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合集下载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玉米与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全球范围内产量最高的作物之一。

单一作物的种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容易导致土地退化和农作物病虫害的滋生。

采用玉米与大豆的间作种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的养分利用率,还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实现高产、高效、高质的农作物生产。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择适宜品种在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种植时,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品种。

玉米品种宜选择生长期短、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品种;大豆品种则宜选择适应不同生育期的品种,以确保不同生育期的作物能够充分利用土壤资源,实现互补生长,提高产量。

二、合理密植在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种植时,密植是关键。

针对玉米,掌握好稳产密度,不可盲目密植;对大豆来说,要遵循宽行高密的原则,通过控制大豆株距,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的产量。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三、合理施肥在玉米与大豆的间作种植中,合理施肥也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科学调配氮、磷、钾等主要元素,并根据作物生长需要适时追肥,不仅能保证作物生长所需养分,还能减少肥料的浪费,提高效益。

四、配套灌溉灌溉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玉米与大豆的间作种植来说更是如此。

在干旱地区,合理配套灌溉可保证玉米和大豆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对于玉米来说,灌溉对产量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配置灌溉设施,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五、适时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玉米与大豆的间作种植中,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通过早期预防、定期巡田、合理施药等措施,有效降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的产量。

六、科学管理在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种植时,科学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生育期的要求,采取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包括及时中耕、松土、除草、间痢等,保证农作物能够顺利生长,提高产量。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玉米与大豆间作是一种常见的农业栽培模式,它将两种作物在同一土地上种植,旨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作物产量。

本文将介绍玉米与大豆间作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一、土地准备玉米与大豆间作适合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土地准备阶段,应进行充分的翻耕和深松,使土壤松软、通气,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此外,在田间肥料的施用上,应根据土地肥力进行合理配比。

玉米和大豆的作物喜欢不同的肥料,为了避免对两者的阻碍,应该在肥料的选配上加以考虑。

二、作物选择和搭配玉米和大豆拥有不同的光合作用特征和生长周期,因此,为了获得最佳的产量,应该选择生长期相对适配的玉米和大豆进行搭配。

在具体的取舍上,建议选择生长周期较短的大豆作为主植物,然后根据实际土地条件进行适当种植玉米。

三、控制病害虫害的发生由于玉米和大豆的生长环境相似,它们容易受到共同的病害虫害侵袭。

因此,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是保证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的重要保障。

其中,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及时发现并清除病虫害,及时修剪枝干,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选用适当的杀虫剂、杀菌剂进行喷洒。

四、灌溉和施肥灌溉和施肥是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操作中,应该进行适量的灌溉和施肥,力求做到科学、精准、有效。

同时,在选择肥料和施肥方式上应做到细致入微,并结合土地的确切状况进行合理调整。

五、加强管理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管理。

在实际操作中,应定期巡视和监控,及时发现苗期多发病虫害时采取紧急措施。

同时,要注意合理控制密度,适当的育苗,做好营养维护和生长调理工作,促进两个文化的协同发展。

六、总结综上所述,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主要是做好土地准备、作物选择与搭配、防治病虫害、灌溉与施肥以及管理上的细化工作,只有将各项工作有机结合,才能够发挥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的最大潜力,获得更多收益与利益。

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需要大家加以努力,共同促进农业的发展。

玉米套大豆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

玉米套大豆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

玉米套大豆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1.地块选择和准备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作为玉米套大豆种植的地块。

在土地施肥前,需要清除杂草,并进行耕作,使土壤松散。

2.施肥施肥是保证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的关键环节。

玉米和大豆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两种作物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玉米需要较多的氮肥和磷肥,而大豆则对钾肥需求较高。

在施肥前可以进行土壤检测,根据土壤营养状况合理施肥。

3.控制杂草杂草是作物的主要竞争因素之一,会严重影响玉米和大豆的生长和产量。

可以采用机械除草、手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

在玉米的生长初期,可利用玉米掩蔽杂草的特点,减少杂草的生长;而大豆生长期间,可以使用草甘膦等除草剂,对杂草进行有效控制。

4.病虫害防治玉米和大豆常常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对作物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可以采用病虫害防治剂进行喷洒,注意防治常见的病虫害如蚜虫、螟虫、稻瘟病等。

5.水分管理玉米和大豆对水分需求较大,因此要做好水分管理工作。

在播种后,及时进行灌溉,并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避免积水和缺水对作物的影响。

6.控制密植玉米和大豆都属于密植作物,因此要进行适当的密植控制。

过密的栽培会导致养分和水分的竞争,影响产量。

可以根据作物的要求和生长情况进行适当的间隔,保证作物充分生长和发展。

7.定期监测定期监测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及时发现病虫害现象,可以进行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及时调整施肥方案,根据作物的营养状况进行合理的施肥。

