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维度分类
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学习心理学与教学设计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L.W.安德森教学是艺术,心理学是科学,目标分类学是目标建模工具读书笔记二〇一〇年一月一分类学: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1 绪论在生活中,目标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和精力,并标明我们想要完成的任务。
1.1 需要分类学一个教学目标的示例:“描述历史和文化影响与文化选择之间的联系”。
产生如下问题:, 什么联系,, 什么影响,, 什么选择,, 描述是什么意思,“这些东西怎样帮助我们教得更好,怎样帮助学生学得更好,”分类学是一种特殊的框架。
用来清晰的描绘目标是什么。
同时,就像建筑图纸中所使用的标准图标、软件工程中的UML(建模语言)一样,在教师、教师培训人员、课程协调者、评估专家、学校行政人员之间的交流中起到标准表述语言的作用。
1.2 分类学应用增强对分类学的理解,怎样才能帮助我们,教师传统上经常被教育、教学、学习问题所困扰。
主要有四个最重要的组织问题:(1)在时间有限的学校和课堂里,学什么对学生是最重要的,(学习问题)(2)怎样计划和传递教学内容才能让大多教学产生高水平的学习,(教学问题)(3)怎样选择和设计评估工具和程序才能提供学生学习效果的正确信息,(评估问题)(4)怎样确保目标、教学和评估三者之间保持一致,(一致性问题)2 目标的结构、具体性和争论问题2.1 目标的结构泰勒提出“陈述目标的最有用形式是按行为类别和内容两个维度陈述,行为类别指意欲通过教学发展的学生的行为类型;内容指学生的行为加以运作的教材内容”。
目标的陈述包括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 动词,描述我们意欲实现的认知过程(行动)。
, 名词,描述预期学生要学习或建构的知识(内容)。
2.2 目标的具体性克拉斯沃尔和佩尼鉴别了三种具体性水平:目标描述示例(1)总体目标的功能在于为政策制定者、课程, 所有学生都将开始学校学习的准备 1、总体目标开发人员、教师和人民大众提供长远观点和奋, 所有学生在显示胜任挑战性教材的能力后能斗口号。
知识分类说明
知识分类(tower)一九六六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陶尔士(Towers)、陆克斯(Lux)和雷(Ray)等人,受Maccia 系统化知识思辨理论的影响,将人类知识分类成「描述性的知识」、「规范性的知识」、「实践性的知识」、与「形式性的知识」四大领域.1 描述性的知识( Deive Knowledge )--是描述现象或事件的知识,此种知识用以追求及建立现象或事件的事实,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等科学知识即属之;2 规范性的知识(Preive Knowledge)--是判断现象或事件适切性、好坏、美丑的知识,此种知识用以追求现象或事件的的价值与信念,哲学、文学、美术、音乐等知识即属之;3 实践性的知识;(Praxiological Knowledge )--是对现象或事件采取合宜行动、实践的知识,此种知识用以追求有效的应用行动,医疗、新闻、工程、设计和教育等知识即属之,技职教育所探讨传授的知识即属于实践性的知识;4 形式性的知识(Formal Knowledge)--是统整所有知识的知识,数学、语言及逻辑等知识即属之。
波普尔将人类知识划分为七大类1. 第一类:常识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知识,人人都具有。
最具有真理性、实用性的知识。
人不能没有常识,常识太重要了,是其它一切认识的基础。
杜威反对科研型知识、经纶知识,提倡“教育即生活”,“做中学”,在游泳的过程中学习游泳,强调知识的实用性。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2. 第二类:经验性知识带有专业性,是在专门性活动中积累起来的。
大部分知识是这类知识,属于拟规律性知识。
可对可错。
3. 第三类:神话故事、传说这类知识具有特殊的价值。
往往能产生实证理论所不可能产生的思想。
欧洲的建筑风格,很多创意都是来自于古老的神话故事、传说,那时真正的艺术。
西方一般把建筑专业设置在艺术学院,不像国内视为工科。
所以国内的建筑造型缺乏艺术美。
4. 第四类:科学知识形成于以上几种知识基础之上,是反应事物的本质、规律的知识。
作业设计分析(知识维度、认知水平维度)
作业设计分析(知识维度、认知水平维度)一、总体要求(一)严格明确语文作业总量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在此基础上注意统筹语文学科作业,并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语文书面作业。
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语文书面作业的时间总量。
(二)合理调控语文作业结构合理设计语文课内随堂训练与课后作业(含前置性作业),注重课内即时检测,凸显语文教学实效性。
通过平衡课内外训练,有效减轻语文课后作业的负担。
确保语文作业难度不超国家语文课程课标,防止偏题、怪题。
(三)科学安排语文作业类型科学安排不同类型语文作业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除写字、阅读、日记、习作等作业外,还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
二、设计要求(一)认知水平维度划分1.基础性作业【定位】语文基础性作业应促进学生学会用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不断扩展语文积累,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学会积累有关汉字、汉语的现象,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学会领会基本的语法规律,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学会提取和概括主要信息;发现并理解文本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学会文从字顺地记录生活片段,把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
