翻译,更是与此密切相关。全国新
课标卷Ⅰ翻译题第1小题,“循”意为“遵守”;全国新课标卷Ⅱ翻译题第2 小题,“蝗”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出现蝗灾”(或“发生蝗灾”);全 国新课标卷Ⅲ翻译题第(1)小题,“申饬”意为“指示”。全国新课标卷Ⅰ翻 译题第(1)小题,“以”意为“凭借”“依靠”,“先驱”意为“先锋”“先 行者”;全国新课标卷Ⅲ翻译题第1小题,“务去”意为“尽力去除”,“宽” 译为“宽松”。考生若没有准确理解这些词义,正确翻译就很难做到。
文言文阅读: 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一、考情分析
•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赋分是10分,超过另外三 道客观题分值的总和。历年全国新课标卷翻译题都是命制两道小题。
出师表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文言句式
出师表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文言句式《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辞表,旨在向刘备汇报征讨东吴的军事行动和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这篇文章不仅语言华丽,气势磅礴,而且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都极其高深。
经过历史沧海的磨砺,这篇文章的一些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多种复杂的语言现象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在古代和现代有不同的含义的词汇。
《出师表》中最典型的古今异义词是“出”、“铨”和“革”。
在古代,“出”通常被用来指出门走路,但在《出师表》中,它指代的是带领军队出发。
而“铨”在古代是指考核官员的行动,而今天它则通常用来指审核和评估工作。
此外,“革”在古代意味着废除、改变、革命,而今天它同样可以表示改变和革命。
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拥有不同的含义。
在《出师表》中,比较显著的例子是“取”。
在该文章的第一段,它指的是取到目的地。
但在第13段中,它的意思则是夺取战争胜利。
这个词的多重含义使得文章更加连贯和完整。
三、词类活用语言中的活用通常指同一个单词可以根据语境改变它的形态和含义。
《出师表》中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献”。
该词既可以指向别人呈送礼物,也可以指人向上献身。
这个词的灵活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更加丰富和优美。
四、通假字通假字是指相同或相似的发音,但笔画不同,本意也不同的汉字。
在《出师表》中,有许多通假字,如“正/政”(皆读zhèng)、“劳/牢”(皆读láo)、“侯/候”(皆读hòu)等。
这种词的使用使得文章更深地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五、文言句式《出师表》是一篇不朽的文言文力作,其中文言句式的运用非常巧妙,这是许多读者最喜欢的部分。
例如,在该文章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句式是“某亲自”、“某依计”等。
这些句式凭借其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语言特点,丰富了文章的语言表现力,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总之,《出师表》作为一篇古代文学经典之作,其语言表现力和文化价值都是无可挑剔的。
语文第5,6单元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与朱元思书》通假字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回去)2、古今异义词一百许里(古义为“左右”,表示约数;今常指“应允”,“许多”,“或者”等。
)鸢飞戾天者(古义为“到,到达”,今常指“罪过”或“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为为“筹划,治理”,今常指“政治规划”。
)3、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猿则百叫无(动词,停止。
)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上边,上面)百一百许里(数词,十的十倍)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4、词类活用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任意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漂流)急湍甚箭(副词用作动词,快)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向高处伸展。
邈,争着向远处伸展)《五柳先生传》1、古今异义词因以为号焉(古义为“以之为,把它作为”,两个词,今常用作一个词,认为)或置酒而招之(古义为“有时”,今常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造饮辄尽(古义为“往,到”,今常指“创造,制作”等)2、一词多义如亲旧知其如此(动词,像)晏如也(名词,……的样子)得家贫不能常得(动词,得到)忘怀得失(名词,得到的(东西))3、词类活用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旧友,故友)《马说》1、通假字才美不外见(通“现”,显露,表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其真无马邪(通“耶”,吗)食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2、古今异义词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为“有时”,今常作连词,表选择关系)执策而临之(古义为“马鞭子”,今常指“政策、决策”等)3、一词多义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量词,顿,餐)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能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虽有千里之能(名词,才能,能力)策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子)4、词类活用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策之不以其道(名词帮作动词,用鞭子打)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尽,竭尽)《送东阳马生序》1、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能“披”,披着)2、古今异义词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古义为“问”,今常指“敲”等)媵人持汤沃灌(古义为“热水”,今常指“汁水”等)略无慕艳意(古义为“欣羡”,今常指“鲜艳,艳丽”等)日再食(古义为“两次”,今常指“又,再次”等)3、一词多义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担心)无冻馁之患矣(名词,忧患)故故余虽愚(连词,所以)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副词,特意)质援疑质理(动词,询问)非天质之悲(名词,资质)至色愈恭,礼愈至(形容词,周到)至舍(动词)4、词类活用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动词用作代词,此,这)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腰挂)《小石潭记》1、古今异义词全石以为底(古义为“以之为,以全石作为”,今义指“认