综上所述,玉米套大豆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包括选择合适的土地、科学施肥、有效防治病虫害、合理控制密植等。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技术,才能实现玉米套大豆的高产高效目标,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大豆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大豆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大豆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摘要大豆、玉米间作高产栽培套种技术,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边行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

从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期及播种方式、间作种植模式、播种方法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大豆、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关键词大豆;玉米;间作;配套技术大豆间作玉米栽培,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和边行优势,发挥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比单作玉米或单作大豆经济效益高,这一种植栽培技术已得到农民认可和推广应用。

但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存在间作距离过小和密度过大等问题,影响作物通风透光,不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现根据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把大豆间作玉米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介绍如下。

1整地施肥播种前最好进行翻梨和旋耕灭茬,在整地灭茬前撒施25%复合肥375~450kg/hm2、61%磷酸二铵225~300kg/hm2或45%复合肥150~225kg/hm2,若来不及整地灭茬,也可播种前板茬撒施,播种后趟平覆土盖严。

2选择品种玉米宜选用株型紧凑、抗倒性好的高产品种,如鲁单981、登海11、淮河10号、中科4号等;大豆宜选用早中熟、耐阴结荚多的品种,如鲁豆10号、中黄13、合豆20等。

3播期及播种方式应提早播种,一般选择在6月15日前播种为好,大豆可选用多功能播种机进行条播,玉米可用单行玉米点播器播种或人工刨穴点播,有利于大豆、玉米出苗,促使出苗整齐健壮。

4间作种植模式(1)以7行大豆间作1行玉米为1个种植带,1个种植带为2m,大豆行距25cm、株距10~13cm,保证19.5~22.5万株/hm2左右;玉米行距25cm、株距20cm,保证2.25万株/hm2左右。

(2)以12行大豆间作2行玉米为1个种植带,1个种植带为2.8~3.0m,大豆行距20~23cm、株距10~15cm,保证22.5~24.0万株/hm2左右;玉米行距40cm、株距20~25cm、保证3.00~3.75万株/hm2左右。

玉米套种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套种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套种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
一、遴选适宜品种
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应该选择抗倒伏和叶片过多覆盖穗的品种,这样
可以使得玉米植株生长较为健壮,给大豆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大豆品种
选择上,应该选择早熟、生长势旺盛、耐寒性好的品种,这样可以在有限
的时间内完成生长发育。

二、合理施肥
在施肥方面,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进行施肥。

玉米的施肥要在关
键生育期进行,特别是在花粉落下后要及时补充磷肥和钾肥,以增加产量。

大豆施肥要注意提供足够的氮肥和磷肥,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三、科学调控密度
四、注意保墒
保墒是玉米套种大豆的重要环节之一、玉米结穗前后和大豆生长初期
都处于较为干旱的阶段,因此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可以采用地膜
覆盖或者堵塞沟渠进行保墒,以减少水分蒸散。

五、病虫害防治
玉米和大豆都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因此要及时进行防治。

可以使
用病虫害防治专用农药,或者进行轮作和间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还应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的问题。

六、玉米收获后及时套种大豆
在玉米收获后,要及时套种大豆,通常在3-5天内进行大豆的播种。

这样可以减少玉米秸秆的养分损失,为大豆提供足够的养分。

七、合理管理
综上所述,玉米套种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需要科学施肥、合理密度、保墒、病虫害防治以及合理管理等多方面的考虑。

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的产出,从而带动农民的经济收益。

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

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

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合理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措施,可以实现作物之间的互利共生,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品性能。

以下是一些关于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的介绍。

1.选择适合的品种在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中,首先要选择适合的品种。

对于玉米来说,可以选择群体充实、穗几多分且粒大的品种;对于大豆来说,可以选择强健、耐旱的品种。

选择适合的品种可以保证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和生长习性上的契合,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合理的播种密度3.合理的行距在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中,行距的选择也很重要。

一般来说,玉米的标准行距为60~75厘米,大豆的标准行距为30~45厘米。

在套种中,为了充分利用土壤和光照资源,可以适当减小行距,使作物之间形成互利共生的效果。

4.轮作选择在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中,轮作选择也很重要。

一般来说,玉米和大豆作为同类作物,不能连续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需要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以减少病虫害和营养物的积累。

在轮作选择中,可以选择小麦、水稻、红薯等作物,以实现作物种植的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平衡。

5.合理的施肥管理在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中,合理的施肥管理也很重要。

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的养分含量,可以进行适当的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措施,以提高作物的养分利用率和产量。

6.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在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中,病虫害的防治也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合理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并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总之,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对品种、播种密度、行距、轮作选择、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合理控制,可以实现玉米与大豆作物的互利共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作物的产品性能。

