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饮食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益延寿《黄帝内经》:食养五脏,五谷为基

益延寿《黄帝内经》:食养五脏,五谷为基

益延寿《黄帝内经》:⾷养五脏,五⾕为基⽂:益延寿 · 主播:⼩益喜马拉雅搜索:「益延寿健康课堂」有⽤/有趣/有料的健康栏⽬如果把我们⼀天的状态⽐作是放电和充电,那⽩天就是在放电,晚上睡觉就是在充电。

但事实上现在的我们经常是晚上只冲50%的电,⽩天还要释放100%,那剩下的50%从哪来?就是从五脏借。

五个脏器叫“脏”?“脏”在古代写作“藏”,是储藏的意思,《黄帝内经》称五脏“藏精⽓⽽不泻,故满⽽不能实”。

什么是“精⽓”?“精⽓”就是元阴、元阳、⽓、⾎、津液等⼈体物质的精华。

五脏储藏的就是这些精华,如果你总是从五脏借精华,借着借着⾝体就垮了。

所以,我们⼀定要学会“藏好五脏精华”!藏好五脏精华:最重要的是学会吃《黄帝内经》有云:“五⾕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味合⽽服之,以补精益⽓。

”这种饮⾷观说明五⾕为饮⾷的基础、健康的基⽯。

古代民间也有“⼀⾕补⼀脏”的说法,就是说五⾕可以养五脏,这五⾕指的就是⼩麦、⾼粱、⼤⽶、⼤⾖和⼩⽶。

1【⼼藏神:⼩麦】《本草纲⽬》记载:“⼩麦能除热、⽌烦、润燥、利⼩便、善补⼼⽓。

”被称为是“五⾕之贵”,有养⼼益肺、安神⽌汗的功效。

做法:取带⽪的全⼩麦熬粥,或去中药店买⼀些浮⼩麦熬⽔,每天早中晚服⽤。

2【肝藏⾎:⾼粱】⾼粱有养肝益胃、收敛⽌泻的功效,对于经常喝酒及有慢性腹泻的⼈来说,经常吃点⾼粱⾮常合适,其中的单宁酸也益于⼼⾎管病的预防。

做法: 适合做点⼼,⾼粱磨成⾯做点⼼,既细腻⼜富含营养。

做银⽿羹或⽟⽶羹时放点⾼粱,⼝感会更好。

3【脾藏意:⼤⽶】⼤⽶味⽢性平,具有补中益⽓、健脾养胃的作⽤,吃的时候最好配上⼀些粗粮;熬粥放点冰糖、⿊芝⿇和核桃,不仅能补充矿物质,还对刺激性咳嗽有⼀定缓解作⽤做法:⽤⼩⽕熬制⼤⽶粥,直⾄⽶汤浓稠,只喝⽶汤不吃⽶粒,随时可服⽤。

4【肾藏精:⼤⾖】肾主⾻⽣髓,对维持运动和活⼒有⼀定作⽤。

平时除了常喝⾖浆、吃⾖制品,还可以把煮好的黄⾖泡点酱油,就着粥吃。

[终稿]《黄帝内经》的饮食养生观之五味调和:季节与五味

[终稿]《黄帝内经》的饮食养生观之五味调和:季节与五味

《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中具体介绍了季节与五脏及五味的关系,原文为[1]“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长夏,……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主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主冬,……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中医将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与人的生理、病理相联系,用五行学说贯穿起来,五行学说将一年分为五季,即春、夏、长夏、秋、冬;将饮食之味分为五大类,即酸、苦、甘、辛、咸。

用现代医学来分析,一年四季发生的疾病有其规律性,也有其客观原因。

如能随着时节科学地搭配饮食,就能提高抗病能力,避免疾病的发生或减轻疾病的危害。

1 春天:省酸增甘春天万物生长茂盛,人的肝气像春天的树木一样,应条达舒展,所以在春日到野外踏青游玩,有益于肝气的舒放,有慢性肝病的人更应注重此时节的保养。

在春天饮食保健上,很早就有“省酸增甘”的说法,即少吃酸食,多增加些甘味的食物。

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不利于肝气的舒展;甘味食物多属温性,有滋养补益的作用。

春天阳气初升,食甘味能滋养人体的阳气,有利于人体在春日旺盛的新陈代谢。

在五行上,可以看出多食甘味食物,如大枣、栗子、花生等可以健脾益气,防止肝气过盛,避免因“木乘土”造成的肝气犯胃等疾病。

春季饮食又可分为三个时期。

1.1 早春时期阴寒渐退,阳气开始升发,气候仍然寒冷,人体内消耗的热量较多,所以宜于进食偏于温热的食物。

根据中医学“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芥末等,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

此时宜少吃性寒食品,以防阻遏阳气发越。

主要饮食原则为选择热量较高的主食,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同时,可增加一些豆类、花生、乳制品等。

1.2 春季中期(仲春)古人云,春应在肝。

肝禀风木,仲春时节肝气随万物升发而偏于亢盛。

中医学认为,肝亢可伤脾(木克土),影响脾胃运化。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解密:五味入五脏,过食五味伤五脏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解密:五味入五脏,过食五味伤五脏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解密:五味入五脏,过食五味伤五脏导读《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首,被称为“医之始祖”,分为《素问》和《灵枢经》两部,被誉为中国第一养生宝典,五味和五脏就是重要的养生内容之一。

