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三种常见错误

合集下载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之常见实词、成语辨析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之常见实词、成语辨析

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之常见实词、成语辨析(共120个)实词辨析:(60个)1、差错:主要指与正确的事物,情况不完全一致,多是因粗心而造成的。

2、错误:其程度比“差错”严重,性质上是相反的,完全不同的。

3、修改:其侧重在“改”,即改掉被认为是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或根据情况作出改变,修改后的客观结果不一定是好的。

4、修正:强调“正”,表示改正不够准确,不符合要求或标准的地方,使其变得准确、完善。

5、反射:多用于声波或广播的折回。

6、更迭:则有连续变更的含义。

7、壮观:指雄奇伟观的事物或风景。

8、复杂:指事物的种类、头绪等多而杂。

9、演化:侧重生态的群落或自然群落的逐渐进化。

10、演变:指变化发展。

11、轻视:是因为主观上认为事物没有价值或没有用处,因而不认真对待,一般是有意的,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是贬义词。

12、忽视:一般是因为重视不够或考虑不周而没有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性,多是无意的行为,不带感情色彩,是中性词。

13、办法:常与“想”,“有”,“没有”,“采用”,“好”,“老”等词搭配。

14、措施:多用于较大的事情,常与“制定”,“采取”,“提出”等词语搭配。

15、出格:指越出常规,超出范围。

16、授权:是主动性的,往往是施动者。

17、受权:是被动性的,意思是“被赋予权力去做什么”。

18、限制:强调客观存在的。

19、干扰:强调主观引发的。

20、捉摸:其通常用于否定句中。

21、琢磨:常用于肯定的语境当中。

22、律动:指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

23、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总和。

24、悸动:因心慌而心跳的厉害,是由情感引发的动作。

25、扶植:强调的是扶持、帮扶。

26、培植:强调的是培养、培育。

27、机制:生物体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关系。

28、醉心:指对某一事物强烈爱好而一心专注,具有褒义色彩。

29、混迹:指隐蔽本来面目,混杂在某种场合。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言语理解题目常见误区及纠正方法.doc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言语理解题目常见误区及纠正方法.doc

2018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言语理解题目常见误区及纠正方法对于行测科目,很多考生还是很难掌握其解题方法。

关于言语理解与表达,想要学好它,首先需要纠正对它的认识误区,其次是夯实基础,最后才是提升技巧。

华图教育老师为了让大家提高成绩,一一进行详解。

说到认识误区,考生应该认清一个问题即言语考试题目的客观性。

然而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考生误以为言语理解与表达是主观题,做题时过于随意、任性,比如逻辑填空,即使对过答案或听老师讲解完,依然不愿意接受正确答案。

其实,我们所有的真题都是有原文有出处,且出处一般集中在《人民日报》、《光明网》等权威刊物,且都涉及一些热门话题。

比如2017年的真题从逻辑填空到语句表达,哪怕是排序题都是有原文有出处的。

比如:2017年国考逻辑填空中涉及到热门话题工匠精神: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少一些,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多一些优品精品。

还有备受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既然题干有既定的语言环境(语境),我们在做出选择的时也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语境(上下文的关系)和提示点,并且一定要遵从材料作者的主旨、态度和倾向。

其次我们也要接受一个略带残酷的事实:言语学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很多考生误以为言语和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判断推理一样,只要有既定的规则和套路就一定能在短期内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答率,其实不然。

我们需要大量的积累和真正提升语言素养。

那么如何解决词汇积累的问题?是否需要背诵词语、成语?实际上,考生在备考时并不需要盲目地背诵词语、成语,而是需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学习一些重点词汇,也就是真题中的高频词汇。

通过我们对真题的分析,发现很多词汇或者成语会轮番出现,甚至一张考卷中会出现两次。

比如【例1】在这个万物互通互联的时代,单个企业是无法的,只有人人安全,合作伙伴都安全,整个环境都安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网络安全,这也是网络安全的最高等级生态安全。

事业单位言语易错点盘点及应对策略

事业单位言语易错点盘点及应对策略

事业单位言语易错点盘点及应对策略【导读】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事业单位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之事业单位言语易错点盘点及应对策略。

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的步伐一天天的向我们逼近,对于已经掌握了解题方法及技巧,同时做了大量真题的莘莘学子来说,在这最后的冲刺阶段,考生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查缺补漏,避免重要题型重复出错。

对此,中公辅导专家为广大考生盘点了事业单位言语理解与表达的易错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法,以帮助考生避开误区,巧妙应对,取得高分。

看看下面这些错误,你犯过吗?例1:①这些原始凭证是经过________的,内容符合国家的法令制度。

②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__,而是要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学习。

③法国谚语说,一个淘气顽皮的孩子要挨四百下打才能消除灾难,________恶魔,变成健康听话的儿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审核终止驱除B.审订中止祛除C.审核终止祛除D.审订中止驱除【答案】C。

解析:“审核原始凭证”为专业术语,排除B、D。

“祛除”指除去(疾病、疑惧或迷信人所谓邪祟等)。

“驱除”指驱逐,排除。

此处与“恶魔”搭配,选“祛除”更恰当。

答案选C。

【易错点】很多考生在答逻辑填空题目时,往往因对近义词语的辨析不到位以及常见搭配把握不准,不清楚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而导致误选。