玉米间作大豆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玉米间作大豆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玉米间作大豆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哎呀,说起种玉米和大豆,这可是个技术活儿,而且得有点耐心。

记得小时候,爷爷在地里种玉米,我就在一旁看,他总是说:“玉米和大豆是好搭档,一起种,产量高,效果好。

”那时候我还不懂,现在长大了,才知道这叫间作。

首先,咱们得选个好地儿。

土壤得肥沃,阳光得充足,还得排水好。

我爷爷的地儿就在山脚下,那土啊,黑得发亮,一脚踩下去,软绵绵的,跟踩棉花似的。

那种地,种啥啥好。

接下来,就是种玉米了。

玉米种子得选好,要那种颗粒饱满,颜色鲜亮的。

爷爷说,种子好,长出来的玉米才壮实。

种的时候,得挖个坑,把种子放进去,然后盖上一层土。

坑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得刚刚好。

爷爷说,太深了,种子发芽慢;太浅了,种子容易被鸟啄走。

种完玉米,就该种大豆了。

大豆种子也得选好,要那种个头均匀,颜色深的。

种大豆的时候,得在玉米行之间种,这样玉米和大豆就能互相帮助,一起长大。

爷爷说,大豆的根能固定氮,玉米就能吸收到,长得更好。

种完之后,就是浇水和施肥了。

浇水得看天气,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爷爷说,水多了,玉米和大豆容易生病;水少了,长势就不好。

施肥也得看情况,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爷爷说,太早了,肥料容易流失;太晚了,玉米和大豆就吸收不到了。

最后,就是收获的时候了。

玉米成熟了,金黄金黄的,看着就喜人。

大豆也成熟了,豆荚鼓鼓的,一碰就掉。

爷爷说,玉米和大豆一起种,产量就是高,而且还能省肥料,真是一举两得。

现在,我爷爷年纪大了,种不动了,但是每次看到玉米和大豆,我就会想起他。

他总是说,种地就像做人,得有耐心,得细心。

玉米和大豆间作,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智慧,一种生活的态度。

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

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

一埯多株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米豆间作技术,有两种方法:一、大豆田隔沟间作一埯多株玉米;二、大豆田横垄串带一埯多株玉米,两个方法共同体现在一埯多株,每埯株数的增减,因地而宜,达到水,肥、气、热、光的协调应用,最后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一、增产优势与增产潜力光能利用串的高低,决定产量的高低。

作物群体光能利用率不仅与叶面积大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多少有关,也与群体植株总数,叶片角度,面积质数,种植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大豆。

玉米立体栽培定向种植,太阳幅射能利用比清种增加15%~20%。

两种作物种植在同一面积上,高矮形成了通风透气的走廊。

通过走廊,一方面增加了二氧化碳的供应,另一方面光线能直射在高棵作物的下郎,同时由于矮作物的反向,田间漫射光也大大增强了。

此外,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多是长波光,早晚的光比中午的光长波光多,而主体栽培增强的光照比早晚的光照多,不仅光照强,而且光照质量好。

由此创造了增产的先决条件,光能利用率提高了。

二、发挥边行优势1、清种玉米,地边地头玉米棒大,粒好。

大豆边行,地头座荚数多,籽粒饱满。

农民总结叫边行优势。

立体栽培定向种植,把大面积清种玉米,大豆改变成地头边垄种植,通风透光,增加了二氧化碳的供给,光能利用串大大提高,充分发挥玉米的增产优势,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极大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2、营造优越的适应大豆生长的田间小气候。

玉米植株比大豆植株高,玉米形成了大豆田间的防风带,降低了水分蒸发,空气湿度大,光照辐射力强,使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光能利用率提高,光合作用好,营造了非常适应大豆生长的田间小气候,玉米叶片一致,方向一致,不影响大豆光合作用。

三、增产优势与经济效益1、隔沟间作,一埯多株。

隔沟间作,一埯多株。

一公顷地边垄垄沟种玉米,隔2垄黄豆一沟玉米,以此类推。

埯距有三种模式:(1)埯距1.2尺三株;(2)埯距1.5尺三株或四株;(3)埯距2.1尺四株或五株。

总体看清种大豆公顷面积50%垄沟种玉米,而玉米产量等于或高于清种一垧地玉米的产量,大豆公顷产量1500公斤到2500公斤,大豆白得。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玉米与大豆间作是一种传统的农田种植方式,它是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玉米和大豆,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改善土壤环境。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

本文将对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为农民种植提供一些参考。

一、玉米与大豆间作的特点1.相互促进:大豆是一种豆类植物,它具有固氮的特点,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而玉米的高秆特性可以提供遮荫,降低大豆的地面温度,从而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2.节约成本:玉米与大豆间作可以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和人力成本,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这种种植方式可以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需求,从而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

