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和疫病防控工作
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和疫病防控工作ppt课件

一、养: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建立科学的人员分工:饲养员、兽医技术员、采 购员、监督员、工勤人员等。
建立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度:养殖场生产管理、卫 生防疫管理、药物管理、饲料管理、有毒有害物 质的处理
人员的激励机制:奖罚管理制度
7
二、免: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1、疫苗免疫接种的类型
预防接种 紧急接种 环状免疫带 免疫隔离屏障的建立
做好每天的工作记录 保证工具是干净和消毒过的,包括桶, 饲料槽 /
仓库(料塔)等等。 移走或更换任何生锈的设备,笼,饮水管和机器。
33
6、运输物的进出
动物进出只在围墙边或指定大门口进行。 粪便堆积或移走只在围墙边或指定大门口进行。 胴体和废弃物只在围墙边或指定大门口进出。 运输饲料只在围墙边或指定大门口进行
10
三、消:消毒的方法和步骤 • 按照固定的消毒程序进行 • 消毒三部曲:清扫,清洗,消毒。首先 要使用刮粪机,不要通过高压水来冲洗 厚的有机物质。
11
三、消:消毒的分类 常规消毒:建立消毒制度 紧急消毒:养殖场内部发生疫情或养殖场周边发生
疫情
12
三、消: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1、消毒的方法:热力消毒,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 2、消毒剂的种类:化学消毒:氯制剂,碘制剂等 3、处理剂量
热力消毒:温度,紫外线消毒:照射强度,化学消毒:消毒剂浓度。不同的 处理剂量消毒效果不同。 4、环境因素:温度,PH值,湿度,有机物(常见的有:食物残渣、粪便、乳渣、 泥土、血液、脓液、痰液等),金属离子 5、微生物的性状和数量
污染病原微生物的量愈大,消毒愈困难。消毒污染严重的物品或场院地时, 应加大消毒剂的用量,或延长消毒时间
15
养殖业疾病防控措施

养殖业疾病防控措施导语: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方式的改变,疾病防控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养殖环境、饲养管理、疫苗预防、生物安全、监测与检测五个方面展开阐述养殖业的疾病防控措施。
一、改善养殖环境养殖环境是影响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其次,养殖场要保持干净整洁,经常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
此外,合理规划和设计场地布局,避免不必要的物理接触,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二、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对于预防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合理选择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疾病传播。
其次,要严格控制饲料质量,确保饲料无污染。
此外,养殖场要加强对饲料原料的检测,并保持饲料的科学配方,保证营养均衡。
另外,建立科学的喂养制度和录入制度,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三、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一种有效的疾病防控措施。
养殖业应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制定相应的疫苗接种计划。
在养殖过程中,要确保疫苗存放和使用的温度和时间的准确性,确保接种的疫苗符合规定并有效。
此外,定期进行养殖动物的体内寄生虫和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防止寄生虫引发的疾病。
四、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保障养殖业正常经营的重要保障措施。
建立规范的养殖动物进场制度,对引进的动物进行检疫和隔离,确保无病无害。
养殖场要建立严格的入场登记制度,做好养殖动物的来源记录,实现追溯制度。
此外,建立动物疫病报告制度,加强养殖业疫情监测。
五、监测与检测养殖业要进行定期的疾病监测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建立动物疾病监测网络,开展养殖动物常见病和传染病的监测工作。
同时,设立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实时的疫情监测和疫病诊断,确保对疫病能够及时准确作出反应。
结语:养殖业疾病防控措施对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改善养殖环境、加强饲养管理、疫苗预防、生物安全和监测与检测,可以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养猪厂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养猪厂生物安全管理,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养猪厂所有员工、参观者、供应商等相关人员,以及养猪厂内部所有生产、管理、科研等活动。
三、生物安全管理体系1.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养猪厂应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生物安全责任,确保生物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养猪厂应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文件,明确生物安全措施和要求。
3.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养猪厂应定期对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审查和改进,确保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四、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1)员工健康管理:员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的员工不得从事与动物接触的工作。
(2)人员培训:对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生物安全意识。
(3)人员进出管理:严格控制人员进出,外来人员需经严格审批,并采取必要的生物安全措施。
2. 物资管理(1)生产资料:严格执行生产资料采购、验收、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理等环节的生物安全措施。
(2)饲料及添加剂:确保饲料及添加剂的质量安全,防止病原传播。
(3)兽药及疫苗:严格执行兽药及疫苗的采购、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理等环节的生物安全措施。
3. 场地及设施管理(1)猪舍及附属设施:定期进行消毒、杀虫、灭鼠等生物安全措施。
(2)粪便及废水处理:严格执行粪便及废水处理规范,防止病原传播。
(3)垃圾处理:严格执行垃圾处理规范,防止病原传播。
4. 疫病防控(1)疫病监测: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
(2)疫病报告:发现疑似病例,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报告。
(3)疫病防控措施:严格执行疫病防控措施,防止疫病传播。
5. 应急预案(1)制定疫病防控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措施和应急队伍。
养殖场防疫管理制度范本(4篇)