语文基础性作业包括书面类的日常积累类作业、单元复习整理类作业、错题集和思维导图和非书面类的听读作业等。
语文作业的布置应尽可能避免传统基础性作业设计中的简单重复和枯燥练习,为后续的综合应用和探究拓展做好知识积累和能力积累,实现学习活动的持续发生和深入发展。
知识维度分类详解
一、知识维度分类修订办法将布卢姆原有分类中“知识”类别中的具体指标单列为一个维度,同时依据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增加了元认知知识。
所以,修订分类中的知识维度有四种水平,依次是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具体共有11种子类别。
(一)事实性知识事实性知识(factual knowledge)是学习者在掌握某一学科或解决问题时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
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术语知识(knowledge of terminology)。
这是指具体的言语和非言语知识与符号(如语词、数字、信号与图片等),也是人们在沟通交流时必须用到的知识。
2.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knowledge of specific details and elements)。
这是指事件、地点、人物、日期、信息源等知识。
这些信息往往可以从一个更大的情境中分离出来。
(二)概念性知识概念性知识(conceptual knowledge)是指一个整体结构中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表明某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是如何加以组织的,如何发生内在联系的,如何体现出系统一致的方式,等等。
概念性知识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类别与分类的知识(knowledge of cla-ssification and categories)。
这类知识同术语与事实在具体要素的数量及联系上有明显区别。
例如,某一具体故事中的“情节”和“情节”作为一个类别,含义是不一样的,后者更为概括。
分类与类别构成了原理与概括的基础,同样也成了理论、模式和结构的基础。
2.原理与概括的知识(knowledge of principles and generalizations)。
这类知识是在大量的事实和事件集合的基础上,对类别和分类的内在过程与关系作出说明,对各种所观察的现象作出抽象和总结,十分有助于描述、预测、说明或确定最适宜的最相关的行动及其方向。
3.理论、模式与结构的知识(knowledge of theories,models and structures)。
知识维度的类目
知识维度的类目
1. 学科领域:将知识按照不同的学科进行分类,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
每个学科领域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更具体的子领域,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等。
2. 专业技能:根据职业或专业所需的特定技能和知识进行分类,如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法律、市场营销、设计等。
这些类目涵盖了各种专业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知识层次:根据知识的深度和难度进行分类,如基础知识、中级知识、高级知识等。
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原则和常见事实,中级知识涉及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高级知识则包括专业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复杂问题的解决。
4. 信息类型:根据信息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如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等。
事实性知识是关于具体事实和数据的知识,概念性知识涉及抽象概念和理论,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如何执行特定任务或操作的知识。
5. 主题领域:按照特定主题或领域进行分类,如环境科学、健康科学、艺术与文化、教育等。
这些主题领域可以涵盖多个学科和专业,将相关的知识和研究集中在一起。
6. 跨学科领域: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如可持续发展、神经科学、数据科学等。
跨学科领域的类目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知识维度类目,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对知识进行组织和分类。
不同的分类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目的和需求,并且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和组合。
知识的四个层面和四个维度
有不同水平的知识?
回答问题的思路:
什么知识能够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功能与结构 知识内部的结构决定知识的功能 问题再聚焦:一个知识点中包含哪些成分?
什么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知识产生于态度 这种态度的揭示及其与学生态度的关系
有不同水平的知识?