3.增加收入:通过玉米与大豆间作的种植方式,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1.合理的品种选择:在玉米与大豆间作种植时,需要选择适合这种种植方式的品种。

玉米要选择高效籽粒品种,大豆要选择旱地适应性强的品种,这样才能发挥两者的优势。

2.合理的播种密度:在玉米与大豆间作种植时,要合理控制播种密度,保证两者之间的距离适当,避免相互竞争。

通常情况下,玉米和大豆的行距分别为60厘米和30厘米,这样既可以发挥两者的优势,又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

3.合理的施肥措施:在玉米与大豆间作栽培中,施肥是至关重要的。

在播种前要进行基础施肥,保证土壤的养分供应,同时还可以适当施入含有磷、钾和微量元素的肥料,增加玉米和大豆的产量。

4.合理的管理措施:在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中,合理的管理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及时除草、病虫害防治、灌溉和杂交种植等。

只有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才能够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5.合理的收获时间:在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中,合理的收获时间也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玉米的收获时间为大豆的3-4天后,这样可以避免大豆过熟和玉米过晚收获的情况。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玉米大豆同穴混作的栽培技术

玉米大豆同穴混作的栽培技术

玉米大豆同穴混作的栽培技术
玉米大豆同穴混作,能充分利用光照,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首先在生长前、中期单株叶面积小,均能利用太阳的直射光,到后期大豆可利用玉米叶下层的散射光,因而光照较充足;其次是肥水较充足,能实现养分互补,大豆根瘤菌能固定土壤中的游离态氮,除供自身需用外,还可供同穴的玉米所用,而玉米根系能分泌酸性物质分解土壤中难溶性矿物质元素成为速效性养分,供大豆吸收利用,能得到单作大豆而得不到的种肥和追肥;再就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大豆受玉米遮盖避免了蛴螬、豆天蛾、食心虫等危害,从而达到增产效果,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选择适宜品种。

玉米应选单株生产力高的品种,大豆应选比玉米早熟,耐阴性能好,分枝多的品种。

二、合理密植,同穴混作。

玉米每亩2800株,大豆5600株为最佳。

三、配制钵土,营养钵育苗。

每穴一粒玉米种,二粒黄豆种,达到一次性苗齐、苗壮。

四、及时移栽。

一般玉米在两叶一心到三叶一心时移栽。

五、科学施肥管理。

施足底肥,重施穗肥,以农家肥为主,商品肥为辅。

六、中耕培土,防治病虫害。

七、及时收获。

同穴混作大豆较难收获,待茎和荚全部变黄,荚壳内籽粒脱离,摇动有响声时,立即将大豆收获,一般亩产450?D500公斤玉米,还可收大豆70?D100公斤。

玉米大豆同穴混作,适宜人多地少的农户种植。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玉米和大豆是两种重要的农作物,它们的间作种植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

研究和掌握玉米与大豆间作的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的详细介绍。

一、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在进行玉米和大豆的间作种植时,首先要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

对于玉米,要选择耐旱、耐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比如玉米副品种麦尔老王、玉米亚麻8号等;对于大豆,要选择耐旱、抗旱能力强、抗病虫害性好的品种,比如大豆品种崇安5号、大豆品种黑枞9号等。

选用这些适宜的作物品种,可以有效提高间作种植玉米与大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二、合理安排作物的间作比例在玉米与大豆的间作种植中,要合理安排作物的间作比例,以达到最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一般来说,玉米与大豆的间作比例可以采取1:1或2:1的形式,即每亩田种植1亩或2亩玉米,同时种植1亩大豆。

通过合理安排作物的间作比例,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田间作物的密度,从而提高间作种植玉米与大豆的产量。

三、科学施肥和管理在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种植时,科学施肥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对于玉米,要在播种前施用磷、钾等元素肥料,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对于大豆,要在发芽前施用氮肥和钾肥,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在种植过程中,还要注意及时除草、松土、翻耕等管理措施,以保持土壤肥力和水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四、合理控制病虫害在玉米与大豆的间作种植中,要合理控制病虫害,以保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对于玉米,要定期喷洒杀虫剂,以防治玉米螟、玉米蚜等害虫的侵害;对于大豆,要及时喷洒杀菌剂,以防治大豆蚜、大豆褐斑病等害虫和病害。

通过科学施药,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保障玉米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五、采取轮作与休耕措施在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种植时,要采取轮作与休耕措施,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玉米与大豆是两种重要的农作物,在全球粮食产量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逐渐得到重视和推广。

本文将介绍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选择适宜的地块和时间是玉米与大豆间作的关键。

玉米和大豆都对光照要求较高,选择光照充足的地块进行栽培。

根据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

一般来说,春季适宜玉米与大豆间作,冬季则不适宜。

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比例也是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玉米与大豆的种植密度应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以达到最佳的互补效果。