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为“约,大约”,今常作能愿动词,可以)崔氏二小生(古义为“年轻人”,今常作戏曲用语)2、一词多义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隶而从者(动词,跟从,跟随)见下见小潭(动词,显现,呈现)明灭可见(动词,看见)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明灭可见(副词,可以)差参差披拂(形容词,不齐)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3、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西)近岸(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潭中鱼可百许头(动词用作副词,约,大约)日光下澈(形容词用作动词,照射)斗折蛇行(两个词均为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凄神寒骨(两个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凄凉;使……寒冷)《岳阳楼记》1、通假字百废具兴(通“俱”,全,都)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嘱托)2、古今异义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古义为“做州郡的太守”,今常指“守卫、守护”等)越明年(古义为“到”,今义为“超过”)越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常指“今年的下一年”)则有去国怀乡(去,古义为“离开”,今常指“到,往”。
初一部编版《论语十二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论语》十二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君子古:有才德(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2.朋古:(同门为朋)志同道合的人今:朋友
3.三古:多次今:二加一的数字
4.可以古:可:可以;以:凭借今:可能,许可
5.殆古:疑惑今:大概,几乎
6.疏古:粗糙今:疏通
7.水古:冷水今:冷水和热水
三、词类活用
(一)种类:
1.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2.名词用作状语
3..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5.形容词作名词
6.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二)文中的词类活用句子
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4.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1.为可以为师矣成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3. 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4.乐不亦乐乎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
乐亦在其中矣乐趣
5.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他的
人不堪其忧那种
6.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
于我如浮云对于。
孟子三章的古今异义
孟子三章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1、有:得天时者矣(是,一说不译)。
故君子有不战(要么)。
2、于: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从)。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从)。
管夷吾举于士(从)。
孙叔敖举于海(从)。
百里奚举于市(从)。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一说在)。
困于心衡于虑(在)。
征于色发于声(在)。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由于,因为)。
3、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家)。
古今异义:1、城:古义:城墙。
今义:城市。
2、国:古义:国防。
今义:国家。
3、池: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池。
创作背景:孟子出生于鲁国贵族,他的祖先即是鲁国晚期煊赫一时的孟孙。
但当孟子出生时,他的家族已趋没落。
春秋晚期的大混乱,使他们的家族渐趋门庭式微,被迫从鲁迁往邹。
再以后历事维艰,到孟子幼年时只得“赁屋而居”了。
孟子父母的状况,今已不可考。
流传下来的只知孟子幼年丧父,与母亲过活。
为了孟子的读书,孟母曾三次择邻而居,一怒断机。
孟子从40岁开始,除了收徒讲学之外,开始接触各国政界人物,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倡“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
”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
文言文实词精讲: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WORD格式文言实词精讲一、文言实词主要出题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有三种情况:一是同音通假,如“以”通“已”;二是双声通假(两个字声母相同),如“胡”通“河”;三是叠韵通假(两个字韵母相同)如“属”通“嘱”等。
这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通×”(或“×同×”)。
通假字与本字一定是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上下文字意思讲不通时,可考虑该字为通假字。
值得注意的是,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指定某字为通假字。
高考文言文高频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一词多义1、安:1、怎么(如: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2、卑:1、身份低微(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3、备:1、周全、详尽。
(如: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如: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同5、鄙:1、鄙陋、目光短浅(如:肉食者鄙《曹刿论战》)2、出身鄙野(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1、全部(如: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
(如: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如: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8、策:1、马鞭。
(如: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如:策勋十二传《木兰诗》)9、长:cháng1、长度。