日常生活之中,谨慎调和饮食五味,能使“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这样就会使气血强盛,筋骨强健,腠理致密。

而过食五味,则会出现相应的危害,具体是怎样呢?1饮食五味归属五脏的规律《素问·宣明五气》指出:“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

”这种饮食五味归属五脏的理论,是根据五行归类的原则制定的,是中医酸味食物补肝、苦味食物补心、甘味食物补脾、辛味食物补肺、咸味食物补肾等饮食养生的原则。

2过食五味引发疾病的情况《内经》在这里提出过食、偏嗜饮食五味损伤五脏、引发疾病的实例,是依据五行学说的生克乘侮理论来分析的。

过食酸味食物的危害《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灵枢·五味论》说“酸……多食之,令人癃”。

酸味入肝脏,故味酸食物走肝以养肝。

如柠檬、乌梅味酸,入肝脏,前者有疏肝行气解郁即舒畅情绪的作用,后者有敛肝降逆除嗌,治疗胸闷、咽喉不利的功效。

但过食酸味食物,使肝气偏盛。

肝属“木”、脾属“土”,肝脏功能偏亢,则脾气就会因肝强受乘而弱,这就是“木乘土”。

另外,因酸有收涩作用,多食酸味食物,可使气机运行阻滞,故有可能出现“癃”即小便排泄不畅通的病证。

道医认为,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生津、开胃等功效,食之得当,对人体有益。

现代研究表明,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促进消化功能、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调味的醋还具有抑制或杀灭细菌和病毒的作用。

但过量食用酸味食物会引起胃肠道痉挛、消化功能紊乱,甚至还会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症。

过食咸味食物的危害“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灵枢·五味论》说“咸……多食之,令人渴”。

咸味入肾脏,故味咸食物走肾以养肾。

中医观察(27)饮食五味对人体脏器的影响

中医观察(27)饮食五味对人体脏器的影响

中医观察(27)饮食五味对人体脏器的影响《黄帝内经-素问》第10篇五脏生成(二)饮食五味对人体脏器的影响按照五行理论:酸属木,即能量状态对应木,能量状态表现为生发;苦属火,能量状态表现为成长;甘属土,能量状态表现为转化;辛属金,能量状态表现为收敛;咸属水,能量状态表现为贮藏。

对饮食说,如果不能保持平衡,过于偏食五味中的某一种,就会出现五行相克的情况,造成如下危害:多吃咸味(水),在五行中属于水克火,咸味刺激属水的肾经中的物质精元贮藏太过,使得属火的心经中的能量活动成长不足,造成心脏和血脉的能量活动会受到压制,血脉就会凝滞不畅,面色发生改变,所以心脏不好的人,要少吃咸味的东西;多吃苦味(火),在五行中属于火克金,苦味刺激属火的心经中的能量活动成长太过,使得属金的肺经中的物质精元收敛不足,造成肺脏和皮肤的物质精元不足,皮肤就会枯槁,汗毛就会脱落,所以肺脏不好的人,要少吃苦味的东西;多吃辛辣味(金),在五行中属于金克木,辛辣味刺激属金的肺经中的物质精元收敛太过,使得属木的肝经中的能量活动生发不足,造成肝脏和经筋的能量活动会减弱,经筋就会牵引拘急,爪甲就会枯槁,所以肝脏不好的人,要少吃辛辣味的东西;多吃酸味(木),在五行中属于木克土,酸味刺激属木的肝经中的能量生发太过,使得属土的脾经中的物质精元转化不足,造成肌肉肥厚皱缩,口唇高出外翻,所以脾脏不好的人,要少吃酸味的东西;多吃甘甜味(土),在五行中属于土克水,甘甜味刺激属土的脾经中的物质精元转化太过,使得属水的肾经中的物质精元贮藏不足,造成肾脏和骨骼的能量活动不足,骨骼就会疼痛,头发就会脱落,所以肾脏不好的人,要少吃甘甜味的东西。

所以,我们在日常饮食保健过程中,要保持饮食均衡,不能太过偏食某一种味道的食物,同时也要学会合理应用五行理论,通过饮食五味来调理自己的身体:苦属火,主成长——苦味滋养心;辛属金,主收敛——辛味滋养肺;酸属木,主生发——酸味滋养肝;甘属土,主转化——甘味滋养脾;咸属水,主贮藏——咸味滋养肾。