可以选择2:1的比例,即每亩种植玉米2万株,大豆1万株。

这样可有效利用土壤养分,提高产量。

科学施肥和灌溉也是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的关键。

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以达到养分供应的平衡。

要合理控制灌溉量和频次,确保土壤湿度适宜,避免水分过多或不足对植株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病虫害防治也是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玉米和大豆容易受到一些共同的病虫害侵害,如玉米蚜虫、大豆豆蛀虫等。

及时采取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合理轮作、合理间作、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提高产量和品质。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只有在科学合理地控制土壤养分供应、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才能实现玉米与大豆间作的高产栽培目标。

通过实践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和提高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以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这将为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玉米和大豆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作物,它们在种植技术上有很多共同之处,同时也可以进行间作种植。

玉米和大豆间作是一种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并改善土壤环境。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玉米与大豆间作的栽培技术。

一、间作种植的意义1. 土壤改良:玉米与大豆间作是一种典型的绿肥种植方式,大豆有固氮的功能,可以为土壤提供充足的氮素,有利于土壤的改良。

2. 降低病虫害:通过玉米和大豆的间作种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因为不同作物能够互相提供抵抗病虫害的功能。

3. 提高经济效益:玉米和大豆的间作种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二、玉米与大豆间作的适宜品种选择1. 玉米品种选择: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应选择生长期适中,耐旱抗病的优良品种,如北方地区适宜选择玉米千层板、玉米999、玉米中玉335等品种。

2. 大豆品种选择:大豆在间作中的主要任务是改善土壤,所以应选择产量高、耐旱抗病的优良品种,如大豆黑大豆、大豆绿宝、大豆秋林等品种。

三、种植技术1. 地块选择:选择适宜的土壤和地理环境进行种植,玉米和大豆都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所以要选取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2. 地面处理:对于不同的土壤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地面处理方式,比如在重粘土地上可以进行耕翻深翻,松土改良;在轻砂土地上可以进行耕作整地等。

3. 混播方式:混播玉米和大豆可以采取交替行混播、交替点播等方式,种植密度根据具体地块情况和品种特性进行调整。

4. 施肥措施:玉米和大豆的间作种植需要施肥合理,可以提前进行基础施肥,后期根据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追肥。

5. 灌溉管理:玉米和大豆都对水分需求大,间作种植时需合理控制灌溉水量,避免水分过多或不足。

四、病虫害防治1. 种植前的病虫害防治:在种植前可以进行适当的农田消毒处理,杀灭病虫害的卵和幼虫。

2. 种植时的病虫害防治:在种植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生物防治的剂,提前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玉米与大豆是我国的两种重要粮食作物,也是农民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两者间作企图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不同的作物,以提高土地的产量和利用率。

在玉米和大豆间作中,玉米提供了光、温、水等条件,为大豆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大豆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杀菌消毒作用,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玉米与大豆间作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高产栽培技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的方法、优势和关键作业。

一、间作方法1.间作比例间作比例是指两个作物在同一地块上的面积比例。

在玉米与大豆间作中,常见的间作比例是玉米与大豆按3:2~2:3的比例间作。

2.间作形式玉米和大豆间作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行内间作,即在玉米的行间种植大豆;另一种是行间间作,即在相邻行间交错种植玉米和大豆。

3.种植顺序在玉米和大豆间作中,种植顺序的选择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传统的玉米大豆轮作中,一般先种植大豆,再种植玉米。

但是,在玉米和大豆间作中,先种植玉米对大豆的生长有利。

二、间作优势1.利用土地资源玉米与大豆间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产量和利用效率。

由于玉米和大豆的生长季节不同,两者能够充分利用一块土地上的光、温、水等资源,达到高效、环保的生产目标。

2.增加土壤肥力大豆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能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

种植大豆可以提供充足的氮源,为后期玉米的生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3.改善土壤环境大豆种植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杀菌消毒作用,避免土地发生退化,增加土壤肥力和通气性。

三、关键作业1.田间管理按期灌溉、施肥等田间管理工作是玉米和大豆间作中保证高产的关键。

应该采取适当的施肥量和灌溉量,控制病虫害等病害,提高产量和质量。

2.植株密度种植密度对于玉米和大豆间作的影响非常大。

一般来说,玉米种植密度应该在45000~60000个/亩,大豆种植密度应该在40000~50000个/亩。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玉米与大豆间作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它能够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玉米和大豆,以达到提高产量、保护土壤和增加农业收益的目的。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土壤和植物的种植方式,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实施,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农作物的品质和市场价值。