德国士兵
法
例2 谁喝啤酒、 酒精度数— 百分数可以 爷爷可以喝
红酒、白酒? —百分数 比较
啤酒、妈妈
喝红酒……
例3 又红又黑的 健康、能干 农民的思维 原始、朴素
红枣脸…… 的审美标准 方式
的生命力
例4 1克很轻, 新的度量单 天平与克
象……
位
一克盐的意 义
知识的四个层面的举例:
事实性知 识 例 水在加热后 5 会变成水汽
“理解”被改造成为科学的存在基础
自然科学也是为了人的此在意义——理解 人文科学也有客观性、因果关系(人与人的相通、
人的共同目的;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以及遗传)—— 说明
“理解”也是一种方法,是一种存在论层面 的方法
理解观的发展2:
1. 理解、解释和应用不是先后关系 而是同时的有机关系
理解力1——理解力是认识能力乃至能力的基础 :
节已经是一种理论抽象,同时又非常直观生 动
数学、自然科学和人文 社会科学概念教学的异同— —说明性为主的概念还是本 质直观为主的概念
吃素,不杀生
“柳妈”:
的,只肯洗器皿,却 直接杀了祥林嫂的善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女人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知识的四个层面、四个水平和四个维度
知识5c分类法
知识5C分类法是指将知识按照五个维度进行分类的方法,这五个维度分别是:1. 认知性(Cognitive):认知性知识涉及事实、概念、理论、原理、技能等方面的知识。
这是人们在学校教育中可以系统学习的知识。
2. 意会性(Cognitive):意会性知识是指那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例如直觉、感知、经验、技能、感悟、情感、价值观等。
这些知识通常需要通过实践、观察、反思和领悟来获得。
3. 公共性(Communal):公共性知识是指那些属于社会公共领域的知识,通常需要与他人共同探讨、交流和协商来解决。
这些知识通常涉及到社会、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4. 私密性(Confidential):私密性知识通常涉及到个人隐私、商业机密、专业秘密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知识需要严格保密,不能轻易泄露给他人。
5. 复杂性(Complex):知识复杂性是指知识的复杂程度,包括知识的类型、结构、层次、范围、应用场景等因素。
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复杂程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和应用。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的特性和应用场景,为知识的获取、传播、分享和保护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灵活运用这五个维度来对知识进行分类和管理。
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对这五个维度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扩展,以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例如,在某些特定领域,如医疗、法律、商业等领域,知识分类的维度可能会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总之,知识5C分类法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的特性和应用场景,为知识的获取、传播、分享和保护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知识的四个维度
知识的四个维度
1. 逻辑维度:即知识的结构和推理方式。
这包括概念的定义和关系,逻辑原理和证明方法等。
逻辑维度是知识的基础,是知识能够被系统化、条理化地表达和传递的基础。
2. 事实维度:即所涉及的具体事实和实际情况。
这包括历史事件、科学发现、统计数据等。
事实维度是知识的实践基础,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认知和了解。
3. 方法维度:即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技巧。
这包括科学研究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实践技巧等。
方法维度是知识的应用基础,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实践的基础。
4. 价值维度:即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这包括知识对个体和社会的价值、知识的伦理和道德问题等。
价值维度是知识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是知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的反映。
布鲁姆 知识类型
布鲁姆知识类型
做任何事都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在学习这件事上布鲁姆分类法从知识分类和认知层次两个维度切入,让学习阅读做到有的放矢。
布鲁姆分类法将知识分成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事实性知识
事实性知识可分为术语或要素,可以简单理解为事实,如:python 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好的语言。
•概念性知识
概念性知识可分为结构、分类、原理,是在事实性知识基础上建立关联、归纳总结得出的,如:python中数据结构分为字符串、列表、元组、字典。
•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一种行为方式,是技能、算法和使用准则。
如:亲自用python遍历一段代码。
•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分为策略知识、任务知识、自我认识,它是对认知的知识。
如:这个方面的知识我知道些什么、当前的最好学习路径是什么。
有了知识的分类,根据目标指定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布鲁姆分类法将其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布鲁姆和斯蒂金斯关于教育目标分类
布鲁姆和斯蒂金斯是两位教育学家,他们分别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为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两位学者的理论在教育界广泛应用,并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布鲁姆和斯蒂金斯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展开探讨,分析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文章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论述。
一、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1.1 知识维度布鲁姆将知识分为各种层次,从简单的认知到复杂的分析和评价。
他认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传授知识,而不同层次的知识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1.2 技能维度除了知识外,布鲁姆还将教育目标分为各种技能,包括阅读、写作、计算等。