【应对策略】考生平时应多积累公考高频词汇,掌握其含义及用法,并准确辨析近义词语间的差别。

易错点二:不看语境,不理意图应对策略:把握语境,体会意图例2:《舌尖上的中国》这七集纪录片,始于《自然的馈赠》归于《我们的田野》,显然是创作者试图的精心设计的布局,阐述一种________的美食理念,然而,他所推崇的饮食价值观恰恰是与当前的快餐时代________的。

他自始至终都在告诉观众,真正的美食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劳动,需要回归自然。

这种温柔却振聋发聩的提醒,持续不断地刺激着我们已经麻木的舌头。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言语部分成为很多考生学习突破的瓶颈。

在此政华来带大家认识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认知存在几种误区:误区一:逻辑填空就是凭语感,做题错误率高逻辑填空这一部分文字量阅读逐年增大,词汇量也在不断加大。

文段多集中的时下的书面议论、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下的文段特征、上下句之间语义关系也更加紧密,一般考生由于平时很少阅读,语感并不准确。

加之对于词语准确意思把握不够到位,造成这一部分准确率比较低。

解题技巧一:关注关键词如何在这一部分拿到高分,除了平时的阅读积累外,考场上对于题目的分析尤为重要。

在对题目的分析中关联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标志。

在转折结构中,转折前与转折后语义形成相反或者相对的关系,选择的词语也构成前后的反义关系。

例1、在环境问题上,我们所面临的困境不是由于我们____________,而是我们尽力做了,但却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这是一个信号,把魔鬼从瓶子里面放出来的人类,已经失去把魔鬼再放回去的能力。

A.无所顾忌B. 无所不为C. 无所事事D. 无所作为【答案】D。

解析:“无所顾忌”指没有什么顾虑、畏惧。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

“无所事事”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

“无所作为”指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由“不是……而是……”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做了”意思相反,表示没有做,据此排除A、B。

“无所事事”侧重于闲,“无所作为”侧重于没有成绩。

由“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可知,“无所作为”填入更恰当。

本题答案为D。

因果关系中,前后形成因果关系,所选择的词义应该是对原因的推断或者是对结果的推断的推断词误区二:文段阅读反复读,费时又费力文段阅读一直以来是考生最犯难的问题,这一部分的准确率相较于逻辑填空高。

考生情况简单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了节省时间匆匆浏览文段大意,没有理清楚文章思路没有把握住文章的主旨,面对选项凭感觉;一类,逐字逐句的对文章进行分析,充分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的主旨要点,但是花费很多时间,导致后面题目没有时间做。

第五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 (《行政职业能力开发与测评》PPT课件)

第五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  (《行政职业能力开发与测评》PPT课件)
A渗透 排挤 B冷淡 无视 C轻视 漠视 D重视 限制 (5)递进关系 例题:他无法长生不老,但他还有可能年轻。他不敢对这个国家过于庞大的文化
有什么祈愿,却希望自己的文章能有一种( )后的回味,不安后的会心,焦虑 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当然,希望也只是希望罢了,何况这实在已是一种(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3、长句判断 例题:市法院今天通过了一项严禁警方执行区长关于
不允许在剧场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娱乐设施的指示的 禁令。那么,市法院究竟允不允许在剧场附近修建娱 乐设施?
A允许 B不允许 C同允许不允许无关 D对允许不允
许不置可否
行政职人业力能资力源开发管与理测评
(二)语句表达
4、选句填空
例题:如果我们只把以前的学习文件照抄一遍
的消极因素;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否认其正面价值,它是站在治世
的高度探寻人生修养之艺术,将个体性情自由与群体政治需要融为一
体,把情感发动与秩序建构统一起来,为治世之道开出了一剂良方。
先秦儒家的这种治世理论对于当下的和谐社会建设不无有益的启示,
如今,我们在强调个性自由的同时.也应当为这种自由设定一个边界:
行政职人业力能资力源开发管与理测评
2.短文阅读
1.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非常重视人与生物圈计划的原因是: A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人类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B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退化的严重矛盾教育人类自身 C全球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日益严重 D人类在获得和创造财富的同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 2.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究内容是: A人为什么会受到自然惩罚以及怎样才能不受惩罚 B人类创造并获得了财富为什么还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C人怎样才能维护生态平衡又使自身和社会获得发展 D人类搞经济建设怎样才能既提高效益又和环境相适应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七类常见病句类型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七类常见病句类型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七类常见病句类型语句表达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见题型之一,主要包括病句判断、歧义句辨析两类题型,旨在考查考生对词语的准确表达、语句结构的合理安排、语气语调的理解等,因此对考生在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考生对语言的理解达到很高的水平。

本文中国家公务员网提供了几种常见病句类型供考生备考查阅。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语句表达题的几种常见病句类型如下:(一)用词不当例: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

“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

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

如: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的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

“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

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3)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4)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如: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北京”是“季节”,主宾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1)主语残缺。

有两种情况:①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②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有两种情况:①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②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3)宾语残缺。

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中心语残缺。

(4)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如: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谓语“成为”,宾语残缺。

应在最后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

(四)成分赘余(1)主语有多余成分;(2)谓语有多余成分;(3)宾语有多余成分;(4)定语多余;(5)状语多余;(6)补语多余。

例: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

“诸”是“之于”的意思。

删去“诸”或“于”即可。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见易错区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见易错区