一、土壤改良玉米与大豆间作的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护性能。

首先是通过轮作的方式,玉米和大豆在种植季节上有所错开,因此可以减少对土壤的连作伤害,保持土壤的肥力。

其次是大豆具有一定的固氮能力,可以通过根瘤菌的共生作用,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所需的氮营养。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还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而且大豆的残根可以添加有机质和养分,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玉米的根系发达,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通透性,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

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护性能。

二、病虫害防治玉米与大豆间作栽培技术也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由于玉米与大豆的生长季节和生长习性不同,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

首先是通过间作的方式,可以减少土壤中特定病虫害的传播。

旋作玉米和大豆可以有效地减少连作玉米和玉米病毒病的发生,从而降低防治病毒病的成本和风险。

其次是通过种植密度和植物品种的选择,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在玉米与大豆间作中,可以选择适宜的间作比例和种植密度,使玉米和大豆的植株能够互相掩蔽,减少害虫对作物的危害。

通过选择抗性品种和良好的耕作管理措施,还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玉米与大豆间作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发生,降低防治的成本和风险。

三、资源综合利用玉米与大豆间作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综合利用土壤和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首先是可以提高农田的土地利用率。

通过间作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下的农作物产量,还可以有效地利用农田的边角地和间隙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1. 引言1.1 玉米与大豆间作的重要性玉米与大豆的间作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栽培方式,可以在同一片土地上种植两种作物,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和大豆之间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互相能够促进生长,共同抵御病虫害的侵袭,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玉米植株高大茂盛,能够为大豆提供良好的遮荫环境,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的保墒性,在干旱地区尤为适用。

大豆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的肥力,为玉米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

玉米与大豆的间作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益,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2. 正文2.1 优质玉米品种的选择在选择优质玉米品种时,首先要考虑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

选取抗逆性强、生长周期适中的品种,能够更好地适应种植环境,提高产量稳定性。

要考虑品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选择具有抗病虫性强的品种,减少病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在品种选择时,还要考虑品种的适口性和市场需求。

选择口感好、风味佳的品种,能够提高玉米的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要根据自己的种植经验和技术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管理的品种,以确保玉米生长健康、产量稳定。

除了以上因素,还需要考虑玉米品种的品质特性,如籽粒质量、产量稳定性等。

选择产量高、品质好的玉米品种,能够提高收益并满足市场需求。

在进行玉米与大豆间作栽培时,正确选择优质的玉米品种是关键的一步,能够为后续的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

2.2 适宜的播种时间适宜的播种时间对玉米与大豆间作的高产栽培技术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播种时间的选择应考虑气温、降雨量和作物生长的生理特性等因素。

在一般气候条件下,玉米与大豆间作的播种时间通常在春季早期,一般为3月至4月。

这个时间段正好可以避开严寒的冬季和酷热的夏季,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还可以有效避开干旱季节,降低作物生长过程中受到干旱的影响。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玉米与大豆间作是一种生态农业栽培模式,通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玉米和大豆,高效利用土地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为环境保护和增加农业可持续性做出了贡献。

一、玉米与大豆的互惠共生关系1.大豆的氮肥固定能力可以为玉米提供氮肥,提高它的养分摄取能力和产量;2.玉米的高地上层和大豆的低地下层属生长空间区别,解决了植物的种植密度的难点,提高了土壤质量和生产效益。

3.大豆的根系属于深根性,能有效钻入到土壤中以摄取深层养分,而玉米的根系层次较浅,刚好能避免大豆幼苗早期过于繁茂而引起的互相抢光问题。

4.大豆和玉米生长节奏不同,大豆生长快,早日成熟,能在玉米生长发育期内为土壤提供营养物质,提升玉米粒数和产量。

二、玉米和大豆间作策略1.合理选择品种选择适合玉米和大豆间作的品种,特别是大豆种子萌发能力强且芽体粗壮,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生长并形成强壮的根系,强化大豆生长能力。

2.采取轮作制度根据土地的污染状态和种植状况(如增产或肥料依赖程度高),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轮作,使耕作期间充分获得滋养,并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3.科学配合施肥玉米和大豆互相促进,须要合理的氮、磷、钾等肥料配合,协同促进双方生长和品质提升。

4.控制病虫害和杂草控制病害和害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种植使用病虫害抗性较高的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加强农业防疫措施,严格管理杂草,保证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5.保障水源供应保证充足的水源是成功的关键点之一。

要保证双方作物所需的滋液,让它们茁壮成长,同时也需要控制水的灌输和管理,让整个生命周期充满天然、清新的水源。

1.提高了土壤的健康度和土地的生产力,增强农业可持续性。

2.在由于氮肥减化造成的农业污染和农药残留深度问题上,间作技术也表现出了潜在的优点。

3.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降低了种植成本,使农民享有更多的收益。

4.玉米与大豆的间作还可以通过在生态农业中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证农业的可持续性,从而减少对大气、水及土壤资源的污染。