他强调了技能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
1.3 情感维度布鲁姆认为,教育目标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包括情感的培养。
他提出了对情感素质的培养目标,并在教学实践中给予了相应的重视。
二、斯蒂金斯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2.1 社会维度斯蒂金斯将教育目标划分为社会维度和个人维度两大类。
在他看来,教育不仅仅是个人学习,更应该注重对社会的贡献。
他提出了培养学生各种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的教育目标,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这些目标的落实方式。
2.2 个人维度斯蒂金斯认为,教育目标还应包括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他提出了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教育目标,并结合心理学理论展示了这些目标的实现路径。
三、布鲁姆和斯蒂金斯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应用价值3.1 教育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布鲁姆和斯蒂金斯的教育分类目标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理论,精准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以求提高教学效果。
3.2 课程设计的参考价值布鲁姆和斯蒂金斯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也为课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突破点和情感需求,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3 教育改革的指导作用教育理论总是伴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改革。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27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发展
知识维度分类
3、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是“如何做事的知识”。“做事” 可以是形成一个简单易行的常规联系,也可以是解答一个新颖别致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通常采用一组有序的步骤,它包括了技能、算法、技巧和方法的 知识,统称为“程序”。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
教学目标分类的涵义与意义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预期的学生的变化。 教学目标分类的涵义(Classification of objectives) 按照分类学的理论把各项具体的教学目标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连续递增的分类体系形式进行有序排列, 使之规范化和系列化。
层次2:反应 分为“反应的默许”、“反应的意愿”、“反应的满足感”三个亚类。
层次3:价值判断 分为“接受某种价值观念”、“偏爱某种价值观念”、“承诺感”三个 亚类。
层次4:价值观念的组织化(系统化) 分为“价值的概念化”、“价值观念系统的组织”两个亚类。
层次5:价值观念的个性化 分为“一般性态度”、“个性特征”两个亚类。
《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被至少译成 18种语言,成为20世纪教育测验与评价、课程编制和 师范教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7
1、 《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 标分为六个递进的层次类别(ascending level)
层次1:知识(knowledge) 层次2:理解(comprehension) 层次3:应用(application) 层次4:分析(analysis) 层次5:综合(synthesis) 层次6:评价(evaluation)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
布卢姆旧认知目标分类学的框架知识具体的知识术语的知识具体事实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法和手段的知识惯例的知识趋势和后果的知识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准则的知识方法论的知识某一领域中普遍和抽象的知识原理和概括的知识理论和结构的知识领会转换解释推断应用分析分析要素分析关系分析组织原理综合形成一种独特的交流形成一种计划或提出一组操作导出一组抽象的关系评价依据内部证据作出评价依据外部标准作出判断布卢姆新认知目标分类学的框架事实性知识——学习者在掌握某一学科或解决问题时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术语知识具体细节和要不素知识概念性知识——某个整体结构中发挥共同作用的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类别和分类的知识原理与概括的知识理论、模式与结构的知识算法、技巧和方法的程序性知识——如何做事的知识;探究的方法;运用技能的准则;知识具体学科技能和算法的知识具体学科技巧和方法的知识确定何时运用适当程序的知识元认知知识——关于一般的认知知识和自我认知的知识策略知识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包括适当的情境性和条件性知识自我知识布卢姆新认知目标分类学认知过程维的框架记忆——从长时记忆库中提取相关知识识别回忆理解——能够口头的、书面的或图表图形的信息中所表达的意义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说明应用——在特定情境中运用某个程序执行实施分析——将材料分解为其组成部分并且确定这些部分是如何相互关联的以及部分同总体之间的关系区分组织归属评价核查评判创造——将要素合为一个内在一致、功能统一的整体或形成一个原创的产品生成计划贯彻认知目标新分类的若干重要特点 1.二维分类能够更加合理地表述教学的结果2.重在认知过程的理解与创造。
3.为意义建构学习设计教学。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盛群力,褚献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28)摘要: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包括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四种知识(事实、概念、程序和元认知)和从低级到高级的六个认知过程(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总计有30个具体类别。
知识的四个层面和四个维度-精选文档
当注入概念 举出事实 概念 与原理时 当被注入方 构造事实 概念的产 法时 生 当被注入价 创造事实 概念的意 值取向时 义
四个维度的知识:
关于事实的事实性知识 关于概念的概念性知识 关于方法的方法性知识 关于价值的价值性知识
事实:
事实与现象不同
现象是一种照面,是自在的 事实是一种人为的构造
知识的四个层面、四个水平和四个维度
季 苹 201909
关于知识的基本问题: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是什么?