随着公务员考试热持续升温,面对着社会就业延续的趋势,很多人选择“公考”之路。

但是对于公务员考试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呢?由于公务员相对较高的福利和待遇以及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每年公务员考试都引得众多考生报考,竞争十分激烈。

很多人在报考时,常会对公务员考试各方面的信息有着模糊不清的概念,甚至对自己到底是否符合报考条件等的问题也是持着怀疑的态度。

现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特制作公务员考试解惑百科全书专题,为广大考生进行全方面的解惑关于公务员考试存在的各种问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考查的常见题型有选词填空与片段阅读,考生在选词填空部分常出现的错误点是对近义词的辨析不清,而片段阅读出错点常表现在对主旨观点类文段主旨、观点的把握不清。

针对上面的情况,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编写组专家以下将分别介绍一些方法以攻破这两大易错误区。

(一)选词之近义词辨析--语素分析法词由语素构成,因此无论以何种方式构成的词,词义和语素义之间必然会有一定的联系。

近义性词语之所以意义相近,绝大多数是因为具有相同的语素,而之所以有差异,各有侧重,则是因为除相同语素外,还有不同的语素。

因此,运用语素分析法辨析近义词的关键是“去同存异”,即舍弃掉它们相同的语素,再对它们的相异语素进行组词以辨析词义的差别,并遵循代入语境的原则。

常见步骤:(1)相异的语素分别组词(2)新词代入语境,最适合的即为正确答案。

例题:某市公开选拔了一批党政领导干部,从年龄结构上看,的这批干部普遍年轻;从上看,他们的教育背景普遍较好;至于他们是否具有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履职履新履历B.履职履历履新C.履新履职履历D.履新履历履职【易错点拨】去同存异。

(1)相异语素组词。

选项三个词语的相同语素是“履”,相异语素是“新”、“历”、“职”。

“新”,新任,“履新”侧重新任就职;“历”,经历,由此推知“履历”意为个人经历的说明。

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高分技巧

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高分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从历年的考情来看题量也是比较稳定保持在40道题目。

言语部分成为很多考生学习突破的瓶颈。

在此来带大家认识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认知存在几种误区:误区一:逻辑填空就是凭语感,做题错误率高逻辑填空这一部分文字量阅读逐年增大,词汇量也在不断加大。

文段多集中的时下的书面议论、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下的文段特征、上下句之间语义关系也更加紧密,一般考生由于平时很少阅读,语感并不准确。

加之对于词语准确意思把握不够到位,造成这一部分准确率比较低。

解题技巧一:关注关联词如何在这一部分拿到高分,除了平时的阅读积累外,考场上对于题目的分析尤为重要。

在对题目的分析中关联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标志。

在转折结构中,转折前与转折后语义形成相反或者相对的关系,选择的词语也构成前后的反义关系。

例1、在环境问题上,我们所面临的困境不是由于我们____________,而是我们尽力做了,但却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这是一个信号,把魔鬼从瓶子里面放出来的人类,已经失去把魔鬼再放回去的能力。

A.无所顾忌B. 无所不为C. 无所事事D. 无所作为【答案】D。

解析:“无所顾忌”指没有什么顾虑、畏惧。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

“无所事事”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

“无所作为”指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由“不是……而是……”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做了”意思相反,表示没有做,据此排除 A、B。

“无所事事”侧重于闲,“无所作为”侧重于没有成绩。

由“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可知,“无所作为”填入更恰当。

本题答案为 D。

因果关系中,前后形成因果关系,所选择的词义应该是对原因的推断或者是对结果的推断的推断词。

例2、以鸟类迁徙为话题的纪录片《迁徙的鸟》向我们完美展示了一个自然界的奇迹。

虽然大部分地表已被人类改造得________,但在天空中,鸟儿仍是主角,无论雪鹅、野鸭还是云雀,都自有其尊严。

2014福建厦门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备考误区探析

2014福建厦门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备考误区探析

2014福建厦门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备考误区探析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复习备考中,总共分为五个模块,大部分同学对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以及判断推理都会精心准备,因为这些技巧性很强,有规律可循,一旦掌握其中的规律就可以很快的解题,正确率和速度都可以得到保证。

但是关于言语理解与表达则是很多人的心头痛,这一块失分较多,在复习的时候又会觉得无从下手。

最重要的是不少同学对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理解存在着很多误区。

如何能走出误区,正确认识这一部分题目,是中公教育专家这篇文章要给大家介绍的。

一、两大类误区类型大体来讲分为两类,第一类也是最大的误区,即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是考查我们的母语,不需要复习备考。

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没有真正了解公考中言语理解题目的意义所在。

随着公务员考试的不断发展,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的难度随之加大,命题也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和套路,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性。

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拿高分,不经过专门的复习、训练是不可能的。

第二类误区,部分考生认为言语理解这一块属于文科性的,需要长期的积累,短期复习不会有什么效果,也放弃了这一块的备考。

这种错误的认识源于公考起步之初,言语理解确实更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这部分题目越来越侧重于能力的考查,对技巧性的要求越来越强,不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将会很难出现质的突破。