《黄帝内经》中饮食养生理论探析

《黄帝内经》中饮食养生理论探析

2、饮食节制
《黄帝内经》强调饮食要适量,避免过饱或过饥。在食物的摄入量上,应遵 循“七八分饱”的原则,以适应人体对食物的需求。此外,《黄帝内经》还提出 了“时令饮食”的理念,即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饮食。如春季宜食清淡,夏季宜 食甘寒,秋季宜食润燥,冬季宜食温热。
3、宜食忌食
《黄帝内经》对于某些食物有特定的宜食忌食主张。例如,对于辛辣、油腻、 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应少量食用或避免食用;对于发物,如海鲜、羊肉等应慎食。 同时,《黄帝内经》也提倡多食用时令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黄帝内经》中饮食养生理论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疾病:《黄帝内经》强调“药食同源”,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起到 预防疾病的作用。例如,食用荠菜、马齿苋等野菜可以清热利湿,预防夏季暑湿 感冒;食用百合、银耳可以滋阴润肺,预防秋燥咳嗽。
2、滋养脏腑:《黄帝内经》根据五脏六腑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饮食养生方 法。例如,肝属木,与酸味、绿色食物相应,适当食用山楂、枸杞等有助于养肝 明目;心属火,与苦味、红色食物相应,适当食用苦瓜、红枣等有助于清心泻火。
谢谢观看
2、饮食搭配:《黄帝内经》强调食物的搭配要符合四时节气和个人的体质。 不同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合理搭配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提高食物的营养 价值和保健效果。例如,羊肉与萝卜搭配,可中和羊肉的燥热,同时能充分发挥 萝卜清热解毒、消食化滞的作用。
3、膳食结构:膳食结构应合理安排主食、副食的比例,注重荤素搭配,以 提供全面的营养。此外,《黄帝内经》还提倡“早饭要好,午饭要饱,晚饭要少” 的膳食结构,以适应人体消化吸收的需要。
总结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与食疗药膳对现代人的健康有着重要 的指导意义。通过五味调和、饮食节制、宜食忌食等原则的运用,再结合当地的 食材和自身的健康状况,人们可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食疗药膳的发展 也为人们在疾病防治和健康保健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 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相信饮食养生与食疗药膳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更广阔 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关于黄帝内经的饮食养生

关于黄帝内经的饮食养生

关于黄帝内经的饮食养生关于黄帝内经的饮食养生《灵枢。

胀论》说:“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

”首次提出食物的消化吸收与四时有关。

后世养生学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套因时制宜的饮食养生法则,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因时选食性,因时调五味,以及慎选食物种类。

因时选食性关于饮食养生应与时令季节相结合的论述,最早见于《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

”指出用寒凉的药物和食物要远离寒凉的季节,用温热的药物和食物要远离温热的季节,反之就会引起疾病。

依据这一原理,在阳气隆盛的夏季,气候炎热,汗出较多,应常吃一些凉性食品,如清暑、生津之瓜果,以清解暑热。

冬天气候寒冷,阳气深藏,需要温补,应多食温热性食品,如高热量、高蛋白的肉类,以提高机体耐寒能力。

《饮膳正要》也有类似论述:“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不可一于温也。

禁温食及热衣服。

”指出在阳气升发的春季,不可一味温补阳气,应常吃一些清淡甘凉的水果、蔬菜,以免积热在里,并少吃温热食物。

一般而言,春夏季自然界阳气盛、气温高,食物应以寒凉性质者为主,少食温热生火之物;秋冬季自然界阴气盛、气温低,食物应以温热性质者为主,少吃寒凉伤阳之物。

因时调五味按照五行学说,五脏与时令季节和饮食五味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即肝应于春季,酸味首先入肝;心应于夏季,苦味首先入心;脾应于长夏(夏秋之交),甘味首先入脾;肺应于秋季,辛味首先入肺;肾应于冬季,咸味首先入肾。

根据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很多中医名家都提出了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如孙思邈在《卫生歌》中说:“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月增辛聊减苦,秋辛可省但欲酸。

”元代邹铉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进一步解释了这种饮食原则的理论依据,提出春季应少食酸味多食甜味,其依据是春季属肝,五行属木,脾脏五行属土,过食酸可使肝气旺,容易导致肝对脾的克伐过度,因此应少食酸味,多食甘味以养脾气。

食物五味与人体五脏之间的关系

食物五味与人体五脏之间的关系

医苑纵横食物五味与人体五脏之间的关系李亚亚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摘 要】食物“五味”与人体“五脏”间有着一定关系。

按理讲,一日三餐,酸甜苦辣咸五味可俱全,但医学证明,平日饮食适宜清淡、人体康健,若有过分偏嗜则可致病伤身。

只有明白二者之间的关系,适可而止,方能健康地生存与生活。

【关键词】食物五味;人体五脏;对应关系《黄帝内经•素问》这样记载:“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另外,《黄帝内经•灵柩•五味论》中说:“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愧心。

”由此可见,食物“五味”与人体五脏间关系密切。

1 食物五味与人体五脏间的关系食物五味是指酸味、甘味、苦味、辛味和咸味,人体五脏是指肝脏、脾脏、心脏、肺脏和肾脏。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食物的酸味有利于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有利于增强心脏的功能;甘味有利于增强脾脏的功能;辛味有利于增强肺脏的功能;咸味有利于增强肾脏的功能。

但在选择食物时,五味调和为最佳,最有利于健康,如果五味过偏,则会引发疾病。

比如:生活中饮食过酸容易造成肝气过旺从而影响脾胃功能;饮食苦味食物太多则容易造成心火过盛从而克制肺气;饮食甘味太过则容易造成脾胃过旺从而克制肾气;饮食辛味太过则容易造成肺气过盛从而克制肝气;饮食咸味过重则容易造成肾气过旺从而克制心气。