浅析大豆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浅析大豆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浅析大豆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摘要:大豆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体系中的一类,是在传统间套作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般采用2—4行小株距密植玉米带,与2—6行大豆带间作套种年际间交替轮作。

该技术适合机械化作业,且作物间大豆、玉米可一季双收、和谐共生。

大豆—玉米带状套作,两种作物共生时间总体少于全生育期的一半。

一般情况下,先播种玉米,在抽雄吐丝期,开始播种大豆。

如此一来,大豆前期会受玉米植株影响,待其收获后,则可赢得相当长的大豆单作生长时间,时间以及空间相对可得到更为有利的应用。

且该方法下,套种大豆、玉米的病虫害抵抗能力增强,对病虫害防治有着更为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大豆;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2022年,河北第一年大面积推广使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区域市县根据资源禀赋以及各类作物品种特点、配套机具、生产水平等,探索并完善农作物种植管理模式,以交替复合种植方式,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且增收一季大豆的目标,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增产增收。

如依托家庭农场以及农民合作社,或者是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以玉米种植为主,在产区推广100万亩以上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确保市县稳粮增豆、增产增收的目的,带动地区民众共同奔富。

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期望充分发挥玉米边际优势,发挥大豆固氮养地作用,将传统夏播净作玉米,转变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合理调整玉米株距,最大限度不减少玉米株数,并以此为基础,加种一茬大豆,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的总体目标,助力粮食安全,使农户增产增收,以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一、大豆套种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一)选地与整地选地十分关键,土壤肥力影响作物生长,复合种植需要中等肥力以上地块。

因此,在大豆—玉米套作种植过程中,首选高标准农田或者专门粮食生产功能区。

玉米大豆间作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玉米大豆间作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玉米大豆间作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玉米大豆间作是一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它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玉米和大豆。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减少土地的病虫害发生率,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的质量,提高土地的肥力。

玉米和大豆是两种互补性很强的作物,它们的生长周期和生长习性都有很大的差异。

玉米是一种高大的作物,它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来生长,而大豆则是一种矮小的作物,它可以在玉米的阴影下生长。

因此,在玉米大豆间作的过程中,大豆可以利用玉米的阴影来避免过度的日照,同时还可以利用玉米的根系来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从而提高大豆的产量。

在玉米大豆间作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技术细节。

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玉米和大豆生长的品种,这样才能保证两种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习性相互匹配。

其次,需要注意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以充分利用土地的空间,提高作物的产量。

此外,还需要注意施肥和灌溉等技术细节,以保证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总之,玉米大豆间作是一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它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减少土地的病虫害发生率,同时还可以改
善土壤的质量,提高土地的肥力。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选择适合生长的品种,控制种植密度和行距,合理施肥和灌溉等技术细节,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随着农业生产的日益发展,为了改善耕作效率,开发出节省时间更加高效的栽培技术,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将玉米套种大豆来作为栽培技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收益。

玉米套种大豆是在玉米种植后,适时将大豆播种到玉米植株中间,且利用大豆根系来增加土壤含水量,分解玉米基质,从而增加玉米的营养供给,还可利用大豆的茎来保护玉米,并共同生长。

将大豆套种在玉米的植株中间不但能够实现玉米的肥力增产,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性,从而提高产量。

玉米套种大豆的栽培技术大体包括:播种期、套种期、藤蔓结构监测期、农药施肥管理期、农资施肥调控期和收割期。

首先,播种期属于中期管理,它是决定作物增产的关键一步,此期间要正确对多季玉米和大豆进行播种,注意做到技术力度正确恰当,不深深耕作,以保证在播种时植株不会受到伤害。

接着,套种期是中期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步,在此期间,应注意选择适宜的玫瑰水母植株,并注意控制玫瑰水母的形态和大小,尽量两株植株都比较矮小,有助于大豆的生长。

继续接下来,藤蔓结构监测期主要是监测大豆藤蔓是否需要剪除,藤蔓可以为大豆提供营养,并可以遮挡阳光,防止玉米生长过快,但大豆藤蔓也会带来细菌毒害的威胁,因此,此期间应正确掌握藤蔓结构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随后,农药施肥管理期主要不仅要合理调控施肥,也要根据不同的土壤质量来选择合适的农药或农药配方,以有效抑制多季玉米和大豆的有害生物,同时应注意安全使用,避免发生危害。

此外,农资施肥调控期,要求施肥精准,注意时间间隔,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做到施肥配比准确,以保证施肥的质量,提高作物的生长繁育。