养殖场防疫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疫病传播,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以及行业标准和养殖场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养殖场内所有动物的防疫管理工作。
三、职责与义务1. 养殖场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养殖场防疫计划,组织实施并监督执行。
2. 养殖场工作人员负责具体的防疫工作任务,认真执行防疫制度,并及时向上级报告疫情。
3. 养殖场聘请的兽医负责兽医防疫工作,定期巡查养殖场,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4. 养殖场员工应接受相关防疫培训,掌握基本的防疫知识和操作技能。
四、防疫措施1. 养殖场进场禽畜应符合相关检疫规定,严格检查和隔离,防止传染源进入养殖场。
2.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3. 养殖场应定期对禽畜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疫情,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4. 养殖场应定期对禽畜进行疫苗接种,确保动物的免疫力。
5. 养殖场应加强饲料和饮水的管理,保证饲料和饮水的卫生安全。
6.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上报疫情信息。
五、应急处理1. 养殖场发生疫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通知上级主管部门。
2. 养殖场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置工作。
3. 养殖场应对受影响的禽畜进行隔离治疗,确保疫情不扩散。
六、监督和检查1. 养殖场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防疫工作的检查和巡视,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2. 相关部门和兽医人员应定期对养殖场的防疫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七、违规处罚对违反防疫管理制度的行为,养殖场管理人员应及时给予纠正和处罚,情节严重的,应依法追究责任。
八、附则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养殖场管理人员应负责宣传和培训,并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修改。
(以上为养殖场防疫管理制度的范本,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养殖场防疫管理制度范本(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养殖场防疫管理,确保畜禽养殖的健康与安全,本制度制定。
生态养殖的疾病防控与生物安全技术

生态养殖的疾病防控与生物安全技术目录一、前言 (2)二、疾病防控与生物安全技术 (3)三、全球畜牧业发展趋势 (6)四、生态养殖模式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8)五、我国畜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0)六、总结 (13)一、前言生态养殖模式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稳定等。
本研究将从社会学角度,对生态养殖模式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包括就业促进、文化传承、社区发展等方面,为畜牧业发展与社会和谐共生提供理论支持。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养殖模式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研究将结合国内外生态养殖的实践经验,确定生态养殖模式的发展方向,包括技术创新、模式优化、市场拓展等,为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决策依据。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我国畜牧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
这包括加强政策扶持、推进科技创新、强化风险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国畜牧业有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生态养殖模式不仅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还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畜产品的需求,还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当前和未来的重要战略任务。
生态养殖模式作为畜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本研究将探讨生态养殖模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贡献,提出政策建议和实践路径,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二、疾病防控与生物安全技术(一)生物安全的重要性1、保障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生物安全是畜牧业养殖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动物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通过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传播,降低经济损失,同时确保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消费者对畜牧业养殖场的信任度。
养殖场生物安全工作计划

一、前言为确保养殖场生物安全,预防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养殖生产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养殖场生物安全工作有序进行。
2. 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降低疫病传播风险,保障养殖生产稳定发展。
3. 加强人员、车辆、生物媒介等生物安全要素的控制,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4. 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意识,培养员工良好的生物安全习惯。
三、工作内容1. 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架构(1)成立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养殖场生物安全工作的全面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
(2)设立生物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具体生物安全工作的执行和监督。
2.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制定生物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的生物安全职责。
(2)建立生物安全档案,记录疫病防控、疫苗接种、消毒杀菌等工作情况。
(3)定期开展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生物安全意识。
3. 生物安全措施(1)人员管理1)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养殖场,严格执行外来人员登记制度。
2)工作人员进入养殖场需穿戴防护服、鞋套、手套等防护用品。
3)工作人员不得携带宠物、食物等进入养殖场。
(2)车辆管理1)养殖场内车辆实行严格消毒,防止疫病传播。
2)外来车辆不得进入养殖场,特殊情况需经过生物安全检查。
(3)生物媒介管理1)定期对养殖场周边进行消毒,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2)加强防鼠、防虫工作,定期投放鼠药、杀虫剂。
(4)疫病防控1)加强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并隔离病禽。
2)严格执行疫苗接种计划,提高禽群免疫力。
3)定期开展消毒杀菌工作,降低疫病传播风险。
4. 工作计划实施与监督(1)制定年度生物安全工作计划,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和任务。
(2)定期检查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3)对违反生物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四、总结养殖场生物安全工作计划旨在确保养殖生产稳定发展,预防疫病传播。
通过实施本计划,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猪场生物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一、前言为确保猪场生物安全,预防疫病传播,提高猪只健康水平,保障养殖效益,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实现猪场生物安全,防止疫病传入和传播。
2. 提高猪只健康水平,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3. 保障养殖效益,提高猪场经济效益。
三、工作内容1. 生物安全措施(1)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猪场周边设置围栏,防止野生动物、啮齿动物和其他动物进入猪场。
(3)猪舍入口处安装网筛,防止鸟类进入。
(4)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包括猪舍墙壁、地板、柱子、猪栏等。
(5)运输车辆和人员进入猪场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
2. 疫病防控(1)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隔离病猪。
(2)严格执行疫苗接种制度,提高猪只免疫力。
(3)对猪舍内外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加强猪场周边环境监测,防止疫病传入。
3. 人员管理(1)制定人员防疫制度,并对员工进行培训。
(2)将防疫制度张贴在明显位置,并制定清晰的步骤。
(3)进入猪舍前,所有员工和访客必须用抗菌洗手液洗手。
(4)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控,减少人员流动。
四、工作措施1.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猪场生物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
2.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措施。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生物安全的认识。
4. 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
5. 加强与上级部门、科研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和技术支持。
五、工作期限本工作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总结通过实施本工作计划,确保猪场生物安全,提高猪只健康水平,降低疫病风险,为猪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养殖场常见疫病的防控办法