由此可见,五味均衡,方为养生。

2 食物五味对人体五脏的功用(1)酸味入肝脏:因酸味入肝,所以肝脏功能和胆道功能不好的人,相对喜好酸味食物。

吃酸味食物不仅能开胃,增强肝功能,而且对于钙和磷的吸收也有益处。

经常食用不仅有助于消化,杀死胃肠道病菌,还能预防感冒,降低血压,软化血管等。

一般来讲,对肝虚者有帮助的酸味食物有:醋、橙子、橘子、葡萄、石榴、柠檬、枇杷、芒果等。

(2)甘味入脾脏:甘与脾脏关系密切,如果有人突然喜欢吃甜味食物,可能是脾脏功能减弱的表现。

(完整word版)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

(完整word版)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

调五脏,养六腑,百病从此不再生(1)五脏六腑是中医独有的概念,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和本源,无论是养生还是疗疾都无外乎是对五脏六腑的调养。

比如说季节养生强调“顺四时适寒暑”,治病疗疾依靠药物性味的寒热温凉,最终落在实处,所调的养的还是五脏六腑。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就是一个以五脏六腑为核心的有机整体,脏腑关系着人的生、长、壮、老。

凡是人体有了病,无论大小,不管轻重缓急,都和五脏六腑有着密切关系。

无论是风邪外感,还是情志内伤,只要殃及脏腑令其功能失调,疾病也就随之上身。

人的健康是由里及表的,只有脏腑平衡,气血精津才能充盈畅达,身体才能健康安泰。

中医之脏腑不同于西医,是指广义上的心、肝、脾、肺、肾及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几大系统。

一脏与一腑相对应,一阴一阳互为表里,由经络相互络属。

五脏的共同特点是能贮藏与化生生命所需的精微物质;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容纳水谷与传化糟粕。

只有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才能确保气血精津运输畅达,水液糟粕各行其道。

要想调养五脏六腑就应该真正了解其好恶,而不能只缘其在此身中,就不识庐山真面目。

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和神志,是五脏六腑之主,心神明则脏腑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心的功能正常则气血健旺、精神饱满、神清志明;小肠主化物而分清泌浊,其功能运行正常,能将水谷所化的精微物质上达于脾进而运输周身,将无用的水液和糟粕下输于膀胱和大肠。

心与小肠相表里,二者经脉相连,气血相通,所以二者在生理与病理上相互影响,只有二者同调,相互兼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保持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掌管着人体各部分的血量分配,有“血海”之称。

若肝脏功能异常,就会导致血液调配失常,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所以养肝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

肝与胆相表里,肝为阴,是里主内;胆为阳,是表主外,故治胆的病要调肝,肝病同样也要利胆。

脾与胃相表里,二者同为人的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脾主运输和消化,一方面将水谷精微运输全身以维持生命,另一方面也管理着体内水液的运输。

黄帝内经:五色食物调理五脏,健康常伴

黄帝内经:五色食物调理五脏,健康常伴

黄帝内经:五色食物调理五脏,健康常伴养生,其实并不一定是东西越贵就越有效果。

有时候,养生只是一种对事物的认识而已。

养生说起来其实很简单,《黄帝内经》主要从心情、饮食、顺应自然环境等方面做了论述。

但养生,复杂的地方就是人。

人就是一个庞大的小宇宙,如果想获得一个非常好的体魄,或者说在短时间内能够掌握一些正确的养生方法,那么首先一定要了解自己的体质。

“奉养有膏粱藜藿之殊”--也就是说,有吃得好还是吃得坏的情况。

有的人可能生活水平好一点,有的人生活水平差一点,饮食结构不一样,那么所形成的体质也是不一样的。

更加上心境有忧劳和喜乐之别,加上天时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那么这个就是“病同人异论”的一个最精髓的方面。

说到养生,有一种说法叫“五色入五脏”。

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可以滋补肝心脾肺肾。

人体作为一个内外统一的有机整体,通过五色和身体调和并顺应五态,就可以调整人的容颜和身体。

也就是说,不同颜色的食物,它养生保健的功效是不同的。

青养肝——多吃梅子少喝酒如果喝酒的时候配一点青梅子,那么青色和酸味就能对喝酒者的肝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从而减少酒精对肝的损害。

青色食品包括绿色蔬菜和水果等,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主要功效是清理肠胃、促进生长、排毒。

红滋心——苹果山楂抗疲劳红色食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心脏的功能运作有非常大的好处,如红苹果、山楂、红枣、西瓜、山里红、红心萝卜、桃子等。