(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10、称:1、相当、配合(如: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2、称赞(如: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11、诚:1、的确,实在(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2、果真(如: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陈涉世家》/《隆中对》)12、驰:1、骑(如:愿驰千里足《木兰诗》)2、驱车(追赶)(如:公将驰之《曹刿论战》)13、出:1、发、起(如:方其出海门《观潮》)2、来到(如: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观潮》)3、产生(如:计将安出《隆中对》)14、辞:1、推辞(如: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2、语言(如: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15、次:1、编次。
(如: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16、箪:1、用箪装着(如: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隆中对》)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如:箪瓢屡空《五柳先生传》)17、当:1、应当。
(如: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
(如:今当远离《出师表》)4、对着,向着。
(如: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
(如: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18、道:1、道路。
(如: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如: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3、方法。
(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
(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19、得:1、能够(如: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2、得到、获得(如:故不为苟得《鱼我所欲也》)3、同20、等:1、同样(如: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陈涉世家》/《马说》)2、诸位,表多数(如:公等遇雨《陈涉世家》)21、敌:1、攻击(如: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如:盖以诱敌《狼》)22、度:1、渡过、越过(如:关山度若飞《木兰诗》)23、端:1、画幅的右端(如:左手执卷端《核舟记》)2、正、端正(如: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24、恶:1、怎么(如:恶能无纪《满井游记》)2、厌恶(如: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25、发:1、征发(如: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2、开放(如: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3、发出(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4、头发(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26、凡:1、总共(如:凡三往《隆中对》)27、分:1、划分,分开。
(如: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
(如: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
(如: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职分,本分。
(如: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28、奉:1、通29、否:1、同30、夫:1、那(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2、句首发语词(如:夫环而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丈夫(如:夫齁声起《口技》)31、扶:1、沿,顺着(如: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如:出郭向扶将《木兰词》)32、拂1、同33、福:1、赐福、保佑(如:神弗福也《曹刿论战》)34、更:1、重新(如: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2、再、又(如:更上一层楼《登鹤雀楼》)3、更加(如: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4、古代夜间计时单位(如: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35、苟:1、如果(如:苟富贵《陈涉世家》)2、苟且(如: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鱼我所欲也》/《出师表》)36、固:1、本来(如:固众人《伤仲永》)2、顽固、固执(如: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如: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4、巩固(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7、故:1、旧的,原来的(如: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论语十则》/《狼》)2、原因,缘故(如:公问其故《曹刿论战》)3、故意(如: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4、所以,因此(如: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5、老、旧(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38、顾:1、回头看(如:顾野有麦场《狼》)2、拜访(如: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39、观:1、看(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2、景色,景象(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岳阳楼记》)40、冠:1、帽子(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3、男子成人礼(如:既加冠《送东阳马生序》)41、光:1、发扬光大(如: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2、光线(如: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42、归:1、归依(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回家(如:太守归而游人从《醉翁亭记》)3、女子出嫁(如:女有归《大道之行也》)43、过:1、到(如: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2、犯过失(如:人恒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4、好:1、美(如:好鸟相鸣《与朱元思书》)2、喜欢(如: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45、号:1.大叫,呼啸。
(如:阴风怒号《岳阳楼记》)2、别号。
(如: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3、国号。
(如:号为张楚《陈涉世家》)4、号召。