二、做题容易出现的错误原因这些误区导致了考生在做题时仅仅凭借感觉来答题,或者读一读,感觉通顺就随机来选,这样的语感和我们经常说的正确的语感是有区别的。

原因在于这些语感背后有一些潜意识干扰出现偏差。

中公教育专家来逐一分析一下这些错误。

1、受个人常识理解的干扰。

学生在做题目时,往往不分析文段内的逻辑关系、提示信息,而是根据个人的常识判断来选择答案。

尤其是在逻辑填空中,脱离原材料,忽略关键信息,这样自然不能与作者产生共振。

2、个人认识误区。

考生大多认为逻辑填空或片段阅读选择的资料都是些高水平的文段,因此措辞方面也会更加的优美甚至文艺。

[言语理解与表达]病句分类辨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病句分类辨析

病句分类辨析病句分析是综合了语法、逻辑。

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必考内容,近几年多用单选题考查病句的辨认,也考查了病因判断、病句修改等,并多将病句和语意明确揉和考查。

复习时。

要认真弄清用词错误、语法错误、逻辑错误、修辞不当、歧义等方面的各种病因。

还要掌握辨认病句的基本且有效的方法。

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修改病句,并在多练、形成有效语感的基础上。

感悟快速且准确判断的思路、方法等。

争取具有较高的解题能力,并较好在语言交际中避免病。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

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

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

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

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

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

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

QZZN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

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

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

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总结,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

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

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到这里用这个软件训练速读,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比较厉害的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是给我帮助非常大的一个网站,极力的推荐给大家(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

公务员常见错题解析

公务员常见错题解析

公务员常见错题解析在公务员考试的备考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错题。

这些错题不仅反映了我们知识的薄弱点,更是我们提升能力的重要突破口。

下面,我们就来对一些常见的错题进行详细解析。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常见的错题类型有逻辑填空、阅读理解和语句表达。

逻辑填空中,容易出现对词语含义理解不准确或对语境把握不当的问题。

例如:“他的演讲深入浅出,_____,深受听众喜爱。

”选项有“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扣人心弦”。

很多考生可能会误选“扣人心弦”,觉得这个词能体现演讲的精彩。

但结合语境,“深入浅出”强调的是内容的通俗易懂和趣味性,“妙趣横生”更能与之呼应,突出演讲的有趣。

阅读理解中,对主旨概括题把握不准较为常见。

比如:“文段先是介绍了某个现象,接着列举了一系列相关案例,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有些考生会被案例所迷惑,而忽略了最后的解决措施才是文段的重点。

语句表达方面,病句辨析容易出错。

像“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进了友谊。

”这句话就因为“通过”和“使”并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是一个典型的病句。

二、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很多考生头疼的部分,错题也比较集中。

行程问题中,对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理解不清。

例如:“甲、乙两人同时从 A 地出发前往 B 地,甲的速度是每小时 5 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 4 千米,甲到达 B 地后立即返回,在途中与乙相遇,已知相遇点距离 B 地 2 千米,求 A、B 两地的距离。

”这道题需要我们先求出甲、乙两人的相遇时间,再根据路程关系求出两地距离,很多考生在计算相遇时间时容易出错。

工程问题中,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的关系把握不准。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有些考生会直接将两人的工作时间相加,而忽略了工作效率的计算。

三、判断推理判断推理中的图形推理、定义判断和逻辑判断都有易错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见的病句类型:结构混乱

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见的病句类型:结构混乱

4 、结构混乱 这是⼀个很⼤的类句,这⾥谈的是不能⽤“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

这⾥最常见的是⼀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要⽤这种结构,时⽽要⽤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了。

例如: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们也觉悟起来。

(应该在“曾今……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个。

) ②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信⼼不够的表现。

(应该在“……的背后还是⾃信⼼不够”和“……壮举还是⾃信⼼不够的表现”⾥选⽤⼀个。

) (2)藕段丝连 ⼀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部分⽤做另⼀句的开头。

例如: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民的责”凑在⼀块⼉,应该删去“我们”。

)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的努⼒以后,才能与读者见⾯的。

(是把“要出版……的努⼒”和“⼀本译作……见⾯的”凑在⼀块⼉,⽤哪⼀句都可以。

) (3)中途易辙 ⼀句话说了⼀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句。

例如: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章,认为是冒犯了⽇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

(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章,就认为他是……”。

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误认为杜重远把别⼈送进监牢,⾮常不妥。

) ②中国⼈民⾃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命就在⽑泽东同志领导下⼤⼤改了样⼦。

(“中国⼈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中国⾰命”另起⼀句。

应该改为“⾃从中国⼈民……之后”。

) (4)反客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纠缠。

例如: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数匪军。

(“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呵成,不加交待。

应该把末⼀分句该作“歼灭了⼀⼤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言语理解误区

言语理解误区

吉林市华图 /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网在公务员考试备考之初,对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模块存在以下两大误区:1. 言语理解与表达就是考语文基础知识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理解。

言语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具体形式,公务员考试在设计这部分题型时主要集中在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上,如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而并非常规意义上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

因此考生若想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应考能力,不应该集中在“死记硬背”上,而要着重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通过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思考命题人在题目背后考查的要点及思维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一通百通,提高效率。