理念是:“通过知识促进能力的发展” 但现实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转化为学生的能 力 问题聚焦到:什么知识能够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同理:什么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有不同水平的知识?
事实是人的态度和目的的相关项
自然态度下的事实 科学态度下的事实 纯粹态度下的事实
事实是本质直观
概念有三种存在形式
1.本质直观
可以在经验直观中例示,也可以在纯粹想象 (纯粹构造)中例示,例如圆 以范本为基础,康德称其为先验图式 本质直观是概念的真正的基础和内涵 在它的基础发展出两种概念——定义和理想类 型
人文科学需要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概念工具
概念有三种存在形式
理想类型的特点
本质直观 乌托邦的理论建构,同时又以生活中各种原 型为基础 侧重事物的某一属性,是一种概括或者说理 论抽象 “艺术高于生活”指的是艺术中的人物、情 节已经是一种理论抽象,同时又非常直观生 动
数学、自然科学和人文 社会科学概念教学的异同— —说明性为主的概念还是本 质直观为主的概念
百科知识分类
百科知识分类百科知识的分类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呈现广泛而杂乱的知识内容,使人们能够更方便地获取和学习知识。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对百科知识进行分类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百科知识分类方法。
一、学科分类学科分类是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百科知识分类方式之一,它将知识按照学科领域进行划分。
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和特点。
学科分类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特定领域的知识,并且使专业人士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相关的问题。
二、地理分类地理分类是将知识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划分。
地理分类可以包括国家、地区、城市等各种地理单位。
例如,可以将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知识按照国家进行分类,这样人们就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各个国家的差异和特点。
地理分类可以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地的知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三、时间分类时间分类是按照时间顺序将知识进行分段划分的方法。
比如将历史知识按照年代或者时期进行分类,这样人们就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发展脉络。
时间分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变迁和演变过程,对于历史学习和研究非常重要。
四、主题分类主题分类是按照知识内容的主题或者特定话题进行分类的方法。
例如,健康、科技、艺术等都可以作为主题进行分类。
主题分类能够帮助人们更快速地找到所需的知识内容,深入学习和了解特定领域的知识。
通过主题分类,人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获取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五、词条分类词条是百科知识的基本单位,对词条进行分类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例如,将百科知识按照词条的首字母进行字母分类,或者将词条按照词性分类等。
词条分类可以使人们更快速地找到特定的知识点,也方便了对词条的编写和管理。
六、交叉分类交叉分类是将不同分类方法进行结合,形成多维度的分类体系。
例如,将学科分类和地理分类相结合,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各个学科的研究内容。
交叉分类能够更精确地刻画知识之间的关联和联系,使得知识的呈现更加全面和准确。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与知识维度的二维框架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与知识维度的二维框架加涅将人类学习分成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这五类学习代表了个体所获得的所有学习结果。
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包括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四种知识
事实、概念、程序和元认知和从低级到高级的六个认知过程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总计有30个具体类别。
新的分类学,主要面向教师,面向教学实践,将学习教学和评价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其一致性,知识维和认知过程维所构成的二维矩阵中每一种具体结合为教师利用教育目标导教学实践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落实课程标准提供了便利。
教学设计复习纲要