养殖场常见疫病的防控办法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条件的改变,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也愈发频繁,给养殖场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养殖场常见疫病的防控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析养殖场常见疫病的防控措施,并列举针对不同疫病的具体预防和应对方法。
一、消毒措施:1.清洁养殖环境:定期清理畜舍,及时清理各种垃圾和粪便,保持饲养场的干燥和清洁。
同时,要注意清理、处理养殖工具和设备,如水槽、喂食器等。
2.药物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药剂对畜舍、设施和饲养工具进行消毒。
具体要根据不同的疫病选择适宜的药剂,并遵循使用说明和安全操作。
二、提高生物安全:1.严格控制进出人员和车辆:设立隔离带,控制养殖场的出入口,合理安排人员和车辆出入。
严格要求进出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避免带入和传播病原体。
2.控制野生动物和病虫害感染: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设立围栏、安装防护网、使用捕鼠器等,以防止野生动物进入养殖场。
同时,采取科学的病虫害防控措施,避免害虫和病菌传播。
三、合理饲养管理:1.饲养环境改善:提供合适的生态环境和饲养条件,确保动物有足够的空间和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生存。
合理设计饲养舍,保持通风良好,避免积水和过度拥挤等问题,减少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2.合理饲养方式:科学制定饲养方案,合理配给饲料和水源,保证动物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避免过度喂养和不合理添加药物等现象,以减少动物的应激反应,降低患病风险。
四、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1.定期疫苗接种:根据养殖动物的特点和疾病的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
确保按照规定时间和剂量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
2.合理使用药物:根据不同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需求,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和剂量使用,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药物,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五、实时监测和早期预警:1.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建立养殖场的疫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和疫情调查。
养殖场生物安全和疫病防控

02
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养殖场选址与布局
地理位置选择
养殖场应远离城市、工厂等污染源, 选择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水源充足 且清洁的地方。
场内布局
生产区、生活区和污物处理区应严格 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各栋舍之间应 保持适当距离,以利通风和防疫。
养殖场进出管理
人员管理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场,员工进入生产区需经过消毒 、更衣等程序。设立独立的更衣室,工作服不得穿出生产区 。
1 2 3
预警机制建立
根据疫病监测数据和风险评估结果,建立疫病预 警机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指导养殖场采取相 应防控措施。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疫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和处置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和资源调配,确保快 速、有效地应对疫情。
演练与评估
定期组织疫病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 和有效性,并根据演练结果进行预案的完善和优 化。
生物制品的安全使用
生物制品采购与管理
从正规渠道采购生物制品,确保其质量可靠;建立严格的生物制品 管理制度,确保其存储、运输和使用符合规定。
使用规范与操作
按照生物制品的说明书和规范要求,正确使用生物制品,避免误用 、滥用和浪费。
应急处理与报告
在使用生物制品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程序,及 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疫病治疗与扑杀措施
疫病诊断与报告
发现疑似疫病病例,应立即进行诊断,确诊后及时向上级主管部 门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采取控制措施。
隔离与治疗
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采用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法,减少疫病的 传播和损失。
扑杀与无害化处理
对严重疫病或无法治愈的病例,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扑杀,并对尸体 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扩散。
禽畜场生物安全防控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禽畜场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所有禽畜场,包括养殖场、孵化场、种畜禽场、屠宰场等。
三、生物安全防控制度内容1.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1)建立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禽畜场进行风险评估,包括病原微生物、动物疫病、生物安全设施等。
(2)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分类管理,明确防控措施。
2. 生物安全设施建设(1)禽畜场应按照生物安全要求,设置隔离区、消毒区、观察区等。
(2)生物安全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3.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生物安全责任。
(2)加强员工生物安全培训,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4. 病原微生物管理(1)严格执行病原微生物管理制度,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
(2)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类管理,加强监测、检测。
5. 动物疫病防控(1)严格执行动物疫病防控制度,及时发现、报告、处置动物疫病。
(2)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提高防控能力。
6. 消毒与灭源(1)制定消毒与灭源方案,对禽畜场进行定期消毒。
(2)对禽畜排泄物、尸体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7. 食品安全(1)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制度,确保禽畜产品安全。
(2)加强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管理,防止药物残留。
8. 应急处置(1)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对突发生物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处置。
(2)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责任与义务1. 禽畜场负责人是生物安全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应认真履行以下义务:(1)组织实施本制度,确保生物安全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2)加强员工生物安全培训,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3)定期检查、维护生物安全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员工应自觉遵守生物安全防控制度,履行以下义务:(1)认真学习生物安全知识,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2)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操作规程,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
猪场生物安全重点工作总结