红色食品还可以起到减轻疲劳、抵抗衰老、活血补血、补心、祛寒等作用。

黄益脾——南瓜香蕉助排毒黄色食品就可以起到养脾的作用,如南瓜、柑橘、香蕉、黄豆、玉米等。

大部分黄色食品可以提供维生素,如何维生素A或维生素D。

长期坚持食用黄色食品还能起到抗氧化,促进排毒,延缓衰老等功效。

白润肺——萝卜豆腐也可贵白色食品可以养肺,如牛奶、米面、豆腐、冬瓜、竹笋、山药等。

我们都知道,白色的萝卜等可以化痰,而藕、梨、白色的肉也可以润肺养肺,而且对预防心脑血管病、安定情绪、润肺、促进肠蠕动都有很大的作用。

黄 帝内经对健康饮食的指导

黄 帝内经对健康饮食的指导

黄帝内经对健康饮食的指导《黄帝内经对健康饮食的指导》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饮食一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古老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蕴含着丰富且深刻的健康饮食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黄帝内经》强调“食饮有节”,这意味着饮食要有规律和节制。

定时定量进食,能够让肠胃有规律地工作,有助于消化和吸收营养。

现代人由于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常常饮食不规律,比如不吃早餐、晚餐过晚或过饱,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对肠胃造成损害,影响身体健康。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这是《黄帝内经》对于饮食结构的经典论述。

五谷是我们饮食的基础,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主要能量和营养;五果可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五畜能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对身体有益;五菜富含膳食纤维和各种微量元素,能使营养更加全面。

在现代饮食中,很多人过于追求精细的食物和肉类,而忽视了五谷杂粮和蔬菜的摄入。

我们应当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五谷、蔬菜的比例,做到荤素搭配、粗细结合,这样才能保证营养均衡。

饮食的性味也很重要。

《黄帝内经》认为,食物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不同的性味对身体有不同的作用。

酸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苦味能清热、泻火、燥湿;甘味能补养、调和;辛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的功效;咸味能软坚、散结。

我们在饮食中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合理选择食物的性味。

比如,体质偏热的人,可以适当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菊等,以清热降火;体质虚寒的人,则可以多吃一些甘味食物,如红枣、山药等,来温补身体。

此外,《黄帝内经》还提到了饮食与季节的关系。

春季阳气生发,宜多吃一些具有生发之性的食物,如韭菜、豆芽等;夏季炎热,可食用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西瓜、绿豆等;秋季气候干燥,应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百合等;冬季寒冷,适宜进补,可选择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核桃等。

在饮食的温度方面,《黄帝内经》主张“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就是说食物不宜过热或过冷。

饮食有节——《黄帝内经》养生之一

饮食有节——《黄帝内经》养生之一
层 :
饮 雷 要 是 、 乏
定时 : 我 国 传 统 的 饮 食 方 法 是 一 日 三 餐 . 上 六 七点 钟 , 午 十二 点 左 右 , 早 中 晚 上 六 七 点 钟 。长 期 以 来 , 们 人 体 形 我
第五 层 : 脂 类 , 天 不超过 2 油 每 5克 ; 第 四 层 : 类 和 豆 类 食 物 . 天 应 吃 奶 类 及 奶 制 品 10克 和 豆 类 及 奶 每 0
: 血、 糜烂, 水肿、 形成胃炎甚至溃疡等。
《 氏春秋 》 说 : 食能 以时 , 吕 中 “ 身
必 无 灾 ” 《 书 》 主 张 “ 哉 唯 时 ” 。 尚 也 食 。
饮 食 要 寒 热 适 鹰 、 洁 清
《 内经 》 中说 “ 食饮 者 , 热无灼 灼 , 寒无 沧沧 ” 告诉 我们 吃饭时不 能太 ,
话 很重要 , 们老 祖宗几 千年 前就懂 得饮食搭 配 。 我
素 多 荤 少 , 八 成 饱 , 最 有 利 于 健 康 长 寿 的饮 食 方 法 。 《 经 》 “ 谷 七 是 内 说 五
我 们 如 何 在 吃 七 、 分 饱 的情 况 下 , 可 能 多 地 吸 收 营 养 , 充 体 内 八 尽 补 能 量呢 ?
人体 约需 要 4 2种 以上 的 营养 物质 , 括各 类蛋 白质 、 包 脂肪 、 水化 碳 合物、 膳食 纤维 , 种维 生素 、 物质 、 需微量 元素 和水 。能 构成 4 各 矿 必 2种 以 上 营 养 物 质 的 膳 食 必 须 由 多 种 多 样 的 食 物 来 源 来 实 现 。 国 营 养 学 会 中 于 19 9 7年颁 布 了《 国居 民膳食 指南》 “ 中 及 金字塔 ” 。其 膳食 宝塔分 为五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内经》五味学说探讨食物与五行属性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内经》五味学说探讨食物与五行属性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内经》五味学说探讨+食物与五行属性《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黄帝内经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ortant;">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ortant;">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F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黄帝内经》: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五味,中国人的饮食结构

《黄帝内经》: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五味,中国人的饮食结构

《黄帝内经》:五⾕、五果、五畜、五菜、五味,中国⼈的饮⾷结构我们的饮⾷会随着季节的不同⽽变化。

饮⾷需要注意及时的改变才能适应⽓候季节的变化,饮⾷如何搭配,还是很有讲究的,接下来就为⼤家进⾏简单的介绍。

《黄帝内经》:五⾕、五果、五畜、五菜、五味,中国⼈的饮⾷结构。

五⾕为养:⾕物含有丰富的碳⽔化合物和纤维素,是⼈体热能的主要来源,这种膳⾷结构模式和以动物性⾷物为主⾷的膳⾷结构模式相⽐,其⼈群的⼼、脑、⾎管性疾病,⾼⾎压、糖尿病、癌肿等“现代⽂明病”的发病率明显低得多。