教学设计复习纲要客观题部分:1.迪克-凯里系统设计模式:(1)确定教学目的(2)进行教学分析(3)编写教学目标(4)确定起点行为(5)开发教学策略(6)开发或选择教学材料(7)评价2.教学设计四要素(肯普):学习者、方法、具体目标、评价3.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4.梅里尔的业绩-内容矩阵分类:业绩维包括:记忆、应用、发现内容维分为:事实、概念、程序、原理5.布卢姆的认知目标新分类:知识维度分类:(1)事实性知识(2)概念性知识(3)程序性知识(4)元认知知识认知过程维度分类: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6.豪恩斯坦教育目标四个领域: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心理动作目标、行为意义:(1)将教育目标置于完整的教学系统中加以考虑,从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教育目标。
(2)按照新的分类规则来进行分类。
(3)用新增设的行为领域来以统筹(4)教育目标新分类对推动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也是有益的(5)教育目标新分类对我国新课程改革也有借鉴作用7.教学任务分析的作用:(1)教学任务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细致的考虑三个方面的教学决策——教学规划、教学传递和教学诊断(2)明确了先决知识技能,有助于实施教学开始时的预评估(3)教学分析安排教学策略也有帮助(4)有利于作出教学诊断任务分析的类型:归类分析、程序分析、层级分析8.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外部条件:(1)帮助学习者注意新信息(2)帮助学习者激活原有知识(3)帮助学习者编码信息:支持生成学习(4)帮助学习者编码信息:支持组织9.程序性知识的一般学习过程:(1)程序性知识表征(2)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阶段10.教学评价的目的:(1)确定已有水平(2)测评教学效果(3)调整教学过程(4)促进学生学习11. 教学评价的类型:(1)教学前评价(2)形成性评价(3)总结性评价(4)诊断性评价12.常模参照评价:以学习者的业绩在某个特定群体中的相对位置衡量其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称为常模参照评价,只是一种相对的评价。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安德森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这是安德森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使用40年之后对其修订的版本,这次修订有了很多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是分类学表的变化。
表 1 分类学表(1)知识维度事实性知识(factual knowledge),指学生为了掌握特定学科知识或解决问题而需要了解的基本事实,主要包括:(1)有关术语的知识,指具有特定含义的具体言语和非言语的符号,如语词、数字、符号、图片等;(2)特定事物的要素和细节的知识,指事件、地点、人物、日期、信息源等方面的知识。
概念性知识(conceptual knowledge),是指一个整体结构中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表明某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是如何组织、如何发生内在联系、如何体现出系统一致等,主要包括:(1)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如地质时期的周期、商业物权的形式等;(2)原则和规律的知识,如毕达哥拉斯定律、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等;(3)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如进化论、国会的结构等。
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指做事的方法,探究的方法,应用技能、算法、技术或方法的规范等,主要包括:(1)特定学科的技能和算法的知识,如利用水彩笔画图的技能、整数除法等;(2)特定学科的技术和方法的知识,如访谈技术、探究的方法等;(3)决定何时应用适当方法的规则,如决定何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规则、决定应用特定方法评估商业成本的可行性的规则,也称为“条件性知识”或“产生式规则”。
元认知知识(metacognitive knowledge),指关于一般认知的知识,以及关于个体自己特定认知的意识和知识,主要包括:(1)关于认知任务的情境和条件的知识,如关于教师所采用的特定考试类型的知识、关于不同任务对认知加工的需求的知识;(2)策略性知识,如通过列提纲把握教科书中学科单元结构的知识、利用启发式规则的知识;根据以上对四类知识的解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构成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知识”,即关于特定学科对象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则既包括由特定学科的技能、算法和技术构成的“技能”,也包括决定何时应用适当方法的规则或解题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知识维度分类修订办法将布卢姆原有分类中“知识”类别中的具体指标单列为一个维度,同时依据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增加了元认知知识。