猪场生物安全重点工作总结
猪场生物安全是保障猪群健康和生产的重要工作,也是猪场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猪场生产过程中,要做好生物安全工作,防止疾病传播和疫情爆发,保障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以下是猪场生物安全的重点工作总结:
1. 疫病防控,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检测,确保猪群的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2. 环境卫生,保持猪舍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防止病
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3. 人员管理,猪场工作人员要定期接受健康检查,遵守个人卫生规范,做好防
护措施,避免将疾病带入猪场。
4. 外来物品管理,对进出猪场的物品进行严格的检疫和消毒处理,防止外来病
原体的传播。
5. 采购管理,对猪场所需的饲料、药品等物资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不带
入病原体和有害物质。
6. 疾病监测,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体系,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和疫病监测,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总之,猪场生物安全工作是猪场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只有做好生物安全工作,才能确保猪场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猪场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都能重视生物安全工作,做好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工作,保障猪群的健康和生产。
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方案

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方案生物安全是农业生产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对于生猪养殖场。
为了保障猪群的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风险,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方案。
本文将详细阐述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方案,以确保猪群的生长和发展。
一、人员管理1. 培训要求:生猪养殖场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技术培训,了解生物安全意识和防控知识,熟悉相关操作规程。
2. 健康检测:所有工作人员每个月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特别是在有疫情爆发时,应及时排查风险。
二、场地管理1. 隔离区布局:建立起隔离区域,包括生猪的隔离繁育区、生长育肥猪的隔离区和生猪运输车辆的隔离设施。
2. 卫生条件:保持场地和设施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消毒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三、动物管理1. 隔离检疫:引进猪只前,必须进行检疫隔离,观察潜在病原的存在。
禁止未通过检疫的猪只进入养殖场。
2. 健康监测:对每只猪定期进行体温测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对疑似疾病的猪要及时隔离治疗,预防疾病的传播。
四、饲料管理1. 严格检疫:引进饲料前,必须经过专业机构的检疫,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2. 饲料消毒:在投放饲料之前,对饲料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细菌、病毒的污染。
五、环境管理1. 垃圾处理:对于养殖场产生的废弃物、病死猪尸体等,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和消毒。
2. 昼夜节律:为了保证猪群的生长和健康发展,要保证充足的光照和休息时间,并避免过度挤养。
六、物资管理1. 兽药管理:严禁使用没有合法注册的兽药,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使用合格的兽药。
2. 仓库管理:仓库内物资应分类存储,兽药、饲料等应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感染。
七、病害监测1. 疾病监测:定期对猪只进行疫情监测,收集疫情数据,及时发现并报告疫情。
2. 疫苗接种:养殖场要落实猪病防控措施,对猪进行定期接种疫苗,提高疫病抵抗力。
综上所述,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方案涵盖了人员管理、场地管理、动物管理、饲料管理、环境管理、物资管理和病害监测等方面的要求。
猪场的生物安全工作计划

一、前言猪场生物安全是保障猪只健康、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为确保猪场生物安全,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降低猪场疫病发生率和死亡率;2. 提高猪只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3. 保障猪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工作内容1. 猪场选址与布局(1)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建场;(2)猪场内部布局合理,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明确划分;(3)猪舍朝向适宜,保证通风、采光。
2. 猪场消毒与防疫(1)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猪舍、设备、人员等进行消毒;(2)做好疫苗免疫工作,确保猪只免疫率达到100%;(3)定期进行猪只疫病检测,及时发现并隔离病猪。
3. 人员与车辆管理(1)严格人员管理,实行封闭式管理,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2)严格执行车辆消毒制度,外来车辆不得进入生产区;(3)生产区工作人员应穿戴工作服、鞋帽等防护用品。
4. 饲料与饮水管理(1)采购优质饲料,确保饲料无霉变、无污染;(2)加强饲料仓库管理,防止饲料霉变;(3)保证猪只饮用清洁、卫生的饮水。
5. 病死猪处理(1)建立病死猪处理制度,及时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2)对病死猪处理场所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疫病传播。
6. 环境保护(1)加强猪场周边环境治理,防止环境污染;(2)合理利用猪粪、尿等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
四、工作措施1.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猪场生物安全工作的组织实施;2. 定期开展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生物安全意识;3. 加强与其他猪场、兽医机构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做好疫病防控工作;4. 建立生物安全档案,对猪场生物安全工作进行全程记录;5. 定期对生物安全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工作总结1. 每季度对猪场生物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 每年对猪场生物安全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生物安全水平。
通过以上工作计划,确保猪场生物安全,为猪只健康、养殖效益提高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畜禽养殖中的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