2. 言语理解与表达没有什么做题的技巧和方法,就是单纯地阅读有相当数量的考生认为言语理解与表达这部分题没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就是单纯地逐字逐句进行阅读,然后再根据多年养成的“语感”选择一个答案。

但我们马上就会面临这样的窘境:有些题目读完之后观察选项,发现似乎都有一定道理,模棱两可,真假难辨,而时间就在这不断的犹豫徘徊中悄悄溜走。

此外还有许多题,哪怕是选对了,也是偶然猜对了答案,至于为什么对,或者为什么不对却理不清头绪。

如果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做题中出现了上述状况,说明你对言语理解与表达这类题目还没有完全掌握其命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尚处在单纯阅读判断的初级阶段。

事实上,最近四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构成已经体现了言语理解与表达命题重点和思路转变,四种不同的题型有着不同的测查重点和复习要求。

此外考生应结合历年真题的命题思路,认真地将涉及的考点和考查能力进行系统梳理,同时注意锻炼和培养自己对于题目之外的思考,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命题人出题的现实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整个公务员考试命题思路进行整合,全面理解命题人的思路和技巧,才能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判断与申论进行整合性、系统性的梳理,从而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

更多公务考试资料:。

江苏公务员考试言语细节理解题三大“陷阱”

江苏公务员考试言语细节理解题三大“陷阱”

江苏公务员考试言语细节理解题三大“陷阱”“细节”是指文段中那些容易被人忽略、混淆的细小信息。

细节理解型题目考查的是考生根据材料查找关键信息及重要细节、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材料原意是否一致等能力。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考试中细节理解型题目常设的三大命题陷阱为:推断错误、无中生有、逻辑混乱。

下面江苏公务员考试网()就为考生逐一讲解。

一、“推断错误”陷阱表现:最常见的错误为过度推断作者意图。

纠错对策:解答此类试题关键要根据文章已经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合乎事理、情理、逻辑的综合分析,《江苏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的编写小组认为,考生应保证:一是内容上要有着落,二是推断的过程要合乎思维规律。

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解答相关题目。

例题: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是最易被保存下来的,因为保存动植物遗体的必要条件是快速掩埋,而在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中,动植物的遗体以及其他东西能够被快速掩埋。

这段话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动植物遗体很容易在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中保存下来B.只有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才能被保存下来C.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是保存动植物遗体的最佳环境D.只要被快速掩埋,动植物遗体就能被保存解析:此题答案为A。

由“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是最易被保存下来的”可知,“生长在水中或水边”是个最优条件,而B项的表述则变成了唯一条件,排除。

C项推断过度,原文中只说“在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中,动植物的遗体以及其他东西能够被快速掩埋”,并没有说“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是保存动植物遗体的最佳环境”。

D项逻辑错误,混淆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只要……就”表明快速掩埋是动植物遗体得以保存的充分条件,而原文说的是“保存动植物遗体的必要条件是快速掩埋”。

二、“无中生有”陷阱表现:选项涉及的某个概念、问题或结论在原文中并没有提及,尤其是当选项出现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时,一般原文并未对它们进行比较。

公务员常见易错题型分析

公务员常见易错题型分析

公务员常见易错题型分析在公务员考试中,各类题型纷繁复杂,考生们往往会在一些题目上出现错误。

了解这些易错题型并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对于提高考试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几种常见的公务员易错题型。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逻辑填空逻辑填空是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常见题型,也是考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段文字,要求考生从所给的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入空白处。

考生容易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词语的含义理解不准确。

有些词语看似相近,但在语义、色彩、用法等方面存在细微差别,如果考生没有准确把握这些差别,就容易选错。

2、缺乏对语境的分析。

逻辑填空不是孤立地考查词语,而是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选择。

有些考生只看空白处前后的几个词,而没有从整个文段的逻辑关系、情感色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3、受到日常用语习惯的影响。

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形成一些不太规范的用语习惯,导致在考试中做出错误的选择。

例如:“他的演讲生动有趣,_____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选项有“吸引”“引诱”“诱惑”。

很多考生会因为“引诱”和“诱惑”带有贬义色彩而排除,选择“吸引”。

但如果仔细分析语境,“引诱”和“诱惑”在这里使用也并非完全不可以,关键要看整个文段的语气和情感倾向。

应对这类题型,考生需要:1、加强对词语的积累,尤其是那些容易混淆的近义词。

2、注重对语境的分析,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关键词等线索来判断。

3、多做练习题,培养语感和解题能力。

二、数量关系中的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在数量关系中经常出现,也是让考生感到头疼的易错题型之一。

这类问题通常涉及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形式多样,如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

考生容易出错的原因主要在于:1、对基本公式掌握不牢固。

例如,相遇问题的公式是“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问题的公式是“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如果考生记错或混淆了这些公式,就很难正确解题。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填空解释关系常见误区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填空解释关系常见误区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填空解释关系常见误区今天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填空解释关系常见误区,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通过例题来掌握这些知识点!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填空解释关系常见误区很多考生在行测备考中感觉言语理解总是摸不着头绪,正确率忽高忽低,让学习了很久的自己很是沮丧,其实言语理解是自己和自己博弈的过程,方法在这,需要我们跟自己二十多年来的养成的做题习惯较劲,着重分析材料中上下句的关系,找出提示点、暗示点,而不是凭感觉去做题,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近上下文关系中的解释关系,和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做解释关系的题目时易出现的误区。