五畜为益:益为补益的意思,五畜有益于五脏精⽓。

就是说动物性⾁⾷,可以作为⼈体营养必要的补充。

每天进⾷适量的⾁、蛋、奶、鱼等⾷品,有利于⼉童发育、⽣长,有助于孕妇和哺乳期妇⼥的营养补充,有利于营养缺乏及体衰病⼈恢复体质。

五菜为充、五果为助:是指蔬菜⽔果对脏腑有充养、辅助作⽤。

果蔬含有⼈体必需的⼤量维⽣素和矿物质,还有与⼈体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的⼀些重要的酶也主要依赖果蔬的供给。

饮⾷有节谨和五味饮⾷有节:饮⾷有节就是说吃饭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以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运⾏。

《饮膳正要》提出:⽇⾷以三餐为宜,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

既不能暴饮暴⾷,也不能饥饱失度。

如《内经》所云“⾕不⼊,半⽇则⽓衰,⼀⽇则⽓少矣”,讲的是过饥的害处。

《内经》还说“饮⾷⾃倍,肠胃乃伤”,说的则是过饱的弊端。

中医认为进⾷过量,则脾胃负担过重,⾷积于胃肠,⽇久脾胃功能就会受到损害,⽔⾕精微(营养物质)就不能化⽣,就会产⽣疾病。

谨和五味:药物有四⽓五味之分,⾷物也有寒热酸甜之别,⼈的体质⼜有虚实寒热之异。

因此中医⾮常注重饮⾷的性味对健康的影响。

四⽓是指药物或⾷物的寒、热、温、凉的不同特性。

五味是指药物或⾷物的⾟、⽢、酸、苦、咸的不同味道。

若过⾷⾟热温燥之品,脂肥煎炸⾷物不绝于⼝,就容易助热化⽕⽣痰,煎灼津液,就会导滞“消渴病”的发⽣。

《内经》指出:“味过于酸,肝⽓以津,脾⽓乃绝。

《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中的饮⾷养⽣智慧原⽂:阴之所⽣,本在五味[1];阴之五宫[2],伤在五味。

注释:[1]阴之所⽣,本在五味:阴,即阴精。

五味,即酸苦⽢⾟咸,此处泛指饮⾷物。

⾔阴精的产⽣,本源于饮⾷五味。

[2]阴之五宫:五宫,即五脏。

阴之五宫,即藏蓄阴精的五脏。

原⽂:是故味过于酸,肝⽓以津,脾⽓乃绝[3]。

味过于咸,⼤⾻⽓劳,短肌,⼼⽓抑[4]。

味过于⽢,⼼⽓喘满,⾊⿊,肾⽓不衡[5]。

味过于苦,脾⽓不濡,胃⽓乃厚[6]。

味过于⾟,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注释:[3]味过于酸,肝⽓以津,脾⽓乃绝:津,满溢、过盛之意。

酸味有滋养肝脏的作⽤,但酸味⼤过,会导致肝⽓过亢,肝⽊乘脾⼟,⽽使脾⽓衰竭。

[4]味过于咸,⼤⾻⽓劳,短肌,⼼⽓抑:张志聪注释说“⼤⾻,腰⾼之⾻,肾之府也。

过⾷咸则伤肾,故⾻⽓劳伤;⽔邪盛则侮⼟,故肌⾁短缩,⽔上凌⼼,故⼼⽓抑郁也。

”是指咸味⾷物吃太多,会伤肾,抑制⼼⽓。

[5]味过于⽢,⼼⽓喘满,⾊⿊,肾⽓不衡:⽢,《太素》作“苦”。

可从。

喘,此指⼼跳急促。

满,通“懑”,烦闷也。

衡,平也。

苦⼊⼼,味过于苦则反伤⼼⽓,故⼼跳急促⽽烦闷;⿊为⽔⾊,⽕不⾜则⽔⽓乘之,故⾯见⿊⾊,⼼⽕虚衰则肾⽔偏盛,故⾔肾⽓不衡。

[6]味过于苦,脾⽓不濡,胃⽓乃厚:苦,《太素》“⽢”,且⽆“不”字。

可从。

濡,湿也。

厚,此指胀满。

⽢⼊脾,味过于⽢则伤脾⽣湿,湿阻脾胃则⽣胀满。

《奇病论》⽈:“⽢者令⼈中满。

”原⽂:是故谨和五味,⾻正筋柔,⽓⾎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以精[7],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素问·⽣⽓通天论》)饮⾷⾃倍,肠胃乃伤。

(《素问·痹论》)饮⾷劳倦即伤脾。

(《素问·本病论》)因⽽饱⾷,筋脉横解,肠澼为痔[8];因⽽⼤饮,则⽓逆。

(《素问·⽣⽓通天论》)五⾕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味合⽽服之,以补益精⽓。

(《素问·藏⽓法时论》)饮⾷不节,病⽣于肠胃。

五脏六腑与食物

五脏六腑与食物

五脏六腑与食物人们平常所说的五脏六腑,实在就是中医根本脏象学说中的五脏和六腑。

五脏:即心,肺,脾,肝,肾。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所谓五行,便是木,火,土,金,水。