畜禽养殖中的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畜禽养殖是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疫病防控和生物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生物安全的重要性、疫病防控的措施以及畜禽养殖中的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生物安全的重要性生物安全是指保护动植物及其产品、灾害事故预防、控制和处理等一系列措施,目的是确保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
在畜禽养殖中,生物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合理的生物安全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疫病的传播,减少经济损失。
其次,加强生物安全管理能够保护养殖动物的健康,提高生产效益。
另外,生物安全对于促进畜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二、疫病防控的措施(一)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有利于采取迅速、有效的防控措施,阻止疫情扩散。
同时,加强动物疫苗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二)完善兽医卫生监督体系加强兽医卫生监督,确保畜禽养殖场的卫生环境符合标准要求。
建立健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审批制度,严禁非法使用禁用药物。
(三)健全隔离和消毒制度建立养殖场的隔离区和消毒设施,对新进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确保无疫病动物进入生产区。
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洁,以减少疫病传播的可能性。
(四)加强养殖管理养殖场应加强动物的饲养管理,保证动物的合理饲养条件,提高其抗病能力。
加强饲料管理,确保饲料质量安全。
另外,加强养殖场的安全防护,防止野生动物和害虫带入病原体。
三、畜禽养殖中的挑战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畜禽养殖中的生物安全和疫病防控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疫苗研发和推广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一些新型疫病的防控依然困难重重。
其次,资源有限的兽医和技术人员难以满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的需求。
另外,一些养殖场存在管理不规范、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增加了疫病传播的风险。
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养殖业是现代农业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满足人们对动物产品的需求提供了基础保障。
然而,养殖业也常常面临着疾病传播、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
为了保障养殖场的生物安全,保护农民的利益以及保护公众的健康,养殖场应采取一系列的生物安全措施。
本文将探讨养殖场所需的生物安全措施,并分点详细介绍。
1. 养殖场进出场所的控制- 安装隔离门和监控设备,限制人员进出养殖场。
- 实行各类人员准入管理制度,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 严格执行消毒和换鞋制度,防止病原体通过人员传播。
2. 动物的健康护理- 建立健全的动物疫病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 建立动物疫苗接种和免疫程序,提高动物的抵抗力。
- 定期进行动物健康检查,早发现早处理,防止疫病的传播。
3. 养殖设备和环境的管理- 定期对养殖设备进行清洗、消毒,杀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 加强养殖场环境的卫生管理,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
- 保持合理的通风和温度,减少病原体生存的机会。
4. 饲料和水源的安全- 选用合格的饲料供应商,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
- 定期对饲料进行抽样检测,确定无安全隐患后才能使用。
- 引入新的饲料前,进行必要的试验和鉴定,防止病原体通过饲料传播。
- 对养殖场的水源进行检测和处理,确保水源的安全。
5. 废弃物和污水的处理- 合理处理养殖场产生的废弃物,防止废物成为病原体传播的媒介。
- 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6. 疾病防控和控制-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确保及时捕捉疫情的信息。
- 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采取隔离、消毒、免疫等方式控制疫情。
- 建立养殖场和相关部门的联络机制,形成合力应对疫情的能力。
7. 培训和教育- 对养殖场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 不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会,推动养殖行业的安全发展。
总结: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对于保障农民的利益和公众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控制进出场所、健康护理、设备和环境管理、饲料和水源安全、废弃物和污水处理、疾病防控与控制以及培训与教育,养殖场能够最大程度地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保障农产品的安全与质量。
畜禽养殖疫病防控措施

畜禽养殖疫病防控措施随着人类对畜禽养殖需求的增加,疫病防控显得非常重要。
畜禽养殖疫病不仅对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还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因此,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可行的疫病防控措施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本文将围绕主题“畜禽养殖疫病防控措施”展开讨论,详细阐述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加强畜禽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生物安全是防止病原体进出养殖场的重要手段。
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隔离区,确保无病区和有病区之间的有效隔离。
此外,应加强饲养环境的消毒工作,定期对场地、设备、车辆等进行彻底消毒,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同时,要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员工意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二、建立畜禽疫病监测与报告机制监测是防控畜禽疫病的基础措施之一。
养殖企业应建立畜禽疫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信息。
监测内容包括养殖场内的疫情监测和周边环境的监测。
监测数据应及时上传至专业机构,同时要严格按照规定报告疫情,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加强疫苗预防接种疫苗接种是最常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养殖者应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和疫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方案。
同时,要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合规性,并且正确使用疫苗,保证接种的有效性。
四、控制养殖场周边环境养殖场周边环境的卫生状况与畜禽疫病防控密切相关。
周边环境包括饲料供应、隔离区域管理、废物处理等方面。
养殖场应与供应商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提高养殖动物的抵抗力。
同时,加强隔离区域的管理,避免疫病通过人员、设备或其他方式传播。
废物处理也是关键,养殖场应定期进行废物的清理和处理,减少细菌和病原体的滋生。
五、加强兽医卫生系统建设兽医卫生系统是畜禽养殖疫病防控的重要支撑。
养殖场应配备有合格的兽医人员,加强兽医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
此外,养殖场还应定期组织兽医卫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疫病,确保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实施畜禽养殖疫病防控措施的过程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猪场生物安全重点工作总结