1.文学如泉,越品越见________;文学如茶,越品越觉________;文学如酒,越品越感________。

在文学的陶冶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雅致;少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份纯真。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清冽芳香醇美B.清香醇厚醇美C.淳厚清冽甘美D.清冽幽香醇厚1.【答案】D。

解析:与“泉”相对应,“清冽”最恰当;与“茶”相对应,“幽香”最恰当;与“酒”相对应,“醇厚”最恰当。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慈善家从组织直接捐助转变到希望通过基金会来发挥杠杆效用,________社会的慈善资源。

基金会的兴起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让整个公益界开始形成行业,可以吸引人才,加强管理,使中国的草根公益组织走上________化道路。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撬动专业B.整合职业C.挖掘科学D.吸引正规2.【答案】A。

解析:第一空中,与“杠杆效用”相对,“撬动”最恰当。

第二空中,“草根公益组织”代表的是民间的、自发的、非专业的,“专业”填入第二空也合适。

故本题答案为A。

很多考生看到解释关系的名字,就会下意识的认为解释关系的提示点和选项是近义的关系,事实上从上述两个例题中大家会看到“泉—清冽,茶—幽香”其实是主体与特性的互解,“杠杆—撬动”是主体与功能的互解,由此大家应该明白,解释关系的提示点和选项之间并非绝对意义上的近义关系,会存在其他的互解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在做题时关注材料中的修辞、修饰成分等,抓住这些隐藏的提示点。

言语理解病句知识点归纳总结

言语理解病句知识点归纳总结

言语理解病句知识点归纳总结言语理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它是指我们通过理解他人的语言来获得对其意图、情感和信息的理解。

然而,在进行言语理解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病句,即语法错误、歧义、模棱两可或意义不明确的句子。

这些病句给我们的理解带来困扰,因此,了解病句的知识点和归纳总结对于提高我们的言语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一、语法错误语法错误是指句子在词法、语法和句法等方面存在错误或不符合语言规范。

常见的语法错误包括:1.主谓不一致:主语与谓语动词在人称、单复数上不一致。

例句:我喜欢吃苹果。

→ 我喜欢吃苹果们。

2.时态错误:使用了不正确的动词时态,导致时态不一致。

例句:他昨天去了北京。

→ 他昨天去北京。

3.冗长句子:句子过长,导致句子结构混乱,不易理解。

例句:我和我朋友一起到商场买了很多东西,然后去了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

4.无具体主语:句子中缺乏具体的主语,无法准确表达意思。

例句:在楼下有一只猫发出了喵喵的声音。

二、歧义歧义是指句子具有多种解释的情况,使得读者或听者无法确定其真正的含义。

常见的歧义句型包括:1.指代不明确:句子中的代词指代不明,无法确定其具体指向。

例句:他告诉他把书还给我了。

2.词义不明确:某个词有多个含义,使得句子的表达不清晰。

例句:我买了两个苹果,一个吃了。

3.修饰语位置不明确:修饰语的位置不明确,使得句子的意思产生歧义。

例句:她给我了一个黄色的包。

4.倒装引起的歧义:由于倒装导致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例句:明天你是不是去北京?三、模棱两可模棱两可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结构在语境下可以有多种解释,从而使句子的意思不确定。

常见的模棱两可句型包括:1.插入语引起的模棱两可:插入语使句子的表达含糊不清。

例句:他说,有个小偷偷走了我的电脑。

2.省略引起的模棱两可:句子中存在省略,造成句子意义的不明确。

例句:我昨天写了一篇论文,她也写了。

3.语气不明确:句子中使用的语气不明确,无法确定说话者的态度或情感。

2019省考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学习误区分析.doc

2019省考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学习误区分析.doc

2019省考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学习误区分析12019省考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学习误区分析陕西华图教育言语理解与表达在行测中属于重要模块,是考生行测得分的基础和关键,但是往往众多考生复习过程中不得要领,结果事倍功半,今天我们就总结一下考生在复习言语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希望大家在备考过程中能够引以为戒,避免陷入复习怪圈,无法自拔。

1.能力要求:在言语中作为考生首先得明白,言语核心考察的是考生分析文段的能力,能够对文段的整体结构理解清楚,分清文段谈论的重点。

但是在复习过程中很多考生却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言语就是语感,自己把文段读一遍之后,不做任何分析,凭感觉选一个正确答案,语感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分析文段能力,不分析文段结构,一味的依靠语感,正确率自然没有任何保证,为了保证正确率,务必要强制自己分析文段,在点滴中锻炼自己分析文段的能力。

言语始终是一个由慢到快的过程,开始务必把自己基础打牢,从简单的题目中去练习分析文段能力,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保证你做题的正确性。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言语的基础就是分析文段能力。

2.题量要求:大量刷题是行测高分的关键,在保证量大的同时,还必须的保证质,光有量。

没有质,没有任何意义。

有些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只知道埋头做题,从来不对自己的错误题目反思,不总结题目设置规律,这样的刷题是无效的。

建议考生在刷题的过程中一定得及时反思,改错,有必要的话,可以准备一个错题本,把自己做错的题目做一汇总,分析清楚错误点,以便自己改正同时也要学会及时反思,总结题目的出题规律、考察知识点、这样才是刷题的正确打开方式。