木,具有生发,条达之特性。

与五脏相对应的是肝。

火,具有酷热,背上之特性。

与五脏相对应的是心。

土,具有长养,化育之特征。

与五脏相对应的是脾。

金,具有敛肃,变化之特性。

与五脏相对应的是肺。

水,具有润泽,下走之特性。

与五脏相对应的是肾。

五行相生的纪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止相克的纪律是:木克土,土克火,水克水,火克金,金克木。

心:中医学认为"心"是脏腑中重要的器官,主宰各脏腑停止着和谐的勾当。

故《内经》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就是说,各脏腑在心的带领下相互接洽,合作协作,构成一个有机的团体。

1、心的心理病理心的首要生理功能是:主神态,主血脉,主汗,开窍于舌等。

现将其重要生理病理简述以下:(一)心主血脉《内经》说,"心主血脉","脉者,血之府也","诸血者皆属于心"。

心主血,血行脉中,心与脉亲近相连,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有鞭策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

这种功能是由心气的作用来实现的。

心气的盛衰,可以从血脉的改变反映出来,故《内经》说:"心之合脉也,其枯色也"。

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脉搏缓和有力。

若心气不足,心血亏少,则脉细弱或节律不整。

若心血瘀阻则脉涩不畅或结代等。

(二)心主神志神志,指人的精神认识和思惟流动。

现代生理学认为,人的精神头脑运动是大脑的功能,即大脑对客不雅外界事物的反映,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思想勾当与脏腑有关,而主如果心的生理功能,故故意"藏神","主神明"的说法。

《灵枢?本神篇》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食物与五脏的滋养关系 (2)

食物与五脏的滋养关系 (2)

心——红
肺的生理功能
一.肺通过呼吸而参与气的 生成和调节全身各脏腑 功能。
二.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 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 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 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 交换的功能。
肺---白色
肝的生理功能
一.肝主疏泄:肝气宜保持柔 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特性, 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
二.肝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 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 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肝——青色
脾的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脾就是对 营养物质的消化、吸 收和运输的功能。
脾——黄色

肾的生理功能
一.肾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 藏人身精气的作用。
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而且 还能参与血液的生成,提高机体的抗 病能力。
一.肾主水液:肾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 谢的功能。
肾——黑色
thank you
食物与五脏的滋 养关系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也是人体最 重要的五个器官。 我们日常的饮食和五脏有什么联系呢? 哪些食物能保证它们的健康呢?
心的生理功能
1. 主血脉,心气推 动和调控血液在 脉管中运行,流 注全身,发挥营 养和滋润作用。
2. 藏神,是指心有统 帅全身的生理活 动和主司精神、 意识、思维、情 志等心理活动的 功能。
中医养生—— 食物与五脏的滋养关系
中医起源于华夏民族先民不断 的生产生活实践。因为反复的 生产生活实践,人们认识到疾 病的发病原因、治疗疾病的方 法。经过几千年不断的生产生活
实践,中医学不断地充实与发展, 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传 统医学理论体系,为人类健康做出 了巨大贡献。
古代医籍
古代医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饮食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黄帝内经——饮食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毒药攻邪,五榖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毒药攻邪,这是治病的东西,所谓的毒药,但是这个毒药,和现在概念上的毒药不一样,也就是说,治病的,它不是食物,而是药物,它治疗疾病的作用比较剧烈,那都叫毒药。

剧烈,有的大,有的小,剧烈很强的药物,那叫大毒,剧烈不很强的叫常毒,稍微有一点,跟食品来比吧,它也稍微强一点,那就叫小毒。

跟食品一样的东西。

平时怎么吃都可以,那叫无毒药。

所以它这个毒药就是指的祛除邪气,其作用比较剧烈,统称就为毒药。

而且治疗疾病所用的,可以说就是用其毒,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用其毒性这一方面,只是因为它有毒性的一方面,所以用它作用的剧烈才祛除邪气嘛!这是毒药的作用,在于攻邪。

五榖为养,而下边的五种,那就是食品。

比如说,五榖,是有补养的作用,五谷是什么?其实上面那段已经谈到过,这里所说的五谷,什么谈到过了,粳米、麻、大豆、麦、黄黍,这就是常说的五谷,是谷物的代表。

当然古代也不止这五种。

但用这五种作为谷物的代表。

比如说,粳米是属于甘味的;麻,前面讲过了,是属于酸味的;大豆,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黑豆,是属于咸味的。