(如:号令召三老……《陈涉世家》)46、患:1、担忧、忧虑(如: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47、或:1、有时(如: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马说》/《三峡》)2、有的人(如: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3、或许(如: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48、极:1、尽头、穷尽(如:此乐何极《岳阳楼记》)2、尽、到(如:南极潇湘《岳阳楼记》)3、非常、最(如:初极狭《桃花源记》)49、寂:1、平静(如:视端容寂《核舟记》)2、寂静(如:寂寥无人《小石潭记》)50、加:1、虚夸,以少报多(如:弗敢加也《曹刿论战》)51、间:1、夹杂(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口技》)2、参与(如:又何间焉《曹刿论战》)4、期间(如: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5、量词(如: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山波羊潼关怀古》)6、间隔,隔开(如: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8、私自(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陈涉世家》)9、中间(如:其间千二百里《三峡》)52、见:1、同53、将:1、将领,名词(如:则命一上将《隆中对》)2、率领(如: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隆中对》)3、将要(如:公将战《曹刿论战》)4、搀扶(如:出郭相扶将《木兰诗》)54、借:1、借(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2、依靠(如:愿借子杀之《公输》)3、即使(如:籍第令毋斩《陈涉世家》)55、尽:1、没有了(如:担中肉尽《狼》)2、全部取得(如:利尽南海《隆中对》)3、尽量,尽可能(如:进尽忠言《出师表》)56、居:1、停留(如:不可久居《小石潭记》)2、在(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3、经过(如:居数月《塞翁失马》)57、举:1、传扬(如: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2、发动(如: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3、被举用(如: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8、具:1、同59、绝:1、极(如:以为妙绝《口技》)2、停止,消失(如:群响毕绝《口技》)3、隔绝(如:沿溯阻绝《三峡》)60、开:1、散开(如: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2、放晴(如:连月不开《岳阳楼记》)3、打开(如:旁开小窗《核舟记》)61、可:1、大约(如: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2、可以(如: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62、苦:1、苦于(如:苦秦久矣《陈涉世家》)2、使……苦(如: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3、乐:1、以……为乐(如:太守之乐其乐《醉翁亭记》)2、使……快乐(如:钟鼓乐之《关雎》)3、乐趣(如: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4、欢乐、快乐(如: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64、类:1、像(如:绝类弥勒《核舟记》)2、事理(如:不可谓知类《公输》)65、利:1、有利的(如:天时不如地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锐利(如:兵革非不坚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有利可图(如:利其然《伤仲永》)4、物资(如:利尽南海《隆中对》)66、隶:1、属于(如:世隶耕《伤仲永》)2、跟着(如:隶而从者《小石潭记》)67、良:1、真,实在(如:良多趣味《三峡》)2、善良(如:此皆良实《出师表》)68、临:1、面对、对着、当着(如:执策而临之《马说》)2、来到,在(如:临溪而渔《醉翁亭记》)3、靠近(如: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4、将要(如: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69、鳞:1、像鱼鳞一样(如:鳞浪层层《满井游记》)2、鱼(如:呷浪之鳞《满井游记》)70、令:1、命令。
(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2、让,使。
(如: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3、指县令。
(如:陈守令皆不在《陈涉世家》)71、妙:1、奇妙(如:以为妙绝《口技》)72、名:1、命名、起名(如:名之者谁《醉翁亭记》)2、说出(如:不能名其一处《口技》)73、谋:1、商量(如:陈胜吴广乃谋曰《陈涉世家》)2、谋划、筹划(如: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74、奇:1、奇特。
(如:明有奇巧人《核舟记》)2、零数。
(如: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75、骑:1、骑兵(如:骑千余《陈涉世家》)2、马(如: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观潮》)76、前:1、前面(如:其一犬坐于前《狼》)2、上前(如:狼不敢前《狼》)77、强:1、有余(如:赏赐百千强《木兰诗》)2、强盛,强大(如:以弱为强者《隆中对》)3、通78、清:1、清澈(如:水尤清冽《小石潭记》)2、凄清、冷清清(如: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79、情:1、实情(如:必以情《曹刿论战》)2、友情、交情(如:于是与亮情好日密《隆中对》)80、请:1、请允许,敬辞(如:请献十金《公输》)2、请求(如:曹刿请见《曹刿论战》)3、请教(如: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81、穷:1、穷尽,动词(如:欲穷其林《桃花源记》)2、穷尽,形容词(如:乐亦无穷《醉翁亭记》)3、深(如:穷冬烈风《送东阳马生序》)4、贫穷(如: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82、屈:1、委屈(如:猥自枉屈《出师表》)2、弯曲(如:手指不可屈伸《送东阳马生序》)83、去:1、走开,离去(如:一狼径去《狼》)84、阙:1、宫殿(如: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2、同85、容:1、许、让(如:虽席地不容闲《观潮》)2、神色(如:视端容寂《核舟记》)86、乳:1、喂奶(如:妇抚儿乳《口技》)2、奶头(如:儿含乳啼《口技》)87、善:1、好(如: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公输》)88、少:1、一会儿(如:少时《狼》)2、稍微(如:意少舒《口技》)3、不多(如:饮少辄醉《醉翁亭记》)4、年轻(如:陈涉少时《陈涉世家》)89、舍:1、学舍、书馆、房屋(如:至舍《送东阳马生序》)2、舍弃(如: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3、丢开、离去(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90、甚:1、超过、厉害、严重(如: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91、胜:1、优美、美好(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2、忍受,能承受(如: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4、尽(如:跨州连郡者不胜数《隆中对》)92、施:1、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