猪场生物安全重点工作总结
猪场生物安全是保障猪群健康和生产的重要环节。
在猪场管理中,生物安全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它涉及到疫病防控、环境卫生、饲料安全等方方面面。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猪场生物安全的重点工作。
首先,疫病防控是猪场生物安全的重中之重。
猪瘟、猪蓝耳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疾病都会给猪群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是猪场生物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
猪场管理者需要严格执行疫病防控措施,定期对猪群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确保猪群的健康。
其次,环境卫生也是猪场生物安全的重要环节。
猪舍的清洁和消毒是防止疫病传播的关键,猪场管理者需要定期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保持猪舍内的环境卫生。
另外,猪场周边的环境卫生也需要得到重视,要防止野生动物和昆虫等传播疫病的可能。
此外,饲料安全也是猪场生物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
猪场管理者需要选择正规的饲料供应商,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
另外,饲料的储存和使用也需要严格遵守规定,避免因饲料污染而导致疫病的传播。
总的来说,猪场生物安全工作涉及到疫病防控、环境卫生、饲料安全等多个方面,需要猪场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措施,确保猪群的健康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只有做好了生物安全工作,才能保障猪场的可持续发展和猪肉的质量安全。
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与疫病控制手册

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与疫病控制手册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养殖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疫病的威胁。
为了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生物安全,养殖场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生物安全措施与疫病控制手册。
以下是关于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和疫病控制手册的分点详述:1.建立健全生物安全制度养殖场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可以有效执行。
这包括明确责任人,明确操作程序,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等。
2.加强入场动物检疫养殖场应对所有引入的动物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无传染性疾病携带者进入。
应设立专门的检疫区域,进行隔离检疫,避免疫病传播。
3.养殖场清洁与消毒养殖场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疫病的传播。
清洁包括清理动物粪便、定期更换饲料等,消毒则可采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养殖场进行彻底消毒。
4.合理的动物密度控制养殖场应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发育需要,合理设定养殖密度。
避免过高的动物密度导致疾病传播,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5.加强饲料与饮水管理养殖场应选择优质饲料,并对饲喂车间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避免因饲料污染导致疫病暴发。
同时,要保证动物拥有充足的饮水,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施。
6.严格管控访客和车辆为了避免外来病原体的传入,养殖场应实行访客管理制度和车辆登记制度,对所有进入养殖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登记、消毒等必要措施。
7.建立疫情监测与报告机制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与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可能的疫情。
可开展定期的疫情监测,比如对动物体温、食欲、精神状态等进行观察,以及设立快速报告通道,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疫情。
8.建立疫病控制手册养殖场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疫病控制手册,明确各项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手册应包括疫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方法、治疗措施等内容,使养殖场员工能够了解疫病防控的具体方法。
9.加强员工培训养殖场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员工对生物安全和疫病控制的认知和技能。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疫病的识别和处理方法、生物安全措施的执行等方面。
养殖厂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1.1 为了加强养殖厂生物安全管理,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养殖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本养殖厂所有员工、动物及其产品、动物废弃物、生产设施设备等。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养殖厂成立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生物安全目标的实现。
2.2 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和修订生物安全管理制度;(2)组织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生物安全意识;(3)监督检查生物安全措施落实情况;(4)处理生物安全事件;(5)协调与其他部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2.3 生物安全管理员职责:(1)负责生物安全制度的具体实施和监督;(2)组织生物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收集、整理和上报生物安全信息;(4)参与生物安全培训;(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生物安全管理措施3.1 人员管理(1)所有进入养殖厂的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等防护用品;(2)外来人员必须经过消毒、登记、审批后方可进入养殖厂;(3)员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4)加强员工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生物安全意识。
3.2 物资管理(1)采购的动物饲料、兽药等物资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禁止使用含有违禁药物和添加剂的饲料、兽药;(3)加强物资储存管理,防止霉变、污染;(4)定期对储存场所进行消毒。
3.3 疫病防控(1)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定期进行疫病监测;(2)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3)严格执行动物免疫制度,确保免疫率达到100%;(4)加强动物尸体处理,防止疫病传播。
3.4 环境管理(1)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卫生;(2)合理布局养殖场,减少动物粪便和废弃物的排放;(3)加强动物粪便处理,确保无害化处理;(4)加强动物舍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猪场疫病的防控措施