所以,修订分类中的知识维度有四种水平,依次是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具体共有11种子类别。
(一)事实性知识事实性知识(factual knowledge)是学习者在掌握某一学科或解决问题时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
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术语知识(knowledge of terminology)。
这是指具体的言语和非言语知识与符号(如语词、数字、信号与图片等),也是人们在沟通交流时必须用到的知识。
2.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knowledge of specific details and elements)。
这是指事件、地点、人物、日期、信息源等知识。
这些信息往往可以从一个更大的情境中分离出来。
(二)概念性知识概念性知识(conceptual knowledge)是指一个整体结构中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表明某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是如何加以组织的,如何发生内在联系的,如何体现出系统一致的方式,等等。
概念性知识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类别与分类的知识(knowledge of cla-ssification and categories)。
这类知识同术语与事实在具体要素的数量及联系上有明显区别。
例如,某一具体故事中的“情节”和“情节”作为一个类别,含义是不一样的,后者更为概括。
分类与类别构成了原理与概括的基础,同样也成了理论、模式和结构的基础。
2.原理与概括的知识(knowledge of principles and generalizations)。
这类知识是在大量的事实和事件集合的基础上,对类别和分类的内在过程与关系作出说明,对各种所观察的现象作出抽象和总结,十分有助于描述、预测、说明或确定最适宜的最相关的行动及其方向。
3.理论、模式与结构的知识(knowledge of theories,models and structures)。
将原理与概括的知识用有意义的方式加以整合,以体现某一现象、问题或学科内在一致的联系,这就是理论、模式与结构的知识。
它们是最抽象的知识。
例如,不同的化学原理形成了各种化学理论。
(三)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是“如何做事的知识”。
“做事”可以是形成一个简单易行的常规联系,也可以是解答一个新颖别致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通常采用一组有序的步骤,它包括了技能、算法、技巧和方法的知识,统称为“程序”。
程序性知识还包括了运用标准确定何时何地运用程序的知识。
如果说“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代表着“什么”类知识;程序性知识则关注“如何”类知识。
换言之,前者关注“结果”,后者看重“过程”。
同元认知知识不同,程序性知识一般都是同具体学科挂钩的,当然也反映了具体学科的思维方式。
也就是说,科学学科的程序性知识和社会学科的程序性知识相去甚远,两者之间可迁移性甚少。
程序性知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体学科技能和算法的知识(knowledge of subject-specific skills and algorithms)。
一般来说,这时指步骤规定或者灵活,但结构基本规定(即一种答案)的知识。
像整数运算的方法就是一种算法的知识。
要特别指出,运用程序性知识的结果常常是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
例如,“2+2=?”是整数加法运算的知识,答案“4”则是事实性知识。
2.具体学科技巧和方法的知识(knowledge of subject-specific techniques and methods)。
具体技能与算法的知识通常是结果固定的,而具体学科技巧与方法的知识,其结果却是开放的。
这类知识主要反映了这一领域的专家是如何思考及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关注其结果。
例如,对一个最初不是以数学问题呈现的问题如何“数学化”就是一例。
3.确定何时运用适当程序的知识(knowledge of 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when to useappropriate procedures)。
这类知识同以往的经验以及自己同他人的比较之期望有关。
专家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要知道如何去做、做什么,同时也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运用程序。
他们依据准则来帮助自己合理决策。
这就是说,专家的知识是“条件化”的。
例如,具备确定采用哪一种写作体裁(议论文、说明文等)的准则的知识。
(四)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metacognitive knowledge)是关于一般的认知知识和自我认知的知识。
虽然不同的研究者观点各异,术语有别(如元认知意识、自我意识、自我反思、自我调节等),但是都强调了元认知知识在学习者成长以及发挥其主动性中的地位。
元认知知识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策略知识(strategic knowledge)。
这是有关一般学习、思考和问题解决策略的知识,涉及不同的学科。
具体策略可以分为复诵、组织和精细加工。
当然,还有在计划、监控和调节认知活动中有用的各种元认知策略,像建立目标、核对答案、重读文本等;另外还有问题解决和思考的一般策略,特别对非良构问题来说有启发作用的策略,像手段—目的分析法、倒退法、爬山法等。