3.积累要求:言语中实词和成语的考察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一些高频的成语和实词加强记忆,并且能够灵活使用,建议考生在记忆成语、实词的过程中适当的记一些例句,以便更好的理解成语意思。

同时对一些相近成语做好区分、对一些高频实词牢记一些固定搭配。

言语理解与表达三种常见错误

言语理解与表达三种常见错误

一、用词错误:用词不当是病句中最常出现的错误之一,主要体现在混淆对象、感情色彩不符、风格不协调、搭配不当等方面。

【例题】这种刚由一家留学归国人员研发的新药用起来十分方便,效果很长。

解析:“效果”同“长”不能配合,可把“效果”改为“有效期”。

二、语法错误:语法方面的错误有多种表现形式,以下我们分别举例说明。

(1)词性误用。

所谓词性误用,是把甲类词当乙类词用,如动词当形容词用,名词当动词用,动词当副词用等。

【例题】她的这个很不经意的举动,带着多么惹人可爱的孩子气,以致让人觉得站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解析:“可爱”是形容词,这里当动词用了,可改为“喜爱”。

(2)代词使用不当。

代词使用不当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代词错用,二是代词指代不清。

这两种情况都会让人产生语义的误解。

【例题】《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刘恒的一篇反映现实平民生活的小说,他用诙谐的语言表现了市井寻常百姓的生活。

解析:此句存在着指代不清的问题,句中的“他”可以理解为小说的主人公张大民,因为张大民是一个极诙谐有趣的人,也可以指代作者,应将此句中的“他”给以明确化,改为“小说中的主人公”,这样整个句子意思通顺,指代清楚。

(3)介词使用不当。

介词使用不当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用错介词,二是介词同宾语搭配不当。

【例题】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

解析:“对”也不能同“上”搭配,可删去“上”。

(4)连词使用不当。

此处所指的连词,也包括常用的一些关联词。

连词出现的错误常见为搭配不当。

【例题】只有汽车没有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汽车也就成了一堆不能运动的钢铁物件。

解析:句中的连词“只有”,是一个必要条件的连词,应该使用一个表达充分条件的关联词,应该将“只有”改成“如果”,即“如果汽车没了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

(5)成分欠缺。

句子里的主语和宾语最容易欠缺。

【例题】经过这次下乡调查,和广大群众密切接触使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气象。

吴建珍--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意图判断题的三大解题误区

吴建珍--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意图判断题的三大解题误区

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意图判断题的三大解题误区吴建珍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意图判断题型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命题人的青睐,成为继主旨概括题后的另一大题型。

典型的提问方式为“这段话意在说明”、“这段话主要想告诉我们”或“这段文字的寓言/道理是”,通过其中的关键词“意”、“想”和“寓意”我们可以辨别,这就是一道意图判断题。

意图判断题和主旨概括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要知道作者想说什么,需要我们先知道作者说了什么,这就涉及到主旨概括,所以意图判断题其实是建立在主旨概括题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它们两者又存在区别,因为意图判断题在概括后,还需揣摩作者背后的意图,需要考生适度的发散来寻找答案。

在做此类题型时,考生经常容易犯三种错误。

一、故事寓言类找不到故事背后的寓意或道理【例】有一个农场主,为了方便栓牛,在庄园一棵榆树的树干上箍了一个铁圈。

随着榆树的长大,铁圈慢慢地长进了树身里,榆树的表皮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

一年后,当地发生了榆树病,方圆几十里开外的榆树全部死亡,唯独那棵箍了铁圈,留下深深伤痕的榆树却存活了下来。

植物学家研究发现,它从锈蚀的铁圈里吸收了大量的铁,才对真菌产生免疫力。

这段文字说明的道理是()A. 坚强的生命能把伤害变成财富和力量B. 生命在逆境中创造惊人的奇迹C. 伤害有时会成为生命的一种养料D. 生命在伤害中更坚强,更充满活力和希望这是意图判断题中的一道故事寓言题,需要我们找到故事背后的道理,但是这又是一道极易错的题目,因为考生往往会在四个选项中纠结,觉得四个都很有道理,犹豫不决中选错。

笔者通过大量做题发现,故事寓言类题型在题目中往往隐含有对比,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寻找到故事强调的重点。

例如此题,存在“箍了铁圈的榆树”和“其它方圆几十里开外的榆树”之间的对比,是“唯独那棵箍了铁圈”的榆树才活了下来,那为什么它能够存活,其实就是“伤痕”救了它,所以答案C最为准确。

二、社会现象消极类蜻蜓点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例】炮制技术被认为是中医药的核心技术,也是中医独有的传统技能,掌握它就等于掌握中医药市场,国外企业常通过在我国开办饮片加工厂、聘请国内炮制专家“偷学”炮制技术,目前这样的外资企业达到几十家,这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对国家在特殊领域的规定不了解,无从管起;还有一些地方政府虽明知这些规定,但为了经济指标,对此不管不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语理解与表达三种常见错误
病句是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常考的一个题型,中公教育专家对此类题目作了一个初步的总结。