猪场疫病的防控措施1.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猪场应有合适的围栏和门禁系统,确保非相关人员无法进入猪场。
同时,要加强场内卫生管理,对猪舍、设备、道路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病原体通过外部介质进入猪场。
2.严格动物检疫和监测:猪场应按照法定要求进行猪只的购入检疫,排除带有疫病和传染源的猪只。
同时,应定期进行猪只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猪只,防止疫情扩散。
3.定期疫苗接种:针对不同的猪病,猪场应制定相应的疫苗接种方案,并按照计划及时给猪只接种疫苗。
特别是对于常见的猪瘟、猪流感等猪疫病,要坚持每年接种一次疫苗,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少疫情的发生。
4.合理饲养和饲料管理:猪场应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保证猪只的营养摄入和健康生长。
同时,要保证饲料的质量安全,防止因饲料受污染而引发疫病爆发。
5.强化生物安全意识和培训:猪场管理人员和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猪病的预防控制知识和技术,掌握正确的疫病防控方法。
同时,要提高生物安全意识,严格执行猪场的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做到防患于未然。
6.实施健康监测和报告制度:猪场应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监测,留意猪只的生长情况和表现。
同时,对猪只的疫情情况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以便及早发现和控制疫情。
7.积极与相关单位和机构合作:猪场应积极与动物卫生监测机构、畜牧兽医站等单位合作,参与相关的疫病监测和控制项目。
同时,要与其他猪场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信息共享和扩大防控的覆盖面。
总之,猪场疫病的防控措施需要从生物安全管理、动物检疫和监测、疫苗接种、饲养管理、培训和意识、监测和报告、合作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施策。
只有全面加强防疫意识,建立健全的防疫制度和规章,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猪场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中国养殖业的发展趋势
蛋鸡养殖模式
肉鸡养殖模式
生猪养殖模式
奶牛养殖模式
肉牛养殖模式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养殖场的8字方针
养
淘 诊 检 处 隔 免 清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养重于防,防重于治,消重于免
养: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免: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疫程序 消:严格消毒制度 隔:加强养殖场生物安全意识 处:严格粪便、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 检:严格检疫,严防疫情引入 诊:及时、准确的诊断 淘:及时科学的淘汰老弱病残动物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和疫病 防控工作
马清霞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2013年11月26日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代草地畜牧业 主要是指以天然草地为基础,围栏放牧为主, 资源、生产和生态协调发展的畜牧业类型。 典型代表主要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大规模工厂化畜牧业 主要是指以规模化、机械化、设备化为主要特 征,精饲料、资本和技术密集投入的高投入高 产出高效益畜牧业类型。 典型代表主要以美国为主。
消毒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要对饮水管进行冲洗和去污垢,防止饮水
管里出现生物污垢。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5、设施的维护和保养
让所有的设备,抽水泵,电子设施,机器保持良 好的工作状态。 做好每天的工作记录 保证工具是干净和消毒过的,包括桶, 饲料槽 / 仓库(料塔)等等。 移走或更换任何生锈的设备,笼,饮水管和机器。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二、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动物本身:遗传特性、营养、饲养管理,所处的环境 以及各种应激因素。 病原体:血清型、变异株或超强毒株, 疫苗本身:保存、运输和内在质量 免疫程序:母源抗体水平和免疫抑制因子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三、消:消 毒 要 点 时间:关键的时间点:出栏后及时消毒;使用 前再次消毒;定期常规消毒 地点:场门口,生产区口,每栋舍门口 方式:喷雾、饮水等;不同对象消毒方式不同。 清洗:消毒前必须彻底清洗,确保消毒效果 消毒剂选择:不要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
• (注意:驾驶员也要消毒!!)
运送饲料要在主要出入口 控制出入口 – 门/门卫, 仅接受预约拜访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8、区域控制 • 限制本场工作人员的随意流动(禁止串棚) (每个人都要在自已的工作岗位上)
• 卫生安全:防止 交叉污染,病原和疾病会通
过衣服和皮肤而到处传播!!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国外畜牧业发展趋势2
适度规模经营畜牧业 主要是指规模适度、农牧结合、环境友好的畜 牧产业模式, 典型代表主要有荷兰、德国和法国等畜牧业发 达国家。 集约化经营畜牧业 主要是指针对土地资源稀缺,以资金和技术集 约为主要特征的畜牧业发展类型, 日本、韩国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的畜牧业就是最 为典型的案例。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四、隔: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 养殖场的生物安全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四、隔: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主要是指生物研究的安全性, 例如从 事病原微生物研究, 除注意研究人员的自身防护, 还必须确保病原体不外逸危害人和动物安全。 根据2008 年FAO/OIE/世界银行对涉及养殖 业的生物安全的含义是:为降低病原体传入和散 布风险而实施的措施, 它要求人们采取一整套的 态度和行为以降低涉及家养和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所有活动的风险。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1.2养殖场内布局
生产区、生活区、行政管理区严格分开 场内道路布局合理,分开净道和污道 养殖场周围有缓冲隔离带200米,有围墙,围墙 外有防疫沟 生产区应按畜禽各生产环节细分 生产区内备有防疫隔离间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1.3养殖场小环境