2.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包括适当的情境性和条件性知识(knowledge about cognitive task,including appropriate contextual and conditional knowledge)。
不同的认知任务要求不同的认知方式,也要求不同的认知策略。
例如,再现任务比再认任务更难。
除了培养不同的学习与思维策略之外(如何运用的程序性知识),同时也要发展相关的条件性知识,即知道何时以及为什么运用这些策略的知识,这就是认知任务的知识。
3.自我知识(self-knowledge)。
这包括了解自己认知活动中的优势与不足,也包括了解自己什么时候不知道什么以及采用什么样的一般策略去发现必要的信息。
除了认知上的自知以外,还有动机与情感的自知,例如自我效能感、对完成任务与达成目标之间关系的感知、个人的兴趣、价值观与完成任务的关系等。
二、认知过程维度分类当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理论一般将学习的业绩分为“保持”(retention)和“迁移”(transfer)。
因此,如果教学与评价的主要意图是“保持”教材内容的话,那么,这一认知过程就是“记忆”;相反,“理解”“应用”“分析”“评价”与“创造”则是与“迁移”相联系的。
综合布卢姆原有的分类学精华以及其他一些新的分类办法,修订方案提出了从记忆到创造六个类别共19种具体的认知过程。
(一)记忆记忆(remembering)是从长时记忆库中提取相关知识。
这一认知过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可以是四种类型知识中的任何一种或者其不同的结合。
记忆知识对意义学习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记忆”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识别(recognizing)。
这是从长时记忆库中找到相关的知识与当前呈现的信息进行比较,看其是否一致或相似。
识别的替换说法可以是“确认”(identifying)。
2.回忆(recalling)。
这是指当给予某个指令或提示时,学习者能从长时记忆库中提取相关的信息。
回忆的替换说法可以是“提取”(retrieving)。
(二)理解理解(understanding)可以被看成是通向迁移的桥头堡,同时也是最广泛的一种迁移方式。
不管是口头的、书面的信息还是图表图形的信息,不管是通过讲授、阅读还是观看等方式,当学习者能够从教学内容中建构意义时,就算是理解了,即学习者在对将要获得的“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产生联系时,他就产生了理解。
更具体地说,新进入的信息与现有的图式和认知框架整合在一起时,理解就发生了。
鉴于“概念”是认知图式与框架的基石,所以,“概念性知识”为理解提供了基础。
“理解”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解释(interpreting)。
这是指学习者能够将信息的一种表征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征方式,如不同语词之间的转换、图表转换成语词或反之、数字转换成语词或反之、乐谱转换成乐音等等。
解释的替换说法可以是“转换”(translating)、“释义”(paraphrasing)、“表征”(representing)和“澄清”(clarifying)。
2.举例(exemplifying)。
这是指学习者能指出某一概念或原理的特定事例,它同确定其特征(如“等腰三角形两条边必须相等”)以及运用该特征选择或建构具体事例(如“五个三角形中哪个是等腰三角形”)有关。
举例的替换说法可以是“例证”(illustrating)和“例示”(instantiating)。
3.分类(classifying)。
这是指学习者能够识别某些事物(如某一事例)是否属于某一类别(如概念或原理)。
分类能够查明既适合具体事例又适合概念或原理的相关特征或范型。
如果说“举例”是从一般概念或原理出发,要求学习者找到相应的具体事例;那么,“分类”则是从具体事例出发,要求学习者找到相应的概念或原理。
分类的替换说法可以是“归类”(categorizing)和“包摄”(subsuming)。
4.总结(summarizing)。
这是指学习者能提出一个陈述以代表已呈现的信息或抽象出一个一般主题。
总结同构建信息的一种表征方式有关。
总结的替换说法可以是“概括”(generalizing)和“抽象”(abstracting)。
5.推断(inferring)。
这是指学习者能够在一组事例中发现范型。
当学习者能够从一组事例中发现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从而抽象出一个概念或原理时,这就表明其能作出推断。
推断过程涉及在一个整体情境中对各个事例作出比较、发现范型并创造出一个新的事例来。
推断同“应用”中的一个具体认知过程──“归属”也不完全一样。
例如在阅读一篇故事时,归属带有查明“言下之意”的味道;而推断则带有找出“言外之意”的性质。
推断的替换说法可以是“外推”(extrapolating)、“添加”(interpolating)、“预测”(predicting)和“断定”(concluding)。
6.比较(comparing)。
这是指查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客体、事件、观念、问题和情境等之间的异同。
比较包括了发现要素或范型之间的意义对应性。
比较的替换说法可以是“对照”(contrasting)、“匹配”(matching)和“映射”(mapping)。
7.说明(explaining)。
这是指学习者能够建构或运用因果模式。
这一模式可以从正规的理论中推演,也可以依据经验或研究得出。
一个完整的说明包括阐明某一系统中的主要部分是什么,它们之间如何发生变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