麦,是属于苦味的;黄黍是属于甘味的。

这是五榖有五味,它们分别有不同的补养作用。

五榖都是补养的,五榖为养。

但是它
又分别有不同的味。

因此可以养不同的脏腑。

再有一定的不同的辅助治疗作用。

那叫五榖为养。

五果为助,果就是果品类。

可以帮助恢复正气。

可以帮助治疗疾病。

所以叫五果为助。

助什么?助药物,助食物,因为食物毕竟主要的食物是五谷,助药物治疗,助五谷的补养,五果为助。

五果是指的枣,枣是甘味,李,李是酸味,栗,板栗是咸之味,杏,是苦之味,桃,是辛之味。

所以你说,酸苦甘辛咸,分别如肝心脾肺肾,也可以这么考虑。

比如枣如脾,现在实践当中也是这么用,用大枣补脾,或者说补胃,补脾胃。

李,李属于酸酯味,入肝,栗属于水之味,咸,入肾,杏,是火之味,味苦,入心,桃,味辛,入肺。

所以叫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五畜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那五种肉类。

牛,牛肉是甘味,补土,补脾;犬是酸味,而入肝;牛肉是甘平或者甘温,犬肉是比较温热,是酸热、酸温;猪肉属于水之味,属于咸,而入肾,其性偏寒,羊肉是火之味,其性偏热,鸡肉是辛,其味辛,这是五畜。

五畜为益,五畜也是补益的作用。

来助长人体的正气。

五菜为充,五菜就是下面谈的五种菜,五种蔬菜。

葵韭菜、藿、薤和葱。

分别五种味道,而有不同的作用。

榖肉果菜都有不同的味,因此它们的作
用都不同,所以应该在实践当中,在日常生活当中要调和这五味。

在治疗或者说是辅助治疗调养当中,也应该注意这几种气味的调和。

所以叫
气味合而服之,不要偏食,尽管日常生活当中也不要偏食,说我就爱吃什么味。

就老吃那一种。

其实是不好的。

用它来恢复治疗疾病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调和这五种味道。

以补精益气,调和起来起到补养人体的精气的作用。

你看,教材的注释6,王冰注,“气为阳化,味曰阴施,气味合和则补益精气矣,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由是则补精益气,其义可知。

”食品类,我们在讲《阴阳应象大论》那段的时候,“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我还提到了当归生姜羊肉汤,里面有羊肉,它也是属于火之味,它是一种补养的,有补精气,助长阳气。

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但是你要调和适当。

所以叫气味合而服之,要调和好了,几种味。

榖肉果菜要搭配适当。

现在不是也讲究配膳吗?营养师,那就是要调配,根据人体的情况来调养。

调配不同的食物,调配适当,来补养正气。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也是这五味,这五种味道,有辛、酸、甘、苦、咸,
各有所利,你用它们的时候,各有所利,有的不心脏,有的补肝脏,有的补脾脏,各有所利,而且还有
或散或收,比如辛味药就可以散,酸味要就可以收,或散或收。

或缓或急,比如甘味药就可以缓,苦味药就可以有急的作用。

或坚或软,苦味有坚的作用,咸味就有软的作用。

就是说五味各有不同的作用,所以才各有所利,
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在疾病的情况下,饮食五味要注意调好了,各有所宜。

有的病就适合用酸味,以酸味为主,有的病就适合以辛味为主的,要病随五味所宜也。

病随五味所宜,其实是说五味应该随着病来进行调配。

不是说病随着五味来改变。

那不可能。

就是说在病的情况下,应该随着疾病的状态来调和五味。

用它相应的味来调补。

【理论阐释】
毒药攻邪,食物养正的问题。

本段论药物与食疗配合,应用于调治疾病。

这个所谓应用于调治疾病,既是治,也可以养生,也可以康复。

都可以考虑用这个道理。

当然养生康复,下一章我们就专门讨论,养生康复有那么一章。

康复本身倒是也有一个治疗作用。

那是在疾病之后,或者致残了。

或者身体弱了,需要康复。

养生就是纯粹是保养身体。

所以这里所说的调治疾病,所以我补充说康复和养生,它也是这个道理。

因为本段讨论的是治疗的问题,这段是讲的治疗。

强调了五榖、五果、五畜、五菜的补益作用,以及五味的治疗作用。

既有补益作用,又有治疗作用。

用五榖、五果、五畜、五菜,作为一种食物的
代表。

当然食物种类很多,只是用它作为一种常用的代表而已。

就疾病而言,疾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正气与邪气两个因素,发生不发生取决于这两个因素,一个正气,一个邪气。

所以《素问遗篇。

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是一个。

下面又讲,《评热病论》我们学过的,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在《评热病论》里边,它是局限于那个肾风、风水病来说,但是那个话可以推而广之,应用于整个的发病的认识,发病的理论方面。

所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说明一旦发病,人体正气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也就是讲,不管你是实证还是虚证。

正气都受损伤了。

只不过是一种相对而言。

就药物治疗而言,(刚才说就发病而言),毒药虽然能攻邪,同时也多有克伐正气的作用。

就生命活动而言,饮食精微物质是生命的根本,但是话说回来,精微物质也有一个调配不当的问题。

不论是养生保健,还是治疗,都应该注意药食五味的“合和而服之”。

合,合起来,和,调和起来,榖肉果菜相合,还要注意调和。

所以“合和而服之”。

本篇中气味相合,有两种形式。

其作用不一。

1.相同气味的相合,比如说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五肉果
菜这都是甜味的,入脾的。

用甜味来缓肝之急。

2.不同气味的,有主有次,比如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用辛补之,酸泻
之。

来互相调配。

这也是一种合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