场内不能饲养其他无关动物 定期杀灭舍内外的昆虫、老鼠 畜禽舍之间不宜栽种树木,以免引来飞鸟筑巢, 传播疾病 房舍周围15米范围内的地面要进行平整和清理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1.1养殖场场址的选择
1、区域定位——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 2、有较好的生存发展环境:有足够的水源、电源,交通比 较方便,良好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3、有良好的卫生防疫环境:地势较高,远离(1000米以上) 居民区、畜牧场、屠宰场、兽医机 构和交通主干线, 有良好的卫生防疫条件。 4、有足够的土地和环境空间来容纳猪场排放的粪尿污水和 气味。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四、隔:养殖场的生物安全
养殖业的生物安全: 外部生物生物安全:用来避免(防止)外部 病原体进入畜禽群或养殖场的。 内部生物安全:已存在病原体时,防止疾病 在畜群或农场内向未感染动物散布或向其它 农场散布。 养殖场水平的生物安全有三大要素:隔离、清 扫(或清洗)、消毒。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三、消:消毒的方法和步骤
• 按照固定的消毒程序进行
• 消毒三部曲:清扫,清洗,消毒。首先
要使用刮粪机,不要通过高压水来冲洗
厚的有机物质。
三、消:消毒的分类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常规消毒:建立消毒制度 紧急消毒:养殖场内部发生疫情或养殖场周边发生 疫情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三、消: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1、消毒的方法:热力消毒,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 2、消毒剂的种类:化学消毒:氯制剂,碘制剂等 3、处理剂量 热力消毒:温度,紫外线消毒:照射强度,化学消毒:消毒剂浓度。不同的 处理剂量消毒效果不同。 4、环境因素:温度,PH值,湿度,有机物(常见的有:食物残渣、粪便、乳渣、 泥土、血液、脓液、痰液等),金属离子 5、微生物的性状和数量 污染病原微生物的量愈大,消毒愈困难。消毒污染严重的物品或场院地时, 应加大消毒剂的用量,或延长消毒时间
2.2人员管理
来访者: 对所有来访者进行登记,养殖场外应有会客 室(会议室) 安置消毒用脚垫子,或提供更换鞋子,消毒 水洗手消毒。 供应商: 不能进入饲养区,在较远处停车。 工作人员: 根据工作分工,更衣,消毒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3、畜禽生产群的控制
1、安全引种:考察种场的资质,免疫学检测,引 种后必须有一定的隔离期 2、每栋畜禽舍实行全进全出 3、不同品种、批次、日龄的畜禽最好禁止混养 4、对疑似患有传染病的畜禽立即进行隔离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四、隔:养殖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环境控制 人员控制 畜禽生产群控制 饲料饮水的控制 对物品、设施和工具的清洁和消毒处理 垫料及废弃物、污物处理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1、环境控制
合理选址 养殖场的结构布局 畜禽舍内外环境的控制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五、处:病害动物的相关法律法规 《动物防疫法》 《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试行)》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 16548-2006)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五、处—《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
第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病死或死因不明动物时,应 当立即报告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做好临时看管工作。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处置及出售、转运、加 工和食用病死或死因不明动物。 第十条 除发生疫情的当地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外,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省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到 疫区采样、分离病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当地动物防疫 监督机构或获准到疫区采样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单位和个人, 未经原审批的省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向其他单 位和个人提供所采集的病料及相关样品和资料。
2.1人员活动
饲养员:最好不进屠宰场和畜禽交易市场;家 中禁止养与养殖场相同的动物;不得串舍,用 具不得相互借用;进生产区时沐浴、更衣、消 毒 场内兽医:一般不对外诊疗与本场相同动物的 疫病。 场内配种人员:一般不准对外开展相关动物的 配种工作 场内工作人员:沐浴、更衣、消毒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6、运输物的进出
动物进出只在围墙边或指定大门口进行。 粪便堆积或移走只在围墙边或指定大门口进行。 胴体和废弃物只在围墙边或指定大门口进出。 运输饲料只在围墙边或指定大门口进行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7、车辆的进出控制
要尽量减少车辆的出入,运输车辆要消毒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四、隔:生物安全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位置
养殖场的生物安全: 就是指“切断传播途径”的各种措施和方案。从空间上来解释, 就是切断: A、场间传播。就是构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屏障,阻断病原在养殖场 之间传播。 B、舍间传播。就是场内的环境消毒,阻断病原在场内各生产单元之 间的传播。 C、畜、禽间传播。就是带畜(或者禽)消毒,阻断病原在某个生产 单元内、不同动物个体之间的传播。
四、隔:动物疫病防控中的生物安全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传染病的三要素: 传 染 源-携带病原(并且排毒)的感染动物。 易感动物-缺乏抵抗力、容易被疾病感染的未感染动物。 传播渠道-病原从传染源传播给易感动物的途径。 控制传染病的三种策略: 第一、消灭(扑杀等)或者治愈传染源(或者控制其排毒)。 第二、保护易感动物(保健、免疫等)。 第三、切断传播途径。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4.1饲料
饲料: 避免使用 (非治疗用) 动物源成分 检查供应商品的质量 检查你自已的仓库;防止害虫入侵 运送要在围栏/墙外或大门口进行,不要让送
饲料 的车子直接开到生产区。 定期对料塔(饲料库/容器)清理和消毒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
4.2水