下面是病句常见的错误。

一、用词错误:用词不当是病句中最常出现的错误之一,主要体现在混淆对象、感情色彩不符、风格不协调、搭配不当等方面。

【例题】这种刚由一家留学归国人员研发的新药用起来十分方便,效果很长。

解析:“效果”同“长”不能配合,可把“效果”改为“有效期”。

二、语法错误:语法方面的错误有多种表现形式,以下我们分别举例说明。

(1)词性误用。

所谓词性误用,是把甲类词当乙类词用,如动词当形容词用,名词当动词用,动词当副词用等。

【例题】她的这个很不经意的举动,带着多么惹人可爱的孩子气,以致让人觉得站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
解析:“可爱”是形容词,这里当动词用了,可改为“喜爱”。

(2)代词使用不当。

代词使用不当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代词错用,二是代词指代不清。

这两种情况都会让人产生语义的误解。

【例题】《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刘恒的一篇反映现实平民生活的小说,他用诙谐的语言表现了市井寻常百姓的生活。

解析:此句存在着指代不清的问题,句中的“他”可以理解为小说的主人公张大民,因为张大民是一个极诙谐有趣的人,也可以指代作者,应将此句中的“他”给以明确化,改为“小说中的主人公”,这样整个句子意思通顺,指代清楚。

(3)介词使用不当。

介词使用不当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用错介词,二是介词同宾语搭配不当。

【例题】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

解析:“对”也不能同“上”搭配,可删去“上”。

(4)连词使用不当。

此处所指的连词,也包括常用的一些关联词。

连词出现的错误常见为搭配不当。

【例题】只有汽车没有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汽车也就成了一堆不能运动的钢铁物件。

解析:句中的连词“只有”,是一个必要条件的连词,应该使用一个表达充分条件的关联词,应该将“只有”改成“如果”,即“如果汽车没了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

[page]
(5)成分欠缺。

句子里的主语和宾语最容易欠缺。

【例题】经过这次下乡调查,和广大群众密切接触使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气象。

解析:“使”作谓语动词,缺少主语,可删“经过”,也可删“使”。

(6)搭配不当。

最容易出现的是主谓搭配不当和动宾搭配不当。

【例题】在夜里昏暗的条件下,猫的瞳孔可以放得像满月那样圆。

解析:定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昏暗”不能修饰“条件”,应当是“在夜里光线昏暗的条件下”。

(7)句子次序颠倒。

句子次序颠倒分两种情况:一是句子中词语的次序不正确,二是句子间的次序不对。

【例题】我们进山以后,因为我们长期在城里走平坦的路,所以走山路十分不习惯大家普遍感觉比较累。

解析:“因为”一句要放在最前边,“我们进山之后”要同它交换位置。

(8)杂糅。

把两种格式混在一起,叫做“杂糅”。

修改这种病句,可以依据上下文的需要选取一种格式而淘汰另一种格式。

【例题】鲁迅猛烈地揭露、批判了封建道德,他反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都进行了批判。

解析:两种格式是:“他反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和“他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都进行了批判”。

三、修辞错误。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使句子生动、语言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

因此,正确地使用修辞手
法是每个考生必备的能力。

修辞方面的错误,常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 比喻不当。

往往是喻体使用不当。

【例题】王老师教导我们要像驴子一样勤恳地工作,才能每天过得很充实。

解析:此句中的喻体“驴子”,通常情况下都含有贬义的色彩,将人比喻为“驴子”,隐含了人蠢的意思,所以比喻不恰当,应将“驴子”改为“老黄牛”。

(2) 重复多余。

这里的“重复”是指那些不必要的重复出现的词语。

【例题】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的空前的学习热潮,同学之间的学习风气明显变好。

解析:“从来没有过的”就是“空前的”,二者重复。

四、逻辑方面的错误。

所有的病句都同意义有关,因而所有的病句都涉及逻辑问题,纠正逻辑方面的病句,就是专门从逻辑的角度来分析病句。

(1) 用错概念。

凡是实词用错的病句,都是用错了概念,因为实词能表示概念。

【例题】为什么二月正是严寒季节,而八月正是酷热的岁月呢?这实在是让人琢磨不透的难题。

解析:“岁月”指很长的时间,用在这里指二月,太大了,可改用“月份”。

(2) 大小概念并列。

句中将外延大小不一致的概念并列起来。

【例题】由于条件不好,当时一些中学设在各个工厂、企业、单位里。

解析:“单位”包括了“企业”,“企业”又包含了“工厂”,大小概念并列在一起了。

可以改为“设在各个工厂、农场或村子里”。

(3)主词宾词不相应。

这是判断句当中的毛病。

语法中的主语相当于逻辑中的主词,谓语(包括宾语)相当于逻辑中的宾词。

许多判断句都采取“主词+系词+宾词”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主词和宾词必须相应。

【例题】中等教育是开发人的能力的最好时期。

解析:“中等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跟宾词中的“时期”不是一类概念,用系词“是”把二者联系起来,成了不恰当的判断,可以把主词改为“中等教育时期”。

安徽人事考试网安徽公务员考试安徽选调生考试安徽政法干警考试六安事业单位招聘
国考招警教师村官3支1扶农信社公选军转
招考信息报考指导历年真题备考资料辅导课程QQ群:76482382
(点击查看六安中公教育地址和电话)
六安中公教育皖西地区最大的公职考试辅导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