最后,收割期届期要及时进行收割,这是保证农民实现高产高效的关键,一般三季玉米套种大豆收割时间在玉米采收初期,以免影响玉米的收获率,而晚籼稻套种大豆,大豆应在玉米收割后进行收获。

总之,通过玉米套种大豆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提升作物幼苗耐寒等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作物的产量,实现高产高效,总结上述,玉米套种大豆是一种具有高效的栽培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农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摘要大豆、玉米间作高产栽培套种技术,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边行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

从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期及播种方式、间作种植模式、播种方法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大豆、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关键词大豆;玉米;间作;配套技术
中图分类号s34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
04-0188-01
大豆间作玉米栽培,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和边行优势,发挥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比单作玉米或单作大豆经济效益高,这一种植栽培技术已得到农民认可和推广应用。

但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存在间作距离过小和密度过大等问题,影响作物通风透光,不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现根据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把大豆间作玉米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介绍如下。

1整地施肥
播种前最好进行翻梨和旋耕灭茬,在整地灭茬前撒施25%复合肥375~450kg/hm2、61%磷酸二铵225~300kg/hm2或45%复合肥
150~225kg/hm2,若来不及整地灭茬,也可播种前板茬撒施,播种后趟平覆土盖严。

2选择品种
玉米宜选用株型紧凑、抗倒性好的高产品种,如鲁单981、登海11、淮河10号、中科4号等;大豆宜选用早中熟、耐阴结荚多的品种,
如鲁豆10号、中黄13、合豆20等。

3播期及播种方式
应提早播种,一般选择在6月15日前播种为好,大豆可选用多功能播种机进行条播,玉米可用单行玉米点播器播种
或人工刨穴点播,有利于大豆、玉米出苗,促使出苗整齐健壮。

4间作种植模式
(1)以7行大豆间作1行玉米为1个种植带,1个种植带为2m,大豆行距25cm、株距10~13cm,保证19.5~22.5万株/hm2左右;玉米行距25cm、株距20cm,保证2.25万株/hm2左右。

(2)以12行大豆间作2行玉米为1个种植带,1个种植带为
2.8~
3.0m,大豆行距20~23cm、株距10~15cm,保证22.5~2
4.0万株/hm2左右;玉米行距40cm、株距20~25cm、保证3.00~3.75万株/hm2左右。

5播种方法
根据所选间作模式从地墒沟边先播1行玉米或2行玉米,再播7行或12行大豆;考虑相邻地块的作物种植也可从地墒沟边先播7行大豆或12行大豆,再播1行玉米或2行玉米,以此类推。

选用何种播种方法,应根据地块具体情况而定。

6田间管理
6.1及时除草
播种后及时用50%乙草胺乳油1 200~1 500ml/hm2对水750kg/hm2,倒退均匀喷施地表。

6.2查苗补缺及水肥管理
(1)大豆出苗后,应查苗补缺,及时进行间苗。

在初花至盛花期用多效唑15g/hm2对水750kg/hm2,或用0.05%钼酸铵溶液
450~600kg/hm2进行叶面喷施。

在开花结荚期,追施尿素
60~90kg/hm2,叶面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450~600kg/hm2,每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增加干物质积累,若遇天气干旱要浇好开花、结荚、鼓粒水,减少花荚脱落,提高荚粒数和粒重;遇连阴雨及时排水防渍。

(2)玉米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

于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三至五叶期追施尿素120~150kg/hm2。

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
300~375kg/hm2或碳酸氢铵600~750kg/hm2。

在吐丝授粉期补施攻粒肥尿素75kg/hm2或碳酸氢铵225kg/hm2。

在玉米生长期若遇连阴雨要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防渍害。

拔节、抽穗、开花、灌浆期是玉米需水高峰时期,当土壤含水量低于65%~75%时,要及时灌溉防干旱。

6.3病虫害防治
(1)防治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期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对心叶丛喷雾或用3%呋喃丹颗粒15.0~22.5kg/hm2丢入心叶内;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g/hm2对水225kg/hm2喷施,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施。

(2)对玉米大小叶斑病可用40%克瘟散乳剂800~1 0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进行防治,每7~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对玉米粗缩病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做好药
剂拌种;对灰飞虱用10%吡虫啉150 g/hm2对水225kg/hm2喷雾,及时进行防治以减少病毒传播,在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乳油800~1 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d 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3)对大豆食心虫、豆荚螟和豆天蛾,于花荚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750ml/hm2或40%辛·氰乳油750~900ml/hm2对水
450~600kg/hm2喷雾防治。

(4)对大豆紫斑病、霜霉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进行防治。

7参考文献
[1] 高春慧.大豆地隔沟套种玉米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88-89.
[2] 梁泉,尹元萍,杨通新.玉米大豆间作试验初步研究[j].耕作与栽培,2004(5):16-19,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